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ahcheong

文章欣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4-1-2005 1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當個老師媽媽

我在小學代課,順便帶二年級的課後輔導班。有一位學生的老師告訴我,這位學生是單親家庭的小孩,跟給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她的功課總是班上寫得最慢的一個。我問她怎麼不寫,她告訴我,她不會。

我耐心地一題一題教她;從此,每次我到課輔班上課,她總是黏著我。我告訴她,請奶奶記得買頭髮殺蟲劑,因為我發現她頭髮上長蟲。我幫她揉背,因為下課時,她不小心從單槓掉下來。最後,我只要一出現,她總是抱著我不放。

老師也可以像媽媽一樣,在孩子最需要時候,拉她一把。我期待自己除了幫孩子外,也能給需要幫助的媽媽一線希望和放心。當她叫我「老師媽媽」時,我的眼眶是濕潤的。

轉貼~聯合報

89.04.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1-2005 1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005 1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005 1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自願的典獄長

從小在父親有外遇的家庭中長大,使她對愛情極缺乏安全感,她才不願意像每天以淚洗面的母親,在家中消極地枯等。她認為自己必須積極進取,這樣,孫悟空才不會逃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一談起戀愛來,她便採取勿枉勿縱的執法精神,在他上班時間,每隔幾十分鐘就打一次電話給他,希望掌握他的行蹤。日子久了,他的口氣漸漸從歡喜變成無奈,對她吼道:「難道我連上廁所也要跟妳報告嗎?」

而她,是個負責任的母親,聽說孩子到了青春期都會變壞,於是決定大方地看孩子的日記和信件,並且監聽孩子的電話,一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立刻加以盤查,分明是出自關心,但和孩子的關係卻越來越緊張。她說,並不是她疑神疑鬼,她總覺得孩子有什麼祕密不讓她知道,孩子真的變得叛逆了,怎麼辦?

她,是個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女人,自從生命的重心--唯一的兒子娶了老婆後,她害怕自己的地位終會失去,於是成天打探著小兩口的一舉一動,常常貼著牆壁偷聽隔壁房裡隱隱傳出的聲音。有一次發現兒子媳婦笑得很開心,她一走過去問他們笑什麼,兩人竟同時收住笑聲說:「沒什麼。」於是她越來越難以入眠,常說這裡痛那裡痠,希望引起他們的注意,卻總是不肯給醫生看……

太急於掌握或太害怕失去一段牢固的感情關係的人,常常不知不覺地變成典獄長。

不管是典獄長或囚犯,都失去了自由。

囚犯當然很痛苦,但還可以做著逃脫的美夢,可憐的典獄長則終日不安。

我們的周遭,不知道有多少個感情的監獄?而典獄長們,都怪囚犯「偷偷摸摸」「不知道在想什麼」,他們反而認為,自己的痛苦是囚犯們造成的。

其實是因為,你自願當典獄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05 1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我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2005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重要的七項資產

文/陳光

有人研究腦的結構:男人的大腦與女人的大腦結構真的不同。男人的腦葉比較閉合,女人的腦葉較分開。他們開玩笑:上帝有時會將人的大腦裝錯。當他把男人的腦裝在女人的身體裡,會形成男人婆,當上帝把女人的腦裝在男性的身體裡,就會產生娘娘腔。

有時,上帝也會把豬腦錯裝在人體裡,這個人就成為『豬腦人形』怪獸。這些人躲在人群裡,拉慢人類向前的腳步,也讓一些沒主見的人無意識的學習這些豬的行為。

這些人,人云亦云的過了一輩子。一切都是那麼完美,烏鴉不時忘情演出,搞爛每一樁原本應該成功的事業。『人生不一定要成功,因為,成功的人不一定快樂、、、』許多人不努力,就豬頭豬腦的說了一些看似邏輯,實際不合理的話。如此,一輩子庸庸碌碌,帶著才華出生,帶著才華走掉的人很多。

我常在演講會場上問到人生最重要的二個日子是哪兩天?

『生日』一個學員回答。

還有一個呢?

『忌日』?

當然不是。忌日對已經死亡的人有何重要可言?

另一個重要的日子是:『當自己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出生的那一天。』

大部分的人不知自己為何出生,不知如何架構人生。記得這個故事?

一個人到朋友家,看到一個釘得亂八糟的組合箱。

『這是?』

『狗屋』朋友回答。

『狗屋怎麼釘成這樣?你的藍圖呢?』

現在連架構狗屋都需要依照藍圖施工了,更何況是架構人生呢?

有人說:「人生中最可悲的事有二件,第一就是:到死的那天發現錢還沒用完,第二是:還沒到死那天,錢就用完了。」不管是有用完或沒用完都要知道,人生不只是注重錢的規畫。

人生該規畫哪些東西,才不會到最後留下遺憾呢?

《樂在工作》一書的作者丹尼斯‧魏特利博士在最近請了一些研究生幫他做了一項調查,訪問了三千多名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問他們在人生的末端,回想過去,覺得一生中最重要的七件事是什麼?

這些人回顧一生,列出最重要的七件事,幾乎也就可以說,這七件事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目的。

三千多名七十歲以上老人的回答,歸納出來以下的七點:

1.  健康:健康是我們人類唯一屬於自己的資產,在任何情況、任何條件下,我們都不該拿自己唯一的資產來換。許多人因為在年少時過度使用身體,導致晚年一身病痛,鎮日受病痛所苦,人常到老了才深深覺悟健康的重要性。小心:四十歲以前,你用健康換得財富,四十歲之後,再多財富也換不回你的健康。

2.  財富:若你一輩子無病無痛,但是卻窮極一生,日子也將過得很辛苦。美國做過統計,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老人,在晚年時在財富方面能自給自足。

人們終其一生,不是追尋財富,而是追尋一種財富上的自由。我們必須有足夠的錢,讓我們去看清整個世界。

3.  智慧:很多七十歲的人都說過「如果能夠讓我重新活一遍的話,希望當時的我可以更有智慧地去判斷這件事情、能做出不一樣的決定」。諸如此類的話,『如果可以重活一遍、回到過去,是不是我們能夠用更有智慧的方式來面對人生中遭遇的種種問題呢』?人們到頭來,很多人遺憾自己一生追尋的智慧不夠。

其實,智慧,是所有知識的累積。『活到老,學到老』,而有些人卻在大學畢業後就放棄了學習,忽略了知識,無法將智慧反映在整個人生。

之前曾經提到的命運公式:命運是由我們的個性所造就,個性是習慣所養成,而習慣又是導因於信仰,信仰則起於信念。然而,信念是由知識來轉換,可以說:知識是命運的源頭。

人一輩子都在跟別人學習。但學的是事件的表象,還是事情的意義呢?

有個工人在砍木頭,砍木頭的工人身旁站著工頭。他問工頭:「班長,為什麼你可以當班長呢?」工頭回答他說:「因為我比你有智慧呀!」工人不服地說:「你哪裡比我有智慧?證明給我看。」工頭把手掌放在前面的一棵樹幹上說:「好吧,來,這裡是一棵樹,我的手放在樹幹上,你後退了來打我的手。如果你打到我的手的話,你就比我有智慧。反之,若你打不到的話,表示我比你有智慧。」這工人後退二步,然後揮拳過去,班長當然會把手移開,所以工人一拳打在樹上,好痛喔,他說:「喔,我懂了,原來這就是智慧啊。」

這工人馬上就跑去對另一個工人說,「我比你有智慧喔!」另一位工人說:「你如何證明你比我有智慧呢?」工人在房間裡找不到樹,想了想,把自己當成樹:「來,你看,我把我的手放在臉上,你後退來打我的手,如果打得到的話就是你比較有智慧,你打不到我的手的話,表示我比你有智慧。」當另一名工人後退要打他,他記得當時班長把手拿開,於是他也依樣畫葫,把手拿開,結果七孔流血。

盲目地模仿並不是智慧,很多人一輩子都在訓練自己當鸚鵡。烏鴉永遠呀呀叫,鸚鵡卻永遠不用大腦,不知所云。你只看著別人做什麼,而沒有看懂別人是怎麼做,你依然沒有辦法擁有智慧。

4.  婚姻和家庭:家庭是溫暖、人類無限的財富。很多人在失去時才發現這個財富。

有個老板從大陸回到台灣,發現家裡有個陌生人。他問那陌生人是誰,結果竟然是自己的兒子。太久沒看到兒子,兒子長大了都不知道,竟然不認得。這是個諷刺的故事,但是反應富人如果只顧著拓展職場上的業務、擴大對外的人脈,卻忽略了家庭,到頭來可能會發現自己所失去的是人生中非常珍貴的財富。

有些人到了年老,深覺對妻子不夠溫柔,冷落配偶大半輩子;也有許多人,到了老年才發覺自己忽略了親職教育,在人生中留下部分最大的遺憾。

5.  友誼:從小到大除了家人外,最常和我們在一起的就是朋友,有時候甚至我們和朋友在一起的時間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還長。所以,問問自己是不是交對朋友、真心對待朋友?記住:友情是我們人生裡非常大的資產。

老人之所以寂寞的原因,是因為周遭的朋友一個個的走了,留下的是一張張陌生的面孔。我們也常看到,到了晚年常有老人捧著照片,飲著回憶過日子。友誼,在人的一生中將跨越生死,比起財富有過之而無不及。

6.  生命的終點: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才發現自己想珍惜的是什麼;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你是用什麼方法來過自己的生活;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是用什麼信念來走過自己人生最後一段旅程?

有人說:人在死前,靈魂將以光速從額頭衝出,在這七秒,這一生你所在意的事會像影片一樣在大腦閃過。,如果這七秒之內你閃過的是奉獻、快樂、富足的事,這一刻,你上了天堂;如果這七秒你閃過腦際的是爭奪、痛苦、不捨的回憶,這一刻,你下了地獄。

「上台容易下台難」,不管你上台的姿態是什麼,但下台的姿態一定要優雅。我常告訴自己:生時可以嚎啕大哭,但死時一定要微笑。

在我們生命的最後一刻,別人是如何記錄我們的生命?那是我們一輩子重要的財富。成為一個發光的螢火蟲吧!一個人在離開的那一刻,卻可以留下讓人一輩子都記得他的事蹟的話,那麼這個人的生命早就超越了生命的極線。

7.  心靈:拿破崙‧希爾曾經訂過對於財富的十二個定義,前面十一個都和錢財無關,只有第12個是「享有經濟充裕的生活」。拿破崙被稱為全世界成功學之父,如果你詳讀它的書,你會發現,他注重的大都是心靈部份,心靈富有、財富自然安定。

1966年,在花蓮有三十位媽媽,看到貧苦的人沒有房子住,天冷了沒有衣服穿,連死的時候,都沒有棺材入殮,於是,發自心靈身處,這三十位媽媽決定每天省五毛錢買菜錢,做『捐棺』的善行。這三十位媽媽的在1966的義舉,就是慈濟功德會的由來。

人類,是無法單由財富取得滿足的。他必須滿足於真、善、美。所謂善,是指物質上的滿足;美,是藝術上的追尋;而真,則是指心靈上的豐富圓滿,滿足這三者,才能同時滿足我們的身、心、靈。

你是否也曾想過在回顧人生時,想要留下的是什麼?是不是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達成這些心裡的願望?當我們也走向人生終點的時候,是不是也能以漂亮的姿態鞠躬下台呢?一個只能走一次的人生,不要在最後回首時,只留下深深的遺憾。

★摘自報主好友陳光剛出版的新書《窮人永不得翻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4-1-2005 0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害怕當傻瓜

文/何南輝

現實生活中,沒有人願意被別人當成傻瓜。

可是,有許多獲得肯定、得到成功的人,在一開始的時候,往往也是許多「聰明人」眼中愚蠢的傻瓜。

詹姆森‧哈代是一個喜歡冒險的人,他周圍的朋友和同事都認為他是一個滿腦子怪念頭的「傻瓜」。當他某次不經意間看到了一篇「電影的原理」的報導之後,便從電影底片的轉盤中產生了靈感:他想讓底片上的畫面一次只向前移動一格,以便老師能夠有充足的時間詳細闡述畫面裡的內容。

這個想法讓哈代受到不少嘲笑,但是他沒有因此退縮,經過不斷的反覆研究與實驗之後,哈代終於成功的實現了讓畫面與聲音同步進行的目標,創造了「視聽訓練法」。

除此以外,哈代曾經兩度入選美國奧運會游泳代表,也曾經連續三屆獲得「密西西比河十英里馬拉松賽」的冠軍。

哈代在游泳的時候,覺得大家在比賽時使用的游泳姿勢不好,決心加以改變。但是,當他把想法告訴游泳冠軍魏斯姆勒時,魏斯姆勒認為他的想法太過荒唐,於是立刻加以拒絕;另一位游泳冠軍杜克‧卡漢拉莫也要他不要冒險嘗試,以免不小心在水裡淹死。

當然,哈代並沒有理會他們的告誡,仍然不斷的挑戰傳統游泳姿勢,最後發明了自由式,並且成為現在國際游泳比賽的標準姿勢之一。

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成功人物,都是因為不怕被別人當成傻瓜,所以才能成就一番事業的。

總是被別人看成聰明人當然很好,可是一個聰明人如果有當傻瓜的勇氣,那麼他更能堅持自己的理想,並且積極地完成目標。

啟示

失敗的次數越多,成功的機會越近。成功往往是最後一分鐘來訪的客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2005 0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蒙住雙眼走鋼索

主觀的危險,常比實際的危險更具有殺傷力。

英國有一位九歲大的男孩,在睡眠中因夢遊而從三樓跌落地面,竟然毫髮無傷。外電報導指出,這位男童的父母知道他有夢遊的症狀,把家裡改裝成很安全的地方,以防止他受傷。沒想到他夢遊時,竟然會直接從窗戶走出去,摔落地面。幸好,並無大礙。

從三樓掉落地面,沒有受傷的情況,也曾發生中國四川重慶,但那個原本很幸運的工人,卻因為被同事不斷提醒,而驚嚇過度癱瘓了半年之久。這位工人剛從三樓摔下,身體沒有受傷,也不感覺痛。但圍觀的同事齊聲質疑:「你自己看看,從那麼高的地方摔下來,怎麼可能沒事?」驚魂甫定的他,回頭看到自己墜落的三個樓層,突然一陣暈眩,當場昏倒,從此癱瘓無力,不能走路,經過心理醫生長期的輔導治療,配合服用藥物,他才慢慢重新學習走路。

主觀的危險,常比實際的危險更具有殺傷力。許多根深蒂固的觀念或錯誤的印象,像魔咒般影響了我們一生,造成很多原本不該發生的不幸。例如:男生念文組,沒前途;同性戀,等於愛滋病;年紀大了,就要結婚;離婚,很沒面子……當例外的好事,如幸運符般降臨時,有人還驚訝得不敢相信、不肯接受。於是,生命又回到灰暗的不堪。

英國有一位高空鋼索的特技表演者,名叫霍華德。他曾經在一次慶典中,成功地表演了很難的技藝——蒙住雙眼在兩顆升空的熱氣球中走鋼索。他說:「既然蒙上眼睛,就看不到熱氣球升空後的高度,於是幻想自己只離地面三英呎,反而走得更穩。」

霍華德,是全球在五千七百公尺高的熱氣球中走鋼索的紀錄保持者。面對危險,他並非視而不見,而是破除成見之後,讓自己更專心對付危險,產生更大勇氣,將美夢實現。你,又怎能故步自封?


最難得的簡單法則:
放棄主觀的成見,不僅能使我們看見完整的真相,
同時也能因此而更謙卑、更勇敢、更包容地善待自己、寬待別人。


◎本文出自吳若權2月最精鍊的散文書《最簡單的,最難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4-1-2005 0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買到了什麼?

有一次,我在主持電台節目的時候,開了叩應,請大家各抒己見,題目是:「購物狂」。所謂購物狂,就是為了買東西(不是為了用東西),而買東西的人,他們總是在家中堆積自己用不上的戰利品,或因買不到、買不起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失眠,更可能把人生的成就感建築在購物的行為上,除了談談自己的購物狂之外,我還希望聽眾們分析一下自己的問題,是想藉買東西來發洩情緒,還是為了逃避某些不悅的感覺,或者是因為想尋求認同才這樣做的?

自認為購物狂的人紛紛打電話進來,節目進行的氣氛一直很愉悅,最後一通電話則使我在下節目之後,腦袋裡還被餘音盤旋著……

「我是一個購物狂,我很喜歡買襪子……多貴的襪子我都會成打成打地買,幫我的小孩買、幫自己買、幫先生買……不管他們用得上用不上……總之,我只要看到襪子、內衣褲,我就覺得我應該買回家,用不上也沒關係……」

「妳是想藉貼身衣物來表達妳對他們的關心嗎?」我問這位媽媽。

「應該是吧,」她笑著說:「不過,我現在已經躺在醫院裡了……我是個癌症末期的病患,正在注射止痛藥,靠聽廣播節目來打發時間……我快要走了,但我還是跟我的先生說,我走後,可不要把我買的襪子丟掉,它們都是我很寶貝的戰利品……我對那些東西,還是放心不下……」

忽然有什麼東西哽住我的喉頭,我愣了一下,還是祝她早日康復,祝她能快樂地過每一天。如果按照節目進行的主題,我應該對她說:恭喜妳當選我們今天最偉大的購物狂!因為她對於那些東西的眷戀,已經比對自己的生命更關心了。但是,我沒有說出口,因為這句話聽來會像一句風涼話。

我們到底能夠擁有什麼呢?人們總是把成功定義為:要什麼有什麼。然而,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不斷購物、不斷想擁有更多,用的其實不是金錢,而是時間。而你用時間買來的一切,是你真正想要的嗎?

願以我一切所有,換取一刻時間。

伊莉莎白女王在臨終前的遺言,彷彿是一句警告。

即使一無所有,還有時間,我們還是可以對世界微笑,一切都還來得及,不是嗎?你擁有的,已經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2005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壺的蓋子

當水壺中的水沸騰時,蒸氣會由壺蓋的孔不斷冒出。鍋蓋上也有一個小孔,在做料理時蒸氣亦由此孔冒出。泡茶的小茶壺上也有個小孔,熱氣亦由此冒出。這個原理其實與人生真理有互相吻合之處。如果沒有孔的話,熱氣就無法散出,水就會不斷的由壺內向外溢出。就像壓力鍋一樣,如果沒有空隙的話會不斷發出嗶嗶聲,稍微掀開鍋蓋就可以消除這種聲音。總而言之,熱氣與壓力都必須有適度的發散才可以,過於累積的話就可能出現水向外溢出或是爆炸的情形。

人類也是這樣。有時對同事大聲宣洩對上司的不滿、與同事談論八卦、討厭工作時就蹺班,這種發洩自我情緒的人才具有維持工作的耐力。

「乖寶寶」是非常危險的。他們不會發牢騷,總是面對微笑。對人和善,為他人著想、對工作認真。經常為幫助他人而留下來加班,當別人問他體力是可以時,他總是以笑臉回答說「不用擔心」。這是非常危險的,這種人就像茶壺蓋沒有孔一樣。

任何人都有其任性及想說、想表達的事物,而乖寶寶卻會對於自己是否吃虧一點都沒有注意到,但實際上卻是在意識中不斷累積。這種「乖寶寶」不懂得發洩不滿的方法,一旦爆發就可能做出令人無法置信的事。

因此,在出現這種事態之前,最好能夠適時的將它宣洩出來。不斷隱忍只會引起嚴重爆發,不斷小小宣洩才能防止這種情形出現。這與火山爆發噴火的原理是相同的。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壓力在不斷累積的話,就試著將不滿、牢騷發洩出來,或者就蹺班試試看,但是這些事物最好都能在「私底下」進行。另外,夫妻吵架也可以試著用這種方法來消除。為自己的情緒找個孔,讓不滿全都散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2005 0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基本的功力

先培養對自我負責的認知,激發必須擁有學識的動機,才能有好成績。

一所被尊為最高學府的大學,公佈了新生錄取自哪一所高中的排行榜。除了大家理所當然熟知的頂尖明星高中之外,很意外地多了幾所私立學校。

這幾所私立學校,有的以每學期的費用和家長職業背景的「貴族化」聞名,有的則以管教嚴格而為人所稱道。其中,有一所私立高中學校,幾年前名不見經傳,但自從新任校長到職以後,大刀闊斧地改革,使得該校的升學率節節上升,終於竄到名列前茅的位置,跌破專家的眼鏡。你可別以為這些校長是以「加強課業輔導」或「強制夜間留校補習」這樣的方式,來提升該校的升學率,使得學生畢業之後考上最高學府的人數激增。他們用的是更厲害的絕招——釜底抽薪。

曾經藉由到校園演講之便,拜訪這位熱衷教育的校長,他向我表示,自從他上任之後,積極推廣「生命教育」,同學們都變得成熟懂事,會站在經營生命的觀點,思考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要往何處去?這樣的思考方式,培養了同學對自己負責的榮譽感,並且養成自動自發的習慣,不必等老師或家長拿著皮鞭在後面抽打,同學自己就會奮力向前。畢竟,讀書是為自己的前途,父母或老師只能從旁協助,表示支持。若給予太多的壓力,反而會養成孩子被動的習慣。

在中學推動「生命教育」並不是容易的事,因為升學考試不會將它列入命題,但生命教育卻是一切學科的基礎,若缺乏對自我的認知,也沒有責任心,就算擁有再多的學識,都是空的。受到台灣教育界重視的李家同教授,在他的著作《一切從基本做起》中,也呼籲大家回歸基本面,不要忙著耍花招、忽略了蹲馬步的基本功。人生的基本功,就是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現在在哪裡、即將往哪裡去。先懂得對自己負責,生命會自己找出路。

在這個流行魔法的時代,人們對於Magic的嚮往,已經大過於對於Basic的重視。但即使是魔法師,也得從基本的功夫學起吧!如果他連成為一個魔法師的動機都沒有,就算是從黑色大禮帽變出白色小鴿子的小把戲,可能也都變不好,更遑論是像大衛魔術穿越萬里長城那樣的魔力了!



最難得的簡單法則:
想要有很高的成就,除了靠天賦、要努力之外,
更重要的關鍵,其實是先學會認識自己、對自己負責!


◎本文出自吳若權2月最精鍊的散文書《最簡單的,最難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2005 0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老早就知道了

和一位朋友在偶然間相逢,才知道她已念完博士,在大學任教。由於學的是商科,所以這位年輕的副教授也善於理財,現在過的是「錢多事少離家近,每天睡到自然醒,現金股利年年領」的日子,由於沒什麼煩惱,自己也很重視運動,所以她看起來還跟高中時候沒什麼兩樣,只是臉龐多了幾分成熟的嫵媚。

她感慨地說,除了談起愛情就傷心之外,人生已經是「夫復何求」了。原來,她大學一畢業就嫁給同班同學,也就是大學四年來唯一的男朋友,她那慷慨的父母連女婿出國深造的錢也一併付了,把他們送出國門去攻讀博士。可惜這樣的成全並沒有為女兒招來好姻緣,女婿動不動就把女兒打得遍體鱗傷,在忍無可忍之下,她念完碩士就請求離婚,然後,一個人在異鄉一邊療傷,一邊把學業念完,唯一的孩子託給自己的母親帶了幾年,現在變成「阿媽的兒子」。

我看過很多不幸的姻緣,有的過了一二十年還鬱悶難平,一副要和那人拚死拚活的樣子。她不愧受過高等教育,擁有「訓練過的心智」,不慍不火的把過去的辛酸史輕描淡寫帶過了。雖然從她溫柔而略帶驚惶的眼神看來,對過去一段彷彿生活在不定時炸彈身旁的日子,仍有深深的恐懼。

「妳一定會想問我,我婚前認識他那麼多年,難道沒有發現他是顆不定時炸彈嗎?其實,我老早就知道了,只是我在騙自己,覺得他的脾氣會因當丈夫、當爸爸之後有重大改變。直到有一天,我變成一個夜夜無眠的女人,我才知道,愛無法改變他,我必須承認我的失敗。」

「其實我早就知道了」的事情很多,但好像只要有了愛情,生活態度及性格的歧異就被忘記了,直到忍無可忍。

我的朋友還算是當機立斷得快,覺悟得早。主持一個有關失婚者的節目時,我親耳聽到一位年近半百、口氣幽默的先生,在講述他的婚姻時一再嘆息與後悔。他說,他在婚前不久就知道了,他那個被父母相中的未婚妻有嚴重的躁鬱症,外加賭博和暴力狂,在新婚之夜,他就已經被整得很慘。我想他是個可以接受開玩笑的人,於是我問他:「那你為什麼在二十多年的婚姻中,還生了六個孩子呢?」他回答:「唉,這就是我覺得最見笑的一件事啦,每一次到忍無可忍的時候,她就懷孕了,我是個負責任的人……」他的臉上有一種「我知道我有責任啦」的誠實可愛。不過,這個婚姻並不只他受害,屢治無效的前妻,總在他看不到的時候把六個孩子都打得鼻青眼腫的。

他也還算覺醒得早囉,總沒想拖著這份惶恐過一輩子。

其實我們都老早就知道了,所以不需怨著另外一個人太久。不如在彼此的記憶中互相釋放,何必把那麼多怨毒發在自己老早就知道的錯誤上呢?

當愛來時,我們總看到它的光,忘了它的影。

老早就知道了,但是知道和承認,到底是兩回事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2005 0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優質溝通

文/陳光

溝通時要把握:你說得有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方說了多少』,他的『回應有多少』?他真正的感受,『不良的』感覺得到解決了嗎?那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要釐清一個定義就是,溝通的重點不是「我說了什麼」,而是在於「對方聽到了什麼」。

有個老師,說出在他年輕時,一次搭飛機的經驗。飛機在半空中,忽然發現其中一個引擎出了問題,一個新報到的空中服務人員,很緊張地跑到前面,拿起麥克風大叫:「大家不要緊張,我們的飛機壞掉了!大家不要緊張!」這麼一喊,反而讓原本不緊張的人都跟著緊張起來。因為溝通主要的管道是來自於耳朵的選擇性聽覺。大家注意到『我們的飛機壞掉了』,而不是:「大家不要緊張」。

五十分鐘後,飛機降落機場修復。在修理的過程中,有位丹麥籍的老太太,坐在老師對面開口聊天。老師本來只想隨口回應一兩句「嗯哼」,但覺得這樣做不太有禮貌,想想把報紙放下,認真的聽她說話。這位老太太就一講就是幾十分鐘的話,之後,他們回到自己座位前,這老太太回頭跟他說「hey, young man,年輕人,你是我這輩子看過最會說話的人。」他認真的想了老半天,自己到底說了什麼話?之後回憶起來,他不過重複四種話,第一種就是「嗯哼」,第二種就是「哇」,第三種就是「right?」,第四種是「That's great」。

「嗯哼」:是我們在對方講話的時候,讓對方覺得我們很認真的回應,代表『傾聽』。

「哇」:表示對對方當時的話表示有興趣。

「right?」:就是回應對方說的話,代表有相對的互動。

「That's great」:就代表給對方一定程度的肯定與讚美。

所以,這個老師重頭到尾只有「嗯哼」,「哇」,「right?」,「That's great」,台詞不用多,事實上他也做到了:傾聽、表示興趣、表示認同,以及予以適當的讚美。所以優質溝通,是來自於最認真的互動,對對方表示興趣與認同。

溝通絕對不是在處理誰對誰錯的事。溝通是在處理兩個『都對』的事。有時候最大的麻煩,不是來自於有誰對、有誰錯,對錯分明的話,凡事就容易解決了!

任何決定都對!它只是導向一個結果。在都對的狀況下,如何找到一個最好的方案,這就是溝通者在做的事了。

當然,善於溝通,『專業能力』在溝通上佔有某一種的優勢。因為一般人信任專家,對專家有一定程度的信服。而權勢,如果你有權勢,跟別人溝通時,就會比較容易一點。一般人對專家或有權勢的人,會付出更多的用心。

對一件事情用心的程度,決定了溝通的品質。溝通品質,決定了你掌握事件的能力。誰能掌握全體事件,誰就能得到最大利益。

★摘自報主好友陳光剛出版的新書《窮人永不得翻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2005 0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尿啤酒的雕像

文/何南輝

比利時一家啤酒廠推出了一種新口味啤酒,為了迅速打進市場,廠商想盡了各種辦法,但是效果都不明顯。有一天,廠商企劃人員在布魯塞爾市區一個公園遊玩,當看到公園中央的一尊小男孩撒尿的雕像,廠家企劃人員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促銷創意。

關於這個正作撒尿狀的尿尿小童有一個世人皆知的故事,早在比利時抗法戰爭時,法軍安放炸藥要毀滅城市,導火線點燃後,恰巧一個小男孩路過,情急之下,這個小男孩立即撒尿把導火線淋熄,從而保全了城市,後來人們為紀念他而為做了這尊雕塑。從此,這尊雕塑也舉世聞名,成為布魯塞爾的著名地標。

廠商企劃人員的創意是什麼呢? 啤酒廠經有關部門同意,將小男孩雕像清洗乾淨,並選擇一個節日進行推廣啤酒宣傳。

到了節日這天,人山人海,中心公園無比熱鬧。由於天氣很熱,許多人口渴難耐。忽然,人們開始聞到從小男孩雕像處傳來陣陣濃厚的啤酒芳香。於是,有人(廠商事先安排)大呼「小男孩撒出的是啤酒!」,有人試著用杯子接啤酒,一喝,「哇!真是好啤酒!」很快消息傳開,人們便蜂擁而至,加上公司特意免費發放紙杯供遊人喝啤酒,一時間,雕塑前圍滿了人,人們爭先恐後喝這種別致的啤酒。可以想像,這一舉轟動了全國,很快的,這家啤酒就迅速佔領了市場。

啟示

該創意巧妙地借用歷史人物表達了企業的服務思想。小孩當年是用自己的尿拯救了整個城市,如今的小孩撒出的「啤酒」則是為了滿足城市人們的需求。

啤酒廠的促銷方法雖然用的是免費試喝,但是,促銷工具、場地選擇、時間選擇都恰到好處。如果這三個客觀要素有一個選擇不當,那麼企劃人員事先的創意就難以實現。可以想像如果促銷不是歷史人物小孩雕像,地點不是人山人海的城市廣場,時間不是節日期間,不是天氣炎熱,創意的誘惑力和宣傳的轟動性就會差得多。

所以,創意並不是靠一個簡單的步驟完成,多數時候它需要步驟連貫、內容新穎、形式奇特。正是有了環環相扣的步驟,相得益彰,才使得廠商完成了預期的設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05 09: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見義不勇為

在採取「見義勇為」的行動之前,必須先學會保護自己。

下大雨的晚上,年紀很輕的她,獨自一個人開車回家。在半途中,看見道路前方有一位機車騎士為了閃躲一輛偏離車道的大貨車而摔倒在地。因為雨下得很大,視線不是很清楚,而且當時的情況很緊急,她沒有來得及記下大貨車的車號,一心想停下來幫忙倒臥在地的機車騎士送醫。

踩下煞車的那一瞬間,她的心中突然浮現一些理智的提醒:萬一,被騎士的家屬或後來經過的車輛駕駛人,誤認為她是肇事的司機,該怎麼辦?由於,經常在報紙的社會版,看見這種「好心沒好報!」的新聞,她很害怕一時的熱心反而為自己招來很大的麻煩。

考慮二十秒,她駕駛的車輛已經離開事故現場,心存善念的她,想到另一個解決的辦法。她立刻駕車從對面車道迴轉,重新回到發生事故的機車後方約兩百公尺處,停妥車輛,拿出三角形的故障標誌擋在後方,避免後來速度太快的車輛不小心撞上已經臥倒在地的機車騎士。然後,她請道路旁邊的商家作證,並幫忙連絡警方及救護車,前來事故現場處理,盡速將騎士送醫。

我在廣播節目聽到這一段真人實事的經驗分享,覺得她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女孩。我們從小被教導「見義勇為」,但常常聽聞「好心沒好報」的事情,難免會在理想與現實中左右為難。

能夠「見義勇為」當然很好,但是在採取行動之前,必須先學會保護自己。如同搭飛機時的安全須知所說,先讓自己穿好救生衣,再協助小孩或其他的人。

中國廣東教育廳基於保護學生的立場,訂立了新的教學規範,要求青少年學生「見義不勇為」,不得參與救火、扶溺、制暴等危險情況。國際教育學者對這項規定,都表示認同,這並非教學生自私自利,而是要懂得在危急時尋求更安全的救援辦法,才不會救人不成反害己。

司馬光打破水缸將落水的玩伴救起,其實算是運氣很好。倘若他使力不對,讓打破水缸的石塊傷了玩伴的腦袋,救命不成,自己也會惹上很多麻煩,也可能造成別人更多的負擔。



最難得的簡單法則:
必須先顧全自己的基本安全,才能真正完成營救別人的目的。
否則,很可能為自己惹上麻煩、給別人添加負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05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對的方法,愛對的人

很多愛情故事令人遺憾。

剛開始愛得死去活來,後來恨得你死我活,能夠以「不管你死活」的冷漠友善收場的,結局就不算太差。

不然就是,剛開始誤以為他是王子,後來才發現,他只是隻普通的青蛙,說不定根本是隻滿身瘤的癩蝦蟆。

她,是個好女兒、乖女孩,三十歲在親友介紹下終於和認識的第一個男人結了婚。婚後,她誠勤誠懇貢獻一切,用盡所有好女人的方式來維繫一個家,奈何新婚不久之後,丈夫吃喝嫖賭樣樣都來,她越好,他越恨,使她懷疑:是不是因為我做得還不夠好,還是因為我沒有女人味,所以他不愛我?

不,妳做得對。只不過是,他不是對的人,於是全盤皆輸。撒錯種籽,絕不會摘到你想像中的果子。

他,一直很愛她,也認為他們倆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從沒想到她會主動離開。他一回家就洗碗拖地洗衣服,把所有家事都做盡了,寧願讓小他一輪的她--他的小貓咪閒閒地看電視、看書、逛街、做臉,接接送送,從不嫌煩,但她離開他的理由卻是「我不想再當你的寵物」。她說,她需要的是一個可以陪她成長的心靈伴侶,不是一個只會待在家中擦擦抹抹的男菲傭。他是沒用對方式的可憐好人,所有失敗只因沒搞清楚,每個人要的不一樣。

另一個正在當兵的他,認為愛情就是「互相砥礪求進步﹂,放假時去等女友下班,看她臭著一張臉,他得知詳情,「客觀」地認為,是她的EQ不夠高,才會惹得客戶和她惡言相向,於是大義滅親地訓了她一頓,希望她能自求進步,沒想到三年的感情因而散了。她愛上的是辦公室裡會哄她勸她的有婦之夫。後來他看了一個愛情諮商專家的書,才明白女人傷心時要的不是「忠告」,而是勸慰與關懷,但已經太遲。

我只好安慰這個還有點傷心的年輕男子,除了用錯了方法外,也許你也沒愛上對的人吧!

不只愛情,親情也常錯愛。孩子是自己的好,所以孩子說,他成績退步是因為坐隔壁的同學上課愛講話,家長就十萬火急地報告老師要求換位子,反而害得孩子面對全班的不屑眼光。寵子如命,養出不知民生疾苦、目中無人、也不會惜物惜生的下一代,恐怕是害人害己。用錯的方式灌溉,不可能豐收。

用對的方式,愛對的人,兩者缺一不可。不然,再刻苦,也只是相互勉強。說來簡單,卻是深奧的人生學問。用對的方法,愛對的人,愛情才有樂觀的前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2-2005 10: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一夜溫馨等待

文/郜瑩

我第二次去拜訪夷族的時候,有一回要從昆明往西昌,因為火車到達正好是半夜,於是朋友叮嚀著我一定要拍電報給當地夷族的朋友,請他們來火車站接我,否則半夜獨身一個人,非常的危險。

其實我跟夷族朋友也只有一面之緣,按照台灣經驗來說,半夜時分人家怎麼可能來接你?

可是昆明的朋友一直強調說:「我們大陸人跟台灣人是不一樣的,你就拍這個電報嘛!」應朋友好意,我就去拍了電報。

到了西昌火車站,記得是清晨大概三點多鐘,我隨意看了看,沒有人舉牌,就走出去找了車進城裡住宿,第二天早上,再坐車子到山上去。

沒想到到了山上,我那個夷族朋友看到我很驚訝的說:「妳怎麼來了?妳、妳、妳怎麼一個人上來了?我有派人去接妳啊!」後來他再想辦法找回去接我的人。

結果到了晚上很晚很晚,那個人才上山來,他告訴我說,因為他不會寫我名字那個「郜」字,所以就寫了「歡迎台灣小姐」的牌子,而且為了害怕接不到我,所以雖然車子是半夜三點多鐘到,可是他晚上十點多鐘就開始在火車站等了!

結果三點多鐘的時候沒有等到,又擔心我是不是坐下一班車,所以就繼續一直等、一直等!直到他們找到他的時候,他還在火車站等我。

我真的很感動!

一個素昧平生的人等了我整整一天一夜!我覺得這個事情在台灣來講真的是天方夜譚,可是在大陸就經常會碰到。

我覺得做人就應該要這樣的重信諾,忠於答應人家的事。這一件少數民族的溫馨插曲,讓我重新拾回對人的信心!

☆摘自《最動人的生命故事》(宇河文化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05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夢想是激發成功最大的動力

文/何南輝

羅伯茲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在聖思多羅有座牧場,牧場裡培養了許多的優良賽馬。他常常利用牧場寬闊的場地舉辦募款活動,以便為幫助青少年的計劃籌備基金。

有一次,一位中學校長向他申請借用他的牧場,希望為學生舉辦露營活動,羅伯茲不加思索就答應了。

在為這次活動致詞時,羅伯茲說:我讓校長借用牧場是有原因的。這故事跟一個小男孩有關,他的父親是位馬術訓練師,他從小就跟著父親東奔西跑,一個馬廄接著一個馬廄,一個農場接著一個農場的去訓練馬匹。由於經常四處奔波,男孩的求學過程並不順利。初中時,有次老師叫全班同學寫報告,題目是「長大後的志願」。

那晚他用心的寫了七張紙,描述他的偉大志願,那就是想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牧馬農場,並且仔細畫了一張兩百畝農場的設計圖,上面標有馬廄、訓練場等的位置,然後在這一大片農場中央,還要建造一棟占地兩百坪的大房子。

小男孩花了好大心血把報告完成,第二天交給了老師。兩天後他拿回了報告,第一頁上打了一個又紅又大的F,旁邊還寫了一行字:下課後來見我。

腦中充滿疑惑的他下課後帶著報告到辦公室找老師:「我這麼認真寫報告,為什麼給我不及格?」

老師回答道:「你年紀輕輕,不要老作白日夢。你沒錢,沒家庭背景,什麼都沒有。蓋座牧場可是個花錢的大工程;你要花錢買地、花錢買純種馬匹、花錢照顧牠們。你別太好高騖遠了。」老師接著又說:「你如果肯重寫一個比較不離譜的志願,我會重新給你分數。」

這男孩回家後反覆思量了好久,然後徵詢父親的意見。父親只是告訴他:「兒子,這是非常重要的決定,你必須拿定主意。」

再三考慮好幾天後,他決定原稿交回,一個字都不改。他告訴老師:「即使拿個大紅字,我也不願放棄夢想。」

老師看了看小男孩堅毅的眼神,伸出手拍拍小男孩的肩膀,然後拿過報告,在上面改了個A,然後對小男孩說:「我相信你以後會擁有這樣一座牧場的。」

羅伯茲此時向眾人說:「我提起這故事,是因為各位現在就坐在兩百畝牧場內,坐在占地兩百坪的房子中,房子的左邊是馬廄,裡面養了一百多匹的賽馬,而當年的那位老師,就是今天各位的校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05 10: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簡單

【簡單】

※斧頭雖小,但多劈幾次,就能將堅硬的樹木伐倒。※    莎士比亞

很多時候,總有一股求好心切的心態,認為可以達到總分有一百分的話,就不能九十九分,即時別人都只有九十分的時候。

或許是這股“要最好”的心態,蒙蔽了自己,以至於連簡單的事情,也沒有做好。以致於幾盡精疲力竭地在追求最後達到完美的一分。

簡單的事,常常看在眼裡總以為是簡單,所以根本不加以用心地做,囫圇吞棗地敷衍,眼睛裡看到的還是高高在上的遠大目標,但是如果連簡單的事都弄不好了,所謂的遠大目標可以完成多少呢?

※做好簡單的事,就是不簡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05 10: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郵差

唸小學時,每一個人必定都寫過「我的志願」的作文題目。記得大多數的同學都寫科學家、飛行員、企業家等,沒有人為要當司機、清潔工、郵差等平凡人物。

然而,有位日本人清水龜之助,三十歲進入郵局當郵差,樂在工作,到了五十五歲創下二十五年全勤的空前紀錄,被尊為可敬之士,並於一九六三年榮獲日本天皇召見嘉獎。

清水原來是一名橡膠廠工人,因志趣不合而轉任郵差。他只知本本分分送信,從未抱任何大志。幹滿一年之後,由於郵差的工作單調死板,他感到厭倦,又想換工作。清水自言自語道:「每天就是送信,不但工作乏味,實在也沒什麼前途可言。」他望了望腳踏車上的信袋,發現只剩一封信還沒送。他嘆了口氣道:「唉!把這最後一封信送完之後,立刻提出辭呈。」清水開始按址送信。然而這封信的地址被雨水浸淫而模糊不清,因此他找了好幾個小時,仍然摸不到頭緒。他耐心地穿越大街小巷,由於這是他郵差生涯最後一封信,他發誓必定要送到收信人手上,東問西問,好不容易在黃昏時送達目的地。清水如釋重擔,輕鬆地敲門並叫道:「快來收信哦!」

屋內跑出一個年輕人,接信後向清水打躬作揖,並感激地說:「郵差先生,真是太謝謝您了。地址不清楚,有勞您送到了,辛苦您囉。」年輕人拆開信,立刻喜出望外地叫道:「爸!媽!我考取了。」接著一家人跑出來,興奮地抱在一起。

那一幕動人的景象,使清水深深體驗到郵差這一份工作的意義。他心想:「這份工作的意義非凡,即使明信片上的幾行字,可能給收信人帶來莫大的安慰或喜悅。我不能辭職,我要繼續幹下去。」從此,他不再覺得乏味與厭倦,他體會出工作的意義,也深悟職業的尊嚴,一幹就是二十五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8-2025 02:50 AM , Processed in 0.12215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