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19-11-2009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19-11-2009 10:02 PM 发表 
这是当然。一颗树之所以会大是因为它吸取了充足的养分。
吾乃有涯,學問也無涯。
但是有時學得太深入太沉迷會造成多煩惱。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美之與惡,相去若何。" |
|
|
|
|
|
|
|
发表于 19-11-2009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黑 于 19-11-2009 10:08 PM 发表 
吾乃有涯,學問也無涯。
但是有時學得太深入太沉迷會造成多煩惱。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美之與惡,相去若何。"
会沉迷的被文字所转。
不被文字所转则会见到大同。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11-2009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19-11-2009 10:10 PM 发表 
会沉迷的被文字所转。
不被文字所转则会见到大同。
相對界之語文與文字也明顯是人類在表達著相對的看法。
正因為如此才會有產生 正,反,合 之理。
不過無文字來表達跟記載學問,那人類的文明是否能走得更遠。 |
|
|
|
|
|
|
|
发表于 19-11-2009 10: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黑 于 19-11-2009 10:17 PM 发表 
相對界之語文與文字也明顯是人類在表達著相對的看法。
正因為如此才會有產生 正,反,合 之理。
不過無文字來表達跟記載學問,那人類的文明是否能走得更遠。
被文字所转佛家禅宗有其一说。我不喜欢在谈道说易的时候加插佛理。不过这三家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之处。
当我还是18,9岁黄毛小子的时候读道德经,看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苦苦思之。
名可名非常名,当时我是这样想的。什么是名?命名吗?任何事物皆可命名之,因为我知道事物之特征,故可命名。可是道没有特征不可捉摸吧?故其只能强命其名曰道。可描述之物,终会毁坏,道不可捉摸,故不能毁坏,故能常久。可道,可命名的,就不能常久。
这是当年的想法。然后就觉得自己超越了文字。后来进入大专,毕业,对不着文字一直有所领悟。一旦领悟就推翻之前的领悟,又或者觉得自己更上一楼。
这样一直到最近我已经不常说执着文字相。
我现在会这样说,世人的知识就好象蜘蛛网,很多人粘在蜘蛛网上,而我已经超越了某些蜘蛛网。 |
|
|
|
|
|
|
|
发表于 19-11-2009 10: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19-11-2009 10:32 PM 发表 
被文字所转佛家禅宗有其一说。我不喜欢在谈道说易的时候加插佛理。不过这三家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之处。
当我还是18,9岁黄毛小子的时候读道德经,看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苦苦思之。
名可名非常名,当时我是这样想的。什么是名?命名吗?任何事物皆可命名之,因为我知道事物之特征,故可命名。可是道没有特征不可捉摸吧?故其只能强命其名曰道。可描述之物,终会毁坏,道不可捉摸,故不能毁坏,故能常久。可道,可命名的,就不能常久。
这是当年的想法。然后就觉得自己超越了文字。后来进入大专,毕业,对不着文字一直有所领悟。一旦领悟就推翻之前的领悟,又或者觉得自己更上一楼。
这样一直到最近我已经不常说执着文字相。
我现在会这样说,世人的知识就好象蜘蛛网,很多人粘在蜘蛛网上,而我已经超越了某些蜘蛛网。
原来蜘蛛侠超越蜘蛛网了......我代表全体佳礼会员向你致敬,您是佳礼之光。 |
|
|
|
|
|
|
|
发表于 19-11-2009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黑 于 19-11-2009 10:49 AM 发表 
欣賞你的研究態度。謝謝你的響應。
偶來解釋下道德經“無為”的“無”的意思。
無在道德經中有六層意思:
1)相對特殊的否定
2)沒有或者不存在
3)絕對普遍的否定,也是絕對普遍的肯定。
意思是說其意思已 ...
你对“道”的个人见解是什么?如果用来形容“人生”?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11-2009 10: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19-11-2009 10:32 PM 发表 
被文字所转佛家禅宗有其一说。我不喜欢在谈道说易的时候加插佛理。不过这三家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之处。
当我还是18,9岁黄毛小子的时候读道德经,看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苦苦思之。
名可名非常 ...
恭喜這位仁兄已經脫離”蜘蛛網“。
偶也認真研討過道德經,
家中也有不同作者不同價值觀背景之人所譯的道德經。
納悶于 由基督教背景之人所著的道德經卻從滿基督教神學的味道。
納悶于 由佛教之人所著的道德經卻從滿佛理。
納悶于 由西方哲學之人所著的道德經卻從滿西方哲學的味道。
其實我要尋求的正是當初老子自己本身對道德經的解釋。
或許是現代哲思的進步以造成人們高估了道德經,
因為道德經本身擁有古文而難解的存在問題。
但是我依舊對此學問好奇的是他能經過2000多年的洗禮,
2000多年來影響著中學民族。那是我愛上他的原因。^^
一個不被時代所淘汰的學問,吾怎敢等閒視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11-2009 10: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y_Tantra5053 于 19-11-2009 10:49 PM 发表 
你对“道”的个人见解是什么?如果用来形容“人生”?
尋求活在道【真理實體】中。盼望能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
尋求道的法則來解脫世間的虛假。 |
|
|
|
|
|
|
|
发表于 19-11-2009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黑 于 19-11-2009 10:50 PM 发表 
恭喜這位仁兄已經脫離”蜘蛛網“。
我这位仁兄还没有脱离全部蜘蛛网,我说超越了某些的蜘蛛网。某些的与意思当然不是指全部。至于这个某些蜘蛛网又是什么蜘蛛网,我这位仁兄也没有透露。
不黑网友有此志向研究道德经乃是我大中华之福。
今天是2009年,我大中华祖先的学问对部分西洋思想学者来说好像怪谈那样玄。
这个现象应该被有志者去终结。不黑网友就是其中一位。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11-2009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19-11-2009 10:57 PM 发表 
我这位仁兄还没有脱离全部蜘蛛网,我说超越了某些的蜘蛛网。某些的与意思当然不是指全部。至于这个某些蜘蛛网又是什么蜘蛛网,我这位仁兄也没有透露。
不黑网友有此志向研究道德经乃是我大中华之福。
今天 ...
抱歉!又誤解了兄台的意思,錯在吾急著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兄台的真意。
在下認為真正的想深入的學一門學問最好選擇其原文,
因為不同文字在人們翻譯之後必存有少許表達的差異存在。
這是我為何研討道德經之原因。不過也不否認自己存在著
吾較愛中華因為本身是中華的意志的怪癖。
以此,熱愛中華智慧的結晶是偶本身自己的偏好罷了。 |
|
|
|
|
|
|
|
发表于 19-11-2009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黑 于 19-11-2009 10:55 PM 发表 
尋求活在道【真理實體】中。盼望能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
尋求道的法則來解脫世間的虛假。
嗯......
如果“死亡”的法则是真的,抗拒它的欲望是什么?
“顺应自然”是不是“道”?
“逆天而行”是不是“道”? |
|
|
|
|
|
|
|
发表于 19-11-2009 1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黑 于 19-11-2009 11:07 PM 发表 
抱歉!又誤解了兄台的意思,錯在吾急著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兄台的真意。
在下認為真正的想深入的學一門學問最好選擇其原文,
因為不同文字在人們翻譯之後必存有少許表達的差異存在。
這是我為何研討道德經之 ...
不黑兄选择读原文的精神我是非常赞赏的。
我自己读佛经,古文献也是专看原文的。连古人的铨释也不读。
过去我读金庸的【笑傲江湖】,读到任我行死后,他女儿任盈盈成为教主,可是正道人士却没有知道日月神教换了教主。
后来任盈盈到武当山,派部下送【梵文版金刚经】给少林方丈,方丈大喜。因为他一直读【汉语金刚经】遇到不通之处,希望有梵文对照。
当年我读到这里我就很奇怪,干嘛读经要读到原文(梵文)才能解开不通之处?
很多年后我懂了。现在我都是看原文,这里是指汉语古文。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11-2009 1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y_Tantra5053 于 19-11-2009 11:13 PM 发表 
嗯......
如果“死亡”的法则是真的,抗拒它的欲望是什么?
“顺应自然”是不是“道”?
“逆天而行”是不是“道”?
道的真正法則無死亡,死亡只是肉體。
精神不朽與道合一乃為真法則。 |
|
|
|
|
|
|
|
发表于 19-11-2009 1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y_Tantra5053 于 19-11-2009 11:13 PM 发表 
嗯......
如果“死亡”的法则是真的,抗拒它的欲望是什么?
“顺应自然”是不是“道”?
“逆天而行”是不是“道”?
建一所楼很困难,拆一所楼却非常容易。
建一所楼不是工程师,建筑师难以办到。
可是拆一所楼阿狗阿猫都能轻易做到。
这个道理你懂吗?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19-11-2009 11:33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11-2009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19-11-2009 11:19 PM 发表 
不黑兄选择读原文的精神我是非常赞赏的。
我自己读佛经,古文献也是专看原文的。连古人的铨释也不读。
过去我读金庸的【笑傲江湖】,读到任我行死后,他女儿任盈盈成为教主,可是正道人士却没有知道日月神 ...
與君一敘,實乃暢快。金剛經對我來說只是剛開始。
不久之前友人借我一本建議我去看看。
至今對此真理尚淺,不敢與君論之。 |
|
|
|
|
|
|
|
发表于 19-11-2009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19-11-2009 11:22 PM 发表 
你就只会问问题而已。
建一所楼很困难,拆一所楼却非常容易。
建一所楼不是工程师,建筑师难以办到。
可是拆一所楼阿狗阿猫都能轻易做到。
这个道理你懂吗?
难得遇到一个值得请教的对象,我又怎会放过一个学习的机会?
原谅我....我真的不懂自夸自己读古文,自夸自己超越蜘蛛网。如果你讨厌我问的问题,我道歉~对不起。
如果你认为我在拆楼,我则认为你看不起LZ,你认为他的道理很快站不住脚。 |
|
|
|
|
|
|
|
发表于 19-11-2009 1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黑 于 19-11-2009 11:21 PM 发表 
道的真正法則無死亡,死亡只是肉體。
精神不朽與道合一乃為真法則。
嗯.....“道理”是这么讲....我想问的是...你怎么处理“凡人”的情绪,比如恐惧死亡......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11-2009 1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y_Tantra5053 于 19-11-2009 11:40 PM 发表 
嗯.....“道理”是这么讲....我想问的是...你怎么处理“凡人”的情绪,比如恐惧死亡......
建議你去找莊子臨死之前對他弟子說過了什麽話。 |
|
|
|
|
|
|
|
发表于 19-11-2009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黑 于 19-11-2009 11:38 PM 发表 
與君一敘,實乃暢快。金剛經對我來說只是剛開始。
不久之前友人借我一本建議我去看看。
至今對此真理尚淺,不敢與君論之。
我不懂古梵文。不过单看一部汉译金刚经是不足以理解的。
同样的金刚经里面无我相,无人相等定义,在圆觉经就可以找到。这好比不黑兄所说的居善地,在道德经其他章句获得解说那样。读佛经就要广读,相互对照才可以掌握整个思想。不过金刚经并非只有一个译者。
上面谈的是治学之道。如何治学之方法。
这里我们还是不谈佛学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11-2009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y_Tantra5053 于 19-11-2009 11:39 PM 发表 
难得遇到一个值得请教的对象,我又怎会放过一个学习的机会?
原谅我....我真的不懂自夸自己读古文,自夸自己超越蜘蛛网。如果你讨厌我问的问题,我道歉~对不起。
如果你认为我在拆楼,我则认为你看不起LZ ...
兄台莫氣。兄台看過孟子的”中庸之道“嗎?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