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金打折·土地归财团
原住民直斥重置计划失败
站在浩大的巴贡水坝前,人变得异常渺小。为了成就这个全东南亚第一大坝,上游原住民的传统生活、热带雨林皆得让路。工程成本飙涨到73亿元的巴贡水电计划在淹没6万9500公顷土地的同时,亦吞没了上游原住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米古罗阳(Miku Loyang,左图)站在这个堆石大坝面前,显得异常渺小。12年前,他和9400个巴雷河上游原住民分批迁徙到下游的重置区双溪阿刹,以让路给赶在中国长江三峡大坝前建成的“首个世界级跨世纪水力大工程”。
他们放弃了宽大、建材优良的旧家,来到双溪阿刹,然而迎接他们的首先是粗制滥造的新长屋,非但材质和手工粗劣,且构造不佳,走廊和厨房窄小。为了有个舒适宽大的家,居民还需掏钱装修一番,米古就花了1万5000元装修自己的单位。
重置民当中有肯雅族(Kenyah)、加央族(Kayan)、本南族(Penan)、乌吉族(Ukit)等,每个少数民族的房屋都有其特性,可是重置区15座新长屋都采同一个式样,没有保留原长屋的建筑风格。
政府原先承诺赔偿居民旧屋的损失,但迄今非但尚未赔偿旧屋损失,且向居民征收5万2000元的新屋屋价。米古说:“土地测量局的人来,只承诺赔偿我的旧屋3万块,但是,就连这个钱都还没有还。”
另外,他说,在搬迁前政府承诺赔偿居民所有损失,其中包括房屋损失、土地损失、农作物、果树损失,但是到最后赔偿金打了折,如根据土地测量局,一颗可可树和榴莲树的赔偿额分别是52元50分和70元,但是居民搬迁后政府只赔偿13元和20元。
来自巴雷立哥长屋的米古罗阳是退休公务员,退休前在乡区发展局(KEMAS)任职,曾因公务被派驻到砂拉越其它地区上班,因此显见比同龄其他原住民视野较广、较懂得捍卫自己的权利。在他的极力争取下,巴雷立哥长屋获豁免缴交水费。
他和其他居民一样,抱望而来。然而,12年后的今天,站在大坝前,他下了定论:居民并没有从这个大型计划中得到任何好处。
曾承诺分配园丘股权
当年,政府和承建巴贡水坝的伊佳兰有限公司(Ekran Berhad)开出的重置条件非常人性化。1994年11月,巴贡管理私人有限公司主席布章莫哈末诺(Bujang Mohd Nor)宣布,一旦重新安顿后,超过7000名受影响的居民可在油棕园找到工作,居民也将享有可观的房屋设施以及其他基本设备,还可能获分配园丘股权。
1995年11月,砂州财政兼公共事务部长陈康南在州议会保证受影响的居民能从股权计划中受惠。
1996年5月,根据《南洋商报》的特稿,政府开出三个赔偿,一是赔偿一公顷土地给原住民耕种稻田、二是赔偿二公顷土地给原住民种植果树或其他农作物,三是让原住民参与当地油棕园的投资,成为园丘的信托投资者。
可是,最终园丘股权、工作机会、“可观的房屋设施以及其他基本设备”等承诺皆化作泡影,重置民只得到了一间需缴付5万2000元购买的粗制滥造的房子、一片三英亩(约1.2公顷)的土地、一个没有警察局、消防局、邮政服务、有线电话服务的新社区,以及打了折的农作物和果树赔偿金。
现在种植公司的油棕园,把居民的家园团团包围,然而居民们并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居民申诉,他们获赔的三英亩地面积太小,且离家尚有一段距离,另外,在种植公司工作薪水偏低,我们在巴贡一带遇到的五个本南族年轻人(右图)告诉我们,他们替油棕公司工作,月薪是500元。
另外,根据木板公司张贴在长屋前的告示,居民替木板公司工作一天的酬劳只有12元,如果一个月工作满26天、每天工作11小时,那一个月的工资是670元,惟种植公司提供每日三餐、住宿、水电和医药服务。
根据马来西亚环境之友(Sahabat Alam Malaysia)2007年6月的文告,集水区内32万公顷的森林都已开发成种植区。
该组织在文告中抨击砂州政府违反其将面积达150万公顷的集水区颁布为保留地的承诺,一共发出三张种植执照予财团开发这32万公顷的林区,其中15万5930公顷颁给升阳森林种植(Shin Yang Forest Plantation )种植油棕、10万8235公顷颁给Bahau-Linau森林种植公司、5万5860公顷颁予Merirai-Balui森林种植公司种植林木,后两者由常青集团的子公司常青森林企业(RH Forest Corporation)拥有。
大片的森林被开发、被大财团占据,然而原住民并没法共享眼前的财富。米古罗阳35岁的儿子翁米古(Wing Miku,左图)断言,整个巴贡缺乏规划,是一个失败的计划。
问道重置以来他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他直言:“不满”。
目前在民都鲁一家提供巴贡工程人力资源的公司就职的翁米古直抨政府不诚实,当初宣称巴贡计划将可刺激工作机会、刺激经济,但是现在照他看来,在巴贡一带工作的,只有5%的当地人,其余90%是外国人。
他说:“他们的理由就是,比较起巴基斯坦人和孟加拉人,上游人不认真工作,他们需要回家,外国人则不用。”
翁米古23岁时随家人从巴雷河上游迁徙到双溪阿刹。尽管是真正意义的土著,他并没有从土著固打制中受惠,他在高级教育文凭考试(STPM)中考获五科优等,但并没有被任何大学录取。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追求学问,他和两个兄弟同时报读开放大学的远距课程,主修安全与健康,以期有朝一日回到巴贡服务。
他说,巴贡计划开展之初,设立了巴贡基金(Tabung Bakun),以协助当地学生到高等学府深造,可是这个基金只提供每个在私立或公立大学/学院念书的学生1000元,没法真正解决学子求学的问题。
州议员:还在处理中
今年三月,兼任国家旅游部副部长的砂拉越环境顾问詹姆斯(James Dawos Mamit)终于承认,政府需重新评估双溪阿刹重置计划,以回应当地社群的不满。
然而,居民等了12年,依然还没有等到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
问道政府有何对策,该区(布拉甲区)州议员李万(Liwan Lagang)接受《独立新闻在线》电访时说:“我们正在处理,我们刚刚原要开会,但是会议延迟到开斋节后,可能会有旧屋的赔偿。”
他说:“我、州政府和联邦政府抱望很大,希望事情可以解决。”
说道居民投诉政府拨出的三英亩土地太小且离家太远,李万说,他已经要求经济学者、社会学顾问等专才前往双溪阿刹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已成政府部门的参考项目之一,为此他感到非常满意。
他补充,他们并非只是空口说白话,确认了并非所有种植地皆适合种植之后,相关部门有提供居民农业协助。
问道是否整个计划在策划上出问题,他不认为如此。他说,最初的计划并非如此,只是当时并没有想到那里有的土地是沼泽地、有的地面过硬、有的有欠肥沃。
至于连接双溪阿刹和民都鲁的125公里公路(左图)路面经常损坏,李万表示,出问题的是其中四、五公里的路段,他们已要求联邦政府帮助修补路面。他补充,双溪阿刹进口处的道路已然提升,下一阶段的提升工作亦会展开。
说道巴士已停止在双溪阿刹服务,他说:“那是因为没有盈利,如果有人要提供服务,为什么不?他可以申请执照。”
另外,他承认该地没有邮政局,只有一个在去年开始投入服务的邮政代理。当记者提到这名代理没有派信,居民还需自行上门取信,他说:“我们正在处理,但是这聊胜于无。”
他说,他尝试给邮政公司找一个长期操作的地点,但是苦于没法租到地方,因双溪阿刹的商店全都被占用了。
民间11年前已拉响警报
直到重置计划开展12年后,砂州政府才承认需要重新评估这项计划。由人民之声董事柯嘉逊领导的巴贡计划非政府组织联盟(简称Gabungan)早在1999年在《重置受砂拉越巴贡署理发电计划影响的原住民》报告书中点出问题所在。
报告书指出,居民投诉,鉴定赔偿额的土地测量工作出现偏差,大多数居民指称,测量工作仅在长屋附近的部分原地进行。另外,在未迁徙之前,居民要求每户家庭十英亩土地作种植用途,州政府代表原先答应给予每户家庭七英亩地,但搬迁之后居民发现每户家庭只分得三英亩地。
报告书还点出,重置区的就业机会极有限,而居民竞争有限的天然资源,以致河流的鱼类几乎绝灭,树林的野兽和其他森林产品日益锐减。
另外,报告书提到,居民在上游生活时自供自足,来到这里就进入了金钱挂帅的经济体中,需以金钱购买日常所需,由于农作物尚未有收成且没有就业机会,居民只能依赖赔偿金度日。
当年巴贡计划非政府组织联盟要求政府暂停重置计划,直到和居民对话解决所有问题为止,但是政府并没有采纳这个联盟的建议,终在1999年8月完成这项在1998年9月开展的重置工作。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49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