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Lucifer~

跑步的训练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7-2012 10: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eeyun


    变速训练 = 时快时慢。。例如:400m, 头一百米慢跑, 第二百米走路, 第三百米全力 ...
gkw2 发表于 10-7-2012 12:05 AM


问题是在,怎么知道每到100米来更改速度? 一般GPS 的APPS都是1KM才报一次的, 能够没100米报一次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0-7-2012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nicemm

大该一个足球场。。按着球场跑, 就可以预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12 10: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seeyun

这样对于增加长跑的速度有帮助, 如果一直用同一样的速度跑长跑,久而久之最多是耐跑把了,速度是不会变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12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gkw2


我觉得我已经是那种状态了  
比赛时偶尔会出现意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12 1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Lucifer~

这些不算LSD了,有点快了
LSD=LONG SLOW DISTANCE
不管你有多认识,看看真解何为LSD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ng_slow_distance

所有不同类似的训练都会有帮助去突破更快的成绩。至于每一种训练是不是适合自己去练的呢?
得要自己的身体去学习,适应和体验。练习量足是比较稳的方法,不过也有些逼进的方法,这种练法得要吃点苦头。

正规的练习,少不了正常生活作息,充分的休息,适当的练习,饮食均衡去应对跑步。
很多人都是业余跑步而不是真真专业跑手。大部份都是学生,工作人士等为了健康而去跑。
不过有些了掌握,想再突破另一个阶段是很好的动力。
所以适量真确的跑才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而是得到跑步所带来的健康与幸福。
如果乱来的话,受伤的机率高。严重点会影响到对于跑步的热忱。

我觉得你跑的所谓LSD速度已经是OK了,可以试去跟快车。哈~
不妨领教下这边的大大们,随他们去练习。偶尔他们周末日会到HARTAMAS练21KM,看看他们如何去跑。
步伐是如何?速度是如何?包你会体验到21KM的快是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7-2012 10: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anoman 于 11-7-2012 10:22 AM 编辑

你给的资料不是很完整。跑10公里时的心跳会很快,很辛苦吗?tempo run的定义是跑到很舒服的辛苦,也就是说你能以这速度跑20分钟至1小时。用你83至88巴仙你的最高心跳率。Max. heart beat=220-age.你可在拜三跑tempo run.除非现在很接近比赛,不然还是一星期跑一次比较长距离的长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1-7-2012 04: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PG2012

这招好。但千万不要有去无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7-2012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Lucifer~

请问,半马是指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7-2012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neymar

谁说来泡cari的都是懒人?我确实在45分钟内跑出15k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7-2012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seeyun


    肌肉分两种, slow twitch and fast twitch, 慢跑对fast twitch 肌肉没帮助, fast twitch 需要做爆发力的运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7-2012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加峻


    你也很强jie...15km 45分钟。。? 可以跑马拉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7-2012 10: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加峻

21k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7-2012 1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gkw2

不太了解,我多数以踏脚车来练。
因为没伴,跑时也怕别人看见。。。
不过就是喜欢比赛,也可当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7-2012 07: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gkw2

哈哈...不会强啦。年轻是本钱吗?
最近还真的开始下滑了。因为,没什么去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7-2012 07: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gkw2

谢谢解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7-2012 08: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馬拉松賽中,最最最先面對的,就是起跑了。有些人喜歡一馬當先,擺脫擁擠的選手群,但後半段欲振乏力;有些人則起跑過慢,接連看到旁人呼嘯而過,自己越跑越沒信心。本篇選自Runner’s World,提示大家如何調配自己的起跑速度,以提高比賽表現。

比賽的起跑階段,是不可被忽視的一部份。跑者可能還不習慣賽前的減量訓練,或全身充滿了腎上腺素,導致配速不當,打亂了一切計畫。這種亂七八糟地起跑不但不必要,反而扯後腿。

跑馬時,花太多力氣起跑會讓身體過早使用大量的糖原。換句話說,你可能會提早撞牆,或在接下來的比賽中燃燒高比率的脂肪而非糖分,如此將會拉低整體速度。若是參加5K或10K比賽,高速的起跑則會加速乳酸堆積,造成跑姿逐漸惡化。不論距離長短,起跑過猛,往往更快受傷,疼痛感也將一路伴隨跑者直到比賽結束。

相反地,起跑時速度較慢的問題則在於要如何補足比賽前段落後的部分。當然,一開始你會跑得較為舒適,但接下來將為此付出代價,承受著必須迎頭趕上的壓力,逼迫自己不斷地跑,超出生理與心理所能負荷的程度。

那麼該如何訂定最佳的起跑配速呢?回溯至1990年代早期,我曾向我的朋友David Martin博士請益,他是一位運動生理學家,在喬治亞州立大學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主持專門研究菁英運動員表現的研究室。他 (開玩笑地) 建議:「拿一顆水晶球,盯著裡面看,心裡將所有可能的影響因素都列入考量,包括體適能、氣溫、溼度、路線和動機,瞧瞧你那天可以跑得多快。一旦水晶球給了你實際的完賽時間,其他就好辦了—設定配速表,然後分秒不差地完成。」

雖然水晶球是玩笑話,但David在建議中提到了經常被我們忽視的重點—比賽日的策略。跑者們通常會根據他們的理想體能狀況來訂定完賽時間,而非實際情況。不如照著David所說的試試看:依照近來的表現合理地預測目前你的體能程度,並考慮天氣狀況、路線難易和自身的積極度,用這些資訊來評估完賽時間,然後再計算一下得出配速表,了解各個階段該以多快的速度行進。當槍聲響起,最佳的起跑步調就是事前計算過的那樣,不太快也不太慢,符合設定目標即可。


保持穩定

以下練習有助於將你的目標配速烙印在腦海中,避免過快或過慢。

比賽距離訓練方式
馬拉松每兩週進行一次馬拉松配速的長跑。距離從12K起,以3K為單位增加,至24K止。
半馬以半馬比賽配速跑8K。
10公里以10K配速跑20趟400公尺,每趟間隔30秒走路恢復。
5公里以5K比賽配速跑12趟400公尺,每趟間隔2分鐘慢跑恢復。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圖片來源:Jon_Marshall/flick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7-2012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加峻

# 我确实在45分钟内跑出15km. #

可以是国手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7-2012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加峻

# 我确实在45分钟内跑出15km. #

可以是国手级了?
scchan27 发表于 13-7-2012 11:38 PM


我可以赞吗?比42哥还厉害。。。真的一山还有一山高,天外有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7-2012 08: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chenly0112

有可能是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12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henly0112

有可能是真的?
scchan27 发表于 14-7-2012 08:29 AM


所以我说这里真的是太多奇才了。。。真是羡慕死我这种跑来跑去都突破不到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9-2025 11:08 AM , Processed in 0.11295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