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11-11-2008 0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nz 于 11-11-2008 12:42 AM 发表
这里说的律诗,是指格律诗,并不是那个一首诗有8句的那个律诗。
中国古诗分两种,以唐朝为分界。唐以前叫古体诗,唐以后叫近体诗。近体诗是注重格律,讲究平仄押韵等。而古体诗就没有,无论是字数句数平仄是否押同 ...
就是说李白之前的诗不是我们所谓的押韵哦,难怪那些古代诗经,乐府和我们熟悉的诗不同.谢rinz解释咯 |
|
|
|
|
|
|
|
发表于 11-11-2008 08: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冷雨湘 于 11-11-2008 02:10 AM 发表
就是说李白之前的诗不是我们所谓的押韵哦,难怪那些古代诗经,乐府和我们熟悉的诗不同.谢rinz解释咯
简单地说,他们是用古代官方语(雅言)来押韵。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1-2008 04: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人喜欢用重叠对吗?像迢迢千牛星,蒹葭。。。 |
|
|
|
|
|
|
|
发表于 11-11-2008 08: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冷雨湘 于 11-11-2008 04:51 PM 发表
古代人喜欢用重叠对吗?像迢迢千牛星,蒹葭。。。
对,去看《诗经》,有许多这种叠词的“根”都在那里。
这样处理很方便。
举例如:
若特定一句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
在“平平”和“仄仄”的地方就可以用上了。
像李易安的词中的“凄凄惨惨戚戚”这些也都是这样的处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1-2008 09: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不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吗? |
|
|
|
|
|
|
|
发表于 12-11-2008 10: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冷雨湘 于 11-11-2008 09:51 PM 发表
那不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吗?
我的说法有什么不妥吗??==?? |
|
|
|
|
|
|
|
发表于 12-11-2008 1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说原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给人感觉是种寂冷寞落的凄美。
但是“凄凄惨惨戚戚”给人感觉下场很“惨” |
|
|
|
|
|
|
|
发表于 12-11-2008 07: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不论古诗或新诗都应该有押韵,
如果连押韵都没有就离谱了一点。 |
|
|
|
|
|
|
|
发表于 13-11-2008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个人认为,古诗都有押韵,只是规则不一样罢了。要说很麻烦,所以免了。
至于新诗,人家就是不要和古诗一样玩韵的游戏,他就是不押又怎么样。但是有些诗人用另一种方式解决,就是在平仄那里下功夫而产生音乐感。当然这是少数的新诗才会出现,而且时间越靠近现在,新诗的音乐感越弱。很多诗人放弃诗应有的音乐性,转而向画面性发展。
但是这种画面性不是意境的画面性,是文字结构上组成的画面,像夏宇的诗。基本上我是反对这样的趋向,但是当前他们是王道,争不赢。 |
|
|
|
|
|
|
|
发表于 13-11-2008 07: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rinz 的帖子
很多时候,
看诗歌论坛里的诗时,
我都会怀疑这到底是诗还是散文,
很多时候,
看诗歌论坛里的诗时,
把句子重复多几次就当着是诗,
很多时候,
看诗歌论坛里的诗时,
把句子分开三行三行就变成诗,
很多时候,
你看到我现在写的东西时,
请你告诉我我是写诗还是写散文。
[ 本帖最后由 brownbook 于 13-11-2008 07:47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3-11-2008 09: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4-11-2008 09: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nz 于 13-11-2008 09:15 PM 发表
呃,以一般简单定义来说,小说--说故事、虚构的文章;散文--真实的文章;古诗--韵文、有一定的格律。但是新诗方面,不是说没有人去定义,而是没有一个是能够使众人认同的答案。
当然新诗不是断句就是新诗了,像br ...
这一类的东西都是有派别之争的啦~~~
多说无益,因为新诗不能格式化,一格式化就失去活力,复古去了。
在我的理解,新诗就是一种由写作者透过各种手段限制读者阅读方式,
使读者投入去体会的意像文字。
如果文字和含意的比例越接近1比1,那就越不成诗,如是而已。
可是那个界线划不来。即使是最平板的文字,字与含意比也须比1比1多一些。
硬要说是1比多少却也难,而且离了作者,作品的意义是靠人去解出来的,常是主观的,
每个人的体会不一定一样及非客观性都导致意义的量比无法估计。
这种比只是一种概念而已。
单是限制句读的变化恐怕也不能说不成诗,因为节凑韵律改变了,能予人不一样的感觉。
如果作者逼你配一段乐来唱它,说它不是诗歌也不行。
这种事多半只有“成不成功”而已,没有“是不是”的问题。
其实论精简,散文、论文和短篇小说也须精简。
我不觉得这是诗独有的特色。
我反而觉得诗多半很嚕唆。打开课本一看,古古今今都是那样的作品。
只有稍较前卫的,如“红色手推车”以来的才算是较精简的吧!
但若硬求精简,写得太晦涩也不是好事。
而且我觉得到了后来,东西是“诗”、“散文”还是“议论散文”(如—“If”那样的“说理诗”)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没有感受。
简言之,我认为“新诗”既不格式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不能成立的假构。又或者说,我们至少须从定义“散文”、“短篇小说”、“长篇小说”、“议论文”、“应用文”着手,把不符合这些文体格式的全部归入“诗”。也不容易吧!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4-11-2008 10:05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4-11-2008 10: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上是很难的,以剔除式的方法是不可能,文学的形式会不断增加。另外是不是精简,而是精炼。精简的话是容易做到,但是精炼就不容易了。字和字之间的连接做到无发更改一字的情况,考虑到音乐性(我有重视的)、画面性以及意义。去除赘字就不简单了。
不过,也是真的太过简炼到抽象的地步就适得其反了。重点就在自己的拿捏,和文字的玩味。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8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8 1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写诗,跟多像歌词(也就是阁下所谓的 断句章)
我对自己要求很简单,就是押韵,因为不押韵我真的不觉得她像诗···(个人观点)
而且,或许是周杰伦的关系,我喜欢上方文山的诗词,也就有人觉得我写的东西很“杰伦式”。
(其实不知道要开心还是伤心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11-2008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曾因为书里的一句话改变了我对新诗的作风
里面大概的意思是谴责吧,觉得现代的人把一个句子分成几个段落就把它当成诗句,毫无音律,意义,画面,更别说精练的文字。那时觉我得自己好象就是这种人,有好一段日子不敢写诗了因为还小的缘故吧。。。
对于诗我还是提昌要有一点音律,不然就不够“诗”了。虽然要革新创新,但在这些基本的条件下我们还是不应该忽略,徐自摩的时是很散文化,但他用字优美凝练达到 “不用压韵,不是must 用音律”才能体现出他要表达的画面,那“如诗”般的画面,试问时下青年人哪个做得到这一点,压韵不一定是为了要用来歌咏,更是我们嘴里念时呼吸的调顺,太纠结的诗令人念的很像嚼螺丝钉,不能抒发心情和诗里想表达的东西。
诗的转变,革新,风潮是一定会发生的,但应该变得更好,不只是形式上的改变,大家说对不对? |
|
|
|
|
|
|
|
发表于 18-11-2008 07: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冷雨湘 于 18-11-2008 12:09 AM 发表
其实我曾因为书里的一句话改变了我对新诗的作风
里面大概的意思是谴责吧,觉得现代的人把一个句子分成几个段落就把它当成诗句,毫无音律,意义,画面,更别说精练的文字。那时觉我得自己好象就是这种人,有好一段日 ...
问题是——押了韵就一定“美”了吗?
象那些大师的宋词,失去音乐之后,
即使只对板,常常隔了数句才押韵,
也没人说“不美”。
句子的美感和选择性的断句不无关系,
不相信?同样的一篇文章叫两个人来念,
由于节拍长短和轻重变化不同,
口诠之下,两人所读出的结果不一样。
再不信?同样的一段台词叫两人来演,
句读不同则感觉不一样。
更甚的是,古诗用今语多已不成韵,
人们不也一样朗朗上口?如:
“松下问童子,言师採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用今雅言,“子、去、中、处”哪有协韵?
宋词不据长短,唐诗宋词今不协韵,
但我们一样会觉得他们美,
这就证明了美感不由格律和协韵来决定。 |
|
|
|
|
|
|
|
发表于 18-11-2008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8-11-2008 08: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又是一阵风 的帖子
可不知又是一阵风有没有听过教授用古音或方言来吟诵唐诗的哦? |
|
|
|
|
|
|
|
发表于 18-11-2008 08: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