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大小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0-2011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9# upatissa


   要说没有执念的就是死人,佛陀也有想要成佛的执念,想要行善脱离苦海的执念,佛教徒一心想要脱离轮回的执念,这也算是对涅磐追求的执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0-2011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1# 北川囧子


   要靠自己的理性去判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0-2011 1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2# mse


    这里都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死后到底有没有上帝?还是死后到底有没有极乐国土?
这个大家都否定不到,唯一能做的是相信自己的信仰,因为你已经选择相信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0-2011 1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宗教哲学喜探讨所谓的真理,或问世间有边无边,常无常,涅磐有无。。。唯独佛陀具备慧眼,透 ...
upatissa 发表于 2-10-2011 12:41 PM



    我以为如果一定要说原始不原始,不应该由南北,大小传承来区分;而是看那个人,那个传承是否能看到这个dukkha和dukkha的原因,以及懂得如何去面对和处理dukkha;当然更理想是,他/他们已经彻底或者相当程度摆脱dukkha的束缚。。。

如若不然,一味打着原始的旗子,在原始品牌的包装下,执著于原始的概念,实际上已经脱离原始佛法,佛说四圣帝的轨道了。。。因为当你执著,捉住某些事物/概念,你已经在dukkha的轮回中,一个佛教徒如果连自己陷入dukkha,都无法觉知的话,他如何找到问题根源以及把他解决掉以达到涅磐的彼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0-2011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觉悟之路


   原来涅槃也不是永恒的居所阿弥陀佛再过nnnn年就要沦落为人间了

你才几岁? ...
mse 发表于 2-10-2011 08:53 AM


]世间宗教哲学喜探讨所谓的真理,或问世间有边无边,常无常,涅磐有无。。。唯独佛陀具备慧眼,透 ...
upatissa 发表于 2-10-2011 12:41 PM [/quote]

这就是世间法和佛法的区别,世人为了按无内心深处的不安,而追求永恒,绝对,世间宗教哲学不外从这里建立起来。。。而佛陀切看到,如此方法只是脚痛医脚,挖一个洞来填补另外一个洞;相信绝对和永恒确实让你的心有个着落,不过捉住/执著于这些概念,切又引起另外一种不安,不安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糟糕的是,每个人的永恒和绝对概念都不同,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不然的话,之前已经安下来的心,又要重新不安了),争辩甚至战争因此而起,洞越挖越大越多。。。

佛陀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从根源下手,问题解决了,一切争论都是戏论: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学术方法之所以无法直探佛法深处,就在于学术信赖语言和概念,越多的语言概念引发越多的执著和争论,这是离佛法越来越远。。。
如中国佛教的真心唯常体系,从学术和从实践切入,可以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从学术角度切入大乘的中观,唯识和真常,他们是矛盾的;从修行实践切入,他们是没有矛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0-2011 0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同理的,从学术角度切入南北传,他们是矛盾的;从修行实践切入,最终大家都走在同一条路,只是起点不同而已。。。有些比较直接,有些比较间接;有些为自己脱离轮回,有些为自己和众生脱离轮回而学佛,如此这般而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0-2011 0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10-2011 02:19 PM 编辑
回复  三法印


   在母腹就有灵魂了,不必等到生出来。
mse 发表于 2-10-2011 12:20 PM


所以你在母腹就开始有灵魂, 请问谁给你或你从那里得到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0-2011 0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7# 三法印


   不谈这个,不合你的观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0-2011 0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death《死亡》


我个人认为,
感冒发烧咳嗽都因该有不同的药,个人方便罢了。
你可以修任何一派得度,就修那一派。
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0-2011 04: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8# mse

你应该清楚或者你不确定对吗??

1)你的"灵魂"几时开始--
答: 胎儿时

2)你的"灵魂"如何开始--
A)来自母亲??
B)来自上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1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同理的,从学术角度切入南北传,他们是矛盾的;从修行实践切入,最终大家都走在同一条路,只是起点不同而已 ...
upatissa 发表于 2-10-2011 01:21 PM



有者认为如果信仰不执着于original的话,岂不是很容易出现偏差吗?

其实有执著,就不可能处于中道。。。君不见那些执著于original信仰的西方神教者,面对科学进化论的信仰冲击而不惜与科学界对立?原始主义往往容易落入极端,非原始主义之错,而是执著之过。。。
原始主义佛教徒,一方面以学术批判大众部和大乘佛教不够original;另一方面却千方百计去维持自己的原汁原味,岂不知若论学术,南传本属于分别说部,是以倾向于保守(original)上座部立场,去糅合摄收大众部教义,在这底下,已经没有original可谈。。。但为何一方面批判人家不original而不能接受自己也不怎么original?说穿了,就是执著于original,这不是偏差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1 1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除非佛陀所开悟和所讲的法并非完美也不是唯一的道路, 那法就不需要ORIGINAL了.
而真正让人担心的是并非佛说的经文, 却用佛说二字, 这样是不是误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1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male 于 3-10-2011 12:28 PM 编辑

       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的。在隋唐的时候,小乘传到了中国,经典翻译得很完整(巴利文经典只比他多出五十部),而且也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时期很短。唐朝的末期小乘就衰了。为什么小乘佛法在中国失传了呢?诸位要知道,从前学佛的人,都有儒家、道家的基础。中国的儒学与道学(道家不是道教)足以代替小乘。儒家、道家的思想,确实很接近小乘,因此,在中国儒与道就代替了小乘。过去学佛的人读过四书、五经,读过老庄这些典籍,所以修学大乘佛法的基础非常稳固,是这么一个原因,使小乘衰落。今天我们修学大乘佛法,小乘经不学,儒家、道家也不学。就好像盖大楼而忽略了建筑地基。甚至连第一层也不要了,就要从第二层盖起,这是空中楼阁——怎么盖都盖不成。这就是我们这一代,没有见到真正佛法人材出现的原因。

  小乘佛法是建立在人天的基础上,就是孝亲、尊师、慈心、修十善业,有这个基础才真正能够入佛门,具足学佛的条件。入佛门应先拜老师,受三归戒。三归戒是很隆重、严肃的大事,不是小事。这是正式拜释迦牟尼佛做老师,愿意一生依照老师的教训来修学,来修行。正式拜老师,老师就得传授修学的总纲领、指导原则,从此修行有了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修正行为最高的指导原则,这叫‘传授三归依’。三归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古时候讲三归,大家都懂,不会错解意义。但是,佛法传到现在,大家一听佛、法、僧,不少人错解三归的意义。听到‘归依佛’,就想到佛像;归依佛像,这错了。听到‘归依法’,就想到经典;听到‘归依僧’,就想到出家人,三归的意思完全给弄错了!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惟恐后人对三归误解,所以在坛经讲传授三归,就不是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从三归的意义上讲,不用佛、法、僧的字样,而说归依觉、归依正、归依净。使我们耳目一新,一听就明白其意趣,不至于误会。然后给我们解释,‘佛’者觉也,佛就是觉悟的意思。‘法’者正也,法就是正知正见。‘僧’者净也,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我们修行的主要依据,是要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这个叫‘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而不是归依某一个人,这一定要认识清楚。否则的话才入佛门,头一堂课就错了,一错就错到底了,你还能有什么成就呢?所以传授三归时,传授证明的老师,一定要将三归的真正意义解说,这才是真正的传授三归。我们听了欢喜接受、依教奉行,从那时起,你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诸佛如来的学生。如果真正是佛的学生,经上说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如果归依错了则是假的,那就得不到诸佛护念,及护法神的保佑了。


       先说‘归依佛’。什么叫归依呢?‘归’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们从久远劫以来,在六道里流转轮回,实在是无依无靠,这是非常的可怜。这是没有遇到真善知识,没有遇到好老师。今天遇到了好老师,老师教导我们:要从迷惑颠倒回头,依靠自性觉。自性本来觉,所以归依佛,不是外面的佛,是自性佛。净宗常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弥陀是自性变现出来的,释迦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是自性所现的佛;所以我们归依的是自性佛,就是自性觉。佛就是觉的意思,从现在起我们要觉而不迷,无论对人、对事、对物,一定要觉悟,绝不能迷惑。‘觉而不迷’才是真正的归依。如果你归依佛,还是迷惑颠倒,还是颠三倒四,那你并没有回头,也没有依靠,你那个归依是有名无实,得不到护法神的保佑,得不到感应。所以一定要认识清楚,归依自性觉。

       第二‘归依法’。‘法’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完全与事实真相符合;就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在佛经里称为‘正知正见’,或是‘佛知佛见’。这是自性的法宝,不是从外面来的。佛陀教我们从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要依自性的正知正见,这个叫‘归依法’。所以‘法’是自性的知见,不是跟著别人走。佛之伟大,佛之令人敬佩,就在他没有牵著我们的鼻子走,佛完全叫我们做一个顶天立地、独立自主的人,这是他最值得我们尊敬之处。 7 Y7 O7 F9 [% m5 c4 u/ f
5 A0 n- L) ]! ?3 M R6 Z; y
  

       ‘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外境有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凡夫根尘相接都会被外境污染。接触到顺自己意思的,就起了贪心,贪就是染污;不顺自己意思的,就起了嗔恚心,被嗔恚染污。所以诸位要知道,五欲、七情都是染污。这是心地的染污。佛告诉我们,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没有染污,我们要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自己的清净心,这才是‘归依僧’。 ' u- K- ]0 f2 z

  三归依总结起来说,‘归依佛’就是觉而不迷;‘归依法’就是正而不邪;‘归依僧’就是净而不染。佛教导我们修正行持的三大要领(三个标准)就是‘觉、正、净’,这是自性三宝。觉、正、净,每一个人都有、都具足的。从前把它忘掉了,从今天起要回过头来依靠它。佛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想到觉、正、净,念念之中想到觉、正、净;要用觉、正、净来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这叫做三归依,这是真正的归依。


‘觉、正、净’这三个原则就是三宝。三宝是一而三,三而一。你想想一个觉悟的人,他的见解会错误吗?他的心会不清净吗?心不清净,见解不正确,那就没觉悟!同样的,一个正知正见的人,怎么会不觉呢?怎么会不清净呢?因此,这是一而三,三而一。佛给我们开了三个见性成佛的门,譬如这个佛堂有三个门,你只需从一门进来,一切全都得到了。因此只要在这三个标准中,采用一个就可以成功,就全部都得到了。中国大乘宗派里,禅宗选择由‘觉’门进入,要求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禅宗之外,都属于教下),像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法相宗,这些选由‘正’门入——依经典的教训来修正见解、思想、言行。念佛的净土宗和密宗,这两宗都是由‘净’门入——修清净心。所以一而三,三而一。这许多宗派,在三个标准当中任选一门,虽然选择不同,功效、成果则完全一样。没进门的时候不同(觉、正、净不同),进了门之后完全相同。此时,我们才知道,法门真的是平等,没有高下的差别。但是‘觉’门定要上根利智,要很聪明的人,心地很清净的人才能学,否则的话这个门是走不进去的。你看六祖在坛经里说,他所接引的物件是上上乘人,如果不是上上根基,这个觉门是走不通的,修了也不会开悟。‘正’门,一般根基都可以走,时间较长,要念很多书,就好像上学一样,由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要念好多年,路很长。‘净’门,净密两宗由此入门,专修清净心。在这末法时期,这两宗很盛行,实在有他的道理。‘净门’既不需上根利智,也不需走很长的路(时间)。这两宗之中,特别是专念阿弥陀佛的净土宗,比密宗摄受还要广泛,成就还要容易,更容易得清净心。这是我们首先要将自性三宝认识清楚,知道如何选择法门,作为修行的依靠,找到真正的归依处。否则的话,虽然在佛菩萨形像前面受过形式上的归依,其实从那里回归?依靠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错误了。
1 f/ v( I. k+ G8 s6 \. ~

% G# }* c8 c, F
摘自净空《认识佛教》第六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1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维护original的形象,就必须建立起不可摧毁的权威形象。所以一方面贬低大众部/大乘佛教传承的经律论和僧团;一方面不断抬高甚至不惜维护自宗经律论和僧团。自宗的经律论都是佛阿罗汉传承和结集,不过认真想想,有哪一个部派经律论不是(自宗认为的)阿罗汉结集?

这样的争论和执著于original恰恰违反了original佛法的精神,如果我们认同四圣帝是original佛法,这样的执著于original,只会离original佛法越来越远。。

佛说四圣帝,是要我们认知和觉知苦;近而看到苦从执取而来,那里有执取,那里有苦(而不是世间常无常,有我无我等14无计等引发苦);然后面对它,处理它,就是苦灭之道。。。这样的佛法认知,是每个传承都有的认知,不分南北,大小,显密。。。那个传承能够秉持,实践和体证四圣帝,他已经是original了。

相反的,如果一味执著于自己是original,即使你拥有比较接近佛世的经律论又如何?执著于任何事物,不安和苦必然从那里生起(就是因为这种不安,才要想尽方法去争 执,贬低他人和维护自己是original不是吗?)。如果你(整个传承)看不到这一点,你对于苦帝不认知/觉知;对于苦帝不认知/觉知,你就不认知集帝。对于苦集不认知,如何去处理它,解决他,道灭二帝也没了。。。

一个佛教徒没有了四圣帝,即使披着原始佛教的外衣,口里宣说四圣帝八正道,我们很难认同他是在实践原始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1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除非佛陀所开悟和所讲的法并非完美也不是唯一的道路, 那法就不需要ORIGINAL了.
而真正让人担心的是并非佛说 ...
三法印 发表于 3-10-2011 12:10 PM



    问题是佛法非世间法,基督教认为耶稣/现有圣经是唯一的道路,所以必须鼻息代价维护它,不这样的话,信仰就破灭了。。

佛法恰恰相反,当你执著于原始时,你已经离开原始佛法(四圣帝)越来越远;;;

四圣帝就是四圣帝,没有所谓原始不原始,南北不南北,大小不大小,你甚至不能用宗教来框框他,况乎派系?什么上座部,分别部,大众部,南北大小等等。。。这些都是后人的产物,非四圣帝,更不能代表佛法,也不是四圣帝佛法的唯一代言人。。。

佛陀甚至以为,他也不是佛陀的专利,任何人只要能够认知体证苦集和苦灭之道,他就是觉者,我们不也称呼她为辟之佛不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1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3-10-2011 01:16 PM 编辑

这边的人讲了那么多,但还没有讲到重要点,其实世人看各佛教法门的合理性 - 全在于所调教出来的所谓佛第子- 他们自己的是否有高尚的行为,如:  圣性,智慧,善理,悲心,正直,正义,平等,无畏,谦虚,和蔼,可亲,可敬,
能利益自己的修养,也能利益社会大众,的有一流修养的人。从这角度来看,那各种佛教法门,各种教理,各种修行目标- 都只是方便法。。目标反而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着教法转换净化人心的过程才是真义。

这些有高尚的行为人才是佛法/佛教的产品,也因为佛教能调教出这些一流高尚的行为的第子,所以佛陀才是伟大的。。

所以以所能调教出的人的品行-才是各佛教学派是否成功的标准。。。

一个宗教的伟大是在于他所调教出来的第子的行为是否圣洁伟大,
而不是因为说一个宗教是伟大的,所以做第子的就会自然很圣洁伟大 - 这是颠倒的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0-2011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者认为如果信仰不执着于original的话,岂不是很容易出现偏差吗?

其实有执著,就不可能处于中道 ...
upatissa 发表于 3-10-2011 10:13 AM

1.如不重視原始佛法,更加容易走上偏差。若把持咒、性愛法門都變去解脫法門了,帶來的後果比執著原始佛法的偏差更加嚴重危險。

2.從整體佛教界觀看,就知道為何藏密總是出現許多喇嘛性侵事件,或其他負面新聞(例如宣傳自己成佛而成立各種附佛外道團體)。因為後期大乘佛教更加嚴重變質,充滿錯誤的邪見,容易走向偏差的,為社會帶來危害。

3.相反,為何沒人利用原始佛教?沒人利用阿含經/巴利三藏進行一些不恥勾當危害社會?因為根本無從利用,而密續卻成為最佳選擇,容易被一些魔頭利用。

4.南傳佛教受大衆部影響是畢竟事實,南傳人也不曾否認,說到底,大衆部是部派佛教中的一員。南傳和藏傳,兩者情況大相逕庭。密宗最大的問題就是把佛教外道/婆羅門化,這些可不是佛教圈內成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1 0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起云涌 于 3-10-2011 02:27 PM 编辑
为了维护original的形象,就必须建立起不可摧毁的权威形象。所以一方面贬低大众部/大乘佛教传承的经律论和僧 ...
upatissa 发表于 3-10-2011 12:41 PM

别把是非颠倒了--这是北传所谓大乘劣根性业在做的事。。。

转帖~~

你可以找得到北传佛教的许多经典和后期僧人撰述中对南传佛教羞辱包括贬义小乘之分-歪曲佛经狭义。。。等等--然而南传佛教的经典中完全没有提到的北传的是非种种--完全是近代有了中文翻译后我们这些受中文教育的人士不齿北传所谓大乘佛教的小人行为而不断希望为自己的佛教平反视证而已--真正原始传教区的南传佛教教徒【非受中文教育】不会去理会什么北传-汉传-藏传是非什么的说【语言-文化因素】--

今天原本的北传佛教传教区接触到了南传佛教【中国-日本-香港-台湾-包括我们马来西亚-新加坡。。。】-宗教冲击在所难免--但是佛教正法一切随缘不强求-不故弄玄虚-不好大喜功-不暗渡陈仓-不违背佛祖意愿-不逆转法轮-不子虚乌有--南传佛教的完整经典依旧完整--布施行善-广结众缘-普渡众生-正法传播依旧渊源流传的说--

感恩-合十-SADHU

风起云涌
观世界之流转,想世人之运命...

一切从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开始

大小乘和南北传本来无直接关系的说--就好比大众部其实不是大乘【是戒律分歧的部派佛教时期分裂出的部】-

而北传后的所谓大乘经典包含了部派佛教内许多部派的零零碎碎【包括大众部分裂部派和上座部分裂部派】法典-

再加上当时文化已经非常强大的中华精髓--方能形成一股宣教升势。。。在演进中后来发现了原来佛教不是本家有而已【当时的资讯-交通-人文落后观】-

还有另一只佛教的存在--为了杜绝此派系佛教对北传佛教地位的影响--先下手为强的情况下【历史证明北传经典一再的出现贬低字眼来打压包借用佛教三乘内的小乘这个字眼来加插误导】在各种机会中尝试贬低这支部派佛教【也就是现在近代我们大家从全球资讯发达后所知道的南传佛教上座部分别说部原始佛教】-

然而这支部派佛教的传播轨迹本来就没有北上的征兆【为何会叫南传就是这么而来-因为都在印度南方和东南亚一带传播】-

也许这次真的是我认为了--北传深怕被影响从而先发制人-通过各种劣等低级虚伪手段【篡改经文-曲解佛法-外道神学掺入并且取得主导模式。。。】来打压这支南传佛教包括借用曲解佛教三乘的原意来贬低这支部派佛教为小乘-

然而这支部派佛教始终也只是在自己的立场上证明自己的经典完成性-而布施善行-舒解民困-正觉教诲始终没有停留过-要不南传佛教不会如此广大传播甚至按历史记载为欧美人士所接触注重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1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佛法非世间法,基督教认为耶稣/现有圣经是唯一的道路,所以必须鼻息代价维护它,不这样的话 ...
upatissa 发表于 3-10-2011 12:55 PM

佛教流變史簡介 本帖最后由 Gap_Gezz 于 2-8-2011 04:02 PM 编辑

引用 阿含解脫道次第(中鼎版)序    空海法師  講述

佛陀當初所講的那些經典教理,等佛陀滅度之後,弟子們把它結集下來,最早結集出來的就是《雜阿含經》,再來又慢慢的聚集結集。為什麼最初要結集《雜阿含經》呢?如果進入實修的人,就可以體會《雜阿含》是記載整個解脫法、究竟法的核心,實修實證一定會回到那裡、體證到那裡。

最初在佛陀滅度之後,就是把最重要的先集中過來,就是《雜阿含》,然後再慢慢陸續把次要的又集結過來,或是把比較深的一些法義,做更詳細的詮釋,就是《中阿含》。再次要的再集結過來,就是《長阿含》與《增一阿含》。所以,佛陀滅度後162年的前後一百年期間,就集結《四部阿含》經典。在今天的南傳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就是《四部阿含》再加上《小部》,他們稱作《五部》。但是《小部》的重點還是在前面的《相應阿含》,《相應部》就是我們稱作的《雜阿含》。佛陀最初所講的,以及佛陀滅度之後的二、三百年之間,所有的佛法、所有的部派都是以《四部阿含》為主,最初的經典只有《四部阿含》,沒有其他經典。

西元前327年(佛紀218年),亞力山大大帝入侵印度
亞力山大入侵印度是在佛陀滅渡後二百多年,引進羅馬帝國非常興盛的雕刻、美術藝術,在羅馬文化的遺跡可以顯現出歐洲在雕塑方面有特別的專長。另外的共同特色是他們的多神教信仰,所以會有阿波羅、宙斯、維那斯、邱比特……這些信仰。
多神信仰造成后来的多佛信仰...
我们会继续说下去

佛紀277年,也就是西元前268年,阿育王即位,他是印度一位非常有名的國王,建立了孔雀王朝,而且把佛教拓展成為印度的國教,然後派很多的僧侶、佛教使者,到各處去傳法。向南傳,有一支來到斯里蘭卡,向東傳的是到孟加拉,然後漸漸向東慢慢過來,向西的就向西邊地區過來。為什麼後來大乘佛教的佛法會不斷一直量變、質變?但是斯里蘭卡、泰國、緬甸方面卻還是保存著原始佛法風貌,為什麼?這方面非常重要。當他們把佛法傳到各地,由於喜馬拉雅山山脈的阻隔,讓印度跟中國沒辦法溝通、交流,所以佛法沒辦法直接傳到中國,以當時的情況來說比丘要步行到中國很耗時.. 因為要托缽並且讓人們信奉佛法才可以一步步往前走, 同時印度的語言隔膜也造成了佛法與中國接觸的時間更長。 有一位比丘曾說過翻譯佛法猶如嚼飯於人失其原味。常常要回到原始佛法才了解佛陀的意思..
隨佛比丘的見解.........
古時的比丘......
因為要托缽並且讓人們信奉佛法才可以一步步往前走, 同時印度的語言隔膜也造成了佛法與中國接觸的時間更長。

小小的我見:
"有一位比丘曾說過翻譯佛法猶如嚼飯於人失其原味。常常要回到原始佛法才了解佛陀的意思.."



斯里蘭卡又是在一個單獨的小島,佛教傳到這裡教化,沒有外來的文化入侵交流,因此他們就能夠保存相當原始的風貌,當初佛陀所講的經典風貌都能夠保存下來。

西元前268年,當阿育王把佛法傳開之後,因為羅馬與希臘文化已經侵襲過來了,再者中國的文化也漸漸過來,於是形成一個文化的十字路口,也是文化的大熔爐,剛好介於幾大文化之間,一個是印度文化,一個是波斯文化,一個是羅馬希臘文化,一個是中國文化。因為歐洲的羅馬希臘文化侵襲過來之後,會將他們整個的觀念、文化都帶過來,於是就不斷在變化、變化。



中亞地區都是屬於遊牧民族地區,特性是不斷在遷徒,不斷在流動、在變化,他們居無定所,這樣的人民特性,哪來那麼多時間、那麼多的機會,讓大家同聚在一起半個月好好聞思佛法,沒有那一種福報啊!於是所謂的「速食文化」就產生了,簡單、快速就好了,沒有那麼多時間聽聞那些佛法,講最簡單的就好了。遊牧民族的文化就是這樣的一個特性,說一些最簡單就好。另外,因為遊牧民族就好像浪子、流浪的人,一般心靈上會比較空虛,所以背後會需要信仰上、精神上的寄託。因此,佛法講說理智方面、靠自力方面的,對他們來講會變成力量很弱,沒辦法體會那些,會認為「別人都有很多的阿波羅太陽神這些神在保佑啊!你們佛教所講的這種靠自力,又沒有那些神的這些信仰……」。

如果以市場需求、競爭方面來講,佛教在這裡變成沒辦法立足,因為他們需要這樣一種層次的文化,所以那些祖師大德們就不得已,「好吧!你們有什麼,我們也來一些方便法……」於是佛教開始藉用一些方便法來攝化眾生,「他們有什麼神,好吧!我們也來設立一個什麼某某佛、什麼佛、什麼佛……,他們有什麼神像,我們也來雕塑佛像……」於是佛教從理智型的佛教,然後漸漸為了適應這個地區民眾的需要,所以從質變方面,開始利用一些方便法。但是,最初大家都知道什麼是「究竟法」,而「方便法」只是一些權說,透過「方便法」就像為了吸引小朋友來讀書,幼稚園裡面設置一些玩具,以及運動遊樂、遊戲器材,讓小朋友比較喜歡過來,然後就再慢慢教化。

所以,用一些「方便法」本無可厚非,但是後來時空慢慢流變、演變之後,結果竟然演變成「以方便為究竟」,就把佛法本末又顛倒了。因為最初並沒有整部經典,沒有經典文字的整套印刷,也沒有那些紙張,都只是靠背誦,這樣很容易忘掉或是摻雜。到後來有簡單的文字記載之後,也是一樣容易會有一些摻雜,因此到佛陀滅度四百年之後,才慢慢有一些大乘經典結集出來。為什麼這些敘述跟中國佛教很有關係呢?經過大概三、四百年的孕育,到西元前233年,佛教普及全印度,阿育王歿。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西元前189年,這時候希臘系統統治了印度西北部。當孔雀王朝滅後,熏迦王朝建立,熏迦卻是打壓佛教,致力復興婆羅門教。

到西元前180年,印度佛教本身不斷在質變,也不斷在變化,但是在這之前傳出來的二支系統,卻沒有受到影響。印度本土方面的佛教,有受到政治方面的影響。西元前150年,印度佛教發生部派分裂,但是各部派都仍以《四部阿含》為核心主軸。西元前139年,亦即佛滅後四百年,中國張騫出使西域的大月氏,才跟這裡的區域有所接觸,但是佛法在這裡已經蘊釀一、二百年了,這時候也只是政府及文化方面的接觸而已,佛法沒有流傳過來。到佛滅後四百四十幾年,大乘佛教漸漸興起,般若經成立

在佛滅265年,佛教教團分裂為「上座部」與「大眾部」,但是不管再怎麼分裂,大家都是以《四部阿含》為主。由於「大眾部」跟「上座部」的理念不同,經過二百年之後,「大眾部」為了適應當地文化的背景,於是開始慢慢編輯一些大乘經典。所以,「大眾部」所編輯的一些經典,後來經過佛教學者考證,為什麼大乘很多經典是原始佛法地區這裡找不到的?然後從佛教歷史的整個時空背景去找,才把整個因緣都找出來。所以,在西元前456年,三藏才正式成立。

西元前80年,雕刻佛像之風興盛,都是受到羅馬、波斯文化跟希臘文化所影響的。佛教從原來不崇拜偶像,到後來漸漸不得已,轉變為有佛像的雕刻。到西元前二年,這時候中國邊境地區才開始接觸佛法。佛滅後204年,亦即西元前60年的前後一、二百年間,《般若經》、《法華經》,《華嚴經》、《無量壽經》……初期大乘經典就陸續成立,是在佛陀滅後四百年期間才慢慢結集出來。

 所以,我們所接觸的大乘經典,大部分都是在佛滅後四、五百年,才另外再慢慢編集出來。所流傳的早期原始佛法並不是主流,所以就不受重視,傳到中國來之後,因為到中國來度化的,都是中亞地區的僧侶、出家眾,他們也不知道了,就把那些經過一、二百年後所編輯的經論,傳到中國來翻譯。很多後來的人也不知道了,就把他們所記的那些經論,然後傳到中國來翻譯。到中國來翻譯他們就「如是我聞」,都這樣移過來、移過來,大家也不知道所以然。

    中國是在下游地區,只是類似一個「接受器」,傳什麼過來就接受什麼,因此中國不知道這些質變、量變的過程。流傳的旅程總共大概有五百年,西元前後中亞跟敦煌的佛教非常發達,所以才存留敦煌的石窟,那時候都是雕塑大乘佛法的一些菩薩,以及美術雕刻石像方面的,不斷一直在變、在變、在變,就像經過化學變化,不是一加一等於二。不是說從原班人馬,然後原來經文這樣一直搬過來,都是會一直在變、在變、在變,不斷從量變到質變,但是我們這邊「接受器」都不知道。所以,中國這邊後來所接受的,會覺得「奇怪!怎麼這一部經這樣講?這部經這樣講?這部經這樣講?……」很多都變成重複,中國人就不知道啊!結果後來就有人判別大概這個是佛陀什麼時候講的,那個是什麼時候佛陀講的,於是才有所謂的大、小、中、頓、圓那些。

           事實上,那是中國的判別,跟原始佛法完全沒有關係,當然那時候有那時候的時空背景,以那時候的資訊就能夠蒐集到這樣,是無可厚非,因為他們也盡心盡力想要釐清迷魂陣,也希望幫助後學的人找到一條明路,只是當時他們所接受的訊息不夠正確,也沒辦法去求真求證。因為在西元二、三百年到五百年期間,佛經大量傳到中國翻譯,以當時的時空背景,沒辦法進行考證研究。


到西元1171年,唐太宗貞觀元年,玄奘大師由長安出發,當時候也感到很迷惑,為什麼這麼多的佛經說法有如此巨大的差異呢?

            玄奘大師是懷抱著這一種理想及想法來到印度,也不知道佛法已經有很多很多的變化了。在佛滅後1150年,印度佛教的「中觀」與「唯識」二派論戰不休,大乘佛教進入後期,秘密大乘佛法漸漸興起,秘密大乘經典也陸續成立,佛法此時在印度已經是進入不斷的論戰,以及把佛法變成學術化在研究、在探討,在大學裡面寫論文、寫報告,能夠進入實修的不多了,大家變成愈來愈是在表面上做學問。他以為來到佛陀出生地、佛法的發源地--印度,總該是最好的,結果還是沒辦法得到原始佛法。



這裡我簡化了整個佛學的考古歷史.....
如果有人有興趣看全文
請點這裡空海法師的開示原文鏈接

佛陀重來都不執著於大乘或者小乘的理念因為他知道如果眾生少一點輪迴就少一點苦...該斷就斷 越早斷 苦就越少
佛陀說只要憎寶 法寶 佛寶駐世 即使沒有佛陀直接教導眾生還是可以靠這三寶悟解脫...

如果給我選擇我會選小乘的寶典 修習內觀 安那帕納 並跟隨着佛陀原經原文來聽聞修習....

下一樓我會引用隨佛比丘的開示來講為何選小乘而不是大乘....
隨佛比丘說的說法很有邏輯 與 說服力

附上一個 額外有力的證明佛法的變質變量由考古學家考證出來的視頻
第一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1 0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如不重視原始佛法,更加容易走上偏差。若把持咒、性愛法門都變去解脫法門了,帶來的後果比執著原始佛法的偏差更加嚴重危險。

2.從整體佛教界觀看,就知道為何藏密總是出現許多喇嘛性侵事件,或其他負面新聞(例如宣傳自己成佛而成立各種附佛外道團體)。因為後期大乘佛教更加嚴重變質,充滿錯誤的邪見,容易走向偏差的,為社會帶來危害。

3.相反,為何沒人利用原始佛教?沒人利用阿含經/巴利三藏進行一些不恥勾當危害社會?因為根本無從利用,而密續卻成為最佳選擇,容易被一些魔頭利用。

4.南傳佛教受大衆部影響是畢竟事實,南傳人也不曾否認,說到底,大衆部是部派佛教中的一員。南傳和藏傳,兩者情況大相逕庭。密宗最大的問題就是把佛教外道/婆羅門化,這些可不是佛教圈內成員了。









M
[/quote]

1.如不重視原始佛法,更加容易走上偏差。若把持咒、性愛法門都變去解脫法門了,帶來的後果比執著原始佛法的偏差更加嚴重危險。

2.從整體佛教界觀看,就知道為何藏密總是出現許多喇嘛性侵事件,或其他負面新聞(例如宣傳自己成佛而成立各種附佛外道團體)。因為後期大乘佛教更加嚴重變質,充滿錯誤的邪見,容易走向偏差的,為社會帶來危害。

3.相反,為何沒人利用原始佛教?沒人利用阿含經/巴利三藏進行一些不恥勾當危害社會?因為根本無從利用,而密續卻成為最佳選擇,容易被一些魔頭利用。

4.南傳佛教受大衆部影響是畢竟事實,南傳人也不曾否認,說到底,大衆部是部派佛教中的一員。南傳和藏傳,兩者情況大相逕庭。密宗最大的問題就是把佛教外道/婆羅門化,這些可不是佛教圈內成員了。









1.如不重視原始佛法,更加容易走上偏差。若把持咒、性愛法門都變去解脫法門了,帶來的後果比執著原始佛法的偏差更加嚴重危險。

2.從整體佛教界觀看,就知道為何藏密總是出現許多喇嘛性侵事件,或其他負面新聞(例如宣傳自己成佛而成立各種附佛外道團體)。因為後期大乘佛教更加嚴重變質,充滿錯誤的邪見,容易走向偏差的,為社會帶來危害。

3.相反,為何沒人利用原始佛教?沒人利用阿含經/巴利三藏進行一些不恥勾當危害社會?因為根本無從利用,而密續卻成為最佳選擇,容易被一些魔頭利用。

4.南傳佛教受大衆部影響是畢竟事實,南傳人也不曾否認,說到底,大衆部是部派佛教中的一員。南傳和藏傳,兩者情況大相逕庭。密宗最大的問題就是把佛教外道/婆羅門化,這些可不是佛教圈內成員了。









1.如不重視原始佛法,更加容易走上偏差。若把持咒、性愛法門都變去解脫法門了,帶來的後果比執著原始佛法的偏差更加嚴重危險。
2.從整體佛教界觀看,就知道為何藏密總是出現許多喇嘛性侵事件,或其他負面新聞(例如宣傳自己成佛而成立各種附佛外道團體)。因為後期大乘佛教更加嚴重變質,充滿錯誤的邪見,容易走向偏差的,為社會帶來危害。
3.相反,為何沒人利用原始佛教?沒人利用阿含經/巴利三藏進行一些不恥勾當危害社會?因為根本無從利用,而密續卻成為最佳選擇,容易被一些魔頭利用。
4.南傳佛教受大衆部影響是畢竟事實,南傳人也不曾否認,說到底,大衆部是部派佛教中的一員。南傳和藏傳,兩者情況大相逕庭。密宗最大的問題就是把佛教外道/婆羅門化,這些可不是佛教圈內成員了。

   
1. 当你说你执著于原始佛法时,你已经远离原始佛法-四圣帝。如果是这样,坚持自己原始又何意义呢?
2。扪心自问,南传没有性丑闻吗?还是被掩盖了?
3。得空去全马巴杀走透透,看看那些讨钱不讨食物的南的多还是北的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10-2025 10:07 PM , Processed in 0.33144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