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逸笔草草

我的个展四月十六。甲州培风中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2-2009 06: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胆怯者不敢学也-  初学者较难上手, 用笔不够大胆也学不好, 因为石门的字有夸张的、有升张的、有奔放等等。
于初学者的用笔技巧难表现出来。

篆书与隶书功底好的朋友学起来会易些。个人看法,说错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这是我临习的石门单字~ 建字分享




[ 本帖最后由 jc3032 于 27-2-2009 01:26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0 收起 理由
林绍胜 + 60 好!让我增进见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2-2009 10: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行笔如篆要慢、涩、用墨不要太多,

篆意的行笔如此单字, 笔画有点随意, 笔画不要过于平直工整, 石门字刻粗面摩崖上, 所以笔画並没有平面的平直。



[ 本帖最后由 jc3032 于 30-3-2009 10:0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09 10: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所学到的领悟与看法, 当然未必是对的。 只是分享, 分享!



石门之文件分享,这是中国书法家早期送我的文件, 是让我学习用的,,

石门颂》原文和译文《石门颂》[]

《石门颂》是著名汉隶摩崖刻不。东汉建和三年(公元148年)书刻于陕西省襄城县(今汉中市褒河区)东北褒斜谷之石门崖壁上。此处是横穿秦岭、连接八百里秦川和汉中盆地的交通要道,古称褒斜栈道。此处由于形势险峻、开凿困难,故历代文人歌咏、题刻者甚多。有人整理出其书法尤著者十三品,此刻石及《石门铭》即其中影响最大的作品。七十年代初期.因修水库,此刻石和其他刻石一起被凿刻下来,保存于汉中市博物馆。


《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原刻为竖立长方形。通高26l厘米,宽205厘米,22行,行3031字。总共655字。前人对此摩崖书评价极高。如清人张祖翼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鸡,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康有为认为:《扬盂文碑》劲挺有姿,与《开通褒科道》疏密不齐,皆具深趣。此刻看似平常,实极浑厚自然,笔画、结字都有非常丰富的变化。其中字,字,特别是字末笔,拖笔极长,同某些汉简写法相似,这在碑刻中是极少见到的。此碑刻字甚多,有些字虽非别字,但写法也很不规范。


本释文均用规范的简化字写出。鉴于原碑拓本十分请晰,为了避免重新造字,仅在别字处注明(借代写别字。系本字,写法不规范者写别写)。别字写法.可直接看原碑即可。


原文:(碑额)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


注释:此颂为汉中太守王升为歌颂原司隶校尉楗为杨涣开通褒斜道的功勋所刻。司隶校尉:官名,汉武帝征和年间初置。楗为:郡名。杨君
指杨涣,字盂文。楗为郡武阳县人。武阳县在今四川彭山县东。曾任尚书中郎、司隶校尉,任职期间,甚有嘉声美称。因碑文中有武阳杨君厥车孟文字样《水经注》、欧阳修等称此碑为杨厥碑,误。此处字为语助词,非人名也。


原文:惟坤灵定位,川泽股躬。泽有所注,川有所通。斜(碑作余字)谷之川,其泽南隆。八方所达益域为充。


注释:,《说文》:地也,与所代表的天相对。股躬,有人认为应即股肱,古代”“通用。也有人认为指四肢,指身躯。余谷
斜谷,宋欧阳修《集古录》云:以余为斜,汉人皆尔。斜谷,指今陕西终南山之山谷。南口曰褒,在褒城县北,北口曰斜,在郿县西南。《括地志》云
斜水源出褒城县西北衙岭山,与褒水同源而流派。《汉书?沟洫志》: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盛大、高起。:益州领域。:《隶释》:以充为
充,充足。


译文:像神灵一样的乾坤早以将位置排定,这里是河川和水泽的胜地。泽均有所流注,川亦有所沟通。斜谷的河川,其水泽在南郡变得十个盛大,通向四面八方,充盈于整个益州。




[ 本帖最后由 jc3032 于 27-2-2009 01:3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09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门之文件分享

原文: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碑误作宇)秦。建定帝位,以汉氏(原种作)焉(焉字别写)。后以子午,途(途字别写)路涩(别写)难。更随围谷,复通堂光。凡此四道。阂(碑作骸垓)隔(别写)尤艰。


注释: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高祖,指汉高祖刘邦。楚汉相争时,霸王项羽曾立沛公(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今汉中市)。〔见《汉书?高帝纪》)可见汉中是其发祥之地。道由子午:指子午道。《前汉书王莽传》: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师古注曰: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当,故谓之子午耳。”“出散入秦:散,指散关,出散关,即可进入秦地。围谷”“堂光:皆地名。汉中至秦川共有四条通道,除子午道和褒科道外,尚有城固至周至的谠骆道和沮县至陈仓的陈仓道。围谷堂光分别在此二道上。


译文:昔日汉高祖刘邦接受项羽之封.由汉中起家,经过子午道和出散关进入秦地,建立和奠定了称帝的基础。汉朝的名称,也由此确定下来,。后来由于子午道路途艰涩,又有经过围谷、堂光的两条道路开通,但这四条道路都存在隔阂.通行都极困难。
原文:至于永平,其有四年,诏书开斜(原碑作余),凿通石门、中遭元二,西夷虐(别字)残,桥梁断绝,子午复循。上则悬(碑为县字)峻,屈曲流(别写)颠;下则入(碑作人字)冥(别字),倾(别字)泻(碑为写字)输渊。


注释:永平:东汉明帝年号,四年:公元61年。诏书开斜:永平四年的诏书失载。但《搐君开通褒科道》石刻载:永平六年,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斜道。可能即指这次诏书。元二:有人释为元元,误。应指安帝永初元年至二年(
公元107—108年)。《后汉书. 邓君传》云:永初元年夏.凉郡畔羌,摇荡西州,诏骘将羽林五校士击之,(二年)冬班师,迎拜为大将军。与下面西夷虐残相合。实际这只是开始,动乱持续达十年之久。:依照,遵守。:昏暗、深沉。


译文:到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皇帝下诏,开通褒斜道、凿通石向。中间遭遇到安帝永初元年至二年(共元107108年)的动乱。西夷十分虐残,桥梁被破坏而断绝。复用子午旧道。上面悬崖峻峭,屈曲细流淌漾于巅峰;下方则深入冥渺,倾泻输注于深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09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门之文件分享


原文:平阿淖(别字,一释泉字)泥,常荫鲜晏。木石相拒(碑作距),利磨确盘(别字),临危枪砀,履尾心寒。空舆轻骑,滞(别写)碍(别写)弗前。恶虫弊(别字)兽(碑作狩字),蛇蛭毒满螨(别字)。末秋截霜。嫁苗禾(别写)残。终年不登,匮馁之患。卑者楚恶(别写),尊看弗安。愁苦之难,焉可具言。


注释:。丘陵、曲隅。温也,阳也:磨砺。;坚固。:厚重的巨石。枪砀:抵碰、摔跌。一说为枪唐,即利器。履尾:《易?履》履虎尾,(啮咬)人凶。”“恶虫葬兽:《说文》一名蝮。是一种毒蛇。恶虫当指此类。一说即。《广雅* 释制》:憋,恶也。可见弊兽亦即恶兽。俗称马蟥,喜食人血。,一说通万,,《说文》:虫也。亦即毒蛇之类。螨,现在一般指螟铃虫。与此处所说恶虫不符,前人已有辨说。:乏也;竭也:饥也。辛楚,痛也。


译文:不管是平地或者丘壑,均已陷于泥淖。常年阴暗,鲜见阳光。残破的木架与石柱相互抵拒,尖利的技桠和巨大、坚固的石面相互摩擦。面对这样的险境,使人跌摔碰撞,好像模到了老虎的尾巴,令人心
惊胆战。即便是空车单骑,也被阻滞,不能前进。这里有恶虫凶兽横行,有剧毒的蛇蝎之类出没。来到秋季,已降霜雪,庄稼很早就已夭亡,终年不得收获。贫困、饥饿的灾患,使平民们十分痛苦,尊贵之人也深感不会。其愁苦之状,真是难以说得周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09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门之文件分享

《石门颂》[]
原文:于是明智(碑作知),故司隶校尉健为武阳杨君厥字孟文,深执忠伉,数上奏请。有司仪驳(别字)君遂执争,百僚(别字)咸从,帝用是听。废子由斯,得其度经。功饬尔要,敞而晏平。清凉调和。


注释:司隶校对楗为杨君,厥字孟文等情况见篇首所注。:强也.健也。有司:指主持会议的人。:指子午道。度经:谓褒斜道再度可以经行。:安也。


译文:于是我明智的同乡、原司隶校尉、楗为武阳的杨君孟文,以深厚、执著的忠诚之心,多次上奏皇上(建议重修褒斜石门)。主持会议的官员提出反驳意见,杨君则据理力争,百官司僚都被说服,皇帝也听从了他的建议。从此子午道才被废止,(褒斜道)再度开始通行。其功这是如此重大而显要:使此道(由败坏凋敝到)宽敞明亮、安全平坦。清凉调和之气充溢,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之势喜人。


原文:至建和二年,仲冬上旬,汉中太守、楗为武阳王升字稚纪。涉历山道,推序本原,嘉君明智(碑作知),美其仁贤,勒石颂德,以明厥勋。其辞曰:


注释:建和为东汉桓帝年号、二年仲冬上旬。相当公元14812月中旬。王升为杨孟之同乡,时任汉中太守。


译文:到了汉桓帝建和二年的十一月上旬(相当公元14812月中旬),时任汉中太守的楗为武阳人王升字稚纪,跋涉山道(视察褒斜道),推本溯源,感叹杨君的明智和仁贤之举,刻石歌颂其德行,昭明其功勋。其词如下:


原文:君德明明,炳(别写)焕弥光。刺(别写)过拾遗,厉清八荒,奉魁承杓,绥亿御(碑作衙)强(碑作别写)。春宣圣恩,秋贬若霜。无偏荡荡,贞(别字)雅以方。宁静蒸庶,政与乾通,辅主匡君。循礼有常。


注释:八荒:八方荒远之地。见贾谊《过秦论》。奉魁承杓:指北斗七星。《史记?天官书》崇隐云:斗,第一天之枢。第二旋,第主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长七为杓。合而为斗。,《说文》:车中把也。亿:安也。绥亿御强:意为把握好方向,即可平定强暴,使世事安康。蒸庶:众人。;天也,见《易
卦传》。


译文:杨君的德行明明白白,好像明亮的火光一样。他指刺过失、拾缺补遗。治理好八方荒远之地。他上顺天意,合于北斗的旨趣;下制强暴,使世人平静安康。他宣喻圣恩,像春天一样和煦,贬斥丑恶,如秋霜一样严厉。他公正不偏,心胸坦荡。贞洁文雅,行为端庄。使庶众宁静、为政磊落,通于天乾。辅佐主人,匡正君王。遵循礼仪,持之有常。


原文:咸晓地理,知世纪纲。言必忠义,匪石厥章。恹(别写)弘大节.谠而益明。揆往卓今,谋合朝情。释(别字)艰即安,有勋有荣。


注释:匪石:《诗
?柏丹》: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推测、筹划。:明也,高也。;解也。


译文:他通晓地理,懂得伦理纲常。言必称忠义,人心非石,岂可随意转移。其恢弘的大节,通过其正直的谠论而更加鲜明。他借古明今,与朝廷之情不谋而合,解决了难题,就会得到安宁。真可谓有功勋又有荣光。


原文:禹凿龙门,君其继踪。上顺斗(别写)极,下答坤皇。自南自北,四海攸通。君子安乐,庶士说雍、商人咸西嘻,农(别写)夫永同。春秋记异,今而纪功。垂流(别写)亿载,世世叹诵。


注释:禹凿龙门:《淮南子?修务训》:禹沐浴霪雨,栉扶风,决江流河,凿龙门,辟伊阙。”“斗极”“坤皇见前注。:和也。:同喜,悦也。


译文:传说大禹治水,曾凿开了龙门。今天杨君(重开石门),是继承了禹的行踪。此事上可顺应北斗七星的意旨,下可答谢地皇坤神的安排。这样就可以从南到北,四海通行无阻。君子们得以安居乐业,庶土之民亦都十分高兴。商人欣喜,农民的心情亦都相同。《春秋》对天气多记其异常的变化,今天对杨君,应把其卓越的功勋。此功应流传万载、世世传诵。


原文:序曰:明哉仁智(碑的知字),豫识难易。原度天道,安危所归,勤勤竭诚,荣名休丽。


注释:序曰:此为全篇总结之语。:吉庆、美善、喜乐。


译文:总而言之,杨君的明智,十分清楚,事情的难易,他早已预知。测度天道,本是安危所系。他以勤恳和竭诚,才终于得到此美善和荣誉。


原文:五官椽南郑赵邵字季南,属褒中晁(碑为别字)汉强字产伯,书佐西城(碑作成字)王戎(别写)字文宝,主。


注释::佐助,引申为属官的通称。:托付。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汉制州郡及诸曹皆有书佐。:调主其事.即负责这项工作。


译文:五官的属官南郑人起邵,字季南,委托褒中人晁汉强,字产伯和书佐西城人王戒,字文宝
者.主办此事。


原文:王府君闵和谷道危难,分置六部道桥。特遣行丞事西城(碑作成)韩(别写)朗(碑作别字)。字显公、都督椽,南郑魏(别写)整字伯玉(碑作王)。后遣赵诵宇公梁,按(碑作案)察中曹卓行。造作石积(碑作别字),万世之基。或解高阁(碑作格),下就平易。行者欣然焉(焉作别写)。


注释:王府君:指汉中太守王升。石积:即石仓,用以盛来、薪。:即栈道之阁楼。


译文:汉中太守王升,因怜悯谷道的危险和困难,分别设置了六个道路桥梁。特派遣行丞事西城人韩朗字显公,和都督椽属南郑人名整字伯玉,从事其事。后来又派遣赵诵宇公梁和按察中曹名卓行者,制作了可盛粮食和柴草的石仓,这是万世可用的基础建设。又解决了高处阁楼的问题,使它们在向下行走时变得容易、行路者看到这些变化,无不感到欣慰。


原文:伯玉(碑为王字)即日徒(碑作从)署行丞事,守安阳长。


注释:伯玉:即前述都督掾南郑魏整,他当时要迁官。此事与修路无关,属顺便提及。:署理。;官衔兼摄。大官兼小衔.称行。:官吏试职,称守。又,官阶低而暂任高官职,时亦称守。:副职。


译文:伯玉(魏整)即日起要改徙署理行丞事,试职担任安阳县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7-2-2009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门颂~ 宋拓与明拓的版本, 字形是有差距, 我有位朋友有宋拓的书册, 我有明拓的书册, 对照下, 字的味道有差距,

     两年前生日, 西安的书法家送给我的石门颂拓文虽不是原碑, 但味道不错。



[ 本帖最后由 jc3032 于 27-2-2009 11:10 A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0 收起 理由
林绍胜 + 60 好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09 1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临可的图片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2-2009 1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交流是一件很好的事, 马来西亚的书坛就是切少了这一项,
      一般上交流也可以让大家一起进步, 不是吗?

我在这挥舞版不是很受欢迎, 因为大家几乎对我有点误解, 说我喜欢批评别人, 真好笑!
好像只有自己最好的样子, 其实不是这样。

有些时候交流也必须直言, 只要问心无愧就好。忠诚的评语对于学习者是很重要的,
如果学习的路子走歪了, 把字写成怪怪的, 我们一直赞美—直说好, 那交流就没有意义了。

[ 本帖最后由 jc3032 于 30-3-2009 10:0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09 04: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shen 于 18-2-2009 09:10 PM 发表


你好像贴错地方啰!
这里是草草家啦!


不要来捣蛋!


楼上的才是叫捣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09 06: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c3032 于 27-2-2009 11:36 AM 发表
我觉得交流是一件很好的事, 马来西亚的书坛就是切少了这一项,
      一般上交流也可以大家一起进步, 不是吗?

我在这挥舞版不是很受欢迎, 因为大家几乎对我有点误解, 说我喜欢批评别人, 真好笑!
好 ...


说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09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隶书之中独爱石门

请问
国内那里可以买到石门颂字帖~~~~]

或者是谁有多出的一本可以同我交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09 1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郑克柔 于 27-2-2009 10:29 PM 发表
隶书之中独爱石门

请问
国内那里可以买到石门颂字帖~~~~]

或者是谁有多出的一本可以同我交换


学林书局应该有卖,再不然jc3032有啊,他还有原拓ti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2009 1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郑克柔 于 27-2-2009 10:29 PM 发表
隶书之中独爱石门

请问
国内那里可以买到石门颂字帖~~~~]

或者是谁有多出的一本可以同我交换


学林书局应该有卖,再不然jc3032有啊,他还有原拓ti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2-2009 10: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郑克柔 于 27-2-2009 10:29 PM 发表
隶书之中独爱石门

请问
国内那里可以买到石门颂字帖~~~~]

或者是谁有多出的一本可以同我交换




目前市场所买的大较是这种卦面的,是明拓的版本。我个人觉得並非很好, 字的一笔一画难分清楚,
      难分清楚字的笔画就难临习了。

      如果您在吉隆坡可以去以下地址, 那里有一本不错的版本,,,,

      Lot G52, Ground Floor, UE3 Shopping Complex,
      No. 85 Jalan Loke Yew, 55200 Kuala Lumpur,
      Tel: 03-9281898

     如果地址不对请联络:王家琛(宣儒), 他是中国书家, 也是店主 012-2285395

[ 本帖最后由 jc3032 于 28-2-2009 10:2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2009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5# jc3032 的帖子

谢谢 JC 兄的资料,又让我学问长进了.

你的石门颂临得很好,用笔也很好的呈现你所想的笔法和感觉.

如果你用于创作应该很有看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2009 1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c3032 于 27-2-2009 11:17 AM 发表
第一次临可的图片分享



真羡慕你那个拓本,现在终于知道你把石门颂临这样好的关键,

个人觉得看整体有时也是蛮重要的,因为感觉是整体呈现出来的,

可不可要JC兄拍一张整张的拓本?至少看个感觉.

在大马,我们只是跟着书本来临摹,我们掌握的只是局部的感觉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2009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字临摹.汉.石门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2009 10: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逸笔草草 于 1-3-2009 12:38 PM 发表


真羡慕你那个拓本,现在终于知道你把石门颂临这样好的关键,

个人觉得看整体有时也是蛮重要的,因为感觉是整体呈现出来的,

可不可要JC兄拍一张整张的拓本?至少看个感觉.

在大马,我们只是跟着书本来临摹,我 ...


所言甚是,真想跟他要那张拓本的复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3-2009 0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逸笔草草 于 1-3-2009 02:49 PM 发表
大字临摹.汉.石门颂.



比较喜欢你这幅的临作,整体空间与线条都配合得到位。
第二行第一个字的斜线条处理得让整幅空间不会呆板。
涨墨的感觉很好。
一家之言。浅见。

[ 本帖最后由 ckbling 于 3-3-2009 01:5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10-2025 12:23 AM , Processed in 0.14858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