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4-11-2011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chintong 于 4-11-2011 11:33 AM 编辑
彩繪人文地圖-人生不設限篇。描述遭逢生命逆境,卻勇敢面對人生的故事。
故事主角之一的年輕女孩曹春九,因圍牆倒塌意外不幸下半身癱瘓,輪椅雖然限制了她的行動,她卻不設限自己的人生,從事保險業務員的工作,積極走向人群,餘暇時間他還擔任義工,鼓勵和她一樣的殘疾者。
故事主角之二是六歲男孩---劉松樂,兩年前,在爆竹意外中被燒傷毀容,因著母親的堅持和善心人的幫助,終於獲得重生。小小年紀,經歷意外創傷,又忍受四次手術的痛楚,依然樂觀開朗,沒有因為不雅觀的外貌而自我封閉。
透過這兩位戰勝逆境的生命勇者,我們希望傳遞一種信念:不論年齡、男女、老少,未來是屬於那些相信美麗夢想的人;沒有夢想的生命,像是失去靈魂的身體;即使有一天夢想突然變得遙遠,也請勇敢地堅持下去..
请观赏 http://www.daai.tv/2011web/documentary/reccontent.php?id=788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2-2011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67【身外之物】
钱财本是身外物,身外之物当然就有聚散的时候;因此,有钱时不必得意,没钱时也不必悲哀。
1-168【人生终有聚散】
人生想得透彻一点,没有一件东西可以永远与我们为伴。再亲爱的人、再多的财物,也终有离别聚散的时候。所以,又有什么东西舍不得呢?
恭录自 证嚴法師靜思語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2012 1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70【助人最快乐】
并非有钱就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能付出、助人、救人,最是快乐。
1-171【追求真理】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
恭录自 证嚴法師靜思語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7-2012 1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平淡 大地平安
現代科技發達,為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卻因追求享受而漸入奢華,也導致全球天災頻仍。人類面對大自然的反撲,力挽狂瀾的力量真的很微弱,猶如須彌山下的小螞蟻。但是若能點點滴滴匯聚,也能產生善之共振。
猶記半年多前,日本因巨震引發海嘯、核災,至今災區仍未恢復。慈濟人一波波的關懷、膚慰,一顆顆善的種子在日本萌芽,看見災區復甦的希望;有人從苦難中體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願意回歸清淨簡樸的生活,為守護大地盡一分心力。
生活平淡 心靈安穩
其中有災民與我們分享,過去時常前往東京採購奢侈品;當海嘯來襲,平時鍾愛的賞玩物品被席捲一空,而感到哀怨。但見慈濟人救災時食宿從簡,每餐食用香積飯,晚上棲身於災民撤離後的收容所,讓現今住在簡易屋裡的他感到:雖然現在什麼都沒有,也平平安安地生活過來。
「有」是這樣生活,即使「沒有」也是這樣生活,並沒什麼差別。他表示,從前居住的房子雖然寬敞,地震時卻驚慌失措不知在哪裡避難,簡易屋雖然佔地不大,但是假如再遇到地震,只需用手扶著牆壁就能安穩,心靈也獲得輕安。如今很多日本人和他一樣,漸漸適應克勤克儉的生活。
自行料理 節省開銷
其實,不奢侈、不浪費,也能過得輕安自在;知福惜福,可以從在家準備三餐,調理「家的味道」做起。
日前有一則報導,全日本有四萬多家便利商店供應便當,由於便當有保鮮期限,八小時內若未食用都必須丟棄;因此,一天丟掉的食物,竟高達約為當地糧食產量的三倍。此外,商家為求便當豐盛,很多食材來自海外,里程數合計可以繞地球四圈,可見交通運輸所造成的污染。
而今全球仍有很多人處於飢餓中,看到北韓與索馬利亞的慘況,令人很不忍;稻米出口國泰國,也因為天災導致糧食減產,大米出口價節節攀升,貧苦人家生活更加困頓。
反觀生活不虞匱乏的我們應避免外食,在家做三餐,不但節省開銷,還能增進家庭的溫馨;同時也是為天下眾生節省糧食,唯有在平淡的生活中惜福、再造福,才是真正心靈富足的人生。
※本文摘自《日本慈濟世界》115期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7-2012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chintong 于 16-7-2012 10:51 AM 编辑
心無障礙 自在人生
家住南投縣鹿谷鄉的五十五歲張女士,高中畢業後,有一次要搭公車外出,聽聞母親一句無心之言:「你那麼醜,還敢搭公車!」從此封閉自我,足不出戶近三十年。慈濟志工接案後,每月不定期探視,隔著一扇小窗互動,讓中度精神障礙的她,漸漸熟悉志工的聲音。
2004年長期照顧她的父親往生,志工擔心她生活無以為繼欲入屋探訪;但她防備心重,總是鎖上門,後在志工溫言軟語陪伴下才開門。一段時間後,張女士閱讀志工帶來的慈濟刊物、收看大愛臺,心門漸開,在志工耐心邀約下終於走出家門,到環保站做志工也主動捐款助人。
印尼四十四歲的徐妙霞,出生不久即患水腦症,右側身體癱瘓、行動不便,只能躺著慢慢移動身體往前爬。妙霞為了不拖累家人,十一歲開始學習獨立,日常生活洗衣、煮飯樣樣自己來。志工每月定期前往關懷與鼓勵,視其需求補助米糧、日常用品,而妙霞獨立樂觀、心寬念純,讓慈濟人深受感動。
自我障礙心封閉 深入經藏不偏移
早會時間,上人述說兩位受到慈濟人關懷的慈善個案,指出張女士只因母親輕輕的一句話就自我封閉三十年,妙霞自幼即行動不便,卻能敞開心門故心無障礙,由此可知人生順逆皆為因緣,「一念心非常重要,沒有人能障礙自己,都是自我造業、自我障礙。」
「業力可怕,大至眾生共業,可影響大乾坤不調和而釀災禍,小至個人心理不調而自我障礙;大共業從每個人起一念心造作、累積而成,人人要多用心深入經藏,認定人生的方向與道路,精進不偏。」
上人讚歎慈濟人是張女士生命中的貴人,長期以耐心、愛心探訪、陪伴,也期勉人人無論從事各行各業,都要具有人文、樹立人格。「能踏實地過生活、為社會人群付出,才是真善美的高生命價值。」
【靜思小語】踏實生活、積極付出,成就真善美的生命價值。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2年2月21日《農正月‧三十》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44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www.tzuchi.org.tw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7-2012 06: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交出一份漂亮的人生成績單?
有人問:佛法這麼深,如何去探究?如何去追求?如何才能了解?
上人開示:其實,佛法是要發揮在日常生活中。各行各業若能夠了解佛法,用在自己的行業上,一定能成功。因為佛法是各行各業教育的源泉。
做生意的人吸收佛法的教育,生意一定做的很誠實,且能利益人群。雖然他們賺世間財,但能使社會繁榮;很多企業家,懂得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如此就可以成為奉獻社會的「志業家」。
做醫生的,若有佛教的精神,可以發揮愛心及救人的功能。比如慈濟醫院的醫生,每個人都有慈濟的精神,亦即是佛教道理的教育。因此,他們確實發揮了愛的醫療。
最重要的是,我們的醫生有愛心,他們將佛法生活化,知道當醫生的使命,就是要發揮救人的功能,因此,過年期間也把心放在病患身上。所以說,當醫生的有慈濟的精神、佛法的教育,就可以當個好醫生。
※本文摘自:《慈濟年鑑》1966-1992 |
|
|
|
|
|
|
|
发表于 22-7-2012 04: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一個缺口的杯子,如果換一個角度去看它,它仍然是圓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1-2012 10: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千七百萬的代價
人從出世到二十二歲完成大學學業,總共需花費父母多少金錢?根據美國一位專家評估,共需美金一百四十五萬元,折合臺幣約四千七百萬元。上人在志工早會中提起這項研究表示,一個孩子的成長就令父母備嘗辛苦,何況有些孩子眾多,不知父母又如何辛苦操勞?
「飲水要思源,才不愧對父母恩。然而,現在有很多青少年無法了解父母的苦心,總是隨心所欲、任意妄為,在社會上形成亂象使人擔憂。」
迷失心靈 自我毀滅
上人言及這兩天發生的三則新聞案件。
第一則是十個少女聯合殺死一個同學,這位受害的女孩與其中五人原是很好的朋友,這些同學來自單親家庭,缺少家庭溫暖,女孩的母親鼓勵她,不妨多帶這些好朋友來家裡玩,也常煮她們愛吃的食物給她們吃。
不料,過了一段時間,這群孩子發展出不正常的感情關係,女孩捲入三角糾紛中,另一個同學對女孩很不滿,夥同九人以亂刀、亂棍將女孩殺死,並焚屍掩埋在山上。半年多後屍體被發現,女孩們尚撫屍痛哭,好像真為好友之死而悲傷難抑。破案後,這群女孩被警方以手銬繫在一起,如同一大串粽子。「十個年紀輕輕的女孩變成如此下場,令人為亡者感嘆,而活著的人又如何逃脫悲哀的人生?」
另一則是悽慘的家庭悲劇。一位四十多歲的父親有個二十多歲的兒子,兒子貪逸惡勞、不務正業,整天流連在電動玩具店,讓父親非常無奈。有天,兒子打電玩到天將亮才回家,父親責罵他,他十分不高興。此時正巧電話來了,又是來找他遊蕩的人,父親接電話後,嚴厲告誡對方不要再誘拐兒子,兒子在旁聽到非常生氣,隨手拿菜刀向父親身後砍去。
父親負傷奪刀後,雙手緊勒兒子的脖子將他按倒在地,大概是因為時間太久,兒子便窒息,父子雙雙被送到醫院急救,父親已脫離險境,兒子則可能成為植物人。「父母辛苦地栽培,孩子卻不自愛,傷透父母心。不管是殺害他人或自殺都是不孝之罪,這種業報都很重!」
第三例則是差點造成空難的新聞案件。由嘉義起飛將往臺北的一架小飛機,半途中機上有個年輕人潑汽油點火,幸好被旅客及時制止,才沒有釀成大禍。飛機在臺中緊急降落,航警將人犯押下來問案,年輕人說,因為久病厭世,所以想在飛機上結束生命。
「想自殺已是錯誤之事,何況又在飛機上縱火,這將傷害多少人命?這種觀念真是偏差,罪業深重!」綜論三則不幸事件,上人表示,這些犯案的年輕人就是因為心迷失,所以不愛惜自己的生命,既不自愛,也就不會愛惜、尊重別人。
帶動付出 淨化人心
人心如何淨化?上人表示,其實社會上愛心人士很多,不少有心人想要改變社會不良狀況,但愛心必須結合才能發揮有效的力量,意即必須將有愛心、但功能不同的人結合起來。
慈濟人親身投入人群去付出,幫助解決困難,這些真實事蹟記錄下來,對於淨化人心也大有助益。再者,娑婆世界雖有苦難的人生,也有付出愛心的人,如果將助人的故事結集流傳,才能平衡社會苦樂,否則若只有苦難的一面,愛心故事不為人知,社會就顯得很不平衡!
「想要淨化人心,最重要的還是要真正走入人群去付出。」上人說,對於諸多無奈的人生,如病痛、貧窮或貧寒人家突然遭到意外傷害,他們已經身受其苦,我們應照顧好他們心靈的健康,陪伴他們走過人生坎坷的階段,或者有人走到人生的終點,教他們打開心門,輕安自在地接受臨終,這也是我們所要努力。
另外,也可透過愛的行動,使人感受到付出愛心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如此就能引導人轉變觀念,從怨天尤人的人生,變成積極行善助人的人生。「做就對了!」上人表示,除了自己做也帶動別人付出,人心才能真正淨化。
縮小自己 藉事練心
「當投入人群時,就會看到真實的人生。原來不只自己遭受委曲,其實還有人遠較自己更不被人尊重、受的委曲更多。所以,我們不要一天到晚往上比又不斷自我膨脹,這種人生會很痛苦,眼睛常常往上看容易疲倦,不如往下垂視比較舒服。自我膨脹的人,一定不被人接受,應勇於縮小自己,才能無障礙地鑽入人心,如此時才能真正影響別人。」
上人強調,待人處事要時時用心,若真有體會就表示已見到道理。真正的道理是藉事練心以明心見性,若不身體力行,要在理中找理就更難。
上人進一步解析,禪宗有言:「你們認識佛嗎?事實上,那個不認識佛的人,本身就是佛。」意思是說,不斷在理論中探究什麼是佛,其實這找尋的人本身就是佛啊!因為人人本性就是佛性,若不往自心下功夫,去除欲愛以見道,卻一味往外追求道理,那麼縱然博學多聞,終究無用。
「大家都是能夠做出『學問』的人,就看自己願不願意去做!」
※本文摘自:《證嚴法師衲履足跡》 一九九八年.春之卷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2-2012 10: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母慈子孝 人伦之美
新闻报导,香港有许多娇生惯养的「三低」孩子,自理能力低、情绪智商低、抗压力低。有小朋友在公共场所双手插腰怒骂父母,父母默然接受任其发怒;小学一年级的男孩不会绑鞋带,连扣釦子也做不来,因而撒娇、耍赖要父母帮忙。
培养生活习惯 导正偏差人心
上人感嘆,成长在富裕国度的孩子,在父母和长辈过度呵护及溺爱下,不仅失却做人的本分与道理也丧失身体本能。父母将宠溺、付出视为理所当然,遂造成种种匪夷所思的现代家庭现象。
「应用心教导孩子懂得自理,也明白做人道理,才能培养孩子自立。」上人述及,在中国大陆河北省易县山区里,住着一对贫困母子。现年五十二岁的刘爱民与八十一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爱民的眼睛失明,母子俩靠残疾津贴及亲戚接济生活。
爱民每天服侍母亲盥洗后,再外出捡拾干树枝、树叶回家当燃料烧,三餐由眼睛勉强看得到的母亲负责,餐餐都是没味道的面疙瘩、玉米粥。母子俩虽然贫困生活但感情甚笃,妈妈对爱民说:「我动不了,你给我扶着、给我端饭、尿盆子,你对我都是一百一的好。」爱民则回应:「妈妈从小养我,孝顺是应该,我爱您!」
「这个家庭虽然清苦,母亲老弱、孩子残疾,但母慈子孝,真正呈现人伦之美。」上人表示,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用心学习,偏差的人心需要教育导正。
「请大家共同营造富有人伦道德的社会环境,为下一代培养身心健全的人生,未来社会才有希望。」
【静思小语】只有热情,无法长久付出;感受所做之事很有价值,才能启发无限大爱。
证严上人开示于2012年5月22日 《农闰四月‧初二》
※本文摘自:《慈济月刊》547期《证严上人.衲履足迹》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2013 1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過個快樂無苦的人生
人生什麼是苦?什麼是樂?根本沒有一個標準可以衡量,苦樂的感覺因人而異,它只是個人的感受而已。有人說:「人生真快樂,怎會有苦呢?」然而卻有人認為人生很苦,人的苦樂,其實都是由心所造。
生活許多苦惱 煩惱一切人事物
佛陀在世時,他的僧團時時都有一千多人,當然人多根機也就不齊,有人智慧很高,對於佛陀所說的教法一聞即悟;對苦境能淡然以對,對樂境也不會動心,因而可以一心向道。但是,僧團裡也有根機比較愚鈍的人,對於這些人,佛陀雖然苦口婆心教導,他們也一聽再聽,煩惱卻還是不斷地產生。
有天,佛陀經過一群比丘身邊時,聽到他們每個人都在談論苦,因為感受到種種的苦惱,才發心出家修道。有位說:「在俗世時,我一看到女色就會衝動、難以自主,所以我覺得淫欲難捨最為痛苦,我出家是想清淨自心,但是身雖然受戒,心卻很難控制。」
另一位比丘說:「我在俗世時,雖然辛苦付出,仍沒有辦法三餐溫飽。發生乾旱時,我就會煩惱農作物可能無法收成。若是長期下雨,又擔心有水災,洪水會淹沒田地,所以,我認為最苦的是飢餓;進入僧團,我就不用再煩惱會餓肚子。」
又有一位比丘說:「我有一個習氣總是改不過來,就是愛發脾氣,只要別人的態度、聲音讓我看不順眼,我就發火罵人,甚至動手打人。佛陀的教育很好,我決心出家是希望在僧團裡接受佛陀的教育,改掉不好的脾氣,可是習氣難改,雖然我已盡量控制,不做出不好的行為,但是看到不順眼的事情時,還是想罵人,也忍得很痛苦。」
還有一位說:「我最煩惱的是人生的生、老、病、死。因為老了很難看,病時很痛苦,更煩惱不知什麼時候會忽然死去。佛陀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我很擔心不知何時會天翻地覆,我每天都過著惶恐的日子。佛陀的威德重如泰山,在僧團裡,我的心可以很自在,因此我才捨俗出家,但我仍然很煩惱,不知何時會老去或病死。」
苦的根源來自內心 轉苦為樂好修行
佛陀聽到這裡就走過來說:「你們大家知道苦,這是很好的事。但是,只知道苦的感受,卻不知苦的根源在哪裡?真正要斷苦,要先去探求苦的根源。」
這群比丘們聽了便請佛陀開示苦的根源,佛陀說:「人生大患在於有身、有心,因為它會對外境起心動念。比如看到女色時,內心就起淫欲而造業;人會肚子餓,也是因為身體有所需要,才會感覺肚子餓;發脾氣也是一樣,因為太驕縱自己,沒辦法容納別人,才會亂發脾氣,所以苦的根源都是出自身心,樂的感受也是一樣。」
佛陀接著又說:「為什麼會惶恐呢?這也是因為太愛自己的身體,生、老、病、死是自然的境界,就如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一樣。只有愚癡的人才會迷戀這個身體,也因為如此,心才會惶恐不安!若能將身體當作載道器,利用身體把握時間好好修行,就能轉苦為樂,去苦緣為樂果。」
人生的苦,出於身心的感受,而這一切其實都是遷流不定,若能清心寡欲就感受不到因色而心亂的苦;安於平淡的生活,不在意好壞,不因別人的聲色而生氣,就不會覺得有什麼苦,所以我常常提醒大家,起心動念、開口動舌,要時時多用心!
※本文摘自:證嚴上人著作《美的循環--談生生世世》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2-2013 10: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富者知福 貧者造福
【證嚴上人2月1日志工早會開示】
「時間真過的快,今天開始是2月1日,常常說來不及、來不及,的確是來不及,不只是時間來不及,也是心態上的來不及。過去的人,懂得如何惜福、如何節儉、如何愛物的心靈道理,是懂得感恩的人;現在的人,已經將這樣的心靈心態都模糊了,知道的只是享受、不顧一切,讓人世間一切物資物命,被人的心態糟蹋,為了供給人類生活,天地生態已經來不及。」
人心不調擾四大 人禍難平眾不安
人心貪婪造成物命的浪費耗損,證嚴上人以人心為因、四大不調為果,叮嚀人人要重視環境發出的警訊,「四大不調,有的時候五穀雜糧已成熟,卻是來不及收成而毀於一旦,實在是很可惜,更有的,(原是)肥沃的土地,但卻缺水、乾旱,也無法耕種。另外,有的是因為人,好好的農作物收成,卻是那樣的挑剔,漂亮的(農作)才要讓它上市,比較不好看一點,就將它丟在原產地,來不及上餐桌就已經被淘汰浪費掉,許許多多都是這樣人為。普天之下,因為人的心態脫軌,所以造成大自然不調。」
缺糧僅是人心失調的前奏,隨之而來的水患、火災、地震等等災難,更已如警鐘於全球各地響起,「看看莫三比克,他們洪水氾濫直到現在還在洪水中,昨天得來的訊息,有七萬多人無家可歸,今天看到的已經是十四萬多災民,的確,還是苦不堪,不只是無家可歸,食物來源也缺失,到底如何才能幫助他們,這也是令人擔心!」
莫三比克水患災情多日來未見和緩,時間在災難中更顯度日如年;同樣是分秒難安的敘利亞,則因人禍而死傷不斷上升,槍擊衝突、大屠殺事件,人心傾軋、難平難安。
「現在已有近百萬人流離失所,到何時才能回家,看來實在是很渺茫,這種的日子如何過!反觀臺灣,我們人人實在天天都要說感恩。」
智慧行善益眾生 提倡人道調心態
見苦更要知福,臺灣物質生活無虞,便應將時間用在利益眾生的地方,富裕之地更要追求心靈的富有,心富才是有價的人生!
「在洛杉磯,只要有慈濟人的地方就感覺到很溫馨,因為我們十幾年來都在關懷街友,尤其是在寒冬,一直都在做關懷,愛的效應已經帶動起當地的團體,他們也開始投入!」上人欣慰,美國慈濟人即能把握因緣,即時造福,從一開始的街友關懷做起,漸漸地,當地的民間機構也紛紛關懷後,又能轉而投入作人文精神靜思語的帶動,或到更偏遠的、更需要的地方投入,上人讚歎這應時應機的做法,是「智慧型」的慈善。
「慈濟人去關懷(街友),是希望讓他們知道,已經有這麼多人在關心,希望他們要自立自強,並且開始將方向再移到沒有人關懷的地方,再去做這樣的街友關懷,這也是很智慧型的,不要湊熱鬧,建立起這種效應給其他的慈善機構看到了,投入了,我們就趕快再轉移方向到其他的地方去,看了很令人讚歎。」
另外在泰國,慈濟志工也和琉璃光基金會合作,一同前往泰北偏遠山區進行發放,共善共行,發揮更大的效益,「泰國也開始冬令發放,這一次兩個基金會會合起來,到距離曼谷七百多公里的山上,為五百戶的窮困人家發放,表達出對偏遠地區山上的窮人的關懷……的確我們要好好的來提倡人道精神,我們要好好的淨化人心,如何讓人的心態調和回來。」
去貪瞋癡保大地 簡樸生活更助人
一切善皆為調和人心,讓富者知福、讓貧者能造福,上人憂心,人心善惡若不能及早淨化,愚痴貪念只會造成更多浪費和對大地的破壞,救世還是要從救心起,「可以看到富家一餐飯,貧人半年糧,富有的人為展示他的富有,常常要請客,整桌的飯食丟掉,吃一餐就可以讓窮困人吃半年的糧,實在是差太多了,看到了這樣的貪瞋癡,實在是很令人感慨。」
上人感歎,全球已經缺糧,但是浪費掉的糧食恐怕還是高達二十億噸,丟掉的食物可以養活兩億的窮人,數字統計昭昭在目,人類更該自我省思,別再讓鼻下橫造禍。
「的確,我們要提倡下去,要趕快來提醒,不要再浪費、不要再奢侈、不要再求精緻,不是常常說,吃糙米比吃白米更好,要求精緻反而沒有營養……總而言之,希望我們大家吸收營養,讓體力付出幫助更多人,對社會才有益。感恩慈濟人推動齋戒茹素,更要感恩慈濟人的簡樸生活,不只落實自己生活,還要推動到人人,這樣呼籲還要再繼續。用心,人人要多用心,要不然的話,來不及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2-2013 09: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畢業證書不代表一切
中國話很有意思,比如:「你怎麼看不起我?」我常想為什麼會被人「看不起」?就是因為把「我」看得太重。為什麼人家會對你不滿意?因為你把自己放大,所以沒有辦法讓自己「鑽進」別人的心坎裡,彼此無法接受,這樣就會產生許多痛苦。
學習合群生活 懂得待人處事
慈濟的人文就是生活的教育,如何生活得快樂,這就要先學做人。學做人應懂得怎樣愛人,「愛人者,人恆愛之」,假如不懂得待人的方法,就表示不懂得做人的方法。
除了學會做人之外,還要學會做事,該做的事就要無所求、認真地去投入;不該做的事應以智慧克制自己。我們要預防自己的行為產生偏差。佛教講究「戒律」,戒可以預防犯錯;假如不小心犯了錯,也要馬上改正。
能常常保持自我警惕的心,懂得如何做「對」的事,這樣的人生就不會後悔。「人生最大的懲罰是後悔」,做了後悔的事難免痛苦不堪,所以在生活中要懂得擇善而恆持,還要知道人生學無止境,如何選擇應該學習的,這也是一種生活智慧。
另外,還要學習如何合群,人無法單獨一人過活,總是要依靠群體的力量生存。生活中有哪件事不需依靠別人?在馬路上開車,這條路是許多人流汗鋪造出來;回到安穩的家,如果沒有蓋房子的勞工朋友,我們就沒有遮風蔽雨的地方。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樣樣都要靠社會上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合作才能完成,所以,我們事事都要感恩,感恩社會群眾所提供的一切。
知識不代表一切 生活教育最重要
人既然不能離群索居,對於人群的付出,我們也要有所回饋,應積極投入人群,與人合群、和心互愛,一同為社會付出,這樣才是真正有價值、幸福又快樂的人生。
現在的人都很重視文憑,有一回慈濟醫學院畢業典禮,李遠哲博士也來參加,他上臺致詞開頭的第一句話就說:「人不能光靠這張畢業證書,畢業證書也不代表你的一切。」
畢業證書不代表人生的一切內涵,所以我常說:「學識不一定跟著你一生。」學醫的人畢業後不一定當醫師;讀商的人畢業後不一定走商業路線,很多人畢業後還有更理想的工作,而且工作也有退休的時刻,所以學識不一定跟隨我們一生,但是生活及人文的教育卻會一生相隨。
走入正確方向 奉獻社會使命
做人、做事有沒有用心?如何增長智慧?不論在家裡或是在社會上,能不能與人和睦相處、合作愉快?人生,要生活得有價值、有目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生活,可見人文教育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人來到世間總有一分使命,但是有的人不知如何奉獻人生或者迷失方向,甚至做出傷害自己、擾亂社會的事。
我認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做人做事、和心合群」;人與人之間能互相勉勵、彼此欣賞讚歎,那麼美善的社會便自然形成。
※本文摘自:證嚴上人著作《美的循環--談生生世世》 本帖最后由 lchintong 于 6-2-2013 09:13 A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5-2013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消災解厄 只需一塊玉珮?
遊覽車司機大哥廣播:「現在要載你們到對面的廟拜拜,裏頭的住持好厲害,可以閉著眼睛說出你皮包或衣袋內的東西,還能喊出你的姓名、年齡,並且論斷運勢,超準的。」「免費的!」他又加了這三個字。
神機妙算? 專解疑難雜症?
一聽到有這麼「好康」的神機妙算,團員們早迫不及待地湧到車門口,我也隨俗地跟進堂內,佇立側門觀望。
穿著黃色衣衫的師父果然沒讓人失望,不僅準確說出各人的名字、生肖,也順便算出流年運氣;團友們佩服得五體投地,紛紛提出疑難雜症……
「這是加持過的玉佩,戴了會保佑消災,一塊一千元就好。」許多人起身爭著取過護身符;「有誰要明牌號碼?中獎時別忘了贊助蓋廟。」馬上有更多隻手伸出,助理笑呵呵地收下藍花花的鈔票。我冷眼旁觀這齣戲,不為所動,卻有著感慨與無奈,不禁想起過去勤走神壇宮廟的往事……
災要自己消 福要自己造
曾 經在深夜十二點,我獨自包計程車上山求神問卜;某個午後冒著翻車的危險,至深山找高人指點迷津;還曾被乩童吐得滿臉是水,說是驅邪壓驚;連續三天,共七十 二小時守候神明前的長香,確保香火不中斷,以便心願能直上天庭,逢凶化吉……更離譜的是,一次隨朋友出入某廟堂後,我居然被「無形」附身,不斷口吐怪異話 語,並且無端發笑。這看似能暫時紓緩我的憂鬱症狀,但卻讓我更惶恐不安。
當我讀到證嚴上人靜思語:「真正靈感的佛菩薩在每個人心中,真正 的菩薩能做事、能說話、能吃飯,能尋聲救苦隨處現身。」又繼續往下讀到:「災要自己消,福要自己造。」「信仰應該正信……只要放鬆心情,靜下心來,自然就 不會招惹外鬼。」這些法語宛如當頭棒喝,驚醒徬徨愚癡的心靈。
憑著上人法語加上毅力和正念,我幸運擺脫了這可能引發嚴重後果的陰陽事件。 想起那難以計數的問神卜卦,不僅沒能幫我消災,更無從造福;如果僅憑幾炷香火和鮮花水果就能讓人苦盡甘來,這人間也不會被稱為「娑婆世界」了。存好心,做 好事,累積善業,才是根本的趨吉避凶之道;遇到災厄要接受、面對和解決,當自己的貴人。
福氣是靠平日行善付出累積而來,無法一蹴即成;福氣也像一碗水,當過分享用時,它將溢出碗外,隨之消減。因此,我們應謹記:「災要自己消,福要自己造」的真理,並且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
(文:林怡帆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30期)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2013 10: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YouTube線上直播大愛臺
喜歡收看大愛電視臺的觀眾有福了!大愛電視臺自5月30日起,與YouTube合作成立跨平臺大愛直播頻道「大愛電視一臺 Live Channel 直播頻道」(http://www.youtube.com/watch?v=HxyTbrJ7Be4),往後大愛的觀眾又多了一種收看大愛直播的方式。
世界網站排名第三的YouTube,將大愛直播放置他們官方的Live首頁推薦第一個。目前臺灣媒體透過YouTube直播的只有華視,大愛電視臺成為第二個提出與發佈者。
另外,透過YouTube的服務,可以提供全球、跨平臺、Multi-Stream、頻寬保證的服務品質,值得透過此平臺將慈濟善法推廣至全球。
(文:葛傳富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報導2013/05/31)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6-2013 10: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問:「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卻總是賺不到錢?」
上人開示:
在這世間,由於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自然觀念上也會有所差異。人生無法事事都很完美,但是若能懂得善解、包容、感恩與知足,就能事事圓滿、日日歡喜。
多年前,有一位發明家跟我說:「師父,我發明了許多東西,但是都賣不出去、老是虧本;後來,我就將產品專利賣給別人,說也奇怪,當對方重新推出後,竟然大受歡迎,還賺了不少錢,這是什麼道理?」
我說:「這是因為你的福報不夠。」他就問:「為何差別那麼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轉念 造福 賺歡喜
我告訴他:「因為對方在過去生中有造福,結了很多福緣。所以,只要一提起此產品是某某人推出的,大家都很有信心,自然產品即會銷售得很好;而你在過去生中沒有結下福緣,儘管你的產品再好,但是無論如何推銷,也一樣賣不出去。」
他就問:「那我這輩子是不是注定只是發明,而讓別人賺錢?」我說:「你可以轉換一個觀念——因為你的發明,讓人們的生活事事方便,這也是造福人群,也是結福緣!若能如此想,你的心裡會感到歡喜自在。」
他想了想,說:「這麼想,我的心就會比較舒坦些;不然的話,真的會被氣死!因為我投入許多精神、時間發明出來的東西,卻是別人在賺錢,心裡實在很難平衡。」
其實,人生能平安就是福,人比人,氣死人。我們要以寬廣的心去包容別 人,凡事要善解、感恩、知足,日子自然就會過得歡喜自在。
※本文摘自 證嚴上人著作《塵盡光生》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6-2013 09: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尊重生命 護惜生靈
一切有情眾生皆具佛性,學佛的人應尊重生命,不可隨意殘害生靈,日常生活中須時刻留心護惜生靈。
老和尚為蛇療傷
從前,福建省漳州南山紫雲寺有位妙蓮老和尚,八十多歲時身體仍然很健 康,常常以深入淺出的佛法教育當地居民慈悲、戒殺及因果報應的道理;不管男女老少,聽到他的開示都能衷心信服。紫雲寺每逢初一、十五都會舉行三天法會,由 妙蓮老和尚開示;每月到了這幾天,寺內總是人山人海,大家都想來聽老和尚開示。
老和尚每日凌晨必獨自攀山越嶺,繞紫雲岩一周,風雨不輟,霜霧不停。有一天,他在距離紫雲岩數百步的草叢中,發現一條長二尺許的病蛇,首尾都負傷,血漬汙臭,已奄奄一息。
老和尚慈悲為懷,決定為蛇療傷。他找來幾種藥草,搗爛後敷在蛇的頭部及尾巴上,處理妥當後,才回到寺裡。隔天,老和尚再去探視那條蛇時,牠已經不見了。
法會的常客
半 個月後寺裡舉行法會,老和尚正在說法時,忽然有一條蛇爬進寺裡,信眾雖然害怕,但沒有人傷害牠。老和尚認出牠就是半個月前自己救的那條蛇,就說:「大家不 用怕,讓牠進來吧!」這條蛇的傷已經完全好了,牠一直爬到老和尚面前,然後乖乖盤起身子,抬起頭來,滿懷感恩地注視著老和尚。
老和尚的開示,這條蛇似乎也聽得懂;法會結束後,牠就爬出去了。往後每逢寺裡舉行法會,牠都按時來聽老和尚開示,只要聽到「戒殺」的道理,就會有肅然領悟的神情。
如此經過年餘,這條蛇已長及三尺許,寺內僧眾、信眾都稱牠為「紫雲寺靈蛇」。
感恩圖報
某年,當地突然流行一種傳染病,很多人因乾渴高燒、藥石失效而死。大家束手無策,既傷心又驚慌,眼睜睜地看著許多人喪命。
老 和尚常常帶著弟子去探望病人,但是也沒有辦法治好他們的病。有一天,老和尚發現靈蛇咬了許多藥草堆在紫雲岩側;靈蛇看到老和尚來了,就抬頭看著他,好像要 說什麼話似的。老和尚仔細審視那些藥草,發現都具有解毒退火的功能;他靈機一動,把這些藥草全部分送給病人,病人煎熬服用後立即藥到病除。
之後,老和尚再採集相同的藥草搗爛風乾製作片狀,成為漳州盛行的名藥──「片子癀」,俗稱「和尚藥」,不知救治了多少人!
慈悲護生得福緣
妙蓮老和尚愛護一切眾生,不但關心人類,對蟲魚鳥獸也愛護有加。當初若不是他仁心為懷救助那條蛇,感動了牠的心,怎會有後來的「片子癀」來救治那麼多人的性命呢?
諸位,眾生皆具佛性,同樣具足大愛,那條靈蛇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希望大家除了愛人類之外,也愛護一切生靈,即使如蟲蟻一般微小的生命,我們也要尊重。慈悲護生招感福緣,殘害生靈苦果難免,請大家要時時刻刻多用心啊!
本文摘自:《慈濟道侶》223期 - 證嚴上人開示
本帖最后由 lchintong 于 18-6-2013 09:21 A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6-2013 10: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舞動生命 少一隻腳也能飛
九歲那一年,因一場車禍她失去了左腳;四十八歲這一年,她在經歷了三次神經腫瘤手術後,在舞臺上跳出她的舞碼「光芒」。徐婉琪說,她是一個只努力往前走的人,不管將來如何,都要追尋每一次的努力後的感動和滿足。
那一年,一如每天放學的向晚,九歲的婉琪騎著小腳踏車載著同學回家,沒想到,路上一輛停在路邊的卡車突然行駛,腳踏車被卡車卡住,千鈞一髮之際,婉琪要同學趕緊跳車,晚了幾秒鐘的她,腿部馬上被捲入卡車巨輪裡。
緊急送醫後,因沒有保證金,父母到處籌錢,但醫院只做了簡單包紮,隔日父親和伯父將高燒且嘔吐不止的婉琪緊急轉送往當時的「美國醫院」——花蓮門諾醫院,醫師拆下繃帶後,才發現婉琪的腿已經斷成四節,傷口壞死,整隻腿已經發黑,除了截肢,沒有其他的方法。
母親罵醒 不再自憐
雖然婉琪的父親跪求醫師再救救女兒,但因早已延誤治療,婉琪的腸子已經發生感染,最後,為了保全女兒的性命,父親淚如雨下的簽下手術同意書,婉琪被推進了手術室。
第一次,先截去小腿,隔兩天後醫師發現潰爛早已蔓延到大腿,於是她又被推進手術室,再度截去大腿。接下來,婉琪每天由父親固定住,被泡在藥水裡進行水療,淚水混合著刺骨的疼痛,治療了一個月後,直到膿血清除乾淨、醫師由她左右兩側腿部割下皮膚補皮,長出新皮後,她的情況才穩定下來。
四個月後,她被送往「臺北振興復健醫學中心」接受治療、復健以及義肢的製作。婉琪在中心常和年齡相近的孩子玩在一起,周圍都是比自己更嚴重的病人,因而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一樣。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後,回到朝思暮想的家,卻發現四周的環境好陌生。
原本活潑外向的婉琪變得閉塞,走在路上,看見別人流露同情眼光,令她更加畏縮。學校的情況變得更糟,同學們笑她「歹腳」、或學她走路、或故意丟球使她摔倒,讓婉琪不願意再去上學。
而在這個時候,婉琪也開始發展出跋扈的個性。婉琪說,當時覺得自己很可憐,所以兄弟姊妹都應該讓她,甚至一點小事都可以讓她大發脾氣,讓年齡與自己最接近的姊姊和弟弟只能避而遠之。
有一次婉琪又因為小事而和姊姊大打出手,原本一直在旁沉默的媽媽忍無可忍,終於將她拉到另一個房間。「你不要以為自己的腳這樣,大家都要讓你,已經這樣了,就要把自己活得更好,你已經不可理喻了,每天生氣對自己沒有好處,自己好好想一想!」
被媽媽「罵醒」了之後,婉琪開始慢慢的去找朋友,爸爸也請同學幫忙,婉琪開始越來越活潑,不但用單腳和男同學比賽爬檳榔樹、單腳跳繩、還用拐杖來打棒球,爸爸看她越來越野,決定讓她練琴。
要拉拔九個孩子、並不富裕的父母花了當時快要可以買一棟樓房的錢,買了一架鋼琴給婉琪,也開展了她的音樂之路,後來甚至可以教學維生。
真愛排除萬難 接受真實自己
二十歲那年,婉琪遇到一個到花蓮服兵役的男生,兩人短暫交往後,隨著男生轉調到馬祖服役而失去音訊。沒想到五、六年後,婉琪在臺北街頭和這個男生再度巧遇,男生在兒童劇團上班並擔任演員,閒暇時也會到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當志工,兩人再度聯繫。
後來這個男生到蘇俄參加兒童劇演出,離開一段時間再度回到臺灣後,趁著兒童劇團到花蓮巡演之時,私下請司機幫他送上三朵玫瑰花給婉琪「告白」,沒想到司機會錯意,送了九十九朵,婉琪因此感動不已,男生成功擄獲美人心。
然而兩人的戀情並不順利。由於男友是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的高材生,男友的父母無法接受兒子娶身障人士,男友不惜家庭革命與婉琪公證結婚。婉琪雖行動不便,但隨著丈夫到處表演從不喊苦,並生了一對兒女。也克服萬難讓公公、婆婆慢慢接受她,婉琪說,現在婆婆與她的感情如母女。
而一心一意與她共組家庭的先生,因為有一口流利的英語可以授課養家,又有舞臺表演的經驗,也常常接拍廣告貼補家用,後來更因為拍了一系列提神飲料廣告而家喻戶曉,變成人人口中的「蠻牛先生」——廖嘉琛。
雖然婉琪外表看起來很開朗,但好強的她其實很自卑。沒有左腳這件事,就如是她「生命的痛點」,尤其不准任何人碰觸,她將這個痛深藏在心中。任何時刻也不願意把義肢從左腿拿開,不願意用原來的樣子面對他人,就算在生產前,她也穿著義肢遵從醫師的指示爬樓梯,不斷上上下下,甚至磨破了腿,就是怎麼都不願拿下那隻「腳」。
婉琪的這些固執和自卑感,先生廖嘉琛都看在眼裡。(1999年),廖嘉琛帶著她到國父紀念館去欣賞一場特殊殘障人士組成的舞團演出,看完表演後先生問她,「你不覺得他們很厲害?在舞臺上一隻腳也能很自在,你也可以做到!」
「不可能,我永遠無法讓別人看到我截肢的樣子!」當時的她斬釘截鐵拒絕先生的想法,但早就有所「預謀」的先生跑到後臺去找了舞團的指導老師、文化大學舞蹈系的顏翠珍老師來說服婉琪,顏老師邀請婉琪到舞團「伸展身體」即可,討價還價後,婉琪同意只去六次,若不喜歡,她隨時要退出。
第一次去舞團,婉琪看到許多舞者,他們有盲人、侏儒、和他一樣的四肢殘障者,每位舞者都很自在的展示自己的身體,老師請婉琪脫下義肢加入大家,但婉琪脫下義肢後,卻發現自己躲在更衣間裡「走不出來」,直到老師發現。「不要壓力太大,我了解你不想讓別人知道你截肢了,但外面的大家都學會了放下,唯有這樣,我們可以活得更自在……」聽完老師的話,婉琪痛哭一場,終於,在老師的攙扶下,她加入了練舞的行列。
截肢後幾乎沒有「關心」過自己身體的婉琪,第一次將自己的身體整整舒展了兩個小時;回到家後,「從頭皮痛到最後一根腳趾頭」,甚至大罵先生「都是你,我已經從中度殘障變成重度殘障了!」就在先生比她還投入的陪伴下,婉琪開始訓練自己,對平常人來說再簡單不過的站立,只有單腳的婉琪卻練了將近一年,才真正有辦法站得穩。
先生為了鼓勵與陪伴她,總是拿著V8攝影機到練舞場,錄下標準動作,趁著下班回家做完家事後,自己從晚上九點練到十一點,抓到訣竅後趕緊教給婉琪;婉琪要翻筋斗翻不過去,先生去買軟墊,舖滿客廳的地板,和小孩陪著她一起翻,婉琪翻了一、兩百次、全身跌得傷痕累累、瘀青處處,終於翻過去那一剎那,婉琪說,「自己真的被感動了」。
在練舞的過程中,她常常跌得鼻青臉腫,有時候上醫院抽血做檢查,總會遭遇他人關心且異樣的眼光,她都需要很認真的解釋,告訴醫師與護理師自己不是家暴受害者。
2005年,婉琪和其他團員演出的「鳥與水」在日本世界舞蹈比賽中獲得首獎,指導老師顏翠珍希望肢體截肢者也能像鳥一樣自在、在天空翱翔,像流水一樣柔軟,把受過傷的心靈洗滌乾淨,活得更加自在,因此,因為這支舞碼,他們的舞團正式命名為「鳥與水舞集」。
手術疼痛常相伴 單腳舞出生命力
好不容易在舞蹈中找回信心的婉琪,卻在五年前,發現截肢補皮下的肌肉有一處非常酸麻,某一次她參加完兒子的頒獎典禮,不小心跌倒後截肢部位突出一塊有如乒乓球般的腫塊,讓她痛到無法睡覺。
經由朋友介紹到花蓮慈濟醫院整形外科找鄭立福醫師,診斷後確認為坐骨神經罹患神經腫瘤,需要手術切除並且化驗,婉琪考慮下鼓起勇氣接受手術,幸好腫瘤屬於良性,但是出院後,婉琪卻仍痛得無法入眠。
鄭立福醫師將婉琪轉到疼痛門診,由楊曜臨醫師接手治療,並為她進行「神經阻斷術」,透過硬脊膜外注射,婉琪舒服了,但是過了幾個月又開始疼痛難忍。那兩年多,婉琪最常跑的就是疼痛科,她笑說,因為常常要做疼痛治療,慈濟醫院的手術恢復室是他最熟悉的地方。
對她來說,克服疼痛的方法,除了楊醫師的神經阻斷術外,就是舞蹈,只要可以動,不是痛到無法忍受,每個星期,她都搭車到臺北的舞團練舞,從不間斷。
2012年7月,婉琪又在同一個地方摸到了硬塊,她進行了第二次神經腫瘤切除手術,鄭醫師在手術時看到婉琪以前截肢的傷口留下太少皮瓣,骨頭很容易摩擦受傷,還「附贈」幫婉琪做了一些皮瓣整形,只希望讓婉琪舒服一點。
無奈,命運之神不斷考驗她,11月初,婉琪洗澡時又在同一個地方,第三度發現硬塊。2013年2月5日,進行了第三次的手術,這一次,鄭立福發現除了坐骨神經外,支神經上又長了另一顆小腫瘤,除給予進行切除,並加以電燒再將神經包覆起來,希望這是婉琪最後一次的手術。
3月初,鳥與水舞集在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堂演出,在磅礡而沉靜、輕盈而剔透的樂聲中,經歷過兩次截肢手術、三次神經腫瘤手術的婉琪,就算最後一次的手術還沒拆線,她忍著疼痛,仍如一隻展翅的水鳥躍出舞臺,在燈光轉換、雲影翩翩之下,婉琪在舞臺上自信地展現她截肢的缺口和肢體舞動的極限。
臺下的觀眾被舞臺上這些身體有缺陷卻專業精彩的舞者深深感動落淚,觀眾群裡,包括了支持她的鄭立福醫師和楊曜臨醫師。鄭立福醫師說,看到婉琪的演出,自己在臺下都忍不住留下眼淚,因為在盲人、截肢者的舞者上,完全看不到他們身體的殘缺,在婉琪的舞蹈中,更是看到她不被病痛打倒的決心和毅力。
楊曜臨醫師對婉琪只有佩服,他說,經過那麼多的磨難,婉琪不但是最勇敢,配合度最高的模範病人,而且永遠都比醫師還要開朗,自己反而從婉琪這裡學到對生命的熱情。
不管神經腫瘤是否會再復發,婉琪把握身體的自主權,只要能動,她就練舞。婉琪說,以前因為自卑感,常將他人的善意誤解為同情,練舞之後,不但健康情況好轉,以前常常發作的眩暈不再發作,同時也拾回自信;心靈成長、開拓了之後,身體的障礙也克服了,心思都用在如何突破自己身體的殘缺,儘管每一步都要更努力才能練成,也因次格外珍惜,每一次的掌聲都是下一步努力的動力。她想用自己經歷身體苦痛、用舞蹈告訴與會者,人的潛能無限,不論成績是否理想、是不是讀書的料,只要願意堅持、努力往前走,就能創造自己的一片天。
(文:吳宛霖 本文摘自:《人醫心傳》2013年5月)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6-2013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74【声色要轻柔】
人与人相处,都是以声色互相对待。讲话是声,态度是色,因此与人讲话要轻言细语,态度要微笑宽柔。
1-175【说话要恰到好处】
一句不恰当的话,就会使人产生排斥的心。所以,话要讲得恰到好处,多一句、少一句都不好。
《证嚴法師靜思語》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6-2013 09: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洗鉛華 歌后化身慈濟委員
為了賺錢分擔家計,羅芬在十歲那一年登臺演唱,也開始三十多年來五光十色的舞臺生活。一支麥克風走遍全馬,她的歌唱事業衝上巔峰,錢是賺到了,家裡的經濟也開始好轉,內心卻是無比的空虛。所幸在十多年前接觸慈濟,手上的這一支麥克風,變成了最好的弘法工具。站在迴然不同的舞臺上當主持,證嚴上人的法走入了她的內心,羅芬以她柔美的聲音,主持了大大小小的慈濟活動,生命也因此而改變!
傲氣凌人使人畏 迷幻歌壇心疲憊
十歲那年,羅芬還是個稚氣未脫的小女孩,天生卻有著一把好歌喉。一次的登臺演唱,震撼全場,從此也開啟了她的歌唱生涯。
起初,唱歌的原意是為了幫忙家裡補貼外快。然而,十歲的孩子入世未深,稚嫩的心被外頭的花花世界牽引,無心向學。「因為太小出來唱歌,所以那個心會比較花,花了就沒什麼心情去讀書了。」
羅芬真正成名,是在十九歲參與歌唱比賽的那一年,卻因此而養成了傲慢的心態。「一出去比賽,就拿到冠軍,所以人就是一下子開始紅起來的時候,那個心情又不同,所以就開始有傲慢心,覺得自己唱歌是最好的,所以就經不起失敗。」
比賽贏了,她的心情自然是興奮的;一旦輸了,她又不服氣,有時候還會賭氣,心想,以後就不參與比賽了!但是在退出之後,抵擋不了那豐富酬勞的誘惑,不久後重返賽場,繼續參與歌唱比賽。
經過一段時間的苦修,羅芬的歌唱技術進步了,也在國內外的比賽奪得殊榮。她漸漸地形成了一種傲氣,臉上的表情總是冷冰冰的,誰見了都退避三分。在她剛剛參與慈濟的時候,連一些慈濟志工也不敢接近她,她笑說:「我是進了慈濟才聽一些師姊跟我講,她說『羅芬,你以前,真的我們不敢靠近你。因為你從來不跟人家笑的』。」
認識她的先生周發順之後,兩人共組一家娛樂公司,一起營業。但是在歌唱表演的過程中,羅芬卻得面對一些不為人知的心理壓力。「臺上都是唱一些觀眾喜歡的歌、嘉賓喜歡的歌,但不是我喜歡的歌。所以這幾十年來就覺得自己好像在做一些自己不是很喜歡的事。」勉強迎合眾人的要求,換回來的,是綠花花的鈔票,和曲終人散後的落寞和空虛。
登臺演唱屢更裝 志工善導使節儉
為了歌唱事業,羅芬穿著暴露,常常讓先生看不過去規勸她:「我就跟她講,能免則免。你身為一位歌后,你為何要如此這種的穿著。講她,她還是固執,還是不聽。」
羅芬不曾把師兄的話放在心上,因為她認為這是她自由選擇的權利。她一次登臺演唱就要換三、四套衣服,穿的都要配對。「以前比較奢侈,奢侈方面就是喜歡買衣服,選買鞋子,選買那些裝飾品,那些都花費很多,因為畢竟舞臺上面需要一直換衣服。」對於女兒的物質要求,她也從不猶豫,只要女兒喜歡的,她就直接買下來。
在羅芬的歌唱事業衝上巔峰之際,卻對歌唱產生了厭離的心情。她開始閱讀一些佛書來充實心靈,但直到慈濟走入她的生命之後,她才真正體會到付出的歡喜。原本她只是想要給女兒上人文學校,學習慈濟人文,不知不覺中,她自己也開始參與了慈濟的志工活動。
剛開始參與慈濟的時候,羅芬的穿著風格依然沒改變,身邊的志工也很善解,也沒有當面指正她。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她還是察覺到了自己的穿著方式和其他志工有所不同:「他們沒有這樣子說:『你不可以這樣子穿。』如果他們真的直接說我可能不來了,那麼他們都很柔軟地跟我說:『沒關係,你慢慢會改變。』所以真的,我就自己改變了。」
志工的柔軟,促使羅芬發自內心改變。這一切看在她先生的眼裡,感到無比欣慰,也讚歎證嚴上人的影響力。他笑稱:「還是上人的法比較厲害,比我厲害。」現在的羅芬,在購物方面較為節儉,降低慾念,節省了不少開支。
改變教育方式 以溝通取代打罵
大半生都為了賺錢勞碌,羅芬把寄託都放在兩位女兒的身上,平時還會督促她們的課業。但愛女心切,有時候在心急時卻把對女兒的愛以打罵的方式表達。大女兒周巧優回憶起小時候,媽媽在教學生唱歌時,脾氣特別地壞。「每當我進去打擾她,可能我還小,不懂事,進去叫『媽咪』跟她講話,她會很大聲地喊我,然後拿藤鞭出來亂打的那種,就打到我很痛苦。」
現在的媽媽仍然關愛著女兒,教育方式卻儼然不同,巧優見證了媽媽的改變:「(現在)幾乎沒有罵我,那種大聲喊,喊我,沒有了。就是好好講,『坐下來我跟你講』,慢慢這樣溝通。」
感恩心面對無常 法親關懷渡難關
羅芬進入慈濟之後,母女之間知心相契,夫妻關係改善,家裡一片的和樂融融。然而好景不常,一場車禍,把一家共享天倫的畫面震碎了。突如其來的噩耗,讓羅芬有些措手不及。「所以當然第一個時間想到的是,為什麼會發生在我的家?因為我當時吃素的時候我有一個大願就是說,希望我的家裡平安無事。」
那場車禍,先生和大女兒都入院了。女兒還得住院二十餘天,動了兩次的手術,所幸的是,在生死關頭,父女最後逃過一劫。
那段難熬的日子裡,法親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陪伴讓羅芬全家倍感溫馨。雖然經歷了不幸,羅芬還是心滿感恩地,繼續為慈濟付出。「感恩幸好我做了這麼多年的慈濟,他們終於逃過一劫,還不算是造成死亡的事件,所以會更積極地做慈濟。」
人文氣質成典範 衣著樸素心坦然
現在的羅芬,不再有歌后的光鮮亮麗,卻有著慈濟委員的柔和端莊。一件大衣、一條長褲,是她上臺演唱時的服裝。面對旁人訝異的目光,她只是簡單的一句:「因為我是慈濟人!」。一句話說得輕,背後卻承載著坦然和光榮。
不再以奇異的穿著吸引眾人的目光,卻以人文氣質成為大家的典範,羅芬不僅自己走進了慈濟,還成功接引了家人加入志工行列。先生如今已是培訓志工,並努力地走向吃全素的目標。大女兒周巧優是慈少,最小的女兒也報讀人文學校。
每逢慈濟活動,全家都會出動參與。「因為媽媽是主持,爸爸是音控,很完美,每次慈濟有什麼活動我媽媽就在臺上主持,我爸爸就在臺下,好像默默地支持,在控制音響,一家人在一起,很溫馨的那種感覺!」大女兒周巧優說。
改變習氣,換回來了闔家的幸福。相信這條菩薩道,羅芬與家人會長長久久地走下去。
(文:楊雪琳 黃麗根 馬來西亞吉打報導 2013/01/11)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7-2013 09: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78【你是好人吗?】
脾气、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1-179【听懂话,说对话】
听话、说话要完整,不要只拣前一句、后一句,合起来刚好尖尖的刺进人心,创伤也就不可弥补。
《证嚴法師靜思語》
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誠摯邀請您加入慈濟大愛的善行!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