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Unforseen

从诸葛亮死了以后开始说起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3-2015 08: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话 新世界的神】

高手运筹帷幄,好比下棋。

对于如何让辽东这支蚂蚁打败魏国这头大象,站在云雾深处的公孙渊望着眼前的地图,胸中已经有了一盘棋。

现在就是下棋的时候了。

公元232年,公孙渊派人前往吴国,表示要对吴国孙权孙大帝称臣。

孙权心里这个美啊,哈哈,好啊,好可爱的小渊,太乖了,我喜欢你啊。

孙大帝觉得小渊对自己这么孝顺,不表示点什么太过意不去了吧?

嗯……对了,朕不是皇帝么?行,那就封小渊做个王!

孙大帝是铁了心要过一把封王的瘾了,他忘不了当年向曹丕称臣下跪接受吴王封号的耻辱,他一定要亲自册封一个王才能洗刷自己内心的阴影。

“吴主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将兵万人,金宝珍货,九锡备物,乘海授渊,封渊为燕王。”

这一次孙权动了真格的了,他竟然出动了一支多达万人的庞大舰队,载着无数的金银珠宝,要去给公孙渊加九锡。

这时候的孙权已经50岁了,他心中越来越渴望得到别人的奉承与尊敬,他已不再是年轻时那个愿意把权力交给手下的英明君主了。

此刻的他,更像是一个渴望认同,渴望得到尊重,得到仰慕的老人。

怀着这种疼爱自己孩子的心情,孙权要给公孙渊封王,甚至想着要和公孙渊夹击魏国,成就大业,这一刻,可以说孙权确实是真心的。

公孙渊的屡次送礼与称臣,让孙权真的从心里感到了一股股暖流,他第一次感到了作为皇帝的尊严,他是真的把公孙渊当作了自己人看待了,那一箱箱的珍宝实际就代表了孙权的情谊。

然而,吴国的大臣们却都看出来孙权已经坠入了自己的迷梦中,纷纷跳出来反对。

尤其是张昭老爷子,这位在三国杀里不厌其烦的说着“请恕老臣直言”的倔强老头子,此刻与孙权更是来了一次君臣的激烈交锋。

张昭突然跳出来对着孙权叫道:“你不能相信公孙渊啊!他不过是就是把你当枪使,万一他突然改主意又投靠魏国,你这不是就要被耍了么?”

孙权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中,又被张昭泼了一盆冷水,起初还耐着性子慢慢跟张昭辩论,辩论了一会儿张昭依然坚持,孙权终于暴怒了。

老不死的,你没完没完了了!!!

孙权抽出刀,一刀劈在桌子上,怒骂道:“妈的,大臣们见了寡人都要跪拜,唯独你,不跪拜就算了,还天天这么多废话,老子忍你忍够了!”

望着暴怒的孙权,张昭鼻子一酸,泪如雨下,流着泪说道:“我知道你小子不肯听老头子我的话,但是你妈妈临死前把我叫到她床前,嘱咐我好好辅佐你,凡事都要劝你,不然我才懒得管你!(这话说的,好像孙权是他私生子……)”

孙权扔下刀,也呜呜哭了起来,滑稽的场景出现了

一个77岁的老头子张昭和一个50岁的老头子孙权就这么对着呜呜大哭起来。(“吴主掷刀于地,与之对泣。”)

哭够了以后,孙权还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派出那1万人的庞大舰队去册封公孙渊。

张昭气的回到家以后,关起门表示再也不出门了。

孙权小孩子脾气来了,也动了火,好啊,你不想出门是吧?那我就封死你!他下令用土块把张昭老头儿家的门从外边堵住了。

张昭笑了,好小子,堵我门?行,那我来个反堵!张昭于是也用土块儿把门从里边堵住了。

就这样,张昭家的大门被里三层外三层堵住了。

时间久了,孙权担心起来了,这老头儿一直不出门,家里粮食还够吃么,别再饿死了。


可是孙权又不好意思认错啊,于是孙权想了个滑稽的办法。

我烧门!!!

于是乎,孙权在外边放火,要把张昭逼出来。

张昭不甘示弱,指挥家人在里边救火。

就这样,一个放火一个救火,持续对峙了很久,张昭依然不肯出门。

最后孙权被逼的实在没办法了。

没办法了,实在奈何这老头子不得,于是乎孙权只得跟被逼罚站的小学生一样,呆呆站在张昭老师的门口不肯离去。

就这样罚站了几小时,张昭老师终于消气了,这才从门里走了出来。

孙权看见张老师出来了大喜,急忙载着张老师回宫去了。

到了宫里以后,孙权对着张老师又哭了起来,说老师我错了啊,你原谅我吧!!

望着这个50岁的老小孩,张昭只得无奈地苦笑,原谅了他。

然而张昭原谅孙权有用么?毕竟那1万人还是到辽东了,望着孙权的庞大舰队登陆,公孙渊的脸上闪出了得意的微笑。


当孙权的使者张弥、许晏带领1万多军队和金银财宝登陆辽东以后,公孙渊热情接待了他们,然而,对于接受九锡一事,公孙渊却没有提。

“诸位,这里风光很好哪,大家就分批来游览一下吧,我付钱哦。”

于是,就这样,孙权的1万军队就这么被公孙渊分割开了,被安置到了平州诸郡进行参观旅游。

当吴军的小兵们兴匆匆的旅游参观的时候,一场血腥的时间已经发生了。

几天后,当吴军小兵们**的时候,公孙渊却把几个血淋淋的人头放在他们眼前。

张弥、许晏等人,都已经被公孙渊斩了。

失去了头领的吴军小兵们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然而公孙渊微笑地告诉他们

“来吧,跟着我一起做吧,我会让你们见证一个新的世界,而我将是这个新世界的神!”

就这样,孙权的1万大军被公孙渊火并,而孙权的金银财宝也全部被公孙渊收入囊中。

随后,公孙渊派人拿着孙权使者的首级去送给了曹睿。

曹睿此刻正忙着对付诸葛亮呢,看到公孙渊来示好,自然大喜过望啊,赶紧就坡下驴封公孙渊为大司马,乐浪公。

就这样,小渊空手套白狼,借孙权获得士兵,财宝,官位。

得知自己的一片真心居然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孙权的心都碎了。

呜呜呜!公孙渊啊,你好狠啊,居然如此践踏我的情谊!我恨你!!!

孙权咬牙切齿的骂道

“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踊如山。不自截鼠子头以掷于海,无颜复临万国。就令颠沛,不以为恨!”

翻译一下

“老子活了60岁了(其实他今年才50,您瞧瞧,这气的都不识数了),经历的大风大浪也够多了,然而没想到这次居然被这个公孙渊这个鼠辈骗的这么惨啊!!!我的心碎了,我TMD真是压力山大啊!不亲自砍死他,把他脑袋扔海里,我TMD再也没脸混了!”

于是孙权立刻决定编组舰队,前往辽东找公孙渊一绝死战!

平心而论,之前田豫王雄从幽州进攻,都被公孙渊打退了,如果孙权没有航空母舰,想从江左出动海军征服辽东,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陆逊当即跳出来劝说孙权

劝说的理由无非就是说咱大吴国没有航空母舰啊,离这么远怎么打啊,万一路上被魏军袭击咋办,万一舰队被公孙渊歼灭了咋办,万一魏军乘咱们跟公孙渊打的时候进攻咱们怎么办,万一…………

总之一堆万一说的孙权泄了气,只好强忍下这口怨气

然而不撒撒火实在难受,孙权决定进攻魏国,出这口恶气

这一次孙权又亲自带领大军区打合肥去了。

合肥,这里就是孙权彻底的丢人之地。

这时候满宠正在合肥哪,一看孙大帝又送经验来了,那就不客气收下啦!

满宠料定孙权上岸以后肯定会先跟自己耀武扬威一阵,于是提前先派军队埋伏好了,等孙权上岸带领大军在城前耀武扬威那当口,魏军6000多人突然杀出,吴军措手不及,被杀的落花流水

孙权想找魏国出气不成,反而又被魏军打的灰头土脸,狼狈逃回

这皇帝当太的太TMD憋屈了!


孙权在那生气,憋气,公孙渊却已经在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了。

通过和吴国的一来二去,公孙渊成功的从吴国那里诈骗到了大量的军队和金银财宝,充实了自己的实力。

而且,公孙渊对魏军的实力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下面就是该是进行最关键的一步的时刻了

从公元235年开始,解除了蜀汉和鲜卑的威胁后,曹睿终于开始变得昏庸发疯,他开始疯狂盖楼,把妹,变身成了伊藤春日野盖楼睿,搞的魏国近乎破产。

而从公元232年开始,公孙渊则在拼命搞生产建设,积蓄国力,训练军队。

此消彼长,决战的时刻,终于要到了。

公元237年,曹睿派去和公孙渊沟通的使者,被公孙渊大骂了一顿。

……………………

曹睿知道后大怒,此刻曹睿的智商虽然下降为0,但是身为曹家人骨子里的血性却没有下降,他决定这一次一定要弄死公孙渊!

而此时,一名热血青年对曹睿的劝说更让曹睿坚定了消灭公孙渊的决心。

这名热血青年,名叫毋(通“贯”)丘俭。

毋丘俭,他姓毋丘,名俭

毋丘俭,自仲恭,他的父亲毋丘兴在曹丕时期担任太守,在边境与外族以及贼人作战,多所斩获,立下了不少功劳。

毋丘兴死后,毋丘俭承袭了父亲的爵位。

刚刚迈入仕途不久的毋丘俭,目睹了曹睿智商的极度下降,他看到了曹睿不断盖楼,导致国家濒临破产,百姓困苦,这个时候的毋丘俭该怎么办呢?

毋丘俭的父亲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官,他自己也不过刚刚迈入仕途不久,按照一般的观点来看,这个时候就应该夹着尾巴做人,千万别惹什么事上身,别回头搞的前途尽毁

然而,毋丘俭没有畏惧,没有顾虑,在他的心中,官员就是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就是要为百姓服务,吃着百姓的饭却不干事,还做什么官?

他坐下来,写了一道奏折给曹睿

“臣愚以为天下所急除者二贼,所急务者衣食。诚使二贼不灭,士民饥冻,虽崇美公室,犹无益也。”

意思就是说,我觉得现在天下当务之急是要灭蜀吴,让百姓都能吃饱穿暖,如果说不能一统天下,不能让老百姓都吃好喝好,你盖那么多楼有屁用?

这道奏折简直就是对曹睿直接的训斥了

曹睿看了这个奏折,虽然依旧盖楼把妹,但心中却对毋丘俭有了一丝好感

曹睿只不过是想玩几年,放纵几年罢了,但是他依旧有着明君之魂,他分得清好坏,他知道毋丘俭这个年轻人以后肯定值得重用


公元237年,看到公孙渊反相毕露后,此刻已经担任幽州刺史的毋丘俭又上了一道奏折

“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

意思是,陛下你即位以后,压根没干啥值得称颂的事。吴有长江,蜀有大山,都不好打,唯独辽东一马平川,正好拿他开刀呀

这一道奏折说的很欠揍,主要是第一句话,“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这什么意思?

哦,那意思说曹睿即位以来这么多年,抵抗蜀吴进攻,还刺杀了轲比能,结果到了毋丘俭嘴里,这么多年嘛事没干,光发呆了啊?

你看,这人说话就这么直,直性子嘛,热血青年一个。

然后曹睿还就是这么个吃硬不吃软的人,毋丘俭说的话正中他的内心,是啊,自己即位以来,一直消极防御,基本没怎么扩张领土,这以后历史评价,自己到底就是个守成之君,多难听啊

嗯,就这样,好好干他一票!!!

“使俭率诸军及鲜卑、乌桓屯辽东南界,玺书征渊。”

这一次魏军可谓声势浩大,不但出动了魏国精锐军队,还命令已经臣服于魏国的鲜卑人和乌桓人一起出动军队征讨公孙渊,其实力更远胜于上次讨伐公孙渊的阵容

然而,公孙渊得知以后,却依旧是微笑

呵呵呵……上钩了啊,小睿睿

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公孙渊要辱骂魏国使者

我们可以看一下公元1870年,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对付法国是怎么做的

当时欧洲大陆上列强割据,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先后称霸,唯独德国一直没有统一,到了1870年还依旧处于分裂状态,而要完成统一德国使命的人,就是德国一代铁血宰相俾斯麦

当时法国是欧洲大陆最强国,拿破仑时期曾经横扫欧洲大陆,几乎统一欧洲,1870年法国虽然已经不复当年风采,但是依旧拥有比较大的国土面积和广阔的海外殖民地,综合实力依旧比你一个小普鲁士强得多

对此,俾斯麦想了一个办法——激怒法国,让法国主动来进攻,打一场防守反击战

怎么激怒法国呢?骂人就是最好的办法

俾斯麦故意在一封德国皇帝威廉一世给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国书里,自作主张添加了几句辱骂法国的话

拿破仑三世看后大怒,立刻下令整备军队,亲征普鲁士,俾斯麦利用这个机会鼓动全国人民热情参战,在普鲁士境内一口气大败法军,而后乘胜追杀法军,一举歼灭法军主力,攻入法国首都近郊,打的法国从大陆霸主变成了被普鲁士蹂躏的羊羔

我不知道俾斯麦是不是看过《三国志》里公孙渊辱骂魏国使者这一段,但天才的想法往往都是相通的

此刻,公孙渊已经做好了他周密计划的最后一步——辱骂魏国使者,激怒魏帝,让魏军主动进攻,从而打一场防守反击战

现在,他成功了,该是收网的时刻了

公孙渊之所以敢于确定自己可以在境内歼灭魏军,是因为两点

第一点:他坚信自己的实力,第一次他硬生生打退了名将田豫王雄海陆并进的大军,已经证明了公孙渊的军事才能

第二点:魏国人不了解辽东的特点,这里有一个魏国人不知道的秘密武器,一旦这个武器发动,那么就是所谓的“天谴”,人是无法抵抗住天的

得知魏军出动后,公孙渊立刻出兵赶到辽隧地区扎营,静候魏军的到来

当毋丘俭率领诸军赶到辽隧后,发现公孙渊已经在此构筑了坚固的营垒防御

面对坚固的营垒,此次初上战场的毋丘俭体现了他的军事天才,他没有立即下令攻营,而是把公孙渊围了起来

毋丘俭这一招极为正确,他敏锐地洞察到了公孙渊的弱点——缺粮

平州毕竟只是边缘之地,土地狭小,物产不丰,军粮紧缺,而公孙渊身后,则是偌大的魏国,只要缺粮,随时都能运过来

面对被包围的窘境,平州诸将感到心惊胆战,这一下是被魏国将死了,想不到对方的主帅居然如此厉害,一下子就看破了平州的破绽 呵呵……小俭,不错嘛,我小看你了

居然一下子就看出了我的破绽,不过可惜,辽东的那个秘密武器,你依然是躲不过的呀

公孙渊不慌不忙,他在等待“天谴”的来临,只要“天谴”来了,不了解这里的魏国人,必然会惊慌失措,而后,破绽便会洞开

就这样僵持了一阵子,一天,魏军将士出营,突然感到,鼻子上掉下了一个小点……唔,下雨了么……

是啊,下雨了。

下雨了,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魏军将士实在想不到,接下来,小雨开始变成倾盆大雨,而这倾盆大雨,居然一连持续了10余日!!!

久在中原地区的魏军哪里见过这种气候,没有准备的他们被大雨淋成了落汤鸡,士气大跌不说,不少将士患病

然而,不要以为这就是终结了,真正的天谴,才刚刚开始

辽水暴涨!!!

一连10多日的倾盆大雨,让辽水终于暴涨而出,如同猛兽一般冲向了魏军大营,巡逻的魏军纷纷被大雨冲垮,魏军营寨瞬间被大雨所攻破

所谓“平地起水两尺高”是也,整个魏军大营都找不到站人的地方,最浅的水也要没过膝盖,刺骨的寒冷让魏军士兵的腿肿的老高,连路都走不动了

看到魏军如此窘境,公孙渊依旧默默养神,现在依然不是他出击的时刻,他还在等,等什么? 的确,现在确实是攻打魏军的大好时机,然而,却依然不是最好时机。

如果你能在100分的环境下打,就绝不在95分的环境下打。

这就是成功的一大秘诀之一,做任何事都适用。

没错,现在魏军已经被大水打垮了,如果现在冲营,确实能击垮魏军,但是,损失呢?魏军依然有大营做保护,强行攻营,依然会损失惨重。

那么,就等待吧,公孙渊算到了,魏军下一步的行动——移营

果然,初次上阵的毋丘俭没有打仗经验啊,看这手下士兵们的惨嚎,不住求他移营,他终于是忍耐不住了,他的心实在是无法承受了,他最终下令:移营!

现在只能移营到高处,躲避大水了

于是,在毋丘俭的指挥下,魏军带着包袱,拖着铺盖卷,拉着辎重,缓缓地向高地上移动

正在魏军艰难的行进途中,突然,只听得背后的大地正在颤抖!!!

毋丘俭回过头,场景令他差点窒息——公孙渊来了!!!

公孙渊率领的军队突然出现在了魏军背后,此刻,疲惫不堪,带着大量包袱和辎重的魏军简直不堪一击

公孙渊纵横驰骋在倾盆大雨之中,指挥冲杀,魏军纷纷惨叫着倒毙在水中,鲜血与雨水汇成了一道无法清洗的浊流,雷声与惨叫声演奏成了一曲惊世名曲!

毋丘俭的武将之魂在这一刻挽救了他,他临危不乱,指挥军队断后,撤离,最终这一场战争公孙渊没有打成歼灭战,魏军虽然损失不小,但依然保存了实力成功撤退了

辽隧一战公孙渊再次打败魏军,此刻的他已经如日中天,雄视北方,那胜利的一丝光芒离他真的很近很近


辽隧一战打败魏军后,许多鲜卑部落纷纷投诚公孙渊,他们没有忘记他们的伟大领袖轲比能被魏国刺杀的仇恨,臣服魏国是迫不得已,此刻看到了魏军战败而回,许多鲜卑部落也乘机投靠了公孙渊。

得到了鲜卑诸多部落投诚的公孙渊的势力更是越发强大,就在这一年,公孙渊自封为燕王,并设置了百官,建立了大燕帝国。

坐在王座上的公孙渊思潮迭起。

真是想不到啊,没想到了辽东这只蚂蚁在他手里,先是血虐高句丽,居然连续两次打退了魏国的进攻,又欺负的吴国团团转。

堂堂远东三大强国,高句丽被他血虐,魏国的两次浩大攻势被他挫败,吴国被他耍的只能打落牙齿活血吞。

公孙渊真是做到了极点。

然而,他也很清楚,现在的他,已经不容许再有任何一次失败了,因为他已经得罪了所有的势力。

魏国是他的死敌,吴国是他的死敌,甚至,高句丽也是他的死敌。

此刻的他,已经被三面包围,魏国,吴国,高句丽,都想要他的命。

现在的他,仿佛一个穿着黄金服装,却站在悬崖边上的人。

荣耀与粉身碎骨,不过是一步之遥。

他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要他战败,天大地大,却再也没有他的容身之处。

哎,到了这步田地,已经没有他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了,为了野心,为了生存下去,抛弃一切吧,道德?呵,反正早就抛弃了。

公孙渊派遣军队与鲜卑军队侵扰北方,大批边境百姓倒在了公孙渊和鲜卑军队的屠刀之下,边境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下。

公元239年,面对公孙渊的猖狂,面对北方的巨大威胁,

沉睡了4年的曹睿终于醒来了。

他停止了一切盖楼的活动,停止了一切选美的活动。

他终于被公孙渊打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3-2015 08: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明君的魂魄在遭受了这猛烈的一击后,终于又从享乐主义的禁锢中猛地迸发了出来。

魏国的天下,现在需要他来守护。

绝不能辜负祖父曹操,亦不能辜负叔叔曹真……更不能辜负……那从小就离他而去的母亲——洛神

一直以来,对于父亲曹丕,曹睿怀着深深的仇恨,是这个薄情负义的男人,狠毒的赐死了他的母亲洛神甄宓,让他从小就变成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孩子。

有人说,曹睿之所以前期拼命努力,而后期疯狂盖楼,就是出于对他父亲曹丕的仇恨。他要在各个方面都超越曹丕,从对外战绩上要超过曹丕!曹丕伐吴三败而回,而曹睿却屡次打败吴国。曹睿更是成功防御了诸葛亮的进攻,打散了鲜卑,他的武功已经超过了曹丕。

而盖楼,则是为了在文治上超过曹丕,他要给后世留下一堆遗产,留下无数的高层楼宇……他要日后人们站在这琼楼玉宇上,都能记起自己的名字……唯有如此,才是对曹丕真正的复仇……

可是如今,如果国家破败了,复仇还有何用?

男人,该是到了承担自己责任的时刻了。

公孙渊实在是个恐怖而可怕的男人,为了对付他,也必须招来一个更可怕的男人了。

曹睿打开了珍藏已久的精灵球,出来吧,司马懿!!!


在一个温暖的春日,曹睿召见了司马懿,与众大臣一起开了一个会议。

“我想要公孙渊的命,四万兵够么?”

曹睿开门见山对着司马懿问道。

“当然没问题。”

司马懿胸有成竹答道。

然而众大臣对此却怀有异议,不是觉得兵力少了,而是觉得兵力多了。

要知道,在古代,打仗可不是跟游戏里一样,带着军队直接就开过去碾压就行了,要考虑的问题非常多。

首先是粮草,二来是劳役,得找人运粮,还得运攻城器械,运兵器一类的,所以打远距离战争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谓“奇袭”战一般所带兵力都是几千人,就是这个原因。

对此,曹睿一挥手,斩钉截铁答道

“征伐四千里,不但要靠脑子,同时更要靠更多普通人的力量,所以不要给我计较什么费用问题了,打仗怕花钱,难道等死么?”

众大臣都吃了一惊,这还是前几天那个还沉迷于酒色和盖楼中的曹睿么?

曾经那个英明睿智的魏明帝又回来了。

“仲达,你说公孙渊会怎么对付你?”

“这个嘛……我觉得他最好的出路就是立刻弃城而逃,去国外躲着去。在辽东布置营垒阻挡我,是中计。困守辽东嘛,那就是下计啦。”

这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公孙渊此前刚刚两次打退魏军,正当如日中天之时,司马懿竟然说公孙渊弃城逃走才是最好出路,这莫名的自信真是令人感到不得不服

“哦?那么你觉得公孙渊会怎么做呢?”

“公孙渊这个人最大的弱点就是看不清楚自己到底几斤几两,他以为我远道而来,支持不了多久,所以一定会先据守辽东,然而困守孤城吧。”

“嗯,那么你这一次灭掉公孙渊需要多久?”

“到那100天,灭他100天,回来100天,休息60天,一年够了。”

需要知道,平州的面积也有几十万平方公里,而人口更是达到了70万,仅比蜀汉少20万,面对这样不比蜀汉弱小多少的势力,司马懿竟然说仅仅需要100天就能攻灭,这又是叫人吃了一惊。

司马懿如此自信,他能不能做到呢?

【第十话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3-2015 08: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话 猎鹰与苍狼】

后三国时期继诸葛亮对决司马懿以后,第二场激动人心的高手过招开始了

这就是猎鹰司马懿与苍狼公孙渊的对决

现在,就是要看看,到底是鹰的眼光更骇人,还是狼的瞳孔更犀利

司马懿正如那翱翔于苍空的猎鹰,他敏锐的眼光能够帮助他捕捉一切猎物的破绽,而后抓住了破绽后,司马懿就用它那锐利的爪子给予猎物致命一击!

猎鹰便是苍天的守望者,是苍天航路的掘墓人,万事万物,最终都要归于天,所以猎鹰便是万物的送终人。

而公孙渊,现在则如那孤独地徘徊在原野上的苍狼之王,狼天生就是孤独的,除了狼群外,周围全部都是敌人,每一刻都有粉身碎骨的危险,正是这份危险成就了狼的王者之尊!

要生存下去,只能靠自己犀利的瞳孔洞察一切,而后毫不留情地用自己的钢牙铁爪把敌人撕的粉身碎骨!

现在,就让这场旷世对决,揭开它的序幕吧!

下面,有请公孙渊同学先出招!

所谓枭雄,第一要务就是要心黑,第二要务就是要脸皮厚。

公孙渊不愧是心黑脸厚的典型枭雄

之前流放叔叔,杀死孙权,联合鲜卑杀掠边境体现了公孙渊的心黑

那么下面这件事则体现了公孙渊的脸厚

他干了什么呢?

“复遣使称臣,求救于吴。”

……………………

这脸皮,真是厚的不能再厚了!!!

就好比今天你刚诈骗了A君1000万块钱,明天B君来找你讨债,你又赶紧打电话给A君:A君,快来救我吧!!!

无话可说。

看到公孙渊的使者,孙权第一反应是

“我X你妹啊!!!!”

第二反应就是准备找人去砍了使者

然而,就在使者将要人头落地时,有人拦住了孙权

这个人叫羊道,不是个著名人物,关于他的事迹我只知道这一条,所以不必在意

虽然羊道这个人不怎么著名,但是接下来他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不可,是肆匹夫之怒而捐霸王之计也,不如因而厚之,遣奇兵潜往以要其成。若魏伐不克,而我军远赴,是恩结遐夷,义形万里;若兵连不解,首尾离隔,则我虏其傍郡,驱略而归,亦足以致天之罚,报雪曩事矣。”

资治通鉴的某些地方语言实在是有些艰涩难懂,这段话我看着都费劲

大概意思就是说

“不能耍小脾气就坏了大事呀,不如好好对待他们,派遣一支奇兵跟着去看看热闹嘛,如果魏军没有打败公孙渊,那咱们去了必能叫公孙渊感恩戴德,而且咱还威名远扬,如果打的难解难分,那咱们就乘机攻打公孙渊的后方,抢个痛快,也算报了上次的仇啦!”

孙权一听,不错嘛,小伙子,相当有才,就这么办了

于是孙权很和蔼的召见了使者,说了一句很恶心的话

“请稍等一下,我马上就派出大军,和我亲爱的公孙渊弟弟共存亡!(必与弟同休戚)。哎,这司马懿太会打仗了,我真为小渊弟弟担心呀!”

心里想一套,嘴里说一套,这就是政治家的把戏

听闻孙权的动静,曹睿感到有些担心,这孙傻帽,不会真再去救公孙渊吧,找来蒋济问问吧

蒋济一拍胸脯,说:“没事,你放心吧!过去孙权的亲人有危险,孙权都不救,能救跟他有仇的公孙渊么?他也就是糊弄糊弄人罢了,只要咱能快速干掉公孙渊,孙权什么都不会干。”

曹睿一听,行,那就看司马懿的了。

六月,司马懿的大军到达了辽东,同时随行的还有上次打了败仗的毋丘俭,算是戴罪立功,看看真正的老手怎么打仗

学学吧,孩子

司马懿说好了:100天灭公孙渊

那么,下面我们开始倒计时

得知司马懿来征讨公孙渊,高句丽王大喜,好啊,这下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公孙渊肯定是完了蛋了,他也想乘机做点什么,怎么办呢?

乘司马懿和公孙渊斗殴时袭击公孙渊后方?不行,没那胆子,也没那实力

可是不干点什么,总是不甘心呀!!!

思来想去,高句丽王决定派出自己手下的主簿大加带了几千军队去凑凑热闹,看看能不能乘机捞到点什么

于是当司马懿的军队行至辽东的时候,正好高句丽的数千军队来投,他们对司马懿表达了高句丽大王对大魏的友好以及对公孙渊的仇恨,表示要义薄云天帮助大魏消灭叛贼公孙渊

司马懿笑了笑,行啊,那爷就让你们开开眼,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战争,于是带着高句丽军队一起前进

此刻在襄平城内的公孙渊长嘘了一口气,他终于迎来了一生中最强悍的对手——司马懿

真想不到,为了对付他,曹魏竟然派出了司马懿

自从诸葛亮和魏延死后,司马懿的用兵能力已经足够代表这个时代的巅峰,也许除了吴国的陆逊外,再也找不出什么人的用兵能力能够和司马懿匹敌了

如果仅仅从进攻战上说,司马懿则可以说是远胜于陆逊,陆逊打进攻战基本没赢过,可是之前司马懿曾经奔袭千里,仅仅花了16天就攻破西城,斩杀了叛魏的孟达,说现在的司马懿是独孤求败,也不过分

然而,这一战对于公孙渊来说,他依然有机会

两军对战,好比赌博,赌博的关键就是底牌,从三国杀的角度来说,底牌好,就赢了一半,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司马懿和公孙渊各自的底牌吧

现在,公孙渊手里有三张王牌

第一张王牌,辽东人口有70万,所以公孙渊可以动员的军队大概也有7万乃至8万左右,多于司马懿的4万军队,这是公孙渊的第一张王牌

第二张王牌,公孙渊是守城,虽然公孙渊掌握的地利远远不如号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蜀汉地利,但是他依然有着那个曾经击败过毋丘俭的秘密武器——暴雨

第三张王牌,司马懿是劳师远征,军队疲敝,他是以逸待劳

那么,司马懿的王牌呢?

也有三张

第一张王牌,那就是大魏军队,这是目前远东最强大的军队,他的战斗力和装备要远远高于公孙渊的辽东军,强悍的士兵是军队的根基

第二张王牌,补给问题,公孙渊一旦被司马懿包围,基本就断了补给,他能吃的粮食只有平州的粮食,而司马懿却能源源不断从后方得到补给,这足够磨死公孙渊

第三张王牌,就是司马懿自己。如果说士兵的军队的根基,那么主帅则是军队的灵魂。此时此刻,已经年满60,身经百战,能力渐入化境的司马懿,这一战正是他的试金石,经过与诸葛亮的对决,司马懿的能力究竟已经到了什么地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对于公孙渊来说,这一战就是决定他命运的一战,是生是死,是成是败,全看这一次了。

如果公孙渊败了,那么什么都不必说,自然会被司马懿斩尽杀绝,他全族不会再留下一个活人。

如果公孙渊赢了,那么局势恐怕会就此彻底逆转,之前他已经两次打退了魏军,如果连现在代表了北方,乃至整个远东最强大军事实力的司马懿都败给了他,那么他就真正的是可以称王称霸,无人能敌了,只怕从此魏军也没人再敢跟他干了。

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公孙渊开始走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棋。

下一步,决定命运。

目前代表了整个远东最强的指挥水准的统帅猎鹰司马懿统帅的拥有整个远东最强大的战斗力的大魏帝国正规军,这简直就是一支毫无破绽,令鬼神都要恐惧三分的钢铁雄师。

公孙渊到底该怎么做呢?

苍狼毕竟是苍狼。

他犀利的瞳孔在寻找着魏军的破绽。

他在脑海中分析着一切可能性。

如果正面对决,即使出动辽东全部军队,只怕面对强大的魏军,也难逃被横扫的命运。

正面作战行不通,那么该怎么办呢?

自古以来所谓用兵的关键,就是“奇正”二字,以奇胜,以正合。

强者追求的是“正”,弱者追求的是“奇”。

“奇”代表奇谋作战,而“正”则代表正兵作战。

现在司马懿要求的就是“正”,只要公孙渊给他正面作战的机会,他就能够发挥自身鬼神一般的指挥能力以及魏军强大的战斗力,打出降龙十八掌,将公孙渊的杂牌军打的粉身碎骨,灰飞烟灭。

而公孙渊要做的,就是一定不能给司马懿这个“正兵作战”的机会。

“公孙渊使大将军卑衍、杨祚将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馀里。”

考虑良久后,公孙渊终于下出了这步棋。

派出数万军队进驻辽隧,而公孙渊自己则带领军队坐守襄平城等待前方消息。

辽隧,这里是公孙渊铸就辉煌的地方,所以这一次他依然选择了在这里狙击司马懿。

他渴望上次的奇迹再次发生,只要辽隧方面军能够坚守不战,打退司马懿的不断进攻,最终司马懿的军队就会不断死亡,士气会被不断消磨,而后只要等到天谴出现,再一举出击,打垮司马懿就不是梦想了。

这就是所谓防守反击战的一般精髓,对此公孙渊掌握的没有一点问题。

如果换一个人来,那么公孙渊也许就真的能够再复制一次奇迹了。

可惜的是,司马懿从来都不是一个按照常理出牌的人。

面对公孙渊的辽隧方面军大营,魏军将领反应是“诸将欲击之”

果然上钩了

可惜,军队的主帅,不是他们,而司马懿

“呵呵,公孙渊之所以这么做,不过就是想让我军变得疲惫嘛,现在攻打他,你们就中计啦。”

一眼看破了公孙渊的布置后,司马懿沉思了一会儿

很快,司马懿微微一笑

在他心中,已经出现了一个无比精妙的计谋

在整个三国历史里,这个计谋的复杂性,精妙性与不可预测性,都堪称完美

能够跟这个计谋比的,真是寥寥无几

公孙渊能吃住这一招么?

为了更好地表达司马懿的计谋,我们不妨转换一下视角——

从被耍者的视角来看这个计谋,这样也许会比较有意思

让我们从大将军卑衍的角度来看看这个计谋

从公孙渊手里接过狙击司马懿的任务,大将军卑衍的心情很沉重,他这个所谓的“大将军”就是公孙渊称王以后临时凑数封的,其实根本也没打过多少仗,现在叫他对阵司马懿,这不是扯淡么

可是卑衍不能退缩,现在燕国的命运就掌握在他手里

他还是存着一点侥幸心理的

现在襄平城空虚,燕军绝大多数军队都在他手里,怎么也有个5,6万,多于司马懿的军队,想想之前郝昭用1000多人抗住诸葛亮几万大军,张辽用7000人扛住孙权10万大军的战例,他感到略微壮了点胆子,人家那么点兵都敢守城,我守城兵比攻城兵还多,怎么就不能撑住了?

哼,司马懿,你不是NB么?这次偏叫你栽在我卑衍大将军的手里,看你以后还狂不狂!!!

很快,卑衍发现了一个令他大喜的事实:

靠,南线的魏军开始攻寨了!!!

卑衍急忙出来观看,一看他更加难以遏制住激动的心情了!!!

只见魏军的旗帜黑压压的一片,不知道有多少人,估计是全体魏军都来了,要玩命攻寨了!

哈哈哈哈哈!!!

司马懿啊司马懿,我还以为你多厉害,没想到就是个脑残,这么轻易就中计了,让我好好磨死你吧!!!

卑衍当即将全部精锐召集起来,准备抵御魏军的攻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3-2015 08: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时的卑衍,他身穿铠甲,手握长剑,望着黑压压的魏军旗帜,他此刻仿佛有了一股为国而死的冲动,有了一种身为勇者的自豪

他长长呼了一口气,转过头饱含感情对着燕军将士们说道

“将士们,看看魏军,虽然他们的人数远比我们……呃……那个……虽然他们的装备比我们好!然而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让我们用我们的鲜血捍卫国家的尊严,守护我们燕人的尊严吧!”

说完之后,卑衍流下了泪水,叹息道

“为什么我的双眼饱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燕军将士们为卑衍强烈的爱国热情所感染,纷纷表示了自己宁死不肯屈服于魏军的意志,做好了与魏军一决死战的准备

然而,等了许久,依然不见魏军进攻

确实,寨外有魏军,也有不少的旗子

但是就是没人进攻

卑衍糊涂了,咋回事,咋不进攻呢?

“妈的!你倒是过来打我啊!!!(受虐症)”

卑衍对着寨外的魏军狠狠骂道

然而,他又不敢出去跟魏军交战,只能这么呆呆地看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不知道过了多久

依然没人进攻

这是怎么回事…………

正当卑衍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一名侦察兵的喊叫声彻底打乱了他的思绪

“大将军,不好了,魏……魏军马上就要逼近襄平城去了!!!”

“啊!!!!!”

怎……怎么搞得!!!

司马懿那家伙不是在寨外么,不是准备攻寨么?魏军主力都在寨外啊!!!

卑衍小心翼翼地率领燕军出了营寨,只见魏军确实立了不少旗子,但也确实,只有旗子了

魏军主力早已经在司马懿的率领下从北线渡过辽水朝着襄平进发了

原来司马懿一开始就是在利用卑衍对司马懿和魏军的恐惧情绪,这区区一些魏军的军旗,在卑衍眼里却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吓的他立刻将全部精锐全部调来防御这些旗子,却不敢出营寨去调查一下虚实

“可恶,陛下危险了!!!”

全部精锐都在卑衍手里,襄平城虽然坚固,但是兵力空虚,恐怕也撑不住司马懿的攻击啊,一旦司马懿攻下襄平,就什么都完了!

“对了,对了!!!哈哈哈,司马懿,你还是失策了!”

卑衍突然一拍大腿,他感到自己抓住了司马懿的致命弱点

卑衍觉得自己已经预测到了未来,他彷佛看到了司马懿正在率领大军急驱襄平,而后对襄平城展开猛攻

哼,司马懿啊,你也太小看公孙渊陛下的守城能力了吧,虽然他城内只有几千军队,可是你以为你真能顺利在我赶到襄平之前攻下城么!

你一定攻不下!

只要陛下能撑到我的大军赶到,到时候你司马懿为了攻城伤亡惨重,疲惫不堪的军队,岂能抵挡我以逸待劳的燕国大军的锋锐!

想到这里,卑衍不禁心花怒放,他急忙整顿好军队,下达了命令:立刻回援襄平,在襄平城下与襄平守军里应外合,前后夹击,送司马懿去死!

于是,辽隧大营的燕军全部放弃大营,疯狂赶往襄平城

卑衍想着,此时的襄平城必然已经是乱作一团,估计魏军都在冒着矢石拼命作战,估计已经伤亡惨重了吧,哈哈哈!!!

想着想着,不久就到了首山

………………

卑衍呆住了,他发现了一个令他难以置信的场景

只见衣甲鲜亮,目光凶悍,骑着高头大马,拿着强弓劲弩的4万魏军,赫然就站在他面前

司马懿站在军前,微笑地看着卑衍

“大将军,我等你好久了。”

这……不是要避开我攻打襄平么……怎么……根本没去?

是啊,司马懿根本就没去襄平。

打从一开始,司马懿的目标就不是辽隧大营,也不是襄平城。

而是——燕军的主力

什么辽隧大营,什么襄平城,那都是建筑物而已,是死物。

占领死物毫无用处,干掉活物,才是真正干掉了敌人。

为了直接灭掉燕军主力,司马懿一共用了3条计谋,一环扣一环。

首先是暗度陈仓之计,用军旗迷惑敌军,却偷偷渡过辽水,避开了敌军。

而后是调虎离山之计

“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前两计成功将卑衍的精锐大军调出了营寨后

终极一计,才终于要展开了

这一计,没有什么名字

因为他只有一个字——

灭!!!

什么TMD襄平城,我不在乎

只要干掉了燕军主力,你有100座襄平也没用,没人守的城有用?

所以现在,司马懿要的就是——燕军彻底的覆灭!!!

如果硬要给这一计起个名字,那就叫——

斩草除根

打从一开始,卑衍就落入了司马懿的思维陷阱中,每一步他都想错了

司马懿想着渡河的时候,他却以为司马懿要攻寨

司马懿想着在首山等他的时候,他却以为司马懿要攻打襄平城

悲哀,真是悲哀!!!

所谓的像傻子一样被耍,说的就是卑衍了吧

既然计谋已经成功了,那么就不需要废话了

计谋没有任何杀伤力,决定胜负的东西只有一个——正兵

之间环环相扣的精妙计谋,只为了这一刻——让正兵的肆意挥洒战斗力!!!

没有了营寨的防御,你们燕军还算什么啊?

让你们尝尝什么魏军让鬼神为之颤抖的战斗力吧!!!

卑衍别无选择,只能一战

司马懿指挥着魏军朝着几乎两倍于己的燕军碾压了过去,一场平原之上的正面大决战,没有什么曲折的过程,没有什么英雄史诗,司马懿只是把自己幻化无穷的武功招式配着魏军这
强大的内力一起打了出去

一招亢龙有悔,掌风之下,燕军溃不成军,数万大军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自公孙度称雄辽东以来,苦苦积累了数十年的家底,就这么全部被葬送掉了

而魏军却连皮毛都没怎么损伤


司马懿算了算日子,不到30天

不到30天,燕军精锐尽灭

留下的只不过是一座襄平城罢了

现在就立刻攻城,能不能赢?

当然能赢

然而,损伤就会比较大了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对于司马懿这种讲究完美主义的人来说,这样的战役他不允许

那就围起来吧!!!

司马懿率领军队将襄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从现在开始,襄平城内,一只蚂蚁也不许放出来!有出城者全部杀无赦。”

城外的司马懿依旧喝着小酒,谈着琴,悠哉悠哉

城内的公孙渊却感到了一股真正的恐惧

这种恐惧不是来自于当前的处境,而是来自于实力的对比

想不到啊,想不到!!!

两次打退魏军后,公孙渊本来觉得自己的能力就算不是顶峰造极,也炉火纯青了

没想到,这一次,自己苦心孤诣布置的防御体系居然被司马懿花了不到30天就彻底拆穿,祖辈积累了几十年的老本一下子全部丢光了

固然,燕军将领的无能,燕军战斗力远不如魏军是失败的重大因素

然而仅仅30天,就被逼入了这步田地,这岂不能说明实力的天差地别?

司马懿,太可怕,太恐怖了……

本来,我以为我公孙渊已经是这个世上最无情而恐怖的男人,没想到司马懿这家伙……他还是人么……

围城,蚂蚁不许放出

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为了要他公孙渊的命,司马懿不惜要襄平城内数万百姓活活饿死

恐怖的男人,恐怖的思维

打到现在,如果战败,恐怕死亡的就不是公孙渊一家人

此刻,整个襄平城内的百姓,他们的命运,全部都因为公孙渊的野心而被逼入了绝境


精锐尽丧,困守孤城襄平,被魏军团团包围,想要逃走还有高句丽军队在后方包抄

公孙渊已经陷入了彻底的绝境

为了他的野心的苦果,襄平城内的数万百姓也将与他一起见证什么叫地狱的航路

然而公孙渊没有屈服

从当初决心做新世界的神那一刻起,就该有身死族灭,灰飞烟灭的觉悟了

哈哈哈,如今不是正好么?

绝境是什么?

绝境是男人最完美的舞台,战死就是男人最完美的终结

虐死高句丽,诈骗孙权,打退曹魏两次进攻

男人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遗憾的?如今就是死,也够本了

司马懿啊,你不愧是如今这个天下最强大的男人,既然如此,就让你好好看看,我公孙渊最后的表演吧

公孙渊没有屈服,因为他还有最后一件武器,只要那件武器发动了,这场战争依然还会存在着最后的转机

最终的转机,最后的悬念

终于还是到了

应该说,老天对公孙渊还是不错的

在公孙渊最绝望,最危险的时刻

那个秘密武器终于在这个时刻前来挽救公孙渊了

出来吧,天谴!!!

“秋,七月,大霖雨,辽水暴涨,运船自辽口径至城下。雨月馀不止,平地水数尺。”

上次让毋丘俭走向失败之路的大雨是10多天,这一次,居然是一个多月

这次的暴雨天谴该是多么恐怖啊

那恐怖的大雨再一次冲向了魏军大营,魏军再一次领教到了天谴的恐怖,无数的士兵被大水打翻在地,平地水深数尺,别说小兵了,将军们在帐篷里都找不到没水的地方,只能在水里瑟瑟发抖

自然,也会有无数的将军和小兵们跑到司马懿的大营,哭着求司马懿移营

“都督啊,我们好苦呀,呜呜呜呜!腿都肿的受不了了,咱们移营好不好,公孙渊的精锐都完蛋了,他搞不出什么动静了,咱们移营吧,不然士兵们都已经撑不住了啊!前几天小明的双腿都烂掉了!”

这么苦苦的哀求,一般心软的人估计都会答应了,毋丘俭不就答应了么

然而,双腿泡在大雨里,腿一样肿的老高的司马懿,面对众将的哀求,慢慢说道

“敢有言徙者斩”

随后,他扫了众将一眼,那眼光如同恶狼一般凶狠,仿佛立刻就要杀人一般

众将颤抖着退出了司马懿的大营,司马懿说一不二,谁不知道啊

然而,作死的人始终不会少

都督令史张静实在被泡的受不了了,他终于无法忍受了,几天后,他又一次来找司马懿了

“都督,我实在受不了了,移营吧!求您了!”

司马懿淡然道

“想不再受罪还不容易么,死了就不会难受了。”

张静还没答话,两边的武士已经一刀砍下了他的脑袋

从此再无人敢求移营


也许,在看到天谴出现的那一刻,公孙渊真的是欣喜若狂

在接下来的几天,估计他做梦也在盼着司马懿会和毋丘俭一样,下令移营

而后,公孙渊就可以率领城内军队全部出城,与司马懿一决死战,就算不成功,也能乘机逃走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然而,等了几天,发现司马懿的营寨依然稳如磐石,丝毫没有移营的迹象

面对如此猛烈的暴雨与洪水袭击,居然依然能做到“其徐如林,不动如山”

司马懿这个男人,真的是太可怕了

这样子下去,袭营毫无胜算,突围也不好实现

唉,真是恼死人了

然而公孙渊依然不想放弃,他派出一些轻骑兵乘着大雨出城,跑到山上砍柴,跑到地里收割粮食,好歹存点东西好过日子吧

魏军发现了公孙渊派出去砍柴的轻骑,很快跑来问司马懿,要不要截杀他们

司马懿头也不抬回了一句

“不,随他们的便。”

“啊?”

众将感到颇有些摸不到头脑,不是你一开始说一只蚂蚁也不许放出去么,怎么又允许他们随便砍柴采粮了?

司马陈圭终于忍不住了,壮着胆子发了一通牢骚

“我可真是不懂了,咱们过去打上庸,花了16天就干掉了孟达,为啥这次就要这么耗着不肯进攻?不进攻就算了,还让他们安然打柴收粮?我真是不懂呀。”

司马懿微微一笑,行啊,反正闲着没事,我就帮你们解一下这个脑筋急转弯

“行啊,我跟你们说说,两次情况不一样,所以我采取的手段自然也不一样。孟达人少而粮食够吃一年,我们的军队比孟达多4倍粮食却不够1个月,自然要速战速决。而现在呢?咱们粮食多不着急,公孙渊守城人数依然不少,可是粮食却根本不够吃了,所以我要围城,让他妈不战自败呀。”

说的好啊!!!分析的精辟,众将纷纷鼓掌

“那么都督为什么要让他们出去打柴收粮而不阻止呢?”

“哦,这个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嘛,我让他们出去打柴收粮,就是让他们放松警惕,如果我对出去打柴收粮的人赶尽杀绝,就会坚定公孙渊突围的决心,这个大雨天他要突围,咱们想阻拦还真有点困难。可是我不阻止呢?以为我们不过如此,这样他们就能安心在城内呆着了,等雨停了,他们想突围也没突围不了了。”

“好啊,都督说的太好了!!!”

司马懿机智的回答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赞赏,掌声经久不息

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

司马懿依旧不着急,依旧慢悠悠地在等着战机的到来

可是在魏国国会上的一些议员们却急了

“陛下啊,雨下的这么大,估计司马都督也取胜不了了,不然召他回来吧?”

曹睿一挥手,坚定地说道

“司马懿临机应变,公孙渊很快就玩完了。(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

此时的曹睿已经基本完全恢复了他的英明果断

他一面在后方积极为司马懿筹备军需,一方面力排众议支持司马懿的军事行动

睿智的皇帝在后边全力支持,英明的统帅在前方指挥作战,悍勇的士兵在阵地上拼死努力

这仗还能有赢不了的道理么?

司马懿的计谋果然奏效了,公孙渊看到打柴采粮的安然而回,这暴风雨前的宁静彻底冲昏了他本来已经乱成一团麻的头脑,他以为司马懿不过如此,于是他放弃了突围的机会,放弃了他最后的活命机会

很快,1个月过去了,司马懿数数,60天过去了

很好,公孙渊,你还剩下最后一个月,准备好死亡了吧

这一日,雨过天晴,艳阳明天

魏军将士们泪流满面,啊,终于看到太阳了!!!

风雨过后就是彩虹,咬牙坚持总算没错

司马懿伸了伸拦腰,走出大营

“好了,送公孙渊上路吧。”

“作土山地道,楯橹钩冲,昼夜攻之,矢石如雨。”

司马懿开始玩命了,这一出手就是彻底的不凡

给他来一场全立体式的进攻

起土山,挖地道,山下,陆上,陆下全有魏军,整个一场立体式三维战争

弩炮,霹雳车,一切高科技武器统统拿出来,什么厉害上什么,真是“矢石如雨”,襄平城头的守军连胜惨叫,一排排的箭雨和巨石砸的他们稀里哗啦,纷纷滚下城楼,鲜血和脑浆涂满了城头

然而,此刻,更加恐怖的事情已经在襄平城内出现了

经过很久的进攻和围困,襄平城内此刻已经是尸体遍地,腐臭盈天,到处都是腐尸散发的腥臭味

最可怕的是,襄平城断粮了

连士兵的军粮都不够吃了,百姓更是什么吃的都没了

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永远是普通百姓

公孙渊为了自己的野心发起的这场战争,最终赔上身家性命的却绝大多数是这些无辜的襄平百姓

人饿急了最后什么都能吃,吃人也不在话下

于是,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襄平城内的百姓们开始集体化身为“贝爷”了

“人肉不错,鸡肉味,嘎嘣脆”

襄平的百姓们终于开始疯狂了,为了生存,他们已经吃光了草根和树皮,当这些东西都没了以后,他们终于开始吃人了

“粮尽,人相食”

饿疯的百姓们扑到尸体上抓起死人肉就开始吃,死人肉吃光以后,就开始杀活人了,没有反抗能力的弱者纷纷被杀死,他们的肉成了美食,血被当汤喝了,满大街都是啃着尸体的怪物

这就是现实版的生化危机

望着襄平城惨绝人寰的场景,公孙渊终于崩溃了

去他妈的新世界之神!!!

此时此刻,公孙渊才知道了,自己是个什么玩意

呵呵,什么玩意啊?

脑残,2B,中二症患者

是,他有一定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抱负和野心

但是他的能力完全没达到巅峰,国力也更不允许他有吞掉大象的壮志

野心,可以有,以小搏大,可以有

但要控制在能力和差距允许的范围内

日俄战争,和俄国打,日本赢了

固然可以说日本表现不错,但是能赢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实力差距还过得去

这就是“心学”的一个重要前提

你可以相信自己的内心,但要在实力差距没到蚂蚁和大象的差距那么大

接着跟美国打,怎么样,被完草了

偷袭珍珠港以后,日本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接下来的中途岛之战,日本航路战舰数量都占据优势,尤其是航母比美国多2倍,结果还是被美国完草了

公孙渊也是,兵力比魏军多将近2倍,还是防守战,一样被完草了

这就是命

公孙渊开始恐惧了,他不想做神了

他想做个平民了,甚至做奴隶也没关系,他想活下去

他找人去跟司马懿乞求投降了

公孙渊啊,说到底,你不过是喊着

“我要征服世界的!!!”

然后却被现实吓破了胆的

中二青年


公孙渊的乞降使者还没到

襄平城内已经有人开始叛逃了

就是一开始葬送了燕军几乎全部精锐的卑衍和杨祚

没本事的人脸皮一般也很厚,这两个家伙乘夜逃出城投靠了司马懿

为了表达对投降者的宽大处理之意,司马懿很果断的接受他们的投降

此时已经8月了,3个月过去了,按照司马懿的说法,公孙渊的命还剩下10天

公孙渊的乞降使者找到了司马懿

只看级别的话,这俩人官很大

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

两位大官提出了公孙渊的条件

“请都督现在立刻解围退兵,我们君臣就会把自己绑起来来投降。”

人家公孙渊派这么大的俩官,你司马懿该给点面子了吧?

然而司马懿对此,晒然一笑

官大?大尼玛,全TMD凑数封的,到了我们魏国你们看大门都不够级别!!!

直接全砍了

杀了二人后,司马懿把两颗血淋淋的人头和一封信函一并送给了公孙渊

“楚、郑列国,而郑伯犹肉袒牵羊迎之。孤天子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围退舍,岂得礼邪!二人老耄,传言失指,已相为斩之。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年少有明决者来!”

翻译一下

“过去楚国和郑国都是诸侯国,郑伯都知道裸奔牵着养来投降,你公孙渊什么东西,也想跟我们平起平坐?你派来的那俩老不死的已经被我砍了,派点年轻的来找我谈吧。”

看到两颗血淋淋的人头和司马懿的信函,公孙渊感到深深的绝望

然而求生的本能让他决定做最后一次努力

他派出侍中卫演找到司马懿,说打算送出人质

司马懿听了以后哈哈大笑

人质?你命都在我掌握之中,还要个屁的人质

“孩子,爷爷告诉你,军事家应该明白五点,听好了:

能战当战

不能战当守

不能守当走

不能走当降”

司马懿顿了一顿

“不能降则死!!!”

望着脸色惨白的卫演,司马懿斩钉截铁说道

“告诉公孙渊,立刻把自己绑起来跪着求我饶了他,没准还有活命的机会,否则……呵呵。”

卫演听明白了这意思了,看来活命的机会渺茫了,他回来汇报了公孙渊

听到这一切,公孙渊深深叹了一口气

绝境,彻底的绝境

公孙渊走到楼阁之上,望着满街的尸骨和痛哭的人民,他感到了一阵深深的胸闷

现在该是做出最后抉择的时候了


哎…………

不甘心,他真的不甘心

想当年公孙度怀揣着救赎辽东的梦想来到了这片热土,并且花了仅仅数年就当上了整个东北亚的霸主,平州也被他治理成了乱世中的天堂

父亲更是让平州威名远播,势力一直延伸到了东方的日本九州岛上

然而到了自己手里呢…………

10年啊,自己即位到现在,不过10年

事情虽然做了不少,也干了不少惊天动地的事情

然而,最终的结局

害了他自己,也害了平州的所有人民

因为自己的野心,平州人民的家园惨遭蹂躏,就光这一个襄平城,城内百姓就已经基本全都快饿死了

襄平,在公孙度公孙康的治理下,本来已经成为了东北亚最繁华的贸易中心和大都会,然而,如今,他却成了一片遍布尸体,腐臭盈天,人吃人的地狱

这一切,统统都是公孙渊造成的

什么野心啊,什么神啊……哈哈,一切全是狗屁

没有那个实力却想扛那个大梁?

到了今天,也许公孙渊才能真正体会到那句话

“平平淡淡才是真”

如果不自立为王呢,如果安安稳稳过日子呢……那多好……

晚了,什么都晚了

如今,想要平静地生活下去,想要过安稳快乐的日子,都已经成了奢望

自己的生命,似乎马上就要终结了

这就是宿命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公孙渊终于抬起了头,恢复了自己的血性

与其再去投降司马懿,临死前再受屈辱,不如……

好了,就这样吧


8月初,曾经有一道流星自城西南向东北划过,坠落在梁水附近

也许,那就是公孙渊最终的归宿吧?

临死前,公孙渊想要看一看那道美丽的流星留下的印迹

如此,此生无憾矣!

在襄平城被司马懿攻破的那一刹那,公孙渊与数百名骑兵飞驰而出

这数百名勇士,都是追随公孙家已久的勇士,如今公孙家的末路已然清晰可见,他们愿意用自己的生命陪公孙家走完最后一段路

为了见证那段曾经威震东北亚的传奇的终末

万事万物,无不灭者

飞蛾扑火,最终要死,但是死前就让他变得最凄美,最壮烈吧!!!

望着飞驰而出的公孙渊和数百勇士,司马懿微微冷笑

他走进了襄平城,而后魏军骑兵开始展开了对公孙渊的追击

很快,公孙渊和数百勇士来到了辽水星落之处

啊,果然啊,好壮观啊,好美

被划破天际的流星砸出的一个大坑,真是无比壮观而美丽

公孙渊虽然不自量力,然而他一生冒险,无愧于勇者之称,这流星坠落之处,可谓外星送来的礼物,这就是探索的无穷,宇宙无穷啊!

就在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岂不快哉?

很快,魏兵包围了他们

到了这一步,估计公孙渊早已想到了,既然如此,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我做错了,但是,既然错了,就错到底吧

公孙渊抽出了自己的宝剑

“诸位,感谢你们陪伴公孙家走到最后一刻,是我害了你们,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到了地下,我再给诸位和父亲爷爷赔罪吧!”

魏兵冲了上来,公孙渊和数百勇士也迎了上去

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公孙渊和数百勇士毫无畏惧地冲杀着,挥洒着自己的生命

在那一刻,董卓,徐荣,公孙度等人的灵魂在看着他们

西凉,辽东,边缘之地,最后的抗争

董卓徐荣是叛贼,是叛逆,公孙度的孙子是叛逆

由于他们是叛贼,是叛逆,史书最终会将他们贬低,不会再说他们什么好话

然而,在之前,在现在,我依然要写下他们的功绩

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告诉世人,边缘之地不可被轻视!

在他们之后,西凉和辽东才真正被中央王朝所重视,也开始真正融入了中原王朝的管辖

即使恶名昭著,也掩盖不了他们所作的一切

伟大,有时候不需要用高大全来证明,残缺的美更伟大

此时此刻,已经不需再说任何话了

公孙渊最后的拼杀,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是告诉世人

“我们不是懦夫!辽东人不是懦夫!”

很快,数百勇士一个个倒了下去

流星砸出的大坑最终被血水填满了

最终,公孙渊就在这里倒下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辽水星落之处,完美的葬身之地

见证了勇者最后的无畏


在公孙渊和数百勇士血洒辽水的时刻,襄平城内却在发生着另一场惊天动地的惨剧

司马懿走进了襄平城

此刻的襄平城已经是一座活生生的地狱,白骨遍地,腐臭难闻,城内百姓已经饿死大半,没饿死的百姓也已经是一片饿殍,他们双眼含泪,望着司马懿,乞求一口吃的

一个18岁左右的小女孩跪在地上哭求道

“大人啊,我爷爷,老爹好几天没吃饭,就快饿死了,求求你行行好吧,我弟弟才16岁,这就快饿死了,求求你了,你给他一口吃的吧!”

闻着伤心,见者落泪

就算是铁石心肠的人,此刻也应该软下心肠了,下令救济百姓了吧

然而,司马懿只是面无表情说道

“战败者的命运就是死亡,想要活下去?那为什么还要反叛?”

接着,司马懿下达了一道惨绝人寰的命令

“城内15岁以上者全部屠杀”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魏军士兵们没有说什么多余的话,主意不由他们拿

很快,一场大屠杀开始了

士兵们将已经饿成一堆皮包骨头的百姓们挨个一刀戳死,刹那间,鲜血满地,惨叫声响彻了整个东北亚,本来已经不剩多少人的襄平城居然还要经受如此惨剧,可叹,可悲!!!

司马懿在一片血水的簇拥下走向公孙渊的宫殿

最终,城内7000多名15岁以上的平民被悉数杀死,他们的尸体被堆的像山一样高,这座山的名字叫做“京观”

“京观”是古代胜利者杀戮战败者以显示自己的武功的手段,彻底的惨无人道

最小16岁的孩子们,最大的有可能80岁以上的老人,没有人能够幸免,襄平城平民们堆积如山的头颅和尸体见证了司马懿的赫赫武功


襄平城破后,魏军横扫朝鲜半岛,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皆平。

自此,自公孙度称雄辽东以来,割据了50年的公孙氏彻底覆灭。

“人间五十年,与天地相比,不过渺小一物。 看世事,梦幻似水。 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 放眼天下,海天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战败者的命运,就是彻底的毁灭,斩草除根。

很快,公孙家遭到了最刻毒的处置——灭族

公孙渊一家自然被全部杀了个干净

在中原做官的公孙渊的兄长公孙晃也难逃厄运

早在公孙渊还没造反的时候,公孙晃就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弟弟最终将毁灭整个公孙家,因此他一再劝说曹睿讨伐公孙渊,希望借此撇清关系

曹睿也知道公孙晃冤枉,想饶他一命,给公孙家留点香火

然而,魏国的大法官对此表示了不满,表示国法不容,叛逆者必须诛族

不要以为古代的皇帝就是说一不二,其实在那个时代,皇权也是有限制的,比如在司法这方面,大概是有一定的独立性的

在大法官的坚持下,曹睿只得放弃了这个想法

最终,公孙氏被全部诛灭

真是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如果让公孙度再选择一次,他还会来辽东么?

也许还是会吧

无论如何,他都留下了属于他自己的奇迹,哪怕后人忘却了他

但是只要他自己记得,就足够了

人啊,最重要的,不就是曾经做过么

【第十一话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3-2015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话 魏延的遗产】

在司马懿和公孙渊恶战的时候,曹睿接见了一个来自东方尽头的使团

这个使团来自于倭国,既今天的日本

那时候的日本可不发达,没有动漫游戏,也没资本主义,还处于原始社会时期,比魏国落后了2000多年(夏朝开始就已经拜托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了)

日本岛面积不大,在丰臣秀吉征虾夷之前北海道也不属于日本,那时日本面积不到30万平方公里但是分裂成了30个小国,互相攻伐,打个不停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最后也不是靠武力统一的,而是靠一个巫女

这个巫女不叫博丽灵梦,叫卑弥呼史称她 “事鬼道,能惑众”

卑弥呼统治着日本中央地带的一个叫邪马台的国家,卑弥呼虽然不是博丽灵梦,但估计姿色也不比博丽灵梦差多少,所以日本岛的那一大群屌丝就全都跪倒在卑弥呼女神的裙下,哭着喊着要给她跪舔

就这样,日本就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岛上的其他国家都自愿受邪马台的领导

除了一个叫狗古智卑狗(这都什么JB名字,翻译问题吧)的权臣领导的国家

这个狗古智卑狗领导的国家叫狗奴国(…………),狗奴国不肯服从邪马台的领导,跟邪马台交战不断

所以卑弥呼女神抱着请求魏国派出先进的军队来帮他对付狗奴国的想法,派出了一个使团前来参拜曹睿


公元238年6月,这时候是司马懿刚刚率领军队到辽东,还在跟公孙渊的军队在辽隧地区对峙的时候

按说这卑弥呼女神的眼光也真不错,刚一打就看出公孙渊肯打不过魏国,所以就在这个月派使者直接找魏国来了

派来的使者知道名字的有俩人,一个叫难升米,一个叫牛利,这也可见那时日本之落后,文化雏形都没形成,这俩名字一点日本特色都没有,纯粹的原始社会用名

虽然落后,但是他们也给曹睿带来了点礼物啥礼物呢?四个男人,六个女人(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还有一点破布(班布二匹二丈)

曹睿一看这也难为人家了,实在没啥可送的,都把人当东西送了

于是,对着难升米和牛利,曹睿感慨道 “你们离我们这么远,还派人来朝贡,比公孙渊那个家伙不知道好了多少,你们的孝心我太感动了,放心吧,我不会亏待你们的。”

于是曹睿找人做了个金印,上边刻上“亲魏倭王”送给卑弥呼,又给了那俩使者个官做,难升米为率善中郎将,牛利为率善校尉意思是,你们的女王是我封的,你们的大臣也是我封的,所以这就算你们也是我们这波的人了

所以在《三国志》里,日本和鲜卑,乌桓,朝鲜并列在一个传里,都是算是魏国的仆从国(鲜卑,乌桓,朝鲜属于打服的,日本属于直接归附的)

封完了官,曹睿又好吃好喝招待,最后又让人带着一些精美的布匹,金子,刀剑,珍珠,装饰品等等一并送给卑弥呼

邪马台认魏国当老大也真没白认,后来魏国又多次派人航海登陆日本,去跟邪马台交往

邪马台跟狗奴国打仗时候,魏国也好几次派人过去调停,有魏国罩着邪马台的日子过的是真不错,魏国不断调停日本国内冲突,在日本那边势力和影响也越来越大

后来司马家篡魏以后,什么司马师司马昭的全都忙着打击魏国忠臣,稳定篡位成果什么的,对于海外的事情根本也就懒得管了

邪马台不争气,光靠巫女魅惑终究长久不了,最后还是被狗奴国灭掉了,狗奴国后来改名为“大和国”,日本进入了大和王国时代


曹睿感觉很高兴。今年他36岁。

在曹睿执政的这些岁月里,诸葛亮梦断五丈原了,孙权被虐残了,轲比能被刺杀了,公孙渊也完蛋了。

乌桓,鲜卑,夫余统统臣服于魏国。

如今,最东方的日本国也臣服了魏帝国。

在汉武帝时期,日本曾经有一个小诸侯来臣服过汉朝,但那毕竟只是个小诸侯。这次则是统一的日本臣服于魏国,这是日本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臣服于中国。

曹睿即位时,孙权曾经狂言道 “曹丕的才能只有曹操的10分之1,而曹睿的才能只有曹丕的10分之1。”

然而事实证明,在曹睿当政的这些日子里,孙权其实是被曹睿玩弄于股掌之间,孙权几次出兵都被曹睿揍扁了,被公孙渊诈骗以后孙权只能打落牙齿就血吞,而曹睿却直接把公孙渊弄死了。

曹睿玩腻了,他决定了,要做一个真正的明君,用余下的人生,完成统一,实现祖辈的梦想。

什么把妹盖楼都是浮云,现在曹睿想要做一个君王真正要做的事了,那就是男人的雄心!

做一个真正的明君吧,我要千秋万代,一统山河!!!

然而,上天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公元239年6月,曹睿一病不起,他的生命即将走向尽头。

之前纵欲过度的曹睿,在对决公孙渊的战争中奋发而起,然后就是这突然的奋发耗尽了他所有的精力,最终他倒下了,再也没有站起来。


临终前,曹睿要做两个决定。

一:继位者问题

曹睿没有儿子,于是只能在宗室里选一个继承人了。

选择的结果令人感到很惊异,却也在情理之中。

曹睿选择的继承人是——曹芳。

曹芳的父亲是谁?曹楷

这人没人知道,然而说起曹芳的爷爷,大家就都该知道了

曹彰。

曹芳的爷爷就是那位霍去病的铁杆粉丝曹彰,那位可以徒手毙虎,浑身中箭依然追杀乌桓人的纯爷们,铁血真汉子。

曹彰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身为曹操的儿子,他对权力却没有兴趣,曹彰一心报销国家,把他的人生全部挥洒在了出塞杀敌的事业上,真令人感慨不已。

然而,曹彰无心帝王业,冷酷无情的曹丕却依旧不能容下他。

关于曹彰的死因,有人说他是被曹丕毒杀的,有人说他的被曹丕剥夺权力后郁闷而死的,总之是被曹丕害死的。

也许是出于对父亲曹丕的仇恨和对叔叔曹彰的愧疚,在临终的时刻,曹睿决定把帝位给曹彰的孙子,算是对叔叔做一个最后的补偿。

然而,曹芳年仅8岁,这么一个小正太,怎么能镇得住大局呢。

于是,第二个问题就出现了,辅政大臣问题。


二:辅政大臣问题

对于辅政大臣,曹睿一开始中意的人是:曹宇

曹宇这个人同样不出名,但曹宇有一个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很有名——称象小神童曹冲

曹冲可谓是神童的代名词,那么曹宇是不是也是个神童呢?

由于记载太少,曹宇的能力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曹宇却是个谨慎到了自卑地步的人,也许是因为从小生活在神童兄弟的阴影下,曹宇变得极其不自信,甚至到了自卑的地步。

面对8岁小皇帝的“辅政大臣”这样一个权倾朝野,炙手可热,代表了现在全天下最大权力的职位,曹宇的表现居然是——极为恐惧

“受署四日,宇深固让”

曹宇是真心不敢接这个差事,到了手的鸭子我恨不能扔进垃圾桶,死活不敢当这个辅政大臣。

对此曹睿感到非常憋气,咋还有这种窝囊废?别人抢着要的职务,给你你还不要?



而此时,曹睿身边两个近臣也起了关键作用。

由于担心曹宇上台以后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曹睿身边的两名近臣——孙资,刘放开始极力说曹宇的坏话,已经病的迷迷糊糊的曹睿心烦意乱之下,不由得怒火填胸

“妈的,你不干,有的是人想干!!!”

于是,曹宇如愿以偿的没当上这个辅政大臣。

最后,曹睿找了两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人做了辅政大臣——

曹爽,司马懿

曹爽的父亲就是第一话的主角——曹真

曹真的身世我们之前也说过,他本姓秦,本不是曹家的人

而司马懿更是跟曹家毫无关系

曹睿居然要把辅政大臣交给两个本来跟曹家毫无关系的人,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曹睿为什么要任命司马懿和曹爽这两个外人来做辅政大臣呢?

从政治学和经济学来解释,貌似解释不通,我也不会解释

那么,从心理学解释一下曹睿现在心理的微妙变化?

还是说,从情感学解释曹睿对这两个外人有什么特殊的,常人无法理解的情感?

…………………………

别扯淡了,也就砖家叫兽会这么想。

要解释曹睿为什么做这个决定,很简单

电视里天天播的,儿女争遗产,结果老头儿死前把遗产给保姆了,结果儿女就跟着法官哭“老头子脑子糊涂了啊,把家产给保姆,这份遗产不能做数啊!!!”

曹睿,大概也是这么个情况

一般人病入膏肓了,脑子就不清楚了,所以做出这种决定,很正常

无需说什么复杂的原因,曹睿是一个帝王,但也是一个人,是人就有生老病死,就有陷入深度昏迷,就有糊涂的可能

所以,弥留之际的曹睿糊涂了,就做了这么一个糊涂的决定

最终这个决定,为大魏之后的悲哀,埋下了祸根


之前我们说过,由于司马懿不知道英明的曹睿会早逝,所以他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吞天的野心。

那么现在,曹睿去世了,司马懿的野心是不是就会跟火山爆发一样,彭一下喷就出来了!然后立刻着手准备篡位呢?

答:不是

应该说的是,一开始,曹爽的表现,确实还可以。

在三国演义里,曹爽应该是和刘禅并驾齐驱的魏蜀两大弱智,曹爽后来的表现也确实相当糟糕,不过客观的说,曹爽并不是一开始就变成后来那样的,这其中,是有一个过程的。

在接受任命,和司马懿一起成为辅政大臣以后,曹爽在执政最初时段的表现,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无懈可击

一开始,曹爽对司马懿的态度是什么呢?

“恒父事之,不敢专行。”

就是说,曹爽每次想办点事,还都得把司马懿找来,问问:“您老觉得这事怎么样?”

这个表现,用两个字概括,就叫——“示弱”

对不同的人示弱,有不同的效果。

比如陆逊对关羽示弱,关羽属于豪爽高傲的人,所以陆逊对关羽示弱,关羽就真的觉得陆逊弱,所以压根就不把陆逊当个玩意看了。

可是对司马懿示弱,那是什么效果呢?

司马懿属于什么人?一个很阴的人,这样的人想法比一般人要多的多,心里装得事也多得多,可能一般人能直着想得事情,他就非得歪着想

因此,罗贯中就是凭着历史上司马懿这种性格,才虚构出《空城计》这一说,意思是本来按正常人的想法,一看诸葛亮大开城门,然后还在城楼上谈钢琴,俨然就是想叫司马懿进去一起参加PARTY嘛。要是正常人肯定就进去跟诸葛亮参加PARTY去了,可是司马懿他偏不,他非得琢磨琢磨,这诸葛亮是不是有诡计啊,是不是想坑我啊?

所以,如果想叫一个人对你放松警惕,不是示弱就行的,得看看对方是什么人,如果对方是司马懿这种人,你跟他示弱,他反而会觉得你强,从而更加戒备你。

历史上的司马懿,也大致就是这种性格,因此,曹爽对司马懿示弱,司马懿不但不会觉得曹爽弱,反而会觉得心里一惊。

估计司马懿得这么想:这曹爽厉害啊,手握大权,居然还对我“父事之”,莫非这小子又是一个曹睿?

想到这些,司马懿那野心肯定也激不起来了,因此在曹爽执政前期,曹爽司马懿二人就是互相忌惮对方,形成了一种权力上的平衡,因此朝廷是很安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3-2015 1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这个平衡状态才持续了1个月,就出事了。

原先有一波人,被魏明帝曹睿弃之不用。

曹睿多睿智啊,他既然不用这帮人,就说明这帮人肯定不是什么好货,于国不利,所以弃置是最好的办法。

然而曹爽却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把他们全都提拔起来并重新启用了。

“初,并州刺史东平毕轨及邓飏、李胜、何晏、丁谧皆有才名而急于富贵,趋时附势,明帝恶其浮华,皆抑而不用。”

说起来,这帮人来头都不小,尤其是那个何晏,他爷爷可是个大名人,可以说三国乱世就是他爷爷引起来的。

谁啊?就是那位杀猪大将军何进,想诛杀宦官,结果反而被宦官给宰了,结果让董卓乘机进京,从此开启了东汉大乱世。

丁谧的老爹也不简单,叫丁斐。

《易中天品三国》播出以后,丁斐也开始被大家所知道了,丁斐这人挺有才,但是也挺贪财,不过那种小错也没啥大不了的,曹操多次原谅了他。

丁斐胆子越来越大,有一次他就拿自己的瘦牛和官家的肥牛兑换了,结果这次被查出来了,一下子就炸了锅了,丁斐被抓进监狱,最后丢了官。

后来曹操在大马路上看到丁斐

曹操:“呦,丁斐,你的官印呢?”

丁斐:“呜呜,那东西被人家拿去换大饼啦!!!(以易饼耳。)”

曹操对手下笑道:“我不是不知道这家伙不怎么清廉,不过这就好比我家里有一个粮仓需要狗狗来照看。我用来照看粮仓的狗狗很勇猛,把老鼠全部干掉了,可是这狗狗却喜欢偷我东西,那你们说我怎么办呢?我宁肯丢点东西,也不能把狗狗扔了啊。”

一段很萌的对话以后,曹操再次饶了丁斐,又启用了他。

从此丁斐就没怎么再犯错了,丁斐的例子成了曹操“唯才是举”精神的典范事例。

丁斐是有毛病的,曹操却饶恕他并且继续用他。而邓飏、李胜、何晏、丁谧这群人也是有毛病的,为什么曹睿就一定要弃置他们呢?是曹睿眼里揉不得沙子吗?


答:不是这么回事

人才有毛病没问题,但是这个毛病分两种

一种是不影响工作,另一种则是影响工作的。

不影响工作的毛病,比如丁斐贪财,郭嘉嗜酒,这些都是作风问题,说白了也没啥,作为一个老板,只要你的员工能带来收益,他们有点毛病,那能忍就忍了吧。

一般来说,很多怪才都是有点小毛病的,这样才显得有性格不是?

可是邓飏、李胜、何晏、丁谧这些人,为啥曹睿就不能忍呢?

因为他们是毛病是第二种:影响工作的

邓飏、李胜、何晏、丁谧这帮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浮华”,用流行的说法来说,这就是一帮“浮华党”。

浮华的意思不是说这群人奢侈,而是说这帮人华而不实,喜欢夸夸其谈,爱慕虚荣富贵,还没什么真本事,就喜欢出一堆馊主意。

你说这群人拿来干嘛?

除了添堵貌似也没啥别的用了,要是在曹睿手下还好,曹睿可以选择捂起耳朵不听他们的馊主意,那是因为曹睿有足够的判断力和自制力。

可是到了曹爽手里,曹爽还能抵挡着这群人的诱惑吗?


曹爽启用这“浮华党”以后,把他们当成了好基友,天天在一块儿玩。

一天众基友跟曹爽说:“爽哥,您可得把权力牢牢掌握在手里哦,给外人这可不是个事儿。”

“晏等咸共推戴爽,以为重权不可委于人。”

很明显,这个“人”指的是司马懿。

曹爽听了以后觉得有点道理,跟着司马懿共事确实挺让人不舒服的,那家伙能力强,资历也高,跟他一块儿工作好像自己总是矮一头,烦呀!

基友们一看曹爽有点心动,行,赶紧出台具体计划!

丁谧还算继承了点他老爹的血统,脑子还是非常灵光的,给曹爽出了个主意——奏明天子,给司马懿升官,叫他去做大司马

很明显,这是政治斗争里很常用的一招“明升暗降”,给司马懿一个没啥实权的虚职,然后以后啥事都得先奏报曹爽,这个权力就算是拿下了

那司马懿知道这事儿以后,会咋办呢?

很快儿曹爽的奏章就到了曹芳那了,曹芳一个8岁小正太能做什么决定,还不是大伙儿说啥是啥。

于是很快儿魏国开了一次议会。

议员们讨论过了以后,微笑着对曹爽说:“大将军,对不起,您的建议我们不能答应。”

“啥?不答应?你们想推翻内阁啊?”

曹爽怒了

“不不……我们的意思是说,我们查了,大司马这个职位有点不吉利,之前好几个大司马都干着半截就挂了,您不想司马懿老先生也干着半截就挂了吧?所以咱能不能改任太傅?”

曹爽一听行啊,反正都是没实权虚职,叫啥还不都一样,于是当即拍板:“行!就这么着了。”

于是司马懿被任命为太傅,还顺带给了一堆礼仪性待遇

“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萧何故事。嫁娶丧葬取给于官,以世子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

以后入殿不可以慢悠悠一路小走,还能带剑穿鞋,拜皇帝不用内侍喊名字,国家帮你报销一切婚娶丧葬费用

这待遇多好,你司马懿满意了不?

司马懿默然不语

“算了吧,我子弟没必要当官。”

推掉了对子弟的封赏

司马懿很郁闷,也很震惊

曹爽,你这家伙……我真是小看你了

在司马懿看来,曹爽真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如果你是司马懿,你会怎么看待曹爽的一系列行动?这完全就是一招“扮猪吃虎”啊


对于司马懿这种“想太多”的人来说,他当然不会觉得曹爽一开始对自己“恒父事之”是曹爽一开始作为一个刚上任的清纯小青年的正常表现

而现在,司马懿也不知道这个给自己“明升暗降”是曹爽手下的主意,没准他以为就是曹爽自己的主意

要是以阴谋论的观点来看的话,曹爽简直就是一个老谋深算的神级政治家了,玩政治斗争堪比秦始皇汉武帝了

首先,曹爽对司马懿“恒父事之”麻痹了司马懿的戒心,让司马懿以为曹爽这人很好说话

然后才过了一个月,曹爽就搞了一场突然袭击,通过“明升暗降”的手段让司马懿失去了实权,变成了高位虚职

完全可以用滴水不漏,无懈可击,迅如雷霆来形容

好一招“扮猪吃虎”

“我靠,曹爽,你这家伙到底是什么人?怎么这么会玩政治阴谋!”

这大概就是司马懿当时的想法

于是就这样,曹爽歪打正着,连续两招叫司马懿这个老狐狸不得不“打落牙齿活血吞”,而且还以为曹爽是个超级NB的神棍级政客

当然,估计曹爽自己根本就没想这么多



接下来的两年里没发生什么大事,不过就是吴国那边发生了两件比较搞笑的事情

一件是孙权居然还真派舰队出兵辽东了。

带队的就是那位劝孙权善待公孙渊使者的羊道。

不过去晚了。

等孙权的舰队到了辽东的时候,公孙渊都已经被灭族了。

要说这个羊道胆子也够大的,不想空手回去(当然了,有鉴于卫温诸葛直的下场,估计羊道要是敢空手回去没准也会被孙权给……)

当时的情况是辽东刚刚被魏国占领,而后曹睿又病逝,人心惶惶,守备松懈

羊道看准了这个机会,居然在辽东靠岸,然后上岸突击,居然在辽东守将眼皮子低下掳走了一帮百姓,然后一溜烟儿跑了

………………

第二件事,周瑜的侄子周峻死了,吴将全琮请求孙权让周峻的儿子周护继承周峻的军队

孙权看着全琮,仰天长叹道

“哎!!!我真想念公瑾啊,当年击退曹操,拓地荆州,全是公瑾的功劳,呜呜……我没有一天能忘了公瑾的好啊。”

话说的倒是挺感人的,然而接下来,孙权却突然话锋一转……

“听说周峻死了,我确实很想叫他儿子继续领兵……可是他儿子实在太调皮捣蛋(性行危险)了,用了他我怕惹祸啊……所以……还是不用了!”

说完了以后,孙权又仰天大叫一声:“公瑾,I love you for ever!”(“孤念公瑾,岂有已哉!”)

结果最后还是没让周护继承家产


当然,咱大吴国还是不是只干搞笑的事情的,很快就要干正事了

公元241年,孙权琢磨着曹芳小正太刚即位,肯定国内不稳,于是又准备进攻魏国了

零陵太守殷札言给孙权发表了一段长篇演讲

“今天弃曹氏,丧诛累见,虎争之际而幼童涖事。陛下身自御戎,取乱侮亡,宜涤荆、扬之地,举强羸之数,使强者执戟,羸者转运。西命益州,军于陇右,授诸葛瑾、朱然大众,直指襄阳,陆逊、朱桓别征寿春,大驾入淮阳,历青、徐。襄阳、寿春,困于受敌,长安以西,务御蜀军,许、洛之众,势必分离,掎角并进,民必内应。将帅对向,或失便宜,一军败绩,则三军离心。便当秣马脂车,陵蹈城邑,乘胜逐北,以定华夏。若不悉军动众,循前轻举,则不足大用,易于屡退,民疲威消,时往力竭,非上策也。”

说了这么一堆话,其实核心意思就是说

“孙权啊,你要真想有点作为就玩命吧,我劝你这次率领倾国之兵伐魏,要不肯定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建议派诸葛瑾朱然率领大军进攻襄阳,陆逊,朱然进攻寿春,陛下您亲自进攻淮阳……”

别的还好说,一听说殷札想叫自己亲自领兵,估计孙权心里得骂街了

妈的,你不知道老子每次出去打仗都是送经验的吗?

孙权估计之前被张辽满宠等人实在虐的受不了了,这次他终于决定只派手下去,自己不去了

于是

“全琮略淮南,决芍陂,诸葛恪攻六安,朱然围樊,诸葛瑾攻柤中”

孙权做好了战略部署

现在考研曹爽这位小清新青年能力的时机到了,曹爽要如何应对呢?


“全琮略淮南,决芍陂,诸葛恪攻六安,朱然围樊,诸葛瑾攻柤中”

这四路大军,真正有威胁的就是全琮和朱然的两路,其他两路的攻势并不大,所以只要能办掉全琮和朱然,吴军的这次攻势也就能破掉了。

魏国朝廷很快接到了报告,然而,还没等曹爽反应过来该怎么办,淮南那边的战事就有消息了。

防守淮南的魏国将领,名叫王凌。

王凌,字彦云,这个人名气不大,不过提起他叔叔,那可是大名鼎鼎,谁啊?

就是那位密谋刺杀了魔王董卓的司徒王允。

王凌这孩子从小运气就很差,叔叔是司徒,本来是件挺好的事情,要是出去开车撞到人了还能喊一句“我叔是王允!”

可惜,他没这个炫耀的机会了

当王凌还年幼的小时候,王允就密谋刺杀了董卓,随后王允也被董卓余党李傕郭汜杀全家了,王凌从此就成了孤儿,好在当时他哥哥凌晨在身边,二人乘乱逃出长安,回到了家乡过起了平静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3-3-2015 1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不平凡的人,终究不会平凡一生。

孤独的孩子早当家,凄惨的身世让王凌从小奋发努力学习,长大之后就当上了孝廉,后来又当了中山太守,治理有方,结果被曹操看重,把王凌带到身边了做了丞相掾属(相当于助理)。

王凌入仕不久以后就与司马朗,贾逵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曹丕即位以后,王凌先是跟着张辽讨伐孙权,后来又与诸将击败吴将吕范,立了不少功劳。

后来王凌治理地方,达到了“是时海滨乘丧乱之后,法度未整。凌布政施教,赏善罚恶,甚有纲纪,百姓称之,不容于口”的效果

王凌这人是一个难得的军政两道的双料人才,这种人绝对是能独挡一面的

接下来王凌遇到了他一生中的一次巨大危机,他参与了石亭之战。

石亭之战可谓魏军的一场惨败,不过在此我要给曹休平一下反



有时候想赞美一个人,先抑后扬是一种好写法。

现在既然要给曹休平反,那么我们就先谈谈曹休的败笔——石亭之战。

石亭之战曹休惨败,是因为曹休上套了,而他到底怎么上套的呢?

于是,让我们隆重请出一位超级大忽悠——周鲂,周大忽悠。

周鲂,字子鱼。

周鲂没啥名气,但他儿子可是大名鼎鼎——周处!

没错,咱们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叫《周处除三害》的课文,这篇文章的主角周处就是周鲂的儿子。

周处可是个老实孩子,可惜脾气暴躁了点,结果让乡里人当成“三害之一”了,结果有人忽悠他去除其他两害,打算让三害自相残杀最后只剩一个,那样日子还稍微好过点。结果我们心地单纯的周处同学立马被忽悠住了,马上就去跟猛虎蛟龙拼命去了……

好了,周处也是个后三国的人物,所以周处的详细事迹等我们将来讲周处的时候再说吧

你别看周处这孩子心地单纯,可是他老爹确是个不折不扣的超级大忽悠,忽悠功力堪称惊天地泣鬼神。

忽悠这词是通过赵本山小品火起来的,可是说句实在话,就小品里赵本山那忽悠技术,跟周鲂一比,那就是业余级别的。

赵本山忽悠功力再厉害,也不过就是忽悠一个智商接近于0的范厨师,卖了点拐杖担架而已,后来人范厨师自学成才,变身超级赛亚人,赵本山就直接被拿下了。

可是周鲂周大忽悠,他要忽悠的人可是一位智商超高,曾经让张飞马超吃瘪的人物——千里驹曹休


当年汉中之战时候,年纪轻轻的曹休就显露了他超高的智商。

当时情况是刘备派遣张飞率领马超(可怜的马超,从一方诸侯变成给张飞打下手的了),吴兰等人屯于下辩,曹操一看就派曹洪去对付他们。

屯于下辩的张飞突发奇想,心说你马超不是有名人效应,在羌氐二族那威望超高么,正好拿来策反氐人呗!

于是张飞带着马超跑去策反氐人了,命令部下吴兰留守。

吴兰此时的心情估计是这样的:呜呜,翼德哥哥居然留人家一个人在这里,好害怕哦……

张飞带着马超策反氐人去了,马超的名人效应在氐人那果然好用,结果大获丰收——“氐雷定等七部万馀落反应之 ”

一下子策反了7万多口子,这下张飞美坏了,可是他美不了多久了

张飞马超策反氐人以后屯于固山,没过多久,曹洪就率领军队迅猛地飞到了下辩!

吴兰这下估计要直接尿裤了,而张飞也急了,吴兰可是张飞派遣留守根据地的部下,一旦吴兰被干掉,不但要损失一员部下大将,根据地也得丢了,这仗就没法打了。

关键时刻,张飞急中生智,派人放出话来,说要“断军后”

意思是曹洪你们别嚣张,你们敢打吴兰,我就敢断军后!

曹洪正挽起袖子准备强上吴兰呢,突然听到张飞放出的狠话,结果一下子“众议狐疑”,诸将都得掂量掂量,万一张飞真的是要断道咋办?

一句狠话就能让一堆人狐疑,谁说张飞智力30?纯粹做游戏的不懂历史。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刻,名侦探曹休站了出来,大叫道:“真相只有一个,张飞他是忽悠!”

目光一下子汇聚在了曹休的身上,曹休扶了扶小眼镜,微笑道:“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明矣。宜及其未集,促击兰。兰破,飞自走矣。”

超帅,超有水平的一段演讲,这一段话直接说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明矣。”

直接点破了张飞是个忽悠的事实,意思是说你张飞真想断道,能哭着喊着让我们知道么?断道这事得偷偷地干,喊出来明显代表不是真想断道。

曹休这句话也很有哲理意味,他告诉我们:有些时候,人们喊出来的事情,并不是真正想做的事情。而真正想做的事情,反而不会喊出来。

于是这下张忽悠的真实意图就显露出来了:张飞其实是想让曹洪不敢贸然进攻吴兰,从而乘着曹洪犹豫的这段时间率领军队赶到下辩,然后接下来张飞就能跟吴兰夹击曹洪了

这招,够毒!

第二层:“宜及其未集,促击兰。兰破,飞自走矣。”

曹休不但识破了张飞的忽悠,还提出了击败张飞的办法:直接干了吴兰,掏了张飞的老窝,OK,一切都解决了

曹洪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曹休这大侄子真厉害,后继有人了。

于是他当即拍板同意了曹休的提议,指挥军队对吴兰展开猛攻。

结果不用想也知道,蜀军大败,蜀将雷铜、任夔被当场斩杀,吴兰逃到氐人那里去了

逃氐人那里去本来也没事,然而吴兰运气太差了,居然逃到阴平氐王强端那里了。

氐王强端一直就看刘备不顺眼,当初刘备得到蜀地,派人结好强端,结果强端毫不客气,直接把使者砍了。

这回一看吴兰强端更高兴了,上次砍个刘备使者我还嫌不过瘾呢,这此居然直接送来个刘备大将给我砍,爽!!!

强端当即一刀砍了吴兰,然后把吴兰的脑袋当礼物送给曹操去了。

而张飞听到消息差点昏过去,这下完了,他亲爱的部下吴兰死了,根据地也被端了,这仗没法打了。

于是最终张飞马超什么都没捞着,反而被端了根据地,损兵折将,只得率领军队狼狈逃走。

这就是曹休,当之无愧的高智商人群。


所以说,周鲂忽悠曹休,实际上就是一场高智商人群之间的脑力大决战!

周忽悠究竟要如何去忽悠住这位曾经轻易识破了张忽悠的忽悠的曹侦探呢?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场极为精彩的脑力决战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事情的缘由,在于有一天,此刻已经身为大司马的曹休收到了7封信笺。

信的内容极长,看一眼都犯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3-2015 1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一曰:“鲂以千载徼幸,得备州民,远隔江川,敬恪未显,瞻望云景,天实为之。精诚微薄,名位不昭,虽怀焦渴,曷缘见明?狐死首丘,人情恋本,而逼所制,奉觌礼违。每独矫首西顾,未尝不寤寐劳叹,展转反侧也。今因隙穴之际,得陈宿昔之志,非神启之,岂能致此!不胜翘企,万里讬命。谨遣亲人董岑、邵南等讬叛奉笺。时事变故,列於别纸,惟明公君侯垂日月之光,照远民之趣,永令归命者有所戴赖。”

  其二曰:“鲂远在边隅,江汜分绝,恩泽教化,未蒙抚及,而於山谷之间,遥陈所怀,惧以大义,未见信纳。夫物有感激,计因变生,古今同揆。鲂仕东典郡,始原已获,铭心立报,永矣无贰。岂图顷者中被横谴,祸在漏刻,危於投卵,进有离合去就之宜,退有诬罔枉死之咎,虽志行轻微,存没一节,顾非其所,能不怅然!敢缘古人,因知所归,拳拳输情,陈露肝膈。乞降春天之润,哀拯其急,不复猜疑,绝其委命。事之宣泄,受罪不测,一则伤慈损计,二则杜绝向化者心,惟明使君远览前世,矜而愍之,留神所质,速赐秘报。鲂当候望举动,俟须乡应。”


  其三曰:“鲂所代故太守广陵王靖,往者亦以郡民为变,以见谴责,靖勤自陈释,而终不解,因立密计,欲北归命,不幸事露,诛及婴孩。鲂既目见靖事,且观东主一所非薄,婳不复厚,虽或蹔舍,终见翦除。今又令鲂领郡者,是欲责后效。必杀鲂之趣也。虽尚视息,忧惕焦灼,未知躯命,竟在何时。人居世间,犹白驹过隙,而常抱危怖,其可言乎!惟当陈愚,重自披尽,惧以卑贱,未能采纳。原明使君少垂详察,忖度其言。今此郡民,虽外名降首,而故在山草,看伺空隙,欲复为乱,为乱之日,鲂命讫矣。东主顷者潜部分诸将,图欲北进。吕范、孙韶等入淮,全琮、朱桓趋合肥,诸葛瑾、步骘、朱然到襄阳,陆议、潘璋等讨梅敷。东主中营自掩石阳,别遣从弟孙奂治安陆城,修立邸阁,辇赀运粮,以为军储,又命诸葛亮进指关西,江边诸将无复在者,才留三千所兵守武昌耳。若明使君以万兵从皖南首江渚,鲂便从此率厉吏民,以为内应。此方诸郡,前后举事,垂成而败者,由无外援使其然耳;若北军临境,传檄属城,思咏之民,谁不企踵?原明使君上观天时,下察人事,中参蓍龟,则足昭往言之不虚也。”


  其四曰:“所遣董岑、邵南少长家门,亲之信之,有如儿子,是以特令赍笺,讬叛为辞,目语心计,不宣唇齿,骨肉至亲,无有知者。又已敕之,到州当言往降,欲北叛来者得传之也。鲂建此计,任之於天,若其济也,则有生全之福;邂逅泄漏,则受夷灭之祸。常中夜仰天,告誓星辰。精诚之微,岂能上感,然事急孤穷,惟天是诉耳。遣使之日,载生载死,形存气亡,魄爽怳惚。私恐使君未深保明,岑、南二人可留其一,以为后信。一赍教还,教还故当言悔叛还首。东主有常科,悔叛还者,皆自原罪。如是彼此俱塞,永无端原。县命西望,涕笔俱下。”


  其五曰:“鄱阳之民,实多愚劲,帅之赴役,未即应人,倡之为变,闻声响抃。今虽降首,盘节未解,山栖草藏,乱心犹存,而今东主图兴大众,举国悉出,江边空旷,屯坞虚损,惟有诸刺奸耳。若因是际而骚动此民,一旦可得便会,然要恃外援,表里机互,不尔以往,无所成也。今使君若从皖道进住江上,鲂当从南对岸历口为应。若未径到江岸,可住百里上,令此间民知北军在彼,即自善也。此间民非苦饥寒而甘兵寇,苦於征讨,乐得北属,但穷困举事,不时见应,寻受其祸耳。如使石阳及青、徐诸军首尾相衔,牵缀往兵,使不得速退者,则善之善也。鲂生在江、淮,长於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时不再来,敢布腹心。”


  其六曰:“东主致恨前者不拔石阳,今此后举,大合新兵,并使潘浚发夷民,人数甚多,闻豫设科条,当以新羸兵置前,好兵在后,攻城之日,云欲以羸兵填堑,使即时破,虽未能然,是事大趣也。私恐石阳城小,不能久留往兵,明使君速垂救济,诚宜疾密。王靖之变,其鉴不远。今鲂归命,非复在天,正在明使君耳。若见救以往,则功可必成,如见救不时,则与靖等同祸。前彭绮时,闻旌麾在逢龙,此郡民大小欢喜,并思立效。若留一月日间,事当大成,恨去电速,东得增众专力讨绮,绮始败耳。原使君深察此言。”


  其七曰:“今举大事,自非爵号无以劝之,乞请将军、侯印各五十纽,郎将印百纽,校尉、都尉印各二百纽,得以假授诸魁帅,奖厉其志,并乞请幢麾数十,以为表帜,使山兵吏民,目瞻见之,知去就之分已决,承引所救画定。又彼此降叛,日月有人,阔狭之间,辄得闻知。今之大事,事宜神密,若省鲂笺,乞加隐秘。伏知智度有常,防虑必深,鲂怀忧震灼,启事蒸仍,乞未罪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3-2015 1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Unforseen 于 23-3-2015 03:51 AM 编辑

………………晕了吧?我也晕了。

但是晕了也得看。

这7封信,非常有研究价值。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研究这7封信,不是为了忽悠人用的,而是通过这7封信来明白——如何获得生意合作伙伴的信任

当然啦……获得信任以后是为了和他做生意,而不是为了忽悠他

如果不看周鲂的最终目的,单纯就看这7封信,这7封信完全编成一部教材——

《周鲂老师教你如何与生意伙伴建立信任关系》

现在,我们来假设曹休是一位大老板,而周鲂则是一位推销员。

周鲂要推销的产品就是:《干掉吴国》

推销产品就得让生意伙伴信任你,为了取得曹休的信任,周鲂将语言艺术发挥到了极致,用了一个“七步式推进法”来取得曹休的信任

下面我们就挨条来看吧。

周鲂的“七步式推进法”

第一步:营造好的开始

内容【鲂以千载徼幸,得备州民,远隔江川,敬恪未显,瞻望云景,天实为之。精诚微薄,名位不昭,虽怀焦渴,曷缘见明?狐死首丘,人情恋本,而逼所制,奉觌礼违。每独矫首西顾,未尝不寤寐劳叹,展转反侧也。今因隙穴之际,得陈宿昔之志,非神启之,岂能致此!不胜翘企,万里讬命。谨遣亲人董岑、邵南等讬叛奉笺。时事变故,列於别纸,惟明公君侯垂日月之光,照远民之趣,永令归命者有所戴赖。】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推销之神”原一平

“推销的要点是,不是在推销商品,而是在推销自己。”——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

为了把《干掉吴国》卖出去,周鲂必须要营造一个好的开始。

而周鲂的开始,恰恰就是吉拉德所说的“推销自己”。

周鲂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推销产品的事情,而是先推销自己。

他用了一段很长的话,表达了自己对曹休的无比崇敬,以及深切热烈的归降之心。毫无疑问,曹休看了这些话以后,一定会对周鲂这个人产生很大的兴趣,从而就有兴趣听他说下去。

在如今这个产品趋于严重同质化的今天,很多时候,顾客想要买产品,可能不是因为产品本身,而是因为推销产品的人。

很多推销员一上来就大谈产品的情况,结果一下子就引起了顾客的厌烦——这样会让顾客觉得“你这家伙就是为了来赚我钱的,就是为了来掏我的腰包的!”

而聪明的推销员,却是以谈自己为开场——这样的话顾客的想法则是“这家伙要跟我聊天么?有意思!”

先要让顾客对自己感兴趣,人家才会有想要听你继续说下去的兴趣。

兴趣才是谈下去的先决条件,没有人愿意听不感兴趣的陌生人说太多。

最后周鲂用一句“惟明公君侯垂日月之光,照远民之趣”,直接说“希望曹休大人您降下日月般的光辉,永远为您远方的子民指引前进的方向!”

大多数人都有一颗渴望被人赞美的心,曹休一看周鲂居然把他比作日月,肯定是心花怒放。

接下来曹休估计想着一定要把这7封信全部看完,哪怕单纯是为了看里边的赞美,也得把他看完。

这是人之常情,并不可笑,这就好像我写文章,也希望大家多给一些评论和赞美一样。

就像原一平说的,如果你去跟一位老板推销产品,只要你跟他说出“专程来请教您这位附近最有名的老板。”这句话,他一定不会拒绝你。

周鲂取得了一个好的开始,下面该第二步了。

第二步:自嘲博取好感,故意制造悬念
  
内容“【鲂远在边隅,江汜分绝,恩泽教化,未蒙抚及,而於山谷之间,遥陈所怀,惧以大义,未见信纳。夫物有感激,计因变生,古今同揆。鲂仕东典郡,始原已获,铭心立报,永矣无贰。岂图顷者中被横谴,祸在漏刻,危於投卵,进有离合去就之宜,退有诬罔枉死之咎,虽志行轻微,存没一节,顾非其所,能不怅然!敢缘古人,因知所归,拳拳输情,陈露肝膈。乞降春天之润,哀拯其急,不复猜疑,绝其委命。事之宣泄,受罪不测,一则伤慈损计,二则杜绝向化者心,惟明使君远览前世,矜而愍之,留神所质,速赐秘报。鲂当候望举动,俟须乡应。】

一上来周鲂先做了一段谦虚和自嘲,说“鲂远在边隅,江汜分绝,恩泽教化,未蒙抚及,而於山谷之间”,说白了就是“我周鲂就是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屌丝,没受过教育”。

这样比较幽默搞笑的自嘲语言,很容易引起曹休的好感,让曹休的戒心和芥蒂进一步降低。

面对顾客适当的谦虚和自嘲,很容易拉近和顾客的关系。

比如原一平个矮,他就曾经对顾客自嘲道 “矮个子没坏人,再说辣椒是愈小愈辣哟!俗话不也说人愈矮,俏姑娘愈爱吗?这话可不是我发明的啊!”

结果一下引起了顾客的极大兴趣和好感。

接着周鲂说,我本来是打算给吴国好好干的,谁想到,哎……突遭横祸,危如累卵,随时有挂掉的危险,我TMD真是比窦娥还冤啊!!!现在我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归宿,求您可怜我,允许我以身相许吧,不要拒绝我,呜呜呜呜……

周鲂这一段话估计说的曹休莫名其妙,你周鲂好好的为啥突然就苦大仇深,楚楚可怜了呢?恻隐之心顿时大起。

而周鲂则故意点到为止,留给读者悬念,只说了自己有危险,却没说自己为啥有危险。

曹休此刻估计已经像看悬疑小说一样,越看越入迷,急于想知道后续剧情到底是啥,想知道周鲂到底有什么危险。

于是曹休急忙拆开了第三封信。

第三步:开始推销产品,直接提出令曹休最感兴趣的话题
内容:【鲂所代故太守广陵王靖,往者亦以郡民为变,以见谴责,靖勤自陈释,而终不解,因立密计,欲北归命,不幸事露,诛及婴孩。鲂既目见靖事,且观东主一所非薄,婳不复厚,虽或蹔舍,终见翦除。今又令鲂领郡者,是欲责后效。必杀鲂之趣也。虽尚视息,忧惕焦灼,未知躯命,竟在何时。人居世间,犹白驹过隙,而常抱危怖,其可言乎!惟当陈愚,重自披尽,惧以卑贱,未能采纳。原明使君少垂详察,忖度其言。今此郡民,虽外名降首,而故在山草,看伺空隙,欲复为乱,为乱之日,鲂命讫矣。东主顷者潜部分诸将,图欲北进。吕范、孙韶等入淮,全琮、朱桓趋合肥,诸葛瑾、步骘、朱然到襄阳,陆议、潘璋等讨梅敷。东主中营自掩石阳,别遣从弟孙奂治安陆城,修立邸阁,辇赀运粮,以为军储,又命诸葛亮进指关西,江边诸将无复在者,才留三千所兵守武昌耳。若明使君以万兵从皖南首江渚,鲂便从此率厉吏民,以为内应。此方诸郡,前后举事,垂成而败者,由无外援使其然耳;若北军临境,传檄属城,思咏之民,谁不企踵?原明使君上观天时,下察人事,中参蓍龟,则足昭往言之不虚也】

接下来周鲂先解决了曹休迫切想看到的疑惑——为什么会有危险

他举出了一个具体事例:

鲂所代故太守广陵王靖,往者亦以郡民为变,以见谴责,靖勤自陈释,而终不解,因立密计,欲北归命,不幸事露,诛及婴孩。

就是说,我周鲂的前任王靖王天守,就是一个彻底的悲剧。他因为郡民有变,而被谴责,怎么解释都不行,最后立下秘密计划想投靠魏国,结果不幸泄露,最后连家里的婴孩都被杀掉了,惨无人道呀!

接着周鲂又开始陈述自己的悲惨处境——呜呜呜!我周鲂现在的处境就跟王太守差不多,我怕早晚也得被他们给弄死,我是天天都担心被杀全家呀

周鲂的煽情工作基本已经做足了,曹休看到现在,对周鲂的同情估计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大的高度,心里对周鲂的戒心估计也已经不多了

然而,如果周鲂接下来继续再说自己有多么可怜,那就变成祥林嫂了,反而会惹人厌烦了

所以周鲂果断笔锋一转——开始推销产品《灭掉吴国》

之前营造的气氛,正是为了这一刻!

有了之前对周鲂的好感与同情,现在周鲂开始推销这个产品,曹休不但不会厌烦,反而充满了兴趣

东主顷者潜部分诸将,图欲北进。吕范、孙韶等入淮,全琮、朱桓趋合肥,诸葛瑾、步骘、朱然到襄阳,陆议、潘璋等讨梅敷。东主中营自掩石阳,别遣从弟孙奂治安陆城,修立邸阁,辇赀运粮,以为军储,又命诸葛亮进指关西,江边诸将无复在者,才留三千所兵守武昌耳。若明使君以万兵从皖南首江渚,鲂便从此率厉吏民,以为内应。此方诸郡,前后举事,垂成而败者,由无外援使其然耳;若北军临境,传檄属城,思咏之民,谁不企踵?

大意是说现在孙权意图进攻魏国,而进行全国规模的调兵,因此导致长江边防务空虚,武昌守将才3000人,如果您现在带兵过来,我就跟您里应外合,之前百姓们多次起义,都因为没有外援而失败了。如果您这次真的亲自率军来了,直接大发传单,百姓们谁一定会玩命加入您的队伍,帮您一起完成解救东吴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伟大事业!!!

毫无疑问,对于这个产品,曹休是有着12分的兴趣的,然而如果周鲂一开始就直接推销这个产品,那么曹休的反应一定是:把信团成废纸,扔进垃圾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3-2015 1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条说:“所遣董岑、邵南少长家门,亲之信之,有如儿子,是以特令赍笺,讬叛为辞,目语心计, 不宣唇齿,骨肉至亲,无有知者。又已敕之,到州当言往降,欲北叛来者得传之也。鲂建此计,任之於 天,若其济也,则有生全之福;邂逅泄漏,则受夷灭之祸。常中夜仰天,告誓星辰。精诚之微,岂能上 感,然事急孤穷,惟天是诉耳。遣使之日,载生载死,形存气亡,魄爽怳惚。私恐使君未深保明,岑、 南二人可留其一,以为后信。一赍教还,教还故当言悔叛还首。东主有常科,悔叛还者,皆自原罪。如 是彼此俱塞,永无端原。县命西望,涕笔俱下。”

周鲂在这封信里说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我派了俩人过来给你,这俩人虽然不是我亲儿子,但比亲儿 子还亲,我要做内应这个事我连亲儿子都没告诉,却告诉这俩人了

周鲂后来又说,这俩孩子啊,您要是不放心,您就扣下一个,但是您可千万别把他们俩遣送给孙权,那 我就完蛋了……(可能意思是说别遣送给孙权,要送还还给周鲂)

现在估计有朋友要问一下了,万一曹休真的扣下一个人当人质,等回头吴国的计划实施了,曹休知道自 己被欺骗了,那个被扣下的人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一个字——“死”

周鲂送来的这两个人,绝对不会是群众演员,他们肯定就是周鲂的亲信,而且确实跟周鲂情同父子,因

为只有如此,他们才能把戏演好,才能让曹休相信周鲂。

这两个人就是传说中的,“兵法五间”中最令人不寒而栗,最难以抵挡的一种——死间!

“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孙子•用间篇》

“死间”的概念是兵圣孙武子提出来的,前边提过,孙武子就是吴国孙氏的祖先。

论起用兵水平,孙权肯定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孙武的后代,但论起用间,孙权却着实玩的不错,吴国的

间谍水平也是相当的高,比如这次吴国用死间,用的就很有水平。

孙武子对“死间”的解释并不完全,所以我们还得配合历代著名军事家和学者对孙子兵法的注释来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孙子兵法做注释的人,是曹操。

曹操是一个狂热的兵书发烧友,对兵书有着深刻的爱恋,他写了《孟德新书》《兵书接要》《孙子略解》等兵

法书,可惜前两本书已经亡佚了(三国演义说曹操被张松欺骗因而自己烧了《孟德新书》是虚构的情节),只有《孙子略解》流传了下来

曹操整理了《孙子兵法》,并且写了《孙子略解》一书,对《孙子兵法》做了十分精彩的评注。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孙子兵法做注释的人,也是为《孙子兵法》做注释做的最好的人。

曹操对《孙子兵法》做注释影响非常深远,曹操的《孙子略解》极大丰富了《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曹操 开了为《孙子兵法》做注释的先河,接下来后世很多军事家和学者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注释,最终《孙子兵法》成为了汇集诸多军事大家思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古代很多著名兵法书都散佚失传了,比如大军事司马穰苴所著兵书《司马法》就已经大部分亡佚,如 今只剩下5篇了,而大军事家韩信所写的兵法书更是连渣都找不到了,彻底失传

而《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完美无缺地保存下来,与曹操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曹操对《孙子兵法》做了 两件事——

【1】整理 【2】注释

首先曹操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整理,这样就为《孙子兵法》能够完美无缺地保存下来打好了基础。而后曹操注释孙子兵法,则必然会使当时的社会产生“孙子兵法热”,并且注意保护《孙子兵法》,又是为《孙子兵法》的流传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社会环境。

可以说曹操对《孙子兵法》能够流传至今起到了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我们现在看到的《孙子兵法》就是曹操整理的。

英文版的《孙子兵法》里收录了历代著名军事家对孙子兵法的点评,一个美国哥们读了英文版《孙子兵法》以后,唯独就对一个叫“CaoCao”的人的点评印象深刻,他觉得这位叫“CaoCao”的人点评的实在太精彩了。后来这哥们看了《三国演义》,知道了原来“CaoCao”就是三国时代的曹操。

这美国哥们觉得曹操的名字干净好记,于是就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叫曹操,后来跑中国当演员来了。



曹操没给“死间”这个词做注释,不过杜牧给注了一下

没错,就是那个唐朝诗人,经常光临课本,被很多背诗苦手的同学切齿痛恨

杜牧对“死间”做了一个更详细的解释——

“诳者,诈也。言吾间在敌,未知事情,我则诈立事迹,令吾间凭其诈迹,以输诚于敌,而得敌信也。 若我进取,与诈迹不同,间者不能脱,则为敌所杀,故曰死间也。汉王使郦生说齐,下之。齐罢守备, 韩信因而袭之。田横怒,烹郦生。此事相近。”

意思就是说,我方的间谍在敌方内部,而后由我方故意透露一个破绽,让我方的间谍把这个破绽告诉敌 人,令敌方相信。而后一旦敌人知道这个消息是假的,知道自己被骗了,那么这个间谍如果逃不掉,那么下场就只有一个字——死

死间的概念很灵活,不用纠结于解释,我个人在此给出一个我认为更贴切的解释——“把假消息传达给 敌人并且深陷敌人内部不容易脱身的间谍”,就叫死间。

说的更通俗一点,拿自己的命去换敌人上当,这就叫死间。

所以周鲂派去找曹休的那俩孩子,就可以叫做死间。

死间的命运也多有不同。

杜牧提到的那个郦食其老先生,就属于最悲催的死间,因为他自己不想当死间,他去齐王那就是为了劝降的,齐王被他说动了,准备投降,就放松戒备了,没想到韩信这个战争疯子觉得对方直接投降了太不过瘾,于是不把郦食其的命当回事,居然直接下令乘机攻城,结果郦食其老先生被迫当了死间,被齐王烹了……

也有比较幸运的死间,比如唐朝就曾经派唐俭出使突厥,带着金银财宝诱骗杰利可汗……颉利可汗归降,颉利中计,就放松了戒备,结果李靖突然率领军队袭击突厥,突厥大败。

幸亏唐俭这个腿脚利索,逃得一条性命,结果回去以后立刻被封大官,还做了皇亲国戚。

另外就是正规的死间了,比如张预所说的

“我朝曹太尉尝贷人死,使伪为僧,吞蜡弹入西夏。至,则为其所囚。僧以弹告,即下之。开读,乃所遗彼谋臣书也。戎主怒,诛其臣,并杀间僧。”

谋臣和僧人同归于尽了,这个死间名副其实——死了。

“死间”完美体现了军国政治场的残酷,在军国政治场,很多情况下人命的价值就是用简单的加减法来 衡量的。

虽然死间往往对君主和大臣们忠心耿耿,甚至可能是君主和大臣们的亲信,但牺牲一个间谍的生命,换 取敌方更大的损失,在很多君臣的眼里,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而那些死间的亲人们的痛苦,又如何来弥补呢?用金钱,用赏赐吧,仅此而已。

周鲂派去的那俩孩子的最终命运到底是什么已经无从得知了,他们是吴国君臣的弃子。在乱世里,他们 的性命就如同蝼蚁一般,哪怕他们冒着死亡的代价去为君主办事,史官依然没有去描述一下他们最终的 结局——因为根本就没人去关注他们的结局

他们的命运完全不在自己掌握,他们的名字都进到史书里,估计已经是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了。

周鲂用把自己的亲信当做“死间”的残酷手段,进一步取得了曹休的信任与好感。

然而这件事在于推销学上,恐怕没什么值得借鉴的意义了。

第五条说:“鄱阳之民,实多愚劲,帅之赴役,未即应人,倡之为变,闻声响抃。今虽降首,盘节未解, 山栖草藏,乱心犹存,而今东主图兴大众,举国悉出,江边空旷,屯坞虚损,惟有诸刺奸耳。若因是际 而骚动此民,一旦可得便会,然要恃外援,表里机互,不尔以往,无所成也。今使君若从皖道进住江上 ,鲂当从南对岸历口为应。若未径到江岸,可住百里上,令此间民知北军在彼,即自善也。此间民非苦 饥寒而甘兵寇,苦於征讨,乐得北属,但穷困举事,不时见应,寻受其祸耳。如使石阳及青、徐诸军首 尾相衔,牵缀往兵,使不得速退者,则善之善也。鲂生在江、淮,长於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时不再来,敢布腹心。”

通过第四封信进一步取得曹休的信任后,周鲂就开始在第五封信进一步阐述攻吴的详细方针和计划,说

的头头是道,曹休肯定是越看越高兴。

这样我们就能看出周鲂推销的规律是——

博取顾客的好感(第三封信前半段)——推销产品(第三封信后半段)——博取顾客的好感(第四封信 )——推销产品(第五封信)

先博取,再推销,再博取,再推销……这就叫“博推结合”,劳逸结合,不让人觉得反感

很值得思考的手法。


第六条说:“东主致恨前者不拔石阳,今此后举,大合新兵,并使潘浚发夷民,人数甚多,闻豫设科条 ,当以新羸兵置前,好兵在后,攻城之日,云欲以羸兵填堑,使即时破,虽未能然,是事大趣也。私恐石阳城小,不能久留往兵,明使君速垂救济,诚宜疾密。王靖之变,其鉴不远。今鲂归命,非复在天,正在明使君耳。若见救以往,则功可必成,如见救不时,则与靖等同祸。前彭绮时,闻旌麾在逢龙,此郡民大小欢喜,并思立效。若留一月日间,事当大成,恨去电速,东得增众专力讨绮,绮始败耳。原使君深察此言。”

第六封信堪称周鲂这七封信里的杀手锏了,也是走的最漂亮,最经典的一步棋,在这封信里,周鲂告诉了曹休一件事,一件足以让曹休对周鲂的好感瞬间爆棚到接近顶点的 事情

周鲂告诉曹休,孙权打算攻打石阳城,而且还把孙权攻打石阳的军队构成,以及攻城的具体方法全部告诉了曹休,最后还不忘记提醒一句“私恐石阳城小,不能久留往兵,明使君速垂救济,诚宜疾密!”

就是说我担心石阳城小,坚持不住,希望您赶紧去救!

行了,这一句话,顶前边100句话。

“不论你推销的是任何东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顾客相信——真心相信——你喜欢他,关心他。” ——乔•吉拉德

这句话会让曹休觉得——周鲂是真心喜欢他,真心关心他,真心为他着想的——这就是最有效的办法

在三国那种杀伐决断的乱世中,最难以得到的是就是信任以及感情,更遑论是从敌国的 人那里得到这种东西?

看到周鲂如此担心自己,如此为自己着想,殷切地嘱咐自己一定要加强某某城市的防御工作,此刻曹休心中一定流进了一股深深的暖流,他甚至会觉得如果再怀疑周鲂,都会有一种负罪感了。

换位思考的威力,就是如此强大,想要取得对方的好感与信任,站在自己的立场说100句,不如站在对方 的立场说一句……谈恋爱的话也是如此,可以一试


第七条说:“今举大事,自非爵号无以劝之,乞请将军、侯印各五十纽,郎将印百纽,校尉、都尉印各 二百纽,得以假授诸魁帅,奖厉其志,并乞请幢麾数十,以为表帜,使山兵吏民,目瞻见之,知去就之 分已决,承引所救画定。又彼此降叛,日月有人,阔狭之间,辄得闻知。今之大事,事宜神密,若省鲂 笺,乞加隐秘。伏知智度有常,防虑必深,鲂怀忧震灼,启事蒸仍,乞未罪怪。”

曹休对周鲂的信任以及接近顶点了,在最后这封信里,周鲂很像模像样地嘱咐曹休“今举大事,自非爵 号无以劝之,乞请将军、侯印各五十纽,郎将印百纽,校尉、都尉印各二百纽,得以假授诸魁帅,奖厉 其志,并乞请幢麾数十,以为表帜…………”,总之就是找曹休要一堆东西,把事情说的很复杂。

这也是抓住了人的某种心理,人们一般都会怀疑简单的事情,而不容易怀疑复杂的事情。

因为看到简单的事情,很快就能理解,因此会有余力去怀疑事情的真伪。

而看到复杂的事情,光理解就要理解很久,然后一般来说,这时候怀疑的重心会是——究竟哪一点是真的,哪一点是假的?

而一般不会去想“是不是这个事情整个都是假的?”

这就好比你卖电脑,你这电脑本来挺好,但是你要是跟顾客说:“我这电脑就是好!”

那人家顾客多半觉得——“你这电脑就是不好!”

但你要是天花乱坠说一堆,说我这个电脑,CPU是酷睿2至尊四核的,显卡是迪兰水冷的,屏幕是三星液 晶的,声卡是日立的,内存条是海盗船的……

然后一般这人就迷糊了,然后没准生意就成了。

七信已毕,一场完美的推销学演示过后,曹休已经基本完全信任了周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3-2015 1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可能有朋友要问了,过去谈起这件事,不是都是说“周鲂断发赚曹休”吗?怎么看你说的,这个事的重点好像是这封信,而不是断发?

没错,周鲂之所以能忽悠到曹休,最主要的,就是靠这7封信,而所谓“断发”,仅仅就是一个点缀。

在军国政治场里,语言文字的力量要远大于肢体动作的力量。

因为语言文字是刻在心里的,而肢体动作仅仅是看在眼里的。

“断发”一事,确实是有的,但不是跟演义里那样,周鲂直接跑到曹休跟前,哭天抹泪大喊:“我TMD这 么信任你,恨不能吐出心肝,你为什么就是不信任我啊!!!呜呜呜!!!”然后一哭二闹三上吊,最后割了头发了事

历史上,周鲂确实割头发了,但是不是在曹休面前割的,而是在吴国官员面前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给曹休发了7封信以后,曹休虽然对周鲂的信任已经几乎达到顶点,但毕竟这是个大事,所以最后一丝疑虑应该还是存在的,因此孙权当即展现了他出色的用间技术,配合周鲂演了一出戏——派官员前来诘问周鲂

周鲂于是就跑到吴国的部郡门下,割掉头发谢罪

曹休知道这件事以后,一看,哦?孙权还真老派人来责骂他,看来周鲂处境还真挺可怜的,于是打消了对周鲂最后一丝怀疑。


历史上的“断发”和演义里的“断发”的区别就是,演义里是当着曹休的面断发,是周鲂作为第一方,直接做给曹休看的。

而历史上的“断发”虽然也是做给曹休看的,但是却是经由第三方(应该是曹休派出的间谍告诉他的)来传达给曹休的。

就这么一个区别,很好地展现出了小说和现实的差别

很多时候,A一旦对B有所疑虑,那么B在A面前做的再好看,A也不容易打消疑虑,而一旦由C来传达信息,那么A反而更容易打消对B的怀疑。

很多时候,一旦人们对某件事产生怀疑,进而就会同时伴随出现依赖心理,这时候人们更相信的是别人

的判断,而不是自己的眼睛,所以一旦得到第三方的说服和信息,一般就很容易打消疑虑心理。

所以历史上的“断发”比演义里的“断发”要更贴近现实,更符合现实中人的心理状况,所以它更值得借鉴。

但是,“断发”在这个事件里所起的作用,远远低于那7封信。

真正让曹休被忽悠住的,是那7封信,更有借鉴和学习意义的(当然学这个是为了推销,不是为了忽悠……),也是那7封信。

语言和文字才是真正的杀手锏,在犀利的语言和文字面前,一切肢体动作都显得苍白无力。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看原著小说比看根据原著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更精彩的多的原因。

所以,我觉得这个历史事件,叫“周鲂⑦信赚曹休”,更符合真实情况。

然而曹休被忽悠住,不仅仅是因为这7信和断发,曹休之所以会被周鲂忽悠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可能周鲂的7信都发挥不了作用。

也就是说,大前提+7信+断发,三个因素一起发力,才最终让曹休中计

这也可见曹休有多么精明干练,吴国君臣实际上是连开了三个外挂才最终让他中计的

这个前提,我们讲完石亭之战以后再说。



“休果信鲂,帅步骑十万,辎重满道,径来入皖”

曹休相信了周鲂,他带着十万装甲师,外带一堆装满补给的运输车来找周鲂了

曹休想象的场景估计是,他亲爱的朋友周鲂会亲自带着一支由美少女与美少男组成的拉拉队来迎接他,然后二人一起美美地大吃大喝一顿,接着吴国百姓纷纷倒戈,迎接魏国大军直捣黄龙,乘机收购整个东吴

哈哈,做梦都能笑醒了!

如果周鲂不是一个大忽悠,而是一个真正的推销员,那么这件事可以传为一桩感人的美谈

一个魏国人,一个吴国人,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血缘与交情,却仅仅因为一场完美的推销艺术而成为了羁绊,他们彼此之间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冒着极大的危险,始终无条件信任着对方,最终达成了一桩成功卖出一个国家的惊世大单!

周鲂也可以当选为世界史最传奇,最伟大的推销员了,因此他靠着推销艺术直接卖出了一个国家!原一平跟吉拉德估计都得拜他当祖师了

可惜,他就是个忽悠,所以曹休迎来的不是一场买卖双方互相信任的生意,而是一场骗局

到了皖,曹休看到的是不是周鲂带来欢迎他的拉拉队,而是吴国埋伏已久的大军,而且还是陆逊率领的!

“陆逊为元帅,全琮与(朱)桓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击休。”

曹休被吴军伏击了。

更令曹休悲痛的是,那位他拿出100%的真心来相信的周鲂,也撕下了他大忽悠的脸皮,开始出剑了

“鲂亦合众,随陆逊横截休”

全琮和朱桓这俩左右都督各3万人,陆逊这位大都督兵力肯定高于3万,周鲂曾经用他的郡兵讨平过数万贼寇,兵力肯定也不会少

所以吴军兵力应该在10万以上,比曹休多不少,而吴军又是埋伏已久,以逸待劳。

反观魏军呢?魏军则是远道而来,疲惫不堪,瞬间陷入了10多万吴军的包围圈,可谓是超级大劣势,此刻曹休面临的危机不下于夷陵之战时期被陆逊突袭的刘备

曹休愤怒了!

妈的,正面打不过老子,就跟老子玩阴的!

哎,不过算了,这也乱世的常态,兵不厌诈嘛!

接下来史书出现了一段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记载:“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果冲休伏兵”

这还真是邪门了,明明是吴军伏击曹休,怎么反而是吴军冲曹休的伏兵?


我个人的理解是,估计曹休因为不想引人注目,所以是下令军队潜伏行进的,也就是说当时曹休的军队是潜伏行进的状态,而不是作战阵型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好比是,曹休是DOTA里的月之女祭司,听说对面的英雄都不在家,于是开了隐身大招以后打算跑去端了对面的大本营,没想到走着走着却被对面5个带着真视宝石的英雄给包围了

曹休的军队应该是潜行状态,不是作战阵型,所以陆逊下令吴军一冲,魏军顿时就被冲的产生了乱象

看着魏军开始产生乱象,纵然淡定如陆逊,此刻估计也该是高兴的跳个江南style了,估计陆逊认为接下来的情况就应该是——魏军溃不成军,然后自相践踏

对,就是如此,陆逊一定是想看到魏军自相践踏的情况,因为如果一支人数众多的军队陷入“自相践踏”的节奏,那么造成的杀伤力实在是大的令人震惊!

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淝水大战以前秦的完败告终,这一战前秦死了几十万军队,其中3分之2都是自相践踏而死,原子弹都没这么大的杀伤力。

如果魏军真的进入“自相践踏”的节奏了,然后他再挥兵掩杀,最终结果他又能复制一个夷陵之战那样歼敌数万的巨大战果了。

然而,令陆逊泄气的是,他没有看到这种的场面

曹休冷静地收拢了被冲乱的军队,而后果断下令:撤!

在曹休老练的指挥水准和魏军强大的作战素质的双重作用下,刚刚还被冲的有点乱象的魏军,在曹休的命令下很快就重组完成,并很快杀出一条血路,在曹休的带领很快地消失在了吴军的视野中

……………………

哎,瞧瞧人家魏军这素质,再看看吴军……真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5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陆逊很郁闷,然而他来不及感叹“孩子还是人家的好”了,他只得带着军队跟着曹休屁股后边玩命追杀


曹休带着军队如同飞一般地将吴军远远甩在了后头,很快就退到了石亭

到了石亭,曹休常常呼了一口气,呼呼,总算是有惊无险,把这群家伙甩到后头了哎……

不过又累又饿,好想睡觉啊……

于是在这里,曹休犯了在这场大撤退中最大的一个失误

这个错误,就跟“龟兔赛跑”里那个兔子犯的错误一模一样

当时那个兔子和乌龟赛跑,一开始也是远远地把乌龟甩到了后边,可是兔子骄傲了,自大了,跑到半截就躺下睡觉了,结果最后反而是乌龟得冠军了

此时的曹休就跟“龟兔赛跑”里那个兔子一样,他跑到了石亭,没有继续跑,而是下令部队就地休息睡觉

你能想象吗?后边10多万吴军正朝着自己赶来,曹休居然下令部队集体休息睡觉!

人家兔子跑着半截睡觉,被乌龟超过了顶多就是拿不了冠军,你曹休下令部队全体睡觉,要是魏军睡觉的时候,吴军追到了石亭,那会是什么后果?

曹休这种心理素质和勇气真是令我们不得不服!

这真叫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大军追于后我还照躺着!

然而,曹休下令部队集体睡觉的后果是什么呢?


就在魏军在石亭集体睡觉的时候,出现了大问题。

“军夜惊,士卒乱,弃甲兵辎重甚多”

究其原因,有两种可能——

还记得孙坚大破吕布胡轸的阳人之战吗?

第1种可能是魏军里出了个阳人之战时吕布那样的角色,大半夜派人到处喊

“吴军夜袭啦,吴军夜袭啦!”

结果这么一喊就真出事了,大半夜黑灯瞎火,伸手不见五指,还不是别人喊什么就信什么,结果还真是起到了效果,导致魏军丢盔弃甲,辎重扔了一地

第2种可能则可能是陆逊的计谋,派人混入魏军里充当吕布的角色,大喊“吴军夜袭啦!吴军夜袭啦!”

不管是哪种可能,曹休军乱必定是有人捣乱的结果

在皖被吴国10多万大军三道冲杀,都没被冲乱的魏军,为什么被人捣乱,喊了几句谣言就乱了呢?

这是怎么回事?

答案恐怕是心灵上的恐惧,更甚于眼前实际的恐惧。

在皖遇到的吴军,毕竟还是眼前的恐惧,真实的恐惧。

眼前的恐惧,真实的恐惧是实际存在,也是有确切数量的,就是10多万

而现在黑灯瞎火,一旦有人捣乱,大喊:“吴军夜袭啦!吴军夜袭啦!”

那么这个恐惧,就成了无形的,难以捉摸的了,它就比眼前的,真实的恐惧更令人恐惧百倍

你知道这次夜袭是多少人?还是10多万么?万一吴军得到了增援了怎么办?万一孙权孙十万来增援了,那吴军岂不是变成20多万了?

又或者吴军研究出了新型生化武器,吴军带来了奥特曼?

无形的,难以捉摸的恐惧之所以远胜于眼前的,真实的恐惧,就是因为它难以预知,可以被无限扩大和想象

因此,在在皖被吴国10多万大军三道冲杀,都没被冲乱的魏军,此刻却被无形的恐惧给弄的全军大乱


就在魏军大乱的当口,吴军还真的赶到了!

陆逊当即下令全军猛攻,又给曹休来了一次“三边俱冲”

这次大乱之下的魏军实在是顶不住了,曹休很清楚,10万大军一起逃跑,不但目标大,行动不方便,而且还会自相践踏,于是他急忙将部队分开,大家伙都紧跟着各自的长官,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于是就这样,魏军分为数部拼命突围,曹休带着本部军队奋力朝夹石道逃去

陆逊下令吴军紧追不舍,分路追杀魏军,其中的重中之重当然就是曹休部了!

吴军是下决心一定要让曹休把命留在这,自然给他特殊照顾,不但有大军在后边追杀,前方还有曹休意想不到的东西会出现!

前有埋伏,后有追兵,此刻的曹休就好像在玩一个游戏——

是男人就下100层!

曹休对于这个游戏玩的还是相当好的,他一口气下了80多层,就在曹休马上就可以向世人证明:“老子绝对是纯爷们”的时候

吴军的伏兵突然出现!

原来吴军早就在夹石道部下了埋伏,就等曹休来钻呢



此刻曹休和魏军士兵的心情就好像是——

在外边打了一天篮球,好不容易走回家,想打开家门进去喝一大杯冰红茶,结果一摸口袋——

我擦,钥匙怎么没了!

眼看着屏幕上方的钢刺就要朝自己扎下来了,居然又被前方的障碍物挡住了!

在曹休心情极度沮丧的时刻,他一个部下的表现却给他狠狠打了一针兴奋剂!

此时在曹休麾下打工的王凌大吼一声,激励士兵猛地朝吴军冲了过去,魏军在王凌的带动下纷纷恢复了勇气,朝着吴军的伏兵发动了决死冲锋!

看到部下如此勇敢,曹休也恢复了神智,他当即指挥部队朝着吴军的伏兵发动超绝猛冲,一定要在陆逊的追兵赶来之前驱逐这伙伏兵!

否则等陆逊的追兵到了,立马就会被前后夹击,做成汉堡包了!

此刻曹休本部的军队估计已经不会很多了,虽然曹休和王凌奋力死战,但还是无法迅速冲垮吴军的伏兵

就在曹休和王凌心急如焚的时候,突然看到远方飘扬着“魏”字旗的一支军队突然出现在吴军身后,猛地冲了过来!

看这支魏军的数量,根本不多,他能救得了曹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5 10: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带领这支魏军的将领,名字叫朱灵。

他早年曾经在袁绍手下做事,并作出了一件令人看了以后不寒而栗的事情。

当时袁绍的手下季雍背叛公孙瓒,把鄃城献给了公孙瓒,公孙瓒于是亲自带兵进驻鄃城。

得知这个消息,最震惊的恐怕不会是袁绍,而是朱灵

因为当时朱灵全家都在鄃城

而袁绍接下来却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绍遣灵攻之。”

真不知道袁绍是怎么想的,也许他是想试试朱灵对他是否忠心?

朱灵来到城下,看到城上的场景,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

只见他全家都被绑在城楼之上,其中包括他年迈的老母亲和年幼的弟弟,公孙瓒站在城楼上微笑着看着朱灵,大呼道:“小灵子,跟我干吧,你要是跟我干了,你娘就是我娘,你弟弟就是我弟弟,否则……”

朱灵,你要是不跟我干,你的家人可就……呵呵!

望着城楼上被捆起来的家人,朱灵默然了一会儿,泪水浸满了他的双眼,突然他抬起头,哭着喊出了一句令公孙瓒震惊不已的话:“大丈夫已经决定给别人干活了,还能再管家人的生命吗?”(“丈夫一出身与人,岂复顾家耶!”)

公孙瓒冷笑一声,那就不客气了!

望着家人被挨个戳死后扔下城楼,朱灵发出了野兽一般的嚎叫,随机率领军队猛攻城池,公孙瓒被打的狼狈而逃,季雍也被朱灵活捉,然而朱灵付出的代价则是——

“灵家皆死。”

朱灵的老母死了,幼弟死了,全家都死了,一个活人都没留下

朱灵这么干是为了什么,是因为他对袁绍极为忠心么?

显然不是。

因为后来曹操征伐陶谦,袁绍派朱灵带3个营的军队支援曹操,战后袁绍的其他将领都回去了,然而朱灵却对着手下士兵兴奋地叫道:“我朱灵见过这么多人,他们就没一个能比得上曹公的,曹公是明主啊,今天既然已经遇到曹公了,我这一辈子还求什么?” (“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

于是当即决定留下死心塌地跟着曹操,朱灵手下的士兵也仰慕曹操,于是也当即一起跟朱灵一起投靠了曹操。

可见朱灵并不忠于袁绍,他并不是为了袁绍牺牲了自己的全家。

那他是为了什么?为了用家人的性命换取高官厚禄?

显然不是,直接投降公孙瓒,不是一样高官厚禄?再说了,家人都死了,绝后了,还要高官厚禄有个屁用?(事实上是朱灵死后确实连个继承他爵位的后人都没有)

所以,朱灵的这个行为,只有一种解释了——责任心

是朱灵作为一名将领的责任心,促使他宁肯全家尽死,也要完成主公交代的任务

然而,恐怕大家看到了他的行为,一般都不会觉得他有责任心,而是会觉得他太冷酷,太无情。

有责任心本来是一件美德,然而为什么朱灵的美德反而令人无法接受,甚至不寒而栗呢?

因为美德一旦超越了极限,就比罪行令人难以接受。


朱灵投靠曹操以后,曾经被曹操派往跟刘备一起讨伐袁术,然后刘备却乘机反了曹操,占了徐州。

后来朱灵带新兵五千人、战马千匹以守许南,曹操告诫朱灵说这帮新兵蛋子不好整,你好好弄他们,别搞反了。结果后来果然有人反了,朱灵宰了造反的人,写信给曹操道歉,曹操则很无所谓地跟朱灵说:“没事,过去邓禹都差点被叛军搞死呢。”

熟悉东汉史的朋友应该知道邓禹是什么人,东汉开国功臣哪,云台二十八将之首!曹操居然把朱灵跟邓禹作比,可见这时候曹操跟朱灵关系是很好的

赤壁之战时曹操徙赵俨为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能跟于禁张辽张郃李典等人并列,也可见朱灵确实是个人物了

后来曹操西征,大战马超韩遂等关西联军,朱灵和徐晃一起夜渡蒲阪津,为曹操搞掉关西联军立下了功劳,后来他又跟着夏侯渊平隃糜、汧氐,击破南山贼刘雄。

曹操征张鲁,将要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不让曹操过去,曹操一挥手,朱灵当即跟张郃带兵前去,把这伙氐人办了

朱灵跟随曹操这么多年,虽然没有什么逆天战绩,不过一直任劳任怨,也算是一员难得的良将了,陈寿也说“灵后遂为好将,名亚晃等”,就是说朱灵这人也就是比五子良将差一些,但也是非常NB了

但是后来却出现了一条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记载——“太祖常恨朱灵,欲夺其营。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

就是说曹操不知道为什么后来非常讨厌朱灵,还派于禁带数十个兄弟去把朱灵的营给夺了,然后叫朱灵给于禁打下手去了

按说朱灵投靠曹操以后,一直踏实肯干,曹操也曾经把他比作邓禹,对他本来挺不错的,可是为啥后来就这么腻味他,还夺了他的营呢?

下面进入有奖竞猜时间,大家可以来想一想其中缘由到底是什么呢?


下面公布答案:

………………

答案就是我也不知道。

不过这可不是我耍大家哦,因为史书上根本没说曹操为啥讨厌朱灵

其实这种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事情,本来就不该有标准答案。

其实一个人如果总是被要求去背,去认识一些标准答案,最终只造成一个结果——想象力被扼杀

…………………………

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相对答案还是应该有的,所以下面就来猜一猜吧。

感性的可能:曹操就是看朱灵不顺眼

看朱灵不顺眼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

比如因为曹操是皇马球迷,朱灵是巴萨球迷

比如因为曹操是柯哀党,朱灵是新兰党(本人柯哀党)

之前我就说过了,历史人物都是人,没有神,诸葛亮不是神,曹操也不是神,没人是神,他们跟我们一样,都是人,是人就可能有人性的脾气和好恶

所以曹操单纯因为某些小事看朱灵不顺眼而讨厌他,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这种可能性非常低,无限接近于0

因为曹操的风格属于“唯才是举,人尽其用”——

毕谌和魏种在他遇到极大危难的时刻背叛了他,他后来抓住这俩人以后都原谅了他们。贾诩帮助张绣谋害他,让他损失了曹昂和典韦,他照样一生礼遇贾诩。

所以曹操单纯因为某些小事看某人不顺眼而厌恶并刁难此人的可能性非常低

曹操因为某些小事看朱灵不顺眼而厌恶刁难朱灵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因为没准人家曹操就专门跟朱灵杠上了——

老子这辈子因为小事看不顺眼的人没几个,你朱灵就算其中之一!别人支持巴萨没事,别人是新兰党没事,就你朱灵不行,老子就TM看你不顺眼,怎么的了吧!

……………………

所以这种可能性存在,但非常低,无限接近于0


那么下面就是一些比较理性的可能了

比如有人提出是因为曹操唯才是举,别管是哪里人,有能力就能办绿卡,所以这些来路各异的矛盾冲突较大,比如张辽李典乐进之间就不对付,朱灵可能也是因为和其他将领之间有矛盾,并且主动挑事,所以引起了曹操的厌恶。

或者说是因为朱灵多次办事不利,给曹操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结果被曹操厌恶。

或者像是有些朋友说的,朱灵掺和了曹操的家事所以被曹操厌恶。

这都属于理性分析,都有可能。


那么下面再说一个很“悬”的的可能性——

首先朱灵投靠曹操这事,有个疑点:那就是袁绍的态度

历史上,曹操和袁绍一开始是盟友的关系,这俩人从小就是发小,关系一直不错,正好合作起来有很大的利益,所以就结盟了。

曹操袁绍二人要一起应对周边诸多势力很强的敌人的挑衅——袁术,陶谦,公孙瓒,刘备(当然这位势力差点,基本是给人打工的),黑山贼,甚至南匈奴都是曹操和袁绍的共同敌人

处境可谓相当的艰险。

“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於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

于是曹操袁绍两位发小就联合起来了,还把刘备,单经,陶谦揍的鼻青脸肿。

可见曹操袁绍这二位一开始那是相当亲密的盟友关系。

而在这种情况下,朱灵带着一批袁绍的军队投靠曹操,对于这种非常伤害盟友感情的事情,袁绍应该是什么态度和表现?

没记载袁绍有任何态度和表现,这不奇怪么?

我觉得一般人遇到这种事,估计都会愤怒,大发雷霆了吧?(当然,可能袁绍不是一般人)

怎么也得写封信给曹操,骂骂朱灵,甚至要求曹操遣送朱灵回去吧?

可是历史就是没记载,袁绍有任何态度。

而曹操之所以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朱灵带着袁绍的军队投靠他,可能也正是因为袁绍对此没有任何反应。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袁绍不想因为这事曹操争,不想因此破坏同盟关系。

但是,是不是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呢?


首先需要想一想的是,朱灵肯为袁绍牺牲全家,固然是出于他一种特有的责任感,然而他真的对袁绍没有一点感情吗?

不一定。

朱灵很可能确实是对袁绍有感情的,再加上他那异乎寻常的责任心,他才会为袁绍牺牲自己的全家。

再看看一点,朱灵投靠曹操以后,他有立功的记载是在袁绍死后。在袁绍死前,朱灵就没有一条立功记载。

袁绍死前,朱灵没有立功记载,反而有一条办事不利的记载——跟着刘备一起讨伐袁术,却没能看住刘备,叫刘备占了徐州

整场官渡之战,也没见朱灵立功

那么,是不是一个隐藏的“真相”就呼之欲出了——朱灵可能是卧底!

朱灵,有可能是袁绍派来的卧底。

国与国之间,势力与势力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即便在蜜月期,袁绍也不会完全信任曹操,他有可能派出一个卧底,时刻监视曹操,并且为了对付如果二人翻脸的情况,留下一步棋子。

但袁绍可能是失算了,因为他想把朱灵做棋子,却忘记了——朱灵不是一个棋子,而是一个人,人是有感情的,人可能会违背机械的命令,而做出感性的抉择


下面就对朱灵跟随曹操以后发生的事情做出合理性的推测:

朱灵跟随曹操以后,一直负责监视曹操的行动,然而随着和曹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朱灵开始真的被曹操的魅力所感染,真的爱(……敬爱……)上了曹操

但是朱灵毕竟是袁绍的人,他不想对不起袁绍,又不想害曹操。

于是朱灵做了一个决定——就只帮袁绍一次,这样他就可以对得起袁绍了,然后就两不相帮,看曹操袁绍俩人对打

所以当曹操和袁绍正式翻脸以后,朱灵在刘备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刘备成功占据了徐州。

而后朱灵就开始袖手旁观,什么也不干了。

本来按照袁绍的指示,朱灵应该在官渡之战中背地里捅曹操一刀,在曹操后方策动反叛,或者直接在战场上带领军队倒戈

可是朱灵没有这么做。

朱灵要看着他敬爱的新主公曹操和曾经倾心的故主袁绍决一死战,而后他就为最终的胜利者效力,死心塌地,不再背叛。

最终曹操获胜了,所以朱灵决定以后死心塌地为曹操效力。

然而倒霉的是,曹操后来还是通过某种途径,或者其他人的告密,知道了朱灵是卧底的真相。

曹操知道以后怒不可遏,然而毕竟这事都过去太久了,连“秋后算账”都不算了,追诉期都过了,而且曹操也属于唯才是举,不念旧恶的人,所以想了想,算了吧,让你朱灵接着在我这干吧。

但不给朱灵一巴掌实在是不甘心,所以就派于禁把他的兵权夺了,小作惩戒。

以上就是对于这个很“悬”的可能性的概述,这个可能性纯属猜测,没有任何证据,可能性很低。


其实某些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的东西,发挥想象力猜一猜,有助于锻炼大脑,发散思维,这也是读历史的乐趣之一。

说了这么多“曹操为何厌恶朱灵”的可能性,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一句话——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对于这件事,我想大家心目中,一定应该也都有自己的答案。

在没有任何证据的问题面前,没有权威,或者说,人人都可以是权威,所有人都是站在一个起点。专家的猜测,未必就比外行的猜测高明。

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时候,要学会试着做出自己的判断。

因为终有一日,我们要走上社会,要彻底摆脱标准答案。

社会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所以他才要比考试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5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了,题外话说多了,下面继续进入正题。

朱灵来了,可是他带的军队不多,怎么能救的了曹休呢?

无他——利用敌人的恐惧心理,四两拨千斤

王凌在夹石道奋战的时候,心里一定是很淡定的,因为他坚信——不论要冒多大的风险,他的朋友一定会来救他,一定会!

这位朋友的大名,我们之前提到过了——贾逵

“初,凌与司马朗、贾逵友善”

当然,王凌之所以坚信贾逵会来救他,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坚信他们之间的友谊。

而是因为他知道,那个叫贾逵的男人,心中对这个国家有着多么大的忠诚与责任感。

只要能挽救魏军于危亡之中,他愿意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

贾逵,字梁道,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然后他这个“贵族”已经沦落到连乞丐都不如的地步了,从小就是孤儿,穷的都连裤子都穿不起(逵世为著姓,少孤家贫,冬常无袴)。

然而人穷志不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孩子从小就喜欢玩打仗的游戏,贾逵的爷爷看了以后很高兴,说:“你这小鬼长大以后肯定能当大将呀!”

于是老爷子“口授兵法数万言”给贾逵(这老爷子的记忆力真惊人,居然能背下数万字的兵法,到了现在考托福雅思估计都能过)

贾逵长大以后投靠了曹操,从小小的郡吏开始干起,后来当了渑池县令。

后来那位疼爱贾逵,亲口传述他数万言兵书的爷爷去世了,贾逵万分悲痛,辞官服丧。服丧完毕以后,又先后担任了掾属,议郎,参军等官职。

曹操征马超时候,亲自提拔贾逵为弘农太守。贾逵太守干得很好,曹操经常高兴地说:“要是全天下的太守都能跟贾逵一样,我就再也不用忧虑啦。”

之后贾逵又经历了无数次官职变动,始终受到曹操的重用和优待。

贾逵后来在曹丕时期他终于干到了豫州刺史,成为了一方大员。贾逵在豫州整顿吏治,打压豪强,依法治国

曹丕高兴地说:“贾逵才是真正的刺史啊!”然后下令全国所有刺史都要学贾逵,贾逵成了刺史中的明星,还被曹丕赐爵关内侯

“遏鄢、汝,造新陂;又断山溜长溪水,造小戈阳陂;又通运渠二百余里,所谓“贾侯渠”者也”

贾逵在豫州修了新陂,小戈阳陂,贾侯渠等水利工程,对待百姓非常好,百姓也是爱他爱的要死,爱的发疯(百姓到底有多爱贾逵,后边我们还会提)

一个穷的裤子都穿不起的破落户却能干到一方大员,这跟曹操“唯才是举”的政策是分不开,所以可想而知贾逵对魏国的感情有多深厚了。

贾逵深切热爱着他的国家——

因为曹操曹丕父子对他的知遇之恩,因为这个国家让他从一个穿不起裤子的人变成一放大员,因为这个国家承载着他的心血与梦想。


按照魏国最初的部署,曹休出发以后,魏明帝曹睿派贾逵督满宠,吴质等四军进攻东关,司马懿进攻江陵。

贾逵到了五将山那,曹休上表要求深入接应周鲂,曹睿于是叫司马懿停止进军,然后让贾逵去找曹休一起进军。

然而此时的贾逵似乎已经明白了什么,他看到东关那防御薄弱,当即如同条件反射一般地明白了:曹休要出事!

“逵度贼无东关之备,必并军於皖;休深入与贼战,必败。”

贾逵于是当即从地精那买了一双飞鞋,水陆并进,狂奔200里,抓到了一个吴军俘虏,俘虏坦白从宽,告诉他们曹休已经战败了,而且孙权还派兵去截断夹石,要断曹休的退路。

贾逵手里的军队也不是很多,于是诸将胆怯了。

吴军人多势众,而且吴军的统帅还是此时东吴最强大的统帅陆逊,现在率领军队去救援,那就等于是往火坑里跳啊,没准救不出曹休,还把自己也给烧成灰了。

身为一个武将,本来是不应该露怯的,要是让头儿看到自己胆怯的一面,那是相当丢脸的。

所以一般情况下,行军打仗的武将们哪怕心里想着压妈爹,嘴里也得大喊着干爸爹。

可是这次,诸将却放心大胆地一起大喊:“压妈爹!”

诸将有的人直接一句话不说,有人说不如等援军来了再一起去救,反正就是压妈爹,现在不要去救。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诸将看来,贾逵这次不但不应该去救曹休,相反不落井下石就算不错了。

因为这俩人之间,有仇。

黄初中年,曹丕本来想让贾逵“假节”,贾逵正高兴着呢,没想到一边的曹休突然跳了出来,对着曹丕大叫道:“贾逵这个人性情刚烈,嘴巴很欠,经常侮辱诸将,不能当都督。”

曹丕不好驳了曹休的面子,于是就不让贾逵“假节”了。

这事太TM憋屈了,无端害人打小报告啊,曹休真不地道!

所以按诸将的想法,现在贾逵心里肯定得想着“曹休这王八蛋也有今天,快点死去吧!”

所以他们觉得现在跟贾逵说不去救曹休,贾逵不但不会觉得他们胆怯,反而会很高兴。

然而他们错了。

望着眼巴巴看着他的诸将,贾逵微微一笑,随即严肃地说道

“休兵败於外,路绝於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

核心意思就是一句话:曹休现在很危险,所以我要去救他!!!


诸将沉默了。

贾逵,果然是贾逵。

没说一句废话,没说一句大道理,甚至没说一句漂亮话。

贾逵本来可以来一场演讲,说说曹休过去对自己有多么不好,而自己有多深明大义,不念旧恶,依旧愿意去救他,来博得诸将的赞美和后世史官的称道。

但他没有,他连一句漂亮话都懒得说,直接就切入了主题,因为他知道,现在的时间就是生命,多说一句废话,就要晚去救援一会儿,魏军就又多了一丝危险。

这就是贾逵的风格,只说该说的,不多说一句废话!

我不管曹休跟我有没有仇,我只知道现在大魏军队现在有危险,所以我就要就救他们!

看到诸将明白了自己的心意,贾逵随即就开始谈作战方案了——

“我告诉你们,知道吴人为什么这么猖狂么?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没有人会去救曹休,所以才一路追杀他,所以现在,咱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飞到那,一定能吓得他们魂飞魄散,立刻卷铺盖卷滚蛋。否则等吴军把路封死了,再派多少人去救,还有个屁用!”

说罢,贾逵当即打开精灵球,放出朱灵。

“朱灵将军,你立刻带先锋军赶去救曹休,我随后就赶到!”

朱灵二话没说,带着军队就朝夹石赶去。

看着朱灵远去的背影,贾逵欣慰的笑了。

朱灵将军啊,虽然你曾经为了完成任务令你全家人失去了生命,这样令很多人觉得你是个残酷无情的人…………

但至少我贾逵相信你,你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因为至少你有那近乎达到顶点的责任心!

不管怎么样,能够坚持自己的风格走到底的人,就值得尊敬!

所以我相信你!

朱灵走后,贾逵随即整备军队,准备全军开往夹石。

陆逊,呵,哪怕你是曾经杀的一代枭雄刘备“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令无数人谈虎色变的强大统帅,但我贾逵依然要会一会你!

为了大魏,为了属于我心中的那片忠诚与责任!

陆逊,等着我吧!

视角转回曹休和王凌那里,看到朱灵来了,曹休和王凌大喜,别看朱灵兵少,可苍蝇再小也是块儿肉啊,管他的,拼了!!!

于是王凌曹休更加卖力拼杀,而贾逵的心理战术果然也奏效了

吴军看到朱灵来了,果然以为魏国大军要到了,吓得立刻逃离了战场

这关总算是过去了。

曹休,王凌,朱灵三人合而为一,继续开始逃亡生涯

是男人就下100层!!!

曹休奋发图强,一口气下到99层了

哈哈哈哈,终于要到家了!!!

曹休身边的魏军将士们也流泪满面了,终于可以回家了,可以到家以后好好喝一大杯可口可乐,然后好好睡一觉了。
魏军军乐师拿出萨克斯管,吹奏了一曲《回家》

在这优美的旋律中…………

吴军的伏兵又出现了。

………………

曹休,王凌,朱灵满脸黑线。

行百里者半九十。

眼看就能到家了,居然又出现了伏兵。

遭受到如此沉重的心灵打击,估计曹休身边的魏军这时候已经要斗心尽丧了。

曹休面如死灰,他已经累的爬不起来了,本来以为可以回家好好休息一下了,没想到居然又被伏兵截住了。

这是最后一支伏兵么?就算赶走了这支伏兵?会不会还有下一支?下下一支?

陆逊的军队呢?马上就要追过来了吧?

胡思乱想一通,他已经陷入崩溃的边缘,无法组织有效的冲杀了。

王凌和朱灵一边指挥冲杀,也是心急如焚

贾逵,你在哪啊!!!

………………

我们快要撑不住了,贾逵……奎爷,你快出来吧!!!


过了不久,逵爷真的来了。

逵爷没有奎爷那样的战斗力,但是逵爷却有的是聪明的头脑。

“多设旗鼓为疑兵,贼见逵军,遂退。”

逵爷很轻描淡写的玩了一套活,设了一堆旗子,又找了一大堆鼓玩命敲,刚才还在玩命截杀魏军的吴军听着战鼓的轰鸣,看着飘扬的旗帜,心灵防线顿时崩溃。

贾逵的心理战术果然生效了,他的突然出现击碎了吴军心中“没人会来救曹休”的心理暗示

贾逵不算很多的军队在吴军的眼里却成了洪水猛兽,吴军仿佛看到了数不清的魏国援军正在朝着自己碾压过来,他们连侦查一下贾逵到底有多少人的勇气都没有了,纷纷飞一样逃离了战场。

就这样,吴军的最后一波伏兵就这么被贾逵轻松搞掉。

魏军将士们劫后余生,心中畅快,心情一好,肚子自然就饿了,这连着逃命这么久,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更令魏军将士们惊喜的是,贾逵不但带来了援军,还顺带把KFC宅急送也叫来了(“逵据夹石,以兵粮给休,休军乃振。”)

贾逵一边给魏军将士们分汉堡包,一边安慰他们要坚强

不哭,站起来撸!

劫后余生的将士们一边吃着汉堡包,一边纷纷落下了热泪

逵爷啊,你真是咱的再生父母呀!!!



然而,正当贾逵高兴地分着汉堡的时候,却听到有人在他背后大声骂街

“你TMD是故意来这么晚的对不对,想搞死老子是不是!!!”

贾逵一愣,回头一看,曹休正指着他大声喝骂。

“休怨逵进迟,乃呵责逵”(从东关狂奔200里到夹石,你还想怎么快?)

………………

贾逵冷笑一声:“呵呵。”

懒得理你。

曹休看见贾逵不理他,更加愤怒,接着蹬鼻子上脸,继续大骂贾逵,骂了一会儿,曹休指着被丢得满地都是的弃仗

“现在老子命令你做清洁工,把这些东西给我捡起来!!!”(“遂使主者敕豫州刺史往拾弃仗”)

搞笑,真是搞笑。

明明是人家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你,现在搞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人家欠了你800万块钱呢。


贾逵摸了摸自己的心,他觉得自己问心无愧。

“我是为了国家做豫州刺史的, 不是来这里做清洁工的。”(“本为国家作豫州刺史,不来相为拾弃仗也。”)

说罢,他头也不回地骑上马,指挥军队离开了。

望着贾逵离去的背影,曹休在心里把贾逵的爹妈狠狠问候了一遍。

最终曹休率领军队返回了扬州,之前其他被曹休下令分开以后各自突围的诸军也都在曹休之前或之后回到了扬州。

曹休清点了一下,曹休在这次石亭之战中统领的10万大军共被吴军“斩获万余”,损失了1万多人,算是惨败了,但总算还不至于把天捅个窟窿。

然而即便如此,损失1万军队也搞的魏国整个东线几乎崩溃,不得不调集军队东下来加固东线的防御。

……………………

曹睿收到了两封弹劾奏折。

原来是曹休和贾逵回来以后越想越觉得心里憋屈,于是互相上表弹劾对方。(曹休也真好意思……)

一边是自己的叔叔,一边是逵爷。

曹睿挠了挠头。

这二位爷,脾气都够倔的,真难伺候,得,你们二位都没错,我有错,行了吧!

曹睿最终判定二人都没错,敷衍了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5 10: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石亭之战宣告结束的时刻,我们来谈谈所谓“两个朱灵”的问题吧。

有细心的朋友提出一个观点:

在石亭之战中来救援曹休的朱灵,不是那位为了完成任务导致全家人失去了生命的责任感爆棚的朱灵(简称朱灵A),而是另外一位朱灵(简称朱灵B),因为石亭之战是228年发生的,而朱灵A在黄初四年(223年)前就离开了人世。

那我现在就把这位细心的朋友的观点摘抄下来……

“魏明帝太和二年秋,魏军伐吴。曹休败于石亭,从后来救援的朱灵不可能是后将军朱灵。从祀曹操祖庙的诸臣都是记录其死后的职位,包括追赠,而不是记其身前最高官职。满宠由前将军拜征东表明魏制四征位高于四方;张辽从征东转前将军也不是记作拜或迁也益证这点,张辽从祀是记作前将军。魏是没有两人同为同一将军之例;朱灵是以后将军的身份从祀,所以可以断定他死于黄初四年前,因为当时文聘从征江陵有功,迁作后将军。”

这位朋友的大概意思就是说,因为朱灵是以“后将军”的身份从祀曹操祖庙的,所以朱灵去世时的的职位就是后将军,而文聘在黄初四年当上了后将军,所以朱灵应该是在死于黄初四年前,否则不就跟文聘的将军位撞车了么?

不得不说,这位朋友真的是太细心了,这种细致入微的问题他都能考虑到,很多人根本都不会想到这么一层,比如我就没有想到这一层。

但是我还是要先指出他的观点里的一个不妥之处——“魏制四征位高于四方”

在汉朝和曹魏时期,“四方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和“四征将军”(征西征东征南征北将军)的关系不能笼统地解释为“四征位高于四方”,实际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论品级,四方将军高于四征将军。但论实权,四征将军高于四方将军。

所以一般人还是愿意做四征将军的。

比如公元215年逍遥津之战后,张辽被封为征东将军,乐进则被封为右将军。

这时候情况就是,论品级是乐进高,但论实权,是张辽高。

下面谈谈我对于“两个朱灵”的看法。

首先得说,那位认为“救援曹休的人是朱灵B,朱灵A在223年之前就离开了人世”的朋友的说法非常有道理,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但是,我觉得,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朱灵在公元223年,并没有死,而是卸任了后将军职务,改为担任当了其他将军,而后文聘就当上了后将军。而公元226年,文聘去世。文聘去世后,朱灵又继续重新担任后将军,直到去世。

这样解释,是不是也能解释的通呢?

所以,关于“朱灵A”和“朱灵B”究竟是不是一个人,就看大家自己的判断了。


之前我就说过,要给曹休平反,现在曹休一生最大的惨败石亭之战谈完了,那么我们就要开始给他平反了。

估计很多朋友看了曹休对贾逵的态度,都会很气愤,觉得曹休这人真心是太不地道了。

其实大家也不要太责怪他,曹休确实是伤心愤怒太了极点,才会这样,他是真的生气,快要气死了。

惨败给吴军,实在是令他无法忍受——因为他以前还真没把吴军当盘菜

现在大家谈起曹休,都只知道他有一场石亭惨败,而曹休之前威武的时候,有多少人知道呢?

这对于曹休是不公平的。

“此吾家千里驹也。”

曹操这句话绝对没有说错。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曹休真正的实力吧,看看在石亭之战前,他究竟是有多么威风!

看看这匹千里驹,是如何追随着风的轨迹,把无限的恐怖与畏惧扩散给吴军吧。

“孙权遣将屯历阳,休到,击破之,又别遣兵渡江,烧贼芜湖营数千家。”

“帝征孙权,以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馀军,击权大将吕范等於洞浦,破之。”

“吴将审德屯皖,休击破之,斩德首,吴将韩综、翟丹等前后率众诣休降。”

这就是曹休在石亭之战前对吴国作战的战绩。

吴将屯历阳,被曹休做掉了。

不依不饶的曹休随后就派人渡江,一场大火,直接把吴军在芜湖数千个军营做成了红烧牛肉面。

曹丕征吴,曹休更是风光无限,假黄绒,督20余军,张辽都得给他打下手,击吕范,也是很轻松俩字——破之

孙权很生气,又是破我的将,又是烧我的营,连吕范都被你收拾了。

我就不信这个邪了,你丫还能每战必胜?

孙权决定再试试,他派审德屯皖。曹休来了,没啥悬念,吴军再次被轻松收拾掉,审德的脑袋也被撂到曹休办公桌上了。

孙权:妈的,老子要发狂了!!!!


别急,您了别急,真正让您发狂的事情还在后边——“吴将韩综、翟丹等前后率众诣休降。”

韩综,他爸爸叫韩当。

韩当可是跟黄盖,程普齐名的江东老将了。

所谓“虎父无犬子”,那韩当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人呢?

狗崽子。

事实证明,并不是每个虎父都有虎子的,很多虎父生的都是狗崽子。

韩综继承他老爹的爵位和军队以后没干多久就不务正业,天天喊着“我爸爸是韩当!”,然后就“淫乱不轨”

孙权念着他老爹劳苦功高,本来没打算追究他,可是这狗崽子心虚,还是怂了,打算投奔魏国。

可是他怕手下不同意啊,那怎么办?

韩综脑子还算灵光,想了个妙计,先进行第一招——“钓鱼执法”

韩综派自己的一些手下人四处劫掠百姓,然后他很宽容大度地对这些手下说:“没事,不就是劫个财劫个色嘛,小事,我不怪你们!”

这一下就炸锅了!

我靠,劫财劫色居然没事?那还说毛啊,直接抢啊!

平日谈再多的道德,树立再多的榜样又怎么样?一旦没有了法律的存在,人性的狂暴与贪婪便再也无法约束。

韩综手下就这样的士兵纷纷改行当了劫匪,走上了“抢劫致富”的光荣道路,四处劫掠百姓,连过路的旅客都被一扫而空,搞的最后都没人敢往韩综的管区旅游去了。

………………

将管区搞的鸡飞狗跳以后,韩综看到时机成熟了,将手下的士兵们招来,准备进行第二招——“睁眼说瞎话”

按说孙权这次对韩综真是够大度的了,他搞出这么大的事孙权都忍住了没去管他,可是韩综还就吃定了孙权,这次他把孙权当幌子抬出来骗人了。

他欺骗部署说自己被孙权召唤了,而且孙权还把他骂了一顿,还想给所有人都治罪。

事情是这样的。

某天,韩综对着部下们笑道:“哎,兄弟们啊,哥对你们好不好?”

手下们当即大叫道:“好啊!大家伙抢的可爽呢!”

韩综接着沉痛地撒谎道:“哎,可惜,哥对你们好,咱们的主公却对我不好,他把我召去了,骂了我一顿,还说要把咱俩全部治罪啊!”

啊???歇特!!!

就这样,所有人都被韩综用“钓鱼执法”的手段做成了绑在一根线上的蚂蚱,最终他们只得与韩综一起跑去投靠了魏国。

“载父丧,将母家属部曲男女数千人奔魏。”

韩综一边喊着“我爸爸是韩当”,一边投降了曹休。

这一下子吴国又损失数千军队。

至于那些什么“翟丹等”还不知道是带了多少军队投降魏国的呢。

虽然史书没记载,但韩综的投降和曹休的策反估计也是分不开的

至于后边的那些“翟丹等”什么的投降魏国应该也跟曹休的策反分不开。


曹休和吴军作战那真是相当干脆利落,以至于连过程都没记载,就是简单的几个字“破”“烧”“斩”,好像炒菜做饭一样,曹休就打赢了战争。

曹休就好像一个世界级名厨,而吴军就好像案板上的肉,被曹休放进锅里,随心所欲的煎炒烹炸,怎么做都是一盘好菜。

在石亭之战前,曹休真的可以自豪地对吴军说一句

“人为鱼肉,我为刀俎!!!”

曹休在石亭之战被“斩获万余”,损失了1万多军队,是一场惨败。

但是让我们想想,曹休歼灭和策反的吴军有多少人呢?

大家可以算算,收拾掉屯历阳的吴军,火烧芜湖军营数千家,督20余军击破吕范,破吴军斩审德,这些战役的规模都不小。再加上韩综带着数千部曲投降,外加那些“翟丹等”带着一起投降的部队肯定也不少。

曹休歼灭,策反的吴军一共多少人?

过1万是肯定的了,也许能接近2万。(当然了……考虑到魏军的战斗力本来就比吴军强大很多,而曹休损失的那1万多军队又都是精锐……所以还是魏国吃亏了)

我之前一直说的那个曹休被周鲂忽悠的“大前提”,想必大家应该知道了。

正是因为之前有包括韩综在内的这么多吴将投降曹休,所以曹休才会觉得——“吴将投降我,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吧。”

因此,从一开始,曹休对周鲂要投降他这件事,戒心就是不大的。

韩综他爸爸叫韩当,都投降他了,那周鲂投降他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周鲂他爸爸是谁啊?

这就是曹休中计的“大前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5 10: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局以后曹休以一招绝世武功“破烧斩”对付吴军,一会儿一个人头,才15分钟就“超越神的杀戮了”,于是他就浪了,结果被吴国5个英雄一起抓了,超神被终结掉。

就是这么个情况。

曹休这个经历告诉我们,太顺风的局也不好,太顺了就容易浪,一浪怎么样?被倒打一耙了吧。

别管局面有多顺,最好也别浪。

曹休在石亭之战前取得的战果是很辉煌的,已经足够证明他出色的军事才能。

即便在石亭之战中,曹休虽然惨败,但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被强大的统帅陆逊率领10多万吴军包围,曹休一开始能够在皖突破重围,将军队带到石亭,而后因为大意轻敌,下令军队在石亭休息睡觉,又赶上“军夜惊”,这才被陆逊乘机攻击,陷入了困境。

然而即便在如此情况下,曹休最终还能将损失控制在1万多的级别,没有像刘备在夷陵之战一样损失数万军队,可以看出曹休在陷入困境以后对于撤退的部署也还算是比较得当的。

所以,曹休的军事才能,确实是非常出色的,绝非什么草包。

曹休确实对得起曹操那句评价——

“此吾家千里驹也。”


老板对待员工,上级对待下级,是不能因为其取得了一次失误就大加责罚,而一定得看看他在取得这个败笔前还做了些什么成绩。

曹睿很懂这个道理,所以他对曹休不但没责怪,反而派人安慰他,而且还给了不少赏赐。

对待员工或下级,有时候宽慰,比责罚更管用,因为责罚只能令人心怀畏惧去弥补过错,而宽慰却能令人满怀感动去奋发图强。

有一次拿破仑率领军队进攻意大利,士兵长途行军,累的要死。晚上拿破仑亲自巡视各个岗哨,结果看见一个巡逻士兵在大树下边呼呼大睡,呼噜打的像放炮,哈喇子顺着嘴巴往下流。

拿破仑看了以后,没有说话,也没喊他,而是把他的枪拿起来替他站岗。

过了30分钟以后这哥们才起来,一看拿破仑在端着他的枪那替他站岗呢,顿时惊呆了。

拿破仑嘿嘿一笑,把枪递给了那个士兵,说道:“哥们,我知道你累的贼死,所以你打瞌睡这是很正常的事,我坚决宽容,绝对理解!可咱是这是打仗啊,不是在家啊,你这么一疏忽,万一有敌袭,咱不全完蛋了么?正好我不困,就替你站岗了,可是未必次次都有人替你站岗啊,所以你下次可得小心呀!”

士兵感动不已,当即好好站岗,绝不睡觉!

以宽慰取代责罚,有时候真的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虽然曹睿一点都没责怪曹休,反而是又是宽慰又是赏赐,但曹休自己却最终无法原谅自己,他越想越气愤,越想越郁闷,他就是解不开这个心结,走不出这个套子了。

他不再做其他的事情,他每天只做两件事——怀念与悔恨

他怀念自己以往对吴国作战屡战屡胜,杀敌斩将如砍瓜切菜一般的荣光。

他悔恨自己误中周鲂之计,损失了1万多军队,终结他自己的超神记录。

不知道多少天,午夜梦回,梦见那些因为他的失误而死去的士兵,他就会突然惊醒,放声大哭。

他真的是悔,真的是恨,他原谅不了他自己,他想要强迫自己不再去想石亭之战,他想强迫自己振作起来,可是却怎么也办不到。

就这样,他每天没日没夜地沉浸在对往昔荣耀的追忆,和对重大失误的悔恨之中。

这样的没完没了地追忆与悔恨,终于彻底摧垮了他的身体,他的背上就生了个毒疮……

不久以后,一代名将,“千里驹”曹休便在无尽的追忆与悔恨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他到死,都没能原谅自己。

曹休的结局,令人扼腕叹息。

与其有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悔恨过往,用来责备自己,为何不用来开拓未来,奋发图强?

失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站起来。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短短的一次生命,我们不应该把他浪费在对过去的追忆与悔恨中,我们应该永远把他用来发展,用在未来。

男人可以被摧毁,但永远不能被打败。

尤其不可以被自己打败!!!

宁肯被对手的炮弹炸的粉身碎骨,也不该在自怨自艾中结束一生。

人是永远都不应该把自己逼上心灵的绝路的,永远也不应该。

曹休,如果苍天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如此么?

我相信,你一定不会!!!

失败了以后,怎么办?

你只需要站起来,然后再战起来!!!

好了,曹休,不要再追忆,亦不要再悔恨了——

愿你在天国中,找到一条属于你自己全新的路——

一条永远不惧跌倒,不惧失败的路!

愿你的灵魂,得到永远地安息。

就在曹休离开人世的同年,贾逵的人生也走向了终点。

也许是这一次的紧急大救援行动实在是太劳神劳力了。

你想啊,从东关狂奔200里到夹石,这速度相当于买了飞鞋,插了翅膀,石亭之战这一年贾逵54岁,在古代来说,这个年龄已经不年轻了,这样拼命一般的赶路,终于是耗尽了他的精力。

从夹石回来以后贾逵的身体就一天比一天差,最终倒在床上一病不起。

贾逵躺在病床上,望着床下痛哭流涕的家人,贾逵的脸上闪出一丝痛苦,显得极为懊恼,悔恨。

家人看着贾逵的表情,更加悲伤。

在家人看来,贾逵一定是后悔了,后悔不该为了救一个对头把自己身体的能量会挥耗殆尽,最终就这样离开人世吧……

家人们轻轻地凑了过去,紧紧握着贾逵的手,哭道:“老爷啊,你还有什么懊悔的事情,你就说出来吧,说出来就好受了啊!!!”

贾逵努力地努了努嘴,轻轻说出了他最后的遗言——

“我这一生都没有好后悔的,唯一只懊恼一件事,那就是我深受国恩,却不能在我活着时候斩杀孙权,拿着他的首级去见先帝……我死之后,你们就把我草草地埋了吧,千万别铺张浪费,千万别……”:(“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先帝。丧事一不得有所修作。”)

说完这句话以后,贾逵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贾逵临终前,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说出要“薄葬”自己的心愿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3-2015 10: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汉时期,厚葬之风盛行,因为那时的人笃信“事死如事生”,认为人死了以后不过就是换个空间继续活(怎么跟古埃及人的思想那么像……),必须经造一个漂亮宏伟的地下宫殿,才能在阴间更好的生活,于是厚葬之风盛行,铺张浪费,耗资巨大。

最典型的就是秦始皇修皇陵,这哥们活着时候就开始考虑死了以后的事了,从他即位就开始修皇陵,修了整整38年才修好,里边奇珍异宝无数,活脱脱就是一个超大型博物馆。

到了汉朝,皇帝们沿袭了秦皇奢侈的作风,皇帝们一般都是即位第2年就开始为自己修陵墓,每年百姓所缴税款3分之1都要被皇帝们拿来修建自己的陵墓。

这些陵墓究竟大到什么地步?汉高祖长陵底部东西长153.9米,南北 135米,高31.84米;汉景帝阳陵底部东西166.5米,南北155.4米,高31.64米;武帝茂陵底部边长231—234米,高46.5米。其它西汉帝陵高度也大致在30米左右,底部边长在150米上下。

棺材也都是选用上好的楠梓木,然而别以为光有木头就行了,里边镶着都是玉啊,满城汉墓中的漆棺外镶26块玉壁,内镶玉192片。

不光陵墓里边奢侈,陵墓外边也奢侈,要封土为堆,还要以树为表,帝王将相们的陵寝旁边的地面上还得造宫殿呢。

帝王这么奢侈,诸侯贵族们自然也纷纷效仿,这样就给百姓们带来了无比沉重的负担。

也可想而知为啥古代盗墓行业这么热门了,盗一个王侯贵族的墓,立马从穷屌丝变身乔布斯。

杜甫当年大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啊,我告诉你,这些帝王的陵墓,就是你求之不得的那些“广厦千万间”!

每一座帝王陵墓下,都流淌着无数百姓的汗液与鲜血。

这股奢侈糜烂的风气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终于有一个人看不下去了。


曹操看不下去了。

“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帏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攻城拔邑,得靡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四方献御,与群下共之”。

曹操这人,天性节俭,不好华丽,命令后宫不能穿锦绣衣服,不能穿漂亮鞋子,帷帐屏风坏了拿针缝一下接着用,坐垫毯子也不许有任何装饰。攻城拔寨得到珍宝,全部赏给有功的人,千金也不吝啬,没功劳的人一分钱不给。要是有外国或者其他势力进贡什么宝物给他,全部和大家一起分享。

曹操的家人在曹操的带动下也一起节俭,曹操的老婆卞夫人曾经对他的家人说道:“我跟老曹45年了,也就简朴了一辈子,想奢侈都没办法了。”

有一次卞夫人的弟弟盖新房,卞夫人请亲戚吃饭,全是菜和米饭,连口肉都没有。

作为执掌天下最大权力的人,曹操的简朴令人震惊,也许对于曹操来说,一生追求“一统天下,唯才是举,依法治国”的梦想才是他最幸福的事情

普通的物质享受,曹操根本不屑一顾。

因此一生简朴的曹操,看到如此奢侈浪费的风气,他觉得实在是感到无法忍受了,尤其是在这个东汉末年的大乱世,活人都吃不饱,居然还要追求死后的奢侈???

要革新,有时候只能采取强硬的手段来纠正过来,来软的没用。

当年彼得大帝为了改掉俄罗斯民族穿长袍,留大胡子的习惯,拿着剪刀追着大臣强行剪掉他们的胡子,扯掉他们的长袍。
曹操决定开始行动了。

攻下冀州后,曹操先下令免税,百姓高兴了。曹操一看,你们既然高兴了,那我就不客气喽,该开始强制手段了,下令“令民不得复私仇,禁厚葬,皆一之于法!”

先从民间开始,禁止厚葬!!!

不要以为曹操只是这么要求百姓的,对于他自己,他也是这么要求的。

如果统治者光要求百姓干,自己不干,那行么?显然是不行的。那样的话政令无法长久,只能维持一时。

敢于开枪杀人者,就要有被射杀的觉悟!

敢于要求百姓全体薄葬的人,就要有自己也薄葬的觉悟!

曹操既然决心要革新华人的观念,自然就有此觉悟。


建安二十三年,曹操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下令道:“上古时代埋葬呀,都是随便找块贫瘠的地方就埋了。我归天以后,你们就把我埋在西门豹祠西原上吧,上面既不要封土,也不许种树。”

2年后,曹操病重,临终前,曹操又下了一道命令

“天下还没安定呀,就不要跟过去一样了。我死以后,你们都脱掉丧服。所有屯驻在外边的人,都不用回来“祭拜我了。有司各率其职,就让我穿着平常的衣服下葬,坟墓里也不许放任何金银珠宝!”

曹操以身作则,告诉了天下人所有人自己推行“薄葬”的决心。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推行薄葬,并以身作则对自己实施薄葬的统治者。

曹操为推行“薄葬”做出的不懈坚持与努力,对后世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从此以后,“薄葬”便永远植入了华人的思想观念中。

不论今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如何改变,但“薄葬”确实是深深嵌入了华人的思想观念之中,永远也不会磨灭。

在现代社会,依然有无数人选择“厚葬”,但同样也有无数人选择“薄葬”。

对此,我只想说一句

人们应该把有限的生命倾注于对梦想的追求,而不该把生命寄托给死后飘渺不可知的灵魂。

如果人真的有灵魂,那么就更没有必要去追求什么宏大的陵墓了,因为如果死后有灵魂,你会愿意住在宏大的陵墓了么?

不!!!

如果死后有灵魂,我会选择飘摇游荡于星辰宇宙之中,探索生命与未来的永恒。

我相信这也会是大多数的人的选择!!!

在曹操的影响下,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薄葬之风盛行,下到百姓,上到贵族皇帝,大多推崇薄葬,直到隋唐时期,才又有很多人重新开始选择了厚葬。

曹操一生推行廉政简朴与薄葬之风,因此曹魏的皇帝和大臣们当然更是廉政简朴和薄葬之风的坚定推行者。

廉政简朴之风,在曹魏时代可谓深入人心,官员大多数都有廉政简朴之风。

夏侯惇,荀彧,荀攸等名臣全部都是不治产业,家无余财。

张范 “救恤穷乏,家无余资”毛玠“常布衣蔬食”“家无所余”

鲍勋“死之日,家无余财”御史大夫华歆,“素清贫”

梁习 “居处贫穷,无方面珍物”杜恕“推诚以质,不治饰”

这样廉政简朴的官员还有很多很多…………无法数清

中华5000年历朝历代,廉政简朴能做到曹魏这份上的,实在是不多。

曹丕曹植曹睿临终前都下令薄葬,有记载临终前下令薄葬的曹魏大臣也是相当的多,右将军徐晃,左仆射徐宣,尚书令裴潜,司徒韩暨古仆射王观,光禄勋高堂隆……

贾逵作为曹魏大臣,也毫不犹豫选择了薄葬。

因为他知道,他这一生追求的是什么。

不是死后的荣光,而是活着时的梦想。

26年前,他曾经在一个人的墓前许下了诺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5 10: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6年前,贾逵担任绛邑县长。

结果遇到了一件大麻烦。

这件事我们前边说过,曹操跑去收拾袁绍那几个笨儿子,袁尚于是先给手下郭援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说你现在就是河东太守啦……所以你就去打河东吧,打下来了这地方就是你的了。

于是郭援联合南匈奴单于一起攻打河东,妄图端掉曹操后方。

最后结果我们也都知道,钟繇运筹帷幄,马超庞德当菜刀手冲锋陷阵,郭援被斩,南匈奴单于投降,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在一开始的时候,郭援表现还是相当猛的,进展也还是相当顺利。

“郭援之攻河东,所经城邑皆下”

因为曹操后方空虚,外加郭援人多势众,兵马极多,因此进攻相当顺利。

然而最后郭援还是碰上了一个难缠的钉子户——贾逵

“逵坚守,援攻之不拔”

郭援要气炸了,他这一路破关下城,进展轻松愉快,如今居然在一个区区小县绛邑前寸步难行!

可恶的贾逵,这是你逼我的!!!

郭援发疯般地接连派出城管,拆迁队,春哥,奥特曼围攻贾逵,对着绛邑那本来不怎么坚固的城墙狂凿猛捶,然而面对郭援这非人类强度的猛攻,贾逵却始终淡定地守护着这里的城邑,守护着这里的百姓。

信念……

只要我的信念在,任凭你开来坦克飞机潜艇拖拉机,任凭你喊来城管奥特曼春哥拆迁队,我也绝不后退一步,这个钉子户我当定了!!!

郭援要疯了,要是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完成最高领导袁尚交待的拆迁任务,他怎么升官发财,怎么当上真正的河东太守?

算了吧,不整那些虚的了……我直接找外国友人帮忙

郭援订了一个新的拆迁计划,他给匈奴单于打了个电话,把匈奴单于叫来,双方合军,继续对绛邑进行新一轮更猛烈地拆迁行动。

在郭援和匈奴军队的联合猛攻下,贾逵终于坚持不下去了,他允许绛邑的父老乡亲投降郭援。

贾逵觉得,只要让郭援随意处置自己,郭援就不会对这里怎么样了吧。

然而绛邑的父老乡亲们却说出了一句令贾逵感动不已的话

“郭援保证不伤害你,我们才会投降,否则我们绝不投降。”

贾逵长叹了一口气……

平日他对这里的百姓很好,不过他一直是把这当做义务的……作为官员,难道不该对百姓好么?没想到,如今百姓居然愿意用生命保护他,来回报他本该履行的义务。

看来真的是应该对老百姓好呀。


很快郭援就收到了百姓们的条件。

郭援很惊异,贾逵这小子,到底给百姓灌了什么迷魂汤,居然能让这里的人都对他如此着迷?

算了,反正我跟这家伙又没什么抢姐之仇,夺妹之恨,不杀他就不杀他呗。

于是,郭援就这样进驻了绛邑。

郭援对贾逵很感兴趣,一个能让百姓如此着迷的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派人把贾逵抓来,郭援翘着二郎腿,对着贾逵喝道:“见了本太守还不下跪?”

贾逵冷笑一声:“呵呵。”

郭援大怒道:“你咋回事你,你干啥啊你?”

贾逵义正言辞地怒喝道:“我只知道我的上司叫王邑(正牌河东太守),你是哪来的250?我可没听说过国家官员对着盗贼磕头的事情哦!”

我靠,你TMD是活得不耐烦了吧?想死,好,我成全你!

郭援当即押着贾逵来到城中,准备处斩他。

然而,接下来,令他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城中的百姓们看到这一幕,纷纷跑到城头上,对着郭援大呼道:“你这个魂淡居然敢违背誓言,好啊,那就杀了他吧,不过我们都要跟愿意跟他一起死!!!”

刹那间,呼声震天,瓦砾皆动,摄人心魄。

然而更令郭援震撼的是,郭援身边的手下们看着大义凛然的贾逵,看着毫无畏惧的百姓们,居然也都感动了,纷纷求郭援赦免贾逵。

郭援颤抖了……现在的他成了名符其实的孤家寡人了,不但百姓反对他,连他的手下都站到了贾逵一边,要是他现在杀了贾逵,估计得被当场大卸八块了。

于是他只得赦免了贾逵。

然而郭援左思右想,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他再一次出尔反尔,派人秘密将贾逵逮捕起来,关进了一个地窖里,准备等时日成熟再处决他。

当权势者发现自己无法违背民意的时候,往往会在明面上着答应百姓,背地里又用见不得人的手段来达成目的。

在没有一个真正公正与合理的体制的情况下,百姓跟权势者斗,最终失败的永远是百姓。

因为你只能在明里看着他,他却有的是办法隐入黑暗之中,叫你完全无法知道他在做什么。


贾逵坐在地窖里,越想越郁闷。

死,不可怕。

可怕的是,还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死。

可怕的是,还没有大展自己的才能就死。

爷爷,你传授我的数万言兵法我还没用光呢,我还不想死!

想到这些,贾逵对着上方大吼道:“此间无健儿邪,而当使义士死此中乎?”

你们到底还有没有骨气,难道就要让义士死在这里?

老实说,这话听着有点自恋的意味…………

一个看守听到了贾逵的呼声,内心被震撼了。

这个看守叫祝公道,一个小人物,真正的小人物。

然而,这个小人物,心中也有着自己的信念与坚守。

虽然他与贾逵素昧平生,毫无关系,但他知道,下面这个人,是一个真正的义士,是一个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于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冒着生命危险把贾逵救了出来,并带着他逃到了外边。

:“谢谢你,你叫什么?”

贾逵紧紧握着祝公道的手。

祝公道只是微笑地看着他,而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我只是个小人物,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永远记住,你是谁。

好好干下去吧,贾逵。

后来等郭援被斩,危机解除后,贾逵经过多方探访后,才知道救了他的人叫祝公道。

正当贾逵满怀感激,打算报答他的时候,却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

祝公道因为连坐,要被处斩了。

贾逵发狂般地要解救他,用尽了一切手段,最终依旧没能救的了祝公道的命。

这个小人物就这么死了。

但历史永远记下了他的不畏权势,解救义士的肝胆与豪壮。

………………

最终,贾逵只得默默地跪在祝公道的墓前,披麻戴孝,为他服丧,借此聊表心意。

公道兄,我贾逵会永远记住你,虽然我今生已经无法报道你,但……

我会我的余生去永远践行自己的理想与准则,这样也就能对得起你了吧。

公道兄,愿你保佑我,还这个世界一个公道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贾逵终生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理论,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他做了无数的好事,立下了无数的功勋。

“现在官员们轻视法律,盗贼们肆意横行,如果州长知道这些却不去纠正,那么如何让天下百姓得到公正!!!”(“今长吏慢法,盗贼公行,州知而不纠,天下复何取正乎?”)

这是贾逵当上豫州刺史以后义正言辞的宣誓。

他要实施依法治国,他要在他管理的土地真正实现“法律高于一切”。

接下来,贾逵不畏艰辛,不惧得罪人,他花了大力气,追查出了州里所有徇私枉法,不依法办事是官员,将他们全部弹劾罢免,还了豫州一个吏治清平。

他兴利除弊,改革体制,打压豪强,安抚百姓。

他断山蓄水,华大力气修建了新陂,小戈阳陂,贾侯渠登很多水利工程,期待这些工程能够永远为后世的百姓带来便利,永远伴随着华夏大地的成长。

他不念旧恶,曾经让他永远失去了“假节”的老对头曹休陷入绝境,他依然无怨无悔,耗尽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与精力去救出了他。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坚持对着家人下了最后一道命令——草草掩埋自己,不要铺张浪费。

他为国家与百姓做了最后一件可以做的事。

贾逵,永远的勇士。

最终,勇士还是倒下了,他再也无法守护他热爱的国家与百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5 10: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贾逵离开了人世,但豫州百姓没有忘记他。

“豫州吏民追思之,为刻石立祠。”

百姓们为贾逵刻石立祠,时常祭拜,作为对他永远的怀念。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时光如流水一般静静流淌而过。

1700多年过去了,贾逵担任豫州刺史期间,亲自主持修筑的新陂,小戈阳陂,贾侯渠等水利工程,如今已经不知道具体方位在何处。

但我相信,贾逵创造的水利工程一定保存了下来,直到今天依然在发挥着作用。

今天河南的孩童们在某条河,某片湖泊前玩耍嬉戏的时候,也许这条河,这片湖,便是贾逵在1700多年前倾注心血创造出的杰作吧。

我相信贾逵当年所开凿的河流与湖泊直到今天依然存在,这些河流与湖泊将永远陪伴着着河南人民与华夏大地,千年万载,永不磨灭……永远……

这便是对贾逵最好的安慰。

贾逵一生忠直,无愧于国家社稷,无愧于黎民百姓,无愧于他自己。

几年后,曹睿路过豫州,看到百姓为贾逵立的祠堂,颇为感慨。

曹睿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古人说人们应该畏惧活着的时候无法建立功名,而不应该畏惧无法活得很久。贾逵他的忠义与功勋永远留存,死后还有如此多的人怀念他,这就是所谓的死而不朽啦!”

英雄死后,便是永生。

纵然身躯终将腐朽,然而作为与精神却可以永远不腐。

让精神的不朽超越肉体的腐朽吧!

这就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意义与真谛,也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贾逵,不朽。


贾逵是一个英雄,然而英雄的后代就一定会是英雄吗?

英雄的后代,有时候也许会成为对他本人的讽刺。

如果贾逵知道他的两个后人的所作所为,他的灵魂依旧会痛心疾首吧!

他的儿子叫贾充,他的孙女叫贾南风。


接连失去曹休和贾逵两位重臣,曹睿相当地悲伤与郁闷。

然而,不久,一个令曹睿更烦闷的事情发生了。

孙权进化了。

不是从亚古兽进化成丧尸暴龙兽了。

而是从孙权进化成孙大帝了。

石亭之战是228年结束的

229年,孙权就称帝了。

石亭之战可谓结结实实给孙权打了一针镇定剂,孙权在此战后的表现,只能用欣喜若狂来形容,几乎要疯了。

对此,陆逊可谓深受其害。

“陆逊破曹休於石亭,还,上脱翠帽以遗逊。”

“陆逊破曹休。上与群僚大会,酒酣,命逊舞,解所著白鼯子裘赐之。”

“陆逊破曹休于石亭,上脱御金校带以赐逊,又亲以带之,为钩络带。”

“陆逊破曹休,当还西陵,公卿并为祖道,上赐御船一舫,缯彩舟也。”

“陆逊破曹休,当还西陵,上赐逊缯彩、丹漆。”

“曹休入皖城,陆逊破之。权令左右以御盖覆逊。”

陆逊:我靠,你丫到底还有完没完!!!又给我戴高帽,又灌我酒,又让我跳舞,又给我套棉袄,又给我戴带子,又送我轮船,又给我油漆,还拿盖子盖我,你这是要把我玩坏是不是!!!


反正孙权是笑疯了要。

虽然没能复制夷陵之战那样歼敌数万的战果,但毕竟歼灭了魏军1万多军队,还都是精锐,这足够让自曹休上台以来就长期被动挨打的孙权笑抽了。

接下来,曹休和贾逵的去世,更是让孙权长长吁一口气。

曹休和贾逵长期负责对吴作战,在这二位的经营下,魏国的南部防线稳如泰山,更是屡次让吴国损兵折将吃尽苦头,压的孙权踹不过气来,对于孙权来说都是可怕的对手

而如今曹休贾逵居然在石亭之战不久之后相继去世,这让孙权简直不敢相信,一下子少了两个巨大威胁,更是让孙权感到无比的安心。

石亭之战不管怎么说都是魏军惨败了,短时间内魏国是不会来主动进攻吴国了。再看看蜀国,诸葛亮也是跟他一再示好,坚决要跟吴国成为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

想到这,孙权一拍桌子,此时不称帝,更待何时!!!

东吴群臣也知道孙权的心思,于是赶紧加紧进行造神运动,说是夏口,武昌等地出现黄龙与凤凰,这是超级大吉兆啊,大王应该顺应天命,立刻登基,否则咱们大吴臣民绝不答应!!!

孙权哈哈大笑,既然诸位都这么说了,我不称帝估计你们都得难受死,所以寡人就勉为其难称帝吧!!!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改元黄龙,国号大吴。

追尊他老爹孙坚为武烈皇帝。追尊母亲吴氏为武烈皇后。

封孙登为皇太子,顾雍为丞相,陆逊为上将军,诸葛谨为大将军。

………………

孙策?追尊孙策为长沙桓王。

这真是岂有此理,江东基本都是孙策打下了来的,居然不追尊为帝,只封王,这什么意思?

………………

其实,站在孙权的角度来考虑,他这个做法虽然很不近人情,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如果他追封孙策为帝,那么孙策的后人呢?不就也成了帝王之后了么?

那样孙策的后人,就可以跟孙权的后人去争皇位了。

所以考虑到这个,孙权就委屈他老哥了,只给他老哥一个长沙桓王。

虽然孙策委委屈屈只当了个“长沙桓王”,不过要是这样能保住他子孙一世无忧,那样估计孙策在天之灵也不会介意。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最终,孙策的孙子,还是死在了孙权的孙子的手中。

孙策,自此绝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5 10: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月,孙权做了一件影响力非常巨大的事情——迁都建业(今南京)

早在211年,孙权就派人在南京清凉山上利用天然石壁修筑了著名的石头城,因此南京又被称为“石头城”,到了今天,“石头城公园”依旧是南京的一处著名旅游景点。

自东吴定都建业(南京)后,南京城便开始了他辉煌而灿烂的历史,现在我们说南京城是“六朝古代”。

这六朝中的第一朝,就是孙权建立的东吴。

东吴之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也统统都建都于南京。

而实际上建都南京的王朝不只六个,南唐,太平天国,民国后来也都建都于南京,明朝一开始也是建都于南京,后来迁都于北京。

所以说,总共十个政权在南京建国,所以南京又被称为“十朝都会”,这么多的朝代在南京建都,为南京留下了巨大的经济与文化遗产,现在南京能够成为华东第二大城池和南方著名文化圣地,跟过去如此多朝代的经营是分不开的。

而这一切的起点,便是东吴。



我解释一下为啥明明第12章叫【魏延的遗产】

却写了这么多了,剧情都跟题目毫无关系…………

因为一开始我确实是想在这一章写魏蜀兴势大战的

不过后来写着写着,觉得魏吴之间的事情挺有意思,也挺有写头的,所以打算从石亭之战开始写一下魏吴之间的事情

结果因此就这样了

不过我想反正分章也没什么太大意义,所以我干脆就不分章了,就这么写下去了

反正这就是个贴吧版本,具体分章节的事情,可以等以后再整理吧

称帝以后,孙权有点飘飘然了

他觉得,哥们现在怎么着也是大帝了,而且还刚刚打败过魏军不久,所以哥们现在再去打魏国,应该能时来运转了吧?

得,打!!!

孙权决定要开始攻魏了。

……………………

得知孙权的动向以后,曹睿仔细想了想,好吧,你们孙吴不是喜欢打防守战么?得,那我也跟你们玩防守,看看咱到底谁防守厉害点!

孙权,你来打吧,我知道你不可能成功……你越打,实力损耗的就越大,咱们之间的国力差距就越大……哈哈……

在石亭之战时候,满宠就上表提醒曹睿,认为吴军可能会截断曹休后路,表未到,曹休就已经深入了,结果被击败。

曹睿对此肯定是印象深刻,满宠这人很能料事,确实值得依靠吧!

于是曹睿任命了满宠为征东将军,负责对付吴国。

曹休的时代结束了,满宠的时代到来了。


满宠,这人我们之前就有介绍过,KOEI曹操传把他当成了军师,文官,其实满宠恰恰是个武将,而且是一位智勇双全的统帅。

作为一名武将的刚烈,早他早期的事迹里就有体现。

东汉末年,满宠干过高平县令,县里有个叫张苞(不是张飞那个儿子……)的督邮鱼肉百姓,干涉法制,满宠知道以后,把他抓了过来。

督邮,是被郡太守派下来督查各个县乡的,属于郡太守的人,所以张苞却不怎么担心,因为满宠没有权力越级处置他,只有郡守才有权力搞他。

然而他错了,满宠对贪污分子那真是相当痛恨,看到张苞,顿时怒不可遏,于是满宠演了一出“怒鞭督邮”的好戏,当场把他抽死了。

提到“怒鞭督邮”,大家自然会想起《三国演义》里张飞怒鞭督邮。历史上刘备一伙人也确实怒鞭过督邮,不过动手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三国志》里没说刘备到底为啥要抽督邮。

根据《典略》的说法,当时情况是朝廷要裁人,刘备知道自己也要被裁,就想求见督邮求求情,结果督邮不见他,刘备当即暴跳如雷,后来就带人进去把督邮猛抽一顿,然后弃官跑了。

可见东汉末年督邮这个职务可真是个危险的工作,贪污受贿会被抽,想裁人也会被抽,不知道开会时候睡觉会不会被抽?

抽死张苞以后,满宠把官印一扔,回家种地去了。

后来曹操到了兖州,自然听说了满宠刚直不阿的名声,于是立刻将满宠召为从事。

曹操迎奉天子到许昌以后,满宠许县县令。

脾气火爆的满宠马上就又惹事了。

当时曹洪手下门客在许昌横行不法,满宠认法不认人,将他们全部抓获,曹洪赶紧跟满宠求情,满宠表示:“对不起,咱只知道法律!”

曹洪赶紧去求曹操救他手下的门客,满宠知道以后,当场把这些门客全部宰了,而后从容去见曹操。

“主公啊,你弟弟的那些门客,我已经全部宰啦!!!”

曹操当即对着满宠竖起大拇指,哈哈大笑道:“干得好,就该这么干,这就是你称职的表现!!!”

曹洪一看曹操帮理不帮亲,只得羞愧而退。

这件事也是曹操“依法治国”思想的具体体现。曹操一生坚持打压贵族,依法治国。他不论亲疏,有罪必查,有犯必究。

正因为曹操一生追求法的精神,坚持“法律高于一切”,所以曹操治下才能有这么多重视法治的官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12-2024 07:03 PM , Processed in 0.12669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