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4-11-2007 07: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花販的話
有一位花販告訴我:
幾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顏色豔麗的花愈是缺乏芬芳。
他的結論是:
「人也是一樣,愈樸素單純的人,愈有內在的芳香。
有一位花販告訴我:
「夜來香其實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聞得到。」
他的結論是:
「因為白天人的心太浮了,聞不到夜來香的香氣。如果一個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靜,就會發現夜來香、桂花、七里香,連酷熱的中午也是香的。」
有一位花販告訴我:
「清晨買蓮花一定要挑那些盛開的。」
他的結論是:
「早上是蓮花開放最好的時間,如果一朵蓮花早上不開,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開了。我們看人也是一樣,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志氣,中年或晚年就更難有志氣了。」
有一位花販告訴我:
「愈是昂貴的花愈容易凋謝。」
他的結論是:,
那是為了要向買花的人說明: 『要珍惜青春呀,因為青春是最名貴的花,最容易凋謝』。」
有一位花販告訴我:
「每一株玫瑰都有刺。」
他的結論是:
「正如每一個人的性格中,都有你不能容忍的部份。
只能學習如何不被它的刺,刺傷,
還有,如何不讓自己的刺,刺傷心愛的人。」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7-11-2007 03: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把你認為的“好”強加於人
有一個信耶稣的的士司機, 他每裝一個客, 他便沿途與客人談耶神, "信耶稣好呀, 信耶稣可以上天堂."。
有一次他載了一個要去墳場的乘客, 他心知不妙, 終於遇到不乾淨的東西, 心中便想:"這亡魂心願未得解脫, 我念聖經幫一幫他吧."。
他便跟那客人說:"喂大佬, 我都係搵食, 唔好攪我, 我念聖經比你聽, 車你番屋企啦" 那客人並無回應, 司機只好不斷念經, 好不容易才到達目的地。
司機: 到了, 我已經幫你念左聖經, 希望你能早日上天堂, 唔好攪我呀大佬."
客人: 你知唔知自己沿途呢呢喃喃念什麼?"
司機: 是聖經, 我不太清內容, 只知可以幫你上天堂。
客人: 所以我也不知你在念什麼, 我信佛的, 還有, 我未死!
我們常常就是喜歡拿著自己以為好的東西給別人, 這是心中的一種幻想, 這是我執的一種延伸。
幻想其他眾生皆以我法為正法, 一個凹一個凸, 硬陷進去便成, 卻忘了各眾生不同之根性, 為的就是一個我的面子, 我是對的, 永遠沉淪在自己的
幻想及我執之中, 最後連瞋心也出來, 討論變成資料大鬥法, 修行倒頭來修得了什麼呢?
喜歡便想想, 不喜歡可以說我是無聊, 我不會回答任何問題, 因答案在你心中, 唔好意思, 幫你唔到. |
|
|
|
|
|
|
|
发表于 7-11-2007 03: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復仇法
你覺得那個人辜負了你 你受傷慘重 你傷心憤怒 你考慮報復他
你想...
你想來想去 想不出一個十全十美的報復辦法
要不就是耗時費力 要不就是會對自己造成二度傷害
沒有一個妥當
其實你什麼也不必做
不做什麼 只要深深吸上一口氣 再用力吐出去
想像他就是那一縷不痛不癢的二氧化碳
曾經經過你 如今遠離
而你在吐氣的同時 已經忘記了這個人這件事
這才是最佳復仇法
畢竟 失去你已經是他這一生最重大的損失了
所以 再做什麼都是多餘 |
|
|
|
|
|
|
|
发表于 7-11-2007 03: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它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
还没
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雨伞悄悄地先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
伞),也不愿意分担他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被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有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
了,他却躲的远远的。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
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了。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反思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呢?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流淌一条清亮甜美的大
河,而在和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凡是以虚伪为假面来欺骗别人得人,人
前人后活的也挺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
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生回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
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千万别有反感。因为有人肯于分享你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却充满了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无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因为他不懂得服饰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真正得人声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可以反观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为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快乐,才能读出幸福。
尽管我没有读完人生这本“人之书”,但我回一直努力从各个方面去阅读。 |
|
|
|
|
|
|
|
发表于 7-11-2007 03: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貪婪是難以閃躲的明槍
多少人因為貪婪而墮落,甚至有人為了滿足貪欲,鋌而走險,最終做出讓自己後悔不已的事。
當心中滿是好逸惡勞的念頭時,人們的腳步也會開始走偏,直到錯誤造成,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有一則印度寓言故事,頗值得我們深思。一隻死去的大象靜靜地躺在幽僻的恒河邊,正巧被一隻出來尋覓食物的豺狼遇見了:“哇,我今天運氣真好!”
它快步來到大象身邊,並用力朝著象鼻咬了一口,但是象鼻硬得就像根木頭,豺狼生氣地破口大駡:“這什麼鬼玩意兒,居然咬不動!”
於是,它回頭去咬象耳,沒想到還是咬不動,轉到象的腹部仍然咬不動。它東咬一口,西咬一口,大象的全身幾乎都咬遍了,仍然沒有一個可以被咬下一口的部位。
它哀怨地說:“我的天,我快餓死了,怎麼沒有一個地方咬得動呢?”
最後,它找到了大象的屁股,再次用力一咬,這回居然咬得動了,而且咀嚼起來就像剛剛活捉的小羊肉質,既鬆軟又可口。
這會兒豺狼開心地自言自語說:“這才像樣,看來大象身上最柔軟可口的地方,只有這裏了!”
只見貪吃的豺狼,從大象的屁股地方開始,不斷地往裏頭鑽食。
它從屁股吃到了象肚,當它吃完象的內臟,喝了幾口象血之後,便舒服地躺在象肚裏睡覺。
當它醒來時,想了想:“窩在這個象肚裏有得吃,又有得住,何必再去別的地方找食物呢?”
就這樣,豺狼在象肚裏舒舒服服地住下來。
只是它沒料到,在烈日的照射下,大象的屍體開始緊縮,特別是送入空氣的肛門處,已經越縮越小。
終於有一天,豺狼醒來時,象肚裏居然一片漆黑。其實在這之前,象肚裏的肉質早就變硬,象血也早已枯竭了,但是已經安逸於象肚裏的豺狼,一點也不介意,直到伸手不見五指時,它才警覺到:“大事不妙了。”
豺狼發現出口不見了,感到萬分驚恐,不住地在象肚裏東突西竄,又撞又踢,只是不管它怎樣撞,就是撞不出一個逃生的“出口”。
直到有一天,天空下了一場大雨,象屍因為浸泡在雨水中,全身開始發脹,不久肛門口也松了,透進了一點微光。
豺狼看見這點微光,開心地來到肛門口:“得救了!”
只見它用力地沖向出口,終於拼了命地鑽了出來。只不過,因為用力過猛,它身上的毛,居然全被象皮給磨蹭光了。
當它逃出象肚,立即奔到河邊喝水解渴,這才從河水的倒影中,發現自己居然全身光禿禿的。豺狼歎了口氣:“唉,都怪我太貪心了,現在弄成這副德行,怎能見人呢?”
許多人就像故事裏的豺狼,一旦生活在舒適、安逸的環境之中,不僅容易失去理性的判斷,喪失應變能力,也會讓自己不自覺地朝著陷阱走去。
貪婪往往與怠惰懶散伴隨,貪心也經常與享樂同行。
不要讓錯誤的價值觀,扭曲了我們的生活方向。
我們可以享受生活,但是絕對不可以沉溺於對物質的無休止追求。唯有知足,我們才能開心地享受人生。 |
|
|
|
|
|
|
|
发表于 7-11-2007 03: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如纸
佛家讲究来世轮回,今世的一切决定来世,劝人安贫乐道,无欲无求,因此有些人便消极地对待,随遇而安,庸庸碌碌的度过一生,并将精彩的人生寄托于来世。从佛法的观点说,人生除了生活应该过得有意义以外,还要注意到生死的问题;惟有这样,生存才有价值,生命才有归宿。可是人真的有来世吗?今生的平庸又是否能成就一段来世的辉煌?答案不言而喻。既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又怎么能够如此草率的对待自己的生命呢?我们理所应当用最好的“纸”“笔”来书写精彩的人生,让我们在生命即将结束时,一脸坦然地对自己说:“此生无愧矣”!
人生如纸。
也许你会以遇到太多的挫折为由,来放弃你人生的辉煌,那么我要说,你的确只配做个庸人,无所作为。如果你不愿意这样亏待自己,那么请谨记,无论多么困难,也要扼往命运的咽喉!人生的痛苦如茶。爱的痛苦,是人生最纯粹的痛苦。往事悠悠,终成旧梦,而今重逢,谈笑风生,共磋为爹娘之道,青春的痛苦时至今日,除了平淡还是平淡。再说遭排挤受压制之类,想当初,怒火中烧,岂是浓茶的滋味可比!时过境迁,再回首,往日的痛苦则是今天的财富了—————当初那种环境我尚且能过,更遑论其它。此时,浓烈已过,心境除了平静还是平静。没有永远刺激人的痛苦,一切的痛苦也都如茶一样,将被岁月的流水冲淡。贝多芬曾经说过: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不折不挠。”
没有人不为贝多芬那惊世的音乐才华而倾倒,更没有人不敬佩他在双耳失聪后仍然发出了“扼住命运咽喉”——《命运交响曲》的强劲之音,并谱写那举世闻名的交响曲,听着那激昂的音调,仿佛看到一个手握长矛的勇土在向命运挑战……。
闻名于世的美国盲女作家海伦·凯勒,在她黑暗中摸索着踏上了成功之路时,没有人不为这位伟大的英雄喝彩,她战胜了命运,在她的人生之卷上写上了辉煌。面对挫折,一种态度是向挫折屈服。持这种态度的人,挫折一旦降临,往往采取逃避、掩饰、屈服的态度。有的人为自己的失误寻找借口。也有的人一遇挫折,便情绪沮丧,甚至万念俱灰,完全向挫折屈服,在痛苦的深渊中销蚀着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另一种态度是勇敢地战胜挫折。持这种态度的人,面对挫折而无所畏惧,仍能积极进取,冷静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认真寻找摆脱困境的途径,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困难、征服挫折,使希望得到实现。
看着这样的例子,你还会报怨自己的命运不好吗?如果说命运是上天给安排的,那么人生则是由自己来书写,把人生当成“草纸”的人永远无法写出自己的人生,只有将人生看成“华卷“的人才能写出最辉煌的人生。 生命只有一次,请善待自己的人生,令自己无愧此生。 幸福也淡,痛苦也淡,而无论是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当它趋于平淡之时,才是人生的真味。 |
|
|
|
|
|
|
|
发表于 8-11-2007 1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决定命运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是文化的主宰,神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思维遭排斥;认为人生下来便有原罪,唯有禁欲修行,寄望来世。在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为了突破思想禁锢对生产力的约束,以人为本的思想乃应运而生,孕育了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的精义,首在肯定人的价值,将人的一切:人的心灵、人的身体、人的形象、人的活动、人的历史、人的社会、人的世界,作为关注的中心。人文主义的奠基者彼得拉克曾说过:「任何人都不愿意成为不幸的人,凄凉悲苦的过一生,这是与人的本性相违的」。又说:「有人对飞禽、野兽、鱼类的事情知道很多;对人的本性却一无所知,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不知道往何方去,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不知道这活着有什么好处?」因此,他认为人应该去研究探索的主题应该是「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福祉」。
人文主义者认为人不应该安于宿命,主张与命运抗争;认为人人生而平等,反对以出身、门第,这一类条件来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要打破这种不合理违背人性的阶级划分办法。主张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只能由其自身的道德水平和贡献大小来决定。
人文主义学者阿尔贝蒂常挂在嘴边的格言是:「德行战胜命运」,排拒悲观主义、宿命论的想法,认为「因为人的劳动,给自己创造荣耀,使家庭富裕,使城市繁兴。」
人的命运好坏,并非操之于神或任何超越力量之手,而是由自己决定的。阿尔贝蒂说:「道德是指人在尘世生活中的辛勤劳动,是明智的教育和良好的生活,也是指公正的法律、道德的原则、智慧的建言、宏伟的事业和对国家、信仰、勤奋、精进的纯洁热爱。」因为秉持这样的道德,在「不幸的时候,可以保持名誉,幸运的时候,可以享受光荣」,正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人文主义者主张:「只有拥有精良的技能,丰富的知识,恒久的工作,诚实的言行,理性的态度,正义的坚持,才是真有价值的人生,才能称为文明的生活」。「不要抱怨、不要哭泣,对付不幸的命运,只有努力提升自己,才是道德」,文艺颠峰时期大学者柯里诺告诉我们:「人人都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
|
|
|
|
|
|
|
发表于 8-11-2007 1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智慧不是机智
智慧不是机智,不是知识,更不是对外在环境全面性的观点
在三国里面,周瑜算是能够观照全局的聪明人物了。
可是不晓得为什么,这种聪明一碰到诸葛亮就统统失效了。
诸葛亮到底比周瑜多出来了什么?
诸葛亮比周瑜多出来的,是 人生一种更高层次的聪明。
真正要形容,应该叫做智慧。
智慧不是机智,不是知识,更不是对外在环境全面性的观点。
智慧所呈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态度。
他让人往内在去看到自己内在的心灵,看到别人内在的心灵。
这几乎是诸葛亮和周瑜最大的差别了。
诸葛亮看得到别人,也看得到自己,但周瑜却只看得到别人,看不到自己。
这是为什么我们一天到晚看到周瑜面对诸葛亮时老是在抓狂,老是被诸葛亮操纵,这是他不自知的部份。
聪明的周瑜 遇到了诸葛亮为什么竟显得如此愚蠢?
这是因为他 少了一种内在的观照,无法在面对事情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内在。
周瑜向来是个表演者,他一切的努力,都是要从别人身上获得掌声。
对于必须靠这么多掌声与讚美才能满足的人。
周瑜自己没有看出这点,当然很容易就落入了诸葛亮的操控之中。
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的人生算是十分美满的,不仅长得帅,又懂音乐、又会打仗,又娶到绝世美女小乔。
以他的条件应该过著幸福快乐的人生才对,可是为什么他会被诸葛亮整得那么痛苦,老是大叹:『既生瑜,何生亮』?
也许周瑜的人生是一种完美的比赛。
很多人的人生都是这样,然而这很可能也就是痛苦的开始。
人往往习惯先去注意优点,而忽略了缺点。
假如你懂得从整体去观照人生,也许就不会只注意优点而疏忽了缺点。
若从周瑜真要跟诸葛亮比较,诸葛亮老婆那么丑,家里又穷,也不懂音乐,薪水又领那么少,还和刘备签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约,这样的人生实在没什么好羨慕的。
偏偏周瑜要钻牛角尖,固执地要往自己不如别人的缺点里面钻,让它来妨碍自己的幸福、一辈子痛苦。
人的优点是否就代表了他生命的成就或者幸福,这其实是很难说的。
优点就像水一样,是可以载舟,也能复舟的。
美国有个学术研究,把学生分两班,一班是很漂亮的女生,另外一班是很丑的女生,十几年后统计这些人的成就,漂亮的女生毕业后多半当秘书或情妇,只有少数几个有傲人的成就,反观丑的女生多半当了主管,事业非常成功,婚姻幸福美满的也佔了多数。
为什么优点,反而造成了人生限制呢?
可见集很多优点不见得都是好事,端视你怎么对待那个优点才是关键所在。
反过来看,缺点也未必都是不好的,端看怎么去面对自己的缺点。
所以 人生的优缺点与人生的幸福状态不是成正比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智慧去处理那些优缺点。
在三国里面就充满这样的智慧,大家如果多听《欢乐三国志》,多想想,也许能够让自己活得更快乐、更幸福。
人的一生有甚么好比的:十岁看智力,二十看学历。三十看能力,
四十看经历。五十看财力,六十看体力。七十看病历,八十看黄历。 |
|
|
|
|
|
|
|
发表于 8-11-2007 03: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是个不伦不类的杂交词汇
世上有道德这个东西吗?我这样问恐怕会有很多人不以为然,人们经常使用这个词,天天“道德”来“道德”去、道德长道德短的,但很少有人认真会地追寻一下“道德”的内涵是什么。当然每个人对任何问题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不会对“道德”这个词没有个想法。但是要向一百个人问道德是什么的话,恐怕难保不会冒出二百五十种道德的样子来。而且这些“道德”的意思很少是用清晰、明确的词汇和语句表达出来的。我已经试过了,不信你可以试一试。
在中国人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毛病,就是思考问题不是以概念为重,而是以辞藻为核心,因词设意,望文生义。因此社会上会常常出现一些伪概念的词儿,不明不白地在人们的嘴边游荡。当今媒体的常用词汇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社会主义”、“民主人士”等,“道德”也是其中之一。仿佛就像鲁迅说的那句话,世上本没有道德,说的人多了,也就造了一个“道德”。人多走出来的路毕竟脚踏实地的在那里;而伪概念下的词儿却不会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眉目,总是似是而非地悬在虚空之中。
汉语创造词汇的方法常常是把两个已有的词加起来,叫做组合词(或组合词组)。道与德是两个词,道是道,德是德,各有其截然不同的、清晰的、明确的内涵。把道与德相加会是个有新的意思的词么?从汉语组词习惯上讲。两个表达不同类概念的词,它们不可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组合到一起一般都是偏正结构,比如道加义——道义:维护天道公理的义务;比如公加德——公德;私加德——私德。所以,道加德的“道德”必然落脚于德字上而成为一种德的意思。没有新意产生,只不过是道字成了德的姓,德就有了两个字的名称而已。这种语言习惯是人们固化了的思维,不可能会因为哪个人的刻意别解而改变人们对“道德”意思的理解。
其实,将“道德”两个字放到一起,最早的例子是两千多年前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主要是谈天道之理,间或论及人德与天道的关系,根本没有产生出什么“道德”的意思。《道德经》其实就是《道与德的经》。道德”一词本来是道与德的意思,由于汉语的组词习惯而造成的误用与讹传,尤其是大陆媒体不讲逻辑地随意使用,造就了一个没有公认的涵义与外延的俗词,大家混乱不堪、不明不白地使用着“道德”一词,道字的涵义被抽空了,成了修饰德字的牌坊,颇有让德增加些道貌岸然的功效,成为了一种检查他人生活方式与作风的手电棒,既可以用来照人,也可以来打人。所以,吵架、骂人就不道德了,男女公开示爱或偷情就不道德了,利己、不爱国也不道德了,卖淫、嫖娼不道德了,看黄色片、上黄网不道德了,话语尖刻不道德了…总之,一些根本与他人利益无关的私生活细节,只要在人前不能冠冕堂皇、不能道貌岸然,就都不道德起来。
很多人痛心疾首地认为现在社会道德沦丧,都以为是别人缺德而造成。但谁都认为自己不缺德,或许还德高望重,甚至是道德的维护者与代言人呢!殊不知“道德”这个东西就不存在。德原本是用来修养自己、约束自己的。世上只有品德、仁德、功德这样一些德的概念,拿“道”字修饰出来的德又是一种什么德呢?是专门用于指责他人的标准。社会中没有公道、正义,个人修德能是无济于事的。私德不能代替公德,个人品德不能取代社会道义。社会无道,逼良为娼,却有人指称卖淫不道德,那么社会沦丧的是什么?是善恶是非的判别能力,是公道正义的尺度水准。现在社会不缺有德之人,更不缺“道德”卫士,眼前“道德模范”时时处处彰显于上下,身边“道德”指责声声句句斥骂于你我。使我痛切地感到这个社会“道德”调门太高了,“道德”模范太多了,“道德”卫士太狠毒了,以至于社会中人性缺失了,人品低下了,善恶曲直的辨认被冲击了,道义、公理没人管了,正义、公平没人提了,社会上有缺点瑕疵的普通人爬不到“道德”制高点上,只能装成圣人、道德模范、伪君子或缺德鬼了。
有感于网络上有很多人总是拿自己的“高尚”彰显于人前,以此作为德行标准推广给他人的“善举”,我需要强调一种声音:德是一个很私人的东西,谁用谁有准,谁用谁知道,用不着拿给别人炫耀或推销,你见过有人拿自己的牙刷或内裤作炫耀的么?你会要求别人必须使用与你相同尺码的内裤么?德其实就是一种优雅的利己方式。德就是得,得的高级阶段而已。得财、得物用得字;得人好感,得人之心,就是德字了!俗话说的“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就是一种小德,而回车巷、将相和故事中的蔺相如与廉颇就是互相感化的大德范例。一个人的德,只有在一个相对文明有序的环境中,才能发挥感动、感化他人而利己的作用。未曾见动物世界、丛林法则中有德的立足之地。人类社会与兽群的区别是什么呢,就是确立了一种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让德有立足发挥作用之地。文明有序就是那个“道”字在发挥作用。在汉语中天道是祖先人类文明的成果记述,数千年前人们就把“杀人越货”、“恃强凌弱”视为违逆天道的恶事。一个人即使平素德名再高,无故杀人也要偿命不是?正所谓“德望未必取,天道不可违”。社会无道,大谈以德治国是胡闹。
人们在一个社会中安身立命,需要维系一种常态生活和群体秩序,除了天理天道之外,社会规则、公约、契约、职业守则等很多东西都属于道义范畴的,是人们享受了安全与自由之后,才容易做到的义务。这些规则、公约、契约、守则等概念根本不可能用一个“道德”词来代替而表达清楚,企图用“道德”一词四处出击,来代表各种社会言行规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欲泛滥。“道德”一词在主流媒体话语中,像法律绳索又像光鲜外套,欲强加于人,又需自我炫耀,德不能得,道没有到,不上不下,不今不古,不彰不隐,不清不楚,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简而言之是意识形态与儒文化的杂交词汇。 |
|
|
|
|
|
|
|
发表于 8-11-2007 03: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来就是利己的,但利己不同于自私
山东出了一个孔夫子,是一个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这个人没有不知道的,他的思想足足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而且我相信这个影响还会有几千年几万年。传说他有72个徒弟,个个出类拔萃非同常人。
其中有一个弟子叫冉耕,很出色的一个。一次他过河的时候看到一个少女掉到河里就冒着生命危险将女孩给救了起来。后来女孩的父亲为了表示对冉耕的感谢就给他送了一头牛(就当时而言,这头牛不亚于现在的奔驰宝马金贵),冉耕正好也需要一头牛,就毫不客气地收下了。后来人们都纷纷指责冉耕说他怎么这么没有风度呢,救了人还收人家东西。冉耕很为难很委屈就去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对他说,你收得好,你要不收的话以后就没有人冒着危险帮助别人也没有见义勇为的人了。
孔子还有一个弟子叫颜回,很有名的一个。当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是鲁国人,就是现在的山东人。战乱纷飞的当时,一个国家俘虏了别国的士兵就将他们脸上刺字变成奴隶使用,鲁国有很多战俘在别国当奴隶。鲁国==为了解驹烩些奴隶就出台一个优惠政策,如果人们将鲁国籍的奴隶赎回的话,不但可以到==报销赎金还可以领赏。但是颜回在齐国赎回了很多奴隶既不去报销也不去领赏,赢得了人们的称赞,但是孔子却很生气地告诉他,你这个举动将鲁国的俘虏们害苦了,以后么有人敢赎他们了。颜回很吃惊,孔子说,你是富有阶层能有大批的钱赎奴隶不要报酬,但是大部分的鲁国人没有这些钱,如果他们以后赎回奴隶后去报销领赏的时候人们肯定会拿你作比较会瞧不起他,但是如果不去报销领赏的话经济上又负担不起。颜回醒悟后马上去报销领赏了。
人生来就是利己的,就是任何行动任何言语都是朝着自己有利的方向,这种利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但是利己和自私不一样,自私是损害他人的利益获得自己的利益。对自己没有利的事情是很难让人做到的(少数极高尚人士除外),就像冉耕是一个很实在很直白的人,他需要牛就收下了牛。颜回不需要钱,但是他需要名誉,于是他收下名誉。我们不能过于强求放弃自己的(应得的必需的)利益为别的利益服务,这有点违反人的本性,有可能效果适得其反。(楚山推荐) |
|
|
|
|
|
|
|
发表于 9-11-2007 0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幽默智慧产生和谐人生
联想到一句西方的幽默语:“所谓垃圾,就是放错了地点的好东西。”而既然放错了地点,就不妨重找个地方放,谁找对了这个地点,谁就能让那些“垃圾”大放异彩。
罗斯福还未当上美国总统之前,家中遭窃,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谢谢你的来信,我现在心中很平静,因为:
第一、窃贼只偷去我的财物,并没有伤害我的生命。
第二、窃贼只偷走部分的东西,而非全部。
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一张口开莲花香;一双手勤作善事;一颗心有情有意;一辈子欢喜自在。
有一次,萧伯纳在街上行走,被一个冒失鬼骑车撞倒在地上,幸好并无大碍。肇事者急忙扶起他,连声抱歉,萧伯纳拍拍屁股诙谐的说:“你的运气真不好,先生,如果你把我撞死了,就可以名扬四海了。”
幽默的机智反应并非只是能言善道,而是一种快乐、成熟的生活态度,掌握了它等于掌握智慧结晶,得到快乐的泉源。
法国名人拿破仑,有一天到野外打猎,突然听见远处有人呼叫,他循声走去,看见一人落水,正大声求救。
拿破仑毫不犹豫的举起枪来,大声叫道:“喂!听好!你要是不爬上来,我就开枪打死你。”
那个人听了,顿时忘记落水的危险,立刻使劲全力向岸边游去。上岸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不救我就算了,为什么还要开枪打死我?”
拿破仑从容不迫的回答说:“假如刚才我不吓唬你,你就不会奋力游上岸,又怎么能脱险呢?”
第一个将Humor译为“幽默”的人是林语堂,他本人行事为人深具幽默感。林语堂认为“幽默的人生观是真实的、宽容的、同情的人生观。”
学习幽默,才能“乐观一切,笑看人生”;才能“开口就是智慧、发声就是天籁”。
幽默大师林语堂曾在某大学教授英文,第一天开始上课,他手提一个大大皮包走进教室,学生都以为是课本,当他打开来尽是有壳花生,林语堂则用英文大讲其吃花生之道。
他说:“吃花生要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就愈有味道。”他再补充说:“花生米又名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但愿大家吃了花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语毕全堂莞尔。
中国人是比较不重视幽默的民族,从小到大的教育里,父母师长都教我们要“庄重”、“认真”;主因是中国传统的礼教文化,强调“君子不重则不威”。
反观,美国人可以不在意别人骂他顽固、奸诈、无赖,但却无法忍受“没有幽默感”的批评。美国文化里,“没有幽默感”一词似乎与做人失败、不受欢迎、令人讨厌……等词并列。
麦克阿瑟将军在为儿子所写的祈祷文中,除了求神赐他儿子“在软弱时能自强不屈;在畏惧时能勇敢面对自己;在诚实的失败中能够坚毅不拔;胜利时又能谦逊温和”外,还祈求上帝赐给他“充份的幽默感”(And after all these things are his, add, I pray, enough of a sense of humor, so that he may always be serious , yet never forget take himself too seriously.)。由此更能窥见,幽默在西方社会中被赋予的崇高价值与肯定。
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1861─1941年)接到一个姑娘的来信:“您是我敬慕的作家,□了表示我对您的敬仰,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我心爱的哈巴狗。”泰戈尔给这位姑娘写了一封回信:“我同意您的打算,不过在命名之前,你最好和哈巴狗商量一下,看它是否同意。”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1805─1875年)很简朴,常常戴着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个行路人嘲笑他:“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美国政治家查尔斯.爱迪生(1890--1969年)在竞选州长时,不想利用父亲(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声誉来抬高自己。在作自我介绍时这样解释说:“我不想让人认为我是在利用爱迪生的名望。我宁愿让你们知道,我只不过是我父亲早期实验的结果之一。”
一天,有人问英国首相丘吉尔,做个政治家要有什么调件。丘吉尔回答说:“政治家要能预言明日、下月、来年及将来发生的一些事情。”那个人又问:“假如到时候预言的事情未实现,那怎么办?”丘吉尔说:“那就要再说出一个理由来。”
幽默最基本的特点:
一、必须有趣或可笑。
这是幽默的美感特征,幽默就是引人发笑,但以讽刺别人而达到自已愉快的方式,那种幽默就一点都不美,而且令人生恶,造成许多人对自已的反感。
二、必须意味深长。
幽默绝不能像垃圾一般,丢了就忘了,要能细细的回味,以后还会想起,还觉得好笑,所以说幽默必须要适当,如果一直像小丑般,没有一句话是正经的,自然而然我们就无法感受到幽默背后纾解心情的真意,反而变成我们都知道对方要说什么,一点有趣感也没有了。
而幽默与讽刺,二者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幽默被喻为“温柔美丽的姑娘”,而讽刺则像匕首一样,刺得令人难受。
我们应该从四点下手去培养幽默感,提出下列几点给各位参考:
1、具有深刻的生活体验
2、敏锐的洞察力与想象力
3、高尚优雅的风度与自信、乐观轻松的情绪。
4、具有良好的素养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不正确使用幽默就无法真正了解,幽默,反而会造致许多不同的意见,如果自已又是个不乐观的就会深受其害。
幽默是人生交往的润滑剂,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们不能忘记生活是多彩多姿的。所以在使用幽默时,千万不能滥用幽默,一句妙语可以带来轻松与力量,但川流不息的妙语、笑话、讽刺,也能断绝沟通。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人,害我们不知所措,只好赶紧逃开威力过大的幽默轰炸。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妙语如珠的人,但我们不要起于竞争之心,反而要倾听他内涵之语意,学习对方的长处,若你心中有不平的意念,一心只想用幽默来压倒对方,就可能使气氛陷入紧张,引发对方的仇视心理,就会造成以后别人对你的攻击,幽默是使沟通更加融洽,利用幽默产生的开怀大笑达到与人交流,让气氛非常愉悦。 |
|
|
|
|
|
|
|
发表于 9-11-2007 0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亡---生存的代价
有一句世界性的格言,说“进去时应想着出来”,或者说“登门迈脚须小心”!这意思就是说,一只脚迈进门槛,另一只脚要始终留在门外。这也就是说,你应该一只眼睛在门里,一只眼睛在门外;或者,你应该骑跨在门槛上;或者,你的智慧应该在你的舌头上,你的头脑应该在你的心上,你应该给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意见,每一个思想,每一个步骤,都加上一个计算器。其目的是,保证你的心灵、你的肉体、你的头脑、你的生命的安全。为了你的安全,你应该经受所有这些磨难。经历过出于所有这些原因的磨难后,你就为自己实现了安全、无虞、顺遂与和平了!
但是,谁能永远这样小心谨慎?谁能戴此枷锁而不疲乏?谁能不粉碎这枷锁、不因着这枷锁和随着这枷锁而粉碎呢?谁能不让禁锢在牙齿后面的舌头因疲惫而说话呢?谁能不让自己因行走劳累而倒在地上呢?谁能忍受大门长期禁闭或看着门偏斜而不去砸烂这些门呢?谁能总数着自己咀嚼的每一口饭和饮的每一滴水呢?谁能用自己的手指握住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手指抓住自己的脑呢?谁能成为自己全部潜能的囚禁者呢?谁能用囚禁自己的办法换得正确和无过呢?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走上笔直的道路,为了接近于正确。它们借助的是同一种方法,即通过不做任何事情而不犯错误。
除了死人,谁也不能如此。只有死人才不知道错误,因为他们不知道正确。至于活人,由于自然的原因,他们是有偏颇的。因为他们有可以伸屈的四肢、舌头和手臂,有可以远望的眼睛,有可以配置耳机和电话的耳朵。
活人是不懂得折衷的,因为折衷就是拦腰斩断。而过火极端,倒常常是令他们高兴的事,即使那样会导致一种永远的休息。他们是人,人的自然特性是:即使付出代价,也要去干。我们付出过多少代价啊!死亡就是为了生存而付出的代价——为了任何一种生存。 |
|
|
|
|
|
|
|
发表于 9-11-2007 0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念的種子
心念的宗旨: 在世界上有一件東西完全屬於你自己.那就是你的心念. 只要心念一轉.你的世界也隨之改變「心念的種籽」影響你的一生.
「心念」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心裡的每一個念頭、每一個感覺、每一個信念,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我們生老病死的過程。
我們的生命時時刻刻都有心念伴隨左右,心念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世界,更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觀感。於是你便會感覺某些事物使你快樂或悲傷,很苦惱或很平靜。無論是好的或壞的,全憑你所種下的心念。
心念的做法: 當你改變心念,你改變想法;
當你改變想法,你改變態度;
當你改變態度,你改變行為;
當你改變行為,你改變表現;
當你改變表現,你改變人生!
播下心念的種子,你會收穫思想;
播下思想的種子,你會收穫行動;
播下行動的種子,你會收穫習慣;
播下習慣的種子,你會收穫性格;
播下性格的種子,你會收穫命運。
字眼是思想的符號
有一種人喜歡罵人,或在背後說人家的壞話,他可沒想到,聽見的全是他自己。當口出惡言成為習慣後,經由自己的耳朵日以繼夜聆聽、灌輸,久而久之,這種語言就成了心田的種籽,可能會為自己製造惡運的果實。
不斷使用什麼樣的字眼,就決定什麼樣的人生。凡是會使情緒有負面反應的字眼都要改掉,代之能使情緒產生正面反應的字眼。因為,你的人生很可能就在你有心這麼做之下而全然改觀。
兩種態度,兩款人生 你的生活並非全數由生命所發生的事情來決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對生命的態度,跟你的心靈有待事情態度來決定。
態度就像磁鐵,不論我們的思想是正面或負面,我們都受到它的牽引。而思想則像輪子一樣,使我們朝一個特定的方向前進。
我們無法改變人生,但可以改變人生觀;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可以改變心境;我們無法調整環境來完全適應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調整態度來適應一切的環境。
總結:
生命長短有限,你無法控制,但「生命寬度」無限,你可掌握。天氣陰晴有別,你無法控制,但「心情」你可改變。容貌美醜天生,你無法改變,但「笑容」你可隨時出現。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能掌握自己思想的方向。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07 0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歡自己
如果今天的你不能比昨天的你更喜歡自己,
那麼明天對你來說,又有什麼意義?
多心,有時候,你難免多心。
心眼一多,對許多小事就跟著過敏。
於是,別人多看你一眼,你便覺得他對你有敵意;
別人少看你一眼,你又認定是他故意對你冷落。
多心的人註定活得辛苦,因為情緒太容易被別人的情緒所左右。
多心的人總東想西想胡思亂想,
結果是困在一團思緒的亂麻中,動彈不得。
有時候,與其多心,不如少根筋。
你是一塊磁鐵
相不相信?其實你是一塊磁鐵。
當你身心愉稅、喜歡自己、對這個世界充滿善意,
美好的東西就自然地被你所吸引。
相反的,當你悲觀、鬱悶、覺得什麼都不對勁,
負面的一切也就相繼來報到了。
因為你是一塊磁鐵,吸引的是與你相關的東西,
所以快樂的你就吸引讓你快樂的人事境,
煩憂的你則吸引讓你煩憂的人事境。
這是信念的奧秘。
你今天心情好嗎?
你不說話,但眼底的神色已回答了一切。
那麼,就別讓自己繼續躲在心事重重的甲殼裡吧。
「煩腦」這種煩人的東西是想出來的啊,若是不想就不存在,
你沒聽過這句話嗎?
去喝一杯咖啡、買一件衣服、剪一種新髮型、去吃一筒冰淇淋、
走一條街、看一場電影、去看一個老朋友,聊一回往事,數一晚星星。
讓自已好過的方法很多,而且善待自己是道德的。
除非,你堅持躲在潮濕的甲殼裡更快樂。
別太在意
他的吃相讓你討厭,但或許你說話的樣子也令他不悅。
你不喜歡他穿衣的風格,說不定他也受不了你的髮型。
他有他的缺點,你也有你的盲點。
這世界上本來就不存在完美的人。
沒有人可以百分之百地配合別人,
也沒有人需要壓抑自己,只為了討人歡心。
已經不是小學生了
你又何必搶著當風紀股長去注意別人是否肅靜?
與其把時間浪費在不相干的人身上,
不如用這寶貴的光陰來做對自己更有益處的事情。
心亂
心亂的時候,你像一把音沒調準的吉他,撥出來的都是剌耳的不穩定和弦。
也許你正為了什麼暫時無法解決的事情發愁,或是為了還沒發生而可能發生的災難擔心,
你不喜歡這心亂的感覺,卻又無法禁止漫天漫地的胡思亂想。
於是你的心更亂,因為你深深地感到對自己的無能為力。
我知道你的心正亂,但也請你相信,事情永遠不會像你所預想的那麼糟糕。
許多時候,你太習慣自己嚇自己,到頭來只是徒然浪費了時間與力氣。
心亂的時候,找一件能讓自己專心投入的事情來做吧!
掃掃地,抹抹窗子,或是把堆在水槽裡的碗洗乾淨;
當你整理了外在的秩序時,其實也就理清了內心的亂麻。
喜歡自己
你常常因為光陰易逝而恐慌,也常常因為荒廢歲月而不安;
面對旁人的要求和自己的期望,你往往不知如何選擇,
夾纏在公眾事物與私人情感之間,你總覺得一事無成。
於是,置身於紛亂的生活裡,你的心就陷溺如流沙了。
快樂的秘訣之一,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裡,選擇先做你喜歡的事情。
只有在一樣樣地完成它們之後,你才會一日比一日更喜歡自己。
親愛的,如果今天的你不能比昨天的你更喜歡自己,
那麼明天對你來說,又有什麼意義?
別做井底蛙
像一隻井底的青蛙,你抬頭看見的只是一小片天空。
當這片天空出了太陽,你就以為全世界都發亮;
當它下了雨,你又以為全世界都沒有光芒。
井口的周圍就是你的世界的邊界,井口大的天空宰制了你的全部的心思。
你沒有想到真正的世界其實是沒有邊界的,也不會知道在那個小天空之外還有個大天空。
當你陷入某種人生僵局的時候,你就是這隻青蛙,
侷限在潮濕的井底,看見的只是自己的痛苦。
所以,你只能用力往上跳,跳出這口井,跳出僵局。
然後,你會發現以前的世界何其小,未來的天地何其大。
秋雨
秋雨從高高的雲端落下,洗盡堆積了一夏的塵埃。
如果潮濕的天氣讓你有了欲淚的情緒,那就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吧。
哭泣其實不必有正當的藉口,一如大笑無需任何緣由。
人們總是讚美笑,卻不鼓勵哭,但一個不會哭的人就像從來不下雨的天空,
只任乾燥的情緒壓抑堆積,不見淋漓活潑的水意。
想笑就開心地笑,想哭就放心去哭,能笑也能哭,是對自己的慈悲。
哭過的你將感到無限輕鬆,一如雨後的天空無限明淨。
跟著因緣走
小時候,你曾經對別的小孩炫耀:看!我有你沒有。
你有的可能是一只風車、一個洋娃娃或一支彩色筆。
長大後,你卻開始羨慕你的朋友:唉!他有我沒有。
別人有的可能是一分理想的工作、一樁受寵的感情或一種優渥的生活。
孩子氣的炫耀是天真,成人式的羨慕卻不免幼稚了。
親愛的,其實你也有很多寶貴的東西是別人沒有的呀!
例如說,你可能有堅固的牙齒,當別人只能吃西瓜時,你卻能啃甘蔗;
你可能有修長的手指,當別人只能吹口琴時,你卻能彈鋼琴。
也許當你羨慕著別人時,別人也在羨慕著你呢。
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沒有誰比誰更幸撸?矝]有誰比誰更尊貴。
人生在世,不過是跟著因緣走,而因緣向來是生滅無常的。
所以,擁有無須歡喜,因為擁有就代表了有失去的可能。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07 0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胜者”的悲哀
中国人特要脸面,事事总以胜者为荣为傲,故此,凡事都想当个胜者,似乎只有这样,才有尊严、才有面子、才感到自豪、才让人佩服。否则,就很难“咽”下这口气。然而,有些事是不能争强好胜的,如果你非要当“胜者”,其结果往往是,轻着丢尽脸面,毫无尊严可言;重者两败俱伤,自身痛苦不堪,更有甚者还可能搭上自己的卿卿性命,这不能不说是“胜者”的悲哀。
《伊索寓言》上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农夫赶一头驴子进城,走到山径上,一边是绝壁,一边是悬崖,农夫恐怕驴子掉下去,就请它靠里面走,驴先生硬是不肯,非靠外面走不可。农夫打它,它也不听。拉它,它反而大肆踢腾。僵持到最后,驴子脚下一滑,跌下万丈深谷,粉身碎骨。满头大汗的农夫叹曰:“你胜利啦。”
当然,驴子就是这么个犟脾气,又缺乏人脑的思维,不听农夫“劝阻”,以至“脚下一滑,跌下万丈深谷,粉身碎骨。”虽说结局悲哀,但情有可原,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我们有些人却天生的驴先生性格,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为了能够成为“胜者”,总是自以为是,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不能不令人叹息,不能不令人悲哀!
一些人为了当上“胜者”,总是喜欢在众人面前奚落他人,抬高自己,轻者与人结怨,丢了自己的尊严和人品,引发相互“揭短亮丑”,重者导致拳脚相加,两败俱伤,此为其一;一些司机为了当上“英雄”,抢道行车、超车,往往引发车祸,搭上自己性命不说,还伤及无辜,此为其二;在家庭中,一些人面对妻子或丈夫,常常毫不谦让,总是永当“胜者”,就是“不肯往里面靠一靠”,最终使家庭不和,甚至破碎,此为其三;朋友或路人本无怨无仇,为了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争个我高你低,常常大动干戈,最终“胜者”入狱,“败者”伤痕累累,此为其四;……手头就有缘于翻盖老房都想当“胜者”引发的一起案件。说的是画家付某的岳父在翻盖老房时不仅超越邻家肖某中心线盖房,而且还比邻家的房子高出一砖,这让肖家很是不快。因为按当地的风俗,谁家的房子比邻居矮那意味着将会被永远欺压。这一砖算是伤了双方的和气,从此两家争执不断,直至对簿公堂。就在法院开庭的前一天晚上,付某为了帮助岳父教训“冤家”,用一副字画和2000元钱雇来五六个打手,拿着砍刀、木棍将肖家人痛打一顿,造成两人轻伤、一人轻微伤。普通的民间纠纷骤然升级,画家和打手为此不仅身陷囹圄,还赔了8万多元的损失费,你说这位“胜利者”能不悲哀吗?
这些“胜者”之所以悲哀,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心胸狭窄、个人主义色彩太浓、不听好人言的驴先生性格,才是其导致悲哀的根源。看来,做人做事,心胸要宽一些,肚量要大一些,“好人言”该多听一听,事事不能光想着自己,事事不能都要成为“胜者”。
大智若愚。如果在这些事情上,我们豁达开朗,多考虑一下对方的利益,多进行一下换位思考,多想一想遵守法律规则的重要性,换一种方式“处理”,自觉作出退让,就会迎来一片“海阔天空”,就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分力量,对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对家庭都是大有裨益的,这才是英明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胜者!
这样的胜者自古有之,“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当属典范。据姚永朴先生《旧闻随笔》记载:清朝大学士张英桐城老家与姓吴的邻居之间有一空地,吴家修房砌墙越过了中界,张的家人写信报告,本来想请在朝廷做大官的张英出来制止。谁知,张英批诗一首寄归:“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深感愧疚,立让三尺;吴家被张家之举所感动,也退让了三尺。“六尺巷”由此得名,成为一段千古佳话。试想,如果张英一利当前先为自己考虑,只顾自家利益,仗势欺人,其结果一定是弄得大家都不愉快,甚至由此引发血案。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07 01: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老想着别人总跟自己过不去
在美国,一中国女同胞在街道上睡着了。一位美国黑人男子把她唤醒。她马上想到了遇到了坏人,可是,事实跟她想法相反。这位男青年是提醒她,晚上在外面睡觉会感冒。
在一个文明的国度,关心别人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在我们眼里,关心别人往往可能被误解。我的一位政治老师去日本后,看到日本的治安,看到人际关系,看到日本社会的文明程度后,他老人家感慨万千。回来之后。逢他的学生就说:“我在学校讲授遥远的共产主义社会,在日本已经实现了。”
很长时间,我们对于西方社会的文明总是以偏概全,总是夸大西方文明的阴暗的一面,总是拿国内的行情衡量别人,所以,也闹出不少误会。
叶沙新去柏林旅游时,花了买回一块柏林墙纪念物。当他把纪念品带回上海后,几乎所有的朋友都问:花了近40块人民币从德国买来的水泥块,真的是柏林墙上的一块吗?会不会是假的?
不能跟人一样大步前进,也要跟在人家后面蹒跚学步。面对世界文明,很多时间里,我们不是跟着一人家学习,而是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在封闭的环境下,对于外来的任何冲击都会感到惊慌。因为不识相,被文明进步进步的车轮撵在车底下后,非但不检讨自己,反倒对前进的车轮耿耿与怀,甚至要用时间隧道把碾国的车轮再倒过来。
在西方,坑蒙拐骗早已成了人际交往的垃圾。尽管西方人际关系中也存在着奸诈问题,但这些东西却不敢明目张胆公行于世。可是,在我们的社会,行贿受贿公然盛行,坑蒙拐骗席卷全国,假冒伪劣无孔不入。如此环境生存下来的人群,自然会对正常的事情看成不正常了。
在西方国家,什么东西都可能买到,要想买假的东西却很难买到。在西方国家,什么都可以出卖,但是诚实认真的原则,却很难有人公然出卖。这就是我们的差距。别人在很多方面已经远远地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可是我们依然被排斥在文明世界之外。
残酷专制传统,造成了国人彼此之间没有信任,相互提防,内心缺乏安全感。高压政策的人人自危,导致人世险恶,人和人之间充满了敌意和恐惧。加上社会环境的恶化,人和人之间起码的信任也没有,连自己的兄弟、朋友、邻居和同事都不能相信,更何况相信别人、别国了。
自从中国实行一胎政策,有的穷人家把初生女儿,不是弄死,就是送收养所。消息到西方,西方人民遂渐渐到中国遗弃的婴儿。1989年时,美国人共收养了 201个中国孤儿。自此后逐年增加,十年后,美国共收养4,101名。2001年收养4,691名,2002年收养5,053名。
对于美国人收养中国孤儿,很多人感到困惑。《美国人不值得感谢》一文指出:“美国人为什么能够收养得起中国孤儿?那是因为美国人富呀!美国人富得,有多余财富可以收养中国孤儿。对此这一说法,简直不值得一剥。富有的并非都是美国人,中国人的富翁也不少,他们怎么为富不仁?”
看一个国家的优劣,不能老是着眼它的过去,而应着眼这个国家的现在表现和制度。可是,很多情况下,我们对一些国家的过去总是耿耿与怀,时时刻刻不忘他们的过去,甚至,时不时地跟义和团一样制造一些极端民族主义闹剧,挑拨国家之间对立情绪。这种念念不忘过去的做法,显然成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正常对待他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和尚和小和尚一起过河。一漂亮姑娘,怕湿了衣服,不能过河。小和尚想背姑娘过河,想到清规戒律。而老和尚则没管这些,背起姑娘过了河。当走出几里路之后,小和尚终于忍不住想问老和尚,为什么他不顾修行去背姑娘?!老和尚说:“你还背着那姑娘没有放下来呀?我早就放下了。”
其实,很多事情已经成为过去。可是,很多过去的事情跟小和尚的一样,一直不能放下。骨子里的激情说:我想说的是,没有什么故意欺骗,而是根本就放下了,就像没有发生一样,如果一定要从记忆的沉渣中翻出来,岂不是有故意炫耀之嫌,难道这就是坦诚?人们常说,人们刻意去遗忘的一定都是很痛的,也是不想去碰的,放下了就是放下了,何必再去折腾呢?我想,忠诚也就是放下所有的行李,共同走好以后的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多看别人的优点,我们就能学到更多东西,提升我们的品格。忘记别人不是,我们就能更加宽容别人,跟人和睦相处。如果老是夸大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过去耿耿与怀,那么,我们也就会在病态中封闭自己。
忘记别人对待自己不恭的过去,意味着可以轻装前进,开拓美好的未来。现实社会,却有一些人因为自身问题,老是想着别人看不起自己,整自己,压制自己,结果,在一些虚幻或夸大的敌意下,干出了危害社会和他人事情。马加爵同学就是最好的例子。
老是想着别人跟自己过不去,怎么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向别人学习。老是把别人想得太坏,又如何和平相处,共见文明。心态不正,影响的只能是自己,对别人虽然有伤害,但丝毫不阻挡不住别人前进的步伐。看到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弱点,互相学习,互相协商,才是真正强者的心态。 |
|
|
|
|
|
|
|
发表于 13-11-2007 04: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4-11-2007 0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4-11-2007 0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祈求太多
每个人都有失望和不满的时候,不是你的希望没有实现,就是他的欲望没有满足。每当这时,我们不是怨天尤人,便是破罐子破摔,却很少坐下来,仔细地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有不满和失望。活着,我们不要祈求太多。
我们来到这世上时,本来就是赤条条的,一无所有,是上苍赋予了我们生命、亲友以及思想和财物等等,上苍待我们何厚?使我们拥有了这么多,又占据了这么多。可是我们却从来也没有满足过,依然在祈求着上苍为我们降下更多的甘霖。
然而,生活不可能也不会按照我们的需求来十足的供应我们,于是,我们便失望了,我们便不满了。
世界对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说,都是公平无二的。有耕耘才有收获,有奋斗才有成功,有付出才有得到。你想花一分的代价,去换回十分的成果,那是永远也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永远都不应该祈求这世界平白无故地就给我们太多。
生命在于奋斗,人生在于积累。不要祈求,只有一点点就已经足够了。每天一点点,每月一点点,每年一点点,几年下来,我们就已经得到了很多很多,那么一辈子下来,我们不就已经变成了一个拥有整个世界的大富翁!
不要祈求太多,太多了,生命就会显得过于沉重,我也就会感到你的人生因缺少遗憾而懒于去追求;不要祈求太多,太多了,人生就会显得过于臃肿,你就会感到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负累,因无法带得动而终生不能轻松。
任何奢望都是不应该有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也不会长钞票。实实在在地做事,实实在在地做人,实实在在地对待每一个时日,你才会拥有一份实实在在的成功。 |
|
|
|
|
|
|
|
发表于 14-11-2007 0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挽回的旧梦
有些人比较幸运,年幼时没有机会学钢琴和芭蕾舞,长大了,自己赚到钱,还可以去学。虽然是老师手上最老的学生,但是旧梦能够兑现,毕竟无憾。
以前梦想开跑车,等到四十岁才可以拥有自己的跑车。以前渴望坐豪华邮轮环游世界,等到五十岁才可以实现,虽然是晚了一点,毕竟能够圆梦。
物质的旧梦容易兑现,人生的旧梦却是不可挽回的。
譬如,你希望你是父母最疼爱的孩子。你但愿你和哥哥和妹妹的缘份深一点。你但愿在父亲生前能够勇敢地表达你对他的爱。
你并不想当医生,你宁愿当一个小提琴家,但是你不可能放弃现在拥有的一切。
你并不想做一个商人,你渴望当一个画家,但是你的家人需要你照顾。
如果可以,你希望对你的初恋情人好一点,你以前对她太差劲了。
你曾经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他改变了你的生命,后来,很多事情也改变了,以致你们的感情也改变了,从此不相往还。
如果可以,你想挽回这一段友谊,再和他一起浪 掷时光。
你曾经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但你没有与他厮守终生,这个旧梦永远无法重温。
每个人都有不可挽回的旧梦,重寻旧梦的代价往往是我们付不起的,当你付得起,又无法重温。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