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ckbling

我们伟大的书法?伟大的我之书法?自己爽的书法?一篇关于我在2004年书法个展评论文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9-7-2009 1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作品要如何写?

这是一个蛮头痛的问题。

每当宣纸一打开,脑袋就空白一片,如是当我不想写古文诗词时。

就随意写呀写······。

写感觉,抄歌词,写手记等。

再从中寻取感觉。

没头没脑的挥毫。

感觉不对,宣纸就会用上40~~50张。

我脑海中没有古人写字的影像,只有古人写字的感觉。

想象着老苏写寒食帖时的懊恼,

想象着老颜写祭侄稿时的悲愤,

想象着老王写兰亭序时的high,

这一切,对我来说,就是传统。

技巧?会与时并进的。

技巧?是用时间来串习的。

急不来。

先把感觉捉住,把感觉适宜的表达。

对我来说,把抽象的感觉表达出来,是务必先达到的。

因为,它不是用时间苦练就可以表达的。

它是你人生的历练,人生的写照,人生的经验,写的就是您的人生;不是您的技巧,不是您的基本功。

人生不是完美的,是有缺陷的,作品上有一些缺陷,不就是我们人生的写照么?

现在的我就如我现在的作品,

但会不会如此的一层不变的写下去呢?

当然是不会。

人生在改变,人生会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作品也会改变,也会愈来愈精彩。

这是我对每一位书家的期望。

希望着书法王国有着丰富的多面的书法作品。

这社会如果每一个人都一个面孔,都同一表情,感觉是麻木的。

这社会会这么的多姿多彩,是因为每一人都有各个不同的面貌、个性、背景与特征等。

而每一人都不完美。

从不完美中去追求完美,会用一些时间。

至少我已经开始了,就算它不完整。

有谁是完整的?

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90 收起 理由
林绍胜 + 190 好个感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7-2009 09: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没有能力,

我就不会写作品。

三屏、四屏、五屏、六屏、八屏、十六屏、十七屏。

都写过。

我不能写是因为我没多余的钱拿作品去装裱,

而不是能力问题。

不过还是要谢谢没有无能兄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7-2009 0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刘国松看见溪山行旅图时,

他哭了。

有一次,在我毕业后不久。

我在临怀素的自叙帖,

看着看着······,

我哭了。

是感动么?是的。

在感叹,这草书的线条实在是太美了,

美得让人难为情。

美得让我为她动容。

这就是书法,我心里在嘀咕。

又再想象了。

怀素他书写时的情形。

他不是写诗,

他也不是写词。

他是在写他对书法的一些看法。嗯, 是他自己对书法的一份感觉。

是被线条感动的,

并不是被释文。

打从心里的想着,

我要写出如此的作品。

让人感动的作品。

让人看了会流泪的作品。

让人看了会难为情的书法作品。

[ 本帖最后由 ckbling 于 20-7-2009 02:0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7-2009 10: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我也曾经对米芾的行书,张旭,怀素,黄山谷的狂,颜真卿的书法,吴昌硕,赵之谦的篆书同,石门颂,张迁碑,曹全。。。。。。。。。。。。。

深深的着迷,而无法自拔,对着它们一直写一直写,无昼夜,无日月。

仿佛它的作品里有一种生命,一种真理。

CK兄的所说的,我有所同感同悟。

书法作品所留下的不是物质线条,而是创作者的生命线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09 0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两位同道。。。学习了!

我对书法还没如此感觉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有如此感受!

两位。。再发表多一点!!!

[ 本帖最后由 文房四草 于 21-7-2009 01:5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09 1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kbling 于 20-7-2009 01:47 AM 发表
记得刘国松看见溪山行旅图时,

他哭了。

有一次,在我毕业后不久。

我在临怀素的自叙帖,

看着看着······,

我哭了。

是感动么?是的。

在感叹,这草书的线条实在是太美了,

美得让人 ...


生命,朋友听了抓头,我只能告诉他写得还不够投入。
有生命的作品有多少人会追求?
老是谈传统的技法,闷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1-7-2009 1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林绍胜 于 21-7-2009 11:07 AM 发表


生命,朋友听了抓头,我只能告诉他写得还不够投入。
有生命的作品有多少人会追求?
老是谈传统的技法,闷啊。


生命,来自思考。

没有思考,就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09 10: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作品的生命来自创作者的思考。

但,许多人会把“常识”当作是思考,

最多会用“传统”当作是自己的思维和精神,

但,传统事实上也是由许多(先贤)人们来创造的,

孔子之前没有孔子,周易之前没有周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7-2009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是谈传统的技法,闷啊。 "
我认同,所以我们要面对它,跨越它。

"生命,来自思考。"
我认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

"作品的生命来自创作者的思考。"
不认同,作品的生命来自作者的感情。个人认为思考是理性的,感情才是感性的。
。。。。。。。
。。。。。。。
我想法很多,打字很慢,有机回大家来坐下饮个茶(CK sponsor ), 吃个包,再漫漫长谈即可,何其乐哉也。。。

先打住了。

[ 本帖最后由 mywuneng 于 22-7-2009 12:1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09 08: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是方法,感情是結果。這些都從作品的綫條表現出來。
思考的方向已不局限于書法是什麽,更是爲何而書法;我們不必強求如何書法,甚或可以思考我如何成爲書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何傳統,怎樣現代?若可名之,則真傳統,真現代乎?玄之又玄,其三言兩語能說的清楚?破壞不難,建設不易,各有思考,百花齊放,那樣南洋一隅,書法才能真正興盛。如草草一人,若論可名之傳統,他具備了;若論可名之現代,他做到了,臨摹創作,分野明顯但又兼容並包,這樣似乎才具備了開拓的基礎。我沒這本事,所以我不能達此境界。但似乎也非專業與否的問題,只是個人目標不同,自然所見不同。學會欣賞別人,也是一種書法的美感認知,畢竟中華文化,沒有這麽重的排外精神。閑來多言,不知所云。

ps:我偶爾上來,甚少留言,並非草草所言冷漠,只因學習越多、思考越多,則越發不敢妄言,越發覺得自己了解不夠深入,思考不夠透徹,如此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09 08: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見草草一句"孔子之前沒有孔子,周易之前沒有周易",就知道草草所思已達某种境界。但孔子、周易皆非一時一地一人一物可成就,誠如太史公言,自周公卒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今亦五百年,如此才出了一個司馬遷。畢竟時也命也,若非遇此五百年一囘的盛世,豈有此驚世之才出,然若非此五百年之纍計,如何能有此盛世出?這樣世紀之初,是否盛世,我輩不能斷定,只能待他日來者,史家之筆,既然如此,我輩今日所為,或可成爲日後盛世之累積,亦未可知。如此看來,我們除了可以自我精進,各朝自我目標前進,或許也該有甘爲墊腳之石的心理?如此前進,心安理得、樂在當下之餘,也許能夠有朝一日,成此盛世所出之至人,那就皆大歡喜。只是有人生前可得,如張大千之流,有人死後留名,如千千萬萬各行名家,此亦時也命也。喻建設于破壞,似乎不若喻破壞于建設,我們在尋求自我突破的當兒,我們又留了什麽“傳統”給下一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09 10: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ireylt 于 22-7-2009 08:41 PM 发表
見草草一句"孔子之前沒有孔子,周易之前沒有周易",就知道草草所思已達某种境界。但孔子、周易皆非一時一地一人一物可成就,誠如太史公言,自周公卒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今亦五百年,如此才出了一個司馬遷 ...


我念书少,看不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09 1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胡言亂語,一派胡言,沒什麽值得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7-2009 10: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fireylt 兄文采、文笔俱佳,佩服!说出了很多很多我想说但却又不知如何写出来的话。。。。。其中的ps,对我来说更是警言妙句,深深令人触动,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7-2009 10: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ywuneng 于 22-7-2009 12:09 PM 发表
"老是谈传统的技法,闷啊。 "
我认同,所以我们要面对它,跨越它。

"生命,来自思考。"
我认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

"作品的生命来自创作者的思考。"
不认同,作品的生命来自作者的感情。个 ...


好!大家来个聚会。
firefiy兄几时回马?
择个日,喝个茶,食个包,聊个天,挥个书,论个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7-2009 10: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草草兄勾起了我的另一个迷思。。。
一个好的书法作品应该要先思考,培养感情,再下笔? 抑或随性地宣泄感情,如兰亭,祭侄,寒食等。。。。

很多的艺术作品都要经过思考,构思,策划,才创作,包括了电影,绘画,雕塑等等。。。。书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7-2009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本我想回答你,不认同我所说的“作品的生命来自创作者的思考。”

现在一齐随便说,

但我认同你的“作品的生命来自作者的感情。”

我的书法来自我的思考,但你的书法很可能来自的感情。

也许fireylt兄说得比较清楚,“思考是方法,感情是結果”

个人觉得书法要创作就先要思考,但艺术作品往往(不是全部)都是感性结束。

“思考,构思,策划”。书法与于其他艺术就相对简单得多。

思考。书家很少去想,我要写什么,我整样去写,我要的效果,我为什么要写。。。。。书家一般的情形就是,我临什么帖就写什么模样,是对联就对联,中唐诗就写中堂呗,有笔有墨就是效果。我是华人所以我写书法。。。
当然不是全部,但很多书家对于书法是不去提问号的。

构思,策划。因为一开始如上述的情形就没有了构思和策划后继。那书法是不是能进行构思,策划的过程吗?从例子上说,徐冰的“天书”就是一种去思考,构思,策划的创作,书法,汉字造型,各种汉字呈现的视觉只是他的手段,所以最后书法的效果,不是一般书法民众所能接受,所以最徐冰之类的书法创作就不是书法了。还有谷文达的“联合国”,书法主义诸子。。。。。都是例子。

兰亭,祭侄,寒食。
此三帖被列为三大行书。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线条造型都能表达出他的所书写的文字内容。但事实上是许多人都喜欢看故事,他们的线条和造型真能表达出其文字内容吗,我们通常都是引述他人的说辞。书家本身并没有说过。

但,书家在学习过程中,一但发现了自己书法语言,他们就可以开始构思和策划自己最终的作品面貌。所以对我而好的作品,并不只是上述三帖,但每幅作品都要这样解释,实在是太多书法大师不及格。

回到第一个问题。个人常认为,书法要思考,包括临摹。简而言之就是在一个书家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去了现自己的书法语言,如果书家长期(一辈子)思考自己的书法,那相对他书法的感情就会十分深刻。

我打字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还有我也不善写文章。

以上是个人想法,不一定对,纯属交流。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99 收起 理由
林绍胜 + 99 很有见地。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7-2009 1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写作品,

是快乐的;也是苦恼的。

书写的过程中,

只有自己最清楚,

是骗人骗己;还是淋漓尽致。

最可悲的还是骗己。

连自己要如何去呈现,

都要看看别人的看法。

没有了脸孔。

不敢尝试。

这一种感觉,

就好像行尸走肉,

可悲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7-2009 1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ireylt 于 22-7-2009 08:28 PM 发表
思考是方法,感情是結果。這些都從作品的綫條表現出來。
思考的方向已不局限于書法是什麽,更是爲何而書法;我們不必強求如何書法,甚或可以思考我如何成爲書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何傳統,怎樣現代?若可名之,則真傳統,真現代乎?玄之又玄,其三言兩語能說的清楚?破壞不難,建設不易,各有思考,百花齊放,那樣南洋一隅,書法才能真正興盛。如草草一人,若論可名之傳統,他具備了;若論可名之現代,他做到了,臨摹創作,分野明顯但又兼容並包,這樣似乎才具備了開拓的基礎。我沒這本事,所以我不能達此境界。但似乎也非專業與否的問題,只是個人目標不同,自然所見不同。學會欣賞別人,也是一種書法的美感認知,畢竟中華文化,沒有這麽重的排外精神。閑來多言,不知所云。

ps:我偶爾上來,甚少留言,並非草草所言冷漠,只因學習越多、思考越多,則越發不敢妄言,越發覺得自己了解不夠深入,思考不夠透徹,如此而已。


fireylt兄,真是文笔非常精彩,个人就很羡慕和欣赏你的文笔。

每个人的目标不一样,事实上我上来也想和大家交流,

我说得只是我个人多年不成熟的想法和见解。

我也在追寻我心中的答案,一切都在学习和努力当中。

这几天的交流,对我就有不错的收获。

PS,“冷漠”只是我个人的觉得而已,事实上我希望大家都不是。事实上也证明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7-2009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ireylt 于 22-7-2009 11:35 PM 发表
反正胡言亂語,一派胡言,沒什麽值得看的。



公,此言差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10-2025 06:14 PM , Processed in 0.14647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