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夜行者 发表于 29-7-2013 10:06 AM 
一个字形容:bottleneck
终点的问题不解决,无论建几条highway都是一样的
个人在2012年中时对EDL的分析。
1)大道的道路狭窄,颠簸弯曲,不好开车。
2)设计没有妥善规划,exit都很危险,比方Pandan和Pusat Bandar exit和CIQ的入口。车要exit Pandan Interchange,可是其他车要右插入EDL上NS highway.Pusat Bandar exit 和CIQ入口那段也一样。在马奶下,只要有merging road就一定很塞。。。比方三条lanes变两条,这在马奶下都是很killer的设计。Pandan Interchange更加是糟糕。两端都是塞车的bottleneck.
3)公路使用者的开车习惯,马奶下人甚至狮子国人的开车习惯都是一流的差。没有礼让精神,这是主要merging road很糟糕的原因。。大家都互不相让,而且很多人开很慢,可是喜欢hog在fast lane,加剧塞车的情形。摩多骑士也一样,喜欢hog着车道,慢速行驶,很多时候左边第一第二条车道陡变成他们的dedicated lanes,变成开车人士只可以开在最右边的快车道。
4)周遭的tamans太多。tebrau向来都为大部分人所知的,是主要本地人聚集的住宅区,人口很稠密,没有EDL其实就很塞了,尤其是tebrau highway.加上大道周遭的旺区和人口密集区还是不断在增加中,情况只会更糟。举例Taman Molek,Ponderosa, Senibong Cove, Seri alam, Taman Rinting, Permas, Setia indah, Setia Eco Cascadia, Adda Heights, Austin Height, Bandar Dato Onn, Seri Austin, Bestari indah, Taman Gaya, Setia Tropika还有很多很多。。。加上不断增加的公寓, apartment projects,人口还是会不断增加。房价日益加剧,东北区比方说tebrau的房价相较下比较为本地人affordable,比较下本地人选择在这里置业。相比下日常时间本地人在东北区的活动相对繁忙。车流量自然也比较多。车价越来越低,每家至少2-3辆车以上,人越多车也越多。
5)大道免付费,大道本来的目的是提供东部通往市区,狮子国等地的alternative path, 舒缓tebrau highway的繁忙情况,可是因为免付费,造成EDL从替代通道变成主要通道。基本上繁忙时间EDL的车流量跟tebrau highway相比是不遑多让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车道根本无法承担这从付费变免费的增加的车流量。
6)慢速车辆例如罗里,开车使用大道通往pasir gudang。也加剧大道的车流量和阻塞情形。
7) Exit少又没有U Turn, 大道设计不佳,如果塞车也没有办法Exit去alternate paths, 比方batu bakar的那段 要u turn也要exit batu bakar也都要exit batu bakar等红灯才可以u turn, 如果过了batu bakar那段更糟,完全没有u turn, 只要一塞车,就一定要塞到底才可以"逃生",回程也一样。
本帖最后由 kookk 于 30-7-2013 06:23 PM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