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Sinanthropus

近代中华民族伟大领袖——蒋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7-12-2007 06: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戰勝利后的蔣中正


  1945年9月3日,蔣中正父子於「勝利紀念日」在重慶國民政府前合影。


  1945年9月25日,奉命促成國共合作的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於返國述職前,在重慶與進行會談的蔣中正、毛澤東等人合影。


  1946年1月10日,國、共及其它黨派於重慶舉行「政治協商會議」,蔣中正親臨主持開幕式。


  1946年5月3日,蔣中正、宋美齡勝利還都飛蒞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12-2007 06: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946年10月21日,蔣中正、宋美齡首度飛抵臺灣視察。


  1946年10月25日,蔣中正於臺北主持臺灣省光復週年紀念大會。


1946年12月25日,在南京舉行的制憲國民大會三讀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1946年12月25日,南京舉行制憲國民大會,蔣中正代表國民政府,由大會主席吳稚暉手中接受《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2007 06: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946年12月31日,蔣中正於南京簽署頒布「中華民國憲法」命令。


  1947年5月16日,蔣中正任命陳誠為參謀總長,周至柔為空軍總司令後,與兩人合影。


  1947年8月7日,蔣中正於國軍攻克共軍根據地延安後,巡視該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2007 09: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nanthropus 于 7-12-2007 06:36 PM 发表

另外,蔣中正什麽時候殘暴鎮壓學生?請你不要把你自己的中共邏輯亂套,以爲蔣中正好像六四屠殺那樣射殺自己的學生百姓。1931年尾,學生發動示威,要求送蔣北上抗日,當時蔣中正還親自接見學生,此外,那時候的教育部長也被學生毆打流血。


年轻人,做人要老老实实,说事要完完整整。

1931年12月12日,蒋介石的确接见了示威学生。
当场,他做了一个保证,“我保证3年之后如再不能收复失地,你们可以我蒋某是问。”
同时,他也警告了学生,“学生要安心读书,千万不可受他人利用!”


这种接见,和八九学运时李鹏接见学生有什么分别呢?于是学生继续示威请愿。


到了12月17日,蒋介石就下令镇压了示威学生,史称“南京珍珠桥事件”。


3万余名来自北平、天津、上海、济南、安徽等地的学生代表前往中山路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当游行队伍行进到珍珠桥时,埋伏在此的国民党军警,对手无寸铁的学生进行了血腥镇压。30余人被当场杀害,尸首被扔进河里,还有100余人受伤,100余人被捕(大部分下落不明),其余学生被押送回原籍。


这离委员长的接见才一个星期还不到啊。而且手段更阴险毒辣,打埋伏,学生连逃走的时间都没有


这比六四还恶劣。



[ 本帖最后由 tomorrowbamboo 于 7-12-2007 09:2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2007 09: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nanthropus 于 7-12-2007 06:36 PM 发表
中共最後不殺蔣中正,因爲中共的主子蘇聯出手阻止了,蘇聯認爲全中國只有蔣中正才能領導中國人抵抗日本,正是因爲蔣中正當時的名望在中國人心中是最高的,這是事實。


蒋介石的确是当时唯一一个能团结全中国的人,但原因不是他声望‘高’,而是因为他身据君位。

蒋介石在当时的角色,和宋辽澶渊之战中的宋真宗没有多大区别。他们两个都能团结军民,鼓舞士气,但都不是因为他们声名多好,能力多强,而是因为他们都是在任元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2007 09: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morrowbamboo 于 7-12-2007 09:25 PM 发表


年轻人,做人要老老实实,说事要完完整整。

1931年12月12日,蒋介石的确接见了示威学生。
当场,他做了一个保证,“我保证3年之后如再不能收复失地,你们可以我蒋某是问。”
同时,他也警告了学生,“ ...


謝謝的勸告,也送囘給你,彼此勉勵。

這就是珍珠桥事件

珍珠桥事件,又称“珍珠桥惨案”,是1931年12月17日在中国南京發生的一次军警与示威学生发生暴力冲突造成多人死亡的事件。

事件的起源是九一八事变,日本占据中国东北后国民政府决定撤出东北,避免与日本的军事冲突。这个决定引起了强烈的义愤。尤其在全国各个大学中这个决定导致了一场学潮。从1931年12月初开始,从各地来到首都南京的学生开始在那里示威游行(一二九运动)。

12月15日,三万多学生聚会并到外交部和国民党中央部示威抗议。外交部的门窗被砸坏。蒋介石派蔡元培和陈铭枢接见示威学生并陈述政府的观点。但是激怒的学生将蔡陈二人打伤。12月17日学生再次到中央部游行,这次将中央部门上的国民党党徽和门前的牌子和窗户破坏,而且冲击并损坏了《中央日报社》的编辑部和排字房。南京卫戍司令部派出武装军警控制局势,在随后发生的冲突中,30多人死亡、百多人受伤、60多人被捕。12月18日,军警将学生的宿舍包围并将所有学生拘禁起来。外地学生被强行遣回原地释放,这样才稳固了南京的局势。

到底六四屠殺惡劣還是珍珠桥事件惡劣,世人自有分曉,沒有必要辯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7-12-2007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morrowbamboo 于 7-12-2007 09:33 PM 发表


蒋介石的确是当时唯一一个能团结全中国的人,但原因不是他声望‘高’,而是因为他身据君位。

蒋介石在当时的角色,和宋辽澶渊之战中的宋真宗没有多大区别。他们两个都能团结军民,鼓舞士气,但都不是因为他们声名多好,能力多强,而是因为他们都是在任元首。


請你不要混淆中國歷史的制度概念,你真的以爲民國時期還是像古老中國那樣的封建帝制。

民國時期,有許許多多的元首,如段祺瑞、吴佩孚、張作霖、閻锡山、馮玉祥等等,爲什麽最後是蔣中正成功統一中國呢?

一個皇帝能團結軍民,因爲他是皇帝,一國之君,沒錯,可是更貼切的說是因爲他身上流著的皇族血統。

可是,蔣中正能成爲中國的領導人,難道是因爲他是皇族後裔,還是名門之後嗎??

這是因爲他在人民的聲望很高,所以他才能領導中國。
請你不要倒果爲因,他是元首,是因爲他有民意支持,而不是他有民意支持,因爲他是元首。請搞清楚。


[ 本帖最后由 Sinanthropus 于 7-12-2007 10:5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2007 10: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憲政和内戰時期的蔣中正


  1948年5月20日,蔣中正於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行憲後首任總統,右為副總統李宗仁。


  1949年1月1日,蔣中正因國共戰事失利,於南京發表元旦文告,呼籲和平及不計個人進退促成國內和平。


  1949年1月28日,蔣中正於引退後返回故鄉奉化,巡視溪口家祠各處。


  1949年3月19日,蔣中正於溪口與家人一起閱看家譜。


  1949年3月29日,蔣中正率家人於溪口舉行清明掃墓,此為蔣最後一次在故鄉掃墓。


  1949年4月22日,蔣中正由溪口飛赴杭州筧橋,會晤代總統李宗仁及軍政大員何應欽、張群、白崇禧等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12-2007 1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949年7月11日,蔣中正應菲律賓總統季里諾的邀請,赴碧瑤舉行會議時留影。


  1949年8月6日,蔣中正應韓國大統領李承晚之邀訪韓,飛抵鎮海時李氏親自相迎。


  1949年8月15日,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在臺北成立,蔣中正對軍政長官陳誠等人訓話。


  1949年12月15日,政府播遷來臺後,蔣中正在草山(今陽明山)與自昆明脫險人員合影。


  1949年12月24日,蔣中正在南投欣賞日月潭風光,思考國民黨改造等黨軍政問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2007 1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華民國遷台后的蔣中正


  1950年3月1日,蔣中正在臺北宣布「復行視事」,復總統職。


  1950年6月20日,蔣中正於草山(今陽明山)主持政工業務會議開幕式。蔣記取在大陸上軍事失敗的教訓,決心推行「政工改制」來強化國軍的向心力。


  1950年7月31日,聯合國在韓聯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訪臺,蔣中正親至松山機場迎接。


  1950年8月5日,蔣中正於臺北主持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就職宣誓典禮。


  1950年8月14日,蔣中正於臺北總統府接見美國駐華代辦藍欽公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2007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951年5月2日,蔣中正於臺北總統府接見美國軍事援華顧問團首任團長蔡斯。美國的經濟與軍事援助為戰後臺灣穩定的重要力量。


  1952年8月2日,蔣中正於臺北總統府批准「中日和平條約」。


  1953年1月22日,蔣中正於士林官邸內閱讀《聖經》。


  1953年6月20日,蔣中正於臺南參觀第一批美援噴射戰鬥機。


1954年2月16日,蔣中正於陽明山舉行的國民黨七屆中央委員會臨時全體會議上,提名陳誠為副總統候選人。


  1954年5月8日,蔣中正巡視大陳島各處,後因外圍的鯁門、頭門等島遭佔領,一江山、大陳等島即暴露在共軍砲火之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2007 1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nanthropus 于 7-12-2007 09:42 PM 发表

12月15日,三万多学生聚会并到外交部和国民党中央部示威抗议。外交部的门窗被砸坏。蒋介石派蔡元培和陈铭枢接见示威学生并陈述政府的观点。但是激怒的学生将蔡陈二人打伤。12月17日学生再次到中央部游行,这次将中央部门上的国民党党徽和门前的牌子和窗户破坏,而且冲击并损坏了《中央日报社》的编辑部和排字房。南京卫戍司令部派出武装军警控制局势,在随后发生的冲突中,30多人死亡、百多人受伤、60多人被捕。12月18日,军警将学生的宿舍包围并将所有学生拘禁起来。外地学生被强行遣回原地释放,这样才稳固了南京的局势。

到底六四屠殺惡劣還是珍珠桥事件惡劣,世人自有分曉,沒有必要辯論。


学生闹事搞破坏,并不是政府血腥镇压学生的理由。你如果以此为理由,为国民党镇压学生唱赞歌,就等于为中共六四镇压学生开脱。

八九年那次风波,学生搞的破坏比1931年那次多太多了,烧军车,抢机关枪,杀解放军。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中共血腥镇压学生的理由。中共开枪,永远是错的。

而且中共开枪前,还与学生谈判,同意学生和平安全地撤出广场。

但国民党呢,打埋伏,对待学生就像对待敌军一样。

谁更恶劣,有目共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2007 1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nanthropus 于 7-12-2007 10:53 PM 发表


請你不要混淆中國歷史的制度概念,你真的以爲民國時期還是像古老中國那樣的封建帝制。

民國時期,有許許多多的元首,如段祺瑞、吴佩孚、張作霖、閻锡山、馮玉祥等等,爲什麽最後是蔣中正成功統一中國呢? ...


很不幸,你对历史居然是如此的无知。

段祺瑞、吴佩孚、張作霖、閻锡山、馮玉祥这几个人,没有一个当过元首

蒋介石死的时候,国民党用的词语,是“总裁崩殂”。
毛泽东死的时候,共产党用的词语,是“巨星陨落”,“主席逝世”。
蒋介石的定位是不是一代帝皇,大家心知肚明。

蒋的声望如果真的那么高,国民党的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将军就不会在九一八之后高举反蒋抗日的旗帜,在福建成立抗日政权了。

蒋在当时能团结中国,是因为军阀割据,必须要有一个元首来出面团结各方势力。

坦白一句,就算老蒋死了,李宗仁继位,他也能团结各方势力,而且能力比老蒋更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7 1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morrowbamboo 于 8-12-2007 11:58 AM 发表
学生闹事搞破坏,并不是政府血腥镇压学生的理由。你如果以此为理由,为国民党镇压学生唱赞歌,就等于为中共六四镇压学生开脱。

八九年那次风波,学生搞的破坏比1931年那次多太多了,烧军车,抢机关枪,杀解放军。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中共血腥镇压学生的理由。中共开枪,永远是错的。

而且中共开枪前,还与学生谈判,同意学生和平安全地撤出广场。

国民党呢,打埋伏,对待学生就像对待敌军一样。


你自己去慢慢幻想那些劇情吧。

我從來沒有歌頌國民黨鎮壓學生,請你不要潛意識地希望我會像你那樣一直想為你的主子共產黨開脫粉飾。

我好心勸你自己去開一帖去譴責國民黨來發洩你對蔣的仇恨,我不想討論很這個帖沒有關係的主題。

我拜托你,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7 1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 tomorrowbamboo 的帖子

張作霖是北洋政府最後一個元首,當時西方世界是承認張作霖爲中國領導人的。拜托,你自己再讀多一點歷史再來囂張也不遲,謝謝。 

蔡廷锴這個人,本來就是共產黨的人。毛澤東1949年奪權后,這個人就成了全國政協,最後死在毛澤東自己發動的文革動亂,真是可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7 1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臺灣時期的蔣中正


  1954年5月20日,蔣中正於臺北就任第二任總統,右為副總統陳誠。


  1954年6月1日,蔣中正於臺北總統府主持行政院長俞鴻鈞及閣員的就職儀式。


  1954年10月10日,蔣中正率張群、彭孟緝等人走向國慶閱兵臺,左為時任總統府參軍長的孫立人。


  1955年2月17日,蔣中正於臺北悼祭在「一江山之役」中成仁的軍民。


  1956年7月28日,蔣中正偕家人出遊桃園角板山時,自作野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12-2007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956年10月31日,蔣中正70歲生日,於士林官邸翻閱蔣經國為其祝壽所撰《我的父親》一書。


  1957年10月10日,國民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臺北陽明山揭幕,蔣中正連任總裁,並提名陳誠為副總裁。


  1957年11月11日,蔣中正參觀巡防臺灣海峽的美軍第七艦隊進行海空演習。


  1957年11月12日,蔣中正、宋美齡於花蓮巡視東西橫貫公路工程,時任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會主任委員的蔣經國陪侍。


  1958年4月10日,蔣中正於臺北南港與新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合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2007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nanthropus 于 8-12-2007 12:12 PM 发表


你自己去慢慢幻想那些劇情吧。

我從來沒有歌頌國民黨鎮壓學生,請你不要潛意識地希望我會像你那樣一直想為你的主子共產黨開脫粉飾。

我好心勸你自己去開一帖去譴責國民黨來發洩你對蔣的仇恨,我不想討 ...


大陆现在没有人对蒋有仇恨。

我们也不愿意过多提起蒋的错误与罪过,这是国家的丑行,没有什么好张扬的。
更多的被提起的,是蒋在抗战前期的功劳。

但是,请楼主尊重历史,不要为蒋介石涂脂抹粉,讲得他像圣人一样,连什么‘五千年来,无第二人’这种恶心的话都说出来了。这个评语,孔夫子都受不起呢,古往今来,还没有人配得起呢。

拜托你,尊重一下历史,不要搞历史吹牛主义。别人看了,还以为中国人在吹他们以前的领袖呢,很丢脸的。蒋介石,毛泽东这两个人,我们都不应吹他们,不应贬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2007 03: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nanthropus 于 8-12-2007 12:19 PM 发表
張作霖是北洋政府最後一個元首,當時西方世界是承認張作霖爲中國領導人的。拜托,你自己再讀多一點歷史再來囂張也不遲,謝謝。 

蔡廷锴這個人,本來就是共產黨的人。毛澤東1949年奪權后,這個人就成了全國政 ...


张作霖是元首??可笑!!
还要以“西方世界承认张是领导人”为理由。可耻!

民国八大总统
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琨、蒋介石、李宗仁

1911年到1949年,就只有这八个人当过元首。

好好读读历史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2007 08: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morrowbamboo 于 8-12-2007 03:05 PM 发表


张作霖是元首??可笑!!
还要以“西方世界承认张是领导人”为理由。可耻!

民国八大总统
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琨、蒋介石、李宗仁

1911年到1949年,就只有这八个人当过元首 ...



朋友,請你求證后再來諷刺別人,不要識少少,就來扮代表。

這是你們中國的資料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并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32届、也是最后一届内阁,成为北洋军政权最后一个统治者。


http://baike.baidu.com/view/3078.htm

張作霖是當時中國政府北洋政府的最後一任元首,西方世界當時承認北京的北洋政府,只不過北洋政府腐敗無能,最後被蔣中正北伐時把張作霖趕出北京,張作霖回去他的東北時被日本炸死,當時西方世界很嚴正看待這件事,因爲日本殺害的是中國元首,中共史觀也是認同這種説法,所以建議你緊密跟著你主子的步伐吧。

蔣中正把張作霖趕跑后,半年后,張學良東北易幟,蔣中正才完成中國的統一。所以,張學良其實就是中國元首的公子、東北奉係的大元帥,其地位和軍力是和蔣中正是平等的,當年張學良918事件的第一次賣國,不抵抗日本的無恥行爲,是他自己做決定的,不是蔣中正的命令,因爲蔣中正沒有這樣的權利指示張學良元帥離開自己的故土。

[ 本帖最后由 Sinanthropus 于 11-12-2007 08:2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3-9-2025 10:22 AM , Processed in 0.12042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