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1-6-2011 08: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7種人夏天該補維生素
容易曬黑、胃口變差、雙手脫皮,這些看起來與炎熱天氣有關的癥狀,實際上與維生素缺乏不無關系。
“人們在夏天運動量增加,出汗明顯,加上晝長夜短影響睡眠等,都會增加體內維生素、微量元素的消耗和流失。”衛生部北京醫院藥學部臨床藥師張亞同向《生命時報》記者介紹,此時要特別註意維生素的攝入,特別是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而以下幾類人群除了調整飲食,還需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適當服用相應的維生素補充劑。
出汗多、活動量大的人
面對高溫,不是所有人都會“退縮”,愛好運動的人依舊會揮汗如雨地鍛煉身體。但要註意,在高溫下長時間運動或工作會使汗液大量流失,同時維生素消耗會明顯增加。如果連續一周以上容易疲勞,可在藥師指導下補充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
電腦族
看電腦屏幕時間過長,長期視疲勞及精神壓力過大,必須適量補充維生素A。
長期吸煙和酗酒者
吸煙會消耗體內大量的維生素C,容易導致維生素B和C缺乏,多吃含維生素豐富的水果或蔬菜,有助於減輕煙酒對血管和心臟的損害。
正在減肥的人
運動20分鐘後,脂肪就會燃燒提供能量,而幫助脂肪代謝的便是維生素B2。想減肥的人往往對富含B族維生素的高熱量食物敬而遠之,因此可適量服用B族維生素補充劑。另外,運動減肥的人還需補充維生素C。
素食者
長期吃素的人由於不吃動物類食品,容易缺乏維生素D、維生素B12。缺乏維生素B12的癥狀不會一下子就表現出來,但一旦發生,將造成惡性貧血,給神經系統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
容易起口瘡的人
補充維生素B2除了幫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代謝和緩解視疲勞,還能促使皮膚、指甲、毛發的正常生長,幫助消除口腔內和唇、舌的炎癥,有效改善口腔黏膜潰瘍。
常服避孕藥的女性
長期服用避孕藥容易導致葉酸、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E、維生素C缺乏;維生素A和維生素K的血漿水平異常;血漿鋅水平的下降以及小腸對鈣和銅吸收能力的異常增加。服用者會因此出現抑郁、乏力、記憶力減退、口角炎、脂溢性皮炎、感冒和骨質疏松等不良狀況。
(資料來源:網路)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6-2011 08: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你怎樣健康度過夏天
如果你在健身館裏只知道發狠用勁的話,最好不要浪費時間。一般來講,十個人中只有一個人了解正確的健身方法,絕大多數人的鍛煉目的似乎只是讓自己疲勞,這種方法很容易受傷,而且收獲甚微,最好是對自己的鍛煉方法進行一次正確的評估。
多騎自行車
人們應該多騎自行車,以中速騎車,對心肺功能的提高很有幫助,對減肥也有特效。
散步半小時
盡量每周散步四到五次,每次30到40分鐘,這對身體非常有益,有規律的活動有助於身體健康,還具有減肥功效。無需花費巨資參加健身俱樂部,只要買一雙舒適的鞋穿就行了。
(資料來源:網路)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6-2011 08: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防暑保健》穴位針灸、刮痧、放血、按摩都可改善不適
【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暑熱、熱衰竭問題可配合中醫穴道治療。中醫師羅明宇表示,包括刮痧、針灸、放血、穴道按摩等方式,都有助於改善不適。不過,夏季常使用的刮痧,當皮膚有傷口、發炎時,不宜進行,另外,在大病初愈、重病、氣虛血虧及飽食、饑餓狀態下,也應儘量避免刮痧,以免產生不良影響。
羅明宇醫師表示,高溫氣候裡,當出現發全身發熱、頭暈、口渴、噁心等中暑症狀時,可以儘快用大拇指進行簡單的刮痧,能達到清熱解暑的作用。刮頸部用雙手拇指外側著力,對稱地緊貼頸部兩側皮膚自上而下呈直線作單方向快速推刮,其餘四指輕扶兩側肩背以協助拇指用力,並保持拇指推刮的方向,邊推刮邊沾點水或潤滑油,直到頸部兩側出現紫紅色瘀斑時停止。
羅明宇表示,在刮脊背部分,可食指和中指併攏伸直,用指面著力,緊貼中暑者背脊上端皮膚(約大椎穴處),拇指輕按在無名指、小指的指背上。然後自上而下,沿督脈呈直線作單方向快速推刮,直到第五腰椎棘突下,推刮時要沾水或塗抹按摩乳等,當皮下出現一長條紫紅色瘀斑時可停刮。
還有刺血療法,取穴部位包括委中、金津、十宣、曲澤、大椎、玉液穴。以三棱針點刺放血。若屬於較為輕症者,可刺血後擠出血數滴,就可緩解症狀。較嚴重者,可配合給予清涼飲料,針後繼而熱退汗出,則各項症狀即可消失。
羅醫師表示,而在穴位按摩療法部分,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內關穴,以單手拇指或雙手指順該穴經絡方向,從輕到重在穴位上掐壓,緩慢疏推和點按穴位,反覆進行三到五分鐘,以局部產生酸麻、痛脹感為止。較嚴重者,可另增加取包括人中、十宣、委中、陽陵泉、少衝穴,以點掐、按壓為主,每穴點掐、按壓三到五分鐘。
中醫師李明哲表示,刮痧治療法,一般人認為中暑可以用刮痧治療,其實刮痧原理是散熱作用,藉由刮皮膚使皮膚充血,讓血液中的熱能在皮膚散熱,所以可以得到緩解。此外,刮痧的位置常在頸部穴位,如風池、大椎、肩井等穴,具有解熱的作用,所以無論是感冒發燒,或是中暑發熱,都可以使用這些穴位或是刮痧來改善症狀。另外,針灸治療常用風池、肩井、曲池、合谷等穴,如果突然暈倒,可以使用人中、百會、合谷穴來急救。
【台灣新生報 2010/08/14】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6-2011 08: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貓貓貓 于 21-6-2011 08:22 AM 编辑
[中暑]DIY刮痧
不喜歡用酒or酒精的傳統刮痧法(討厭那種味道)的人,晒暈時,可用以下兩種小方法之一替自己解除不舒服的症狀。
◎方法1
用按摩油輕輕一抹,就會有刮痧效果出現,超舒服的。(按摩油超好用的)
◎方法2
買一瓶精油乳液or精油膏,塗些在背上,再用硬幣(當然是洗乾淨後才使用)刮痧。(精油乳液or精油膏一瓶可使用很久)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6-2011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連日高溫 南台灣熱病頻傳
連續好幾天的高溫,讓許多民眾不敵酷暑,因為暈眩、脫水、心痵等等的症狀求醫,有些還因為水分補充不夠,引發腎盂炎。另外像業務人員穿梭冷氣間和大太陽底下,引發頭痛,或是喝多了含糖飲料影響血糖正常,這種種的「熱病」症狀,在門診爆量。
好熱的天氣讓人只想躲在冷氣房,不過除非都不出門,否則室內外的溫差反而是熱昏頭的主因,另外因為流汗過度造成的口渴、食慾不振和暈眩等等,都是典型的輕微脫水症狀,隨時補充水分是避免的不二法門,有不適立刻到陰涼處休息,症狀很快就會緩解,但若是置之不理,不但可能中暑、昏倒,如果免疫力不足,甚至可能引發泌尿道或腎臟發炎。
天氣熱還可能引起其他的病症,醫師臨床上就發現,有老年患者為了解渴多喝了含糖飲料,竟然導致血糖飆高,差點引發糖尿病症。
另外讓軍人一樣得在大太陽底下工作的民眾,更得注意隨時補充水分,以免引發嚴重的熱中暑意外。
民視新聞 2011/06/14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6-2011 03: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進出冷氣房頻繁 溫差大易中暑
最近天氣很熱、還有人因此生病了。高雄大同醫院統計,這個月,光是中暑、暈眩、想吐的病患,就暴增到上百人。醫生還特別提醒,不停進出冷氣房會因為毛細孔排熱功能被破壞,讓你在冷氣房也會中暑。
陳小姐猛太陽穴,頭暈又想吐,最近老是這樣。就算不停趴下來補眠,就是睡不飽,眼皮重重打不開。原來她是得了"冷氣房熱病",也就是中暑了。怎麼在冷氣房也會中暑,看看陳小姐,一上班就跑到冷氣口猛吹冷氣消暑,還一直灌冰水降溫,就是因為外面天氣真的太熱。
但醫生說,像陳小姐這樣長期待在冷氣房或是頻繁進出的人,毛細孔會急速收縮,皮膚無法排汗、排熱,造成頭暈、想吐的中暑症狀。醫生還說,這個月因為天氣熱,中暑就醫的病例暴增到上百個人。
醫生還說,像是頻尿、小便痛,腰痠或高燒都是中暑徵兆,如果不理會,可能造成泌尿道、或是腎臟發炎。所以小心喔,不管是在大酷熱太陽下還是冷氣房,都要記得多喝開水,適度運動讓皮膚排汗,才不會趕上這波"熱潮",得了冷氣房熱病。
華視新聞 2011/06/14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6-2011 03: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氣酷熱 整天吹冷氣也會中暑
最近全台陸續飆高溫,不少人認為今年根本就沒有春天,直接進入炎熱的夏天!週休二日大家都擠在百貨公司或是大賣場吹冷氣消暑。不過中醫師還是提醒民眾,天氣太熱吃不消,如果一直待在冷氣房,或是進出冷氣房頻繁,會讓毛細孔喪失排熱功能,而出現頭昏腦脹、疲倦乏力、食慾不振和胸悶等中暑現象。
最近的天氣只能以「熱斃了」來形容!每天全台各地白天的氣溫,都在攝氏卅四度上下,儘管有關單位查出冷飲中,不少飲品都含有塑化劑,但看到冷飲店前大排長龍的景象,就不難想像天氣已熱到受不了,管他什麼塑化劑,先解渴消暑再說。週休二日,不少民眾也受不了炎熱的天氣,選擇到百貨公司或是大賣場,吹免費冷氣。
不過中醫師彭姵綸指出,氣溫飆高,民眾流汗後馬上進入冷氣房,會使得毛細孔急速收縮,導致體內高熱無法藉由發汗排出,就會出現中暑情形。而一般消除中暑的方式,可利用刮痧或拔罐,也可採用清暑益氣湯或綠豆湯來達到消暑的效果。
民眾如果出現胸悶、容易疲倦,睡得再飽也出現眼角張不開下垂的症狀,這些都是中暑的症狀。因此民眾千萬不要以為整天吹冷氣,不在大太陽下曝曬就不會中暑!
中醫師也建議民眾,天氣熱多補充水份是正確的,但如果一味的喝冷飲或是吃冰,站在中醫的角度,冰品和冷飲,都會降低體內器官溫度,反而是熱底的食物,對身體健康並不好。
中廣新聞 2011/06/13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6-2011 03: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消暑又節電的小撇步
熱到爆!氣象局今天指出,本周將是超過35度晴朗穩定的好天氣,北部、東北部、中部山區仍有局部午後雷陣雨,因此提醒民眾,出門別忘了防曬,和多補充水分以防中暑。盛夏炎炎想消暑又不想傷荷包?像是灑水降溫、冷凍寶特瓶製冰隨身攜帶、提高冷氣設定溫度或少開燈等小撇步,都有助消暑。
氣象局預報員謝旻耕指出,本周天氣晴朗穩定,北部高溫35度、中南部為34度,今、明兩天氣溫偏高,台灣各地及澎湖大多為多雲到晴的天氣。今天北部、東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午後有局部短暫陣雨,並有局部性大雨發生的機率,明天以後東北部降雨機會降低。
夏月電價已在本月啟動,台電評估,比起非夏月電價,平均每戶每月的夏月電價多支出155元,漲幅約13.4%。想消暑又不想瘦荷包,可在戶外灑水降溫,或是將寶特瓶裝水冷凍後,變成寶特瓶冰隨身攜帶,既能消暑又能解渴。
台電也提供幾招省電妙方,像是冷氣調高1℃可省6%的電,並利用清晨餘冷提前半小時關冷氣,每月可省24度;開飲機設定定時開關、少開一盞燈、拔除長時間不用之電視機、DVD放影機插頭;將白熾燈換成LED燈等方法,都可有助節電。
此外,台電還推出節電享電費折扣措施及縣市節電競賽,用戶當期如果有節電成效者,除可獲得5%、10%及20%的流動電費「基本折扣」優惠外,所居住的縣(市)如獲得節電競賽前三名,用戶還可進一步依所屬縣市名次再獲得15%、10%、5%之競賽折扣,合計電費最多可打65折。
台灣醒報 2011/06/13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6-2011 03: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車內溫飆50度 快速降溫有撇步
夏天高溫,密閉的車內空間,溫度其實很容易標高到攝氏50度以上,不只可能引發意外,在上車時,如何快速散去車內高溫也常常困擾著駕駛人,除了常見的遮陽反光板外避免車內溫度過高外,還有哪些方法能降溫、或快速散熱呢?一起來看我們的報導。
艷陽高照,酷暑之下,溫室效應讓停放在陽光下的車輛,車內溫度往往飆高到攝氏50度以上,最常見的就是在擋風玻璃後,貼上反光遮陽板,但近2年來更出現這種新發明,太陽能排風扇。
把風扇裝在車窗上,搭配膠條,同樣是密封狀態,即使人不在車上,也不必擔心遭竊,陽光照射太陽能板,啟動風扇,將車內熱空氣順勢排出車外。
車內高溫悶熱,讓剛上車的人,有種快被烤焦的感覺,高壓填裝的水或酒精噴霧,直接噴灑在內裝裡,加速降溫的效果也不錯。
如果要開窗降溫,建議最好以左前右後,或右前左後的方式對開,因為車輛行進後,外部相對低溫的空氣,由前方導入,往後對角線窗排出熱空氣,效率較高。
輕鬆利用這些方式,下回您上車,再也不用把冷氣開到最大,當電風扇吹,也可以很快讓車內降溫,還能省油更環保!
民視新聞 2011/06/13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6-2011 0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停車怕曝曬 停車場搭棚遮陽
天氣熱得讓人受不了,車子停在外頭曝曬也曬成烤爐,台中高鐵站周遭的停車場,救出現特殊景觀,業者搭起通風遮陽棚,有藍的綠的,風吹過還會形成程浪狀,讓停車不用曬成烤爐,我們實地測試,太陽下跟遮陽棚內,溫度差很大差了30多度。
車輛在大太陽底下曝曬,要開車的時候,熱到會燙人,當爸爸的駕駛總是自己上車,車子像烤爐,自己擦完汗讓車先散熱。駕駛:「溫度有降一些,再叫他們上車,不然會燙到,太熱了。」
為了避免大太陽直接照射車上形成高溫,現在很多停車場都裝設這樣的遮陽棚,既通風又可以達到降溫效果,從棚下抬頭看陽光經過遮陽棚變得緩和,網狀遮陽棚保留通風效果也在地上形成影子,台中高鐵站四周的私人停車場,幾乎都搭了這樣的遮陽棚,不只汽車避免曝曬,就連機車騎士也說差很多。
機車騎士:「像前面那幾台這樣子,那坐上去,屁股都會開花都會長豆花耶。」棚內跟棚外到底差多少實際測試溫度,陽光下車外溫度69度,棚內38度,相差31度。曝曬後座椅溫度53.3 度,棚內40.4 度,相差12.9度。
再看看柏由地面,陽光下54.7 度,棚內38 度,相差16.7 度,真的差很大,遮陽棚其實是PE材質,織成長條網狀,寬0.33公尺,一米50元。如果是100坪的車棚,大約需要5萬材料費,支架鐵工另計,算一算大約是石綿瓦棚架的一半成本,遮陽棚特別作成流梳垂下來的樣子,風吹來,藍色像波浪,綠色像草皮,風動的感覺更顯清涼。
東森新聞 2011/06/20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6-2011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氣溫飆高人會中暑 寵物也中暑
天氣開始飆高溫,不但人受不了而中暑,就連動物都出現中暑症狀,部分寵物醫院有貓狗或是兔子,因為天氣太熱而出現嘔吐、下痢等症狀。獸醫師指出,其實天氣太熱,寵物和人一樣,都需要通風的環境,當然最好有冷氣來降溫,否則寵物一樣會中暑,甚至因而死亡。
這幾天氣溫迭創新高,全台各地最高溫都在攝氏卅度以上,中暑的病例大幅增加,醫師也建議除了要防曬之外,一定要多喝水,以補充體內的水份。
不過天氣飆高溫,除了人以外,動物中暑的案例也隨之增加!寵物醫院最近也有不少飼主,帶著貓狗或是兔子前往看診,症狀大都是嘔吐、下痢和微喘,也有部分出現流口水抽搐的現象。甚至部分黃金獵犬的主人,索性將狗狗的長毛剃短,以免受犬受不了酷熱而中暑。
新竹市動物醫院陳姓負責人指出,不但人會中暑,動物一樣會中暑,而這些寵物大都是飼主外出或是上班,將動物關在家中的籠子內,只要室內溫度超過攝氏卅六度,如果不通風的話,動物一樣會中暑。尤其兔子照料本來就要相當仔細,散熱都靠一對長長的耳朵,如果中暑不立即送醫,死亡率相當的高。
而新竹地區的動物園,包括新竹市立動物園和六福村動物園,除了使用水霧降溫之外,連冰塊也派上用場,也有將食物包覆在冰塊內,讓動物例如猴子或是熊,來個冰塊SPA,甚至不時派人在獸欄內灑水降溫,希望讓動物也能有個冰涼的夏天。
中廣新聞 2011/06/15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6-2011 05: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運動防中暑 喝水比運動飲料好
炎炎夏日已經到來,許多民眾在運動時總會以運動飲料來補充電解質,但是這類飲品通常添加了糖分和人工香料,容易讓人攝取過多的熱量,國民健康局建議民眾在平常或者是從事運動的過程當中,補充白開水才是最好的選擇,民眾應該要適時補充足夠的水分,以免脫水或中暑造成健康風險。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尤其是從事運動時更需要水分的補充,雖然有許多民眾受到飲品廣告的影響,誤以為運動完就必須要喝運動飲料來補充電解質,不過,國民健康局卻表示,這類飲品通常添加了糖分和人工香料,容易讓人攝取過多的熱量,如果民眾每天沒有進行2到3個小時的劇烈運動,並且也沒有大量流汗超過2,000毫升以上,建議民眾運動時補充白開水,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國民健康局進一步指出,喝水不但可以補充運動後流失的汗水,還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維持正常體溫,是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重要方法,特別是在運動前30分鐘,就應該要先補充水分300到500毫升,甚至在運動的過程中,每20分鐘還要再補充水分100到200毫升,並且在運動後,也最好要能夠再充分的補充水分。
另外,國民健康局也建議民眾在夏季高溫從事戶外活動,除了應該要隨身攜帶白開水補充水分,以及避免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的大太陽底下運動,而且也最好可以穿著輕便寬鬆透氣的衣服,做好防曬,才不會中暑造成健康風險。
教育廣播電台 2011/06/21 |
|
|
|
|
|
|
|
发表于 22-6-2011 09: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6-2011 09: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最重要还是多喝水噢!!
Rainbow96 发表于 22-6-2011 09:19 PM 
不客氣。
是的﹐多喝水是很重要的﹔雖然簡單﹐但卻效果很大﹐包括能將身體裡的毒素(例如:塑化劑)排出體外。
身體排毒的三大管道是:排汗、排尿、排便﹐前兩者都是要靠水份﹐由此可見喝水的重要。
但喝水也要有正確的方法並且要飲用優質水﹐才能事半功倍。
以下是和喝水有關的健康資訊﹐供大家參考:
喝水時要避免的壞習慣
“你會喝水嗎?”——這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你卻未必做得正確。
你喝得水到底安不安全?你的體質該喝什麼水?三杯“救命水”有沒有被你忽略?
飲水習慣和方式不正確的“水盲” ,在現代人中佔據很大比例。“別看喝水是件小事,喝不對也會帶來大麻煩。”
喝水不安全
水看上去清澈潔淨,但一樣有微生物、有害物質藏身,無論喝桶裝水、瓶裝水還是自己燒的水,都要盡量避免以下10個壞習慣。
壞習慣一:飲水機從不洗
桶裝水和飲水機無論在家庭還是辦公、公共場所都已非常普遍,你有沒有想過,用的飲水機自從放在那兒就再也沒“洗過澡”。飲水機看似讓人喝上好品質的水,實則“二次污染”很嚴重。每當打開飲水機龍頭時,聽到“咕嚕”的聲音,桶裡翻出一串氣泡,這就是有空氣進入,灰塵及微生物就會被帶入。據國家環境衛生監測部門檢測數據顯示,桶裝飲水機內的冷熱水膽3個月不洗就會大量繁殖細菌,如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等。所以,最好一月清潔一次,夏天兩週清潔一次。辦公室的飲水機因為使用頻繁,更得勤加清洗。
壞習慣二:自來水一燒開就喝
國人喝白開水是種好習慣,但是你知道嗎?水不能一燒開就喝。因為我們的自來水都經過氯化消毒,其中氯與水中殘留的有機物結合,會產生鹵代烴、氯仿等多種致癌化合物。
建議,燒水時,不妨採取三步驟:
首先將自來水接出來後先放置一會再燒﹔
水快開時把壺蓋打開﹔
最後,水開後等3分鐘再熄火,
就能讓水裡的氯含量降至安全飲用標準,是真正的“開水”。
壞習慣三:愛喝瓶裝水
攜帶方便、開蓋能喝,瓶裝水所使用的聚酯瓶往往含有可能導致人體慢性中毒的物質(就是最近熱門的含塑啦!),尤其是當瓶子在高溫環境中,或開啟後沒及時喝掉,有害物質會滲入水中,危害健康。因此,瓶裝水一定不能受熱或暴曬。“很多人喜歡在車裡放一箱水,這是不對的。尤其夏天,後備箱溫度非常高,容易讓有害物質進入水中。建議,最好的辦法是買個質量好的水壺自己帶水,安全又環保。(又可免費在各賣場、便利店加水)
壞習慣四:喝千滾水
“現在用電熱水壺的家庭越來越多,很多人燒的水一次喝不完,過一會兒又重復燒開。這種千滾水最好別喝。水燒開盡量當次喝完,別反復加熱。很多人擔憂飲水機中的水是不是千滾水,因材料限制,飲水機中水的最高溫度一般為九十攝氏度左右,達不到沸騰的狀態,不是千滾水。“但桶裝水的最佳飲用時間是出廠後1—15天,一旦超過15天,水中的細菌過多,就不宜再飲用。
壞習慣五:不渴不喝水
國內一項調查數據顯示,七成人都是發覺渴了才喝水。殊不知當你感到口渴的時候,你的身體至少已經流失了1%的水分。喝水不是為了解渴,而是讓其參與新陳代謝,被人體吸收,長時間缺水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同時,越不注意喝水,喝水的欲望就會越低,人就會變得越來越“乾旱”。所以,不管渴不渴都要及時補水。外出時手裡帶上一瓶水,隨時喝一口﹔辦公室或家裡多放上幾個水杯,見縫插針,有機會就喝。
壞習慣六:每天喝不夠5杯水
上班一族常常會因工作關系疏忽了喝水,長此下去,膀胱和腎都會受損害。《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在溫和氣候條件下生活的、輕體力活動的成年人,建議每天最少飲水1,250毫升,大約5杯(250cc)的量。如果活動量大,出汗多,則相應增加喝水量,及時補水。有人會問,之前一直說每天喝水不少於2,000毫升也就是8杯水,為什麼現在只有1,250毫升?其實,2,000毫升是指人一天需要的水分總量,果蔬裡含有大量水分,連主食、肉裡都有,人體需要的水,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食物中。5杯是最低限的量,有些人則需要喝得更多。比如煩躁的人多喝水能舒緩心情,肥胖的人多喝水能保持體重,運動後、洗澡後也都要及時補充水分。
壞習慣七:不按體質喝水、飲料代水
“白開水沒味,還是喝飲料吧。”很多孩子每天可樂、果味飲料不離手,用飲料代水,無異於花錢買身病。“不但起不到給身體補水的作用,還會降低食欲,影響消化和吸收。”趙飛虹說。如果一定要喝有味兒的水,也要根據自身體質,適當改善。比如便秘的人可以喝點蜂蜜水或者果蔬汁,能夠促進腸道蠕動﹔而胃寒的人要少喝性寒的綠茶、涼茶、果汁,多喝暖胃的紅茶、薑糖水,救命水不是真的喝了就能救命,而是這種飲水方式會給健康帶來極大的好處,堅持喝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壞習慣八:晨起不喝水,到老都後悔
早上起來的第一杯水是真正意義上的救命水,中老年人更應該注意。人體經過一夜代謝之後,身體的所有垃圾都需要洗刷一下。飲用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循環血容量。
早晨這杯水最好選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清澈的水,白開水、礦泉水皆可,能夠降低人體血液黏稠度﹔
第二種是檸檬水,檸檬酸能夠提升早晨的食欲﹔
第三種是淡鹽水,它對便秘的人非常有益﹐運動完後補充淡鹽水﹐也能補充身體所需的鈉和各種礦物質等。
壞習慣九:吃鹹了不馬上補水
吃太鹹會導致高血壓,也可導致唾液分泌減少、口腔黏膜水腫等。如果吃鹹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多喝水,最好是純水和檸檬水,盡量不要喝含糖飲料和優酪乳,因為過量的糖分也會加重口渴的感覺。淡豆漿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其中90%以上都是水分,而且還含有較多的鉀,可以促進鈉的排出,且口感比較清甜。
壞習慣十:睡前不喝水
睡前不宜喝太多水,但可以稍微抿上兩口,尤其是老人。當人熟睡時,由於體內水分丟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減少,血液黏稠度會變高。臨睡前適當喝點水,可以減少血液黏稠度,從而降低腦血栓風險。此外,在乾燥的秋冬季節,水還可以滋潤呼吸道,幫助人更好的入睡。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6-2011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藥茶飲+穴位按摩 消暑解熱
最近許多人吃冰消暑,但中醫師提醒,長期吃冰品容易誘發過敏性鼻炎,女性朋友更可能造成經期不規則,最好方式是喝溫開水,或以中藥茶飲、穴位按摩等消暑。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阮膺旭說,人體體溫為36度,吃冰品後就像火爐突然被澆冷水,容易使胃黏膜萎縮,造成腹瀉,女性可能會有經期不規則或出現血塊。
阮膺旭指出,天氣悶熱時因大量排汗而耗損人體元氣,可服用有補氣功效的人參、黨參、西洋參或黃耆,也可加入具有清熱養陰、潤肺養胃、清心除煩、潤腸通便功能的「麥門冬」。
阮膺旭說,除藥飲外,可按摩合谷、足三里等補氣穴位,當中暑或昏倒可按壓人中、百會穴位,能有效幫助甦醒。另外刮痧也有消暑作用,對中暑後造成的冒汗、嘔吐、發熱、四肢冰冷等症狀有消解作用,但使用時必須注意往同一方向刮,才不會刮傷皮膚,在刮之前要用潤滑油,用的刮板要平滑。
阮膺旭指出,想要消暑可選用天然食材煮湯飲,綠豆薏仁湯可清熱解毒;知母、石膏、粳米、甘草做成的「白虎湯」有消熱、生津、退火功效;粉光參、遠志、石菖蒲、茯苓、蓮子可煮成有消暑功效的「寧心茶」;「消暑解渴湯」材料則包括桑葉 、菊花 、木耳、山楂、麥芽、五味子。
阮膺旭提醒,平時減少頻繁進出冷氣房的機會,並保持房間通風,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工作、運動,多補充水份,睡眠充足,出外時選擇淺色、透氣的衣服,或撐傘、戴帽子,若有中暑前兆,宜到陰涼、通風處休息。
自由時報 2011/06/16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6-2011 0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頭赤炎炎 當心虛火上升
文/陳宥任(作者為台南市慶恩中醫診所院長)
「醫師,我最近為什麼火氣很大?」「醫師,最近常感覺更年期潮熱或是睡眠狀況變差」,近日門診中,常有患者提出類似的疑問。
體內氣血活動漸漸旺盛
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循環和節氣變化息息相關,目前節氣已經過了「端午/芒種」的季節,所謂「芒種」的意思就是稻子已經結實成「種」,吐穗結實的稻子穀粒上,會長出細芒,所以才將這個節氣稱為「芒種」。這個時節,梅雨季節就要結束了,天氣也會越來越熱,轉變為夏日型的午後雷陣雨了,天氣氣溫正式逐漸的升高、變炎熱,宣告夏天的正式來臨,所以古人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這句說法。
人體體內的氣血活動同樣跟著節氣跑,在經過端午芒種後,體內的氣血活動量漸漸旺盛,代謝活動旺盛,體內廢產熱就會提高,加上現代人多晚睡、熬夜,或是過食辛辣,所以容易引起肝火、胃火旺,導致火氣大、嘴破、睡不好等症狀發作。
另外,像更年期婦女因為女性荷爾蒙減少,產生潮熱或是睡不著等問題。以中醫觀點來看,都屬於腎陰、肝血不足引起的「陰虛火旺」的體質,平時體內虛火就旺盛,在天氣炎熱的夏季會加強虛火的感覺,所以潮熱、盜汗、眠差等症狀就會明顯增強。
避免過度食用燥熱食物
◎炎熱夏天要避免火氣大等症狀發生,應注意:
●避免過度食用燥熱食物如炸、辣等物,水果方面若是已經有火氣大症狀(如口瘡、口乾舌燥)應避免吃荔枝、榴槤等較燥熱的水果。
●不要過度熬夜晚睡。
●水分應補充充足,夏天應喝的水量約體重乘以30到40c.c為一天所應喝的水量。
●可以用菊花2至3朵、桑葉一錢煮成茶飲,有上清頭目、清虛火的功效。
●若覺得火氣大的症狀仍持續發作,可以藉由中醫調理體質,改善不適症狀。
自由時報 2011/06/22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6-2011 0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夏至 中醫:冰品水果別太多 適時適量
今天是「夏至」,盛暑就要展開,不少人會吃水果、冰品消暑解渴,不過,營養師與中醫師提醒,選擇冰品飲料與水果,要適時、適量,以免腸胃不適,慢性病患與寒性體質的人更要注意,以免多食傷身。
夏至,宣告動輒汗流浹背的日子正式報到,這時候,多汁的西瓜、清涼的冰品飲料,成為市場最熱門的商品,可是對某些人來說,這些清涼飲品卻是「要不得」的吸引力。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江昱寬醫師指出,因為清涼的冰品飲料屬於寒性,吃下肚會引發身體的抗衡作用,造成身體發炎、腸胃道充血的熱性反應,這正是為什麼有人吃冰越吃越渴的原因。 另外,吃瓜果的時間也很重要。江昱寬醫師指出,西瓜屬偏涼水果,不但不能一次吃太多,而且只適合白天氣溫高的時候吃,晚上吃西瓜容易導致腸胃不適,更容易讓體寒的人身體更虛。
江昱寬醫師表示,寒性體質者大部分在冬天時手腳會冰冷;喝冷飲後,腸胃道容易敏感、胃痛。
營養師廖巾儀說,喝冰飲會造成腸胃蠕動變慢。尤其西瓜汁與椰子汁,是糖尿病患的大忌。廖巾儀表示,這兩類水果的含糖量高,在吃完的兩小時內,會加速血糖上升,建議用蘋果、鳳梨、梨子、葡萄柚替代。每一次食用的水果份量以碗的八分滿為準,而低熱量的愛玉、仙草、米苔目,不加冰塊就很可口,是最適合慢性病患與體重過重者的夏日點心。
中廣新聞 2011/06/22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6-2011 0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夏至吃冰消暑 小心越吃越渴
今天是農曆節氣上的「夏至」,代表盛夏已經來到,各式消暑解渴的飲品早已熱賣,但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提醒民眾,清涼的冰飲屬寒性,多食會傷身,慢性病患與寒性體質要注意。
台中慈濟醫院指出,二十四節氣的「夏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受光最多,是一年當中白天最長、晚上最短的一天,也代表汗流浹背的夏天正式來報到。
多汁的西瓜、清涼的冰飲,隨著夏天報到,常為民眾偏好的飲食,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江昱寬指出,清涼的冰飲屬寒性,吃下肚會引發身體的抗衡作用,造成身體發炎、腸胃道充血的熱性反應,也是有人吃冰越吃越渴的原因。
中醫師表示,瓜類食物不但不能一次吃太多,而且只適合白天氣溫高時吃,晚上人體陰陽正在交換,吃西瓜容易導致腸胃不適,更容易讓體寒的人身體更虛。
另外,營養師則建議糖尿病患者,在食用西瓜汁與椰子汁這2種消暑的水果時要特別留意,尤其這些水果的含糖量高,會讓糖尿病患者加速血糖上升,每次食用的以約八分滿碗的一份為宜,多食無益。
中央社 2011/06/22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6-2011 0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留意夏日飲食 寒性體質者夜晚忌吃西瓜
22號是「夏至」,從這一天起,台灣的盛暑就要展開。不少民眾喜歡大吃水果、冰飲消暑解渴,不過,營養師與中醫師提醒,慢性病患寒性體質的人更要注意,應避免多吃以免傷到身體。
夏至到來,是一年當中白天最長、晚上最短的一天,氣溫飆高,讓人流汗不已,多汁西瓜、清涼冰飲,成為市場最熱門商品,但慢性病患卻不適合多吃。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江昱寬醫師指出,因清涼的冰飲屬寒性,吃下肚會引發身體的抗衡作用,造成身體發炎、腸胃道充血等反應。
(慢性疾病患者 最好不要吃太多冰冷飲品 才不會對身體造成過多負擔)
慈濟醫院營養師廖儀提醒,腸胃道宿疾的人,夏天冰飲要忌口。低熱量的愛玉、仙草、米苔目,不加冰塊就很可口,最適合慢性病患與肥胖者的夏日點心。 夏天最受歡迎的西瓜汁與椰子汁,是糖尿病患大忌。廖巾儀表示,這兩類水果的含糖量高,在吃完的兩小時內,會加速血糖上升,建議用蘋果、鳳梨、梨子、葡萄柚替代,盡量低糖飲食才能維護健康。
全國廣播電台 2011/06/22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6-2011 1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瓜、冰品消暑 吃多反傷身
進入盛夏,國人喜歡大啖西瓜或喝冰飲消暑解渴,但營養師與中醫師指出,這種吃法應適可而止,因這兩種消暑品都屬寒性,慢性病患與寒性體質的人更要注意要少吃,以免傷身。
昨日是「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受光最多,是一年當中白天最長、晚上最短的一天,「夏至」節氣到來,宣告進入盛夏時節,不少民眾因汗流浹背,猛吃多汁的西瓜、清涼的冰飲。
然而,這些美味的消暑食品卻不能多吃,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江昱寬說,清涼的冰飲屬寒性,吃在口裡冰涼涼,但吃下肚會引發身體的抗衡作用,造成身體發炎、腸胃道充血的熱性反應,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吃冰解渴,反而越吃越渴的原因。
江昱寬說,吃瓜果的時間很重要,因西瓜屬偏涼水果,不能一次吃太多,且只適合在白天氣溫高時吃,晚上人體陰陽交換之際,吃西瓜容易導致腸胃不適,更容易讓體寒的人身體更虛,至於寒性體質者如何判斷,簡單來說大部分寒性體質者,冬天時手腳會冰冷,喝冷飲後腸胃道容易敏感、胃痛。
營養師廖巾儀則建議,腸胃道有宿疾的人,夏天冰飲要忌口,冰飲下肚會過度刺激腸胃道,其實低熱量的愛玉、仙草、米苔目,不加冰塊就很可口,適合慢性病患與肥胖者做為夏日點心。
廖巾儀也說,西瓜汁、椰子汁是糖尿病患的大忌,這兩種水果含糖量高,吃完的2小時內會加速血糖上升,建議用蘋果、鳳梨、梨子、葡萄柚替代,且每次食用份量以1份(約碗的8分滿量)為宜,如果想打成汁,可添加些許代糖來取代糖。
自由時報 2011/06/23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