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革命之红旗

革命之紅旗的新聞報報看-每日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0-3-2011 07: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首相也没每周回选区”
卡立自称像7-11般埋头苦干




雪兰莪州务大臣卡立从商圈转战政坛并不顺遂。作为一个政治新手,他在2007年在依约补选吃败仗,而且喊错“投选国阵”口号而沦为对手的笑柄。

卡立被许多人认为口齿不太灵利,其演讲过于呆板而不具魅力。虽擅长企业经营,但其政治手腕更让自己无法获得太多人的欢心。

坦承有弱点愿接受一些批评

卡立在接受《当今大马》时坦承自己确实有弱点,并愿意坦然地接受某些批评。

“对于批评而言,部分我接受,部分我漠视。但相对于我担任总执行员的日子,我如今对批评已没有那么敏感,这是全因为我必须快速地适应。”

依约补选感觉首次文化震撼

尽管已经改变跑道,但奔驰商场20多年的卡立仍不忘将自己的经验放在管理大马最富裕的州属——雪兰莪。他在访谈中总会毫无避忌地说,“一个好的管理人员应该这样做”,或“好的管理人员会那样做”。

卡立透露,依约补选是他踏足政坛之后,首遇的“文化震撼”。

“依约补选确实让我大开眼界。它是一个梦魇。我根本无法想象政治会是如此的。当我们走向提名中心时,遭遇了一大群的国阵支持者。”

“突然出现一片混乱,他们必须用偷渡的方式让我从另外一条路进入提名中心。”

人民肯定让他不觉后悔从政

虽然面临众多的冲击和难题,但卡立没有后悔;他指出,一些小事情总会让他觉得加入政坛是还值得的。

“不时,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会到我面前,跟我握手,告诉我,我做得好。”

卡立领导的民联雪州政府所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成果人民化”措施中,免费水措施最受好评。惟,在野党国阵却抨击它是民粹政策。

设强大队伍服务敦拉萨选民

虽然卡立全心投入经营雪州,但他仍多不过批评。他在吉隆坡敦拉萨国会选区的敌手就抨击他无法身兼二职,忽略对当地职责。

对此批评,卡立却不以为然,“一些人说我工作像7-11便利店那样(全年无休)。但若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国会议员或州议员,我的选民就难以认识我。”

他辩称,他已在敦拉萨国席选区设立一支强大的队伍,代表他进行选区服务。

针对鲜少到敦拉萨选区的说法,卡立澄清,自己每周都会现身选区, “即使首相纳吉也不一定每个周末都会到他在北根的选区”。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82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3-2011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揭马哈迪先发制人革除安华
赛夫丁驳斥回忆录通奸指责



前首相马哈迪新近出版的《医生当家》回忆录续掀争论,人民公正党总秘书赛夫丁今日以当年他在巫统的所见所闻,驳斥马哈迪指称国会反对党领袖安华从未在巫统会议上,否认自己涉及通奸丑闻的回忆录内容。

赛夫丁(左者)当年是巫青团总秘书。他表示,本身当时跟随安华到巫统大厦38楼,出席巫统最高理事会会议,亲眼目睹了马哈迪对付安华的手段。

那时是安华被革除副首相兼巫统署理主席前,最后一次出席的巫统最高理事会会议。据马哈迪在回忆录中所称,安华在冗长的解释中,不曾回应同性恋的问题,只专注与女人有染的问题。

马哈迪说,安华声称他不曾做过不寻常的事情,并坚持每个人包括所有的最高理事,也曾经这么做。

只有两人举手要讨论

不过,赛夫丁却驳斥马哈迪的说词。他宣称,安华在会议上完全没有机会辩护,因为会议一开始,马哈迪就先发制人。

“马哈迪在书中没有说出来的是,他当年在会议上劈头就说‘我要革除安华’。接着,他问在场者,谁认为应该讨论此事?”

“只有两人举手认为应该讨论,但这两人从此就在我国政治主流中消失。”

赛夫丁披露,这两人是时任首相署副部长依布拉欣沙阿(Ibrahim Saad)及阿非弗丁奥马(Affifuddin Omar),两人当时都是巫统最高理事。

警方没发现安华断袖

针对马哈迪自称曾获前全国总警长韩聂夫告知,安华涉及同性恋的消息;赛夫丁则提出两点,驳斥马哈迪的言论。

首先,他说,安华在80年代成为部长及副首相前,必须先通过警方的调查,而时任总警长的韩聂夫,如果明知道安华涉及同性恋,根本就不会让安华通过调查。

“如果韩聂夫确有证据,安华怎可能成为教育部长,乃至后来官拜副首相?”

不排除马哈迪再被骗

他也质疑韩聂夫的公信力,因为后者在1998年鸡奸案供证时,曾指称不知道回教徒禁止赌博。

赛夫丁续说,如果两任交通部长林良实与陈广才可被控“欺骗内阁与首相”,那么韩聂夫当然也可以欺骗马哈迪。

抨马哈迪怯缩怕上庭

他接着再以马哈迪在1998年,拒绝出庭为安华鸡奸案供证的历史,质疑马哈迪的言论站不住脚。

“安华的律师当时申请向马哈迪发出传票,要求马哈迪亲自出庭解释鸡奸案疑云。结果发生什么事?他不敢来。他说,要知道会被问什么问题,才会上庭。”

赛夫丁抨击马哈迪害怕退缩,不敢上庭,反而出书撒谎。

“因为正确而勇敢,但马哈迪在1998年不敢出庭,现在写书,被他写的对象也无法在书中回应。”

依布拉欣反驳赛夫丁

针对赛夫丁的说法,巴西马国会议员依布拉欣阿里稍后召开记者会做出反驳,并指称赛夫丁是一名骗子。

他说,赛夫丁当时并非巫统最高理事,也没有出席巫统最高理事会的会议,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我却不同,我当时是最高理事,我在会议现场。安华确实有机会为他自己辩护,他甚至激动地拍桌子两下,但仍无法说服其他最高理事。”

也是土著权威组织主席的依布拉欣表示,如果安华与赛夫丁不满马哈迪的回忆录,大可把后者起诉上庭,以让公众知道孰真孰假。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82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3-2011 07: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马国防权威揭穿潘俭伟。。。


大马国防权威揭穿潘俭伟

向来自我包装成“经济奇才”的行动党灵北区国会议员兼槟城首席部长经济顾问潘俭伟,予人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廉洁正义的印象。

行动党就是有此本事,很会把旗下“艺人”塑造成星光闪闪的“政治明星",在308政治海啸中诞生的这名大马潘帅就是这样开始出名的。

潘帅顶着年轻企业家光环打入政坛,不知令多少选民为之倾倒,他为国阵揭发每项罪状,都是让人民对国阵狠之入骨。

他的工作是收集数据资料,最利害就是玩弄数据游戏,抨击国阵乱花钱或是暗示国阵贪污滥权。

由于人民及媒体看到数据,便以为是铁证,因为不清楚来龙去脉,常会被这名火箭“秀才”误导。

潘帅每次都可过关斩将,成功灌输国阵是大花桶刻板印象。这次他故技重施,终逃不过我国一名国防领域权威的“法眼”。

就在前天,潘俭伟指称,国防部已经敲定,以75亿5000万令吉购买257部装甲车的交易,虽然这笔天价采购比起当初签订意向书时少了近4亿5000万令吉,不过,我国的购买价比起装甲车的成本高了57亿2000万令吉或412%。

他说,这笔交易是在2月23日完成,由大马多元资源工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Deftech有限公司所获得。

潘说,大马多元资源工业集团所委任的土耳其军火制造商FNSS国防系统公司,其实只是以18亿3000万令吉,或每部710万令吉的价格,把257部装甲车售予多元资源工业集团。

他说,这意味,多元资源工业集团以18亿3000万令吉购买257部装甲车后,再以75亿5000万令吉售予国防部,转售间激增了近412%。

潘帅言之凿凿,看到新闻的平民百姓差点就想大吐口水。

就在这时,一名叫邱仁杰专业撰写国防报导的《中国报》记者马上在面子书上反驳:“潘俭伟,你一天不说谎是不是会死?今天你在国会发表的AV8战车计划声明根本就是故意掩盖事实!”

根据了解,邱仁杰是大马媒体中数一数二,拥有多年专业及资深国防报导经验的记者。

他的报导独树一格,很多对导弹、大炮、战舰有兴趣的读者,都是他的死忠粉丝,在国内外国防界都有一定知名度。

邱仁杰反驳说,我国政府有意投资发展8x8战车,为此,政府把合约交给了DEFTECH,一家大马防务公司。

在这项计划下,政府估计花费钜额从土耳其一家叫FNSS的公司,买下土耳其8X8的战车版权回国自行改良,合约总值约75亿令吉。

2011年2月23日,首相访问土耳其,见证FNSS移交该公司的战车版权给DEFTECH。

在当天,政府花费了6亿美元或者18亿令吉,从土耳其买进257个空车(BODY)。

在该合约下,土耳其负责重新设计、供应、后勤支援,18亿令吉是75亿的一部份。

那到底75亿令吉买下了什么呢?邱仁杰说,6亿美元或相等于18亿令吉,用于买257部空车或车体和一些机械零件。如果单纯用257部除于18亿令吉,则是一部700万令吉左右。

这些空车或车体只有基本的机械零件,没有任何武装系统或作战系统,所以一部8X8战车的单价700万令吉,不包含武装系统或作战系统是合理的。

必须注意的是,18亿令吉,除了是买车体外,尚包括设计,开发, 制造物流供应。

所以,请问潘俭伟,是那份报导说,DEFTECH用18亿令吉买下的是真正完整的战车?

换言之,这75亿当中,除了包括18亿(购进257个空车,也就是买了BODY)外,还有涉及高昂知识产权,武器,机械零件,有关系统等费用。

潘俭伟不明白英文“armored carrier frames”是什么意思吗?

根据邱仁杰,257辆战车,共有12种车款;其中有通讯车款、救护车款、30毫米机枪炮塔车款、25毫米炮塔车款、有回收车车款(功能好像拖车)、机枪炮塔、反坦克导弹炮塔车款等等。

这么多车款,任务功能不一样,所装备的武器也不一样,潘俭伟是怎样知道每一部单价价格是一样,而且是2900万?

但潘俭伟误导人,认为政府用18亿令吉买了一批257辆真的战车!

潘俭伟也认为,土耳其只是以18亿3000万令吉,或每部710万令吉的价格,把257部装甲车售予多元资源工业集团。

邱仁杰说,行动党的指控和说法不正确,政府只是买下空车和一些部件进行再修改,而且要求土耳其重新再设计,这些都是钱,而不是以75亿令吉转卖给国防部。

邱仁杰解释,购买知识产权价格部份最敏感,这象征着一个A国家把军事技术完整卖给了另一个国家,所以很多国家都不会去透露,是用多少钱来买下知识产权的。

邱说,盛传韩国出售K2主战坦克的知识产权给土耳其就高达5亿美元,所以马来西亚买下8X8知识产权,可想而知价格确实很高。

他说,再来是武器系统了,一共有12种车款,每一种车款都必须花钱买下来,所以这也是一笔钱。

他批评,潘俭伟确实说谎,75亿5000万令吉是整个8X8计划的花费,DEFTECH没有用18亿令吉买车过后用75亿卖给国防部。

他质问潘是否在为了人民利益或是欺骗人民的利益?

他也认为,国防部再怎样笨蛋,也不会如潘俭伟这么笨蛋!

同时,通过邱仁杰的新闻报导,可轻易发现他对国防的课题是如此热忱及了若指掌。

如果不是邱仁杰,可能大家还懵懵懂懂,被潘帅玩弄在鼓掌之中。

由此可见,民联对国阵的许多指责及抨击都具有误导性,如果要揭穿他们的真面目,必须有更多的专业及正义之士挺身而出。

注:作者李丽友是马华雪州干训局主任

http://www.malaysiakini.com/letters/1582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3-2011 07: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出自己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3-2011 07: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浪费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3-2011 07: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赛夫丁直抨马哈迪是懦夫
依布拉欣挑战安华上法庭


马哈迪回忆录《医生当家》成为朝野政治人物交锋点,赛夫丁讥讽马哈迪是享有特权的懦夫,在1998年拒绝出庭作证。他且指出当年安华并没有机会在巫统最高理事会上自辩,但独立国会议员依布拉欣直斥赛夫丁说谎,并挑战安华和赛夫丁将马哈迪告上法庭。
人民公正党总秘书赛夫丁(Saifuddin Nasution,左图)今早于国会走廊召开记者会,批评最新出版回忆录的第四任首相马哈迪是懦夫。他说,当1998年安华的律师欲传唤马哈迪上庭说明其对前者的指控时,后者却拒绝出庭,“他没胆去,这可是事实,没有人可以否认”。
赛夫丁且强调,时任首相的马哈迪还对外宣称:“我只会在知道会问我什么问题的情况下出席。”他标示,根本无人拥有此种特权,假设一般被传召者不出席庭讯,甚至还会被警方拘捕归案。
因此,赛夫丁直接告诉记者:“1998年的事实是,马哈迪胆怯,不敢到法庭去,即使安华的律师都已经动用合法程序传召他上庭解释,当时马哈迪有机会把他写在书里的故事说出来,但马哈迪做了什么?他退缩(chicken out),他没胆,因为他撒谎,他写书,别人都要用好几年来回应他啦!”
安华还曾二度拍桌子
同时,当时也是巫青团领袖的赛夫丁透露,安华在1998年9月4日的巫统最高理事会上,根本没有机会自辩,反之马哈迪当时直接要求在座最高理事表决。赛夫丁且指马哈迪在会上表示:“我要安华被开除出巫统。”
然而,曾经担任巫统最高理事的巴西马(Pasir Mas)国会议员依布拉欣阿里(Ibrahim Ali,右图)下午即另开一场记者会回击赛夫丁。
手上拿着《医生当家》依布拉欣指出,赛夫丁当时根本不在最高理事会议上面,并不知道实际情况,“他凭什么质疑?”
当时还有发言的依布拉欣阿里直指赛夫丁是“最大谎言家”,竟然谎称安华于9月4日的会议上不获机会自辩。
他说,马哈迪耗时超过一小时提出种种证据与指控之后,就让安华发表意见,安华非但长篇大论,还连续拍桌两次。
让安华马哈迪法庭见
因此,依布拉欣阿里直接挑战安华和赛夫丁将马哈迪控上法庭。他说:“既然马哈迪现在只是一介平民,就让他和安华在法庭上见吧!”
他相信,马哈迪必然也已经准备随时上庭,因此,两位人民公正党领袖大可把此事带上法庭,不要只是展开政治口水战。
去年曾大病一场的依布拉欣阿里还娓娓道来,会议之前曾在某家酒店接获当时也是最高理事的阿都拉巴达威(Abdullah Badawi)之电话,要他转达最高理事会,他当时人在南非无法出席会议,但他将依循任何多数议决。
他以此证明自己记忆不差,所言不假,他还表示,由于安华会上拍桌,所以到他发言时,他也老实不客气的拍了桌子。
首相不会受骗?
马哈迪前日面世的这本回忆录厚达800多页,其中,他足足用了20页记述安华涉及性丑闻,接受两名女子献身。
赛夫丁今日指出,马哈迪当时是在总警长哈尼夫(Haniff Omar)的通知下知悉此事,但是,马哈迪曾在巴生港口自由贸易区弊案中遭前交通部长欺骗,在这件事情上马哈迪或许亦被骗了。
因此,赛夫丁质疑马哈迪何以全盘相信哈尼夫所作的指控?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736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0-3-2011 07: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纳吉施政远比阿都拉好”
马哈迪曾忧心其未受委副揆


马哈迪在回忆录《医生当家》自揭退位时曾担忧其接班人阿都拉巴达威不挑纳吉为副揆,因为他自觉没有遴选以最高票当选巫统副主席的纳吉接班,而对其有所亏欠。马哈迪也指:“纳吉施政远比阿都拉好。”
马哈迪前天推介的回忆录《医生当家》(A Doctor in the House)并未花太多篇幅谈论纳吉,但是他显然曾担忧阿都拉不委任纳吉为副揆。
马哈迪写道:“当我离开的时刻到了,我就开始关注阿都拉是否会选择纳吉为副首相。我觉得我对纳吉有点不公平,我遴选阿都拉时,他是最高票当选的副主席。因为,我要确保纳吉会当上第二号人物,虽然委任副揆是首相的特权。”
“在我下台前的即席演讲中,我公开说希望阿都拉会选择纳吉。报章也大篇幅报道此事,提醒我副首相人选是阿都拉的选择。当纳吉最终受委为副首相,我松了一口气。”
为推翻阿都拉退党
在位22年的马哈迪在回忆录中论述他退休后,由于马新弯桥和普腾课题,最后忍不住批评其钦点接班人阿都拉的领导,并指阿都拉独裁。
他也指,在308大选后,阿都拉领导的政府继续处于挨打局面。他深感自己必须为巫统和国阵的惨败负责,为了支持吁请阿都拉下台的呼声,他不惜在2008年5月退出巫统。
他写道:“安华在利用人民的不满,说他会在这个国家介绍真正、融合更种族的政治。他以其看起来开明和进步的演讲捕捉到很多人的想象力。然而,若仔细审视,他说的东西并不代表进步。他只是将每个族群极端份子的种族情绪说出来,以获得他们的支持。他一直以来都支持以色列,但是当政府要修订反以色列政策时,他抨击政府,以致引发犹太人的不满。”
在2008年10月9日,阿都拉宣布不会在2009年3月举行的巫统代表大会捍卫其主席职位,以让署理主席纳吉接过党主席的职位和第六任马来西亚首相的职位。
他写道:“这足以拯救巫统和国阵吗?肯定的是,我们需要强的领袖去引导我们离开这个困局,除非采取根本的措施否则国阵将无法在下届大选生存下来。”
马哈迪接着写道,他无法忍受国家因管理不当而绊倒,因此他决定重返巫统给予协助。
是否经济崩溃的幸存者?
马哈迪在终章写道,如今世界依然无法从全球经济衰退恢复过来。美国主要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宣布破产、美国投资银行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等都必须以数以亿计美元来拯救。这影响了全球的股票市场,欧美政府采取大刀阔斧的措施来组织银行和金融机构崩溃。
他说,如今看起来世界金融正在崩溃,只有最稳固的国家才能生存下来,“纳吉政府公布了两项经济刺激配套,但仍不清楚马来西亚会否成为幸存国。无论如何,纳吉施政远比阿都拉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纳吉于2009年4月3日上台后,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经济策略,只是套用马哈迪在1997/98年开创的经济模式(不只是纳吉,全球绝大部分政府,现在都在采用这套模式),将之发扬光大;在政策的“大胆”与“创新”上,更不及当年的马哈迪。当时的马哈迪是在一片反对声中孤身作战,创出一条生路;现在的纳吉则与全球政府坐在同一条船上,走同一个方向。【点击:振兴措施仅随马哈迪步伐 “纳吉经济学”在发酵?】
2009年4月9日,在任22年期间经常抨击西方媒体的马哈迪向西方媒体开炮为其隔代钦点的纳吉辩护,指责它们口径一致地“妖魔化”纳吉,数落纳吉贪污及牵涉谋杀案。【点击:“它们联手妖魔化首相” 马哈迪为纳吉轰西方媒体】
崇拜阿都拉萨
另一方面,马哈迪在回忆录中大谈安华和阿都拉,行文中不忘嘲讽两人一番,却并未泼重墨点评纳吉。
然而,显然马哈迪在书中毫不掩饰他对纳吉父亲——第二任首相阿都拉萨(Razak Hussein)的崇敬,并视阿都拉萨为其导师和护航者。
他指阿都拉萨(左图)深谙如何治国之道,同时也注重与同僚讨论,并确保每个人出一份力。
他提到,在1965年,他因率团参与在加纳(Ghana)举行的非洲—亚洲人民团结组织(AAPSO)论坛而惹怒东姑阿都拉曼,阿都拉萨捍卫他。1964年,阿都拉萨建议他攻打南哥打士达(Kota Setar Selatan)国会议席,并建议他成为巫统政治局成员。当时,他经常到阿都拉萨的家开会,深入讨论,以致两人建立起深厚的关系。
“在我担任教育部长期间,成功处理了大专上的示威后,他对我的信任增加了。我愿意相信他认为我是一个愿意采取行动以及一个他可以依赖的人。”
马哈迪也说,阿都拉萨对他的喜爱非常明显,以致一些党内人士感到妒忌,并指他是阿都拉萨的宠儿。
在回忆录中,马哈迪显然认同阿都拉萨担任首相时所落实的政策,不亲西方,改而与亚洲国家建交的外交政策;落实新经济政策,推动社会重组,拉近贫富悬殊;组织强大的国阵,可以带来国家稳定和繁荣。
当马哈迪接获阿都拉萨逝世的消息时,他形容,“对我来说,那是压倒性的(devastating),个人的悲剧。”
点击:沙烈投诉私邸装修吵杂惹祸 马哈迪:元首指示革除法官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737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3-2011 07: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民联或难摆脱钟摆论诅咒?砂在野党应合一对撼国阵。。。

民联或难摆脱钟摆论诅咒?
砂在野党应合一对撼国阵


两百多年前,敲破所有法国人脑袋恐怕也无法想象到,他们竟能够亲自将国王送上断头台,掀开法国大革命的无比震撼。不久前,北非突尼西亞因一青年自焚而掀起茉莉花革命,同样让许多阿拉伯国家专政者不可思议。
308前只剩下一个国席的人民公正党,其精神领袖安华在多处竞选演讲不断强调一旦胜出,林冠英及卡立将会是槟州首长与雪州大臣,绝大多数听众深感认同,心坎里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任务。现今回顾,再怎么不可能都变成了无可不能。

随着刚落幕的两场补选成绩趋势来看,经历过308奇迹的民联,冥冥中却摆脱不了20多年前林吉祥非常具前瞻性的“钟摆论”。99大选替阵让国阵险过剃头,后却因回教党坚决高举回教党版回教国,逼得行动党选择退出。结果换来的是松散的在野党在2004大选兵败如山倒。而308成绩催生了民联,让在野党能从当年的替阵“借尸还魂”,延续其纲领并“光宗耀祖”。以“钟摆论”的角度来看,这倒也是该铁律自我应验的典范。
难摆脱种族动员投票
无论如何,替阵昔日的威望如何能与当今掌控多个州资源的民联成正比?308一路走来,曾经被选民拥戴极至、声望如日冲天的民联,前路却似乎日益昏暗。近来多场补选成绩显示,民联无法说服更多选民转投民联导致其票数停滞不前,还是国阵有能耐争取到更多中间游离票、此消彼涨而扳回逆势?

简单来说,不是民联进步的速度比不上国阵,就是民联退步的步伐国阵跟不上。不管是哪个理由,在后期连续的补选,国阵获得了节节高升的支持率是不争的事实。可笑的是,岂能发个文告就以为可以拍拍屁股将选败责任敷衍了事,迟些来届大选如果惨败又指是“钟摆论”效应,天要亡我,非战之罪。

所以,一切在媒体上互相指责、推卸责任的动作,大概只会引起那些喜欢口水战的泛支持者的兴趣。而实质上如何说服友族把票投过来的工作,反倒比分析获得某族支持票多少巴仙来的更不重要、更不具迫切性。还是,政治操作上回归华人归马华公会负责、印度人归国大党的模式,在民联大旗下进行比以国阵之名来运作,来得更民主、更进步、或更公正?政党轮替的意义,就是如此而已?!

如果连文宣都三方四次公告天下,诉诸其吸引自族票的本事,暗地里把他族选票的吸纳能力或失败原因推卸得一干二净,民联似乎依旧无法摆脱如马华公会国大党向巫统邀功求怜的刻板印象。正如同火箭无法摆脱“钟摆论”诅咒般的命运。这样的后308现象,恐怕不是也不可能是一心追求民主平等人士所愿意看到的。
民联协调机制未更新
也许可以这样定论,经过三年磨合期的民联成员党,到如今都无法有效地协调一致,以化解国阵种族主义式的凌厉攻势。而问题的最基本根源,其实就是现有的内部运作机制和所提出的愿景大不相容,甚至可以说是相去甚远。各造依旧以过往的方式去应对新的局势,不难猜测会有差强人意的结果。
而所谓的308政治海啸推手、现今民联总舵主安华却无法解决上述种种问题,似乎是每况愈下。或许因身陷鸡奸案疑云而自顾不暇,可是无法整合民联成员党差异,导致民联如今左右手打架,却是难辞其咎。当年王子拉沙里无法完成两线制,只好郁郁不得志乖乖回巫统。安华期望奠定两线制雏型,正值政治生涯巅峰,不会走回拉沙里的老路。
反扑纳吉东风战术

老狗学不了新把戏。与其让各成员党的政治精力就这样耗下去,不如放手一博,彻底改变政治格局。由于砂州在野党拥有相当的“自主权”,所以如果能在州议会解散前,让砂在野党自行先解散或者是集中加入一个在野党,以组成单一在野党力撼国阵砂代理土保党。那么,不但能提高砂改朝换代的机率,也是为联邦在野党提供千载难逢也绝无仅有的例子。
这个建议在砂州的成功率为何大大超越西马?原因有其三:
(一)砂回教党几乎不是课题,尤其是对砂行动党来说。
(二)单一在野党面对议席分配就没有大难题。自家人一家亲。
(三)同在屋檐下,枪口基本上是一致对外。也名正言顺符合多元种族政治的文化。
更重要的是,砂州各民族比较西马能更融洽相处,对于大团结的单一在野党,选民接受的程度也相对高于西马。一旦出现单一多元政党,就算无法拿下砂州政权,只要否决了三分之二多数议席,就足以造成西马政局的骨牌效应,而纳吉欲借东风助阵的战术也不攻自破。全国大选只好挪后。
政治是可能的艺术
此局势如果发生,不但破了国阵最大国席城堡,也让民联有喘气的短暂时期,修复其内在弱点并加速整合资源,以应付即将来临的全国大选。也许,民联真能一举攻下布城,实现政党轮替两线制新章,顺道了断“钟摆论”魔咒。
最关键的问题来了。要实现上述美梦,第一步却是如何走?说白了,哪个砂在野党准备牺牲小我,以换取执政中央这样无比的可能?要打完所有华裔为主选区的砂火箭,能做到吗?还是较年轻气盛的砂公正党先行解散,换取先机再加入其他本土在野党委曲求全?
以上建议都不可能吗?不要忘记开头两位州首脑人选,也是从不可能变成可能,变成已发生了的事实。而选民最终还是要作出选择,要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要打破“钟摆论”将轮替变成可能。
政治,本就是可能的艺术。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735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3-2011 10: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必须监督和提高医生素质。。。


政府必须监督和提高医生素质

民主行动党全国署理主席兼甲洞区国会议员陈胜尧博士,重申政府必须进一步监督,确保提高在马来西亚行医的医生。

虽然卫生部长拿督斯里廖中莱列出数措施,以改善监督大马的医生素质,但是现有的系统存有弱点,诸如监督人员比较少。

2011年3月10日,陈医生在国会里质问卫生部长,有关一些大马医生的素质低和解决方案。

根据卫长,在本国行医的医生有28,904人,2008,2009,2010年实习医生分别是2,527,3,150和3,237人。

我们继续追溯卫生部对医生素质的努力,希望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然而,在此错纵复杂的问题上,政府能够让它变本加厉,是令人不安。除了本国数十间医学院,全世界有34个国家,总共375间医学院有大马的学生。

大马医药理事会拥有其准则,但是中央政府在此方面,做得不够。政府如何评估来马行医的外国医生,是耐人寻味的。

在医药世界里,最主要的是医生不能伤害病人。各方面包括家长必须注意的是,虽然学生成绩很好,如果没有爱心,是不应该训练为医生。医学院必须检讨,是否只为了钱而收生。

在我国行医的月3万名一生当中,除了医术之外,拥有医德的是多少名?

http://www.malaysiakini.com/letters/1582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3-2011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超支大气球。。。

本帖最后由 革命之红旗 于 11-3-2011 08:23 PM 编辑

我国基建方程式:1+1=11

这里有一道简单的数学题:1+1=11,请问答案正确吗?另一道问题是常识问题:请问一粒气球在不断充气下,可以无止境地变大吗?当然,这两道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但是,如果说这两个答案反映的是政府(government)、成本超支(cost overrun)与通货膨胀(inflation)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那又将如何呢?
最近,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院(ASLI)抛出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政府在推行大吉隆坡(Greater KL)计划方面,应该有效管理与规划,把成本超支问题降至最低;即使无可避免出现成本超支,而应当限制在10%以下水平”。
另一个课题是本地媒体近期一篇报道,指被纳入大吉隆坡下的地铁系统(MRT)计划还未正式开工,总成本可能从原本估计的马币366亿元飙升至500亿元或更高水平。
这两个课题基本上释出一个重要的讯息,那就是政府、成本超支与通货膨胀之间,所存在的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或者说,这两个课题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着为何1+1=11,或者一粒不断充气的气球可以膨胀到怎样的地步。
在马来西亚,基建发展(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项目的种种疑问,比如说为什么基建项目一个比一个昂贵;为什么基建工程总是成本超支;为什么基建设施如此糟糕;为什么人民要为基建服务背负越来越沉重的开销等,本来就不是一个“一加一等于二”这种数学方程式可以解释的答案。
这些问题不是单独存在且互不相干的个体,而是彼此环环相扣的一连串因果循环。当你了解到国阵政府如何拟定基建政策和政府一贯持有的心态时,以上种种疑问自然可以迎刃而解。
偏重政治经济利益
好了,让我们回到1+1=11和不断充气的气球这两道问题上。基本上,国阵政府过去50多年来沿用的基建发展政策,从来都只着重于一个角度,即基建项目所带来的利益(benefit),而往往忽略了,甚至刻意漠视基建项目的成本(cost)和代价(price to pay)。
基建项目大致上被赋予三大功能,即满足(一)政治利益(Political Benefit)、(二)经济利益(Economic Benefit),以及(三)社会利益(Social Benefit)。
在政治利益上,基建工程项目被视为是恩庇政治(political patronage)体系的重要依存条件之一,即通过基建项目赐予朋党或寻租人丰厚财富,以巩固与稳定政治权力;其二是做为选举买票的筹码,通过选举时期发放基建项目来换取选票;
其三是权威政治的象征,通过大型基建计划来打造政治领导人的权威地位,如国油双峰塔(Petronas)与布城(Putrajaya)。对政治人来说,这类大型基建计划的权威效应比实用价值更为重要。
经济利益方面,基建项目被视为是政治人物推动政治经济议程(agenda)的工具。比方说,通过基建项目的发放,以达致土著扶持政策(Bumiputra affirmative action)的目的,即扶持土著企业家与建立马来中产阶级,或者通过推动大型基建项目如大吉隆坡计划,来实现政治人物对2020年先进国宏愿(Wawasan 2020)或新经济模式(NEM)的梦想;
其二,基建项目被视为经济低迷时期,用以刺激经济的工具。比方说在2008/09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期,政府推动总值670亿元的经济刺激配套,大规模发放基建工程项目,以借助乘数效应(multiple effects)来刺激经济成长与支撑经济商业活动;
其三,基建项目是营造经济繁荣的捷径之一,尤其是当经济转型处于交接期,成长无法取得突破或经济陷入裹足不前的格局下,而政治人物又急于建功,需要明显的经济成果来建立其在人民心中的威望和支持。比方说,经济转型计划下的各项基建项目,旨在为上任首相两年的纳吉建立威信。
至于社会利益方面,基建项目的原意旨在改善生活环境,提升人民生活素质,以建立一个兼具和谐舒适与先进繁荣的社会。然而,在这方面,国阵政府对社会利益的考量,一般上都比前两者(政治与经济利益考量)来得低。当政府面对取舍之际,往往都会牺牲社会利益,来满足前两者的需要。
多项工程严重超支
为了满足政治和经济利益,政府很多时候堕入一种非理性行为,过度放大基建项目的利益胜于一切,以致政府可以容忍,甚至默许基建项目出现贪污舞弊、成本超支、缺乏协调与监督、管理与规划不周、风险分配不均或道德风险等问题。
最终结果是,许多大型基建项目因贪污舞弊与工程再三拖延,导致出现严重成本超支的情况,比方说,巴生港口自贸区(PKFZ)总成本从原本的18亿元飙升至46亿元(加上债务和利息可高达125亿元)、巴贡水坝(Bakun Dam)的总成本从原本18亿元锐增至超过70亿元,以及万挠—怡保双轨火车计划出现严重超支14亿3000万元。
因此,1(政府)+1(基建项目)=11(倍数成本超支),已经变成一个政治经济上的合理方程式。政府甚至盲目地相信,一粒气球(通过成本超支来满足政治或经济利益的模式)在不断充气下,可以无止境地变大,以掩盖其背后必须付出的巨大成本代价。
经济学家本特(Bent Flyvbjerg)就明确指出,大型基建计划普遍上出现成本超支、系统性低估风险,以及基建项目利益不如预期等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刺激配套下的大型基建计划,更趋向于加剧这方面的问题。(注1)
本特(右图)认为,大型基建计划持续性出现这些无效率问题,是因为在凯恩斯的“非理性动物直觉”基础下,这些基建投资项目被视为一个经过理性分析的投资,而这类大型计划往往会将政治人或经理人导向非理性的乐观心态。同时这反映出大型基建计划一般上缺乏传统的成本利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以致利益被无限量放大,而成本代价往往被忽略,最终导致巨额损失。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媒体都把焦点放在政府与成本超支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其所带来的成本代价,以致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元素——通货膨胀(inflation)被淡化了。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通胀属于隐性元素(implicit element),其成本代价不如成本超支那般明显。但是,这个元素必须获得正视,因为其成本代价的影响实际上更深远,更广泛。
制造二层面通胀压力
政府非理性行为所造成的成本超支,其成本代价不仅仅局限于人民必须为巨额成本超支“买单”这么简单,其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个影响甚远的通胀问题。基本上,基建项目的成本超支问题带来两个层面的通胀压力。
其一,大型基建计划的成本超支,实际上制造了大规模“多余的建筑相关商品服务需求”,从而大幅度推高商品服务价格,也就是所谓的“需求拉动型通胀”(demand pull inflation)。
比方说,根据本地媒体引述建材业分析师看法的报道指出,随着许多大型基建工程计划,如地铁系统、轻快铁延长路线、百层摩天楼等开跑后,估计每年需要至少马币50亿元或相当于250万公吨的钢铁建材。在最好的情况下,每年的钢铁需求可高达500至600万公吨,相当于占本地钢铁需求20%比重。同时,今年洋灰需求也估计增长6%,并推高洋灰价格。
此外,地铁系统计划还未正式开工,陆路公共交通委员会(SPAN)就承认因为收购土地与采购车厢,地铁系统的总成本可能从原本估计的马币366亿元飙升至500亿元或更高水平。分析师预期,地铁路线的周遭地皮与产业价格料将水涨船高,土地价值估计上涨11%至35%,而新住宅与商业产业计划则有20%-30%的升值空间。
大型基建工程推高包括土地与建材在内的商品价格,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价格,对住宅产业的建筑成本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人民必须承担更高的产业价格。再加上大型基建项目潜在的成本超支,将进一步恶化“需求拉动型通胀”,促使国行在可预期的未来内提高利率来压制通胀。这无形中将加重人民的生活负担。
其二,大型基建项目出现成本超支问题,这意味着基建营运业者必须提高用户(政府或人民)的平均收益,才能抵销成本超支所带来的额外负担。以地铁系统为例,在总成本从366亿元飙升至500亿元元的情况下,如果承包商不愿承担额外的成本超支问题,那么,地铁使用者或消费者最终必须支付更高的乘搭费用,来填补这个黑洞。
到了最后,大型基建计划不但无法减轻人民负担,或改善生活素质,反而增加了人民的财务负担与生活压力。
注1:参考 Flyvbjerg, B. (2009), ‘Survival of the Unfittest: Why the Worst Infrastructure Gets Built—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735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3-2011 10: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防权威揭穿潘俭伟批评天价装甲车
向来自我包装成"经济奇才"的行动党灵北区国会议员兼槟城首席部长经济顾问潘俭伟,予人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廉洁正义的印象。

行动党就是有此本事,很会把旗下"艺人"塑造成星光闪闪的“政治明星",在308政治海啸中诞生的这名马来西亚潘帅就是这样开始出名的。

潘帅顶着年轻企业家光环打入政坛,不知令多少选民为之倾倒,他为国阵揭发每项罪状,都是让人民对国阵狠之入骨。

他的工作是收集数据资料,最利害就是玩弄数据游戏,抨击国阵乱花钱或是暗示国阵贪污滥权。

由于人民及媒体看到数据,便以为是铁证,因为不清楚来龙去脉,常会被这名火箭“秀才”误导。

潘帅每次都可过关斩将,成功灌输国阵是大花桶刻板印象。这次他故技重施,终逃不过我国一名国防领域权威的“法眼”。

就在前天,潘俭伟指称,国防部已经敲定,以马币75亿5000万元购买257部装甲车的交易,虽然这笔天价采购比起当初签订意向书时少了近马币4亿5000万元,不过,我国的购买价比起装甲车的成本高了马币57亿2000万元或412%。

他说,这笔交易是在2月23日完成,由马来西亚多元资源工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Deftech有限公司所获得。

潘说,马来西亚多元资源工业集团所委任的土耳其军火制造商FNSS国防系统公司,其实只是以马币18亿3000万元,或每部马币710万元的价格,把257部装甲车售予多元资源工业集团。

他说,这意味,多元资源工业集团以马币18亿3000万元购买257部装甲车后,再以马币75亿5000万元售予国防部,转售间激增了近412%。

潘帅言之凿凿,看到新闻的平民百姓差点就想大吐口水。

就在这时,一名叫邱仁杰专业撰写国防报导的《中国报》记者马上在面子书上反驳:“潘俭伟,你一天不说谎是不是会死?今天你在国会发表的AV8战车计划声明根本就是故意掩盖事实!”

根据了解,邱仁杰是马来西亚媒体中数一数二,拥有多年专业及资深国防报导经验的记者。

他的报导独树一格,很多对导弹,大炮,战舰有兴趣的读者,都是他的死忠粉丝,在国内外国防界都有一定知名度。

邱仁杰反驳说,我国政府有意投资发展8x8战车,为此,政府把合约交给了DEFTECH,一家马来西亚防务公司。

在这项计划下,政府估计花费钜额从土耳其一家叫FNSS的公司,买下土耳其8X8的战车版权回国自行改良,合约总值约马币75亿元。

2011年2月23日,首相访问土耳其,见证FNSS移交该公司的战车版权给DEFTECH。在当天,政府花费了6亿美元或者马币18亿元,从土耳其买进257个空车(BODY)。

在该合约下,土耳其负责重新设计、供应、后勤支援,马币18亿元是75亿的一部份。

那到底马币75亿元买下了什么呢?邱仁杰说,6亿美元或相等于马币18亿元,用于买257部空车或车体和一些机械零件。如果单纯用257部除于马币18亿元,则是一部马币700万元左右。

这些空车或车体只有基本的机械零件,没有任何武装系统或作战系统,所以一部8X8战车的单价马币700万元,不包含武装系统或作战系统是合理的。

必须注意的是,马币18亿元,除了是买车体外,尚包括设计,开发, 制造物流供应。

所以,请问潘俭伟,是哪份报导说,DEFTECH用马币18亿元买下的是真正完整的战车?

换言之,这75亿当中,除了包括18亿(购进257个空车,也就是买了BODY)外,还有涉及高昂知识产权,武器,机械零件,有关系统等费用。

潘俭伟不明白英文"armored carrier frames"是什么意思吗?

根据邱仁杰,257辆战车,共有12种车款;其中有通讯车款、救护车款、30毫米机枪炮塔车款、25毫米炮塔车款、有回收车车款(功能好像拖车)、机枪炮塔、反坦克导弹炮塔车款等等。

这么多车款,任务功能不一样,所装备的武器也不一样,潘俭伟是怎样知道每一部单价价格是一样,而且是2900万?

但潘俭伟误导人,认为政府用马币18亿元买了一批257辆真的战车!
潘俭伟也认为,土耳其只是以马币18亿3000万元,或每部马币710万元的价格,把257部装甲车售予多元资源工业集团。

邱仁杰说,行动党的指控和说法不正确,政府只是买下空车和一些部件进行再修改,而且要求土耳其重新再设计,这些都是钱,而不是以75亿令吉转卖给国防部。

邱仁杰解释,购买知识产权价格部份最敏感,这象征着一个A国家把军事技术完整卖给了另一个国家,所以很多国家都不会去透露,是用多少钱来买下知识产权的。

邱说,盛传韩国出售K2主战坦克的知识产权给土耳其就高达5亿美元,所以马来西亚买下8X8知识产权,可想而知价格确实很高。

他说,再来是武器系统了,一共有12种车款,每一种车款都必须花钱买下来,所以这也是一笔钱。

他批评,潘俭伟确实说谎,马币75亿5000万元是整个8X8计划的花费,DEFTECH没有用马币18亿元买车过后用75亿卖给国防部。

他质问潘是否在为了人民利益或是欺骗人民的利益?

他也认为,国防部再怎样笨蛋,也不会如潘俭伟这么笨蛋!

同时,通过邱仁杰的新闻报导,可轻易发现他对国防的课题是如此热忱及了若指掌。

如果不是邱仁杰,可能大家还懵懵懂懂,被潘帅玩弄在鼓掌之中。

由此可见,民联对国阵的许多指责及抨击都具有误导性,如果要揭穿他们的真面目,必须有更多的专业及正义之士挺身而出。

http://www.merdekareview.com/reader_view.php?id=167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11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民调评估议员表现 海啸情报站反映年轻人声音。。。

网络民调评估议员表现 海啸情报站反映年轻人声音
二零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凌晨十二时十八分

(槟城10日讯)海啸情报站网上民调运动第一阶段终告一段落,一组由12位年轻人组成的非政府组织并没有因为民意调查结束而宣告解散,反而这个“结束”,成了他们另一人生的“开始”。
海啸情报站在社会开始活跃起来,这个自称代表着年轻人的“一把声音”组织,自308政治海啸后开始着手筹备,主要的目的是设立一个平台给民众发言,并向政府或其他机构反映年轻人的需要。
日前,他们以网上民调运动测反应,却没想到反应却如此热烈,截至3月8日晚上12时,超过1300人参与。事后,还有议员主动联络他们,讨论他们的次序安排,以议员对网上民调认真的程度看来,海啸情报站的力量已经开始凝合。
海啸情报站发挥“看门狗”的本色,这一次为槟州政府送上“大礼”,网上民意调查成绩反映人民对州政府还是有信心的。不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难测,308就是最好的例子。
无论如何,海啸情报站的成立是正面的,这个团体接下来怎么运作?他们真的可以代人民发言吗?这个马华党员背景的人该如何取得人民的信赖?未来如何,没有人能够预测,不过我们却必须对人民的“代言人”有多一份了解。因为人民才是真正的老板,才是决定最后赢家的决策人。
人民问题被忽略 政客应停止谩骂
海啸情报站是人民的“看门狗”(Social Watchdog)。
近来,我国政治有着巨大的演变,领袖们在国会上相互谩骂,上演一幕幕的政治秀,林清喜质问,他们的问题是否围绕在人民?在这个朝野对骂格局,年轻人是常被忽略的一群。
他激动地说,议员们是时候停止,人民选出议员,是希望他们能够真正为民服务,代他们发言,而非做一些对人民毫无利益的事。
传达人民信息
林清喜说,他发觉人民对政府很多的不满,只是在咖啡厅与同侪发泄,而没有把声音带出来。他说,如果没有一把声音,政府不会知道人民的想法,只有通过正当的管道,传达人民的信息给政府,才是上上策。
民意调查网站把问题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扮演着年轻人的“一把声音”,通过这把声音,传达给政府,提供他们改善的空间。
他不否认海啸情报站扮演的角色与“看门狗”一样,以监督政府等为目的,遇到不公或是不满的会想尽办法,向政府反映,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做年轻人的事 不被党籍限制
因为林清喜是马华党员,当被问及是否会因为身份尴尬而招来不便?他一再强调,自己并没有因为身份“特殊”而偏袒任何一方,并表示海啸情报站是代表着年轻人的心声而非政党。
人们不该因为某人身份特殊,而抹煞他们的努力。林清喜以槟城首长林冠英比喻,他说,首长并没有因为身份特殊而只选择在高档的餐厅用餐,他也曾到多春吃早餐,他赞许,一个高高在上的人,选择以贴近百姓的方式用餐,值得欣赏。
他表示不希望因为身份,让他诸多限制,毕竟他目前在做的不是党的事,而是年轻人的事。
在第一批被审核议员的成绩出炉后,他们也据实公布,并没有因为对方是民联党员而不作声。他坦诚的说,曹观友等人获得超过90%人民的支持票。
他一直强调,民意调查是绝对的“中立”,“公正”以及“正义”。
他不排除接下来面对让人评估的议员将来自国阵。而接下来的民意调查,将是一次性对5位议员进行评估。
为网站找代言人 欣赏黄明志作风
海啸情报站冀望找马来西亚歌手黄明志作他们的代言人。
林清喜说,黄明志大胆的作风,敢于将马来西亚的不公平通过歌声来表达,非常有创意。黄明志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正好代表他们海啸情报站,虽然有部分人还是无法接受他的风格,不过并非全部。
他向记者透露,将在今年年杪办一个大型活动,希望接着海啸情报站这个力量聚集更多的年轻一群,因为自从308后,属于青少年的活动很少,政府多只着重政治活动,而忽略了年轻人,他希望通过特定活动,号召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他们。
将分析民调结果 呈议员邀请面谈
民意调查活动还有后续,海啸情报站会将结果分析,然后做成报告,呈交给议员们,并邀请他们出席面谈,一起讨论人民的问题。
林清喜形容一般投票是“秘密”性质(即投票后不能大声公开讨论),而网上的模拟选举则随时可以拿出来讨论。他举例,巨星林青霞曾经为了吹干选票被怀疑亮相风波,导致选票作废不止,还惹上一身麻烦,相反地,他们的模拟选举是绝对的自由。
为了不让大家失望,林清喜表示会持续办民调活动。他强调,情报站所办的活动不会只限于政治,他们策划举办各种对年轻人有益且富教育性的活动,提供学习平台。

相关照片

■ 林清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11 0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中的275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11 06: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08政治大海啸3周年。。。

抨击林冠英个人秀掩饰弱点
国阵声称槟州食住行未改善

民联执政槟州三年,转眼间跑完了半程委托期。在公民组织开始用别于蜜月期的评估标准,检视新政权的政绩之际,国阵毫不留情地批评其对手表现。

槟州国阵领袖始终觉得,槟州首长林冠英领导的施政团队虚有其表,交出的成绩单一直未达标,仅是依靠林冠英的个人宣传秀来加以掩饰。他们更举例槟州缺乏改善食住行的鸿图大计。

个人秀或是双刃剑

槟州民政党主席丁福南接受《当今大马》访问时表示,槟州民联团队的整个操作重心依然围绕在行动党,行动党的核心人物不外是林冠英一人。

“他舍不得下放权力给其他行动党领袖,更别说成员党的伙伴。”

不仅如此,丁福南认为,林冠英把双手伸入地方政府的运作,角色比2名市政局主席吃重。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后者常亲自宣布,对特定工程颁发停工令。而一般上此决定是在市政局的技术部门审核后,由市局主席做宣布。

“个人秀在某方面或效率有余,但他没暇过问的事务,就彻底停滞不前。而且,权力的集中相当危险。”

未控制屋价及交通

丁福南分析说,林冠英三年来为了维持站在前线的节奏与美好形象,似乎卯足全力拼宣传,忽略了真正的任务。

“他总在绞尽心思搞新花样,譬如100令吉的回馈金及1000令吉的安恤金,仿佛这是他3年来最重要的施政成果。”

他与槟州国大党主席苏拜(P.K. Subaiyah)有同感,小恩惠固然使人皆大欢喜,但槟政府却忽视了长远的问题,如槟州人民赖于维生的外资、交通及房屋。

他们觉得,交通问题与人民的生活素质及留住外资与否有密切关系,理应成为施政焦点。况且,前朝早拟定一套完整的蓝图,民联连聘请顾问公司的功夫都可省起来。

开先例增住宅地积率

丁福南接着点出,槟州多数中廉价屋是在国阵时期建成,民联政府不仅没建树,也未拟策避免地价不断飙升。

苏拜也甚至担心,槟州倾向批准高档住宅计划及为了落实特定计划,不惜给予发展商特别优惠。

槟州马华秘书暨前行政议员刘一端表示,槟政府批准国际会展中心承包商增建1500个单位的做法就是铁证之一。

“民众不满政府打开提高住宅地积比率的先例,其他发展商则抱怨双重标准。”

引资成就应该归前朝

在发展与招商引资方面,槟州巫统主席再纳阿比丁( Zainal Abidin Osman)及苏拜也也不约而同坚持,槟政府未带来发展,大部分的发展工程与投资是由中央引入。

再纳阿比丁甚至批评,行动党充斥政治口号,未兑现承诺而令人失望。

刘一端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原理点出,槟州工业的蓬勃发展有赖前朝打下的基础及全球经济的复苏。即使是旅游业,缺了中央的配合及前朝的累积,也难有今天的成就。

丁福南则提醒,以电子及制造业为主的槟州经济有60%依赖外资,纵使槟州去年创下全国第一,但难担保外资“打死不走”。

“你要不断地去了解他们的问题,但掌管此职务的副首长却角色不明显。”

市政局节约得不偿失

针对民生问题,刘一端告诉《当今大马》,市政局为节约开销,仅对失修的道路及沟渠等基本建设展开小维修,长远或得不偿失地需加倍耗资。

与此同时,他表示,除了政治宣传多于实际政策,各选区的民生问题也一箩筐。

“结果,林冠英经常奔走与槟岛及威省选区,借其偶像效应,扶当地州议员一把。”

难以确定非巫裔回流

尽管如此,槟国阵领袖对下届大选的胜算都没把握。丁福南表示,选民虽开始怨声四起,但华印裔及年轻选票的是否回流仍言之过早。

他承认,槟州有一名擅长搞宣传的华裔首长坐镇,不可与吉道或万里茂相提并论。其中,林冠英很巧妙地把人民对巫统执政多年的不满,转化成与整个国阵对抗。

无论如何,刘一端欣慰,人民对马华的接受度略见好转。但暂不会好高骛远地高喊执政,仅希望人民把数名马华代表送入议会中。

“当然,我们可学习吉道或万里茂的国阵竞选机制,加强宣传。”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83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11 06: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槟吉政府从中央集权制求突破
抨国阵挑战擂台较量却绑手脚

民联在308政治海啸攻下槟州及吉打二州后,虽面对国阵日益激烈地叫战,但民联领袖相信,三年来贯彻的良好施政是改革的最佳写照,足以令人民信服。

对于国阵的批评,他们反呛中央集权制削弱州政府权限,令民联难在无后顾之忧下全面推行制度上的改革。

正视民生问题不抱佛脚

槟首长政治秘书暨槟行动党秘书黄伟益接受《当今大马》访问时表示,人民的满意度才是检视槟政府表现的指标,不是国阵说了算。虽然民联有改善施政的空间,但至今获得的反馈相对正面。

他指出,财务管理、透明度及外资创新高是最佳佐证,“如果对槟州的管理没信心,外资不可能要来这里,去年也不会首次超越雪州。”

针对交通与房屋等民生问题,他认为,民生问题需长期及天天去经营及处理,不是换政府后就马上消失。而民联的办事哲学是不要适逢选举才铺路修桥。

“我们一直鞭策及提供资源给国州议员处理,毕竟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民生问题,国阵是否天真地觉得可彻底绝迹?”

议员未宣传拨款及服务

黄伟益表示,日理万机的林冠英未凡事都插上一脚,反观中央集权制才是槟州最大的困境,令州政府难在交通或房屋课题上,大刀阔斧地展开制度性改革。

“外界或觉得林冠英在演独角戏,但其实州议员都各司其职,只是未大肆宣传拨款及服务。”

“我们也乐意接受批评,但不要捆绑我们的手脚后挑战在擂台上对打。譬如,聘请公务员明明属公共服务局权限,但马华总会长蔡细历却挑战,我们聘请统考生成为州政府管辖机构职员。”

不仅如此,槟州的交通及房屋事务也一样跳脱不了中央的控制。

设房屋局夺回部分权力

针对屋价飙升,黄伟益表示,除了市场力量的影响而难轻易控制,《房屋发展法令》其实属中央的法令。尽管如此,槟州未缴械投降,反立法成立房屋局。


“即使不能一天就处理好全部投诉,至少我们尝试夺回一些权力。立法时也面对了障碍,要参考它州的法律修改,才能说服法律顾问。”

他接着举例,当槟州卫生日益改善之际,中央企图接管固体废料管理权,届时岂不是令槟民联在市局推动的改革半途而废。此外,槟政府曾尝试要求调整的士收费率,以说服司机使用计程表,但掌管执照的中央不同意。

“至于恢复地方选举,中央不阻扰我们就做了。要知道,他们其实也可以赢一两个席位,毕竟烂船也有三寸钉。”

木材官联公司收益增倍

吉打行政议员玛尼古玛(S Manikumar)接受《当今大马》访问时表示,国阵仅一味抛出负面指控,无视民联在三年内成功打造一个远胜他们的良好施政。

他举例,妥当的管理使州内的木材收益比前朝增倍,相较于国阵执政时全年收入800万令吉,民联今年首2个月就入息6百万令吉。而官联公司也一样为政府带来可观的收入。

针对国阵归功发展予前朝及中央政府,他反讥,国阵留下的多数计划华而不实,而对中央的依赖反突现了治州无能。无论如何,吉州政府并未刁难掌握相对雄厚资源的中央政府,落实各项工程。

“反观,我们正独资建造英沙尼亚回教大学(Kolej Universiti Insaniah)”

依宪法治州何来回教化?

玛尼古玛也驳斥吉打推行回教化政策的指控,并坚持一切以宪法治州及公平对待各族群。

“那些觊觎议员职的人士应先熟读法律。”

他质问,要是吉打民联政权不开明,何以拨地兴建兴都庙及墓地。

玛尼古玛也不满国阵领袖造谣指,吉打州政府一文不发给印裔社会。他解释,民联政府早在预算案中拨出共150万令吉捐助三民族,即华裔,印裔与暹裔各获50万令吉。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8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11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停滞成吉打民联致命伤?
国阵数落回教化未协助印裔

被视为最有可能出现夺权变天的吉打民联政府“安然”地渡过了第3年的执政期,但却被外界视为国阵最有可能在下届大选重夺的州属。吉打州国阵领袖相信,发展停滞是构成政权轮替的关键因素。

仅能高谈兴建回教大学

吉打巫统主席阿末峇沙(Ahmad Bashah Hanipah)日前对媒体表示,民联在吉打施政宣告失败,没兑现在选举许下的承诺。

“吉打人都可以回答,究竟他们三年做了什么。显然的他们无法实践当年宣布的竞选宣言。”

他狠批,阿兹占领导的州政府在人民眼中根本没有带来发展,他们所见的是前朝政府完成的计划。而在难交货下,民联唯有高谈瓜拉吉底(Kuala Ketil)的英沙尼亚回教大学(Kolej Universiti Insaniah)?。

马华:回教政策引不安

马华吉打联委会主席张日洲被《当今大马》询及时则表示,吉打民联除了没推动发展及经济,也有心无意地落实回教化政策,令华印裔忧心忡忡。

“经济简直是一团糟,没有发展之余,一有钱就耗资3亿令吉建造英沙尼亚回教大学。

他调侃,回教党政府似乎效仿吉兰丹,鼓励觅职不果的人民到外州去找不到工作。

“人民会否支持国阵,我还没感觉到。但华社的确开始对回教党不满。”

民青列吉民联十项败笔

除了发展停滞,吉打民青团团长陈庆亮一口气列出10个例子,说明吉打民联3年来的表现未达到预期中的标准。

“据知,他们要为执政三周年举行庆典,且以“安乐吉打”为题。但事实上,吉打倾向渡过了苦难的三年。”

他给予的例子有如,50%房屋固打制、调高水费、垃圾回收问题、未建造新宰猪场取代被拆除者、未妥当处理水灾、禁足媒体采访州议会而压制新闻自由、拒绝落实地方选举、停止让邮政局代收水费的服务、不见发展踪影、回教化及官联公司的管理问题。

改善印裔社会努力交白卷

吉打国大党主席阿南达南(S Ananthanan)也认为,民联在改善印裔社会上交白卷,没有任何针对印裔的政策或基金。
反观,该党成功通过中央为25间兴都庙争取到拨款。单单是去年就多达35万3000令吉,而吉州政府则给予“零支持”。

他不满说,民联在2008年许下数个承诺,如列大宝森节为公假,给予淡小全辅助及拨地建造兴都庙。最终,全部宣告落空。

“在国大党,我们给优秀生颁发金牌,款项也是由中央发出。”

预计 75%印裔回流国阵

阿南达南也是鲁乃协调员,他批评,民联没改善当地印裔的生活及最重要的福利问题,国阵则每个月拨300令吉至500令吉给1000名有需人士。
“只是在过去三周,我们就主办了登记计划,解决人民的身份
证、出生纸及公民权问题。”

“下届大选,75%的印裔将回流国阵及国大党。我们每天都在见基层、支部与区部,参与者人数庞大,巴耶勿沙及巴东色海的公正党领袖甚至要加入我们。”

他点名阿兹占不是一位好大臣,经常抱病而令人质疑是否有治州能力。

“大选或落在今年尾,届时副首相慕尤丁将解决《连环扣》的争议。这不是一个大课题但相当敏感。而国阵也需摆平内部的问题。”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83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3-2011 06: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驳斥回教党执政吉打表现不佳
阿兹占讥国阵失政权“发花颠”

尽管常被看偏难在下届大选保住政权,但吉打州务大臣阿兹占仍极力为回教党及民联过去三年的施政表现辩护,并揶揄国阵的批评,是一种不甘丢失江山而“发花颠” (gila talak)的表现。

他认为,在野党质疑发展停滞及警告华社在州内实施回教断肢法,显然只在老调重弹。

“反对党挑起的都是旧课题。他们预计我们执政期间仅可以取得2.5%的成长率,但在他们掌权的53年内,却只达到大约1.5%的成长率。”

他是日前出席民联执政吉打三周年的庆典后,如此向记者表示。他也在会上推介民联百日新政的“橙皮书”及呼吁民联各党为下届大选备战,出席者尚包括民联共主暨公正党实权领袖安华及行动党全国署理主席陈胜尧等。

需时间证明发展成果

针对国阵的批评,阿兹占先反问,国阵执政多年来有何建树,然后他表示,吉打州民会在一段日子后察觉州内的具体发展。
他接着使用种果树形容发展的不同阶段,比如要快速取得较低的成果,则可栽种木瓜树。

无论如何,他认为,民联创下了国阵前所未有的成绩,例如肃贪、降低地税30%及拨150万令吉的教育援助金给非回教学生。

“最近,我们得到了5300万令吉的木材收益;反观在国阵时代仅区区的800万令吉。那些钱何去何踪?这就是我们说的发花颠 。”

讥巫统马华同流合污

针对华社对回教党的回教化政策忧心忡忡,阿兹占反谑嘲巫统与盟友马华之间的爱恨情仇关系。

他表示,国阵警告华社是因不希望看到回教党与行动党缔造良好的合作关系。

“无论如何,巫统要跟马华结交也不是问题,因为他们一个是强盗,另一个是流氓。”

马华吉打联委会主席张日洲及吉打民青团团长陈庆亮日前接受《当今大马》访问时表示,吉打华社开始对回教党的施政感不安,特别是自从在双溪大年的新春节目上施行男女分开坐的措施后。

搁置计划保护米饭碗

阿兹占在致辞时表示,民联在2008年执政后的首项重任是保护吉打的稻田。尽管原本共有3000英亩的土地被圈定作发展用途,但州政府却及时喊停以确保吉打作为我国的“饭碗”地位不受影响。

“我们终止了吉辇(Kerian)种稻区的全部计划。在巫统执政时,他们不削一顾这种课题。一旦要发展,稻田或当地的人民都要让路,撤离家园。”

他表示,类似炼油厂的计划现被允许在填土地区展开,但不是稻田。吉政府并不是反对发展,而是吉打必须维持成为全国“米饭碗”的地位。

“我们正在抢救土地与人民的金钱。”

拨150万予华印暹裔

针对未拟策协助印裔社群,民联日莱区协调员阿鲁姆甘( V.Arumugum)表示,忽略非回教徒的说法不正确。民政府早在预算案中拨出150万令吉捐助三民族,即华裔,印裔与暹裔各获50万令吉。

“纵使资源有限,我们依然照顾每个群体。”

阿鲁姆甘也是武吉士南茆州议员玛尼古玛的助理,他被询及时表示,吉政府为房屋土地转换订下的固打制,是要确保人民买得起房屋,而影响一些跟马华有关联的发展商。

他相信,只有一些发展商受影响的个案,因此他建议,有关发展商应直接会晤掌管房屋与地方政府事务的巴达罗兹(Phahrolrazi Mohd. Zawawi)行政议员洽谈。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83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11 06: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哈迪回忆录热销
面市3天售出1万本



前首相马哈迪的《医生当家---马哈迪回忆录》(A doctor in the house---The Memoirs of Tun Dr Mahathir Mohamad)回忆录一上市就成为全城畅销书,此书刚面市3天就热销1万本,更因市场反映热烈而须加印2万本。

根据《马来西亚前锋报》今日报道,MPH集团总经理艾薇陈(Ivy Tan)说,第2版的《医生当家》预料将在2周后推出市场。

她说,这本回忆录不只在国内受欢迎,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汶莱、新加坡和印尼的读者,也争先恐后抢购此书。

“此书至今已经售出1万本,而依据书店热卖和读者来电订购的情况来看,此书销量仍然在每小时增加中。”

“如果市场需求持续上涨的话,我们将毫不迟疑地印刷第3版。”

承认本身拥印裔血统

马哈迪于3月8日出版他撰写了8年之久的《医生当家》回忆录,除了畅谈自己的生命及政治历程之,更耗费了大约15页揭露其政治宿敌安华的政治野心及性丑闻。他在书中指控安华在担任副首相期间曾经接受两名女子的献身,并宣称有4名证人可以证明自己的指控。

叱咤大马政坛22年的马哈迪,也在书中罕见地公开承认本身拥有印裔血统。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83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11 06: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嘉逊揭马哈迪出书有两目的
洗涤历史污点及阻安华当首相



热卖中的前首相马哈迪的《医生当家---马哈迪回忆录》(A doctor in the house---The Memoirs of Tun Dr Mahathir Mohamad)再掀争论,人民之声总监兼前茅草行动扣留者柯嘉逊揭露马哈迪撰书的目的只有两个,就是洗涤本身在1987年发起茅草行动的污点,及不惜一切阻止其宿敌,也是国会反对党领袖的安华成为我国下一任首相。

他除了驳斥马哈迪在书中,归咎警方发起茅草行动的说法外,更直指他才是导致我国司法在1988年陷入危机的始作俑者。

柯嘉逊(左图)以已故著名记者达斯的著作《10月大事的白纸与缘由》(The White Paper on the October Affair and the Why? Papers)和本身的《445天扣留营岁月》(445 Days under ISA)中的论据证明,马哈迪将矛头怪罪前全国总警长韩聂夫和警方的愚蠢行为,只不过是大马众多政治谎言中的其中一个。

投诉陛下私邸装修胡扯

针对回忆录所描绘的1988年司法危机中,指前联邦法官院长敦沙烈阿巴斯写信予国家元首,投诉陛下的私邸装修工程太吵才遭革职一说,柯嘉逊炮轰这是一项子虚乌有的说法.

“我国司法界迄今,依然没从当年受到马哈迪公开耻辱后复苏。”

柯嘉逊引述达斯与敦沙烈阿巴斯所联合撰写的作品《司法求救》(May day for Justice)一书证明,马哈迪导致我国陷入司法危机一事,当年也引起国际法学家委员会的关注。

他强调,马哈迪制造司法危机的目的,好让他能在面对东姑拉沙里的党内挑战下继续掌权,也证明他即不尊敬也不明白法治精神。

攻击对手不怕面对诉讼

柯嘉逊继指,由于马哈迪不明白法治精神,马哈迪才能肆无忌惮地对他最大的政治对手,即安华展开人身攻击,而无惧面对任何诽谤诉讼。

他讥讽说马哈迪这本所谓的“回忆录”,应该只适合放在咖啡桌旁,作为人们在品尝咖啡时的休闲读物。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83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11 08: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选反映民联失守马来票
回教党面临严峻转型考验


国阵会在万里茂吉道双补选胜利,不会令人惊奇。国阵会以更多的多数票取胜,原本也不会令人惊奇。双补选选战,一开始就慢热,最后数天才稍见热闹。选战之中,民联支持者开始从选区气氛感受削减多数票的可能。因此,更多的多数票,还是稍微撼动一些人。
选战成绩为带来许多的讯息。以万里茂补选而言,民联要在马六甲乡区立足的希望破灭,受到最大影响的,就是民联入主布城的豪言。民联要入主布城,就务必在308攻取的选区之外,开拓新的疆土。
国阵无后顾之忧
马六甲或许根本不是民联圈定的前线战区。但如果真的出现削减国阵多数票的状况,民联就多了一个可以寄望的地区。从战略意义而言,如果多数票减少,国阵也少了一个丝毫无需担心的地区;而必须在来届大选,分散资源,前线后方都要兼顾。
马六甲回教党的组织不如东海岸以及北马各州般长久扎根。马来乡区,受到地方议题、地方组织,甚至乡情的影响较大。只要巫统地方组织运作顺利,回教党要攻克这种堡垒,几乎无望。
万里茂华裔选民仅占约两成。选举成绩出炉后,马华公会与行动党依然争辩华裔票流向,但比丁能补选来温和许多。这当然和华裔选民比例低,分布分散,难以衡量有关。
其实,如果华裔选票没有回流国阵,这就意味马来选票回流的幅度巨大,才足以产生国阵多数票激增的总体结果。这可能是更坏的消息。毕竟,此次双补选,马来票走向才是人们关注的重心。
加腊士马来票具指标性
虽然与回教党老树盘根的丹登毗邻,彭亨州传统上还是由巫统长期称霸,因此同样难以攻克。纯粹以胜负分析,在巫统堡垒马来乡区败选,不过显示巫统版图没有根本动摇,不代表在民联原有选区,以及其他边缘选区,国阵必然大占优势。
那是纯粹从胜负角度来看。然而,倘若考虑到多数票的因素,情况就比较复杂。国阵多数票增加,可以同样是地方因素导致。补选期间国阵更集中的资源分配,更严密的绑桩手段,都可能带来更多的多数票。这在过去(尤其308之前)的补选,都曾经发生。
除了地方因素,国阵多数票的增加必然也反映全国性的马来票走势。在许多因素错综影响的情形下,全国性流向影响的比重,几乎无法判断。但如果分析国阵近期在把半岛马来乡区补选的成绩,说马来票全国性大量显著回流,显然不会缺乏根据。
这几场由国阵胜出的补选当中,加腊士应该是最具指标性。加腊士议席原属回教党,又坐落于回教党执政多年的丹州。加腊士马来选民转向,回教党不能怪罪当地缺乏组织。影响更大的应该是全国性的选票流动。
投票率高的意义
在此次万里茂吉道的双补选当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两场补选投票率都比308提升,分别达到79%(万里茂)以及83%(吉道)的高投票率。
倘若投票率不高,即使国阵多数票增加,这可能显示一些选民,虽然对回教党有所保留,不再投票支持;但也同样对投选国阵,犹豫不决。在第13届大选之前,这类选民似乎尚未决定投票取向。民联还可以对这些选民,存有一丝希望。
但双补选并没有出现这种状况。国阵的整体票数,显著攀升。无论这票数是来自原本回教党的支持者,还是新的选民,这群选民的取向,在短时间内,似乎再难扭转。
两场补选成绩,肯定不会影响国阵的州执政权。但两个乡区选区选民何以如此积极投票?积极参与民主进程固然是好事,但双补选投票率高真的是民主意识带来的吗?如果不是基于民主意识,又是什么推动选民积极投票?
有人提出高投票率可能显示补选存在幽灵选票以及贿选的问题。即使真的如此,这也显示相关政党在利用“非常手段”胜选的能力以及运作模式,已经大为提升。往后大量运用起来,自然可以得心应手,不被揭发。实际上,除了沈同钦和《中国报》记者声称目击怀疑是买票的行为之外,过去民联补选擅长的“捉鬼”的行动,这次似乎没有斩获。
回教党基本盘遭侵蚀
暂且不论幽灵选票以及贿选的可能,选民积极参与投票,显示国阵有能力动员支持者出来投票。这又再度回到地方组织网络,以及有效绑桩的因素。然而,倘若积极出来投国阵,是自动自发的行为,这群选民显然目前成了国阵的忠实选民,积极努力确保国阵胜选,阻止民联胜利。这显示马来选民思想的转变。
不管是舞弊,地方网络,还是思想改变的因素(更可能是组合),造就双补选的结局,回教党/民联都同样面临严峻的未来。舞弊和地方网络的因素,可以在其他类似选区复制。然而,马来选民思想改变,对比前两个因素,可以造成更大的影响,甚至侵蚀回教党的基本盘。
308以来,国阵对民联三党三线齐攻。公正党的防线,在国阵策动议员退党,引爆内部矛盾过后,已经失守。目前尚未看到任何因素,足以阻止公正党在来届大选,大量丧失选票议席。
回教党必须面对阵痛
实际上,国阵对回教党的攻势和手段,并不少于公正党。其中,提出“马来人分裂”、“利用回教牟私利”、“叛君”、“与行动党勾结”等等攻击,在主流媒体当中一再重复。对于只能接受主流媒体资讯的乡区马来人,看来产生了效果。
回教党在危机当中,断不可“病急乱投医”,重回保守老路。回教党在数十年斗争当中,不乏低潮谷底的时刻。要熬过风雨,务必坚守正确的原则与精神。回教党当下,算是找到了符合时代性的开明路线。本地马来社群或许尚未有思想准备,接受比较先进之观念。所以回教党或许必须面对支持率暂时低落的阵痛。
倘若回教党此刻走回头路,之前一切正面形象就会破灭,也丧失掉好不容易获得非马来人支持。更何况,回归保守路线还未必可以重新获得马来社群的支持。
错误回应恐引没顶之灾
对新一代马来人而言,保守的回教观念,已经不具太大的吸引力。重回保守老路,根本无法威胁巫统。那也正是为什么,回教党提出禁赌,巫统署理主席相慕尤丁依然很放心的批判回教党,不顾非回教徒的感受。
更何况,面对败选就急转弯,回教党正好证实了巫统的指责,是个为了选票而摇摆不定的政党,甚至不惜为了政治利益利用宗教。如此,回教党就真的只能退守东海岸一些堡垒区。在过去,这可以是偏安自保;在现在,这却必然是等待时代的淘汰。
因此,回教党内开明派应当理解:补选甚至大选挫败,未必能使回教党面临灭顶之灾;错误的应对方式,才极有可能把回教党“带去荷兰”。理解到后者的严重性,党内开明派务必奋力阻止回教党重回保守路线,就算造成党的分裂,亦在所不惜,以避免回教党,进入“棋差一着,全盘皆散”的浩劫。
林猷荃毕业于马来亚大学医学系,自大学时期参与华语辩论活动,曾主持电台与电视台时事节目,并曾是报章专栏作者。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737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9-2025 07:43 AM , Processed in 0.10880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