|
发表于 4-11-2015 1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贱猪头 于 5-11-2015 12:38 AM 编辑
不好意思,刚看到你的一楼。。 原来我“废话”了。。 哈哈。。
那么我再废话一点。
“无真便无假”。。 当你在想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时候你就已经进入一种真假局面了。 这是迷失没方向的表现,平常不思那种问题。 可是我们又不能要求大家像中学生小学生那样的 “全知”。所以大家到最后还是会以自己为中心先考量。 而另一些人会直接选择 “信” 正面的。 毕竟负面情绪跟思维都带有毁灭性质。
再废话一下,真假是主观的问题。凡知识,无论真假,先入为主,什么先进来什么就是真的。 这现象我想大家也应该有察觉到,尤其在认知一致的情形下(无论真相是什么)。 就像在中小学的建造认知的教育上那样的拼命paste知识认知给学生。 那么要怎样破被优先输入又大家都相信的事情上面? 答案只有 “影响力” 大 的人/平台放出的讯息跟一些人的真实经历,或异群体环境下才有办法overwrite先前的认知跟知识(无论真假)。 这叫做 “改信” 或 “改观”。 就像出国见世面那样回来后就不同了,出社会也一样。
没有人能时时刻刻的focus在一些目前对自己没有影响的事情上。 所以大量的知识轰炸也不一定解决的了这种问题。 新生儿在这世上还会不断的出生。 如果这问题可以解决的话,那么就表示世界末日将至。再说还有gst那样扰民的政策,人们更没有心思去专注于别人是否干了什么鸟事。 |
|
|
|
|
|
|
|
发表于 5-11-2015 12:0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 P為真
2. S“相信”P
3. S有合理的理由“相信” P   |
|
|
|
|
|
|
|
发表于 5-11-2015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5-11-2015 04:25 PM 编辑
贱骨头,提到的问题。其实也是蛮有趣的。类似的想法,德国的康德,很早就提出来讨论。
康德的著名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就是围绕着讨论类似问题。不过书写的很难读,不好理解。
近人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中,提示(Paradigm shift)又称范式转移。
爱因思旦尚未提出“相对论”以前,科学界普遍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典范(真理)。“相对论”出现后,基础典范就出现转移;认同相对论(真理),当然还有后来的量子力学。
牛顿力学改称为旧力学,或者,经典力学。
范式转移是有根有据的。是继承的基础下,推出更为坚实有效,范围更广的理论。
科学进步就是如此一个过程。
有这个认知,我们就不能头脑僵化,崇拜什么什么远古典籍。任何时候保持“批判理性,和理解”的精神。
|
|
|
|
|
|
|
|
发表于 5-11-2015 0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5-11-2015 02:16 PM 编辑
並無所謂人工化,純屬天然,前提是沒有利益關係,有自然規律支撐,與邏輯共通法則,或與社會道德關係,長期在社會實踐,不斷重複也可以一樣“通過”,或者第一個人能夠發明、發現、創造、創作(有規律、準則、規則),是屬於自然而然,通常歸納是“真”的。
違反自然法則,過於人為(偽)捏造事情,存有利益衝突,無法實踐在眾人面前,或沒有與社會道德關係,與邏輯沒有相通,純粹個人主觀,通常歸納為“偽”的。
|
|
|
|
|
|
|
|
发表于 5-11-2015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分辨真假好像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搜集更多证据,知得越多,越接近真相。
|
|
|
|
|
|
|
|
发表于 5-11-2015 0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刑事法證之父發現羅卡定律,人類如何多麼聰明,無論做個什麼,與物件有任何接觸,必定會留下微迹足跡,它不會完全消失。”
羅卡定律(道):“凡兩種(陰陽)物體接觸,會產生轉移現象(變爻),即會带走一些東西,亦会留下一些東西。” |
|
|
|
|
|
|
|
发表于 5-11-2015 11:5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林居民 发表于 4-11-2015 06:18 PM
这是某国的立的法,以其法律条文规定下,认可的所谓“真”。
而不是真正“真”的真。法律条文规定下的出 ...
你的這個「真」,已經假設了,如果不歸類為真的話,就必定是「偽」、「假」。
物歸其類,誰賦予權力來定義「類」的屬性?還不是權力在作怪?
在框架中,你以為我會束手待斃?看著辦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6-11-2015 01:18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哲 发表于 4-11-2015 07:15 PM
那該如何獲得準確的區分辦法?
物理上、如出現某個物體的仿製品或類相似品,就會產生真假之分。
自我意識裡、根據自身體驗和習得的知識來分辨真假。
群眾意識裡、以大眾的興論作為標準來判決真假。公眾興論易於操縱以致是非顛倒、難分真假。 |
|
|
|
|
|
|
|
发表于 6-11-2015 1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心理學經典有個手錶定律,比喻當人去到陌生地方,要知道時間,本身也沒有戴手錶習慣,要問看其他人,借問同時發現拥有兩個不相同時間,也無法准确的判断時間。
自然會構成混淆,會讓要看表的人失去對時間的判断。
真假定義,借用手錶定律來論,不能有雙重標準,不能同時挑選两種不同行為準則或價值觀念,否則人的行為將陷入混亂。
另一種判斷真假,借用邏輯學去辨認誠實(真)與說謊(假)。
若雙方思維分析能力、辨認能力是沒有問題,會從哪個人慣性道德操守判斷,雙方經常說話會表露出他人思維邏輯,若發現前言不接后語,遇事情時間、地點、與誰人一起無法說通,這肯定說謊的人。
|
|
|
|
|
|
|
|
发表于 6-11-2015 10: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6-11-2015 10:30 PM 编辑
计量系统,不统一。这和讨论“真假”,好像没什么关连。
手錶定律是管理学中喜欢讨论的问题。意思是需要有统一计量系统,方便办事。
两个手表提供两个不同时间的数据。造成混淆。而这里有几个可能性存在。
(一)是一个手表准确,另一个不准确。
(二)是两个都不准确。
所谓所谓“准确”,就是符合公认标准。如国际时间等等。
这个事实,和讨论真假,没帮助也。
所谓“真”----就语义学上说,就是符合某指称的事实。也被称为“符合说”。
例如,台上有两苹果。
问题:台上有多少苹果?
答 :台上有两苹果。
此为真。
假如答:台上有一个苹果,或者三个苹果。
自然是假。
|
|
|
|
|
|
|
|
发表于 6-11-2015 10: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6-11-2015 11:08 PM 编辑
什么是真?真对符合论者(或康德主义者)来说,名义定义和真实定义能符合的陈述为真。
什么是真?真对构造论者来说,不过是社会建构过程的产物,一种随着人类习俗、感受和社会经验而不断被建构和演化的概念,它并不能反映任何外在超越的实在。
什么是真?真对共识论者来说,被多数群体一致同意的事情为真,即使陈述未能符合客观的现实。
什么是真?真对实用主义者来说,真是一种人塑造出来的价值和概念,只要有助于我们在实际上处理生活、具有实际效用功能的陈述为真。
什么是真?真对西方逻辑主义者来说,是可以利用逻辑验证的陈述为真。
什么是真?真对科学主义者是某种可以得到科学试验和仪器来验证的事物为真。
什么是真?真对佛教修行人士来说,可以解脱我执烦恼,达到涅盘的方法和实践为真。
什么是真?真对认识论者来说,是一种被语言、感官经验所局限的客观真实,可以被接近,但是不可能被直接的探知,因为即使经验也不一定是完全客观的。
什么是真?真对存在主义者来说,是一种根据人类的“存在”在前提,尔后被人类下定义来服膺生存目的意义为真。生存主义者注重主观的选择多于客观的事实本身。
除此,还有很多很多,不能尽述。
楼主想要谈真,但是你想谈那一个版本的真呢?(上述见解只是根据自己对各派哲学的粗浅认识,所勉强得出的陈述和分类,内容却不一定完全正确。提出这个分类的目的,只是提醒我们检验自己的思想角度和了解各自依据立场的局限,仅此而已。谢谢阅读。)
另:凡事喜欢使用逻辑验证视为哲学方法论者,你的陈述只是代表逻辑主义者的立场,并不能涵盖其他哲学支流的视角和观点,哲学其实不仅是只用逻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6-11-2015 1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品文章。。借分享。。。
|
|
|
|
|
|
|
|
发表于 6-11-2015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7-11-2015 12:12 AM 编辑
功利,实用,效益,等等,概念上说,和“真”为两麻事也。
这些是论述,凸显的是---功利,实用,效益,等等。
而不是求单纯求”真“。
例如:
什么是真?真对佛教修行人士来说,可以解脱我执烦恼,达到涅盘的方法和实践为真。
文字上描绘的,不是真,而是”效益“被误认为真;实质上,此为某个体服务的”效益“。
事实上;真,未必是具有”效益“。
举例:1MDB事件中,谁讲真话,未必有”效益“;而可能招来不幸之祸。
那些说谎的,说假话的,自然会发现,升官发财。有”效益“也。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7-11-2015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7-11-2015 12:16 AM 编辑
手錶定律,形容彼此之際,無法判斷時間準確性,無法推斷時間是幾點,會容易影響看手錶的人導致混淆。
你說一個手錶準確,另一個不準確。
或者兩個都不準確。
並非以邏輯性,推算時間準確性。
形容著是一種不知、無確實的準則,彼此不知到底對錯情況,也不知真或假,一種手錶定律的《現象》。
看你字跡忽變大小,咱推測你真的有去google 找資料,copy & paste 字面上,這是否符合事實?請解答。呵呵
|
|
|
|
|
|
|
|
发表于 7-11-2015 1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7-11-2015 12:34 AM 编辑
一般上说,本人对某特殊议题,会参考一下,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以示慎重。避免胡说八道。
文字突大突小不一至,原因为汉字拼音,学得没那么好。
有时,需要的字,拼打不出。这样情况,就使用英文,让英文翻译,得出所要的汉字。 |
|
|
|
|
|
|
|
发表于 7-11-2015 12: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來你做事這麼謹慎,還會用英文翻譯漢字,真是估你不到。
|
|
|
|
|
|
|
|
发表于 7-11-2015 08: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时尚之都 于 7-11-2015 09:31 PM 编辑
为成文章真哲於题问上的设论过於多面
题论将会因其设论而演化为分道独立,事论只会飘荡在近意与远理间,最终无真也无结论。
而概括你在内的各方论解就是演化而成的各种道向,到底何论才为’真‘呢?
|
|
|
|
|
|
|
|
发表于 7-11-2015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何為"真"?
我觉得你就很假zerk
|
|
|
|
|
|
|
|
发表于 7-11-2015 09:4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冲 于 7-11-2015 09:52 PM 编辑
时尚之都 发表于 7-11-2015 08:28 PM
为成文章真哲於题问上的设论过於多面
小妹的分析能力其實還蠻不錯的,要在這一方面多多研究一下。哪些政客的口水,還是別去碰的好。
我對「真」的見解是:「言行一致」為真。
至少,我先「不假」。如果我自己假,怎麼去檢驗「真」呢?
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也強調我必須是「真」,才擁有懷疑的資格,否則懷疑的成果就是自己欺騙自己的假象。
如果這社會假象遍佈滿地,但,至少,我還是真實的。
如果此一時彼一時的數次重複多了,怎麼說也符合不到言行一致的要求。這,何真之有?
至少,自己符合「真」的條件,才來批評誰、事物「真」或「不真」吧~ |
|
|
|
|
|
|
|
发表于 7-11-2015 09: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时尚之都 于 7-11-2015 09:56 PM 编辑
人若对事物道理矛盾复杂多思又怎能求真了?
理多义更深,对道理多思只会被困。
求真又有何义呢?
但 论坛我最真了
@素还真 比你们接触我较多,你大可向他求证。
话说 我觉得我们有类似之处。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