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ipman_2046

煮酒論智慧--------悟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14 0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30-11-2014 12:22 AM
賜教就不敢,相互交流倒還可以。。。哈

無事可做,無處可去

你的讲解好像和论语所讲的
無可無不可 是相似的嗎?
就是凡是一遇到事情,他都可以通達解決事情,不受限制而捆綁而煩惱?
一旦達到無事可做,無處可去的境界,好像是退休的狀態的也,
衝勁心沒了,欲望也下降了。
就算有事可做,做的也不是必定的事咯?


你覺得我們在這充滿物質繁忙的城市裏,能做得到這種精神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11-2014 0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xample 1 :-

乞丐 ,在街頭行乞 .......  悟道者 ,也同樣在街頭行乞 .

l兩者 ,有何分別?


还没遇过这类高人。。 至于不给钱被他诅咒还应验的,讨厌至极。

Example 2 :-

嗑藥者 ,自以為悟道..........修行者 ,也自稱悟道.

兩者 ,有何分別?


应该是自以为是药物作用吧,其实是有一段程度的“放下/不顾一切”的(就像明知道有害但是还是要嗑), 隔天上班又执起了。严重的会放下更多,因为自身不受控制(基于安全/价值,人总是不愿放下的)。 在心里价值上自然也很容易走到那个极端负面的程度。 但是身子跟脑袋都已经毁了,未必有机会体会极端正的另一个末端。

很多人临死前才看得清。 但是还不是全清。 因为多数都还在两极中,而“我”也还存在。 悟道者应该不会自称自己悟道来赢取什么,因为他们在没“我”的状态时 “我” 也并没赢取什么。 但是也未必得让自己显得“极无”来显示自己“悟道”。 自在快乐就好。

Example 3 :-

毛澤東 ,希特勒 ,所悟何道 ?............老子 ,莊子,墨子,所悟何道 ?

兩者 ,有何分別?


毛泽东没什么研究。 希特勒主要还是被尼采的“权力意志”所影响(网络资料说那是尼采的妹妹之后改编的,跟原稿有很大的出入,尼采妹妹死后希特勒还帮她举行国葬)。 老子的资料其实有点少, 庄子似乎有些愤世嫉俗,墨子跟他不熟。哈哈。。

悟道不是尾端,只是个开始。没有人会因为悟道而立刻变全知或先知的。 多数也只是“之后”在某方面或领域登峰造极而已。 其余的在凡人眼里也只是一部戏,看后喝茶议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14 0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guilimen 发表于 30-11-2014 11:33 AM
Example 1 :-

乞丐 ,在街頭行乞 .......  悟道者 ,也同樣在街頭行乞 .

能悟道,心是很平靜的,是很喜悅的,處事能順心通達
這才是悟道之人。
你覺得乞丐的心很平靜嗎?我想不會咯
你覺得嗑葯者的心會平靜嗎?我想不會咯
你覺得乞丐的心很喜悅嗎?我想不會咯
你覺得嗑葯者的心很喜悅嗎?我想不會咯
你覺得乞丐處事能通達嗎?我想不會咯
你覺得嗑葯者能處事能通達嗎?我想不會咯

我都說悟道是個人性的。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不能以偏概全。
只要活着處事沒有沒有衝擊,到處都能行得通。這可謂悟道者
。最後莊子不是有說 盜亦有道嗎?
大盜若沒有道,他也不能成爲大盜
聖人若沒有道,他也不能成爲聖人

論語也說道:道不同不相為謀
最後說回來,假設一個乞丐真的悟道了,可以心是很平靜的,是很喜悅,處事順心通達了,他悟道跟老子莊子悟道根本沒有差別,何須比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14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談了这么多道, 为什么没有講到陰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14 05: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支那八公 发表于 30-11-2014 04:27 PM
談了这么多道, 为什么没有講到陰道?

阴为负,阳为正,道为路/法。 就像人人明明都在同一个道上, 当有人把道分为邪道时自然的就会出现所谓的正道。 不分邪道就不会有正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14 05: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贱猪头 发表于 30-11-2014 09:42 AM
阴为负,阳为正,道为路/法。 就像人人明明都在同一个道上, 当有人把道分为邪道时自然的就会出现所谓的正 ...

我只知道不管是什么偉人, 皇帝, 或是下人, 奴婢等都是从陰道出来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0-11-2014 07: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人使用的语言,表达的实在模糊。大家好像都在玩语言猜谜游戏。
悟道----字面上解,本就浅白。就是领悟道理。
领悟道理,明白了某些道理。到底是甚么道理,文本中就这没说明的。
有些的生硬的,硬硬的扯上,生物学的某些过程。他们个人意识中单一的只存在,生物学的某些过程。
如此单线化思维,实在严重欠缺了悟道的原来真意。只是丧失悟道的能力。

假如领悟,无处可去,无事可干。只能是说明陷入某种困局。并不是甚么深奥的东西。
陷入困局,人人似乎都会有,或者曾经遭遇的如此经验。平凡到极。
另一说法,更含智慧。那是陆游 诗中一句: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30-11-2014 08:3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14 08: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林居民 发表于 30-11-2014 07:52 PM
华人使用的语言,表达的实在模糊。大家好像都在玩语言猜谜游戏。
悟道----字面上解,本就浅白。就是领悟道 ...


我觉得好像有点类似领悟某些东西或运作模式的“本质”。 就好像化学元素的物理属性那样。 然后掌握这些本质就好像掌握科学知识那样的运用(修道/得道)。 这些本质在道德/价值观前面其实是非常具有毁灭性的(影响人类的“信念”,人的精神粮食,奇迹的催化剂,继续生存的正能量)。 对于未悟道者来说,这些都是理想跟现实的冲突。

人因梦想而伟大。在未“得道”前,如果正面的生存价值就已经没了。你觉得一个人又会变得怎样呢?? 有些真实面最好还是不要强调的“知识化”。 慢慢地让人理通会比较理想。 毕竟人的知识/能力都是建立起来的。 假设一间未盖的房子,屋顶先盖好再让他维持在它远本来应该的位置(某空间浮着),那是不可能的。 除非下面的都已经盖好了。 本帖最后由 贱猪头 于 30-11-2014 08:50 P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ipman_2046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11-2014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林居民 发表于 30-11-2014 07:52 PM
华人使用的语言,表达的实在模糊。大家好像都在玩语言猜谜游戏。
悟道----字面上解,本就浅白。就是领悟道 ...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乾之道,坤之道

1d662ee8-89c5-493f-bae4-8c9f5a31d32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14 10: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pman_2046 发表于 30-11-2014 01:26 PM
無事可做,無處可去

你的讲解好像和论语所讲的
無事可做,無處可去

你的讲解好像和论语所讲的
無可無不可 是相似的嗎?
就是凡是一遇到事情,他都可以通達解決事情,不受限制而捆綁而煩惱?
一旦達到無事可做,無處可去的境界,好像是退休的狀態的也,
衝勁心沒了,欲望也下降了。
就算有事可做,做的也不是必定的事咯?


你覺得我們在這充滿物質繁忙的城市裏,能做得到這種精神嗎?
應該可以這麼說。
悟道者,一般會洞視陰陽(二元)種種變化,因此對於所謂的煩惱是有著無動於衷的作風。
煩惱會影響悟道者嗎?從某個角度來說是會的,但只有正面影響而已:煩惱會加強尋道者的「抱元守一」;有一種增進的功能。

無事可做,並不是事情都做完了那種無事可做,而是「無為」。原因是「一陰一陽之謂道」,所以「無事可做(比喻成陰)」中的陽(有事可做)是隱藏在其中的。當「有事可做」與「無事可做」同時俱存的時候,你說是什麼狀況呢?哈。。。

我想慾望下降的時候,大概就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時刻開始了。

我認為城市是實踐這種精神最理想的地方,因為通過經歷物質繁忙的生活,尋道者可以接受不同測試自己「道行」的考驗。就好像沒有了黑暗,光明是起不來作用。一個的進步,是需要經歷考驗來肯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2014 09: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29-11-2014 11:42 PM
這是很好的提問及討論的課題。

道德經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可見要道「道」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

人人飲水,冷暖自知。

悟道,也是很個人的事情,甚至難以和別人分享、教導。

從自我,到大我,
心靈的沉澱,靜心、頓悟、總總方式,或許有一些是適合自己的。
看著大家仿佛都沉迷在看電影,
而自己走出來的,又有幾人?

至於所謂最終的無我,
或許就是臨終時,歸於自然,當然就沒有自我了。

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
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內心真正的安寧,就無處不自在。

參考:
饥则食来困则眠,寒向火来热取凉
(2009-09-04 08:00:1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fb18e0100enye.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14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flashang 发表于 1-12-2014 09:33 PM
人人飲水,冷暖自知。

悟道,也是很個人的事情,甚至難以和別人分享、教導。
悟道,也是很個人的事情,甚至難以和別人分享、教導。
當然,「道」在某個程度是超越言語,只不過樓主是以煮酒論智慧的角度來「論」道。因此,我想在某個範圍內是可以把與道相關的「點點」連成一個「線框」,讓「道」的「形」顯現,以「形」示意。

假設如果是難以教導,那麼老子道德經應該就不會傳世了,對嗎?我的看法是「道」的教導和分享是與一般學識或是知識分享有差別,同時大部份的教育模式都是以學習知識的方式進行,而這種學習方式就自然變成了「刻板學習方式」。也就是說,大部份的人都習慣性以學習/觀看知識的方式「道」,因此而造成了偏見的存在。因此,老子、莊子認為盡詮真理並非「言語」所能及,但是領悟「道」的方式還是存在的:
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惡乎然?然於然。惡乎不然?不然於不然。惡乎可?可於可。惡乎不可?不可於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
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
莊子   內篇 ‧ 齊物論 
從自我,到大我,
心靈的沉澱,靜心、頓悟、總總方式,或許有一些是適合自己的。
看著大家仿佛都沉迷在看電影,
而自己走出來的,又有幾人?
可能要自己先走出「看到大家彷彿都在沉迷看電影」這塊區域,就會看得到自己走出來的是怎麼一回事、或怎樣一個人。從沉迷中走出來的人基本上是不會覺得在沉迷中的人不走出來是很糟糕或是很不應該的,因為「過來人」都知道有些事情是必須「自己看到」、「自己感受」、「自己心甘情願接受」、「自己甘願放下」等才會有所領悟。有些人是看到了,但是缺乏抽離的力量,因此對於外人來說他是沉迷但是不一定看到他「難以自拔」的掙扎。

至於所謂最終的無我,
或許就是臨終時,歸於自然,當然就沒有自我了。
一般,「無我」是會被認為「我」不再「存在」,如果按照陰陽的構造來看,「我」不再「存在」可以說是不是這種「☯」太極兩儀狀態,而是一種我稱之為「孤儀」的現象,而非宇宙原貌。《道德經》中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有」和「無」是一連串的過程中的其中一個環節而已,在一個連鎖關係中,是比較不可能在中間突然間斷掉,然後連鎖關係繼續運轉。因此,我認為臨終時,歸於的自然不是結束的那種自然,而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自然。
或許我的觀念有誤也說不定。

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
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內心真正的安寧,就無處不自在。
飛禽走獸大部份都是習慣性餓了就吃,睏了就睡,不曉得它們是否常內心真正安寧,無處不自在?
我想你想表達的是 「道法自然」?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的看法是「道法自然」並不單純的「餓了吃,睏了睡」那種自然。天、地、人、道是一貫的,因此我認為他們之間的「連鎖效應」是所謂的天、地、人、道是一貫的中「自然」,而與「制約理論」中的那種自然是有某種層面上的差別。

很多人對於自己的需求(想要的)其實蠻含糊的,甚至疑惑。因此,在「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之前,或許應該先了解什麼是自己想要的和自己想要些什麼,乃至自己可以要到什麼。「欲望」牽引和「智慧」牽引而引起的「需求」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滿足需求前,選擇「因欲望而有的動力」或是「因智慧而有的動力」來作為「滿足需求的毅力」是會給你不一樣的成就感。欲望基本上,可以說是無窮盡的,也就是欲望的盡頭依然是欲望,因此因欲望而有的需求,可以說是「難以滿足」的。至於智慧方面,智慧也是無窮盡的,因智慧而存在的需求也是「難以滿足」,但是這種「難以滿足」是推動一個人繼續追逐智慧的原動力。比較之下,欲望的「難以滿足」和智慧的「難以滿足」,經歷智慧的「難以滿足」比較可能讓一個人找到自己想要的。

目前,想到這裡,請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14 05: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2-12-2014 12:03 PM
當然,「道」在某個程度是超越言語,只不過樓主是以煮酒論智慧的角度來「論」道。因此,我想在某個範圍內 ...


说了,等于没说。因为根本没说甚么。
挖掘了一个坑,自己走进去,转来转去。不能自拔。也走不出来,胡思乱想,自圆其说。
所不同的,这个坑是,特殊语言堆砌的坑。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2-12-2014 05:38 PM 编辑

点评

山林兄果然是過來人,深明我意,是該高興遇到知音人。  发表于 2-12-2014 05:52 P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14 07:2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道,
不能解说,一说即错 。
一问一答,皆是外道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14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2-12-2014 12:03 PM
當然,「道」在某個程度是超越言語,只不過樓主是以煮酒論智慧的角度來「論」道。因此,我想在某個範圍內 ...

大哲学家老子有一个习惯,
每天早上他都要去散步,要在山中走上好几个小时。

他散步总是独自一人,静静地、慢慢地、悠闲地走着。
在整个散步的过程中,他都不说一句话。

凡是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这个习惯,
即便是在路上遇到也不跟他打招呼,就连一个微笑也不要。

有一次,老子邻居的一个朋友看见老子散步的那种神态象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就想跟着去散步。

邻居告诉了朋友老子散步的规矩。
早上,那人跟在老子的后边。

老子有时会站着欣赏路边盛开的山花,
听听小溪淙淙的流水声,看着太阳从地面升起,
注视天空变幻的云彩,闭目享受晨风的轻拂。

好几个小时没有讲一句话,

那人实在有些忍耐不住了。当太阳刚刚从地面上升起时,
那人便说;“太阳升起来了,美丽极了,你看,这是多么美丽的早晨啊!”
老子没有回答。

回去后,老子对邻居说;“请转告你的朋友,请他别再跟我去散步
他破坏了我的宁静,对于那一切我不是不知道。
我也有眼睛、也有心;我会自已去看,去感受,不需要说。”



或許從故事裏面可以看到,
對於悟道,指點、教導、示範、說明,都很有限。
不要對自己設限太多,去掉框框,已有的概念,
最重要還是要個人去體會,感受。

人對於需求,在不同的環境、心情,會有所改變。
冷天要熱湯麵包,熱天要雪糕冰啤酒,
生病躺著的要出去走走,整天到處奔波勞累的要好好躺著。

排除外在因素的影響,而內心想要的,
或許只有在自己完全靜心下來,
才能夠通過和自己內心的對話,挖掘出來。


參考:

清云法雨    2008年冬刊
宁静的回归
作者:禅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c8bb7c0102dy0u.html

http://hk.plm.org.cn/qikan/qyfy/2008.4/200804f20.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2014 0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2-12-2014 12:03 PM
當然,「道」在某個程度是超越言語,只不過樓主是以煮酒論智慧的角度來「論」道。因此,我想在某個範圍內 ...

我覺得啊
悟道這兩個字,他不是一個舉動之後的後果,而是現在不停的努力。
或許有人會把神仙所說的得道和悟道混淆了。
神仙所講的得道是終極的成績,好像我們求學拿到文憑一樣。
悟道是不同,除非你沒死,若你還活着,悟字是無止盡的。
有人在食物中悟道,是只不過悟到道的一小部分。
有人在工作中悟道,也是只不過悟到道的一小部分。
有人在比賽中悟道,也是只不過悟到道的一小部分。
有人在人情世故中悟道,也是只不過悟到道的一小部分。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究竟就是要懂,懂了就會悟。
有的人他對事物他懂,可是他不明白,這也是不及格的。
若你很認真對待你人生中所做的事,都可以讓你領悟一些道理出來。

悟道的道字,已經突破範圍,它不再是道家範疇,它已經跨越了宗教,種族,文化。
我覺得人人悟道不一定是要和道家的講述的那樣啦。只要道理能適合你,然後加以適當運用反思,你就已經走在悟道之途。

無事可做,並不是事情都做完了那種無事可做,而是「無為」。原因是「一陰一陽之謂道」,所以「無事可做(比喻成陰)」中的陽(有事可做)是隱藏在其中的。當「有事可做」與「無事可做」同時俱存的時候,你說是什麼狀況呢?哈。。。

我覺得在悟道之前我們總是被時間操控,悟道后,是我們操控時間,而不受時空限制。當「有事可做」與「無事可做」同時俱存的時候,是什麼狀況呢?
我覺得我們是在等待,所謂等待時機成熟,過程中的等待又不是呆呆坐着空等,這才是高招啊。


以前修道之人往往都會隨便往深山隱居清靜,現在我們隨便跑去深山蓋屋隱居就會被政府拆除兼罰款。
在繁忙並節奏快的城市裏,要像: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照寒潭,去而潭不留影,真的的確很難。
還記得論語的憲問篇有一段招這樣的

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敲击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这个击磬的人有心思啊!”一会儿又说:“声音硁硁的,真可鄙呀,没有人了解自己,就放棄算了。(好像涉水一样)水深的話,穿著衣裳走過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
”孔子说:“有這種堅決棄世之心,就沒有什麼困難了”

我想那位扛草筐的人應該是隱士。現在在我們身邊有幾個能像這樣的角色給我們提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12-2014 03: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pman_2046 发表于 7-12-2014 02:32 AM
我覺得啊
悟道這兩個字,他不是一個舉動之後的後果,而是現在不停的努力。
或許有人會把神仙所說的得道 ...
我覺得啊
悟道這兩個字,他不是一個舉動之後的後果,而是現在不停的努力。
或許有人會把神仙所說的得道和悟道混淆了。
神仙所講的得道是終極的成績,好像我們求學拿到文憑一樣。
悟道是不同,除非你沒死,若你還活着,悟字是無止盡的。
有人在食物中悟道,是只不過悟到道的一小部分。
有人在工作中悟道,也是只不過悟到道的一小部分。
有人在比賽中悟道,也是只不過悟到道的一小部分。
有人在人情世故中悟道,也是只不過悟到道的一小部分。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究竟就是要懂,懂了就會悟。
有的人他對事物他懂,可是他不明白,這也是不及格的。
若你很認真對待你人生中所做的事,都可以讓你領悟一些道理出來。
悟道的道字,已經突破範圍,它不再是道家範疇,它已經跨越了宗教,種族,文化。
我覺得人人悟道不一定是要和道家的講述的那樣啦。只要道理能適合你,然後加以適當運用反思,你就已經走在悟道之途。
認同。
道也常與宗教掛鉤,一般人看到太極就很容易聯想到「道士vs殭屍」的畫面吧。我認為道是有一個多層面的思想,當然也包括了「非宗教」的一面。由於這種多層面的性質,所以各種不同背景的人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或是觀點來接觸和詮釋「道」。我估計信仰和宗教佔據了90%以上的社會思潮,這也是說只有有10%的人是不會以宗教信仰的角度看人看事。當然在這90%中,也有某些%的人可以擺脫宗教信仰的偏見來「觀」世界,但是極為稀有就是了。這些數據都是我個人揣測,並無真實的科學證據可考,畢竟這裏是哲學論壇舉證並非一種硬性規定,因為我認為哲學是以「探索」智慧為生命力。在探索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概念和想法出現,而當要把這些概念和想法運用在社會上時,就需要以科學來做篩選了。科學的工作可以說是證實哲學概念或是思想,因此舉證在科學的領域是非常重要的。在哲學的世間裏面,任何人都有著平等的自由分享自己探索智慧的心路歷程,無論是對或錯,這就是哲學吸引人的地方。當然,這不是說在哲學論壇就不用守版規地進行,畢竟在論壇「論哲」是在一個人為的「平台」中交流,因此是有必要入鄉隨俗的。因此,我想或許是因為大家對哲學的觀念有某種程度的差異,所以才會造就了你的「哲學框框」和我的「哲學框框」相互撞擊,而不是你的「哲學思流」與我的「哲學思流」在交流。有感而發想出來的,自己覺得有些意義,所以離題一下與你分享,哈。

回歸正題,如果把道比喻成地球,那麼地球中的水、石頭、樹木等內含物就是所謂的宗教、種族、文化、學識等。因此,若把世間萬事萬物、萬思萬念等的極限或邊界稱為「道」也不為過。因此,要「悟」所謂的「道」,或許就是要穿越這些文化、教育、宗教等現有的社會思想結構才能通達邊界也說不定。

道家是諸子百家中之一,也可以說是一種思想歸類。「社會意識」和「思想意識」之間的關係經常不平衡,舉例而言,當某個時代的社會主流意識是在流傳「道」是「宗教」的時候,道的原有「思想意識」就會變成很薄弱,同時也會被框為宗教。換句話說,道本有的含義已經被社會意識解體、改造、整合。因此,在道的思想意識不是很強的社會中,那裡的「道」是很多添加物的。這種添加物多的道,當然就不是原汁原味了。原汁原味的道,只有擺脫社會思潮的偏見影響才能接觸得,我認為。

我覺得在悟道之前我們總是被時間操控,悟道后,是我們操控時間,而不受時空限制。當「有事可做」與「無事可做」同時俱存的時候,是什麼狀況呢?我覺得我們是在等待,所謂等待時機成熟,過程中的等待又不是呆呆坐着空等,這才是高招啊。
認同。因為時空的限制,所以老子才說「道可道非常道」哈,因為言語文字都是必須藉著時空限制條件下才能存在的,哈。
等待,就不是空等的,因為有「期待」的存在。要辨別時機成熟與否就是一門智慧了,這可是不簡單的事情。

以前修道之人往往都會隨便往深山隱居清靜,現在我們隨便跑去深山蓋屋隱居就會被政府拆除兼罰款。
在繁忙並節奏快的城市裏,要像: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照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真的的確很難。
我想你想說的應該是「與世無爭」?我覺得「避世」是與世無爭的初期,因為在世間成長的人加減也會對世間的變化有所在乎。因為這些「在乎」,所以尋道的毅力會時強時弱。因此為了培養屹立不動的「毅力」,剛開始先避世是可以理解的。等到自己覺得自己的「毅力」可以進入紅塵而不染時,就該入世探索更全面的「道」了。我個人認為,在城市的繁忙節奏造成的往往是「身心疲累」,然後在這種「身心疲累」的狀態下很容易被解讀為「心」亂了。我覺得這是一個身心不協調的情況,所以不至於是所謂失去「道」的狀態或是「亂」了的情況。

我想那位扛草筐的人應該是隱士。現在在我們身邊有幾個能像這樣的角色給我們提點?
應該處處都有,只是可能不會以慈眉善目的形式出現而已,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14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7-12-2014 03:41 PM
認同。
道也常與宗教掛鉤,一般人看到太極就很容易聯想到「道士vs殭屍」的畫面吧。我認為道是有一個多層 ...

感謝你的寶貴的看法。
身在繁忙的城市裏頭,最基本的悟道條件,我認爲就是學會莊子所說的“外化而内不化”。
世界外面如何,都不影響你内心做人道理的堅定。

在購物廣場看見很多人在等待升降機,與其與人擠在空間小的升降機這麽辛苦,大不如自由自在走在曠濶的樓梯....
現在的城市裏,有幾個能懂這道理?
有時候我也做不到。
因爲我們持有太濃的世俗價值觀 。
不過,若你全丟棄所謂世俗的價值觀,你會活得很辛苦。
人人都這麽做,你不一樣,人們會覺得你是怪胎。
可是一開始人們早就已經和你不一樣,因爲世界上不會找到第二個你。
想在人生中活得有意義,就要看你過程中你領悟到什麽.....

小弟慚愧,到現在 還是不法揣摩 外化而内不化 這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2014 09: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pman_2046 发表于 8-12-2014 12:09 AM
感謝你的寶貴的看法。
身在繁忙的城市裏頭,最基本的悟道條件,我認爲就是學會莊子所說的“外化而内不化 ...
感謝你的寶貴的看法。
身在繁忙的城市裏頭,最基本的悟道條件,我認爲就是學會莊子所說的“外化而内不化”。
世界外面如何,都不影響你内心做人道理的堅定。
每個人的看法都很寶貴,包括你的。
其實,我覺得本來就是外化而內不化了,只是沒有留心發覺而已。
試想想,無論外面是風沙雪月或是風平浪靜,肚子餓的時候,還是會肚子餓?

化應該是指「變」,而我覺得所謂的外應該是指「身與心」,而「內」是指一般不容易意識其存在的(「身與心」之外也包括「身與心」)。因此,無論「外」的變化多大,都在「內」的範圍中發生,因此我想莊子提出「外化而内不化」的目的是讓大家「悟」這個現象,而不是動手去「修理」內部的「亂」。萬物的演化是自然,所以理應難以阻斷,唯一能做的是「悟」之。小小愚見,請指教。



太極 身心.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2014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9-12-2014 09:02 AM
每個人的看法都很寶貴,包括你的。
其實,我覺得本來就是外化而內不化了,只是沒有留心發覺而已。
試想 ...

“萬物的演化是自然,所以理應難以阻斷,唯一能做的是「悟」之”。

此所谓“悟”,简单的说,就是“知道”,另一词汇表述。凭直觉的知!!!

哎呀,“理應難以阻斷”:这不又是华人的“知易行难”的另一版本。
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著作中,反其道而行之,说“知易行难”是懒惰。应该改为“知难行易”。
现代科学诠明“知难行易”倒是符合事实。否则就不需要如此之多的研究,试验。
知道科学原理和真像,是艰难的,知道原理后,实践就变的简单的多。
现代哲学,就是去除形而上学,去除躲躲藏藏的模糊语言,要讲实是求是。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11-12-2014 05:52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1-2025 06:04 PM , Processed in 0.225004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