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6-1-2008 1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哇﹗終於爬完貼了 ﹗除了佩服還是佩服 ~ 真是大開眼界啊 ﹗
不只得到影片訊息就連那裡可以找到也有提供 ~ Thanks !!
這裡的討論真是包羅萬有﹐但好像少了 tinto brass wor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1-2008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1# Upgraded 的帖子
对Tinto Brass的印象是:非常的意大利。对意大利的电影感觉是:很多话讲,甚至是讲到最后一个字没有气了,还在讲的感觉。像另外一位电影界大导演Fellini的东西,虽然有他的一些东西看,可是就是讲话那里也是这种感觉(马上跳出来的是La Dolce Vita这部电影)。当然有很多例外的例子,Cinema Paradiso话还不是很多(不过和北欧派电影比较还是多,这个当然是民族性问题),Roberto Benigni的Life Is Beautiful则是话多的我受不了(所以虽然很多人说这部电影令人感动,我却是在中途就将脑子shut out 了)。像那些意大利默片Bicycle Theif,和Terra trema: La Episodio del mare我是满喜欢的。可能这是我的性格使然,我不太喜欢多数意大利电影的那种表现方式(成为民族性),可是看了几部比较近期的意大利电影(Malena, The Best Year of Our Life,Ricordati di me),都还蛮喜欢的,不过想回来,这些电影的表现方式则开始世界化了(去意大利特性),这未免是件好事。
另外,在很多80年代(Tinto Brass大多数电影拍摄的时候)的电影中最令我受不了的是配音(which Fellini的电影也有这个问题,以上提到的La Dolce Vita,就算在70年代拍摄),为什么好好的要特地去配音?可能技术问题?这个时期的意大利电影(加上很多其他国家的电影,比如台湾)总是用很逼近麦克风的方式来录音配上影像,很虚假的配音方式。
在上一个世纪里面,假如要挑选一个令我讨厌的年代,80年代可以当选宝座。在喜皮文化下坡后,80年代的雅皮文化相对出现,高度消费,洗练化的企业,资讯爆炸,回到保守态度的政治理念,相对高层次的官商勾结,极端回教组织抬头,等等等等,加上难听的音乐(很容易辨认的80年代音乐:像爆炸声的Snare Drum,想象dung-CHHHHIIIII-dung-CHHHHIIIII),难看的服装(想象好像麻将桌那么高的肩垫),丑怪的化妆(想象五颜六色在脸上,粗粗的眉毛),难看的发型等等等等 。OK,我是偏激了一点,可是我就是不喜欢80年代!
除了Carigula,其他Tinto Brass的东西我都不太看得下去。不过倒有兴趣知道Upgraded对他的兴趣,可能会改变我的想法?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1-2008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0# -神之子- 的帖子
说到这种Reality Show式的电影,不禁想到Blair Witch Project,可以说是满成功的一部。另外比较冷门的是瑞典(还是比利时?)的Man Bites Dog,都是利用这种方式来说故事。觉得Cloverfiled是满成功的,确实也利用了互联网的功效(可是像Snake On the Plane这部利用互联网炒高了声浪的电影却在实际收入上栽了的电影也不是没有的)。另外想到的是(忘了剧名),一部关于在伊拉克战争一发生就倒达巴格达去采访的两位记者的电影,也是利用这种Handheld Camera的拍发来叙述这故事的真实性。
听说这部电影将出第二集,不过是从另外一部手机的角度来看同样一个事件,很好奇! |
|
|
|
|
|
|
|
发表于 26-1-2008 07: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爵士乐手 于 26-1-2008 02:23 PM 发表 
对Tinto Brass的印象是:非常的意大利。对意大利的电影感觉是:很多话讲,甚至是讲到最后一个字没有气了,还在讲的感觉。像另外一位电影界大导演Fellini的东西,虽然有他的一些东西看,可是就是讲话那里也是这种感觉 ...
接触 Tinto brass 的影片也是从 Carigula Hi-Fi VCR开始 !当时资讯不是爆炸的年代,所以看完了发呆了很久。
过后当马来西亚的DVD影片种类多姿多彩的时候,在选影片的同时发现了 tinto 的其他作品。
当时就一口气买了下来, 多得 DVD 的 feature ~ 从里面发现到了原来还有很多其他大作 !
在网络才知道原来 Tinto 被冠以情色电影的皇帝,第二部电影 salon kitty 里面的主角很多也是在 Carigula 有参与演出。其实他老人家的手法不是为色情而色情,但是总是逃不出裸露 可能这是他的 style 吧。
从这两部影片来看,他给我的感觉是喜欢表露人类的黑暗面,很多导演觉得不需要或者不能表达的他都喜欢拿来呈现给观众看。
除了几部大作以外,他的其他作品所要表达的都是以下几点:-
[转]
女性至上,tinto 影片中的女角。对青春美男的追求乐此不彼,而全然不顾丈夫的愤怒感受,美男健壮的胸大肌,和充沛的荷尔蒙是她们上床的唯一理由。在丁度的作品中,性和情,欲和爱完全分离,夫妻恩爱不能成为他红杏出墙的障碍,她碰上的猛男越多,为丈夫织的绿帽子就越多,而丈夫在与妻子的抗衡中永远处于劣势,唯一可做的就是唯唯诺诺地把绿帽子戴正!所以丁度的电影严格说来,并不是情色电影,而只能说是被艺术化了,故事化了的色情电影。这在奸情中的表现尢为彻底。
性欲至上,在 tinto 的作品中,性是做为一件赏心阅目的美好事情,被歌颂,被渲染。正如我们在《情欲九歌》中看到的那样,西方艺术对于性的看法与东方的看法相去甚远。西方把性看成是神圣的,美好的,而东方则看成是有罪的,不洁的,日本影片《感观世界》几乎把性看做是毁灭的源头了。在香港影片《玉莆团玉女心经》中,到处偷情的丈夫最后在妓院碰上了自己的原配妻子,性欲成了道德谴责和惩罚的对象。而丁度巴拉斯,兴致勃勃地把荷尔蒙反映,上升到一种极致的愉悦和快感,所以跟着这个意大利老头走远比看其它假模假意的三级片要爽得多。
唯美性感至上,Tinto 的作品,溢美地讲,有巴洛克艺术的特点:富丽堂皇、华美火热、欢腾鼓舞,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游戏人生的享乐主义色彩。具有鲁本斯绘画的风格,所有的女主角几乎都是贵妇人,体态丰满,皮肤细嫩,性感得让人头晕。他对女性美痴迷到了崇拜的地步:将影片中的女性拍的美仑美幻,在《黑天使》里,男女主人公在海里裸游的一组镜头,女郎肥硕的臀部、性感的背部、、翻飞嬉戏的姿势与不断起伏的蔚蓝色海水,构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画面,让人美不胜收!
当然他只是众多导演里面的其中一个风格而已 ~ 从他的影片中可以看到意大利人的民族风格。 |
|
|
|
|
|
|
|
发表于 27-1-2008 05: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8-1-2008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看來 American gangster , 故事和演員超棒 ~ 只是不知道影片那麼長 ﹗看到來就要 1AM 了 ~ 明天還要上班
Space, 很高興你能接受 tinto ~ 其實如果我們不是特別的去找色情片的話﹐故事裡面的性愛場面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不是為了色情而色情就 OK 了。
錯過了last tango in paris。 the dreamers 不錯看﹐讓我認識到歐洲國家的年青人想法和人權﹗回看馬來西亞就  |
|
|
|
|
|
|
|
发表于 30-1-2008 03: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american gangster,也是看半夜场,
却让我越看越精神。 |
|
|
|
|
|
|
|
发表于 31-1-2008 1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神之子- 于 22-1-2008 07:42 PM 发表 
不懂这里爱电影人士会如何rate cloverfield这部电影?
在该电影的讨论区,只看到多数人只会说晕,然后就等于烂片,
再看评论下去也是徒然和浪费时间。
昨天看了 Cloverfield,
还真庆幸自己有到电影院去观赏啊
看完影片后倒没有想象中那么晕
摇晃度还算可以接受
说说拍摄手法吧
既然一开始已经懂它是一部以 DV 录影的 "伪纪录片"
那么一部非专业 DV 录影会出现的所有效果当然已在设想之内
基于这个前提
看这部 "电影" 的趣味于是来了
作为一个观众
无非是想看编剧或导演如何卖弄功力
把非专业的 DV 录影 "伪" 得惟妙惟肖
故意把一切拍得彻底真实
伪伪下人们在镜头下会出现的真实反应
伪伪下人们在手握录影机后会拍摄的角度
再玩下 DV 的特点还有功能
如镜头的摇晃, 插播, 开关机, 夜光等等 (还有很多很多)
影片拍得越真实
影片拍得越不专业
观众不也看得开心吗?
然后换个角度
所有精心策划的 "真实"
不管它如何故意地被拍得多么不专业
始终都是有经过修饰的
毕竟它还是以 "电影" 的名义来呈现
因此在一切经过修饰后
我们还是可以享受到看一部正常电影的趣味
一边有意无意地让我们看到电影该具备的东西
如音响, 特效等
一边又不断提醒人们这只是个伪记录片
两种因素融合起来
我认为这部电影其实拿捏得还蛮平衡的
这种手法目前为止都算是少见的
因为之前没有看过
所以观众根本都无法比较啊
因此导演怎样玩
还是很容易让观众感到满足
至少我是很满意的(笑)
再来说说故事的进行方式
也是非常聪明的方式
或许导演意识到
一部 DV 实在无法完全交代整个怪物袭击城市的全部面貌
因此灾难一开始就表明了
观众所看到的
将会是沿着主角那帮人想先救人后
再一起乘坐直升机离开的路线
路程上有什么遇到什么
观众只能看什么感受什么了
因此那些没有被交代到的事物反而可以被原谅了
既是是这样
单是沿着那条路线
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的安排
如女神的头像, 大桥的沉没,
军队的开火对抗, 隧道的小怪物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可看性还是很丰富啊
毕竟不是每个逃难的人都会逃得如此惊心动魄吧(笑)
所以我说好莱坞典型的逃难模式还是可以在影片里找到
而且你怪看不清楚怪物的面貌吗
那最后来个怪物的脸部特写让你看个够了还不满足?
你要看爱情?
如此荡气回肠的坚持
然后世界末日来临之前死在爱人身边你能说不感动吗?
说到这里再次提醒,
一切必须以看一部非专业的 DV 录影为前提
故事最后的最后
我视它为神来之笔
录影继续播映旧的未被重叠的画面
男女主角在游乐圆玩得尽兴
然后女主角说我们渡过了美好的一天......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2-2008 08: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一口气看了两个DVD的Planet Earth,一共六集。哎呀,真是太惊讶了。除了地球上不同角落的各种自然景观,对于现在自然纪录片的摄影技巧的进步,真的是除了惊讶,还是惊讶。每一个定格都可以是一张绝好的静物照片,气氛的拿捏,“剧本”的张力(如果真的有剧本的话),简直是电影了,可是这却是现实大自然的魅力。在每一集后面都有Planet Earth Diaries,看看这些工作者的拍摄过程,真的对这些纪录片工作者的认真态度致敬!
这套纪录片共有五张DVD,由BBC出版。说道BBC,他们的出版纪录片都可以说品质保证啊!除了电视连续集有点英国式的生硬,不过看惯了还可以接受,纪录片就真是一流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2-2008 08: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6# Upgraded 的帖子
American Gangster确实是好片,一贯Denzel Washington的演技。我有个感觉,看惯了Denzel的电影,有时他的演技不是演什么象什么,而是演什么都象Denzel,你有这种感觉吗?(说起来,这个说法好像在说他的演技好烂。。。)
不过American Gangster是蛮一贯的美国黑道片子,故事情节也快,张力十足。和另外一部黑社会片子Eastern Promises相比(这回是俄罗斯黑道),我觉得是蛮有趣的对比。可以看出美国主流片子,和比较个人风格的片子的差异。 |
|
|
|
|
|
|
|
发表于 5-2-2008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9# 爵士乐手 的帖子
老兄你的胃口還真是大啊 ~ 連自然纪录片也不放過。
我也很喜歡這類的題材﹐更加佩服那些後面的工作者。
別忘了多來這裡分享你的意見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2-2008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1# Upgraded 的帖子
我是来者不拒,有什么就看什么,连Black Sheep都看了,还有什么不能看?只是喜欢与否是另一个问题。另外当然时间许可,不过有时看到一些太糟的电影后(或看了一本烂书)会不禁哀叹时间的流失,年纪越大越有这种感慨(连食物也开始尽挑细选起来,其实上了年纪也有上了年纪的品位啊!)
说回Planet Earth,有一个单元是拍摄Himalaya山脉的雪猫/雪豹这种传奇性的动物的习性,竟然花了三年时间才杀青!(中间隔着伊拉克战争之故)。另外在砂劳越的山洞里,工作人员在上亿只蝙蝠的粪便山(真的是山!加上山上住满了蟑螂)工作,敬业态度令人脱帽致敬!或者为了下到地下洞拍摄水晶,冒死背着一堆的摄影器材钻下地底。
这一套DVD应该不难找到。同道中人不妨一览。
另外有个建议,既然这里的同道中人志同道合,不如我们来个DVD/VCD俱乐部/图书馆,将我们买的好电影传借分享,不必要多去买,或者制造垃圾。我现在与几位音乐中人已经开始这种益人益己的动作。(想象一下,DVD是不会毁灭的物质,在垃圾堆里绝对可以呆上100年不会腐烂,而且当中的毒素可能渗透进土壤中,危害环境。在我们真心观赏好电影当儿,却为这个文明大危机献上一份力量,有时想起来,不仅头岑岑而泪潸潸。)
响应号召的不妨留言一下。谢谢 |
|
|
|
|
|
|
|
发表于 5-2-2008 05: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獨樂樂﹐不然眾樂樂 ﹗這我絕對贊成 ~ 問題是要解決距離問題。如果可以分享的話﹐何樂不為呢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2-2008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刚刚看了Goodbye Bafana,一部关于南非Apartheid的电影,由咱们的大哥Denzel Washington领衔主演Nelson Mandela,电影中的形象比真人大只很多,不过Denzel在这里不再像他自己(不过也不像Mandela,至少不像我的印象中的)。电影的感觉很有60年代的味道,不只是服饰化装,甚至是镜头的拿捏,影像的清晰度,曝光都很有60年代电影的味道(至少在60年代部分的时候),令我非常敬佩这种营造气氛的手法。真的,看电影看到这些小小的细节,有时会很享受这些特别的东西。就像看一些小说中的典故,对于一些修辞,或引申手法特别有共鸣一样,对作者敬佩之余,也沉溺于因为这些小小的东西而引发的想象空间中。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在Pavillion外面(面对Westin, Marriott)那道墙上Guess的广告,简直就是60年代的电影气氛,那种曝光度,那种外形,那种景观,那种动作,那种故事形态(有没有故事,其实只是我自己的想象)。有兴趣不妨注意一下。
另外看了The Prestige,是在看了Christian Bale的Rescue Dawn后(对他的最初印象其实是Batman Returns)找来看的。星光熠熠的电影,有Michael Caine(离他Alfie的青春风采远矣!),Hughes Jackman, Scarlett Johanssen, David Bowie!!!!(这位摇滚巨星有时候真的很喜欢客串演出)。电影是蛮不错的,和另一部同期的魔术电影The Illusionist相比,我比较喜欢The Illusionist。非常喜欢Edward Norton的片子。
下一部要看的是The Atonement,现在还在读原著,非常有兴趣看导演怎样把书中的情节搬上银幕。已经读到尾声了! |
|
|
|
|
|
|
|
发表于 12-2-2008 1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2-2-2008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爵士乐手 于 12-2-2008 12:44 AM 发表 
令我非常敬佩这种营造气氛的手法。真的,看电影看到这些小小的细节,有时会很享受这些特别的东西。就像看一些小说中的典故,对于一些修辞,或引申手法特别有共鸣一样,对作者敬佩之余,也沉溺于因为这些小小的东西而引发的想象空间中。
推一個 ﹗哈哈﹐每次我告訴朋友電影的盲點的時候他們總是罵我 ~ 原來我不是怪胎。原來還有人比我更加享受小小的细节﹐去感覺導演要告訴的故事﹐人物﹐背景﹐年代和風俗。
看了新片別忘了回來分享啊 ~ 恭喜發財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2-2008 0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5# the_bullseye 的帖子
我不赞同马上就称别人是这个那个,商业片奴什么的我叫不出口,可是我也Guilty as Charged,有时候会觉得为什么大家都一窝蜂的涌向那些商业片(或音乐,或文学,或“健康产品”)而感到气馁,想破口大骂。不过大家都有各自的口味,无谓你说我“懒呖”,我说你“山菇”。毕竟没有试过乳酪的华人觉得它臭,而没有试过榴莲的美国人不觉得它香。
不过我也不太赞同老兄的口气,觉得“看戲就看戲啦, 搞什麼品味“的,好像也就是没有试过乳酪的华人在骂乳酪臭一样。品味,在不同的生活环境背景之下,有不同的诠译。在一个从小到大都接受电视连续剧的观众来说,稍微看看许鞍华就是品味,再看王家卫就不得了了。不过对一个看惯了前卫电影的观众来说,这些简直就是流行文化!(确实香港大学就出版了一本研究王家卫电影的书籍,标榜王导作品,与村上春树,周星驰并列为90年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记得还在中学的时候,有一部王晶的电影,是明摆取笑王家卫的电影,叙述王导(由栋笃笑的黄子华饰演)从现代回到60年代的故事,电影中很多影射王家卫的作品的片断。当时的我并不了解什么艺术电影的,读了不少的电影杂志(影响杂志,由台湾出版),一知半解,在我没有开发的心灵里,觉得我不懂的东西都是屎的心理作祟,在当时是满推崇这部现在看起来可笑的电影,也有样学样的取笑王家卫什么“描画现代人疏离,寂寞的心理”等等。现在看起来对我自己的无知感到惭愧。
品位和品味是生活上从很多不同的体会上培养出来的一些趣味,无可否认,有很多的人附庸风雅,培养Kitsch的品位,而非从心出发的品味。不过你没有那个对品味认知的习惯,并不代表别人就没有培养品味的权利。说到底,品味是对生活的体会,有人可以一生都没有特意去听一首音乐,可是有的人却可以将吃饭的钱去买古典音乐来听。谁对谁否,各自有所体会。
另外一提,香港片子,没有疑问的是发展出另一套的娱乐项目,与世界上其他电影重镇看齐,不过无可否认的是,90巴仙以上的香港电影都是以赚钱为目的。确实在香港这个社会,赚钱是首要目的,连在餐厅叫一碗面慢一点都不行,因为你阻着他赚钱。所以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电影业的面貌也浮现这种心理。好作品不是没有,不过却是间隔几百部电影才有部不错的。难道这是错的吗?没有错啊,不过对比较有经验的观影人来说,看港产片有时候就是浪费时间。关于“电影鸭”这部电影,我想他们对影评的批评不无道理,不过也趋向夸张。毕竟影评第一个就会抓这种电影开刀,不管他们是否在讽刺影评与否。
欢迎发表看法。谢谢你的发言。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2-2008 0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6# Upgraded 的帖子
你好,看到你开的另一个贴,不禁手痒也回了一个。
嗯,对细节的东西我是蛮喜欢的,而且还会沾沾自喜。有时和我太太比赛谁比较会Spot这些小节出来。我觉得对观影来说无疑增加许多乐趣。当然对没有这种爱好的人来说有点毛骨悚然就是了。
我想这也是各自的爱好吧,因为对很多人来说,观影是一种娱乐,何必太认真?可是对我来说,观影确实也是娱乐,不过同时也是生活品位的一种提升(或下降),就像在吃饱喝足后,品品茶的享受一样。有的人牛饮就足矣,有的人则设备齐全,细细品尝一样。说道茶,现在在学喝普洱,开始喜欢了。真是可喜可贺。(同时,也在观看韩国电影,蓝色脚踏车Elephant on a Bike)。
终于Atonement读完了,可以看看电影了。推荐大家读读原著Atonement,现在Vintage出版社的一系列出版物中有此书,两本出售Rm32.90,非常便宜!(另外同系列的还有村上春树的发条鸟年代志,与Alice in the Wonderland一同出售,也是RM32.90,非常非常值得!在Popular 就买的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2-2008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2-2-2008 0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認同 ﹗電影就像人生﹐人生百態﹐電影百花齊放 ~ 怎樣的人喜歡怎樣的電影﹐沒有對錯。
託互聯網的福﹐在這幾年裡接觸到了很多新鮮事物﹐大開眼界。不敢說自己的層次有多高更加不敢說自己學到多少﹐這是本身覺得看東西是可以從很多方面來看的﹐接受了就得到﹐和別人無關。
看電影是娛樂﹐沒錯。但是電影也是藝術﹐也錯不了。既然是藝術就要有所要求。故事既然重要﹐但是電影不是電臺﹐我們是用眼睛來看的﹐所以要求細節也不過份。
說了這麼多不是要求人家的認同﹐只是覺得論壇就是拿來分享的。
掩相信有錢和品味是不可以相提並論的﹐有錢的人不代表有品味﹐品味是自己累計的﹐錢買不到的。
我有錢的朋友不喝茶﹐他們喜歡和貴酒﹐但是當他們知道茶也有貴的時候就拼命的買貴茶﹐但是喝了那麼多還是分不出是什麼茶。所以我相信品味是用錢買不到的﹐是要用心去體會的。
最近沒有什麼時間﹐我連 kite runner 都沒時間看﹐Atonement 要等到三月了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