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3-3-2009 10: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所说的 “我国找不到冷门艺术电影”,不是没有原因的,
没有市场当然是其中一个,更大的原因,也是因为翻版。
在欧美日本等国家,都有DVD 租借店,别说冷门,就算是五六十年前的电影都可以找到。
冷门艺术电影市场虽然不大,但只要是经典肯定有人会租借。
那为什么我国会没有呢?
当然嘛,你租DVD 的费用,可以去买一片翻版,干嘛要租?
所以,没了。租借DVD 店无法生存,你要看冷门电影也没法了。
我的说法不是没有根据的,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期,翻版还没那么恐怖的时候,你可以在很多租带店租到很多电影看,相信很多人都有印象。那些是真版是翻版就不得而知,但肯定是合法经营的。
知道九十年代中期vcd 的出现,让翻版大大崛起,到租带点租戏看的现象没落,消失了。
如果这种租带店至今还存在的话,肯定已经是以DVD 为主,那时不管是蔡明亮还是黑泽明,都应该可以在较大规模的租带店找到。
现在? 当整套电视剧可以在pasar malam 廉价叫卖的时候,谁还要租带?
分析事情来龙去脉,要顾虑前因后果。
究竟是因为要看冷门电影所以才支持翻版,还是因为翻版所以你现在根本看不到冷门电影,
你就自己慢慢思考,那个是因那个是果了。
[ 本帖最后由 kitkatlow 于 3-3-2009 10:21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3-3-2009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3-2009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azz1947 于 3-3-2009 09:47 AM 发表 
几年前,为了观赏蔡明亮首五部长片,花了几个月,在全城各大小店和托朋友在新加坡找,结果是零。那时候,我拥有蔡明亮评论的书籍,几乎都从马华文学馆找到了。拥有一大堆相关电影的文字评论,却独缺电影作品,唯有靠剧本来“观赏”电影。去年,非法管道,终于一了心愿。蔡明亮新作今年应该会面市,不知道会不会引进大马?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
你不是介意付钱买正版,而是根本没有门路找得着正版碟。为了一睹心仪的偶像,唯有靠下载观赏电影,才能解开压抑已久的心扉。
证明你和那些支持下载的朋友不一样。
无论如何,开楼贴的这一句话,
“翻版,也开了另一扇门。"
这话不对。
无论怎么说,非法下载,在道德上是一个错误的示范。
为了支持心仪的偶像,即使肯付钱也买不着,你悄悄下载的行为我能理解。只为暂时达到望梅止渴的效果。当正版光碟面世后,再购买收藏。
我们却不能找藉口合理化下载的行为。
再说一句。如今网络行销这么普遍,真有心要订购,没有买不到的道理。
比如 这里 或 这里 或 这里 或 这里 等等等等..... 只要花费一点时间搜寻,应该可以找得到。
ok 啦,看到楼主这么热爱电影,为你的坚持,加油!请继续给创作人支持。(钱我们自己赚,不需要靠省小便宜来节约。)
请你喝杯咖啡。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09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tkatlow 于 3-3-2009 10:12 AM 发表 
你所说的 “我国找不到冷门艺术电影”,不是没有原因的,
没有市场当然是其中一个,更大的原因,也是因为翻版。
在欧美日本等国家,都有DVD 租借店,别说冷门,就算是五六十年前的电影都可以找到。
冷门艺术电影 ...
翻版是原因,不是全部的原因。更大的是市场价值,观众口味。要知道这些电影,连翻版商都不翻版就可以知道他的价值。阿莫多瓦是多年来畅销导演,好像也没在电影院正式上映他的电影。片商和观众的问题,电检局制度也有阻碍。若有市场,起码volver应该会上映(连佳礼也没人讨论。很可惜。No Country For Old Men也没上映,难道电影没有配乐?),为什么几年前西班牙的rec迟点会上映,也不是托好莱坞的福气。黑眼圈有电影院愿意冒险播放,和中文媒体大力报导很有关系。以前台湾不知道何故,流行起电影文化沙龙潮流,奇斯洛夫斯基被捧得像贫民窟落水狗那样红,我才有幸从台湾回来的老师copy到一部分珍藏。我也很羡慕日本土地这么贵的地方,可以将dvd出租店开到家乐福那么大间,大环境下,像我这样的影迷很无奈。tower record在雪隆地区的分店也倒闭了,虽然他们的入口cd贵得离谱,但是要找市场小的专辑,不得不去tower record。我也很无奈。
若你是我,现在来说要看比较冷门的电影,该如何解决?
ps:我没有买过翻版影碟的。不要叫我等。你的link还鸡蛋糕的毒
[ 本帖最后由 qazz1947 于 3-3-2009 11:12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3-3-2009 1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映,跟租借不同。
院线公司要付钱给电影公司,要搞宣传,跟影院配合上映,如果票房不佳会亏损。
但DVD 租借不同,在城市地区很多人都有口味,一片一百几十块成本 (其实应该更低) 的DVD 摆在那里等人租借,只要有十来个租借就回本了。
而且DVD 租借店必须大量拜访各类DVD,来吸引人群。尤其是城市地区。
就好象书店一样,即使是冷门,也好歹要放一些来充场面。或许会等久一些,但肯定能回本的。有做店面生意的人都懂。
我绝对相信,导致租借DVD 店不能生存的,是翻版。
十年前,我在 center market 的小店,可以买到意大利电影的原声带。
现在? |
|
|
|
|
|
|
|
发表于 3-3-2009 1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tkatlow 于 3-3-2009 11:16 AM 发表 
十年前,我在 center market 的小店,可以买到意大利电影的原声带。
现在?
是楼上的吗?哇塞,想想...... 多久没去哪儿了。 |
|
|
|
|
|
|
|
发表于 4-3-2009 06: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本地的翻译员学习如何向中国老翻字幕组学习翻译  |
|
|
|
|
|
|
|
发表于 4-3-2009 07: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maikakashi 于 4-3-2009 06:47 PM 发表 
希望本地的翻译员学习如何向中国老翻字幕组学习翻译
我看到这里大家都一窝蜂批评电影字幕翻译不好,尤其是针对 两位小姐 sharon pang (忘了名字)
其实,她们绝对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无能。
他们的翻译,据说是在非常缺乏资源的情况下进行的。
好几年前我曾对 GSC 投诉 x men 第一集的翻译错误,他们把喷射机 jet 翻译成玉块 jade。
结果 GSC 的一位员工对我说,大部分电影为了保安,防止盗录,都不会事先给一个copy 给翻译看,而是给 声效,就是说,电影的录音。让翻译以耳力来进行翻译。
我一听之下,就开始同情起该翻译。。。
不懂现在的翻译是否还是一样,用听译呢。
很多时候,与其上网狂骂批评,不如把怒气,时间花在正确的投诉上,来的有用。
我上个月向 GSC 投诉为何现在的电影都没有字幕,他们说已经不是他们负责范围,是片商。片商为了cut coss 而选择性取消字幕,包括 slumdog。
我向他们套取片商的联络,结果居然有好多个片商。。。不是一个片商的问题。
看来已经成气候了。
[ 本帖最后由 kitkatlow 于 4-3-2009 07:32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4-3-2009 08: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tkatlow 于 4-3-2009 07:30 PM 发表 
我看到这里大家都一窝蜂批评电影字幕翻译不好,尤其是针对 两位小姐 sharon pang (忘了名字)
其实,她们绝对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无能。
他们的翻译,据说是在非常缺乏资源的情况下进行的。
好几年前我曾对 G ...
就算用听译 也不可能把 Iron man 翻译成坚强的男人 |
|
|
|
|
|
|
|
发表于 4-3-2009 08: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5-3-2009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tkatlow 于 4-3-2009 07:30 PM 发表 
好几年前我曾对 GSC 投诉 x men 第一集的翻译错误,他们把喷射机 jet 翻译成玉块 jade。
结果 GSC 的一位员工对我说,大部分电影为了保安,防止盗录,都不会事先给一个copy 给翻译看,而是给 声效,就是说,电影的录音。让翻译以耳力来进行翻译。
我一听之下,就开始同情起该翻译。。。
从字面意思来判断,相当肯定片商是用翻译系统,而不是靠听觉判断。
因为,同一个字由不同人说,可以有两种翻译(可能是系统判断问题)。
简单的字,常翻译错误(“神父”译成“父亲”,翻译者不可能听不懂当时的内容)。
一些复杂的专有词汇(如化学名词),往往翻译都是准确无误的。这个太神奇了。
若不是翻译系统,我猜不到翻译者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
|
|
|
|
|
|
|
发表于 5-3-2009 0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5-3-2009 12:58 AM 发表 
从字面意思来判断,相当肯定片商是用翻译系统,而不是靠听觉判断。
因为,同一个字由不同人说,可以有两种翻译(可能是系统判断问题)。
简单的字,常翻译错误(“神父”译成“父亲”,翻译者不可能听不懂 ...
对,我也常觉得那些像电脑直接翻译。。。
但 jet 听成 jade 应该是听译的错误。 |
|
|
|
|
|
|
|
发表于 5-3-2009 0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是本地那些馬拉巴比cut 來cut去...那些subtitle做到牛頭不對馬嘴。。。我是絕對會進戲院給錢的。。。
在新加坡生活時我看戲給錢給到心甘情愿 |
|
|
|
|
|
|
|
发表于 5-3-2009 10: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tkatlow 于 5-3-2009 01:44 AM 发表 
对,我也常觉得那些像电脑直接翻译。。。
但 jet 听成 jade 应该是听译的错误。
可能吧。
其实自己曾经非常依赖字幕,大概是长期看电视养成的坏习惯。以前有《赤的疑惑》这种日语连续片,还有《阿信的故事》这种台语听不太懂的台湾连续剧等,所以依赖字幕。造成后来看中文、粤语连续剧,还是习惯性以字幕来解读。
以前曾像你那样,去柜台申述翻译的错误,到后来心想算了,不如摆脱它。
曾经花好长时间摆脱这种以翻译字幕观赏电影的习惯。这个有很多好处。
翻译不正确,这个不用说很多朋友知道。
有时候,即使翻译正确,味道也不同了。一句幽默的对白,是不容易翻译得出来的。尤其在西式影片,幕后工作人员在对白上花很多心思。喜欢卖弄正、反两边的文字,也爱用言语暗讽某事物。
让我想想...... 比如,最近《Street Fighter》,男国际刑警吃着街边食物,看到女干探口头查询失败,讽刺她,how's aggressive working for you ,(回应女干探之前骄傲的称自己的 aggressive 比男的守株待兔方式强多了)。要把这种对白的“味道”翻译出来,很难。
自摆脱了对字幕的依赖,欣赏同样一部电影,带来不一样的感觉,除了有些对白引人深思,也开始能注意细微的脸部表情、肢体动作(看字幕眼珠上下转动哪有空理会这些),比较值回票价。 |
|
|
|
|
|
|
|
发表于 5-3-2009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不能摆脱,尤其是一些讲话特快,多用俚语或道地词汇,或者用专业术语的电影美剧,没有字幕还真的搞不懂。
但还好一般普通电影还听的来。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