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das

Khuddakanikaye(小诵),逝世者在饿鬼道的真实写照(Tirokuttasuttam《戶外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7-3-2008 09: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o batidhammo ca ayam nidassito”ti  imina gathapadena bhagava rajanam dhammiya kathaya sandasseti. 這親戚法已被指出:世尊以這偈誦指出諸王法論。(Khuddakapatha-atthakatha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3-2008 09: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matthajotikaya Khuddakapatha-atthakathaya
《闡明勝義》-(諸)小的註釋
Tirokuttasuttavannana nitthita.
《牆外經》的解釋已經結束.
◆◆◆
◆◆◆
◆◆◆
《牆外經》




1.
他們站著在牆外,及馬路的交接處,

他們站在門柱旁,來到了自己的家。
2.
準備豐盛的食物,飲料主食與副食,

由於有情的業緣,無人能記得他們。
3.
他們由於有悲愍,如此布施為諸親;

飲料食物皆清淨,殊勝適時與適宜。
4.
『願此(施與)諸親戚,願諸親戚得快樂!』

來此聚集諸亡親,他們來集於此處,
5.
豐富食物並飲料,他們恭敬的隨喜:

『我們所得之原因,願我們親戚長壽!
6.
已對我們的供養,施者並非無果報。』

那裡既沒有農耕,那裡也沒有牧牛,
7.
同樣的沒有貿易,也沒有黃金買賣。

由此布施而贍養,亡故在那的餓鬼。
8.
就如高處的流水,向著低處而運流;

如是由此的布施,願能資益諸餓鬼!
9.
就如充滿的流水,得以遍滿於大海;

如是由此的布施,願能資益諸餓鬼!
10.
『他曾施我為我做,他是我的親與友。』

憶及先前他所做,應為餓鬼行布施。
11.
不要哭泣勿憂愁,不要任何的悲泣!

處在如此的親戚,對那餓鬼無利益。
12.
做了這樣的布施,施與僧團善住立,

如此長夜有利益,凡他所處皆資益。
13.
已經示此親戚法,供養餓鬼實廣大,

布施比丘威力強,你們福德實非小。



--01/10/0711:02:51 PM
Bhikkhu Santagavasaka



《闡明勝義》

《牆外經》的解釋


已經到了解釋『站在牆外』等《牆外經》義理的順序。在說了此(經)排在這理的目的後,我們將解釋該義。

此中,當知雖然此《牆外()並沒有依照世尊所說的次第,但可以顯示(此經排在《寶經》之後的)目的為:在顯示了先前在那裡由於放逸於奉行各種善業,投生於地獄或畜生時;即使這裡投生於比較殊勝的餓鬼之處,也應當不放逸的修(諸善法)。或者顯示為了平息廣嚴城〔毘舍離〕的諸鬼神之災難而說《寶經》;為了有些人的類似情況(而說此經),這是此(經)排在這裡的目的。接著解釋其義:


由誰、何處、何時、為什麼說《牆外()

在作解釋時,由於一切依照順序而成善造,

因此,我將以那方式而作(解釋)。

由誰、何處、何時、為什麼說此(經)?可說為:由世尊所說。在王舍城,在為摩竭陀王【202】隨喜的第二天(時而說)。為了解說此義,在此我們應當詳細的解說:

在九十二劫之前,有一個城市稱為咖西Kasi,那裡的國王稱為勝軍(Jayasena佳呀些那),他的王后稱為西麗瑪(Sirima),她懷了稱為噗沙(﹙Phussa﹚弗沙)的菩蕯,次第的出生乃至自己覺悟了正自覺。勝軍王生起了我執:我的兒子出家了之後成佛,佛只是我的,法是我的,僧是我的。一切時只由自己護持,而不給其他人(供養的)機會。世尊的三個同父異母弟弟想著:諸佛出世乃是為了利益一切世間,而我們的父親不給其他人機會,我們如何才能供養世尊呢?他們想:我們想想有什麼方法!他們想到了:假如使令邊境叛亂時就有可能。當國王聽到:邊境已經叛亂了。就派三個兒子去平息邊境(的叛亂)。他們平息後就回來。國王很滿意,就給他們願望:你們想要的,就可以拿取。他們說:我們想要護持世尊。(國王)說:除了這個之外,你們拿取其它的。他們說:我們不需要其它的。」「那麼你們作了限定才拿取。他們請求七年,國王不給;如此五、四、三、二、一(年)、七個月、五、四(個月),直到請求三個月,國王才給與:(好,)你們拿取。他們獲得了願望後非常的滿意,就前往世尊處,禮敬後,說:尊者,我們想要護持世尊三個月,尊者,願世尊同意我們這三個月雨安居(的供養)!世尊以默然而同意。

接著,他們派人送信給他們自己【203】地方的負責人:這三個月我們要供養世尊,你(負責準備)建造寺院等一切護持世尊所需!在一切完成後,他(負責人)回報他們(王子)。他們(王子)穿著了黃色的衣服,和兩千五百位服侍的男子一同帶著世尊到(自己的)地方,提供寺院,並恭敬地護持。他們有一位長者之子有妻(已婚)的財務官,有信心、淨信。他恭敬地布施佛陀為首的僧團所施之物,那位地方的負責男子接受了之後,和一萬一千位當地的男子恭敬地安排著。在那些人當中,有些人(信)心退減了,他們對那布施的所施法作了障礙,他們自己吃了(供養僧團的食物),並且放火燒了齋堂。在自恣(雨安居結束的儀式)之後,王子們向世尊行了大禮敬,並把世尊歸還他們的父親。世尊在回到那裡後,即般了涅槃。

國王、諸王子、那位地方的負責人、那位財務官以及他們的侍從次第的去世而投生天界;而那些信心退減的人則生在地獄。如此他們兩眾(一眾)從天界(投生)到天界,(一眾)從地獄投生到地獄過了九十二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3-2008 09: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當在這賢劫(bhaddakappa)迦葉(Kassapa)佛之時,那些信心退減的人生為餓鬼。人們指定為與自己有親戚關係的餓鬼作布施:『願(此施福回向給)我們的親戚!』而他們獲得了成就(達成目的)。那時,這些餓鬼見了之後就前往迦葉世尊處,問:尊者,我們是否也能夠如此地獲得成就呢?世尊說:現在你們無法【204】獲得,但未來將有一位稱為喬達摩的佛陀(出世),在那位世尊之時,將有一位稱為頻毘沙羅的國王,他是你們九十二劫前的親戚,他將指定為你們對佛陀做布施,那時你們將能夠獲得(成就)。據說,在說之時,那些餓鬼就好像在說:明天你們將能夠獲得一樣。
接著,再經過一佛之間,我們的世尊出現於世間。那三位王子和他們的兩千五百位隨眾從天界死沒,出生在摩竭陀國的婆羅門家庭,次第的由仙出家者出了家,成而三位象頭山〔伽耶山〕的結髮外道[1];而那位地方的負責男子,即成為頻毘娑羅王;那位財務官居士,成為毘舍佉(Visaka)大長者(銀行家);他的妻子成為長者(銀行家)的女兒,名叫法施(Dhammadinna);而一切所有的隨從,成為國王的隨從。在我們的世尊出於世間後,經過了七個七日,次第的來到波羅奈(Baranasi),首先為五比丘轉了法輪,並調伏了有兩千五百位隨從的三位結髮外道,接來到王舍城。就在當天,使前往(世尊)那裡的頻毘娑羅王和十一那由他(十一萬)的諸婆羅門、居士住立於(軆證)須陀洹果(初果)。當時,國王以明天的食物邀請,(世尊)同意了之後,諸天之王帝釋在前行(,說):

與先前〔古〕的諸結髮者俱,

由調御而已經調伏,由解脫而已經解脫,

就如黃金環的金色,世尊進入王舍城。

在唱如此讚偈之時進了王舍城,(世尊和僧團)在王宮接受了大供養。那些餓鬼由於希望:205】現在國王將指定為我們布施了!現在將指定(為我們布施了)!而圍繞站在那裡。然而國王在做了布施之後,只是思考世尊的住處:世尊能夠住在哪裡?並沒有指定為誰做布施。諸餓鬼由於斷了希望,夜間在王宮發出極為恐怖的叫聲。國王害怕、恐懼、驚嚇,在夜過天曉,(國王)對世尊說:我聽到了如此的聲音,尊者,我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嗎?世尊說:大王,不用害怕!沒有什麼惡事將會發生。事實上那是你過去親戚的餓鬼所發出的(聲音),他們期待而思考著:『(國王)將指定為我們對佛陀做布施』,而昨天你並沒有做指定,由於斷了希望,所以他們才發出恐怖(的叫聲)。(國王)他說:尊者,假如現在布施,他們能夠獲得嗎?」「是的,大王。」「尊者,那麼請世尊今天接受供養!我將指定為他們做布施。當時世尊同意。

國王回去王宮準備大供養,並派人通知世尊已到適時。世尊和比丘僧一起到了王宮,坐在敷設好的座位。那些餓鬼也(想著):今天我們能夠獲得。來到而站在牆外。世尊使他們(餓鬼)的一切讓國王顯現(看得見)。當國王在布施水而指定:願這個(回向)給那些親戚!就在那剎那,那些餓鬼就生在被蓮花所覆蓋的蓮池中。他們在那裡洗浴、飲(水),止息了苦惱、疲勞與口渴,而成了金黃色。當國王指定(為他們而)布施粥、副食與主食時,就在那剎那,他們生起了天界的粥、副食與主食;當他們食用後,就成了諸根(五官)滿足。那時,當指定(為他們而)布施衣服、住處後,【206】他們就生出了天界的衣服、天界的車乘和天界的宮殿、敷具、臥具等種種莊嚴。凡他們的成就,世尊決意(國王)一切都能顯現。國王當時非常的歡喜。當世尊已食滿足後,為了給摩竭陀王隨喜,而誦了站在牆外的偈頌。到此已經簡略的解說此:由誰、何處、何時、為什麼說《牆外(經)》?解釋了那一切的本母,以及詳細的闡明了。現在我們將依照順序而解釋牆外(等)義。即是:

[1]
即伽耶山的三迦葉,詳見《律藏.大品》:Vin.i,p.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3-2008 09: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
在第一偈:牆外(tirokutta是指牆的另一面而說。
站著(titthanti是排除了坐著等,這是所處之詞。就如在說前往城牆的另一面和山的另一面時,而說成他到城牆外、山外無障礙一樣;這裡也是同樣的,當站在牆的另一面時,說成:站在牆外在馬路的交接處(﹙sandhisivghatakesuca﹚以及在馬路的交接處):這裡的交接(sandhi是指四义路,而且即使房屋的交接處、牆壁的交接處和光線的交接處(窗口)也稱為(交接)。而馬路的交义處(sivghataka是指三义路口而說。和前面的(交接)結合而誦在一起,而稱為以及在馬路的交接處他們站在門柱旁即是依靠城門、房門的柱子而站著的意思。來到了自己的家:這裡自己的家是指過去親戚的家和過去自己是主人(所擁有)而且住過的家而說。由於他們對這兩者取自己的家想而來,所以說:來到了自己的家


如此,世尊顯現使國王看見許多餓鬼,他們即使過去未曾住過,但以自己家想而來到(頻毘沙羅的王)宮,站在牆外、馬路的交接處、門柱旁。他們如此做是由於嫉妬和慳悋的結果。有些(餓鬼)留著【207】蓬亂長的鬚髮,(暗黑的臉,)關結鬆弛、懸垂、而且枯瘦、粗惡、污黑的肢軆(手足),看起來就像各處被火燒過的棕櫚園一樣。有些(餓鬼)被飢渴所逼,(如被鑽火木所刺破,)其胃起伏,從口噴出火焰,遍燒身軆。有些(餓鬼)咽喉之管小如針孔,腹相如山,即使獲得飲食,想吃也無法吞嚥;以及被飢渴所逼而無法享用其他之味。有些(餓鬼)互相舔其他有情破了的水疱、膿疱口所流出的血、膿與關節滑液,在嘗之時如獲甘露,看起來極為厭惡、醜陋與恐怖。(所以世尊誦出此偈:)

“Tirokuttesu titthanti,sandhisivghatakesu ca;

dvarabahasutitthanti,
agantvana sakam gharam.”

他們站著在牆外,及馬路的交接處,

他們站在門柱旁,來到了自己的家。
在誦了(此偈)之後,為了顯示他們所造(之業)的可怕(強大),所以誦出豐盛的食物、飲料等第二偈。
2.
此中,豐盛(pahute是指不少、很多之意,即就如其所需而說。吧(ba的音節也可以拼成帕(pa的音節,例如:有很多(pahu),而沒有養育[1]。有些也誦成‘pahute’‘pahutam,這是比較鬆弛的誦法。
食物和飲料為食物、飲料(annapanamhi;主食和副食為主食與副食(khajjabhojje,這即是顯示吃的、喝的、嚼的、嘗的四種食物。準備( upatthite即接近站著,乃就給與、準備、混合而說。竟然無人能記得那些有情(na tesam koci sarati sattanam
即母親、父親或兒子沒有人記得那些投生在餓鬼界的有情。為什麼呢?由於業緣(kammapaccaya。他們自己所作的是區分為不布施、遮止布施等吝嗇的【208】業緣;由於他們的業,使諸親戚無法記得(為他們布施)。

如此世尊說:

‘Pahute annapanamhi, khajjabhojje upatthite;

na tesam koci sarati, sattanam kammapaccaya.’

準備豐盛的食物,飲料主食與副食,

由於有情的業緣,無人能記得他們。
(這偈頌)來顯示即使有不少的食物、飲料等現前,那些餓鬼還是遊行著,希望(他們)親戚:或許(我們的親戚)會用某物品指定為我們布施,然而他們所造的是極為痛苦果報的業緣,所以竟然沒有任何親戚能夠記得(指定為他們布施)。接著說:如此布施為諸親(等)的第三偈,再度地讚歎指定為投生在餓鬼界的親戚做布施。

3.
此中,如此(evam乃譬喻之詞。這有兩種結合方式:
即使由於那些有情的業緣不能記得(他們),但由於悲愍而如此為諸親戚布施;或者就如凡有以清淨、殊勝、適時與適宜的飲食為諸親戚布施;如此,大王的布施也是出於悲愍。」「布施(dadanti是指布施、指定、施與。諸親戚(batinam是母親和父親的結合。凡是(ye任何諸兒子、女兒或兄弟。有(honti即是存有。悲愍(anukampaka想要利益、尋求利益。清淨(sucim即是離垢、好看、悦意、如法、以法獲得。殊勝( panitam即是最上的、最勝的。適時( kalena是指在諸親戚的餓鬼來站在牆外等之時。適宜(kappiyam是指適當、適合、適於諸聖者所使用的。飲料食物(panabhojanam是指飲料和食物;這裡是以飲料和食物為首的一切所施法為意趣。

如此世尊讚歎摩竭陀王以悲愍而為諸餓鬼的親戚布施飲食而說:


`Evam dadanti batinam, yehonti anukampaka;

sucim panitam kalena,kappiyam panabhojanam.'

他們由於有悲愍,如此布施為諸親;

飲料食物皆清淨,殊勝適時與適宜。
(的偈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3-2008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接著顯示為他們做布施的方法,而說:
願此(施與)諸親戚(等)的第四前半偈。4ab.
而這(半偈)應當與第三前半偈相結合:他們由於有悲愍,如此布施為諸親【209】:『願此(施與)諸親戚,願諸親戚得快樂!』由於以如此布施『願此(施與)諸親戚!』來顯示這裡是由方法之義的如此(evam之字為所施之法,而非其他方式。此中,此(idam是顯示所施之法。哦(vo只是不變詞〔質詞〕而已,就如:阿那律(﹙Anuruddha﹚阿努盧達),你們是否和合、歡喜凡諸聖者如此等,而不是所有格願諸親戚(batinamhotu即是願投生在餓鬼界的諸親戚。願諸親戚得快樂(sukhitahontu batayo即是願投生在餓鬼界的諸親戚享受此快樂!

如此,世尊說:

‘idam vo batinamhotu, sukhita hontu batayo.’

願此(施與)諸親戚,願諸親戚得快樂!
以顯示所應布施投生在餓鬼界的諸親戚的方法。然而由於在說願此(施與)諸親戚之時並沒有由他人所做的業給與他人結果,只是由那樣指定(布施)該物品成為親戚們善業的助緣;因此就在(布施)該物品的剎那即產生善業的結果。為顯示(此義而世尊)說:他們來此處(等)的第四後半偈和豐富食物並飲料(等)的第五前半偈。
4cd-5ab.
其意義為:在做布施時從各處來這裡聚集的那些諸亡親(親戚的餓鬼),將它們結合或合併了而說(成這樣的偈頌)。一同地來這裡為來集(samagata,即是為了:我們的親戚們指定為我們而做布施這樣的目的而一同來(集)而說。豐富食物並飲料(pahute annapanamhi即是自己以豐富的食物和飲料作指定。他們恭敬的隨喜(sakkaccam anumodare即是由相信業果不捨敬重,心無散亂的以:以此布施願我們有利益與快樂!如此而歡喜、隨喜,生起喜與喜悦。【210

世尊為了顯示就如投生在諸餓鬼界者就在那剎那善業所產生的果報而說:

‘Te ca tattha samagantva, batipeta samagata;

pahute annapanamhi,sakkaccam anumodare.’

來此聚集諸亡親,他們來集於此處,

豐富食物並飲料,他們恭敬的隨喜。
(的偈頌)。接著由依於諸親戚而領受所產生的善業之果,為了顯示感激那些親戚們,而說願(我們親戚)長壽(等)的第五後半偈和已對我們的供養(等)的第六前半偈。
5cd-6ab. 其意義為:願他們活得久(ciram jivantu即是願他們長壽。凡由他們的原因(yesam hetu即依靠他們為原因。我們的親戚們(no bati即是我們的親屬們。我們所得(labhamase是指我們獲得;即是他們自己在說(感激之詞)的那剎那而獲得成就。(餓鬼)成功地在布施的剎那產生結果有三種要素:餓鬼們自己隨喜、施主們指定(為他們做布施)和應施者的成就(即是以佛為首的僧團)。當中施主們為殊勝的原因,因此說:我們所得之原因已對我們做供養(amhakabcakata puja即是以願此(施與)諸親戚如此指定此布施以及為我們做供養。施者並非無果報(dayaka caanipphala是指凡諸布施者做施捨所成的業,在那相續的布施之果是不會沒有結果的。

在此(可以問)說:只有投生在餓鬼界的親戚們可以獲得或是其他(眾生)也可獲得?這點當生聞婆羅門在問世尊時,(世尊)已經回答了。這裡我們應當引用(來回答這個問題),如說:喬達摩尊者,我們諸婆羅門給與布施,我們相信(所作的布施):『願這布施能資益(我們)血親的先亡!願這布施(我們)血親的先亡能得受用!』喬達摩尊者,這布施是否能資益有血親的先亡?有血親的先亡是否能得受用這布施呢?

婆羅門,有些(處)可能資益,有些(處)則無法資益。

喬達摩尊者,有哪些(處)可能資益,有哪些(處)無法資益呢?

婆羅門,這裡有人,殺生、…………、邪見,【211】他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地獄。地獄諸有情的食物,他(依那食物)在那裡生存,他(依那食物)在那裡住立。婆羅門,該布施無法資益處在那裡的(有情)。

再者,婆羅門,這裡有人,殺生、…………、邪見,他身壞命終之後投生畜生。牠(依)諸畜生有情的食物在那裡生存,牠(依那食物)在那裡住立。婆羅門,該布施無法資益處在那裡的(有情)。

再者,婆羅門,這裡有人,離殺生、…………、正見,他身壞命終之後投生人類的朋黨…………投生諸天朋黨。他(依)諸天的食物在那裡生存,他(依那食物)在那裡住立。婆羅門,該布施無法資益處在那裡的(有情)。

再者,婆羅門,這裡有人,殺生、……、邪見,他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到餓鬼界。他(依)諸餓鬼界有情的食物在那裡生存,他(依那食物)在那裡住立。或者當有他在此世的朋友、友人、親屬、血親施與時,他也可(依那食物)在那裡生存,他(依那食物)在那裡住立。婆羅門,這是可能的,該布施可以資益處在那裡的(有情)。

SN.98.

[ 本帖最后由 das 于 17-3-2008 10:1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3-2008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喬達摩尊者,假如血親的先亡並沒有投生在那裡,誰受用該布施呢?

婆羅門,其他投生在那裡的血親先亡,受用該布施。

喬達摩尊者,假如血親的先亡並沒有投生在那裡,也沒有其他血親的先亡投生在那裡,誰受用該布施呢?

婆羅門,這是不可能,這是不會發生得,在這長時(在這麼長久的生死輪廻)沒有先亡的血親(投生在那裡)。婆羅門,而且,施者並非沒有果報。212

如此世尊顯示摩竭陀王其投生於餓鬼界的過去親戚們依於(國王)而成就的感謝說:大王,你的這些親戚們由於你的布施而成就,(他們)歡喜的隨喜:

‘Ciram jivantu no bati, yesam hetu labhamase;

amhakabca kata puja, dayaka ca anipphala.’

『我們所得之原因,願我們親戚長壽!

已對我們做供養,施者並非無果報。』

接著,顯示那些投生在餓鬼界者除了從此界所布施的而贍養外,沒有其它農耕、牧牛等成就所得的原因,所以說
這裡既沒有農耕(等)的第六後半偈和同樣的沒有貿易(等)的第七偈。
6cd-7.
這裡是該義的解釋:大王,在餓鬼界那裡,沒有使諸餓鬼能夠依賴達成所得的農耕。那裡也沒有牧牛(gorakkhettha na vijjati即不僅沒有農耕,在餓鬼界那裡,也沒有使諸餓鬼能夠依賴達成所得的牧牛。同樣的沒有貿易(vanijja tadisinatthi即同樣地,也沒有使他們達成所得原因的貿易。也沒有黃金買賣(hirattena kayakayam
即同樣地,在那裡也沒有使他們達成所得原因的黃金買賣。由此布施而贍養,亡故在那的餓鬼(ito dinnenayapenti, peta kalagata tahim即只是由這裡的親戚、朋友或同伴的布施而使他們的自軆存活。諸餓鬼(peta即投生在餓鬼界的諸有情。亡故(kalagata即是自己已到死亡之時;也誦成:`kalakata'。即是死亡、去世之義。在那(tahim即是在餓鬼界那裡。

如此,(所以世尊)說:


‘Na hi tattha kasi atthi, gorakkhettha na vijjati;

vanijja tadisinatthi, hirattena kayakayam.

itodinnena yapenti, peta kalavkatatahim.’

(那裡既沒有農耕,那裡也沒有牧牛,

同樣的沒有貿易,也沒有黃金買賣。)

由此布施而贍養,亡故在那的餓鬼。

接著,現在以下在高處的雨水這二偈的譬喻來闡明該義。
8-9.
其意義為:就如烏雲下在高處、陸地、小丘的土地部分之雨水流往低處,使流、到、達土地部分的山谷、低漥處。同樣地,【213】在此所做的布施能資益、生起、顯現(助益)諸餓鬼。餓鬼界就如水所流的低漥處;布施的資益就如
所流的水。如說:婆羅門,這是可能的,該布施可以資益處在那裡的(有情)。以及就如溪谷、小溪、溪流、枝流、小水池、大湖泊所會合的流水充滿了大河後遍滿了大海;同樣地,由此所做的布施,以前面所說的方式而資益諸餓鬼。

如此世尊以譬喻來闡明由此布施而贍養,亡故在那的餓鬼的此義。(而說:

‘Unnameudakam vuttham, yatha ninnam pavattati;
mam

Yatha varivaha pura, paripurenti sagaram;


evameva ito dinnam, petanam upakappati.’

就如高處的流水,向著低處而運流;

如是由此的布施,願能資益諸餓鬼!

就如充滿的流水,得以遍滿於大海;

如是由此的布施,願能資益諸餓鬼!

接著,由於那些餓鬼期望有所獲得(而想):我們將由此獲得某物而來到親戚的家,然而他們並無法乞求:請給我們這個!,因此為了顯示喚起良家之子應當為他們做布施的回憶之事,所以說:他曾施我(等)的這(第十)偈。
10.
其意義為:他曾經給我錢財或稻穀(為他曾施我(adasi me);以及他曾經親自致力為我做事(為他曾為我做(akasi me)。由母親和父親所結合者為我的親戚(bati me;以及親愛而可以作避難處者為朋友(mitta me;以及如此和我一起在塵土中嬉戲者為同伴(sakha me。如此憶起一切應為諸餓鬼做布施而當做布施。‘petanam dakkhinamdajja也誦成‘petanam dakkhina dajja。其意義為:應當施與為應布施(dajja。是指什麼呢?由於憶起他曾經施我等方式而回憶起過去為我做的而為親戚們(做)布施而言。當知主格乃具格〔作格〕的範圍(結果)。

如此世尊為了顯示從事布施的因由-回憶之事(例子)而說:

‘Adasime akasime, batimitta
sakha
ca me;

petanam dakkhinam dajja, pubbe katam anussaram.’

『他曾施我為我做,他是我的親與友。』

憶及先前他所做,應為餓鬼行布施。213



接著,顯示為亡故的親戚而處於哭泣、憂愁等,不但對他們沒有任何的利益;對他們哭泣、憂愁等,也只是自我痛苦而已,而無法為諸餓鬼帶來任何利益,所以說不要哭泣(等)的這(第十一)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7-3-2008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
此中,哭泣(runnam是指哭、哭泣、落淚,這顯示身軆的苦迫。憂愁(soko是指憂愁、悲愁,這顯示心的苦迫。悲泣(paridevana是指由於被親戚的不幸所觸而哀嚎:我的獨子,你在哪裡啊!」「親愛的啊!」「可愛的人啊!等方式而讚歎其德,這顯示語的苦迫。

如此世尊以哭泣、憂愁以及其他的悲泣,這一切對餓鬼們沒有利益而只是自我苦痛苦而已;而顯示處在如此的親戚(evam titthantibatayo其哭泣等沒有利益的情況,(所以說:

‘Na hi runnam vasoko va, ya cabbaparidevana;

natam petanamatthaya,evam titthanti batayo.’

不要哭泣勿憂愁,不要任何的悲泣!

處在如此的親戚,對那餓鬼無利益。

接著顯示摩竭陀王所做的布施之有利的情況,所以說但當這樣的布施(等)的這(第十二)偈。
12. 其意義為:大王,今天你指定為自己的親戚所做的這個布施,由於僧團是無上的福田,所以因僧團而善住立,對那些餓鬼能帶來(資益)長夜的利益;即是就成就、有結果而說。而(這裡的)資益是指即刻的資益而言,是剎那的資益而不是久(延遲)的;就如以剎那的辯才而說:如來的辯是即刻的。如此,這裡是以剎那的資益,說為即刻的資益。或者以所處之處,如:婆羅門,這是可能的,該布施能資益處在那裡(的眾生)所說。而這裡乃指資益處在飢渴餓鬼(khuppipasika)、食他吐出物餓鬼(vantasa)、他施活命餓鬼(paradattupajivi)和燒渴餓鬼(nijjhamatanhika)的區分(之餓鬼)而說。就如在給與一大錢(kahapana)時,在世間說成:他給【215】一大錢。而關於此資益之義的解說,乃就顯現、生起而說。

如此世尊顯示國王所做的布施之有利情況,而說:

‘Ayabca kho dakkhina dinna, savghamhi suppatitthita;

digharattam hitayassa, thanaso upakappati.’

做了這樣的布施,施與僧團善住立,

如此長夜有利益,凡他所處皆資益。

接著,由於已經指出了諸親戚對親戚們所做、應做布施的義務、工作之親戚法;或者其所作的,也可以指示(教)很多人(說):你們應當圓滿諸親戚對親戚們所做、應做布施的義務、工作之親戚法,而不要無益的哭泣等,那是自我的痛苦而已。而且為諸餓鬼所做的供養(其結果)是廣大的,能使餓鬼們證得天界的成就;以及以食物、飲料等對以佛為首的僧團做供養,使令滿足,由諸比丘的悲愍等德眷屬之力,所生施捨之思,其福德是不小的;因此,世尊以(已經示此親戚法(等)的這(第十三)偈之)如實諸德來讚歎國王。
13.
(這第十三偈的意思為):已經示此親戚法(so batidhammo ca ayamnidassito以這首偈的(第一)行(顯示)以說法來教導國王;顯示親戚法即是這裡的教導。供養餓鬼實廣大(petana puja ca kata ulara即以此來勸導;這裡讚歎廣大(ulara是鼓勵一再地作供養。布施比丘力量強(balabca bhikkhunamanuppadinnam即以此來鼓勵;(就如):如此種類布施的力量以增長的能力來鼓舞布施的力量。你們福德實非小(tumhehi puttam pasutam anappakanti即以此來使歡喜;當知稱讚其所追求的福德是(令人)喜悦的,以如實之德來讚歎【216】使生歡喜。

‘So batidhammo ca ayam nidassito, petana puja ca kata ulara;

balabca bhikkhunamanuppadinnam, tumhehi pubbam pasutam anappakanti.’

已經示此親戚法,供養餓鬼實廣大,

布施比丘力量強,你們福德實非小。

在開示結束時,由於對所解說的投生餓鬼界之過患(產生)悚懼心而如理精勤,八萬四千生物(證得)法現觀。在第二天,世尊也再為諸天、人開示此《牆外(經)》;如此直到第七天也是同樣的(諸天、人證得)法現觀。




《闡明勝義》-(諸)小的註釋



《牆外經》的解釋


~
已經結束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3-2008 11: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算是超度用的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3-2008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名汉 于 20-3-2008 11:56 AM 发表
这个算是超度用的么?


你再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3-2008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两种语文分开比较容易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3-2008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名汉 于 20-3-2008 11:56 AM 发表
这个算是超度用的么?

不是﹐這部經是描述親屬在逝世後﹐墮入餓鬼道﹐我們所要明白﹐所要做的事或態度。

這部經也詳細地描寫在餓鬼道的情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3-2008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超度是depend我们自己解悟

同沾法喜~萨度萨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3-2008 07: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除此以外,经典也说明到底哪一种俄鬼和什么条件才能接受亲人的食物供养与功德。
饿鬼也分4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4-2008 07: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佛经,这篇之前没看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4-2008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s 于 22-3-2008 07:45 PM 发表
除此以外,经典也说明到底哪一种俄鬼和什么条件才能接受亲人的食物供养与功德。
饿鬼也分4种。。


所以清明节对先人的布施和供养,记得要回向。
这个是善业,应该sadhu! sadhu! sadh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4-2008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halwin 于 6-4-2008 08:00 PM 发表


所以清明节对先人的布施和供养,记得要回向。
这个是善业,应该sadhu! sadhu! sadhu!

有者甚至每一餐都会为其先人准备的。。

当然,也要其先人的随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11-2008 1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s 于 17-3-2008 09:43 PM 发表
Dantodantehi saha puranajatilehi, vippamutto vippamuttehi.


Sivginikkhasavanno, Rajagaham pavisi Bhagava”ti.
(mahava.58)—
與先前〔古〕的諸結髮者俱,

由調御而已經調伏,由解脫而已經解脫,

就如黃金環的金色,世尊進入王舍城。


阿汉弄不明白这句含义.... 请教各位师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1-2008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无名汉 的帖子

诸结髮者应该是指拜火教的三迦葉兄弟。
整句是在形容当时佛陀与三迦葉兄弟进入王舍城
第二句是在赞叹世尊的觉悟与解脱,第三的首一句应当是在形容佛陀的色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1-2008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无名汉 的帖子

诸结髮者应该是指拜火教的三迦葉兄弟。
整句是在形容当时佛陀与三迦葉兄弟进入王舍城
第二句是在赞叹世尊的觉悟与解脱,第三的首一句应当是在形容佛陀的色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1-2008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无名汉 的帖子

诸结髮者应该是指拜火教的三迦葉兄弟。
整句是在形容当时佛陀与三迦葉兄弟进入王舍城
第二句是在赞叹世尊的觉悟与解脱,第三的首一句应当是在形容佛陀的色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10-2025 04:31 AM , Processed in 0.12235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