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越南暴乱为什么大陆只损失5家企业台湾损失120家企业 看台湾人的解释(转载)
[复制链接]
|
|
|
发表于 16-5-2014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借某网友的发表 
海外发生排华的时候,中国的五毛粪青就会马上变成阿Q来想办法掩饰政府的软弱无能,就好像这次明明是针对中国大陆而连带波及华人企业的事也可以想办法扭曲成越南暴民是在针对台湾新加坡而不是中国
这次暴动死了的大陆人应该很快会被粪青扭曲成死的是越南华人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5-2014 1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ak47 2014-05-16 20:51:15
我见识过台资企业内部的等级森严,大部分普通工人肯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
@共产时代 62楼 2014-05-16 21:49:11
厦门翔鹭工厂原来电梯大陆人是不能乘的,只有弯弯可以用!
-----------------------------
媒体报道过台企不准大陆员工工作期间上厕所,下班时工人们屈辱的在厕所排队,弯弯老板取乐。支持这样的台企打砸抢烧!!!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5-2014 1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6k低薪+陸幹軍事管理越勞」 導火線!
作者: 華舜嘉 | TVBS – 2014年5月16日 下午2:00
>越南「排中」,到最後演變成「排華」,或許不是單純將台灣人誤認為大陸人、而是積怨已久,台商因為陸資調漲,因此轉到越南設廠,也同步將原來的陸幹一併帶過來,再由這些陸幹管理越幹與越勞,但大陸的管理方式採用的是父權社會的軍事化管理,碰上民族性強的越南人,難免出現摩擦,加上薪水遠比台幹跟陸幹低,以一個越勞來說,月薪大約六、七千元,相較於台幹足足少了五萬多元,且陸幹與台幹設下了「玻璃天花板」,即便越勞再有能力也難以升遷,都是排華的導火線。>>
越南暴動,憤怒的情緒延燒,台廠受到無妄之災,但或許從頭到尾不是一場誤會。前台商總會會長張耀仁:「台幹的薪水,一個差不多抵四個陸幹、抵十個越幹。」
大陸薪資調漲,台廠紛紛轉移到越南,已經熟悉台商企業模式的陸幹,跟著一起飄洋過海,陸幹不僅學習力強,上進心也高,更願意用心學習越南語言,到了越南才能管理、了解當地特色的越幹,越勞在越幹的帶領下,配合度也高。
但他們卻忽略了「玻璃天花板效應」,台商老闆們帶著鈔票投資越南,當然擔任最高管理階層,永遠位處最上位,中間階層留給陸幹,那麼基層努力的越南人,該如何升遷,中間隔著永遠無法突破的玻璃天花板,偏偏陸幹使用的都是大陸慣有的軍事化管理。
前台商總會會長張耀仁:「一般陸幹他們的管理方面,沒有像台灣這種理性管理,他們有點『父權』權威式管理。」
中經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陸幹他管理模式比較『軍事化管理』,可能也稍微懂一點越南文,所以有時候跟越南人溝通,不見得很客氣,那越南人我們知道民族性,自尊心比較高。」
無法升遷,又遭受高壓管理,不滿情緒日積月累,但越勞最無法忍受的是薪資不平衡,台幹在越南薪資大約六萬上下,而陸幹也有四萬元,反觀越幹,不到兩萬元台幣,越勞更只有六、七千元,少了台幹起碼五萬多,為長久心結埋下導火線。
中經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泰國台商模式就是把當地表現不錯的基層員工或技術性幹部,送來台灣參加職訓,台灣母公司職訓過一段時間後帶回去,然後讓他擔任一定的管理職務。」
如何解決長久以來問題,專家建議,應該學習泰國台商,固定升遷與獎勵制度,不僅讓越勞願意賣力,也讓他們知道自己被重視,畢竟越南已經逐漸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彼此間的文化與管理,不容忽視。
================================
看看台湾有多不要脸 |
|
|
|
|
|
|
|
|
|
|
发表于 17-5-2014 0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現在死的十六個華人死者都是大陸人
台灣人甚至沒人受傷
對此樓主連個屁也不敢放(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发表于 17-5-2014 09: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韓國日本有43家真讓人奇怪,這些越南人是有沒有受過教育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17-5-2014 09: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轉生 发表于 17-5-2014 02:42 AM 
可是現在死的十六個華人死者都是大陸人
台灣人甚至沒人受傷
對此樓主連個屁也不敢放(笑)
只有你知道死了16个大陆人
你是神的代表 楼主不敢高攀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发表于 17-5-2014 09: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fly6636 发表于 16-5-2014 09:11 PM 
越共内部政治斗争也很激烈,总书记是亲华派的代表,总理是亲西方的代表。 如果是政治问题 还是用政治手段解决
此次“排华”不是单纯的中越领土主权之争,其实是越南内部的派系斗争。
首先,越南内部分为“亲华”和“亲美”两派。这里的“亲华”和“亲美”是以价值观取向为区分,严格意义上越南人即反华也反美。
两派的根本区别是对国家发展道路的看法不同。
“亲华派”比较认同中国发展道路,强调高度管理的国家模式,即“中国模式”。
“亲美派”认同西方发展道路,强调自由民主,即“美国模式”
(越南共。产。党,分派斗争也是很严重的。越南目前的执政党与当时越南战争时候执政党虽然同属于共。产。党,但是不属于同一派系,比如曾经的越南领导人黄文欢,就是致死也没回到越南,死在中国。)
冷战之后,越南派系以地理划分:北越为保守派即“亲华派”,掌握越南的党政军大权;南越为改革派即“亲美派”,只掌握经济权利。2001年越共换届,改革派虽发起强力冲击,仍未能改变这一局面。
2013年10月,越南元老武元甲去世,至此维系越南共。产。党“团结”的最后一根稻草断裂,当时国际上对于越南未来的发展趋势都感到担忧。
此次中越南海对峙事件恰好给了越南国内“改革派”挑战“亲华派”统治地位的机会。“亲华派”掌权的正当性来自于越南经济的持续发展,而越南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是越南第一大贸易国)。“改革派”希望借此次“准排华”来削弱“亲华派”的统治正当性,借此来谋取党政军的大权。
所以这次事件表面是“排华”,本质是越南共。产。党。的派系斗争。
保守派希望通过海上对峙获得石油利益,而事件被“改革派”利用发动“排华”以争取政治利益。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