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清池

佛教是内学 - 是对内求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10-2010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清池

这些是书说的, 书讲的那只是观念是真是假不能确知, 没有体証过,
因为这些东西不是你的, 你只不过把它记忆下来而已...所以是心外求法!!!
向内求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10-2010 1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0-10-2010 12:15 AM 编辑
这些是书说的, 书讲的那只是观念是真是假不能确知, 没有体証过,
因为这些东西不是你的, 你只不过把它记忆下来而已...所以是心外求法!!!
向内求吧..

不, 从大乘的观点, 那是佛说的, 因为那是大乘佛藏,就是大乘的根本,
历代的大师大德都应证体验了这教说,
我们也应验了这教说, 我们的内心的小宇宙与外境的大宇宙是互应的。
我们自身能体验感受因果法则是应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010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要什么文证,理证和现证?

因为文证,理证和现证是日莲大师提出,这是当今最好的量佛教法门的标准, 你可想的到更好的标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10 1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清池

那只是观念, 那只是你的认为而已, 你可以固执的相信...  而真相你不去找永远不能大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010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0-10-2010 12:44 AM 编辑

回三法印
那只是观念, 那只是你的认为而已, 你可以固执的相信...  而真相你不去找永远不能大白的...
那你为何不写一正统的经论,从理证和现证的角度来反驳呢? 可能还能收进佛藏呢?
你没喝,有何能知他人的水的昧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10 1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清池

因为不需要这些理论, 理论和修证根本是二会事...
既使是背下三藏, 也不可能解除根本的"烦恼",  也是凡夫一个..

理论就是心外法, 你以为什莫是心外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0-10-2010 0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0-10-2010 01:05 AM 编辑
因为不需要这些理论, 理论和修证根本是二会事...
既使是背下三藏, 也不可能解除根本的"烦恼",  也是凡夫一个..
理论就是心外法, 你以为什莫是心外法?

究竟,多数人是因自身体验了大乘佛法才进这法门, 很少是因理论而进这法门的。
就是因为他们有烦恼要解脱, 才屈认知大乘法门,从中自身体验菩提。
所以大乘说烦恼即菩提,煩惱菩提不二
因為煩惱因緣和合而生,菩提亦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所生法,佛說即是空。人們覺得煩惱是不好的,就想法子來對治煩惱;為了對治煩惱,就產生了菩提。
妨碍觉悟之一切精神作用皆称为烦恼;反之,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称为菩提。然贪、嗔、痴等烦恼,其当体为菩提;离此菩提法性之外,则别无诸法可言,故于烦恼之性立菩提之名;此即两者相即不离之意。”就是这个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10 0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清池

都说了这些是理论, 别人的理论,  根本是心外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10-2010 0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0-10-2010 07:36 AM 编辑

都说了这些是理论, 别人的理论,  根本是心外法!!!

究竟每个人的感受体验是不同的
作一个向导师,若不能画出一个好的指导地图来受益多人, 是不能成为好的向导师的。
他是不能一个个的带路的
有了好的地图(正解的理论)方能自行出山( 心) 之路,(自行体验)


而不想看前人导(师)的图(论)的人,要自行出山( )
不是慢心,就是无智,


在大乘,法是指真理,那真理当然是在他心和我心都能找到的, 是一样的, 不能说是‘是心外法‘

若无正解理论加持,那如何修证?修证何标准?  那如知所‘证‘是自幻心魔还是法脉菩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010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0-10-2010 10:42 AM 编辑

回guilimen
清池只不過是在讚美"規律門"大師原來是佛祖的化身.

这也难说,要看是从何角度相对来观
因为若是在一个全息图相(HOLOGRAM)的宇宙观来看,何是主身,何是影身, 就难说了

当然,若是从‘总‘的角度来看,因为世尊是我们在世所认知的第一个佛陀,我们把他当为主身,这是尊敬。
但若是从‘别’的角度-从理论上来看, 法身是不生不灭的,那在古印度的世尊,也是影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10 1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guilimen

这也难说,要看是从何角度相对来观
因为若是在一个全息图相(HOLOGRAM)的宇宙观来看,何是主 ...
清池 发表于 20-10-2010 09:58 AM


汝说"身""宇宙观"之物,身内求身,内外似无分别之意境。如着迷手中之花,心识专注且喜乐无边,仿佛喜乐之泉源,信之为恒常,实与外求无别。若吾从汝手中夺取此花,或吾有更美之物,或花凋零,汝必感忧伤。

仍是无常,为苦。既苦,为何依靠。

浅见,浅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010 1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0-10-2010 01:29 PM 编辑

回洁净清新
汝说"身""宇宙观"之物,身内求身,内外似无分别之意境。如着迷手中之花,心识专注且喜乐无边,仿佛喜乐之泉源,信之为恒常,实与外求无别。若吾从汝手中夺取此花,或吾有更美之物,或花凋零,汝必感忧伤。
仍是无常,为苦。既苦,为何依靠。

依天台法门, 中道实相论的前提是认定世界上一切事物一切现象皆是“一心”的产物。
依用《大智度论》中的“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及《华严经》的“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心、佛及众生,三无差别”,对此加以证明。
   
第一,
心、众生与佛等同。所以,“心即大乘,心即佛性”;“
心是具一切佛法,……贪嗔痴亦即是菩提,烦恼亦即是菩提”。

第二,
心造万法,万法所具有的空、假、中三谛皆在一心。
《摩诃止观》:“只是无明一念因缘所生法,即空,即假,即中,不思议三谛,一心三观”,
“三谛具足,只在一心”。因此,《法华文句》:“中观观心,心即实相。”

第三,
既然一切世、出世间的一切现象皆由心造,心即佛法、实相,
也可说:“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离是无别中道”;“即是而真,无有一事而非真者”。
《法华玄义》:如果运用这个道理来看社会,那么人们的任何生产活动、日常生活皆与实相、佛法不相违背。
这是名语句:“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低头举手,开粗显妙,悉成佛道。”
《法华玄义》:中道是实相,心是实相,一色一香,万事万物,一切无非实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10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清池


金刚经里说以声音, 外相来求如来, 是人行邪道
文字相, 就是心外求法..

地图指的路和你走在路上是完全不同...
同样的对一个没有喝过酒的人, 你用什么文字来讲他都不可能明白,
即使有人用文笔形容"酒"是如何如何, 对没有喝的人等于白说.

你看了这样多佛经, 那你就问问你自己, 开悟了没有, 还是变成有知识摆了??

讲到心, 你肯定当下知道那一个是你的"心"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10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对内求法的意思是

在自己的体验里面,求证法。

请问楼主,有没有真正去试过去亲自体验佛法来求证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10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大肚皮豚

请问你用什么东西来体验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10 0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大肚皮豚

请问你用什么东西来体验法呢??
三法印 发表于 20-10-2010 02:06 PM



    我觉得修禅是不错的体验。用修禅体验佛陀说的法,无常心识的难以捉摸,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10-2010 0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0-10-2010 02:35 PM 编辑
金刚经里说以声音, 外相来求如来, 是人行邪道
文字相, 就是心外求法..

金刚经是不是以文字来表达? 佛藏就是佛陀的所流下的智慧舍利。 不读佛藏如何能如(佛)说修行?“离经一字,皆同魔说“

地图指的路和你走在路上是完全不同...
同样的对一个没有喝过酒的人, 你用什么文字来讲他都不可能明白,
即使有人用文笔形容"酒"是如何如何, 对没有喝的人等于白说.

对阿, 心路是要自己走,但历史上还没看到一声闻圣人或大乘圣人是不依佛陀的教导(佛藏/法脉/地图)而成道的。
一个人若不想求法,那佛陀也是没有办法的

你看了这样多佛经, 那你就问问你自己, 开悟了没有, 还是变成有知识摆了??

那我为何要用精神帮你开,从小乘引进大乘呢?


讲到心, 你肯定当下知道那一个是你的"心"吗??

我只引你到这边,是还在理的方面, 还没讲进识,界和境的方面,还没进事的方面。
不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010 0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0-10-2010 03:39 PM 编辑
请问楼主,有没有真正去试过去亲自体验佛法来求证呢?

如引导他人转换他们的宿业, 是证验法门的事, 利己利人



我觉得修禅是不错的体验。用修禅体验佛陀说的法,无常心识的难以捉摸,等等

也可以用法华曼荼罗来修的, 对基根一般的大众比较好

天台的止观,是以禅宗的坐禅,是不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010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0-10-2010 02:51 PM 编辑
请问你用什么东西来体验法呢??

在法华法门是用烦恼亦即是菩提, 观心是观自身的十界, 烦恼 - 从而找出自身的佛界,菩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10 03: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只教一乘, 没有小乘, 更不是后期的大乘

来回答我的问题, 不用太离题, 很简单摆了...
你知道当下那一个是"心"吗??
能回答,算是入门,
不懂, 也不要紧, 不急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10-2025 07:42 AM , Processed in 0.10583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