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丛林

中药的传奇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10: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藜芦的故事:
    金元时期名医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记载有这样一故事,有一妇女自幼得了风痫病,并日渐加重。严重时每天要犯十几次。有一年遇上了荒年,只好到地里挖野草充饥。她在田野中见有一种好象大葱的草,就采回蒸熟饱吃了一顿。到后半夜忽然感觉腹中难受不安,吐出许多粘稠如胶样的痰涎,接连几天,吐出的东西大约有一二斗。同时浑身出汗如水洗,非常困倦,自认为难以活命了。谁知三天后,不仅身体渐觉轻健,多年所患之病也好了。她拿所吃的“葱”去问别人,别人告诉她说这叫“憨葱”,就是药书上的“藜芦”。
俗话说:“怪病多生于痰”。这则故事中的病历,虽属一次不自觉的偶然巧合,但从中可以看出中药藜芦对于治疗痰饮所致的怪病是有一定奇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10: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黄的故事:
牛黄作为药物使用,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中把它列为“上品”之药。明代著名医家缪希雍对它作了更高的评价:“牛为土畜,惟食百草,其精华凝结为黄,犹人身之有内丹也,故能解百毒而消痰热,散心火而疗惊痫,为世神物,诸药莫及也。”著名的“中医三宝”的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以及六神丸、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等,都是以牛黄为主要成份的。

因为牛黄具有清热解毒,开窍豁痰,熄风定惊之功而被广泛应用于高热、昏迷、抽搐、中风、痰厥、癫痫等病症。

牛黄的珍贵,在于它来之不易。牛黄是病牛体内的一种结石,牛得了这种结石症后,便会出现枯瘦、吃草少、喝水多、行走无力、眼睛发红失神等症状,最终会病死。所以,一枚牛黄的获得,往往是以牺牲一头牛的生命为代价的。

由于牛黄的疗效神奇,天然牛黄就非常珍贵。现代人是通过在牛的胆囊置入异物(埋核)的手术方法,培育出“牛黄”的。

扁鹊与牛黄还有一段趣事:一日,扁鹊为邻居故阳文锻制了一块青礞石,准备研末做药治他的中风偏瘫。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扁鹊问其究竟,原来是阳文家中养了十几年的黄牛,不知何故,近两年来日见消瘦,不能耕作。故阳文的儿子阳宝请人把牛宰杀了。阳宝在牛胆里发现一块石头,扁鹊对此石头颇感兴趣,嘱咐阳宝将石头留下。阳宝笑问道:“先生莫非想用它做药?”说著就把结石随手和桌上的青礞石放在一起。

正在这时,阳文的病又发作起来。扁鹊赶来,见阳文双眼上翻,喉中碌碌痰鸣,肢冷气促,十分危急。他叮嘱阳宝:“快,把我桌上那块礞石拿来。”阳宝气喘吁吁地拿来药,扁鹊也未细察,很快研为细末,取用五分给阳文灌下。不一会,病人停止了抽搐,气息平静,神志清楚。扁鹊回到屋里,发现礞石仍在桌上,而那块结石不见了,忙问家人:“何人动了结石?”家人回到道:“刚才阳宝回来取药,说是您吩咐的呀!”这个偶然的差错,使扁鹊深思:“难道牛的结石,也有豁痰定惊作用?”于是,他第二天有意将阳文的药里的青礞石改换为牛结石。三天后,阳文病势奇迹般地好转,不但止住了抽搐,而且偏瘫的肌体也能动弹了。

从这个病案扁鹊悟到:“此石久浸于胆汁之中,苦凉入心肝,能清心开窍,镇肝熄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10: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紫花地丁的故事:
    有两个花郎,沿村讨饭时常在一起。天长日久,两个人感情日渐浓厚,便结拜为兄弟了。他俩白天同去讨饭,夜间同宿古庙。
    有一天,弟弟手指害疔疮,红肿发亮,痛得他坐卧不宁。
    哥哥非常焦急,心想,若不趁早治疗,手指有烂断的危险。于是,他就带着弟弟去寻医。
    离此不远有座东阳镇,镇上有一家“济生堂”药铺,既治病又卖药,还专卖一种自制的治疔疮药。哥哥和弟弟来到东阳镇“济生堂”。“济生堂”老板一见是花郎,就说:
   “想用药可以,先拿五两银子。”
    花郎哪有银子呀,只好跪在柜台外边,磕头请求说:
   “老板!行行好,救救咱弟弟,他疼得难忍呀!”
    老板怒道:“给我滚!我这药店不是为花郎开的!”说着,就用扫帚赶他们出门。
    店堂门前一叫唤,左邻右舍都跑来看热闹。有人劝药店老板说:
   “花郎手上疔疮痛得快死了,你就行行好吧,给他一点止痛药……。”
   “滚开!”药店老板怒道:“我的药也不是白来的!”
    又有人说:“店老板,你招牌上明明写着‘济生堂’,为什么不济生呢?”
    店老板怒道:“济生不济花郎……!”
    花郎好气,指着店老板骂道:“除了灵山别有庙,难道离开你‘济生堂’,疔疮就没有治吗……?”
    店老板哈哈大笑说:“这周围百里方圆,如果有人能治好你的疔疮毒,你当着大家砸掉我这‘济生堂’的招牌。”说罢,又哈哈笑起来。
    两个花郎扭身走出东阳镇,来到一片山坡,他们坐下歇息。这时,弟弟痛得实在受不了,就说: “哥哥!求你把我推到水里淹死,要不就用绳子把我勒死吧,免得我活活受罪……。”
   哥哥安慰弟弟说:
  “兄弟,忍着点,再痛也得活下去啊!”
    这时,太阳快落山了,满天霞光照在山坡上。有一种紫草花,迎着霞光显得格外鲜艳。哥哥掐了几朵放在嘴里嚼嚼,觉得苦丝丝的,便又吐在了手心里。这时弟弟忽然拉住哥哥的手说:“哥……我这阵只觉得手指头火烧火燎的,……疼得忍不住……”哥哥环顾了一下四周,看看附近也没什么凉水可找,便顺手把他刚刚吐出来的花瓣按在弟弟的手指头上,安慰他说:“先让这些湿花瓣给你凉凉吧!”两个人就这么依偎着坐了一阵。
     过了一会儿,弟弟高兴地说:“哥哥,我这手指头凉荫荫的,比刚才舒坦些了。”又过了一会儿,弟弟竟然惊喜地说:“哥哥,不知怎的我的手指头不痛了!”
     哥哥一听弟弟的手不痛了,简直快活得上了天,巴掌一拍,大声说道:“哎呀,说不定这紫花草是草药,能治疔疮毒啊!”于是他急忙连根带叶地扯了一篮子。
    他们回到庙里,把紫草分成两份,一份捣烂外敷,一份煎汤喝。弟弟吃了药,安安静静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肿痛果然消了。两天后,疔疮肿毒竟全部好了。
    第三天上午,兄弟俩拖着两根铁棍,跑到东阳街,把“济生堂”的招牌砸得粉碎。药铺老板可气急了,抓住花郎就要告官。花郎哥哥指着店老板说:
   “你当着街坊父老说过,百里方圆没有医生能治好我弟弟的疔疮;如有人治好他的疔疮,砸碎药店招牌。”
    花郎弟弟把手伸给大家:“请看!我手的疔疮好了!”
    花郎砸碎店堂招牌,引得左邻右舍的人们都跑来看笑话。大家都说砸得对!店老板自觉无理,关上店门不敢出来了。
    花郎兄弟俩从此扔掉讨饭棍,背起药篓上山挖药,专治疔疮肿毒。他们不保守,逢人便传授治疗疮的草药。几年以后,东阳镇上“济生堂”药铺的疔疮药卖不出去了。据说那位店老板的后代竟破落得当了花郎。
    后来花郎要给这种草起个名字,因为它秸梗笔直,象一根铁钉,顶头开几朵紫花,所以就叫“紫花地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1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茵 陈的故事:
   有一个黄痨病人,面皮姜黄,眼睛凹陷,瘦成了个刀螂。这天,他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来找华佗:
“先生,请你给我治治吧。”
华佗见病人得的是黄痨病,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医生们都还没找到治黄痨病的办法,我对这种病也是无能为力呀!”
病人见华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脸地回家等死了。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人。谁想这个病人不但没有死,反倒变得身强体壮、满面红光的了。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
“你这病是哪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诉我,让我跟他学学去。”
“药也没吃过。”
“这可就怪了。”
“哦,因为春荒没粮,我吃了些日子野草。”
“这就对啦,草就是药,你吃了多少天?”
“一个多月。”
“吃的是什么草啊?”
“我也说不清楚。”
“你领我看看去。”
“好吧。”
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人指着一片野草说:
“就是这个。”
华佗一看,说道:“这不是青蒿吗,莫非能治黄病?嗯,弄点回去试试看。”
于是,华佗就用青蒿试着给黄痨病人下药治病。但一连试了几次,病人吃了没一个见好的。华佗以为先前那个病人准是认错了草,便又找到他,叮问:
“你真是吃青蒿吃好的?”
“没错儿。”
华佗又想了想问:“你吃的是几月里的蒿子?”
“三月里的。”
“唔,春三月间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的青蒿有药力。”
第二年开春,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试着给害黄病的人吃。这回可真灵!结果吃一个,好一个,而过了春天再采的青蒿就不能治病了。
为了把青蒿的药性摸得更准,等到第三年,华佗又一次作了试验:他逐月把青蒿要来,又分别按根、茎、叶放好,然后给病人吃。结果,华佗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黄病。为了使人们容易区别,华佗便把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陈”。他还编了四句话,留给后人: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菟丝子的故事:
    当年一家财主很喜欢养兔子,什么白玉兔、黑毛兔、灰毛兔……他都有。这个财主,还专门雇了一名长工给他养兔子,并规定,死一只兔子扣掉四分之一的工钱。 有一天,长工失手一棍,把一只白玉兔的腰脊打伤,白玉兔躺在地上跑不动了。长工生怕财主扣工钱,就偷偷把那只兔子藏在了黄豆地里。可财主还是发现少了一只兔子,非逼长工赔不可。长工没办法,只好来到黄豆地,想把受伤的兔子抱回去。
    这时,他看见那只白玉兔正在黄豆地里东钻西跑地寻找着什么啃吃着。长工很奇怪,明明把它的腰打伤了,怎么还没死呢?长工急忙去捉,那只兔子又蹦又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捉住。长工仔细一看,兔子一点儿也不象受过伤的样子。长工越想越奇怪。
    后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长工故意打伤一只灰毛兔扔进黄豆地。过了几天,他看见灰毛兔的伤也好了。
    长工回家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爹。他爹曾经被财主打伤了后腰,已经在床上躺了好几年了,一听这事,忙对儿子说:
“你再去试试,看兔子吃了啥东西,说不定是‘接骨丹’呢。”
长工按照爹的吩咐,又打伤一只兔子,放在黄豆地。这回,他自己站在一边看着。只见那只受伤的兔子,无法爬起来走动,连高处的黄豆叶子也够不着,只好伸着脖子啃那些缠绕在豆秸上的一种野生黄丝藤的种子。
一天两天,三天四天,兔子的腰伤就这么养好了。长工便采了一些黄丝藤和它的种子,回家交给爹。
老头看了看,说:“这是黄豆地里的一种杂草。这种草缠来缠去,会把大片大片的黄豆缠死,难道会是什么‘仙草’不成?既然能治兔子的腰伤,没准儿也能治人的。你快去多采些回来,给我煎汤吃吃看。”
儿子从黄豆地采了很多黄丝藤的种子,他爹喝了这种自制的汤药,没几天就从床上坐起来;又过几天,可以下地走动了;两个月后,老头儿竟能干农活儿了。这样,爷儿俩断定这种黄丝藤的种子可治腰伤、腰疼。
长工干脆不给财主养兔子了,他专门采药、制药,当上了专治腰病的医生。有腰损腰伤的人,纷纷上门求医。后来,人们问起这种药草叫什么名字?他想这种草首先治好的是兔子,就“兔丝子”吧。
“兔丝子”就这样得名。后来,有人在“兔”字上加了草头,写成了“菟”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0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山 药的故事:
    古时候,列国混战。有个强国把一个弱国打败了,弱国只剩下几千人马,逃进一座大山。强国的军队把山包围,想把对方困死。弱国的人马被困在山里,外面无人供粮,里边又不能派人出来筹粮——强国以为,他们迟早会出山投降的。谁想这样过了一年,山里连一点动静也没有。强国的官兵都认为山里的人马准饿死了。
忽然在一天夜里,从山中杀出一支人强马壮的队伍,直向强国的大营冲来。
强国一年没有打仗,又以为弱国的人马早已死光,所以人来不及披甲,马来不及备鞍,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弱国反败为胜,把失去的土地又夺了回来。
强国失败后很是奇怪,便四处探听弱国军队在山里是拿什么当粮食的。后来得知:原来山中到处长着一种夏天开白花的东西,它的根茎很粗。弱国的士兵饿急了,就挖这种根茎吃,一吃味儿挺甜。从此,人吃根茎,马吃藤叶——几千人马靠这东西生活了一年。弱国的士兵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山遇”。意思是说,正发愁缺粮的时候,碰巧在山里遇上了它。
后来人们发现,这种“山遇”不但能象粮食一样滋养人,还健脾胃,补肺肾,主治脾虚、泄泻等症。
以后,人们用它做药,就把“山遇”改成“山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0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樱子的故事:
     从前有兄弟三人,他们各自成家后,老大和老二都没儿子,只有老三生了一个儿子。那时候的人,把传宗接代看得很重,所以,一家三房都把老三的儿子当成了掌上明珠。
     这个兼祧三房的宝贝疙瘩慢慢长大了。老哥儿仨急着给孩子张罗媳妇,媒人请来一个又一个,可是,谁也说不成这门亲事。原来,小伙子样样可心,就是从小有个尿床的毛病,村里尽人皆知;因此,有姑娘的人家都摇头。
有一天,来了一个挖药的老头。这老头身上背着个药葫芦,药葫芦上还悬着一缕金黄的缨穗。老哥儿仨急忙把老头请进家,问老头有没有治尿床的药草。老头说:“葫芦里没这种药。”
“我们老哥仨就守着这么一根独苗,他要是成不了亲,我们这一家就绝了后啦!求你给想想主意吧!”
老头说:“我倒认识一种药,可是,得到南方去挖,那地方到处有瘴气,毒人啊!”
老哥儿三个一听,都跪下恳求:“请你老行行好,辛苦一趟吧!”
挖药老头叹了口气说:“我也没儿子,知道没儿的苦处。好,就成全你们一家吧!”
说完,老头就朝南走了。一个月过去,老头没回来;两个月过完,老头还没影儿。直到第三个月的最后一天,老头才慢腾腾地挣扎着走来。人们一看,大吃一惊,只见挖药老头浑身浮肿、面无血色。老哥儿三个忙围住老头儿问:“你怎么啦?”
老头儿有气无力地说:“我中了瘴气的毒啦!”
“有药治吗?”
老头摇了摇头,又把葫芦扣在桌上,指着一种果实对他们说:“这药可以治好你儿子的病。”说完,老头就死了。
这一家人感动得痛哭失声,用厚礼把采药的老头安葬了。为了纪念这个为成全别人而舍身采药的老人,他们就把老人挖来的药,取名叫“金缨”——因为老头没留下姓名,只见他装药的葫芦上挂着一缕金黄色的缨穗。
后来,老哥儿三个把金缨煎了,给那孩子吃了几天,病果真好了。不久,他们给孩子娶了亲,转过年来,老哥儿三个就抱上了孙子。
以后,叫来叫去的,人们又把金缨改名叫“金樱子”了,大概是因为“樱”字从“木”旁的缘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toto_09


    谢谢。还有新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0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yeeway


      谢谢。还有新的故事,进来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0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栝楼的故事:
    话说古时候,江南有座高山,山上有许多山洞,洞被密林遮掩,云雾缭绕,传说有神仙居住。
    当地有个樵夫,家境贫寒,以砍柴为生。一天中午,他进山砍完柴,又累又渴,便循着泉水的淙淙声走到一个山洞口,喝足了水,躺在树荫下的一块石板上歇息。迷迷糊糊中,他听到有人说话,一睁眼,竟然看见长着黑白胡子的两个老者在谈论。黑胡子老者说:“今年咱的洞里结了好大一对金瓜。”白胡子摆摆手:“嘘,小声点,那边躺着个砍柴的,当心把咱的宝贝金瓜偷走。”黑胡子不以为然:“怕什么,他进不了洞。只有七月初七午时,口念‘天门地门开,摘金瓜的主人要进来’才行。”白胡子生气了:“别说了,咱们下棋。”听到这里,樵夫滚下了石板,蓦然醒了,原来是个梦,哪有什么老者?他沮丧地挑起柴担回家。
     后来,他越想越觉神奇:“我莫非遇到了神仙,那山洞真藏着宝贝?”他决定试试。七月初七这天,他来到山洞中,口念“天门地门开,摘金瓜的主人要进来”,果然嘎的一声,洞里一扇石门打开了。樵夫走进去,只见里面长着一架碧绿的青藤,其上果然结有一对金瓜。他高兴地爬上去,摘下瓜,一口气跑回了家。到家一看,他楞了,这哪是金瓜呀,分明是两个普通的小圆瓜。他失望地把瓜扔到了一边。
    过了些时日,樵夫又上山砍柴,不由自主地他又来到那个山洞外,躺在石板上歇息。刚闭上眼,就又听见了谈话声,还是那两个老者。白胡子埋怨:“都怪你多嘴,咱的金瓜被偷走了。”黑胡子说:“怕什么,又不是金子。”白胡子说:“可那是名贵药材呀,比金子还贵重。”“那非得心地善良的人才会用,要把瓜的皮色晒红才会有润肺清热的作用哩。” 樵夫醒来,边回家边想,这莫非是神仙托梦,要我种药材给人治病?到家后,他找到了已经烂了的那两个瓜。取出瓜籽,来年开春种在了院子里。到秋天,果然结了很多的瓜。他摘下晒红,叫咳嗽痰喘的病人吃,一个个都见效。之后,他每年栽种,送给病家,且分文不取。人们尊敬他,让他给这种瓜取个名字,他想,瓜结在高处的藤架上,需登爬摘取,就叫“瓜蒌”吧。后来,又渐渐被写成了“栝楼”。
    栝楼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成熟果实,秋季采收,将壳与仁分别晒干用。属中医化痰止咳类药,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的作用,可治疗痰热咳喘、胸痹心痛、肺痈、肠痈、乳痈、肠燥便秘等。一般用全栝楼,栝楼皮、仁也可单用,前者功效同全栝楼,仁却功偏润肠。药理学证实,本品含三萜皂甙、有机酸及盐类、树脂、糖类和色素,种子含脂肪油、皂甙等。近年,本品有效成分被制成栝楼注射液,有保护心肌缺血、降血脂、抑菌等作用,治疗喘息型气管炎、肺心病哮喘有显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桑寄生的故事:
    从前,有个财主家的儿子得了风湿病,腰膝酸疼,行走艰难。一连好几年都瘫在床上,医生也没办法治。
    财主听说南山有个药农,就让药农送药给他儿子医治。由于南山远在20里地之外,所以财主就指派了一个小长工,隔两天去取一次药.可是,药农一连换了好几种药草,财主儿子的病也不见好。
    这年冬天雪多,一下起来就是几天几夜,小长工每次取药都得在一尺多深的雪地上来回走40里路。有一天,天气太冷,小长工冻得浑身打颤。他看见一根老桑树的枝条很像财主儿子吃的药,便撅了几根,切成节儿,用纸包好回到财主家。
    财主也不知道纸包里是什么,他照样让人煎给儿子喝了。小长工一看骗过了财主,以后就照“方”抓“药”,每隔两天就撅一把桑树上的枝条回来。
    冬天过去了,春暖雪化,财主儿子的病居然好了。
    南山药农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很奇怪,一个冬天没来取药,他吃什么好的呢?药农很想认认这种药,就来找财主。他走到财主家门口,正巧碰上小长工。小长工怕他见了财主后自己会露馅,准要挨打,急忙把前后经过讲了出来。并说,大叔,你不要告诉财主行吗?药农说,那你得告诉我你给他吃了什么。
    树枝子呗。
    什么树枝?
    就是村口老槐树上的.
    快带我去看看,到了村口,药农上到树上一看,原来树上洞穴中长出一种像槐树一样的东西,他顺便取下一些,决定先试一试。
    后来,药农用它治了几个病人,果然都好了。以后人们因为这种树枝长在老桑树上,就取名叫它桑寄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枸杞子的故事:
  早先,宁厦中宁有一家姓苟的农民,家里共3口人,老两口和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儿-红果.   一天,妈妈和女儿红果到田里做活,老爹患肺痨在家养病.突然,天边闪出几道耀眼的蓝光,接着传来"轰隆隆"的响声,天摇地动,一场灾难降临了,中宁发生了大地震,爹爹被压死了,母女俩悲痛欲绝,便嚎啕大哭起来.妈妈病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眼睛也渐渐模糊了.这可急坏了红果.红果是个聪明的孩子,她知道哭是没有用的,要尽快想办法把妈妈的病治好.
  一天,她把妈妈托付给邻居照顾,自己满着妈妈,悄悄地背上干粮,到南山找药去了.她爬过一山又一山,涉过一水又一水,询问了不少樵夫和牧羊人,寻找可以治眼病的草药,她的鞋磨破了,衣服挂烂了,腿也走酸了,便躺在一块石上休息.一觉醒来,已是翌日早晨.这时就见面前站着一和白胡子老爷爷,和和气气的问她:"小姑娘,你小小的年纪怎么敢上山?"
  红果带着哀伤的口吻向老爷爷说明了来意,白胡子老爷爷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感叹地说:"真是个孝子!"白胡子爷爷告诉红果说:"前面山坡上有一种红色茨,你摘些回去给你妈熬汤喝,她身体会强壮的,眼睛也会亮的."说完老爷爷不见了.红果按照老爷爷的吩咐,取回了药,天天给妈妈熬汤喝.说也怪,妈妈喝了以后,身体渐渐强壮了,眼睛也明亮了.红果姑娘对乡亲们高兴的说:"明目子,明目子,真是灵丹妙药!"
  从此,人们就把这种枸杞叫明目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 归的故事:
    有一座草木茂盛的山,山里虽说长着许多贵重药材,却很少有人进山挖药,因为山里盘踞着很多毒蛇猛兽。
    山外有个村庄。一天,村里的青年们凑在一起闲谈。有个小伙子说:“我的胆量最大。”
别人不信,激他说:“你胆大?敢进山采药吗?”
“那怎么不敢?等我采来药,治治你们的‘胆小病’!”
“得啦,你要是让毒蛇猛兽咬死,我们还得给你找‘还魂药’去呢!”
那青年很不服气,发誓一定上山采药。可是,回家一说,他妈妈很不赞成:
“我就养你这么一个儿子,你要有个三长两短,咱家不就绝了后吗?”
儿子说:“我已经发过誓,如果不去,在村子里就抬不起头来了。”
母亲想了想说:“要去就去吧!不过,你已经定了亲,先把媳妇娶进门,一旦你有个好歹,我们也算个人家。”
就这样,儿子暂时没进山,先把定好亲的一位姑娘娶了来,婚后,小夫妻感情很好。年轻人不忍心抛下新婚的媳妇,所以,一直也没提起进山的事。
一晃过了几个月。有天,村里的青年又凑在一起,大伙数落开了那个新婚的小伙子:
“这回服气了吧,吹牛大王!”
“谁吹牛?”小伙子变了脸。
“你啊!”
“胡说!”
“得啦,我们大伙看得清,你就会恋媳妇。”
年轻人都爱面子,这种话谁受得住?小伙子回家就对媳妇说:“你帮我准备一下,我明天上山采药去。”
“我不让你去……”媳妇一头扑进他的怀,呜呜地哭起来。
“我得有个男子汉的样儿,不能让人家戳脊梁骨,骂我恋媳妇。”
“那,丢下我一个,可怎么办呀?”
“这样吧,我跟妈说好,你等我三年。三年不回来,你就改嫁走吧!”
第二天,那青年辞别了母亲、妻子,上山去了。婆媳二人,在家生活。一年过去了,没回来;两年过去了,还是没有音信。媳妇等啊,盼啊,整天哭哭啼啼。由于忧虑悲伤、血虚气亏,得了严重的妇女病。眼看第三年又过去了,婆婆很不忍心,对媳妇说:“你已经等了他三年,看样子他回不来了。你别耽误了自己,嫁人去吧。”
起初,媳妇不肯,后来婆婆再三劝说,又以为丈夫已经不在人世,就回到娘家另嫁了他人。
可是没过几天,采药的青年忽然回来了。整个村子都轰动起来。大伙见他采回许多药草,都称赞他胆大、有本事。青年进家不见媳妇,忙问媳妇哪去了。他母亲说:“你有言在先!她等了整整三年,你连个音信也没有。如今,她又嫁人了。”
儿子万分后悔,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回来。他心里忘不了媳妇,就托村里的人传过话去,要求再见一面。
媳妇闻听原来的丈夫还活着,哭得死去活来。人们劝她说:“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后悔也没用。你见他一面吧,这也算有情有义。”
后来,两个人见了面。媳妇哭成个泪人,对青年诉苦说:“这三年让我等得好苦啊!我天天望你回,日日盼你归,三年当归你不归,片纸只字也未回,如今我已错嫁人,心如刀剜恨又悔!”
青年长叹了口气说:“别难过了,这不怪你。我这趟进山,挖了很多贵重药材,其中有一些是很少见的东西。我本想多挖一些,回来卖掉,给你做几身衣裳。嗐,现在我可给谁去呢?你把这些药材拿去卖钱吧!盼望你今后的日子过得美满。”
青年说完,转身就走了。
媳妇本来就有病,怎么受得住这个?她一下子瘫软在地。过了会儿,她看见青年留下的药材,心想,活着也没意思,胡乱吃些药,中毒一死得啦!于是,她抓了几棵不认识的药草根子,一口一口地吃了。谁知她不光没中毒,过了些日子,脸上渐渐有了血,妇女病竟好了。
有人问她:“你的病怎么好啦?”
她把青年采回的药草拿给人看,说:“就是吃了这个好的。”
人们记住了这种专治妇女病的药草。以后,还有人栽种这种药,并给它取名叫“当归”。这是为了记住“丈夫当归而不归,闹得老婆改嫁人”的故事。
流传安徽天长一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贝 母的故事:
    有一个得了“肺痨病”的孕妇,因为身体虚弱,孩子刚生下来就晕过去了。当她苏醒时孩子已经死了。连生两胎,都是这样。公婆和丈夫十分烦恼。
    有一天,算命的瞎子从门前经过。婆婆叫瞎先生来给媳妇算算命,排一排八字。瞎子问算何事?婆婆就把媳妇连生三胎死孩的事说了。瞎子把生辰八字排了一下说:“你媳妇属虎,戌时出生,出洞虎非常凶恶;头胎儿属羊、二胎儿属狗、三胎儿属猪。猪、狗、羊都是虎嘴里的食,被他妈妈吃掉了。”婆婆不信,说:“虎毒不吃儿,她怎么会吃亲生儿呢?”瞎子说:“这是命中注定,无法挽救。”婆婆问道:“有办法保住下一胎孩子吗?”瞎子屈指又掐了一下说:“办法倒有,就怕你们嫌麻烦!”婆婆说:“不瞒先生说,我家三房就守着一个儿子,三家香火一炉烧。只要生个活孩子,让我们干什么都行。先生,你说吧。”瞎子说:“再生下胎儿时,瞒住孩子妈,抱着孩子向东跑,跑出一百里到东海边,那里有一个海岛,爬上海岛就万事大吉了。虎怕海水,下不得海,上不了岛,吃不了孩儿,孩子就能保住性命了。”
    老婆婆把瞎子说的话告诉老头和儿子,他们心中都有了数。
    没到一年,媳妇又生孩子了。同以前一样,孩子刚生下,母亲就晕过去了。丈夫也顾不得照料妻子,抱起孩子就往东跑。可跑出十多里地孩子便死去了。一家人非常伤心:“怎样才能把孩子养活呢?”
    这天,瞎子又来算命。婆婆把孩子死去的情况告诉他。瞎子说:“跑慢啦,得跑得比虎快,使虎追不上孩子,孩子才能保住!”
    又过了一年,媳妇又要生孩子。丈夫准备了一匹快马,喂饱饮足。孩子刚落地,他就用红被单包好,跳上马重打三鞭,快马如流星一般往东跑去。跑了一百里地,到了东海边,他又跳上一只快船,划到海岛住了下来。

   孩子的母亲晕过去一个多时辰才苏醒过来。不见孩子,急得直哭。

   五天过后,丈夫从海岛上回来说:“爬上海岛只三天,孩子又死了。”一家人伤心极了。老夫妻俩和儿子商量,要把媳妇休掉,再娶一个能养活孩子的。媳妇闻听,伤心地哭起来。

这时,有个医生从门口经过,他走进屋问道:“你们有什么为难的事啊?”

媳妇就把经过情况告诉了医生。

   医生看她面色灰沉铁青,断定她有病,就说:“我自有办法,叫你生个活孩子。”

公婆和丈夫都不相信。

   医生说:“瞎子算命是瞎说,信他干什么?你媳妇不是命硬,是有病。肺脏有邪,气力不足,加上生产使力过猛,生下胎儿不能长寿。肝脏缺血,供血不足,使产妇晕倒。我教你们认识一种草药,让她连续吃三个月,一年后保她能生下来个活孩子。”

   在医生的劝说下,公婆把媳妇收留下来,讲定如果再生死孩子,便休她。从此丈夫每天按医生教的上山挖药,煎汤给媳妇喝。喝了三个月,媳妇果然怀孕,十月临盆,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大人没有发晕,小孩平安无事,一家人高兴得简直闭不上嘴。孩子过了一百天,他们买了许多礼物,敲锣打鼓,到医生家道谢。

    医生高兴地问道: “我的草药灵不灵?”

  “灵,真灵!”丈夫问医生:“这种草药叫什么名字?”

  “它是野草,没有名字。”

  “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

“好!”医生想了想,问道:“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我的孩子名叫‘宝贝’,母亲又安全,就起名叫‘贝母’吧!”

“好一个响亮的名字!对,就叫它‘贝母’。”

“贝母”的名字就这样留传下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0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银花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村庄,庄里有一对善良的夫妻。这一年,妻子怀了双胞胎,同时生下一对可爱的女儿,两口子十分高兴,就给他们取名一个叫金花,一个叫银花。
    金花和银花慢慢长大了,两个人不但长得一模一样,而且形影不离,十分要好。她俩又会绣花,又会说话。爹妈很疼爱他们,乡亲、邻居们也非常喜欢这对姐妹。
    这一年,两姐妹都到十八岁了。她俩长得象花儿一样漂亮,求亲的人一个接一个,几乎把门槛踏破。可是,姐妹俩谁也不愿出嫁,生怕从此分离。她们两个私下发誓:“生愿同床,死愿同葬!”做爹妈的也拿她俩没有办法。
谁想好景不长。忽然有一天,金花得了病。这病来得又急又凶,浑身发热、起红斑,一头躺倒在床上就起不来了。爹妈也请医生给她看过。医生看了看病情,号了号脉说:“哎呀!这是热毒病。自古以来也没有治这种病的药,只好等死了!”
银花听说姐姐的病没法治,整天守着姐姐,哭得死去活来。
金花说:“离开我远一点儿吧,这病过人。”
银花说:“我恨不得替姐姐得病受苦,还怕什么过人不过人呢?”
金花说:“我反正活不成了,妹妹还得活呀。”
银花说:“姐姐怎么忘啦?咱们有誓在先:生同床、死同葬。姐姐如果有个好歹,我绝不一个人活着!”
没过几天,金花的病更重了,银花也卧床不起了。她俩对爹妈说:“我们死后,要变成专治热毒病的药草。不能让得这种病的人再象我们似的干等死了!”
后来,她们俩果真一道儿死了。乡亲们帮着父母把她俩葬在一个坟里。
转年春天,百草发芽。可这座坟上,却什么草也不长,单单生出一棵绿叶的小藤。三年过去,这小藤长得十分茂盛。到了夏天开花时,先白后黄,黄白相间。人们都很奇怪,想起金花和银花两姐妹临终前的话,就采花入药,用来治热毒症。果然见效。
从此,人们就把这种藤称做“金银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0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女贞子的故事:
    从前有个善良的姑娘叫贞子,后来嫁给一个老实的农夫,两人十分恩爱。
那时候经常打仗,贞子的丈夫有一次被抓了兵。新婚的夫妻哪里舍得分开,临别的时候贞子哭得死去活来。她对丈夫说:“你可一定要保重,我等你回来!”
丈夫说:“你放心吧,我一定回来!”
可是,丈夫一走就没有音信。贞子一个人万分凄凉,一直熬了三年。
一天,同村有个当兵的捎信回来说,听人讲,贞子的丈夫已经死了。
贞子闻听,当时就昏死过去了。邻人把她抢救过来后,她一连十几天不吃不喝,只是哭。可怜她本来就很虚弱的身子,如今只剩下一丝儿游气了。
隔壁有个二姐,很心疼贞子,常来看顾她。一天,贞子睁开眼睛拉着隔壁二姐的手哭道:“好姐姐,眼看我就不行了!我没父没母,没儿没女,你能答应我一件事吗?”
隔壁二姐说:“好妹妹,什么事?你说吧!”
贞子说:“我死后,你就在我坟前栽一棵冬青树。万一他回来找我,这棵树能表明我的心意!” 隔壁二姐含着泪,点头答应了。
不久,贞子就死了。隔壁二姐大哭一场,在贞子的坟前栽了一棵冬青。几年过去,冬青树枝繁叶茂。
一天,贞子的丈夫突然回了家。隔壁二姐把贞子生前的情形讲了一遍,并把他带到了贞子的坟前。当贞子的丈夫走近冬青树时,仿佛看见妻子向他表示:“我对你的心意,就象这冬青树一样永远不变。”他再也忍不住了,一头扑在坟上,直哭了三天三夜,泪水洒湿了冬青树。丈夫因为伤心过度,从此竟得了阴虚内热、头晕目眩的病。
说来奇怪,贞子坟前的冬青树被泪水淋过后,忽然开花了,不久还结出了许多豆粒大的果子。
村里的人都很奇怪:冬青树从不开花结果啊,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传来传去,有人说:冬青树准是成了仙,变成另一种树了。一些爱查事的人还跑到坟前来看,果然发觉这树的叶子也和别的冬青不一样。这么一来,人们就都说贞子死后成仙了,她坟上的树也成了仙树,这事被贞子的丈夫知道后,他也到坟前来看,他看到满树的小果子,心里一动:“莫非这棵树真得了妻子的仙气不成?那么,吃了这果子不是也能成仙吗?那就能和贞子见面了。”
想到这儿,他摘下果子就吃。可他吃了几天也没成仙,更没见到贞子。不过,他身上的病却慢慢好了。
于是,人们知道贞子坟前的树是药,它的果子有补肾益肝的功能。从此,种药的就拿它的种子去栽种,还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女贞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0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头翁的故事:
    有个年轻人闹肚子,一阵一阵地疼得直冒虚汗。他捧着肚子去找医生,医生恰巧被别人请去了。年轻人只得回家。不料,他走在半路上又疼上劲了,疼得他肠如刀绞、行动不得,只好躺倒在地。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拄着拐杖走来,他问年轻人:“你怎么睡在这儿呀?小伙子!”
年轻人答道:“我正闹肚子,疼坏啦!”
“怎么不去看医生?”
“医生不在家呀。”
“那就找点药吃啊!”
“让我哪儿找去?”
“嗐,你身边不就有治闹肚子的药草吗?”
“在哪儿?”年轻人急问。
老爷爷用拐杖指着路边一棵果实上长着白毛的野草,说:“这东西的根就是药。你挖回去煎汤,只要连吃三剂就好。”
“真的吗?”
“你看,我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能说瞎话吗?告诉你吧,这是我家独传的秘方,就借你的嘴传给世人吧。”
老爷爷说完,转身走了。
年轻人还是半信半疑。过了会儿,他觉得肚子好受了一点,就挖了几棵果实上长着白毛的野草回家了。到了家,他并没煎汤吃。可是下半天,肚子又疼起来,泄肚子的次数也增多了。年轻人实在受不住了,只好试试老人的办法。他把那些野草的根子洗干净,又切了片煎成汤。这天晚上,他喝了一剂;第二天早晨,又喝了一剂……到第三天,肚子竟不疼了,也不泄了。年轻人十分高兴。
后来,邻居中有许多人得了痢疾。那个年轻人就扛上铁锹,到村外荒地上去挖这种药草。他挖了一篮子回来,送给病人。病人吃过都好了。人们问年轻人:“你什么时候学会医道啦?”
年轻人便对大家讲述了老爷爷传授单方的故事。
人们又问:“哪儿的老爷爷?”
“我忘了问啦。”
“这叫什么药草呢?”
“老爷爷没说。”
年轻人十分后悔。隔了几天,他来到上次碰见老人的地方,想找到老人,当面致谢。可是,问来问去,怎么也打听不出那位老人的来历和下落。大伙都说:“没见过这么一位老先生啊!”
年轻人很失望。他坐在与老人相遇的道边上发愣。这时,他看见土埂上有一棵长着白毛的药草,正随风轻轻摇动,那长着白毛的药草,多象一位白发老头啊!年轻人惊叫道:“哎呀,那位老爷爷怕是南极仙翁显圣,亲传秘方来了吧!对,不能让后辈忘记那位传药的老爷爷,这种草,就叫‘白头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葛 根的故事:
    在一处深山密林中,住着一位挖药老人。 一天,他听见山下人喊马叫,不知出了什么事,就伸长脖子往山沟外看。过了会,跑来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男孩子攀石绕树,直跑到老人面前,“噗腾”一声便跪了下来。老人吓了一跳:“哎呀,有话好说,你这是怎么啦?”
   孩子象鸡啄碎米一样地连连磕头,说:“老爷爷,快救救我吧,他们要杀我!”
  “你是谁呀?”
  “我是山外葛员外的儿子。”
  “谁要杀你?”
  “朝里出了奸臣,诬奏我爹‘私自屯兵、密谋造反’。昏君信以为真,传下圣旨,命官兵把我家围住,要满门抄斩。我爹对我说:‘葛家就你一根独苗,如果你也被杀,咱家就断了后。快跑吧,日后长大,能报仇就报仇,不能报仇也算留下来一条根了。’我只好离家逃出。谁知又被官军发现,他们正在后边追呢!求老爷爷开恩啊,救我一人,就是救了葛家一门哪!”
   老人心想,这葛员外世代忠良,理该救他的儿子;可是,追赶的人马喊声震天,越来越近了,怎么办呢?他往后山看看,说:“快起来,跟我走。”
   男孩子跟着老人到了深山的一个秘密石洞,藏在里边。官兵追上山,上上下下,足足搜了三天,也没见那孩子的影儿,只好收兵回去了。
这时,老人带着孩子出了山洞。老人问:“你有地方去吗?”
孩子哭道:“我全家被抓,恐怕还要灭门九族,还能去投奔谁呢?老爷爷救了我,我愿意终身侍奉爷爷。您百年之后,我就披麻戴孝。不知你老人家愿不愿收留我?”
   老人说:“行啊,就跟我过日子吧!不过,我是个采药的,每天得爬山越岭,可不象你在家当大少爷那么舒服。”
   孩子说:“您放心,只要能活命,什么苦我也能吃。”
   从此以后,葛员外的独生子就跟着老人每天在山上采药。这位老人常常采寻一种草,那种草的块根主治发热口渴、泄泻等病。
   几年过去,采药老人死了。葛员外的儿子学会了老人的本事,也专门挖那种有块根的药草,治好了许多的病人。但那种药草一直还没名字。后来,有人问这草叫什么?葛员外的儿子想到自己的身世,就说:“这叫‘葛根’。”
   所谓“葛根”,就是说葛家满门抄斩,只留下了一条根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0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紫 苏的故事:
    九月九日重阳节,一群富家子弟在酒店里比赛吃螃蟹。一只只大螃蟹又多油又黄,他们越吃越香。吃空的蟹壳竟在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塔。
  华佗带着徒弟,也到这儿来饮酒。他看到那伙少年象疯了似地比赛吃蟹,便好心地劝说道:
  “螃蟹性寒,不可多吃。年轻人,你们比赛吃螃蟹可没有好处。”
  少年们很不高兴:“我们吃的是自己花钱买的东西,谁听你的管教!”
  华佗说:“吃多了准会闹肚子,那时侯可有生命危险啊!”
  “去去去,别在这儿吓唬人!我们就是吃死了,又关你屁事!”
  这些醉醺醺的少年根本不听劝告,继续大吃大喝。有的还嚷道:
  “螃蟹是美味,谁听说过能吃死人?咱们放开肚子吃咱们的,馋死那个老头子!”
  华佗看他们闹得实在不象话,就对酒店老板说:
  “不能再卖给他们啦,会闹出人命的。”
  酒店老板正打算从那伙少年身上多赚些钱哩,哪里听得进华佗的话?他把脸一板,说:
  “就是出了事也不关你呀。你先生少管闲事,别搅了我的生意!”
  华佗叹息一声,只好坐下吃自己的酒。
  等到半夜,那伙少年突然大喊肚子疼,有的疼得直冒汗,有的翻倒在桌下打滚儿。
  酒店老板吓呆了,急忙问:“你们是怎么啦?”
  “疼坏了,快帮我们请个医生来吧!”
  “这半夜三更的,让我上哪儿请医生去?”
  “求求老板行个好,医生再不来,我们的命就难保啦!”
  这时,华佗走过来说:
  “我就是医生。”
  “呀!”少年们大惊失色:这不是那位不让多吃螃蟹的老头儿么?他们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了,一个个捧着肚皮,哀求道:“先生,请你给治治吧!”
  “你们刚才不是说不让我管吗?”华佗说。
  “大人不记小人过。求先生发发善心,救救我们。您要多少钱都好说。”
  “我不要钱。”
  “那您想要别的也行。”
  “我要你们答应一件事!”
  “别说一件,一千件、一万件也行。您快说什么事吧?”
  “今后,你们得听从老人的劝告,再不准胡闹!”
  “一定,一定。您快救命!”
  华佗让他们等着,自己带着徒弟到了荒郊野外,采了些紫草的茎叶回来,煎汤给少年们喝下。过了会儿,他们的肚子都不痛了。华佗问:
  “喝了这药,觉得怎么样?”
  “舒服多了。”
  华佗心想:这种药草还没名字,病人吃了它确实会感到舒服。今后就叫它“紫舒”吧!
  少年们千恩万谢,告别华佗,回家了。华佗又对酒店老板说:
  “好险啊,你以后千万不能光顾赚钱,不管人家性命啊!”
  酒店老板连连点头。
  华佗离开酒店,徒弟问道:
  “这紫草叶子解蟹毒,出在什么书上?”
  华佗告诉徒弟说书上并没有,这是他从动物那儿学来的。
  原来有一年夏天,华佗在江南的一条河边上采药。他看见一只水獭逮住一条大鱼。水獭吞吃了很长时间,把肚皮撑得象鼓一样。它一会儿水里,一会儿岸上;一会儿躺下不动,一会儿来回折腾。看来,这水獭难受极了。可是后来,它爬到岸边一片紫草旁边,吃了些草叶,又躺下会儿竟没事了。华佗心想,鱼类属凉性,紫草属温性,紫草准可以解鱼毒。从此,他便记在了心上。
  后来,华佗还把紫草的茎叶制成完和散。他又发现这种草药还具有表散的功能,可以益脾、利肺、理气、宽中、止咳、化痰,能治很多病症。
本来,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服,所以,华佗给它取名叫“紫舒”,可不知怎的,后来人们把它叫作“紫苏”了——这大概是音近的缘故,弄混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11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桑寄生的故事:
    从前,有个财主家的儿子得了风湿病,腰膝酸痛、行动艰难。一连好几年他都瘫倒在床上,医生也没有办法治。
  财主听说南山有个药农,就让药农给他儿子送药医治。由于南山远在二十里地之外,所以,财主就指派一个小长工,隔两天去取一次药。可是,药农一连换了好几种药草,财主的儿子也不见效。
这年冬天雪多,一下起来就是几天几夜。小长工每次取药,都得在一尺多深的雪地上来回走四十里路。有一天实在太冷,小长工身上的衣服又单薄,冻得他浑身打颤。俗话说:“捧人碗,受人管”;取不回药来,是没法交差的。小长工在村外站了半天,忽然看见一棵老桑树的空树洞里,长出一些小树枝条。他想:这不是很象财主儿子吃的药吗?反正他吃什么也不见好,就给他弄点这个拿回去顶药算啦。于是,他爬到树上,撅起几根小树枝。然后,他偷偷跑到一个小伙伴家中,把树枝切成节儿,用纸包好。小长工在那里暖和了一会儿,又帮人干了些零活,估计工夫差不多了才回到财主家。
  财主也不知道纸包里是什么,他照样让人煎给儿子喝了。小长工一看骗过了财主,以后就照“方”抓“药”,每隔两天撅一把桑树上的细枝条回来。
  冬天过去了,春暖雪化。财主的儿子,居然好了。
  南山的药农听说后很奇怪:“一冬天没来取药,他吃什么好的呢?”药农很想认认这种药,就来找财主。他刚走到财主门外,正碰见小长工。小长工生怕药农见了财主后,自己就露馅了,准得挨打,急忙把前后经过讲了出来,并说:“大叔,你千万别对财主讲啊!”
  药农笑道:“那好,可是你得告诉我,到底给他儿子吃什么来的。”
  “树枝子呗。”
  “什么树的枝子?”
  “就是村头那棵老桑树啊!”
  “没听说过桑树的枝子能治瘫病啊!你带我看看去。”
  小长工带着药农来到村外。药农上树一看,原来在老桑树的空洞里,长着一种叶子象槐树的东西。他便采了一些下来,说:“我先试试再说。”
药农用这种树枝子一试,果真治好了几个风湿病人。后来,人们因为这种小树枝子生在桑枝上,就给它取了个名字——“桑寄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医疗保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5-2025 07:26 AM , Processed in 0.11093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