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布赫 于 18-7-2010 04:41 PM 编辑
利用天然环保,贵重的建筑材料,连水磨石的地上都涂上一层又一层的酥油,这各种的材料都形成一种对初上高原来到宫里头的喇嘛,有抵抗高原症。而且有冬暖夏凉的作用。这是我亲身体验到的神奇。。。就那一刻就是那么的舒服。。。。
当地生产的石头烧成灰,水溶解后,再加上牛奶涂的墙 

白马草


来自百度的资料,其实导游有解释,如果我来重复,恐怕没那么仔细了,还是借借百度的资料吧!布达拉宫所用建筑材料以土、木、石三种为主,其外观为宫殿、寺院和灵塔殿三位一体,根据高原地区太阳平行的弧度规律,形成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殿顶的金顶、金幢和宝瓶金碧辉煌,殿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通口。布达拉宫的内部则依佛教密坛设计,殿堂宫室的墙上到处绘有壁画,木作部分更是精雕细刻。
二期维修工程是一种特制材料。这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名为“阿嘎土”。布达拉宫的室内地面和屋顶大多采用这种材料。
达拉宫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石头和木材,而另外有两种西藏独有的材料,就鲜为人知了。
一种叫“阿嘎”,其实就是一种风化石。似土似石,亦土亦石,主要用来做地坪。西藏的“阿嘎”资源极其丰富,但由於打制特别费工费时,在旧西藏只有寺庙和一些贵族家庭才用得起,布达拉宫由於其至尊的地位,裏面几乎全是“阿嘎”地面,整修起来自然格外费工费时费钱,但为了“整旧如旧”,维修中不采用任何新型材料作代用品,只是用“阿嘎”原材料。
另一种独特的材料叫白玛草,是一种墙体建筑材料。白玛草本身是一种柽柳枝,秋来晒乾,去梢剥皮,再用牛皮绳扎成拳头粗的小捆,整整齐齐堆在檐下,等於是在墙外又砌了一堵墙。然后层层夯实,用木钉固定,再染上颜色。在西藏,无论是布达拉宫的女儿墙,还是寺观宫堡的檐下,都有一层如同用毛绒织就的赭红色的东西,这就是白玛草墙。它不仅有著庄严肃穆的装饰效果,还由於白玛草的作用,可以把建筑物顶层的墙砌得薄一些,从而减轻墙体的分量,这对於高达13层的布达拉宫来说,显得至关重要。白玛草制造的工序复杂,利用率又低,老百姓是绝对用不起的,所以,它也不例外地成了旧西藏社会等级的标志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