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典故事: 519樓,祝愿诸位同修大德们: 新年快乐,福慧双修!
[复制链接]
|
|

楼主 |
发表于 27-3-2010 1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字珠璣篇--印光法師法語精選(13)
◎ 若學佛之人不以躬行實踐為事,則與世俗之伶人無異。
在當場,苦、樂、悲、歡,做得酷肖,實則一毫也與己無干。
學佛的人,若是聽聞佛法,而不身體力行、實踐佛法,那跟演戲的人有什麼兩樣?
演員們在舞台上,表演著苦、樂、悲、歡,縱然演技精湛演得再好、再像,實際上與真實的自己一點也不相干。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3-2010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沒有束縛就沒有恐懼
斷除一切結,毫無畏懼,無所執著,
解脫諸煩腦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註)(偈 397)
優迦紳那與戲團的女舞者結婚後,因為接受岳父的指導,學習特技,而成為技巧嫻熟的特技演員。
有一天,他在表演時,佛陀來到現場向他說法。聽完佛陀的說法後,他就在表演的長竿上證得阿羅漢果。然後,他走下來,請求當佛陀的弟子,從此以後他就加入僧伽了。
有一天,其他比丘問他當時的心境,他回答說,當他站在竹竿上時,心中毫無恐懼。這些比丘就去問佛陀:
「世尊,優迦紳那說他是阿羅漢,真的嗎?」
佛陀回答:「比丘們!像優迦紳那一樣,斬斷所有束縛的人沒有任何的恐懼。他真的是阿羅漢。」
註:請參考本故事的前篇:「特技演員變成聖者 」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4-2010 09: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字珠璣篇--印光法師法語精選(14)
◎ 學佛之人當具遠見。若只知三尺地,則無往而不途窮路盡也。
◎ 重重災病,總由宿業深而現行不謹所致。
◎ 今人每務虛名,不修實行,此是學佛之一大障礙。若不做假,則一滴雨一滴濕;做假則如夢中吃飯,無益枵腹。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4-2010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婆達多的故事
破戒有如蔓羅草(註),糾纏娑羅樹而使之枯死;
破戒的人摧毀自己,徒然讓敵人快意。(偈 162)
有一天,一群比丘聚在一起討論問題時,佛陀進來了。佛陀詢問他們討論的話題。他們說:「世尊!提婆達多實在是缺乏德行又很貪婪的人。他利用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阿闍世王的信任,博取名聲。他更誤導阿闍世王,使其相信若殺害父親,就可以成為強而有力的統治者,阿闍世王因此迫害父親至死。提婆達多還三次想殺害你。他真的是一個非常邪惡,又深具野心的人。」
聽完比丘的看法後,佛陀說,提婆達多不只今生企圖殺害他,甚至在過去的某一世,也曾如此作為。佛陀說:「比丘們!一如蔓蘿草扭曲它所攀附的樹,那些沒有德行的人內心充滿邪惡的慾望,也要為自己的惡行而受到報應。」
註:「蔓蘿草」為藤屬植物。娑羅樹若為蔓蘿草所纏,便會枯死。
「娑羅樹」為材質甚堅的喬木,供建築用;亦傳為過去七佛中毘舍浮佛的道場樹。長阿含經:「毘舍浮佛坐娑羅樹下,成最正覺。」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4-2010 10: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字珠璣篇--印光法師法語精選(15)
◎ 若夫通方開士,過量大人,世法全是佛法,業道無非佛道。
◎ 我釋子,以成道利生為最上報恩之事,且不僅報答多生之父母,並當報答無量劫來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僅於父母生前而當孝敬,且當度脫父母之靈識,使其永出苦輪,常住正覺。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4-2010 10: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誘惑比丘的妓女
世間人若割捨欲樂,正信出家,
滅除貪欲,不再輪迴,我稱之為婆羅門。(偈415)
山卓山慕達是舍衛城裡一戶有錢人家的兒子,出家為比丘後,他到距離舍衛城相當遙遠的王舍城去禪修。從此以後,他的父母非常思念他。有一天,舍衛城裡舉行一些典禮,他們因為兒子不在身邊而不禁哭泣起來。有一位妓女看見他們在哭泣,就詢問他們究竟什麼事惹得他們如此傷心?這對夫婦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她,她就問:「如果我能使你們的兒子離開僧伽還俗的話,你們要如何酬謝我呢?」夫婦兩人答應使她成為富翁。這妓女就向他們要了一大筆錢,出發前往王舍城。
抵達王舍城後,她在山卓山慕達進城化緣的路上租了一間房子,並且準備好美味的食物,等他來化緣。剛開始的幾天,她在房子門口供養他。不久,她邀請他進屋子裡。她更花錢雇請幾位小孩在他經常來化緣的時候,在房子門口嬉戲,她於是藉口一樓又吵又有灰塵,而邀請他上頂樓去進食。等他隨她上頂樓時,她卻關上門,開始誘惑他:「尊者!請你當我親愛的丈夫吧!讓我做你親愛的妻子!等我們渡過漫長、快樂的婚姻生活後,我們可以一齊加入僧伽,再精進努力,盡最大的能力證入涅槃。」這比丘明白自己犯錯了,立即心生警惕,告訴自己:「由於疏忽,我已經犯了大錯。」
這時候,佛陀知道發生在山卓山慕達身上的事,就叫阿難來,告訴他:「山卓山慕達正在王舍城中一棟尖頂樓房的二樓上對抗一位妓女的挑逗,但是他終究會戰勝。」佛陀就透過神通放光,勸誡山卓山慕達:「去除對財富和感官欲樂的貪愛,除從欲望中解脫出來吧!」山卓山慕達也正念現前,努力思考佛陀的教誨,而證得阿羅漢果。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4-2010 03: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字珠璣篇--印光法師法語精選(16)
◎ 佛法,殆非凡情世智所能測度之法也。
◎ 佛法自無權力以脅人服從,必賴聖君賢相護持,方能流通天下耳。倘其法果如韓、歐所言,悖叛聖道,危害中國,豈但古今聖君賢相不能相容於世,而天地鬼神亦誅滅無疑也久矣!又何待韓、歐等託空言而闢之也耶!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4-2010 03: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必須自我訓練
任何車乘都無法使人到達涅槃境界,
只有善自調御,才能使人抵達涅槃境界。(偈 323)
有一天,幾位比丘看見一位馴象師和他的大象在河邊。馴象師正嘗試著要馴服大象,但並未成功。一位曾經也是馴象師的比丘,就向其他比丘解釋輕鬆馴服大象的方法。馴象師聽見比丘的話,就照著他的話做,很快就馴服大象。後來,這比丘向佛陀報告這件事時,佛陀告誡他:「比丘,你離究竟解脫還很遙遠,你應該專注於心靈的修行。你不可能經由馴服象而證得究竟法喜,只有馴服自己的人才能領會究竟法喜(註)。」
註:佛陀不是因為該比丘服務別人而勸誡他,而是提醒他不可忘記出家修行的究竟目的:徹底解脫所有的煩惱和苦痛。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4-2010 0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字珠璣篇--印光法師法語精選(17)
◎ 既見本來面目,然後看經修行,方知一大藏教,皆是自己家裡話,六度萬行,皆是自己家裡事。
◎ 隨順世相,修出世法。
◎ 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4-2010 0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比丘應該調伏五根
善哉,調伏眼;善哉,調伏耳;
善哉,調伏鼻,善哉,調伏舌。(偈 360)
善哉,調伏身;善哉,調伏口;
善哉,調伏意,善哉,調伏一切;
能夠調伏一切的比丘,解脫一切苦。(偈 361)
舍衛城的五位比丘,各自修習去調伏五根之一。每位比丘都認為自己要調伏的五根之一最難,彼此之間因此意見分歧,他們最後向佛陀說明他們的歧見,佛陀就告訴他們:「這五根同樣難以收攝,若有比丘能全部收攝這五種感官,就能從苦中解脫出來。」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2010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字珠璣篇--印光法師法語精選(18)
◎ 凡修念佛法門者,務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普勸同人,求生極樂。
◎ 為佛弟子,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如此行去,方為真佛弟子。若口雖念佛,心存不善,則與佛氣分相反,不能得念佛之實益。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2010 04: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虛張聲勢
嫉妒、慳貪和虛偽的人,即使有辯才,相貌堂堂,
也不是善良的人。(偈 262)
連根拔除煩惱的智者,是真正善良的人。(偈 263)
僧伽的慣例規定年輕的比丘和沙彌必須服務他們的老師。服務的範圍包括洗滌、染袈裟和其它細微的工作。有些比丘羨慕資深比丘能享受這種服務,也希望有如此的待遇。他們就向佛陀建議,讓這些年經比丘在接受資深比丘的授課和督導之後,也接受他們的指導。
佛陀知道他們的動機,斷然否定,並且勸誡他們:「比丘!雖然你們可以侃侃而談,但我不認為你們發心善良。發心善良的人遵守梵行、不貪,而且不作惡業。」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5-2010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字珠璣篇--印光法師法語精選(19)
◎ 學佛之人,一舉一動,皆須留心。
◎ 人生世間,第一要親近良師善友。有良師善友,便可歸於正道。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5-2010 1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照顧佛陀的大象
如果有行為端莊、智慧具足、適合共住的益友,
應該欣然與他共住,克服所有的困難。(偈 328)
但如果沒有行為端莊、智慧具足、適合共住的益友,
就應該像國王放棄王國,或獨自生活在森林中的象,獨自居處。(偈 329)
寧可一人獨居,也不要與無明的人為友,
獨自居處,不造作惡行,自由自在,如同森林中的象。(偈 330)
憍賞彌的比丘有一次因一件小事而引發不幸的爭吵(註),他們甚至不聽佛陀的勸解。佛陀就一個人獨自到一處林子裡去結夏安居,在這期間,大象波利哩亞卡妥善護守著佛陀。相反地,當地的信徒明白佛陀離開的原因後,不再供養這些比丘。他們終於知道犯錯了,就拜託阿難尊者前去邀請佛陀回來。
結夏安居結束後,阿難和五百比丘到佛陀安居的林子裡。五百比丘在林子以外等待,阿難獨自進去見佛陀。佛陀要阿難叫五百比丘全都進來。他們進來向佛陀頂禮問訊後,說:「世尊!您一個人獨自在這林子裡結夏安居,真是辛苦了。」
「比丘們!快不要這麼說,波利哩亞卡大象在這段期間裡妥善護守著我,它實在是個好朋友,真正的朋友!人如果有它這種朋友,應永遠護持這份友誼。但如果無法找到真正的朋友,最好還是獨處。」佛陀如是說。
註:相關故事可參考「憍賞彌諍論不休的比丘們」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5-2010 09: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字珠璣篇--印光法師法語精選(21)
◎ 學道之人,以治習氣為修行第一步工夫。若能克除一分習氣,其工夫方始實得一分。
◎ 學道之人,須去習氣。傲慢習氣,實為入道之障。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5-2010 09: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色是膚淺的
耽溺愛欲的人,無法自拔,如同結網自陷的蜘蛛;
智者斷除貪欲,堅定出離,解脫一切苦。(偈 347)
讖摩皇后是頻婆裟羅王的皇后,人長得非常美麗,但也十分驕傲。國王希望她去精舍向佛陀頂禮問訊,但她聽聞佛陀經常說美貌不足取,所以儘量避著佛陀。國王明白她的心念,也知道她對自己的美貌十分驕傲,就命令宮廷樂師唱歌讚誦竹林精舍的一切,包括它愉快祥和的氣氛等,聽完之後,她深感細興趣,決定一探究竟。
她抵達精舍的聽眾廳時,正在講經說法的佛陀運用神通,變現一位極端美麗的年輕女子在身邊,為佛陀搧風。這年輕女子天仙般的容顏讓皇后覺得自己實在無法相比。但是當她再度注視時,發現那女子的美貌漸漸衰老,最後,竟變成老太婆,然後逝世,屍首長出蛆蟲來。剎那間,她明白了美貌的無常。
佛陀明白讖摩的心態,就告誡她:「讖摩!仔細觀察這會腐壞的肉身不過是架構在一堆骨頭上,它會生病、衰老。正念觀身吧!愚癡的人過度高估肉體了。請察覺年輕貌美是沒有什麼價值的。」讖摩精進奉行佛陀的教誨之後,就證得阿漢果。她也出家為比丘尼,佛陀更稱讚她是第一比丘尼。
註:請參考故事「年輕沙彌的修行成就」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5-2010 08: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字珠璣篇--印光法師法語精選(22)
◎ 吾人出家為佛弟子,固當以佛之平等大慈大悲為志事,不可仍帶在家一種驕慢自大、藐視一切、任意作為、不依舊章等派頭。
◎ 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能放下此心,則當體清涼矣!
◎ 古云:「寧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時著魔。」聰明自矜之人,多多犯此種病,以自心先含一種乖張戾氣,故為魔乘之先容。若無淨躁自矜,魔將遠避矣!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5-2010 08: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勝利使人產生恨意
勝利造成憎怨,落敗的人生活在痛苦中,
內心祥和的人,捨棄勝利與失敗,和樂安住。(偈 201)
憍薩羅國的波斯匿王和阿闍世王打仗時,連吃了三次敗仗。阿闍世王是頻婆裟羅王和韋提希皇后的兒子。韋提希皇后則是波斯匿王的妹妹。波斯匿王因為戰敗,而十分沮喪,感到羞辱,一時悲從中來:「多麼丟臉啊!連乳臭未乾的孩子都戰勝不了,我還不如去死好了。」
由於懊惱沮喪,他拒絕進食,整天躺在床上。佛陀知道波斯匿王意志頹喪,就告誡眾多比丘:
「比丘們,戰勝的人,敵意和仇恨增長。落敗的人痛苦,而且意志消沉。」
後來,波斯匿王知道佛陀告誡弟子的話後,明白發動戰爭的雙方都沒有勝利可言,因此堅定地信受佛法。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
|
|
|
|
|
|
|
发表于 29-5-2010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字珠璣篇--印光法師法語精選(22)
◎ 吾人出家為佛弟子,固當以佛之平等大慈大悲為志事,不可仍帶在家 ...
Nightreelf 发表于 28-5-2010 08:09 PM 
我有个朋友学佛学到得忧郁症,这就是着魔之象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6-2010 1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个朋友学佛学到得忧郁症,这就是着魔之象吗?
空无怪物 发表于 29-5-2010 07:20 PM 
是不是着魔就不清楚,但可以肯定学佛不如法才会将。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