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8-2-2011 07: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土权低头延续固打制
纳吉政治改革意愿不足
一名参与拟定新经济模式(NEM)的经济顾问批评纳吉政府为了迎合马来族群的喜好,而向土权组织低头,将国家经济咨询委员会(NEAC)提议的公平机会委员会(Equal Opportunities Commission),从新经济模式中剔除,凸显其政治改革意愿不足。 英文网站《马来西亚局内人》今天引述负责拟定新经济模式的国家经济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再纳阿兹南(Zainal Aznam Mohd Yusof,左图右)的谈话指出,国家经济咨询委员会向政府提出成立公平机会委员会的建议,不过,这项建议并没有出现在新经济模式的总结篇内。
“当我们来到第二部分的新经济模式时,(首部分的内容)被淡化了。虽然(纳吉政府)有政治意愿,但是不足够,就象公平机会委员会一样。”
他表示,实际上,在加入国家经济咨询委员会之前,他已心存怀疑,到底国阵政府的改革决心有多远。
此外,他也指出,首部分的新经济模式“否决”了30%的土著股权固打制目标,但是,第二部分的新经济模式却又将这个目标纳入其中。基于缺乏政策细节内容,再加上重新纳入原本应该剔除的土著固打制,促使投资者对纳吉政府的新经济模式缺乏兴趣。
纳吉向土权组织低头
首部分新经济模式提出“削减固打制来加强竞争力”的建议,在第二部分的新经济模式被边缘化了,主要是因为纳吉政府受到土权份子——土著权威组织(PERKASA)的激烈反抗,而有所退缩,最终宣称这份新经济模式只是“试探性气球”(trial balloon)。
再纳指出,全拜土著权威组织所赐,公平机会委员会糟纳吉政府从新经济模式中剔除。
“他们(土著权威组织)要把这份文件(首部分新经济模式)烧掉。他们还批评理事会里的马来人,没有马来人的精神(Tak ada roh Melayu)。”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6909.html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2-2011 06: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2-2011 07: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2-2011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2-2011 07: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國父泉下會傷心痛哭」
(吉隆坡8日訊)前旅遊部長丹斯里阿都卡迪稱,貪污及種族紛爭令大馬政治乖離國父東姑阿都拉曼爭取獨立初期的治國理念,若東姑及其他獨立先賢知道大馬變得今天這個地步,會在泉下傷心痛哭。
他指,東姑阿都拉曼為大馬留下的重要政治遺產,便是清廉施政,使得東姑在晚年時,都沒一間像樣的住宅得以安身。
他表示,除了東姑之外,其他多名為國家爭取獨立的政治領袖如前教育部長基爾佐哈里及聯邦部長申努阿都拉曼,處境都與東姑相似。
「主要原因是,他們在掌權期間,都以清廉治國。」
阿都卡迪今日出席由民主與經濟事務研究院配合東姑阿都拉曼108歲冥誕舉行的紀念活動上,這樣指出。
可是,他表示,今天的大馬,卻被嚴重的貪污問題所困,使得國家競爭力走下坡。
他指出,東姑阿都拉曼在位期間也同樣面對貪污問題,但卻能與當時的馬華領袖敦陳禎祿以及國大黨領袖敦善班丹,互相配合及妥協,並將問題解決。
「但在今天卻發生牛頭示威事及豬頭攻擊回教堂。若這些獨立先賢知道大馬變成這樣,必會在泉下傷心痛哭。」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2-2011 07: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2-2011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2-2011 07: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2-2011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团应秉承前辈遗志维护民权 來届大选向朝野提出公民要求。。。
本帖最后由 革命之红旗 于 11-2-2011 03:01 PM 编辑
华团应秉承前辈遗志维护民权
“中立”不能成为不提要求理由
在来临的第13届大选中,华社群众仍然期望华教运动和其他华团负起他们的责任。华团领导人,不论保持中立与否,必须向执政党和反对党提出华社的要求。
只要大马人民的权利仍然被否定,华团领导人就应该秉承华团前辈,如:林连玉、林晃生、沈慕羽的遗志, 继续努力维护民权。自独立以来, 在每届大选中,前辈们都不忘社群提出要求。这些要求是符合大马社会广大民众的愿望的。
《1985年华团联合宣言》在1986年的大选中,表达了华社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是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的。林晃生、沈慕羽与邱祥炽不遗余力地推广《1985年华团联合宣言》的精神,诚然是所有华团领导人的典范。随后,他们甚至成立 “华团民权委员会” 以落实这些要求, 并确保各州民众都了解这些要求。在1986年大选中,对相关的要求课题广为宣传。
1999年大选前, 提出了《1999年诉求》,那是为了表达华社在各方面的要求。同样的,《诉求》不只代表了华社的愿望,也代表了大马各民族的愿望。因此,《诉求》也获得非华团的非政府组织的支持。不幸的是,华团领导人屈服于巫青团的威吓,收回其中的几项诉求。
在大马华社历史上,这样的卑躬屈膝的退缩,是前所未有的。华团领导人如果不具备前辈林连玉、林晃生及沈慕羽等人所具有的勇气,而轻易地屈服于巫青团的威胁,就不该担任领导角色。相比之下,1996年, 在东帝汶会议上,大马非政府组织在面对巫青团纠众闹场时站稳立场,不向这些法西斯威胁妥协。
“中立”不能成为不提要求理由
自从《诉求》风波之后,董教总领导人都以“中立” 为借口, 避免在2004年与2008年的大选中提出华社要求。他们或者就静悄悄地向政府提呈备忘录,尽量保持低调,不想引人注意。结果,他们忽略了人民的公民权利, 不再确保各政党事先作出承诺: 在他们竞选胜利后,必须恢复人民的公民权利。
由于公民社会不再提出要求,各政党暗地里感到高兴, 因为他们不需要在竞选胜利后落实任何承诺。历史经验教训我们:公民社会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及所要达致的目标,而万万不能接受政治人物信口作出的诺言。举个例子來说,自从我国独立以来,总共新盖了多少间华文和淡米尔小學呢?其实,这些小學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是減少了。这么可悲的事实, 我们可以默然接受吗?
华团领导人必须履行他们的责任。他们不能只顾享有荣誉与地位,表面上似乎代表着各阶层的华裔族群的利益, 但实际上在逃避责任,不敢在政治领域提出华社的要求。这些华社精英对他们所享有的社会地位,或许感到心满意足。但是,整体华社民众却没那么幸运。作为民众选出的华团领导人,他们有责任为华裔族群,提出他们对民权的要求。
华社在不久的第13届全国大选中,究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就是应该提出要求的一些基本公民权利:
第13届全国大选的公民要求
(获胜的政治联盟必须宣布, 在执政的100天内, 开始实践这些要求。)
1. 建立一个新经济纲领,以领域和阶级的需要为根基,以确保公务员有公平和平等的民族的代表;
2. 制定《族群关系法令》以对抗种族主义与种族歧视。设立 “族群关系委员会”以促进族群之间的和谐关系。
3. 改革选举委员会,特别要公平處理国会选区划分,就好像独立初期那样,各选区的选民人数差异,不得超过15%。
4. 成立"法律改革委员会” ,以恢复司法独立、检讨所有恶法、化解民事法与回教法之间的矛盾。
5. 恢复民选地方政府,制定《资讯自由法令》。
6. 限制首相、州务大臣、和首席部长的任期,只能连任两期。
7. 依据各政党选票比例民选上议员。
8. 废除《内安法令》和其他允许无审讯扣留的法令。
9. 根据地方需要, 建造华小与淡小(至少要建造20间新华小);确保这些學校获得同等拨款(在总拨款中,华小至少应获得25%,淡小10%),并且必须为这些小學培训足够师资。
10. 承认统考文凭,为独中提供财务支援,确保独中生像其他中学生一样,可获得免费教育。同时,只要外国大學學位符合我国学术标准,就应承认其文凭。
11. 检讨《煽动法令》、《印刷与出版法令》、《官方机密法令》、《警察法令》、《社团法令》等法令,以保护与确保言论自由,集会自由与结社自由。
12. 落实“监督警察滥权委员会”(IPCMC)及其他皇家警察委员会的建议,以保障透明度与问责制。同时,改革“反贪委员会” 及总检察署。
13. 立法强制民选议员与高级公务员公开财产。
14. 平反林连玉族魂的公民权以成立皇家委员会来处理公民权问题 - 出生于大马;在大马居住超过10年者;在大马已居住5年的我国公民的外国配偶, 应享有永久居留权;也应處理非法移民的问题(尤其是沙巴州非法移民问题)。
15. 为全国新村推行现代化计划,并鼓励新村內发展中小型企业。
16. 提倡永续性农业政策,为各领域提供公平与充足的资助,并且不分种族公平分配土地给农民。
17. 重要服务行业(包括水供、医疗、公共交通与能源等)实施国有化政策,并为私营化工程进行公开招标。
18. 付给产油州(包括沙巴、沙捞越、吉兰丹与登嘉楼)至少20%的矿地使用费。
19. 保护自然环境,重新规划森林与野生保留地。严格实施能源与水源保护措施。为太阳能及其它永续性能源提供发展奖掖,并实施再循环措施。
20. 实施公平与有效率的公共房屋政策与计划,以利贫困人民和边缘化的社群。
21. 在所有政府决策机构中,为女性代表提供30%固打。
22. 成立独立广播局, 只向国会负责,不向政府新闻部负责。应废除每年更新出版准证制度,并制定反垄断法,以预防媒体被政党或商业机构所垄断。
23. 立法保障最低薪金制,涵盖本地与外国劳工;检讨劳工法令,确保它符合国际人权标准,并鼓励各领域的劳工參加工会。
24. 保障原住民的权益,确保原住民拥有他们习俗地与资源的控制权,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政府应为他们提供支援, 以滿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如:保健、营养、水源与电供、交通等,同时,应促进和发展他们的母语。
25. 修改《大专法令》,允许讲师、学生与青年参与我国的政治事务。
26. 检讨我国的国防政策,促进东协各国之间的和平,并削减军事开销,让医疗保健与其他社会服务,获得更多拨款。
我们希望华团领导人能认真了解这些公民要求,并促使全国民众认识这些要求。同时,在下届大选前,要求所有政党对这些要求作出承诺。这就是真正的政治教育,所谓“超越政党不超越政治”。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5746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2-2011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经济模式遇阻政府裹足不前
隆雪华堂忧沦“新名称旧模式”
针对新经济模式遭到土著权威组织施压变调的争议,隆雪华堂担忧《新经济模式》最终是否会沦为“新名称,旧模式”?是否在所谓的《新经济模式》下,全民继续承担旧制度所留下的种种弊端,而这种种弊端继续拖累国家前进的步伐?
隆雪华堂会长陈友信(左图)指出,首相纳吉自上任以来所提出《新经济模式》,强调三大原则,即高收入、永续经营以及包容性;另外,首相也提出更新扶弱政策,提出亲市场、绩效、透明以及根据需求的主张,而非基于种族的考量。这种尝试摆脱种族与特权巢臼的新概念、新做法,的确受到相当广泛的认同和期待。
“然而,《新经济模式》的具体执行方案和落实的时间表,却迟迟没有明确的公开宣布;换言之,到目前为止,政府裹足不前,难免令人困惑和不安。”
马来人经济大会原地踏步
他指出,去年马来人经济大会就原地踏步,提出要求政府延续土著固打制,同时也要求政府根据67%土著和33%非土著的比例,分配国家和社会资源。该项诉求基本上与《新经济模式》的概念完全背道而驰。
根据国家经济咨询理事会成员再那阿兹南的揭露,政府在推行经济改革方面缺乏政治决心,屈服于土著威权组织的要挟,结果导致《新经济模式》第二部分的总结报告数度展延,最终将倡导种族平等的项目撤下。
“种族偏差政策已经是人尽皆知的毒瘤。如果政府此时此刻依旧不敢大刀阔斧进行经济改革,一旦种族政策的病毒继续扩散,其后果恐怕就只剩下瘫痪了。”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5769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2-2011 03: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2-2011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2-2011 04: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2-2011 06: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经济模式》最终是否会沦为“新名称,旧模式”?
首相自上任以来所提出《新经济模式》,强调三大原则,即高收入、永续经营以及包容性;另外,首相也提出更新扶弱政策,提出亲市场、绩效、透明以及根据需求的主张,而非基于种族的考量。这种尝试摆脱种族与特权巢臼的新概念、新做法,的确受到相当广泛的认同和期待。
然而,《新经济模式》的具体执行方案和落实的时间表,却迟迟没有明确的公开宣布;换言之,到目前为止,政府裹足不前,难免令人困惑和不安。
去年马来人经济大会就原地踏步,提出要求政府延续土著固打制,同时也要求政府根据67%土著和33%非土著的比例,分配国家和社会资源。该项诉求基本上与《新经济模式》的概念完全背道而驰。
根据国家经济咨询理事会成员再纳阿兹南的揭露,政府在推行经济改革方面缺乏政治决心,屈服于土著威权组织的要挟,结果导致《新经济模式》第二部分的总结报告数度展延,最终将倡导种族平等的项目撤下。
种族偏差政策已经是人尽皆知的毒瘤。如果政府此时此刻依旧不敢大刀阔斧进行经济改革,一旦种族政策的病毒继续扩散,其后果恐怕就只剩下瘫痪了。
隆雪华堂的忧虑是:《新经济模式》最终是否会沦为“新名称,旧模式”?是否在所谓的《新经济模式》下,全民继续承担旧制度所留下的种种弊端,而这种种弊端继续拖累国家前进的步伐?
http://www.merdekareview.com/reader_view.php?id=16357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2-2011 1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2-2011 0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经济政策虽遭滥用但必须延续
马哈迪促马来人勿畏惧种族标签

前首相马哈迪认同新经济政策遭到马来人滥用来快速致富,但是却坚持这项争议性的政策应延续下去。
此外,他也敦促马来人勿畏惧被标签为“种族主义”者而不敢捍卫本身的权益。
他说,有关的标签导致马来人每每在面对危机时就保持缄默,因为若发表意见,将会面对奉行种族主义的指责。
马哈迪是在今日的“马来人的困境”研讨会上如是指出,大约有2千人出席这项由亲土著权威组织所举行的一日研讨会。其他的主讲人包括前吉打州务大臣沙奴西及土权主席依布拉欣阿里。
滥用者应为政策失败负责
他告诉出席者,那么滥用新经济政策者必须为土著股权无法达到30%的指标负责任。
“我感到羞耻。我时常捍卫新经济政策,但是我发觉许多透过这项政策发出的机会已经被马来人所滥用了。”
“我们得到机会,但不会把握机会,我总是疑惑,当去到大学的时候,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女大学生?男学生都去了哪里?他们是愚蠢还是不懂得为未来把握机会?”
他说,如果马来人识时务懂得把握新经济政策所给予的机会,不止能掌握国家30%的股权,而且更可能超越这个数目。
“若非如此,我们可能早已经达致30%或更高的目标。我们通常做一些挫败政府提升马来人地位的动作。”
马哈迪在这篇全力炮火隆隆的演辞中,不假颜色地斥责马来人滥用了特权,迅速转手出售在扶弱政策之下所获得的准证及合约,因此陷入目前的处境也只能责怪自己。
“他们获得汽车入口准证(AP)然后就卖出去了,他们获得合约也就转手了。快速致富无法持续,这是谁的错?是我们自己。”
废除新经策马来人是输家
虽然存有缺陷,但是马哈迪却坚称新经济政策应该继续获得保留,因为若废除这项政策,所有的马来人都会是输家,包括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问题不是政策而是出在实践方面。(理想的情况)若遭滥用,他们应该什么也得不到。”
寄望政府却忙于内斗分裂
马哈迪也呼吁马来人团结一致,捍卫本身的权益。他斥责马来人寄望政府捍卫权益,但是却不惜为了争权夺利而典当一切,甚至是分裂本身的族群及力量。
“由于我们不努力,因此被迫依靠拐杖。若有人说要废除、摒弃拐杖,我们就会生气,说这是我们身为主人的权利。过去我们可能是主人,但是现在可能已经不是,已经转手卖出去了。”
“(我们)一有风吹草动就叫政府捉人,依赖政府,若听到不悦的声音,就要求援引内安法令逮捕。但若有朝一日,政府不再是属于我们,或貌似我们但却被人收买,我们就会陷入失去权力的危险。”
“这是可能发生的事,因为马来人这多数族群有强烈的欲望,甚至想当首相、攻克布城,若这么想要入主布城,就去吧!”
外来者符合马来人定义
“他们说马来人来自印度、武吉斯、苏门达腊、土耳其等待,所以我们也是外来者,而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害怕被指控为种族主义分子而保持缄默。”
“(但是)我们却符合马来人的定义,包括讲马来文,奉行马来文化及信奉回教。在其他的国家也发生同样的事情,移民学习语言、文化甚至改教,以期被承认为当地的人。”
马哈迪补充说,捍卫马来人的权益并不意味着夺取“其他努力工作”的族群的成果,而是拿回马来人在本身土地上应得到的权利。
“我们愿意修改这个国家的名字,从马来联邦改为马来西亚,但却没有人对我们为了他们的利益而做的事而感恩。”
“我们现在的困境是,究竟是否应该继续这场奋斗,还是选择接受一个马来人再也无关紧要的马来西亚。”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5872 |
|
|
|
|
|
|
|
发表于 13-2-2011 1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2-2011 1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5-2-2011 0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2-2011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笑,大選就是選新的政府,華團豈能討價還價?
“你們達不到這些要求我們就不要選你”
這些威脅性的詞語……華人還真的很厲害。
華團啊……請不要種族化和政治化課題。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