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7-3-2013 06:3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尽善尽美 发表于 27-3-2013 03:06 PM
你的见地和江健勇说的东西很类似,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他的书
现在的人大部分只是为道德背书,他们本身 ...
我很赞同你说的" 真正有道德的人,是那种就算知道做好事还是会下地狱,他依然会坚持下去的人这种人的道德是不会有矛盾"。
对于"现在的人大部分只是为道德背书,他们本身并没有真正去思考过自己的道德是否真的属于自己",那你是如何知道自己的道德真的是属于自己的是什么呢?
|
|
|
|
|
|
|
|
发表于 27-3-2013 06: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樂 发表于 27-3-2013 06:21 PM
想请问你所谓的赏罚观是否是因果论????
佛教的因緣法並沒有什麼問題,諸法以因緣而生滅都有它的變化。而因緣法在佛教也還乃是世俗諦,還不到義聖諦,把它當著沒有了它佛教就活不了簡直是太過火。
問題在於那些把自己當著宿命通的來玩弄因果論的人那才是問題,在把因果論立為佛教真主上帝就更加是大問題,更把佛教變成沒有了因果論佛教就完完更加是大問題的大問題。
佛教能立是要靠義聖諦,是要靠出世間法。直接把佛教歸屬在世俗諦底下,是在自取滅亡。
。
|
|
|
|
|
|
|
|
发表于 27-3-2013 06: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緣法雖然是世俗諦,不過因緣法可一點也不俗氣,不可以把因緣法直接俗化為善惡賞罰觀, 那是嚴重誤用。
善惡賞罰觀永遠只能培養出機械式的道德, 沒辦法激發人從本質散發出道德。
|
|
|
|
|
|
|
|
发表于 27-3-2013 07: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網友 发表于 27-3-2013 05:53 PM
【注意:這一樓說的會令人很反感】
我一直以來很反對很反對佛教提倡的賞罰觀,做什麽得好報做什麽得壞報 ...
佛教的核心理念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好人有好报,坏人都坏报",
但如果只按字面的意识解读,实在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证明这条法则是错的,
比如说某某大善人被孩子抛弃,某某大恶人却成为了全国首富,
所以佛教就想出另一条法则去cover up这些“种瓜得豆”的例子:六道轮回,
当“不是不报,时辰未到”都行不通,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种下的因,就算在死前都还得到果时,不用紧,
这辈子没报,但还有下辈子,但请问谁能看到谁是谁的前世,谁是谁的后世呢?
所以我也觉得佛教有点妖言惑众的感觉,
这样会令我们分不清什么人是天生善良,什么人是因为“佛学”而善良的,
但我们不可以抹杀了它对世人做出的贡献,
虽然很多本质是不道德的人在最后关头还是会恢复本性,
但至少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他们还是会选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宗教不可以为社会解决问题,但却可以为这个社会防止很多问题。
|
|
|
|
|
|
|
|
发表于 27-3-2013 07: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樂 发表于 27-3-2013 06:30 PM
我很赞同你说的" 真正有道德的人,是那种就算知道做好事还是会下地狱,他依然会坚持下去的人这种人的道德 ...
道德说穿了利他利己的事情就叫做好东西,只利己不利他或者不利己不利他的都叫做不道德
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利己利他是最策略的选择,对整个社会而言是有利的(但是对自己就不一定)
我们也不需要抛弃或者去反道德,我们只需要知道我们虚伪在哪里就够了
聪明的人和蠢人都是笨蛋
不同的是
聪明的人知道自己笨在哪里
|
|
|
|
|
|
|
|
发表于 27-3-2013 07: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網友 发表于 27-3-2013 05:22 PM
我沒看過他的書。下次 popular 有看到我會買。
。
建议你读
奸的好人系列之《冷血救世》,放下虚伪道德的兽性智慧
本帖最后由 尽善尽美 于 27-3-2013 07:49 P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27-3-2013 07: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個是你覺得
一個是他覺得
你謙虛,他覺得你謙虛
你謙虛,他覺得你虛偽
你虛偽,他覺得你謙虛
你虛偽,他覺得你虛偽
那如何分出真诚的谦虚和虚伪的谦虚呢?
去多了解那也人,不然你怎樣都是在猜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3-2013 08:10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迷茫羔羊 发表于 27-3-2013 07:12 PM
佛教的核心理念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好人有好报,坏人都坏报",
但如果只按字面的意识解读,实在 ...
怎么突然会撤到宗教啊?????不过对于因果和赏罚在我的看法是有所不同。
因果是前因后果,就像事情的发生都会有前因后果,这算是法则啊。如果你种苹果就不可能长出西瓜吧。這是定律也是法则。
但世间所会发生的事太多了,事情真正发生的原因也不是说一言两语就可以理清。有很多人不懂真正的原因就会对事情或人加以批评,我觉得这态度就有些不正确。打个比喻,不懂大家还记 得小悦悦的事吗?有些人说是报应,一定是她前世做了些什么事情所以今世这样。这听起来好像是真的。但进一步想, 讲这些的人是否真的看到了源头,如果没有,那就这样下判断,这就有点不尊重他人了。而且这会导致别人误解了因果本身的深度和意义了。
对于赏罚为何我觉得跟因果不同的原因是,我认为赏罚是意味着有人给赏有人给罚,是别人给的。因果是自己造就的,比如你吃多了所以觉得肚子很涨。当然如果要两者混在一起说也可以,但也是在前因后果里,例如孩子今天考一百分所以老师给他一粒糖。他今天偷东西老师处罚他。所以赏罚意谓有另一个人给的。
這是我的对于这的看法,当然这看法不一定完全正确,因为宇宙很大,我不懂的事也太多了,只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看法而已。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3-2013 08:2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尽善尽美 发表于 27-3-2013 07:41 PM
道德说穿了利他利己的事情就叫做好东西,只利己不利他或者不利己不利他的都叫做不道德
为了维持社会的 ...
Lz好像还没说"怎么知道自己的道德是否真的属于自己"叻?(还是你已经表达了但是我还没抓到? 如果是,那真的不好意思,我承认我比较笨,但我更像了解你是怎么知道哪个道德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道德是什么?这对我而言,好像很深~道德品格重点应该是从内心发自的吧。。。对于利他利己,利己不利他,不利己也不利他, 那到底什么是利??
如果道德不能学来的,那我们是否会教育孩子关于道德呢?如果会,那我们不是就在教他们如何虚伪 吗?如果不会,那我们应该教育他们的是什么呢? 本帖最后由 小樂 于 28-3-2013 08:31 A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28-3-2013 1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樂 发表于 28-3-2013 08:24 AM
Lz好像还没说"怎么知道自己的道德是否真的属于自己"叻?(还是你已经表达了但是我还没抓到? 如果是,那真的 ...
你這些問題很難很難很難要找人答不容易。
好吧,先看看你自己:
1a. 你認為你自己的道德觀全都是從教育/宗教/政府之中學來的。
答:nn %
1b. 你覺得是你自己思索之後了認為有些事可做,有些事不可做,有些事是底線絕對絕對不可觸犯。
答:nn %
2a. 你認為你的道德觀和宗教/教育/政府完完全全一模一樣。
答:nn %
2b. 你認為你的道德觀和宗教/教育/政府有些一樣有些完全相反。
答:nn %
3a. 你認為你自己不懂得思索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你需要依賴宗教/教育/政府來給你提供對錯標準。
答:nn %
3b. 你認為你自己可以思索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你可以自立標準不需要完全依據宗教/教育/政府的標準。
答:nn %
好, 就只三個測試題。測試題不是給你答 是/否, 而是給你答有多少 % 你屬於這個題目的性質。
解題:
(a). 累積 a 的分數越高,就表示你的道德觀是屬於學來的,從外在來的。
(b). 累積 b 的分數越高,就表示你的道德觀是屬於啟發的,從內在發生的。
各人做各人的自覺測試,不用給我知道答案。
。
|
|
|
|
|
|
|
|
发表于 28-3-2013 1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cforum.cari.com.my/forum. ... 2960&fromuid=222948
我上面說的,是我對哲學版的人說,第一個句子就是 “是給那些懂得自我提升的人參考”。
依靠 教育/宗教/政府/社區 的道德規範那是學習的初步, 它就像不懂得游泳者的橡膠圈或老人的拐杖。當你的思維已經進步到懂得辨別什麼是對錯好壞, 那就要把橡膠圈和拐杖丟到一邊,然後以運動員的速度向前跑。如果有橡膠圈和拐杖,成就不了運動員。
不要愛惜執守橡膠圈和拐杖,離開它,然後感激它曾經帶領了你一段路程,因為下一步你只需要球鞋。
本帖最后由 新網友 于 28-3-2013 11:50 A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28-3-2013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谦虚是因为不要有自大自满的心态,一个人一旦有自大自满的心态,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和最完美的,就不会继续学习精进自己而原地踏步。谦虚是要了解自己不足之处,别人赞你,应该抱着谦虚的心态,认为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学习,才会继续努力精进学习。虚伪不是为了学习而表现出来,而是拥有虚假、伪善、不真诚或欺骗成份等等而表现出来;而谦虚是当别人赞美你的时候,不要有自我满足的心态,要了解自己还有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努力精进。其实谦虚更贴切的意思是谦卑,会更容易不让人误会是虚伪的表现。 |
|
|
|
|
|
|
|
发表于 28-3-2013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當你從 “很高分a 很低分b” 轉入 “很低分a 很高分b” 的時候, 就是你的自覺意識開始要甦醒(別誤會,我說的不是開悟) ,你可以自覺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你可以自覺結構出你的道德觀,這個道德觀來自於你的自覺意識,不再是外在的灌輸。
當你自覺啟發了道德觀之後,萬兩黃金不能買,獎賞不能買,恐嚇不能賣,賞罰對它完全失去效果。因為那是內在而來,外在不能做買賣。
。 |
|
|
|
|
|
|
|
发表于 28-3-2013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受賞罰道德觀的人,完完全全無法理解這個層次,對他們來說不依賞罰定律是虧損而且危險,打死他都不可能這樣做。
他們聽不懂我說的話。他聽不懂就變成我要被攻擊我要受罪。 世界就是這樣,別人的錯你要受罪。
。 |
|
|
|
|
|
|
|
发表于 28-3-2013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瓶不摇半瓶摇。
有实力的人,才有资格谦虚。
没实力的,凭什么说自己谦虚!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28-3-2013 1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不用这么复杂,不要忘记”面由心生“。
你的嘴也许可以欺骗别人,但是你的心永远骗不了自己
看一个成年人的长相,就可以分辨他的心灵是真谦卑,还是真虚伪
谦虚的人会有种让人舒服的气场
不过也不要完全以貌取人,有的人外貌的变化也受周围环境影响
环境恶劣,心情受到影响,也会有变化
但是无论嘴巴如何讲,外貌会告诉我们内心的变化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光柔和慈善的人, 比较谦虚
眼神奸诈,左顾右盼的人,比较虚伪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28-3-2013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益贤 发表于 28-3-2013 12:31 PM
整瓶不摇半瓶摇。
有实力的人,才有资格谦虚。
没实力的,凭什么说自己谦虚!
謙虛都要靠實力呀?
謙虛都要看資格呀?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3-2013 12:5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網友 发表于 28-3-2013 11:25 AM
你這些問題很難很難很難要找人答不容易。
好吧,先看看你自己:
你的问题很有创意! like:-)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3-2013 12:5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pakyueh 发表于 28-3-2013 12:00 PM
谦虚是因为不要有自大自满的心态,一个人一旦有自大自满的心态,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和最完美的,就不会继续 ...
"谦虚更贴切的意思是谦卑", 同意!! |
|
|
|
|
|
|
|
发表于 28-3-2013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網友 发表于 28-3-2013 12:43 PM
謙虛都要靠實力呀?
謙虛都要看資格呀?
看《易经》你就知道了。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