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素还真

哲学是渣滓还是无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7-2-2011 1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众人的回复,只能说这个【哲学版】很少有像双面人这样的网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2-2011 1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我习惯就好了
无邪幽魂 发表于 27-2-2011 12:09 AM



下次如果过不到电检 就用“嘟”。



每个人的价值判断都不一样,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对的,

但是哲学无关对错的问题,

还是没说什么,

听不懂就掠过,

当我也是噪音,

大家继续争论吧

不再打扰各位!


谷成 发表于 27-2-2011 12:26 AM




请问谷成先生,你意思是说,哲学就是说了等于没说?
弄懂了就没哲学,不懂才是哲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11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暗天 于 27-2-2011 12:54 AM 编辑
早在十八世紀末,德國大哲學家康德就已經指出理性的限制,懷疑理性的無限作用,以及超越理性能力必然導致二律背反(即悖論的意思)。康德極力論證
          ,當人類認識進入理性階段的時候,試圖去把握世界「整體」,必然會陷入二律背反這種「不可解決的矛盾」之中。他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四組正題與反題的論證,值得一提的是前兩個論題:        

  (一)正題:世界在時間與空間上有起始有界限。
               反題:世界在時間與空間上無起始無界限。
            (二)正題:世界上一切都是由單一的東西所構成。
               反題:世界上沒有單一的東西,一切都是複合的。

        

          人們對於世界整體的認識總會做出正題或反題,這截然不相容的論斷,而每一個論斷卻都是可以根據普遍承認的原則而推論出來。如果覺得這兩個論題太過虛幻,類似地,我們可以試圖回憶二十世紀上半葉,物理界關於光在空間中傳播的波動性與粒子性之爭論,這兩種看似不相容的結論都被各自不同的嚴謹實驗所證明,那麼,光究竟是波動性的還是粒子性的呢?康德的二律背反所實質揭露的是,作為科學與常識的「無限」與「整體」觀念的矛盾,他說二律背反是「建築在人類理性的本性上,因而是不可避免,是永遠不能終止的」--用筆者的話來詮釋:理性的本性在於超越自身,可是理性總會追問與追究自己所無法承載的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反而將遭遇自身的侷限與矛盾,落入不可解決的處境。

        

  然而尚且不需要如康德所說的「把握世界整體」,在一般的語義表述中我們就會遭遇某種矛盾困境--其實,這類的語義表述某個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對於自身整體的一種把握或指涉過程。最簡單的例子便是古希臘的說謊者悖論,此悖論的現代版本是:「本語句為假」。這是個自我指涉的句子,其中的「本語句
          」指該語句本身,於是便有:如果「本語句為假」為真,則有「本語句為假」為假;如果「本語句為假」為假,則有「本語句為假」為真--也就是說,我們根本無法判斷究竟引號中的話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們發現兩個相互矛盾的命題竟然可以合乎邏輯的相互推出,即P←→非P。如果將「本語句為假」這個句子輸入電腦,試圖讓一個檢驗語句真假的程序來加以判斷。結果電腦會無休止地打出「
          真、假、真、假……」,陷入了反覆振蕩的困境,這就是康德所謂的「永遠不能終止的」、「不可解決的矛盾」。我們再做一項測試,根據語義我們將「本語句為假」帶入原來句子中的「本語句」(記得嗎?「本語句」指的是該語句「本語句為假」本身),帶入之後發現還可以再反覆帶入,最後我們會得到:

        

  「本語句為假」=((((……)為假)為假)為假)為假

        

  原來,我們說的是一句「未說完」或「永遠說不完」的句子,筆者稱它為「
          碎形語句」(碎形理論與混沌理論一樣都挑戰著人們理解大自然的理性能力。筆者將這樣的語句視為具有碎形結構的,值得繼續探究的是:語義的碎形結構是否普遍存在於形式語言或自然語言之中?這需要再另外寫一篇論文了)!我們稱說謊者悖論為直接自我指涉的否定的語句,數學家兼哲學家羅素與大邏輯學家塔斯基試圖解決這個悖論,他們藉著區分不同層次的語言,例如塔斯基區分了「對象語言」與「後設語言」,以這樣的方式避免掉自我指涉的困難,也就是說,他們認為「本語句」與「本語句為假」是不同層次的語言,所以不能互相帶入。但是上述的方法並無法妥善地解決間接自我指涉的悖論,讓我們看看下面的例子:

        

  「下個句子是假的。」

        

  「上個句子是真的。」

        

          當我們想要區分這兩個相互指涉的語句所涉及的語言層次時,我們根本無法判斷哪一個的層次較高(根據塔斯基的語言層次論,他認為這兩個句子至少有一個是無意義的,可是這種看法與人們的直覺大相逕庭,因為這兩個句子顯然都有意義與有所意指!)。讓我們來剖析這兩個語句如何互相指涉而成為悖論,設第一個句子為A,第二個句子為B,我們便得到:如果A是真的,則有A是假的;如果A是假的,又有A是真的;如果B是真的,則有B是假的;如果B是假的,又有B是真的。我們再度遇到同樣的困境,即P←→非P的悖論形式!

                  當大家正為這一類語義悖論傷腦筋的時候,竟然發生了一件數學家「最不幸的事情」,羅素在一九O一年發現了關於自我指涉的集合論悖論,羅素指出,集合可分為兩類:一類以自身為元素,另一類則不以自身為元素。假設所有不以自身為元素的集合所構成的一個集合,稱做「羅素集」。由此便引出這樣一個問題
          :該集合是否以自身為元素?於是推出:如果羅素集以自身為元素,則有羅素集不以自身為元素;如果羅素集不以自身為元素,則有羅素集以自身為元素。這又是熟悉的P←→非P的形式。大家要昏頭了嗎?羅素悖論的通俗的語義版本是理髮師悖論:在薩維爾村有一個理髮師,他掛出了一塊招牌規定著:「我給而且只給村民中不給自己刮鬍子的人刮鬍子。」於是有人就問他:「你給不給自己刮鬍子呢?」無論這個理髮師怎麼回答都會產生矛盾,如果他不給自己刮鬍子,那麼按照招牌,他應該給自己刮鬍子;如果他給自己刮鬍子,按照招牌所言,他只給村裡不給自己刮鬍子的人刮鬍子,那麼他便不能給自己刮鬍子。這些顯然都包含了自我指涉的困境。自我指涉的意義就是,用某個概念整體來定義或概括該概念整體本身,但是要說明的是,不是所有的自我指涉都會導致悖論,例如「本語句有七個字」就不構成悖論,學者一般認為自我指涉的語句構成悖論的條件需要包括有「否定」的性質,不過這種論點是可以再詳細討論或釐清的。

有些概念我們平日知道如何運用,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對這些概念的性質掌握得很清楚。例如,我們平日常常需要分辨別人說話的真假,但何之謂真?何之謂假?哲學的其中一個問題便是透過悖論(若果接受它便會推論出互相矛盾或者荒謬滑稽的結論之說法)去分析和理解真與假的概念。試考慮說謊者悖論 (Liar Paradox),舉例有人說:

「我現在所講這句話是假的。」

那麼,這個人所講的到底是真或是假的呢?若他所說的是真,則他便真是在講假話,亦即他所說的是假的了。但若他所說的是假,那麼他說自己在講假話,豈非真確?但一句說話又怎可能是既真又假的呢?也許有些人會認為他那句話既不真也不假,但如果他所講的其實是不真不假,而他卻說自己在講假話,那麼他不真的是在講假話嗎?


真假之悖論不是科學可以介入探討的哲學問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11 1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假之悖論不是科學可以介入探討的哲學問題
暗天 发表于 27-2-2011 12:49 AM


探讨这个问题只是在打发时间而已,没有科学那样实用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2-2011 1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27-2-2011 12:57 AM 编辑

能转贴也未必能理解转贴内容。
说话回来哲学对人们来说有何价值?很多人读了十几年书连一小时的『哲学』课也没上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11 0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次如果过不到电检 就用“嘟”。

请问谷成先生,你意思是说,哲学就是说了等于 ...
Andersony 发表于 27-2-2011 12:34 AM


即“是”也“不是”。

哲学既是说了等于白说,

哲学也是说了不等于白说,

如果没事先建立一个自己的哲学观,

各人的哲学观就无法得到经验和检验,

这样反复经过经验和检验之后,

我们最终会明白,

任何哲学观都是一种意识形态,

而任何的意识形态只会带来更多的思想分裂和烦恼,

只有体验了哲学的这一本质及局限性,

我们才会明白,哲学不能解决人类的问题,

于是我们才会放下了坚持,放下了哲学,

但不等于说过的哲学都是白说。

因为让哲学消失,还是一种哲学,

只是让自己回归一种纯粹的心灵状况,

停止了无谓的挣扎,

停止无意义的讨伐和争论,

在念头沉淀之下,

心性才会豁然开阔,

突然看清了一切争执的本质及源头在那里,

因此获得宁静。

我的意思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7-2-2011 0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的价值判断都不一样,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对的,

但是哲学无关对错的问题,

因为问题就 ...
谷成 发表于 27-2-2011 12:26 AM



   能像谷先生般误解哲学,还真是人间少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11 0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即“是”也“不是”。

哲学既是说了等于白说,

哲学也是说了不等于白说, 如果没事先建立一个自己的哲学观,

各人的哲学观就无法得到经验和检验,

这样反复经过经验和检验之后,

我们最终会明白,

  只有体验了哲学的这一本质及局限性,

我们才会明白,哲学不能解决人类的问题,

于是我们才会放下了坚持,放下了哲学,

但不等于说过的哲学都是白说。

因为让哲学消失,还是一种哲学,

只是让自己回归一种纯粹的心灵状况,

停止了无谓的挣扎,

停止无意义的讨伐和争论,

在念头沉淀之下,

心性才会豁然开阔,

突然看清了一切争执的本质及源头在那里,

因此获得宁静。



谷成 发表于 27-2-2011 01:00 AM



    谢谢谷成先生的回复。

你这种回复,给我一种感觉,你是懂哲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2-2011 0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像谷先生般误解哲学,还真是人间少有
句子Sentence 发表于 27-2-2011 01:09 AM




不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11 0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吧?
Andersony 发表于 27-2-2011 01:15 AM



哲学的出现,本是为了解决人类的问题。
而漫漫历史之中,以哲学解决人类问题而利民者,多不胜数。


不懂这点的人,只是误解了哲学,像谷先生般空口白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11 05: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的出现,本是为了解决人类的问题。
而漫漫历史之中,以哲学解决人类问题而利民者,多不胜数。
...
句子Sentence 发表于 27-2-2011 01:26 AM



你没听懂,我实在抱歉,本来就对你没有什么期望,故也没有失望。

请继续你的滔滔雄辩及南柯大梦,别让我挡住了你的阳光,我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11 06: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谷成先生的回复。

你这种回复,给我一种感觉,你是懂哲学的。
Andersony 发表于 27-2-2011 01:13 AM



不,从二元分裂的角度来看,句圣人的判断是对,我什么都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11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句子Sentence 于 27-2-2011 11:15 AM 编辑
你没听懂,我实在抱歉,本来就对你没有什么期望,故也没有失望。

请继续你的滔滔雄辩及南柯大梦 ...
谷成 发表于 27-2-2011 05:52 AM


我也没期望你能领悟,毕竟哲学精神在你心中已死去。



哲学为用万物兴,
放弃哲学放弃理;
不是哲学不解物。
而是误者自误之。

没有答案的哲学,只是一群空口白话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11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7-2-2011 11:32 AM 编辑
我也没期望你能领悟,毕竟哲学精神在你心中已死去。



哲学为用万物兴,
放弃哲学放弃理;
不是 ...
句子Sentence 发表于 27-2-2011 11:14 AM


你不明白的事情,再说也是徒劳无益。随你怎么诠译吧,反正做梦也是一种权利,没必要吵醒你。

与其浪费时间在你身上,不如想想今天的日子怎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11 1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人价值判断不一,

人人却自以为正确,

哲学,正是研究何者正确,

哲学,鼓励理智解决问题,

答案万千,固执一个是偏见,包容万千是豁达

有人认为哲学不如上帝,
所以他永远无法解决问题,而获得答案的美果。
这些人心中无哲学的人,往往便是无谓争议的产生。

其实哲学很简单,
源自想合理解决问题之心,
下至为人处世,上至安人治世,都是哲学可为。

不知该问些什么的人,
不是哲者,只是盲目接受答案的信者

问了一个,而得到许多答案,是问者的福气。
而如何消化答案,便取决于问者,
这便是是哲学精彩之处,也是哲学得以存在的理由,
助人想通事物,而不拘泥于一本书。

任何答案,都是种美丽的音乐;
任何辩论,都是锻炼思想的铁锤。
透过铁锤的锻炼,思想才会越发坚固成熟。

而不能消化各种答案的人
便宣称哲学死了。其实,是他内心的哲学死了。

任何答案,都是答案;
既是攻击,也是帮助;
既是对立,也是相合;
既是激烈,也是和谐。


想要明白哲学,
更该让内心的鬼神死去,
因为唯有扫除信仰的执著,
才能获得哲学的真谛。

哲学,让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11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人价值判断不一,

人人却自以为正确,

哲学,正是研究何者正确,

哲学,鼓励理智解决问题,

答案万千,固执一个是偏见,包容万千是豁达

有人认为哲学不如上帝,
所以他永远无法解决问题,而获得答案的美果。
这些人心中无哲学的人,往往便是无谓争议的产生。

其实哲学很简单,
源自想合理解决问题之心,
下至为人处世,上至安人治世,都是哲学可为。

不知该问些什么的人,
不是哲者,只是盲目接受答案的信者

问了一个,而得到许多答案,是问者的福气。
而如何消化答案,便取决于问者

这便是是哲学精彩之处,也是哲学得以存在的理由,
助人想通事物,而不拘泥于一本书。

任何答案,都是种美丽的音乐;
任何辩论,都是锻炼思想的铁锤。
透过铁锤的锻炼,思想才会越发坚固成熟。

而不能消化各种答案的人
便宣称哲学死了。其实,是他内心的哲学死了。

任何答案,都是答案;
既是攻击,也是帮助;
既是对立,也是相合;
既是激烈,也是和谐。


想要明白哲学,
更该让内心的鬼神死去,
因为唯有扫除信仰的执著,
才能获得哲学的真谛。

哲学,让你成长。句子Sentence 发表于 27-2-2011 11:52 AM


说得太好了,我要给你鼓掌。

既然各种版本的答案都没有矛盾,为何你做不到呢(自己所说的),有没想过究竟是什么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2-2011 0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太好了,我要给你鼓掌。

既然各种版本的答案都没有矛盾,为何你做不到呢(自己所说的),有没想 ...
谷成 发表于 27-2-2011 12:48 PM


等到你能扫除信仰心,答案就在眼前,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11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句子Sentence


你没回答我呢,何必顾左而言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11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句子Sentence


你没回答我呢,何必顾左而言他?
谷成 发表于 27-2-2011 01:18 PM



都说了,答案万千,何必执着一种。
那答案便是答案。

提问,你心中可还有哲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11 0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 句子Sentence

既无勇气面对我的问题,何必带我兜文字的圈子了,呵。

不如关帖回去静心修养,想通以后再来尚不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2-2025 03:02 PM , Processed in 0.11440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