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kkabc

学道会不会使身体比较强壮+壮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9-2008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kkabc 的帖子

道教养生之法是通过丹道修炼、气功导引及拳道合一(太极拳或其它内家拳法),不是符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9-2008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符籙是一種修法。
不夠氣,或者可以買中藥補下身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08 1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oobanzhu 于 3-9-2008 11:38 AM 发表


誰是張無忌 ?

乾坤大螺移传人,也是位教主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08 1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唔讲得 于 3-9-2008 11:42 AM 发表
道教养生之法是通过丹道修炼、气功导引及拳道合一(太极拳或其它内家拳法),不是符咒。

所谓度人先度己,小弟一向以养生为主。

小朋友不懂事,别和小朋友一般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08 1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max1 于 3-9-2008 12:15 PM 发表

乾坤大螺移传人,也是位教主来。


誰是張無忌?
乾坤大螺移传人,也是位教主来。

什么是大螺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08 0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9-2008 0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9-2008 0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唔讲得 于 3-9-2008 11:42 AM 发表
道教养生之法是通过丹道修炼、气功导引及拳道合一(太极拳或其它内家拳法),不是符咒。



我说的养生=气功/静坐那些
我说的符咒=外出时候遇到东西保身用,像5雷咒那些

2个不同的主题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9-2008 0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max1 于 3-9-2008 12:22 PM 发表

所谓度人先度己,小弟一向以养生为主。

小朋友不懂事,别和小朋友一般见解。




我知道为什么这个论坛的道教课题那么少人了  
可惜...人才流失,仙家当道
养生有什么用, 口业太重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08 03: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课题多不代表人材會多,
道與仙,不是閒聊一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9-2008 04: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课题多不代表人才多,可是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仙家就sien料(此仙非升仙的仙 )
我知道这里有真的懂道教一些防身法术的,可是没回答,答的又答非所问,问符咒,什么武功都跑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08 06: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两腿平均站立,两脚分开,宽度约与肩齐,两膝微屈25度,膝盖与脚尖为齐,臀部稍向下坐,头向上顶,下巴微收,与身体成一直线,两眼向前平视,闭目入静,呼吸纯任自然。初学者,两膝下蹲由25度练习,慢慢加到45度。这个角度是采气最佳的标准姿势。以上动作是为打通足三阳,足三阴经脉,促使气血运行之功效。 足三阴指的是: 脾经、肝经、肾经,足三阳指的是: 胄经、胆经、膀胱经。
上身正直,百会与会阴呈一垂直线,身正则气入经脉,易于任、督两脉气血运行,任脉统全身之阴经,又称阴经之海,督脉统全身之阳经,又称阳经之海。
2.双手上抬,掌心相合,虎口打开,与面部同高,有如童子拜观音。(1) 四指一定要合并伸直,指尖朝上,虎口完全张开,大拇指与四指尽量成90 度。.从手指尖到肩头要用力,两掌间勿互推,手臂呈圆弧形。手掌到脸部的前后距离为12-15 公分 (6-8 英寸)。
以上动作是为了打通手三阳,手三阴经脉,有促使气血运行之功效。手三阳指的是: 肺经、心包经、心经;手三阴指的是: 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3.收腹提肛,腹部收住不动,其它部位一律放松。收腹为收住小腹部分 (肚脐以下),提肛为缩紧肛门。收腹提肛是练功中气化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口自然闭合,闭目入静,入静是练功中采气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光自然下垂。
收功时全身放松,两手相搓以热为宜;双手由下往上揉搓面部,然后揉搓腹部。
把采练之气归于丹田。(摘自《实用气功网》)

   步驟:
〈1〉雙腿站好,身心意放鬆,兩腳與外肩同寬。
〈2〉用力收小腹,練得好的人,小腹好像被釘住了。
〈3〉提肛(用力把肛直直提起,不能翹臀)。
〈4〉雙腿蹲低。
〈5〉肺呼吸,幾分鐘後,雙手自然有氣感。
〈6〉雙手緩緩由旁上抬與面部同高,坐腕,做相合式。
〈7〉睜眼看看雙手的位置是否正確,之後,閉目,目光自然下垂。
〈8〉再來肺呼吸(人為的呼吸5分鐘到10分鐘)

两个都是一样的功法
看哪一个对你有更好的理解
你也可以去官方网站www.zijiu.org下载功法
每天的长短时间自由
视乎你的体力与时间
不会有走火入魔的现象
有问题
可以一起讨论
或者去官方网站那边问

[ 本帖最后由 raymondlim 于 3-9-2008 06:3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08 08: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kkabc 的帖子

修道人當然不止身體會比較強壯,膽子也比較大咯,修道人各方面的成長會比一般人正常和正面,這是無可否認的。修道時會有調心、理氣、強身等的過程,這些過程都會對調整身心有幫助。

心正,自然避邪,然心正需要體健,我想你可能是因為體虛才比較會有畏懼的徵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08 1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abc 于 3-9-2008 04:33 PM 发表
课题多不代表人才多,可是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仙家就sien料(此仙非升仙的仙 )
我知道这里有真的懂道教一些防身法术的,可是没回答,答的又答非所问,问符咒,什么武功都跑出来了

要是我们成仙了,还需仙你吗?

既然楼主这么诚心,就问下楼主对符咒有多了解?
为何那些师傅随手画符(鬼画符)的效果比一笔一画依依模仿的来得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9-2008 0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aymondlim 于 3-9-2008 06:32 PM 发表
1.两腿平均站立,两脚分开,宽度约与肩齐,两膝微屈25度,膝盖与脚尖为齐,臀部稍向下坐,头向上顶,下巴微收,与身体成一直线,两眼向前平视,闭目入静,呼吸纯任自然。初学者,两膝下蹲由25度练习,慢慢加到45度。 ...



非常谢谢你给的资料,
因为我什么都不懂,如果用google找又不知道找到什么东西出来,帕像别人说的乱学会走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9-2008 0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3-9-2008 08:02 PM 发表
修道人當然不止身體會比較強壯,膽子也比較大咯,修道人各方面的成長會比一般人正常和正面,這是無可否認的。修道時會有調心、理氣、強身等的過程,這些過程都會對調整身心有幫助。

心正,自然避邪,然心正需要體 ...



对,这个就是我想表达的, 我想学道因为1来身体衰弱,2来壮胆+保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9-2008 0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max1 于 3-9-2008 11:26 PM 发表

要是我们成仙了,还需仙你吗?

既然楼主这么诚心,就问下楼主对符咒有多了解?
为何那些师傅随手画符(鬼画符)的效果比一笔一画依依模仿的来得厉害?



这就是为何我在第一楼问有人知道kepong哪里有师傅教吗
我什么都不知道,只是知道如果写符咒要有念咒,手印,法力
不用要开坛降魔伏妖那些,只要至少有一点点点法力/知识自保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9-2008 10: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kkabc 的帖子

在你還沒有找到有緣的師傅前,建議你可以自己先念李耳道德經,道德經裡面基本上有你想要的東西,好好鑽研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9-2008 1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現今大馬道教缺乏弘揚道教知識,經費、人數。
要入道就要一生就要修道,不是學一點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9-2008 1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去自在宮問一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1-2025 08:47 AM , Processed in 0.15149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