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郭鶴年:經商要有膽‧靠勤奮智慧 (馬來西亞)原籍馬來西亞的亞洲糖王郭鶴年認為,做生意要有膽量;如果每次膽量都太小,永遠是窮人。“不過,膽量要對生意,不要用膽量對人。”郭鶴年日前接受中國央視《對話》訪談時,講述了其打拼事業的心路歷程,以及打造商業帝國背後的故事。 郭鶴年26歲創辦郭氏企業,40歲成為亞洲糖王,曾經在高峰時期控制全球20分之一的砂糖。回憶創業過程,郭鶴年說,當時做了決定,將全部資金投入煉糖業;當時,大馬也沒有其他人經營此行業。 全部資金投入煉糖業 “市場最容易的行業不是化工、石油化工,這些有時有人要,有時沒人要,那時也未進入IT時代;最簡單,最聰明的方式就是,提煉便宜的原糖就可發財。” 他形容,經營糖業大部份時候順利,惟一次在1963年,基於膽量太大,把現貨抓了20噸,也到期貨市場注資,原以為市場會漲,誰知反降,資力不足會因此破產;不過,一場事故幫了他。 “當時颱風打到古巴,古巴砂糖業大破壞,國際糖價一直高漲,好像老天要幫我一樣。” 90%靠勤奮智慧 他提及,做生意90%靠自己的勤奮和智慧,不斷收集訊息,研究供求、生產、消費、運輸等,看準時機,要快。他說,做每一種生意都有危險,怕就走開,如果有更好機會不是問題,可把握第二次,但如果每一次膽量太小,永遠是窮人。 同時從事酒店、地產、船務、傳媒等行業的郭鶴年披露,無論什麼事業,要多做幾種,因為有連帶關係。 認為是假名氣
不喜歡“糖王”稱呼 其實,郭鶴年並不喜歡“糖王”這個稱呼,並認為這是假的名氣。反觀,他透露自己喜歡酒店,因為酒店業不同其他行業,這為服務業,靠的是一般職員打拼;因此,他也從中體會到最大的責任,就是好好照顧自己的員工。 “我本人不愛錢,但是我很想每年公司結賬都有錢賺,給同事花紅。” 教導不要忘本
華語流利歸功母親 中國央視《對話》訪談節目主持人,開始就問了一句,怎麼說得一口流利華語?郭鶴年將其歸功於其母親:“是先母家教的影響,她教我們不要忘本。” 郭鶴年表示,媽媽在生時時常勸告他,做生意要跑道德的路,賺的錢不要自己崇拜物質。“我記得當時是媽媽80多歲生日。我買了一部馬賽地送給媽媽,她老人家一看臉色一變,說買一台日本車就行了,叫我把車退回。” 他說,如果媽媽還在,肯定會不斷提醒他,做人要謙虛,要繼續幫助窮人。 郭鶴年認為,比他聰明的人多,但一些聰明的人夜生活比較亂。“第二天他們可能在桌上睡著而我沒。”因此,他說,他的馬兒就跑得比較快。 不要外國人看不起華人
斥巨資北京建貿易中心 在1984年,郭鶴年於北京長安街耗資5億美元建造國家貿易中心,這為當時外資在中國投資最大項目。 “另外,當時我的夥伴林楷告訴我,建國門外有一大塊地項目。當時有美國和日本集團競爭,我想今天中國還要依靠這些國家幫助?我們要爭志氣,不要給外面的人看不起我們華人,我當時剛好有一筆一億美元現金在香港,因此拿來投資。”當時亞運會,郭鶴年也捐獻了北京200萬美元。 郭鶴年提及,早期到中國,發現那裡住宿條件太差,要如何吸引國際遊客,加上他看好未來中國旅遊業市場,因為那裡擁有許多歷史文物和古跡,因此在80年代於杭州改建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 目前,全球共有72家香格里拉酒店,中國有34家,全球興建當中有45家,單是中國就有28家。(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http://www.mediachinese.com/node/37130?tid=16 行事作風一向低調的大馬首富郭鶴年(中)難得在國內露面,他在其旗下酒店香格里拉中式餐廳香宮設宴款待一眾中國吉林省領導後;步出餐廳時,和吉林省副省長陳偉根(右)交談。(圖: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