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5-3-2009 1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乙瑛碑》的临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首先应从字的笔画特征上进行分析和分类练习,通过同一类范字笔画若干种主要写法的对照比较,逐步掌握其要领。方笔要斩钉截铁、峻利凝重,圆笔应遵劲婉转,含蓄浑厚,并注意方与圆、刚与柔、直与曲之间的有机结合,以及笔画的或收或展、
或肥或瘦,体会其用笔规律。
.
二、波捺是隶书的主要笔画,处理得好与坏对整个字有很大的影响。《乙瑛碑》中的波捺变化较多,有的肥大,有的瘦小,有的方劲,有的圆润,有的蚕头细面燕尾粗,有的蚕头大而燕尾小,均视结体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不能干篇一律。因此在临习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三、由于乙瑛碑的结体参差错落,在练习时,要仔细观察其变化,结合范字并掌握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斜正结构、反常结构的字形,总结摸索其中的基本规律,抓住它们的特点,正确地表现它们。
临习的单字分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3-2009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乙瑛碑》的临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首先应从字的笔画特征上进行分析和分类练习,通过同一类范字笔画若干种主要写法的对照比较,逐步掌握其要领。方笔要斩钉截铁、峻利凝重,圆笔应遵劲婉转,含蓄浑厚,并注意方与圆、刚与柔、直与曲之间的有机结合,以及笔画的或收或展、
或肥或瘦,体会其用笔规律。
.
二、波捺是隶书的主要笔画,处理得好与坏对整个字有很大的影响。《乙瑛碑》中的波捺变化较多,有的肥大,有的瘦小,有的方劲,有的圆润,有的蚕头细面燕尾粗,有的蚕头大而燕尾小,均视结体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不能干篇一律。因此在临习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三、由于乙瑛碑的结体参差错落,在练习时,要仔细观察其变化,结合范字并掌握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斜正结构、反常结构的字形,总结摸索其中的基本规律,抓住它们的特点,正确地表现它们。
临习的单字分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3-2009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乙瑛碑》的临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首先应从字的笔画特征上进行分析和分类练习,通过同一类范字笔画若干种主要写法的对照比较,逐步掌握其要领。方笔要斩钉截铁、峻利凝重,圆笔应遵劲婉转,含蓄浑厚,并注意方与圆、刚与柔、直与曲之间的有机结合,以及笔画的或收或展、
或肥或瘦,体会其用笔规律。
.
二、波捺是隶书的主要笔画,处理得好与坏对整个字有很大的影响。《乙瑛碑》中的波捺变化较多,有的肥大,有的瘦小,有的方劲,有的圆润,有的蚕头细面燕尾粗,有的蚕头大而燕尾小,均视结体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不能干篇一律。因此在临习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三、由于乙瑛碑的结体参差错落,在练习时,要仔细观察其变化,结合范字并掌握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斜正结构、反常结构的字形,总结摸索其中的基本规律,抓住它们的特点,正确地表现它们。
临习分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3-2009 1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乙瑛碑》的临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首先应从字的笔画特征上进行分析和分类练习,通过同一类范字笔画若干种主要写法的对照比较,逐步掌握其要领。方笔要斩钉截铁、峻利凝重,圆笔应遵劲婉转,含蓄浑厚,并注意方与圆、刚与柔、直与曲之间的有机结合,以及笔画的或收或展、
或肥或瘦,体会其用笔规律。
.
二、波捺是隶书的主要笔画,处理得好与坏对整个字有很大的影响。《乙瑛碑》中的波捺变化较多,有的肥大,有的瘦小,有的方劲,有的圆润,有的蚕头细面燕尾粗,有的蚕头大而燕尾小,均视结体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不能干篇一律。因此在临习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三、由于乙瑛碑的结体参差错落,在练习时,要仔细观察其变化,结合范字并掌握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斜正结构、反常结构的字形,总结摸索其中的基本规律,抓住它们的特点,正确地表现它们。
临习分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3-2009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乙瑛碑》的临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首先应从字的笔画特征上进行分析和分类练习,通过同一类范字笔画若干种主要写法的对照比较,逐步掌握其要领。方笔要斩钉截铁、峻利凝重,圆笔应遵劲婉转,含蓄浑厚,并注意方与圆、刚与柔、直与曲之间的有机结合,以及笔画的或收或展、
或肥或瘦,体会其用笔规律。
.
二、波捺是隶书的主要笔画,处理得好与坏对整个字有很大的影响。《乙瑛碑》中的波捺变化较多,有的肥大,有的瘦小,有的方劲,有的圆润,有的蚕头细面燕尾粗,有的蚕头大而燕尾小,均视结体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不能干篇一律。因此在临习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三、由于乙瑛碑的结体参差错落,在练习时,要仔细观察其变化,结合范字并掌握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斜正结构、反常结构的字形,总结摸索其中的基本规律,抓住它们的特点,正确地表现它们。
临习分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3-2009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乙瑛碑》的临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首先应从字的笔画特征上进行分析和分类练习,通过同一类范字笔画若干种主要写法的对照比较,逐步掌握其要领。方笔要斩钉截铁、峻利凝重,圆笔应遵劲婉转,含蓄浑厚,并注意方与圆、刚与柔、直与曲之间的有机结合,以及笔画的或收或展、
或肥或瘦,体会其用笔规律。
.
二、波捺是隶书的主要笔画,处理得好与坏对整个字有很大的影响。《乙瑛碑》中的波捺变化较多,有的肥大,有的瘦小,有的方劲,有的圆润,有的蚕头细面燕尾粗,有的蚕头大而燕尾小,均视结体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不能干篇一律。因此在临习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三、由于乙瑛碑的结体参差错落,在练习时,要仔细观察其变化,结合范字并掌握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斜正结构、反常结构的字形,总结摸索其中的基本规律,抓住它们的特点,正确地表现它们。
临习分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3-2009 1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乙瑛碑》的临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首先应从字的笔画特征上进行分析和分类练习,通过同一类范字笔画若干种主要写法的对照比较,逐步掌握其要领。方笔要斩钉截铁、峻利凝重,圆笔应遵劲婉转,含蓄浑厚,并注意方与圆、刚与柔、直与曲之间的有机结合,以及笔画的或收或展、
或肥或瘦,体会其用笔规律。
.
二、波捺是隶书的主要笔画,处理得好与坏对整个字有很大的影响。《乙瑛碑》中的波捺变化较多,有的肥大,有的瘦小,有的方劲,有的圆润,有的蚕头细面燕尾粗,有的蚕头大而燕尾小,均视结体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不能干篇一律。因此在临习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三、由于乙瑛碑的结体参差错落,在练习时,要仔细观察其变化,结合范字并掌握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斜正结构、反常结构的字形,总结摸索其中的基本规律,抓住它们的特点,正确地表现它们。
临习分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3-2009 1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乙瑛碑》的临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首先应从字的笔画特征上进行分析和分类练习,通过同一类范字笔画若干种主要写法的对照比较,逐步掌握其要领。方笔要斩钉截铁、峻利凝重,圆笔应遵劲婉转,含蓄浑厚,并注意方与圆、刚与柔、直与曲之间的有机结合,以及笔画的或收或展、
或肥或瘦,体会其用笔规律。
.
二、波捺是隶书的主要笔画,处理得好与坏对整个字有很大的影响。《乙瑛碑》中的波捺变化较多,有的肥大,有的瘦小,有的方劲,有的圆润,有的蚕头细面燕尾粗,有的蚕头大而燕尾小,均视结体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不能干篇一律。因此在临习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三、由于乙瑛碑的结体参差错落,在练习时,要仔细观察其变化,结合范字并掌握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斜正结构、反常结构的字形,总结摸索其中的基本规律,抓住它们的特点,正确地表现它们。
临习分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3-2009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乙瑛碑》的临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首先应从字的笔画特征上进行分析和分类练习,通过同一类范字笔画若干种主要写法的对照比较,逐步掌握其要领。方笔要斩钉截铁、峻利凝重,圆笔应遵劲婉转,含蓄浑厚,并注意方与圆、刚与柔、直与曲之间的有机结合,以及笔画的或收或展、
或肥或瘦,体会其用笔规律。
.
二、波捺是隶书的主要笔画,处理得好与坏对整个字有很大的影响。《乙瑛碑》中的波捺变化较多,有的肥大,有的瘦小,有的方劲,有的圆润,有的蚕头细面燕尾粗,有的蚕头大而燕尾小,均视结体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不能干篇一律。因此在临习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三、由于乙瑛碑的结体参差错落,在练习时,要仔细观察其变化,结合范字并掌握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斜正结构、反常结构的字形,总结摸索其中的基本规律,抓住它们的特点,正确地表现它们。
临习分享!
 |
|
|
|
|
|
|
|
发表于 5-3-2009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郑克柔 于 5-3-2009 09:28 AM 发表 
通常搞创作的工作室都有点乱才对。
太干净总让人觉得太做作。直言了,勿怪。
…這麼說潔僻的人不能有工作室?
有一些名家,家裡固定有傭人打掃、研墨,隨時保持整潔…他們也做作了?
我也是直言,也是勿怪…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3-2009 0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影武者 于 5-3-2009 01:06 PM 发表 
…這麼說潔僻的人不能有工作室?
有一些名家,家裡固定有傭人打掃、研墨,隨時保持整潔…他們也做作了?
我也是直言,也是勿怪…
多谢您解围, 是有公司清洁工人帮忙打扫的, 每星期一次!
这房子是我老板提供的, 是我公干住的地方。 |
|
|
|
|
|
|
|
发表于 5-3-2009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jc大大,我个人較偏爱曹全,但写起來总也不见得人。。。可以请您分享一些学习的心得嗎?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3-2009 03: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ywuneng 于 5-3-2009 02:39 PM 发表 
jc大大,我个人較偏爱曹全,但写起來总也不见得人。。。可以请您分享一些学习的心得嗎?
分享文件
《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刻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十月二十一日。明万历初年在陕西郃阳旧城莘村掘得此碑,篆额佚失不存。出土时字划完好,一字不缺,清康熙十一年(1672)后,中有断裂,今则缺灭之字更多,但汉碑中少有较此完好者。出土后移存郃阳县孔庙东门内,西向。1965年移置陕西省博物馆碑林第三室。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此部《曹全碑》系明拓“悉”字未损本。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割裱本,内框高25厘米,宽11.5厘米;外框高31.5厘米,宽16厘米,计21开。隶书,二十行,行四十五字。碑阴五列:首列一行;二列二十六行;三列《金石萃编》载为八行,欧阳辅《集古求真》载为五行;四列《金石萃编》载为十八行,欧阳辅《集古求真》载为十七行;五列四行。
《曹全碑》系晋王敞等纪念曹全功绩而立。王敏、王毕等立石。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碑文主叙曹全为弟分忧,弃官还乡,又遇禁纲,于家隐居,光和七年再任郎中拜酒泉禄福长等身世,从侧面反映了以张角为首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声势浩荡。碑文铭辞三行,三字为句,空三行书年月一行,在碑阳正文末。碑阴刻立碑题名者的题名,有处士、县三老、乡三老、门下祭酒、门下议掾、督邮、将军令史等。
此部《曹全碑》系清朱彝尊、翁方刚等旧藏之明拓“悉”字未损本。朱彝尊,清朝学者,字锡鬯,号竹垞,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博学多才,尤工于词,为清代大家。翁方刚,字正三,号覃溪,清朝学者,精于经学考据,又擅长金石之学,所著《两汉金石记》考证精审。外题签为梁启超题“朱竹垞旧藏本曹全碑,今归饮冰室。己丑正月题”,内题签为翁方纲题“曹全碑曝书亭藏本”,并钤“覃豀鉴藏”朱文长方印。”朱彝尊、翁方纲、梁启超递藏,有梁启超、翁方纲题跋,赵怀玉札,李彦章观款。钤有“彝斋”、“启超”、“梁”、“ 竹垞”、“子孙后世家传之宝”、“翁方纲”、“汉筹之印”、“文渊阁校理翁方纲藏”、“苏斋金石文”、“容斋清玩”、“饮冰室藏”、“叶志诜审定记”、“东卿过眼”、“朱彝尊印”、“李彦章印”等印。此本为首行“秉乾之机”之“乾”字未穿,第九行“悉以薄官”之“悉”字未损。
碑版字体匀整秀丽,分纵横行,体态扁平,行距疏朗,逸致翩翩,清万经评云:“秀美飞动,不束缚骤,洵神品也”。人们誉它象“风流自赏的三河少年,文雅可爱的兰闺玉女”,是汉隶中用圆笔的典型作品。
《曹全碑》为著名汉碑之一,在现有汉碑中,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拓法虽不为精善,但较之当时所拓,神理浑沦可爱。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含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中除记述曹全之生平、功绩,以及世系外,并记载了汉代以张角为首发动的农民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可作为订正历史之参考。此碑文多别字,故后人疑为摹刻者,然就其端直朴茂而言,非汉人所不能。
兹选照三开,既碑文首一开、“‘悉’字未损”一开以及碑文末一开。
曹全满厅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3-2009 03: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隶书也叫“隶字”、“左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画化,目的是为了书写方便、快速。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汉魏。
晋朝卫恒的《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即办理文书的小吏)佐书,曰隶字。”就是说,隶书本来只是小篆的一种简率快速写法,到了汉朝,经过加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秦隶也叫“古隶”,同小篆相差不很远:汉隶也叫“今隶”,其笔势、结构都与小篆不同。
汉隶西汉与东汉也有较大的区别,西汉的隶体笔画比秦隶简省,但尚无波磔(捺笔挑势);至东汉时,始有波捺,后人又叫“八分”。隶书的结构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的效率,它的产生,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的东汉《曹全碑》,可谓是隶书的代表,汉碑中的精品。
上个月的临作分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3-2009 03: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隶书也叫“隶字”、“左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画化,目的是为了书写方便、快速。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汉魏。
晋朝卫恒的《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即办理文书的小吏)佐书,曰隶字。”就是说,隶书本来只是小篆的一种简率快速写法,到了汉朝,经过加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秦隶也叫“古隶”,同小篆相差不很远:汉隶也叫“今隶”,其笔势、结构都与小篆不同。
汉隶西汉与东汉也有较大的区别,西汉的隶体笔画比秦隶简省,但尚无波磔(捺笔挑势);至东汉时,始有波捺,后人又叫“八分”。隶书的结构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的效率,它的产生,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的东汉《曹全碑》,可谓是隶书的代表,汉碑中的精品。
临可图片分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3-2009 03: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全碑》
一、临习《曹全碑》該了解碑的簡史
《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移立陕西博物馆碑林。
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清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称:“惟碑阴五十余行,拓本既少,笔意俱存。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文之整饬,而萧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此盖汉人真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清万经《分隶偶存•汉魏碑考》称:“书法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在隶书的诸多风格品类中,是典雅秀美一路者,在技法上以精到整饬胜。对于学习隶书的朋友来讲,选该碑作为范本应该是正确的
临习分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3-2009 03: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临习《曹全碑》应注意的问题
1.此碑的艺术风格以秀为主,同时又极具骨力,在临习时,就应表现其挺拔的一面。点画宜写得丰润,避免枯瘠。行笔多提按顿挫,
笔势圆熟潇洒,用笔不宜过于涩滞,用墨不宜太干。结构方面应注意其重心变化规律,疏朗和紧密相映成趣,结构变化力求丰富。
在笔的选择上,宜采用羊毫笔,这样可较好地表现出其线条刚柔相济、圆润丰腴的特点。
2.临习时不宜一味求快,每一笔画都应快慢有致。比如,起收笔要慢一些,中段要快一些,然后再追疾、涩的结合。
3.临习初期以忠实于原作的特点为主,要对原帖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认真的体会,重点放在用笔中的“藏锋虚势入纸”和“藏锋实势入纸”
的比较训练上。训练时要求笔法精到,一丝不苟,认真揣摩结构,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构训练要正确地把握其特征,不可马虎了事。
4.在临摹时必须有钻探精神和攻坚毅力,先约后博,再由博返约,才可获得成功。千万不可朝秦暮楚,见异思迁。根基未固,却忙于创造,
此乃学书之大忌。
临习分享!
[ 本帖最后由 jc3032 于 5-3-2009 03:41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3-2009 03: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构特点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在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色之前,我们先谈谈临习该碑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写好《曹全碑》的结构应做到“纵横占位力求准,呼应笔势应分明”。“纵横占位”是指每一笔画所处位置以及纵向和横向各占多少位置。笔画所处位置不同,则纵横各占的位置也不同。吃准纵横占位和写好结构有直接的关系。然后再理清各个笔画或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同时还必须看清笔势,并能在笔下表现出来。依照此法来临《曹全碑》可以很快掌握多种用笔之方法,临习效果十分显著。但此前首先要认真读帖,即观察字帖一定要细致,从每一笔到整个字的面貌都要熟记于心。只有眼睛看得真切,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字帖中的点画结构安排,行笔提按、转折或方圆一一默记心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字体的风格,提高欣赏能力。这是临帖的第一步。
其次,观察字要准。正如王羲之所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而下笔前要动脑子,用心思揣摩所写字的长短、斜正、粗细、转折、提按及其间架结构的安排,并牢记于心,下笔才能准确无误。
第三,运笔要稳。即书写过程中行笔要稳当,力送笔端,下笔要做到胸有成竹。这就要求临习者要下真功夫,有真本事。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临习分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3-2009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1.扁平舒展。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
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
临习分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3-2009 03: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大小相间。这也是《曹全碑》的结构特点。大者“学”字,小者如“冈”字,
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例相差一倍左右。由于此碑的字距宽、行间疏,因此结字的大与小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而萧散自适,故大者不见其大,小者也不显其小,达到了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由此也可见作者很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字的大小扁长的结构来丰富此碑的章法。
临习分享!
[ 本帖最后由 jc3032 于 5-3-2009 04:00 PM 编辑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