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elaine2007

请问有人知道有什么中药/草药可以治好糖尿病吗?(断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11-2008 09: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华侨 的帖子

大叔,我都说她不是中医师罗,那有中医师将草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11-2008 1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新知-----重新对“胰”的再认识,你可以不接受

1  “脾脏” 与“胰腺”之间关系
    从中医藏象学说角度来看,中医五脏中,心、肝、肺、肾四脏与西医同名脏器的功能相近,只有脾在中、西两种医学中虽有名同,但功能各异。中医的脾有无更相近的西医器官与之对应?在现代医学中,胰为重要的消化与内分泌器官,而这么重要的器官在中医脏腑体系中只字未提,令人费解。西医之胰有无中医脏器与之相对应?

    从解剖位置而言,胰居膈下,约位于脐上5~10cm处,相当于人体之“中焦”,其左前方与胃相邻,约与胃在同一水平线上。而古人常说“脾胃同居中焦”;又其总体积远大于更居其后的脾,因此在实际解剖中更易被发现。这样我们有理由怀疑,古人所说的脾并非指今人所说的“脾”,而是与今人所说的“胰”相对应。

    从内脏联系而言,古人常说“脾胃同居中焦”,脾居中属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素问·经脉别论》)。这里可以看到,中医的脾与西医的脾脏是不同的。而胰通过胰管、胆总管直接开口于消化道,又通过胰十二肠上、下动脉,上肠系膜动脉,肝总动脉等与其他消化器官保持密切的血循联系。就消化功能来讲,脾与胰腺存在着相关关系。

    因此,  中医所说的脾并非西医解剖“脾”,而与今人所说的“胰”之间存在更为密切的相关性。本文结合古代文献论著与现代医学认识来论述脾胰相关。
  2  脾胰相关学说的内涵献研究
  2.1  病名症状相关
  《素问·奇病论》曰: “有口干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赵献可《医贯·消渴论》:“脾胃既虚,则不能敷布津液故渴。” 《慎斋遗书·渴》:“盖多食不饱,饮多不解渴,脾阴不足也。” 《类证治裁·三消论治》:“小水不臭反甜者,此脾气下脱”。又如《圣济总录》曰: “消瘅者,高梁之疾也。肥美之过积为脾瘅,瘅病既成,乃为消中,皆单阳无阴,邪热偏盛之故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糖尿病……其证起于中焦,是诚有理,因中焦萃病,而累及于脾也。盖萃为脾之副脏。”这里所言“脾瘅”、“消瘅”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糖尿病, “萃”是胰腺,是糖尿病发病的关键脏器,与脾(西医学)关系不大。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分析: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病位在胰,而中医认为胰为脾之副脏,多为散膏(《难经》),所以胰病当从脾治。而胰岛素不足主要表现的精微物质代谢障碍,也正如与脾失运化的观点的一致性。

  2.2  解剖相关
  《素问·太阳阳明论》提出“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所指以膜相连,乃肉眼所见之膜,实为胰的导管。按《医林改错》中说:“总提俗名胰子,其体长于贲门之右,幽门之左”,以“津管外分三杈”,“连贯胃、肝、大小肠之体质”也指出是胰与胃以津管相连,脾与胃并不相连。脾的解剖脏器,从实际解剖与语意,应将《难经》这段话分两段理解。 “脾重二斤三两”应指脾脏,折合550g。 “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应指胰腺,为宽厚7cm,长12cm,重约90g,其内容形如散膏,即类似松散脂肪样的腺体组织。在以后古人解剖的实例记载中,脾被描述为“色如马肝赤紫,形如刀镰,闻声则动,动则磨胃,食乃消化。”李中梓《医宗必读》具体绘制了脏腑图形,所绘脾脏为一扁长之形。王清任亲赴义冢,实地解剖,又厘正脾形,所绘之脾,扁长而中有一管,名曰“珑管”,所绘外形既似胰脏,珑管更合于胰管,而与今人所说之“脾”完全不同。此外, 《医学入门》形容脾的形象“扁似马蹄”, 《医贯》曰“其形如刀锋”,有强大的消化功能。 《医纲总括》曰“形如犬舌,状似鸡冠”,转换成现代解剖学描述,则为“形态扁长,略弯曲,边缘锐利”,根据胰、脾(现代名)在形态学上的显著差别,我们有理由将古人所描述的“脾”指向现代医学的“胰”。

  2.3  生理相关
  “脾位于中焦,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四肢,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脾胃共为“后天之本”。分析“脾”之生理功能,除了“统摄血液”与现代解剖学的脾脏相关外,余皆同胰相关,或者更具体的讲同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有关。

  2.3.1  主运化、升清
  《素问·太阴阳明篇》曰:“脾为胃行其津液”,而认为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但现代医学认为脾属造血器官之一,无“运化”之功,而察其胰腺有“运化”之功。 《难经·四十难杨注》所云:“脾,俾也,在胃之下,俾助胃气,主化水谷也。” 从阴阳而言,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则脾阴主运,脾阳主化,化在运先,运随化出。李东垣根据“天人相应”之理,认为人身心肺在上,肝肾居下,精气的升降,依赖脾胃居中为之枢纽。

  2.3.2  主统血、脾旺不受邪
  《难经·四十二》提出脾“主裹血,温五脏”,裹有包裹、裹撷之义,认为脾具有包裹血液勿使外逸的功能,由是血循常轨,运行于经脉之中以温养五脏,可见《难经》所言的脾“主裹血,温五脏”与后世所言的脾主统血含义相似。明代医家薛立斋在《薛氏医案》中说:“心主血,肝藏血,亦能统摄于脾”。武之望在《济阴纲目》中亦指出:“大抵血生于脾土,故脾统血”,尤在泾在《金匮翼》中说:“脾统血,脾虚则不摄血,脾化血,脾虚则不能运化,而脱陷妄行。”“脾”统血亦包括有生血功能。“脾”此时的功能显然难同胰相联系,而与脾则相通。

  2.4  病因病机相关
  《灵枢·五变》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并说: “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衡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畜积,血气逆留,宽皮充肤,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该段经文举一反三地说明了五脏柔弱而导致消瘅(消渴)的机理,认为脏腑柔弱则易使情感过极或失调,七情失和则血气逆留,血脉不行,瘀久生热,发为消瘅。《素问·奇病论》中对消渴的论断说明了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厚味使脾胃运化失职,积热伤津而发为消渴。金代医家刘完素认为:“今消渴者,脾胃极虚,益宜温补,若服寒药,耗损脾胃,本气虚之,而难治也。”李东垣认为:“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而显火上行独燎其面…胃既病,则脾无禀受。脾为死阴,不主时也,故亦从而病焉。”指出饮食没有节制,使胃消化不良,谷气下流,下焦阴火得以离位上行,火伤胃则身热面赤如火烤。胃受病,饮食减退,脾就难以承受胃中水谷而行其输布散气的作用。因此,造成营养来源缺乏,脾气陷,阴火升,是胃病则脾亦从而病焉。提出了“养脾则津液自生,参苓白术散是也”的治则与方药。《医门法律·消渴门》开首云:“消渴之患,常始于微而成于著,始于胃而极于肾。”张志聪著《侣山堂类辨》曰: “有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肺不能通调水道,而为消渴者。人但知以清凉药治消,而不知脾喜燥而肺恶寒。诚观泄泻者必渴,此因水津不能上输而惟下泄故尔。以健脾之药治之,水液上升,即不渴矣。故以凉润治渴,人皆知之,以燥热治渴,人所不知也。”清陈修园亦深为赞同张氏脾虚致消的论述,认为脾虚水津失运乃消渴产生之病机关键,并在《医学从众录》中记载了温脾燥脾法治疗消渴的病案。

    综上所述,中医之脾,包括胰与脾的功能,在治疗上就应从中医脾胃病入手,寻求对糖尿病病机的认识。离开了对胰、脾功能的认识,离开了脾胃病的指导原则,则会在认识上出现舍本逐末的可能。中医之脾,包括胰与脾(西医学)的功能。可以认为西医之胰没有命名为“脾”,西医之脾未能他名,实则是一种概念的错位。而训诂寻源,我们不难理解这种错位的根源。中医学理论核心和源头——《黄帝内经》中就提出“心、肝、脾、肺、肾”五脏,从而确立了以脏腑为核心来认识、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这种理论可能来源于原始的解剖。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与实际解剖经验,古人所见到的“五脏”应为五个最大又最易见到的脏器。

    肺、心、肝、肾被定为“脏”,也就在所必然。惟胰、脾二者,前已述及,无论从解剖位置、二者大小,与胃肠的密切程度,都以胰为重要。因此,古人将胰作为五脏之一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是说,内经中提及的“脾”,很可能包括 “胰”。大抵因语言学上的原因,故以“脾”名胰。近代西医东渐我国,器官名被翻译成中文,原英文名“pancreas”被译为胰,“spleen”被译为脾,这很可能是误译,因为语言学者并不完全理解医学术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如日本有关中医文献中,均将脾称做“膵”,“膵”就是现代解剖学上的胰,又作了一次正误的翻译)。但这两个名词既已被翻译过来,约定俗成,遂形成现代医学关于“胰”、 “脾”的定义。因此,结合文献研究与现代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脾与胰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谈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的命题。


=2=。中医脾解剖实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3=,胰脏本来就在人体内,是当时的认识和局限不能辨别出来,胰脏也不会因为中医说有就有,没说的就没有。

=4=,医学对于疾病的认识,不可能是按“前车可鉴”去进行,比如说2003年的沙士SARS,以前重未发生过,全球的医生还不是一样凭着现有的医学认识,去对抗“从未谋面”的SARS疾病吗?现代医学医院里看糖尿病患看得最多,最了解“胰脏”,对“胰脏”和“糖尿病”又做了多大贡献呢?如果因不懂而放弃或者无从治疗,那么SARS的确可以消耗掉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了!气功确能透视身内脏器和经络走向,能不能对“胰脏”有些转变呢?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16-11-2008 03:0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08 0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郑宝 的帖子

草药能不能治好糖尿病,主要看个人体质而定。
用现代医学治疗,吃药也有平安度过一世的,也有吃到还是脚黑掉,上手术台的。难道说现代医学不行吗?
不是,医学照样还是医学,只是病人体质不一样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08 03: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郑宝 的帖子

Mata Kucing = 龙眼, 应是  misai kucing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08 09: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也是没有糖尿病的说法

中医没有“胰”,哪来胰脏癌,说得也是道理。
基本上,中医也是没有糖尿病的说法,糖尿病是现代医学的概念,它的症状就和中医里面的“消渴症”有些相似和雷同症状,而中医里很多疾病也和现代医学所谓的疾病名称也是不能划上等号(=),中医常治疗的是49种疾病都是以症状,证候去归纳,处方下药,所以在中医基本上是没有定下“糖尿病”这个叫法,所以就叫做“辨证治疗”,而不是辩“病”治疗。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去看中医时,问他你犯了什么病?他会告诉你,你没病,只是脾胃不好,气虚,血虚。。。。。阴阳失调等。。 。
如果你再问下去,硬要他说明,免得纠缠不清,他可能就是要对你说,接近[相当于]于西医所谓的糖尿病。其实中医的消渴也分上消,中消,下消,如何和西医所谓的糖尿病相等呢。以在中医的立场来问胰脏癌,问题是不能成立,因为[ 没有胰脏,何来胰脏癌?]
还好,刘力红没有答你“胰脏是现代医学范围,你的问题已超越中医学范围”。和上面所说的一样,要中医答你,就是接近[相当于]于西医所谓的糖尿病。”所以刘说问题不成立。

这个和你问[西]医生会不会医湿热一样,他会答你“什么是湿热?”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17-11-2008 01:0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1-2008 09: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有种草药对控制血糖有很好的疗效(能根治吗,我不清楚啦)。

华语叫尖尾凤,马来人叫pokok biak,pokok terbiak, pokok sambung nyawa。

患有血糖者吃其鲜叶(1天不可超过3片),不然血糖会偏低,会晕晕的。
马来人拿来当ulam吃。但有些人吃太多会上瘾,因为会mabuk的。
不建议没糖尿病的人吃,会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8-11-2008 07: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h..恩,断根需要自己自爱,不要乱吃东西,药定时吃来控制病情是吗  。其实1 or 2那个比较机会高治好呢。。如果说他本身控制饮食好,然后药定时吃/打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8 05: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湿热”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湿热’与中医内科,西医内科和中医妇科病相关的病侯有以下多种。
1。

2。

3。


请注意表一,消渴[现代医学所谓的糖尿病]也与湿热相关。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19-11-2008 06:5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11-2008 08: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糖尿病是慢性病,可以根治吗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8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以西医的角度,糖尿病是不能根治的。
但相交于高血压,血糖控制可以延长并发症发生时间,就是没吃药,并发症可能在10年之内出现,如果定期吃药,可以延迟至15-20年。高血压就比较难。
一些人说的根治,只是并发症还没有出现,有可能是延长了,但到时还是会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2008 1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吃甜的食品,甜的飲品包括水果,如木瓜,苹果,可樂,teh tarik , 雪糕等等,但是, 每天三餐都正常白飯,只是少肉,多菜,飲品是中國茶,過后用test 紙(nova test )來測試,糖尿就正常,反之,如果有吃了以上所例出的甜食之類,第二天糖尿就昇高(用nova test 紙的顏色比較深色 ),這是否是正常。是否也算是糖尿病的患者。希望各位前輩給予指教。謝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1-2008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ckray 于 19-11-2008 09:22 PM 发表
对不起,以西医的角度,糖尿病是不能根治的。
但相交于高血压,血糖控制可以延长并发症发生时间,就是没吃药,并发症可能在10年之内出现,如果定期吃药,可以延迟至15-20年。高血压就比较难。
一些人说的根治,只是 ...



对不起,以中庸之医学[中医]是可以根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2008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shanghanlun 的帖子

可以吗?

一型糖尿病 - 身体不再制造胰岛素(永久)- 中医如何使身体重新在制造呢?如果可以为何还有人有病发症呢?

二型糖尿病 – 两种情形。 一, 身体抗拒胰岛素。二,胰岛素减少。中医如何使身体不再抗拒胰岛素?如何使身体提高胰岛素制造?

所谓的段根, 是看不同人和不同情形而定。可是真正可断更的没几个。可能某人在中医得治不代表所有人可以。更何况在西医得治的人也不少。正如某某人说(对不起忘了他的名)如果真的可以断根,早有人拿奖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2008 03: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呀!我就是要问有没有打过了针,如果是有,这个药方就没有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2008 10: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ceyong86 于 11-12-2008 09:59 AM 发表


1,糖尿病不是吃和喝甜的食品造成的。
2。所有carbohydrate在身上会转变为糖。米, 饭, 面, 饼干

米, 饭, 面, 饼干都不可以吃, 那要吃什麼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2008 04: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哪就登出来吧。

因为还有很多人还没打针吃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0-12-2008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妈妈刚从院,医生说糖尿病的人不可以喝薏米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2008 10: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女人的咖啡 的帖子

那么应该问医生,既然付钱看医生,还不问个清楚,倒跑来问网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2008 10: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当时我不在场。。。所以想问下有何人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2008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女人的咖啡 于 10-12-2008 10:10 AM 发表
最近妈妈刚从院,医生说糖尿病的人不可以喝薏米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你有加糖没有? 你肯是薏米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10-2025 08:20 AM , Processed in 6.92436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