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8-2010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0-8-2010 08: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8-8-2010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歷史上呂布,張飛很有可能是智勇雙全的武將,張飛更有可能是個儒將。
史料翻案 張飛文武雙全美男子
中時電子報╱徐尚禮/台北報導 2007-03-18
據大陸文物專家新發現的史料顯示,張飛的真實形象與《三國演義》和人們
想像的大鬍子莽漢大相徑庭,他其實是個美男子,而且允文允武。
《成都日報》報導,二○○四年大陸文物部門在四川簡陽張飛營山上發現的
一個石人頭像,還原了張飛真面貌。
該石像大約高四米,寬三米多。當地人說,這是唐代工匠為紀念「五虎上將
」張飛,在他當年駐地所雕塑的。新發現的張飛像慈眉善目,耳長唇厚,臉
上沒有一根鬍鬚。
《三國志》對劉備及關羽長相均有描述,獨獨對張飛的長相隻字未提,這給
羅貫中發揮空間。他在《三國演義》中描述張飛形象頗為誇張,說張飛「身
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民間戲劇裏的張飛
還加上了一張黑臉。
史學家說,張飛有兩個女兒,先後都嫁給後主劉禪。能夠當上皇后,她們的
相貌應該還不錯,可見張飛長相也不致於差到哪去。
而中國民間俗話說,「張飛穿針─粗中有細」,這意味張飛並非莽漢。《三
國志集解》等一些史料記載,張飛還會寫詩、繪畫,大陸著名學者鄧拓曾寫
過一篇《由張飛的書畫說起》的文章,證明張飛確實允文允武。
◆ 穿過歷史迷霧看張飛
中國評論新聞 2007-02-25
紅臉的關公、黑臉的張飛叫喳喳,這句耳熟能詳的歌詞,道出了千百年來民
間為猛將張飛勾勒的藝術形象。然而在歷史上,兩個女兒都嫁給後主劉禪的
張飛,也許是一位英俊的父親。而且,與《三國演義》中憨直剛猛的張飛不
同,歷史上的張飛能文能武,是個儒將。他能寫詩會書畫,還在四川留下了
據說是他親筆書寫的 "立馬銘" 石刻。人們喜愛張飛,在成都,清代人為張
飛修建了桓侯廟,這座廟所在的街道,就叫桓侯巷。
在人們的心目中,張飛的長相應該是威猛無比的。然而,2004年文物部門在
四川簡陽張飛營山上發現的一個石人頭像,使一些專家學者對三國名將張飛
的外貌,產生了新的看法。
該石像大約高四米,寬三米多。據當地人傳說,這是唐代工匠為紀念 "五虎
上將" 張飛,在當年張飛紮寨處專門雕塑的。據說該 "張飛" 慈眉善目,耳
長唇厚,臉上竟沒有一根鬍鬚,與《三國演義》和人們心目中的那個張飛形
象大相徑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專門為頭像做過測量和鑒定,發現該
石像的確建于唐代。對於它是否就是張飛,雖然考古專家沒有給出答案,但
該石像的發現,使人們對張飛的真實面容不得不重新加以考證。
《三國志》裏對劉備 "大耳垂肩,雙手過膝" 、關羽 "美髯公" 、 "相貌堂
堂" 等均作過比較詳細的描述,獨獨對張飛的長相卻隻字未提,這不能不說
是一個奇怪的現象。正因為這樣,也就使羅貫中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在《
三國演義》裏,他對張飛的形象不惜筆墨大肆誇張,說張飛 "身長八尺,豹
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活脫脫就是另一個鐘魁。而在
戲劇裏張飛不僅是豹頭環眼,燕頷虎須,更給張飛增加了一張黑臉。其實,
小說和戲曲裏的紅臉關公是有根有據的,但黑臉的張飛則完全是藝術家的想
像和戲劇藝術的本身需要。可以想像一個紅臉的關公與一個黑臉的張飛同時
出現在舞臺上,所產生的藝術效果無疑是十分顯著的。
張飛有兩個女兒,先後都嫁給後主劉禪。能夠當上皇后,在講究後妃美貌的
古代,她們的相貌至少應該算是不錯的。因此有的學者認為她們的父親,張
飛本人也不會差到哪里去。但由於缺少正史的記載,無論是《三國演義》中
的,還是簡陽張飛營山的張飛,哪一個才是張飛真實的相貌?這是一個待解
之謎。
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話: "張飛穿針 -- 粗中有細" ,事實正是如此,張飛並
非莽漢。
據《三國志》記載,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劉備從襄陽撤退。曹操派人追
了一日一夜,在當陽被曹操的騎兵追上,劉備棄妻拋子自己逃命而去,留下
張飛帶領二十餘騎斷後。在這危急時刻,張飛帶兵拆了當陽橋,一人橫矛立
馬于河邊大喝: "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 敵軍懾于他的勇猛,不敢
上前,從而解了劉備之危。而《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則對這段歷史作了更
為詳細的描寫,說是張飛為了阻擋曹操的追兵,故布疑陣,命士兵在橋後樹
林中弄起滾滾塵埃,自己則 "怒目橫矛,立馬於橋上" ,曹軍 "又以為是諸
葛孔明之計,都不敢近前" 。曹操也親自趕來,張飛見此,更是邀敵來戰,
"聲如巨雷" 。張飛見敵稍有退卻之心,更加有恃無恐,邀戰之聲更大,嚇
得曹操身邊的曹軍大將夏侯傑 "肝膽碎裂,倒撞于馬下" ,就是這一聲大吼
,吼退了曹操的大軍,使劉備得以脫逃。
《三國志》對這段史實記載得過於簡略。實際上單憑張飛的那幾聲吼,哪怕
是吼破了喉嚨,恐怕也是吼不退曹操數萬大軍的,曹軍另有顧忌,害怕中了
諸葛亮的埋伏才是退兵的原因。但是他們萬萬不會想到,這並非是孔明的妙
計,而是出自于猛張飛的計謀和膽識,若是知道就這樣被張飛用計玩耍了一
次,曹操不氣煞才怪。
還有一件事也反映了張飛的足智多謀。公元215年,曹操命張郃領兵三萬進
攻巴西郡宕渠(今四川渠縣),時任巴西太守的張飛率萬人迎擊。兩軍在此相
持了五十餘日,後來張飛突生妙計,故意將敵方引入一狹窄山道上。對方不
知是計,上當前來。張飛則率精兵繞到敵軍後面發動突襲。敵方人馬雖多,
由於地勢所限, "前後不得相救" ,被打得暈頭轉向。這一仗,張飛大獲全
勝。曹軍大將張郃僅帶十餘殘兵棄馬而逃,十分狼狽。 |
|
|
|
|
|
|
|
发表于 18-8-2010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張飛是個書法家?
在人們的眼中,張飛是一員勇猛的戰將。實際上張飛的能耐不僅僅如此,據
《三國志集解》等一些史料記載,他還能寫詩,會畫畫,也是一位不錯的書
法家。著名學者鄧拓先生還曾寫過一篇《由張飛的書畫說起》的文章,談到
張飛的書畫。
明代文獻學家、曾任四川右參政的曹學佺在他的《蜀中名勝記》第二十八卷
中記載,順慶府渠縣(渠縣即三國時的宕渠縣)有一個八濛山,山下有一石,
石上題有: "漢將張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立馬勒石。" 兩行隸書大
字。這段題字說的就是那次張飛以少勝多,把名將張郃打得大敗而逃的事情
。據說當時張飛非常高興,得意之際,便以石代紙寫下了這段文字。清代人
趙一清所寫的《稿本三國志注補》中,引自《方輿紀要》上的話也說:八濛
山 "山下有勒石雲:漢將張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立馬勒石。蓋張
飛所親書也" 。《三國志集注》中張飛傳集解引也認為這句話是張飛親筆題
寫的。並且說,原刻石經過長久的風化剝蝕,文字已經不太清楚。現存的 "
立馬銘" 是光緒七年(1881年),根據岐山知縣胡升猷家藏原拓,重刻於八濛
石壁的青石質碑石。今陝西岐山縣博物館就收藏有一幅張飛 "立馬銘" 手書
碑石原拓,字體、大小均與史載吻合。碑刻共22個文字,用筆豐滿遒勁,氣
勢剛健凝重,充分顯示了他的個性和風格,不失為一篇難得的書法作品。
劉備率關、張等人起兵不久就屢立戰功,但始終不見朝廷委派官職。其中一
次,雖然他們救了董卓的性命,就因劉備等人無官無銜,董卓不但不表示感
謝,還甚為無禮,氣得張飛差點殺了他。後來在宛城一戰中,劉備等人再立
戰功,好不容易被賞了個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的小官。哪知才幹了四個月,
就被朝廷免了職。不僅如此,督郵還對其進行辱駡和陷害。對這件事情,《
三國演義》說是張飛闖進後堂,見督郵坐於廳上,將縣吏綁倒在地,飛大喝
: "害民賊!認得我麼?" 督郵急起,喚左右捉下。被張飛用手揪住頭髮,
一直扯出館驛,掀到縣前系馬柳上縛住,攀下柳條,去督郵腿上鞭打。約到
二百,玄德正納悶間,聽得縣前鼎沸,慌問左右,答曰: "張將軍綁一人在
縣前痛打。" 玄德慌去觀之,見飛大罵不止;綁縛者,督郵也。玄德驚問其
故,飛曰: "此等害民賊,不打死等甚!" 督郵告曰: "玄德公救性命!"
玄德終是仁慈的人,急喝張飛住手。
但據《三國志》記載,真實的情況卻是這樣的:劉備當了安喜縣尉後,督郵
以公事到縣。劉備去拜見他,結果碰了釘子。劉備大怒,沖進了他的住所,
將這位督郵綁了起來, "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柳,五葬反。棄官亡命。
" 對這件事也有另一種說法,據《典略》稱:督郵到了該縣,準備解除劉備
的官職。劉備聽說督郵在傳舍,便去求見督郵,督郵稱病不肯相見。劉備氣
憤之極,便沖入傳舍。將其捆綁在樹下, "鞭杖百餘下,欲殺之。督郵求哀
,乃釋去之。" 不管哪種說法屬實,但鞭打督郵的劉備而不是張飛。《三國
演義》中硬把它安在張飛的頭上,實在是一件冤假錯案。
除了 "怒鞭督郵" 外,《三國演義》中還有一些故事,如 "虎牢關前戰呂布
" 、 "夜戰馬超" 等都不是真實的歷史。
●成都的張飛墓
在成都市中心有一條小巷,人們叫它桓侯巷,它的名稱來由是這裏原有一座
張爺廟(又名桓侯廟),實際上就是祭祀三國名將張飛的祠宇,據說這是由清
代成都屠宰業行業的人們出資修建的。因為傳說張飛是殺豬匠出身,他為這
一行的人們爭了光,是他們心目中的偶像。
在這裏修建張爺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廟後有一座當地居民稱為 "皇墳"
的土丘,這個土丘一直傳說是張飛的衣冠墓,墓前不知什麼時候還豎起了一
方 "漢大將軍張桓侯之墓" 的墓碑。上世紀六十年代,原四川醫學院在進行
人防施工時,發現了墓門上方的墓磚上刻有 "玉恒二年" 的年號。1985年,
成都市博物館考古隊對該墓進行發掘時,又相繼發現了刻有 "太康" 、 "漢
興" 等年號的墓磚,這些年號均為成漢政權的年號,隨後又出土了大量成漢
時期的文物,證明是一座成漢時代的墓葬,過去人們認為這裏是張飛衣冠墓
的說法純屬誤傳。
那真正的張飛墓在哪裡?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張飛遷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
侯。同年,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發兵征東吳,張飛也在閬中準備出兵與劉
備會師江州。出發前夕,卻被其部將張達﹑范強(《三國演義》中作範疆)謀
殺。遠在成都的劉備聞得張飛都督有表來到,未卜先知,大呼: "噫!飛死
矣。" 後主劉禪時追諡他為桓侯。
張飛死於閬中,自然葬在閬中。閬中人仰慕張飛的忠勇,為了紀念這位驍勇
善戰的英雄,人們在墓前還修建了張飛廟,現存的墓是明清時重建的。
民間有句話,說張飛 "身葬閬中、頭葬雲陽" 又是怎麼回事呢?
據說范強、張達趁張飛醉臥之機,割下他的頭顱前往東吳,準備帶到孫權那
裏去邀功請賞。走到雲陽時,聽到吳蜀講和的消息,便慌亂把張飛的頭顱丟
入長江之中。張飛頭顱順水漂流,後來被老漁翁撈了起來。張飛托夢給漁翁
,叫漁翁把他的頭背走,背到哪兒背不動了就給他安葬建廟,於是就有了今
天的雲陽張飛廟。據史料記載,這座張飛廟又名張桓侯廟,始建於蜀漢末年
,後經宋、元、明、清歷代擴建,已有1700多年歷史。原址位於長江南岸飛
鳳山麓,依山傍水,與雲陽縣城隔江相望。這裏的老百姓將張飛奉為神明,
每當張飛生日、祭日以及逢年過節都要焚香供奉。
●關張之死
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關羽和張飛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曾為開創蜀漢政權
立下過赫赫戰功。據《三國志‧蜀書》記載,關羽和張飛在東漢末年天下大
亂之際,一起跟隨劉備南征北戰,三人的感情非常親密, "寢則同床,恩若
兄弟" 。正因為有這種深厚的情感基礎,無論遭遇了多少坎坷與波折,其忠
義之情都始終不渝。譬如曹操曾百般厚待關羽,關羽都不心動,仍要追隨危
難中的劉備。張飛也一樣,曾在當陽長阪率二十騎 "據水斷橋,瞋目橫矛"
抵擋追兵,掩護劉備安全脫險。可以說,劉備有了關羽和張飛才如虎添翼,
後來又有了諸葛亮的加盟和輔佐,才終於和魏、吳三足鼎立,成就了一番載
之史冊的事業。
三國時期魏、蜀、吳的成功,除了天時地利的優勢,還有兩個共同的重要原
因:一是人才薈萃,二是謀略高明。魏國曹操挾天子令諸侯,謀士眾多,猛
將如雲,才取得了逐鹿中原的勝利。吳國孫權身邊也是人才濟濟,並擁有江
東富庶的財力物力, "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 。蜀國相對而言要弱小一
些,但也彙集了大量人才,而且制定了聯吳抗魏的正確策略,才確保了政權
的穩定和巴蜀地區經濟文化的興旺。
劉備取得益州建立蜀漢政權後,曾厚賜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等功臣,
並任命關羽 "督荊州事" ,張飛 "領巴西太守" ,各自獨當一面。關羽和張
飛都忠義可嘉,勇猛善戰,《華陽國志》卷六說二人 "勇冠三軍,俱稱萬人
之敵" ,但在性格上卻各有差異,關羽善待卒伍而驕士大夫,張飛愛敬君子
而不恤小人。關羽的傲氣和張飛的粗暴,若在日常生活中本無足輕重,而在
關鍵時刻竟壞了大事。史載劉備曾告誡過張飛, "刑殺過差,鞭撻健兒,令
在左右,此取禍之道" 。張飛沒有醒悟,終被部下殺害, "持其首,順流而
奔孫權" 。
劉備雖然看到了關張的敗因,但在處理善後上卻也犯了一個戰略性的失誤,
他不聽諸葛亮的勸阻,執意起兵東征伐吳。孫權遣使請和,劉備盛怒不許,
吳國只有傾力抵抗。結果是劉備兵敗夷陵,病逝於白帝城。這次戰爭使蜀國
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損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破壞了蜀國和吳國的聯盟。
由於關張之死,引發的這一連串變故,正如王夫之《讀通鑒論》中所說,最
終導致了蜀漢的由盛轉衰。(來源:成都日報) |
|
|
|
|
|
|
|
发表于 10-11-2010 1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5-12-2010 0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說到最強么,就要看各人所謂的“強”的定義了,
不過要說猛的話,倒是有個不二人選 - "古之惡來"
|
|
|
|
|
|
|
|
发表于 9-1-2011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羽啊
能够独当一面
|
|
|
|
|
|
|
|
发表于 10-1-2011 08: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1-2-2011 06: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孟德新书
不是吕布的属下曹性所伤之? |
|
|
|
|
|
|
|
发表于 13-2-2011 08: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孟德新书
不是吕布的属下曹性所伤之?
壬生狂 发表于 11-2-2011 06:59 PM
看看这段记载,《三国志·夏候惇传》:
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
正史上没写是谁,曹性是罗贯中杜撰的人物。
|
|
|
|
|
|
|
|
发表于 2-3-2011 03: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吕布吧~!
单枪匹马战三英 |
|
|
|
|
|
|
|
发表于 17-3-2011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3-2011 07: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5-3-2011 09: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9-5-2011 03: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0-5-2011 1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4-8-2011 1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最强的武将,应该具备智,忠,勇。
所以唯有赵云具备这一切。 |
|
|
|
|
|
|
|
发表于 3-1-2012 1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时代被称一级英雄(藩鳯)
潘凤,字无双。青州泰安人,高九尺,腰大十二围,使一百八十斤开山大斧。自幼熟读诗书,畅晓兵法。有经天纬地之才,包藏宇宙之志。每自比于姜尚、张良,许邵评价为“乱世之能臣,治世之英雄”,众人莫能解。时黄巾暴乱,御史中丞韩馥受任招兵平叛,知其大名七顾其宅,欲为军师。途中为贼所劫,乡人报之潘凤,顷之凤至,大喝一声,贼皆逃散。馥大奇异之,言:“此吾樊哙也。”乃拜为上将。鳯于敌百万军中自来自去,取敌头目首级如探囊取物。馥屡立大功,为冀州牧,此皆潘凤之力也。馥与凤食则同器,寝则同床,恩若兄弟。韩馥帐下谋士皆不悦,深妒之。凤感大恩,为馥谋划大事。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袁绍有意取之,凤常劝韩馥戒防。绍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馥亦愿助之,凤曰:“不可,废帝非可行之事,袁绍非共谋之人。”谋士刘三私下进言:“俗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潘将军既勇武无敌,奇谋必短,不可尽赖之。”馥信,不纳凤之智谋。袁绍尝请韩馥至大营,命颜良文丑宴前舞剑,欲杀馥。凤怒,夺颜良剑,一拳打翻在地,一把抓文丑在手,如提童稚。袁绍兵将皆惊,无敢前,绍告饶,痛哭流涕。后馥与袁术等共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颜良文丑深惧潘凤,不敢同行。
战华雄
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出营,手下牵来昨日袁绍所送灰毛病马,凤心中纳闷,却顾不得许多,飞身上马出战。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韩馥闻之大哭曰:“无双死,乃天丧吾也!”唯袁绍窃喜。关羽骑马出战,见潘凤将军卧于地上,身中数箭,面含微笑。再看华雄,已死于马上,口流鲜血不止,狼狈不堪。乃暗自叹道:“潘将军真大力神人,华雄与其过招,五脏振碎,吾不及也。”便割华雄之首,还于帐内,曹操所赠之酒尚温,众皆传言关公“温酒斩华雄”。后人有诗叹曰:“辕门画鼓响冬冬,坠马无双斩华雄。敌将若能下马死,何来美髯建奇功?”联盟即散。次年,袁绍夺取冀州,韩馥曰:“若潘无双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捶胸大哭:“哀哉,潘凤!痛哉,潘凤!惜哉!潘凤!悔哉,潘凤!”遂自杀而亡。 |
|
|
|
|
|
|
|
发表于 21-1-2012 05: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才懂有这样的一个版块, 超开心哦,
我是 百分之百 的三国迷呢。。。
我选吕布, 因为,不聪明,但最打得
人中出吕布, 马中出赤兔 |
|
|
|
|
|
|
|
发表于 31-3-2012 08: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第一猛将~~
非吕小强莫属~~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