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hdcyng

EPF本地股市一天交易量达10亿 7亿投资佣金在哪?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3-11-2008 0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路透社:瞧瞧美国人如何优雅地过苦日子

去年这个时候,凯西·约翰逊和丈夫飞到伦敦和巴黎度假,她在巴黎毫不犹豫地花了约2000美元买了一个绚丽的红色路易·威登背包和一件匹配的饰品。但今年情况大不相同。凯西开始穿衣柜中的旧衣服,以节省开支。她和丈夫在旧金山湾区经营一家咨询公司。

  “我想的是‘我悄悄穿上去年的旧衣服,也许别人不会注意到吧’,我只是对它的搭配稍稍作了调整,”凯西说。她在今年预期会参加几个假日派对。“我尽量把开销用在在日常需要上,而不是花大笔钱去买些只穿一两次的东西,”

  凯西的消费理念是全美本季的共识,在大萧条以来最严重金融危机下,美国消费者开始捂紧荷包。对百货商场、精品店和服饰厂商而言,这可是噩耗。他们原本期待人们在准备出席办公室的假日派对和新年庆典时,在时尚服饰上大肆挥霍一笔。

  美国零售业刚发布了三十多年来最为惨淡的10月销售业绩,国际购物中心协会也进一步调降假期购物季原本惨淡的销售预期。该机构目前预期美国零售业11月-12月的销售额会上升1%,之前的预期数字为1.7%。

  已遭遇连续数月销售大幅下滑的Nordstrom和梅西等百货企业将进一步感受到寒冬,AnnTaylor、Talbots和Chico's FAS等女装商家同样难逃浩劫。研究市场趋势的咨询机构WSL Strategic Retail的执行长Wendy Liebmann表示:“我认为(消费者)在掏腰包时会慎之又慎,”

  对Wendy自己而言,她猜测在这个欢庆的假日季节需要有盛装出席的场合。“但我很清楚,我的衣柜中大有潜力可挖,里面有很多很棒的衣服我根本就没穿过几次。所以我想我不会去添置新衣。”“如果人们真的感觉有必要花较少的钱去添置衣服……女性同胞可以在很多地方买到合意的二手衣服和库存尾货。”

  据她最近期的调查数字显示,约51%的女性买过二手服装,她预期随着时局更趋艰难,很多人意识到部分二手服装店也卖设计师的过季服装。购买折扣商品的另一个选择——样品销售也是人气大涨。时装公司是通过样品销售、以很大折扣销售其积压的产品。这类销售通常在纽约或洛杉矶等大城市举行,但部分公司近期已经开始在线进行样品销售。

  Top Button就是一家在线进行样品销售的公司,近期举行的一次是以3.5折出售Andrew Marc品牌大衣。公司联合创始人Michael Feldman称,在五个小时内,该公司卖出1200件。

  “人们还是要去参加派对。他们可能改变购物习惯……但生活无法停止,”Feldman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11-2008 06: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K男 于 11-11-2008 02:55 AM 发表 [url=http://cforum5.cari.com.m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1148431&ptid=1250852][img]http://cforum5.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1-2008 07: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改变救市方式:7000亿美元资金另寻出路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12日说,考虑到市场情况发生的变化,美国上月出台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用途将有所改变,由原先拟定的购买银行不良资产转为通过其他方式稳定金融市场。

保尔森说,之所以作出这一转变,是因为美国政府经仔细评估后认为,在目前市场情况下,购买银行不良资产并不是稳定金融市场最有效的方式。

他强调,美国财政部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对这一问题继续予以关注,并探讨究竟采取何种方式才能加强美国金融体系和缓解信贷紧缩局面。

自今年9月中旬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并逐渐演变成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美国国会于上月初通过了一项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购买银行不良资产以使信贷市场恢复正常运转,但该方案出台后一直未能全面付诸实施。随着市场情况发生改变,美国财政部此前已对该方案进行修改,宣布将拿出2500亿美元直接购买银行的股份,以此向银行注资,这一计划目前已部分实施。

此外,保尔森当天发出警告说,美国金融体系仍相当脆弱,金融机构的坏账依然显著,而美国经济则在下滑,并面临一系列其他挑战。但他强调,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美国和世界金融体系已出现改善的信号,美国金融体系比几周前更加稳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08 08: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4# hdcyng 的帖子

就是说,今晚会大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1-2008 08: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盖茨或出任奥巴马政府CTO 迪斯尼收购雅虎

有分析师日前预测,刚刚退出公司日常管理工作的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Bill Gates)可能出任奥巴马政府的首席技术官(CTO)。
11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有分析师日前预测,刚刚退出公司日常管理工作的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Bill Gates)可能出任奥巴马政府的首席技术官(CTO),而雅虎可能被迪斯尼收购。

日前,投资公司Madrona Venture分析师马特·麦基尔威恩(Matt McIlwain)、Strategic News Service创始人兼总裁马克·安德森(Mark Anderson)、Wetpaint CEO本·艾尔威兹(Ben Elowitz)和Curious Office Partners分析师凯利·史密斯(Kelly Smith)对当前IT市场的热门话题进行了预测。


比尔·盖茨
安德森认为,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和eBay前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可能出任巴马政府的CTO,史密斯认为,该职位非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莫属,而麦基尔威恩认为Sun CEO乔纳森·施瓦茨(Jonathan Schwartz)是适合人选。

在收购雅虎问题上,麦基尔威恩认为迪斯尼将收购雅虎,史密斯认为是维亚康姆、CBS或微软,而艾尔威兹依然认为雅虎最终将被微软并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1-2008 08: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侨报:中国救市计划将改变“国富民弱”

美国《侨报》11月12日发表时事评论文章指出,事实足以证明,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景况,正是美欧日等主要贸易伙伴经济走低所致。因此,中国启动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具有“拨乱反正”的意义,即通过刺激内需来弥补长期被忽略的这一增长极。
  文章摘录如下:
  第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数据披露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走低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前三季度10.6%、10.4%、9%的排列情况看,第四季度不可能达到10%。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创下2002年以来最低的GDP增长率。
  乐观者估计,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应在8%;悲观者则认为,可能降到6%。其实,中国经济还面临外储大幅缩水、财政收入下降和出口减少的多重困境。更堪忧虑的是,濒临破产的外资和中小企业已近7万家。尤其是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已有不少外贸出口型企业破产。


    插图:4万亿经济方案惊醒A股 沪指跳涨7.26% 中新社发 宋学海 摄
  这说明,华尔街金融海啸的凛冽冷风已让中国经济感到深寒。危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正在加快。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盛景已不再。
  在此情势下,中国推出了史上最强的救市计划。温家宝主持启动4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计划,并列出十项刺激措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一贯“从紧”的货币政策也骤变为“积极”和“适度从宽”。
  近20年来,号称“三驾马车”的投资、出口和消费支撑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前两者是主要力量,使中国飞速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强国,集聚了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然而,依笔者长期观察,中国面临的全球化风险也逐渐浮出水面:一是贸易争端愈来愈多,欧美甚至第三世界国家都常对中国树起贸易壁垒;二是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争吵一直未停,现在又回到人民币汇率争端;三是中国发展成低端的制造业基地,产业不能升级,自主知识品牌缺乏的旧疾一直未解;四是中国地域发展不平衡。依赖外资和外贸的东部地区发展迅猛,而中西部地区缓慢得多;五是近年来外国游资投机中国楼市和资本市场的数额巨大,其极强的流动性加深这两大市场的泡沫属性;六是中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加深。10年前,中国出口额占GDP的比重为19%,而目前已增加到38%。若以国际通行的外贸依存度来分析,中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已超过70%。理论上,这一比重超过50%就意味着面临贸易安全问题。
  事实足以证明,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景况,正是美欧日等主要贸易伙伴经济走低所致。因此,中国启动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具有“拨乱反正”的意义,即通过刺激内需来弥补长期被忽略的这一增长极。
  事实上,从胡温执政后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新的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置以及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起,中国政府已有意识地在整合国内市场,为应对可能的危机作好准备。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新土改”,则为城乡两大市场的联通作出政策性的框架设计和许可。也可以说,这4万亿元内需资金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条件下市场内缩的眼前要求,也是中国有步骤拓展内需的长期战略。
  按照中国政府的设计,这4万亿元投资计划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高科技产业、文化设施、环保生态工程、中小企业技改等涉及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尽管规模上不次于布什的7000亿美元救市基金,但不会像美国那样投进虚拟经济打水漂,而是会彻底改变中国城乡、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简言之,中国将多年集聚的公共财政用于民生工程,通过内需让民众尽享现代化成果,改变国富民弱的尴尬。
  观察家都清楚,中国优于印度的地方就是基础建设良好。落实这4万亿元,可逐步实现中国全境域的基础设施向发达国家看齐,为第二轮经济腾飞打好基础。内外两个市场兼修,也是胡温“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前三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速度依然高达27%,同期零售总额增长高达22%。这意味着,国内投资的大环境和消费需求增长呈现良好态势。因此,这4万亿元可发挥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推进作用。
  其实,金融危机也带来初级工业产品和能源价格走低,对大量亟需此类产品的中国而言,也不失为危机中的利好。而面对轮番要中国担任“救世主”的声音,中国政府也要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就是拯救世界的灵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3-11-2008 08: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越来越多:全世界的钱都来了!香港恐陷流动性陷阱

随着越来越多的避险资金涌入香港,已实施25年的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又面临一次考验。有交易员感叹:“金管局顶得好辛苦啊!好象全世界的钱都来了。”
  路透社报道,尽管在上周五(7日)香港的主要银行纷纷减息,但是由于受到香港政府对在港存款100%保障的承诺、部分投资者憧憬有朝一日港元与人民币挂钩,最近几周利差交易平仓后的资金回流以及对美元中长期前景的担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港元的需求仍持续有增无减。
  这迫使金管局周二(10日)两度出手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为八个交易日内连续第九次,并创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连续入场干预次数之最。但港元兑美元仍维持在7.75港元的强方保证附近,丝毫未受影响。市场人士预计,这种状况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他们还指出,鉴于银行在金融危机中严重惜贷,且流动性相对宽裕又将推动短期拆息降至近零水准,香港极有可能陷入流动性陷阱,从而令联系汇率所固有的汇率与息率自动调节机制暂时失效。
  “金管局顶得好辛苦啊!好象全世界的钱都来了。”一家位于香港的全球大型交易商的交易员表示。
  由于金管局的数度出手,截止日前,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已达430亿港元,较9月末大增300多亿港元,为史上少见。而在去年10月,由于受中国居民将被允许直接投资港股的政策激励,资金纷涌入香港,令港币兑美元接近强方保证,金管局数度注入港元后,当月末的总结余也仅为106亿港元。
  根据联系汇率制度,金管局会在7.75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水准时,从持牌银行买入美元注入港币;当触及7.85港元的弱方保证时,会卖出美元买入港币,从而让强弱双向的兑换保证能以联系汇率7。80港元为中心点对称地运作。
  但这几次金管局的出手并未令港币兑美元的汇率脱离强方保证。周二午盘,港元兑美元报7.7500元,持平于强方保证,金管局向市场注入23。25亿港元,其后再注入7.75亿。
  金管局发言人则表示,“金管局完全有信心保证银行体系对港币流动性的需求。”的确,几乎没有人预料香港在可预见的将来会放弃联系汇率制度。
  “相信联系汇率目前还没有什么大问题。毕竟不同于亚洲金融危机,没有看到周边资金有针对性地对港币发起冲击的迹象。"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赵庆明博士称,"不过,最终的还要看金管局与市场的搏弈情况。”
  港元受宠
  尽管汇率最终将由基本面决定,但许多情况下,汇率将是由国际资本的跨境流动来决定。美元今年以来的强弱变化、日圆长期存在的息差交易,都给这一结论做出了最好的诠释。而港元近期的异常抢手,也恰恰重演了这一现象。
  “香港政府承诺对存款进行100%的保障,香港又是全球资金流动最为顺畅的地方,从而成为资金避险的首选。”交通银行香港分行首席外汇策略师罗家聪指出。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欧美金融机构、对冲基金都面临充实资本、去杠杆化的过程,相应的资金也纷纷离场撤回本土,香港市场亦处在动荡之中。9月中香港东亚银行出现挤兑潮,香港银行风声鹤唳,不久后,香港政府强势表态,将对所有在港银行存款提供100%的保障,包括在港的外资行。
  至此开始,港元兑美元不断走强,并已于十几个交易日触及强方保证。各路资金不仅未撤离香港,反而源源不断地流入。
  花旗银行香港分行的一位资深交易人士也表示,市场对美元中长期走势不看好,也是原因之一。“美元很有可能将利率调低到零,已公布的7,000亿美元的拯救计划也将打压美元走势。"她称,"市场现在是越来越多的解除美元头寸,而非新开的多头仓位。”
  上述交易商还表示,对港元与人民币挂钩的憧憬,也是港币具长期吸引力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全球金融高峰论坛会议即将召开,重建全球金融新秩序会是主要议题之一,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有望逐渐提高。
  金管局面对挑战
  有些市场人士认为,对美元中长期前景的看淡及当前银行惜贷或许正导致目前维持联系汇率的基本运作原理失效,从而增加了金管局维护联系汇率的难度。
  根据联系汇率制度,理论上汇率与同业拆息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当汇率弱于7.80港元时,港元拆息应高于美元利率;而汇率强于7.80港元时,港元拆息应低于美元利率。从而使市场自发产生套息交易并以此来调节市场自动平衡。
  但金融危机致全球经济步入衰退,银行间的不信任达到顶峰,美元也好,港币也罢,不仅银行间拆借陷入冻结,对企业的借贷大门也很难打开。
  尽管香港银行同业一个月期拆息率仅为0.85/1.00%,中长期拆息率仍然处于9月以来的较高水准,三个月期的报2.00/2.15%。
  “同业拆借很难做,已经出现负的短期拆息率了。表示有的银行为了调节多余头寸,宁愿给有流动性的、安全的机构付钱,也不会给小银行借钱。"上述交易商还表示,"不由令人想起日本近年来的流动性陷井状况。”
  还有交易商指出,仅就交易来说,现在不涉及本金的还有机构做,有本金的交易已经看不见几笔了。“对一些小行来说,就算给对方多付50个点子,也根本找不到交易对手。”他称。
  惜贷引起的流动性相对过剩问题加大了此次金管局维护联系汇率的难度。
  2003至2005年,人民币升值预期愈演愈烈,国际资金纷纷流入香港,由于当时金管局并未承诺会在港元强方时出售港元,令港元兑美元汇率在 03年底时,由7.80急推升至7.70元。为稳定汇率,金管局此后入场进行强方操作,并在2005年推出了扩大强弱方保证等的优化措施。
  但与2003-2005年不同的是,当时的经济正处于上升通道,银行间拆借及对企业的放贷行为都十分正常,利于联系汇率制度在金管局及时修正后,步入正常。而现在,形势却相当不利。
  难怪金管局总裁任志刚疾呼银行体系要成为资金融通的主要渠道,将存户的资金融通至借款人手上。“呼吁银行应该履行这项重要的责任,让社会上工商百业继续正常运作。”他称。
  但罗家聪也坦言,在目前情况下,银行不放贷也实属正常。“金管局的压力真是不小啊。”他认为。
  香港的一位外汇交易商表示,“希望金管局能顶得住,市场中许多的合约的价格都是以7.75港元为结算价的,如果金管局突然改变政策,会让许多银行和企业死得很惨,那市场就大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1-2008 0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高官:如早知经济衰退 英国不会申办奥运会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3日报道,英国奥运大臣特莎·乔韦尔近日表示,如果早知道现在的经济陷入衰退,英国就不会去申办2012年奥运会。
  特莎·乔韦尔10日在一次休闲业者晚餐会上说:“如果我们早知道今天发生的一切,我们还会申办奥运会吗?答案几乎肯定是——不会”。
  英格兰银行12日发出警告称:尽管经济学家要到明年初才能下定论,但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英国经济可能已经陷入了衰退。
  英国经济增长放缓使奥运承包商感受到更大的压力,而政府也已削减了奥运预算。但仍有大臣们坚持认为奥运支出有助于经济增长。
  但在随后的一份声明中这位奥运大臣似乎想淡化她之前的说法。
  “如果经济像预期的那样大规模衰退,我相信肯定会有人认为现在不是为像奥运会这样的公共项目进行大规模投资的时候。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同以往,英国筹办奥运会的投资很可能成为拉动英国经济的一个亮点,”乔韦尔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11-2008 0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信贷损失将超万亿美元 中国拒做最后的债主


美国债券研究机构12日发表最新预测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信贷损失将超过1.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  

美国权威债券研究公司CreditSights首席战略分析师路易斯·普尔特当天在参加一个信贷问题会议时指出,由于经济环境恶化,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损失的预测可能过于保守,人们对未来的风险预测可能太过乐观。  

普尔特指出,许多经济指标都显示经济问题的严重性:美国目前仍有100万套现房无法售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案件继续增加,消费者信心跌至低点。  

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金融系统的资金缺口也在日益扩大。据华尔街权威交易商预测,目前美国政府推出的7000亿美元巨额救助计划已不足以应金融系统所需,为了摆脱危机,金融系统需要超过1万亿美元资金。  

美国投行拉扎德公司董事会副主席加里·帕尔当天指出,尽管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不过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年初,金融机构仍将面临巨大损失。  

专家:中国不会动用2万亿美元储备去做最后的借贷人  

据香港文汇报综合报道,中国将出席周六在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经济峰会,但分析指中国不可能成为财困国家的最后借贷人。  

虽然英国首相白高敦呼吁中国动用近2万亿美元(约15.5万亿港元)的储备,帮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紧急借贷计划,但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国是人口大国和世界经济大国,能够保持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平稳的发展,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白高敦的建议"不很实际",说:"我不认为中国会有心情、有胃口动用2万亿美元的储备。资本用作最后借贷的用途,很可能一去不回头,须冒很大风险,中国并不会接受。"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指出,各国对中国的期望太高,"国际社会对中国挽救全球经济抱太高的期望了,他们忘了中国仍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1-2008 06: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西方各国抛弃“达赖”看中国经济硬实力

众所周知,今年是《世界人权宣言》60周年,每年1210日的《世界人权宣言》大会,列来都是西方拿中国说话的最佳时机,而中国的分裂份子总被涂脂抹粉一番闪亮登场,不择手段地打击和削弱中国势力,而受到攻击的中国少不了又得费尽心血作一场正义的捍卫。然而,今年的60大庆纪念会上却出现了意想不到场景,仿佛历史的车轮停止了前进,以往叫嚣最厉害的西方几个少数国家,突然之间都在中国的所谓“人权”问题上哑然而止,再没有以往那咄咄逼人叫嚣声了。

最为瞩目的则是,为西方世界推宗为“人权”斗士的西藏分裂主义头面人物达赖,这次竟然阻止在门外而不能参加这一“盛会”。 曾经众口一致支持“藏独”的西方国家一个个忙不迭地改变口风。连老牌的“藏独”后台大柱英国,在10月底突然发表了声明,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法国和德国紧随其后“拥抱中国”,纷纷澄清立场,强调与“藏独”份子脱离干系。


怎么忽然就成了这样?历史上,所谓“西藏问题”的形成,本来就是由这几个国家恶意促成的,而英国恰恰是始作俑者之一。而在1029日英国外交部官方发表声明称英国“非常肯定地”承认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并似乎又很诚恳地做了检讨:“英国在20世纪对于西藏地位的立场是“基于那个时代的地缘政治”和“过时的宗主国概念”, 而这一政策是“时代错误”。


德国总理默克尔,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曾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执意在总理府会见达赖,为支持“藏独”将参加北京奥运会官方邀请付之一炬,反华执灼真是执灼到家了。但今年10月,默克尔在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通电话时却突然改口表示:“德国将继续坚定支持和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西藏独立’。”同样,法国总统萨科齐自一上台后就与中国对着干,紧跟美英遥相呼应,也在同一时间里突然改变了策略,声称以放弃今夏邀请达赖访法的事项,并来个彻底性的革命,连今年《世界人权宣言》60周年大会都将达赖挡在门外。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受美元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已成由美国朝欧洲蔓延趋势。而就在这样的时机,中国犹如白雪茫茫一青松,傲然屹立,在今天的世界眼里,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大国不再是一种预测,早已成为现实摆在面前,不必说,今天的全球性危机只有中国有足够资本来参与救市,对待财神爷的中国,谁还敢来得罪?


而笔者认为:中国今天应该着眼国内和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相结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期待我们为由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肇始的这场金融风暴承担过大的责任,似乎太不切合实际,理然为共同抗击全球金融风暴,不使中国自身受到危害,该出手得还得出手,但不能被眼前西方世界眉飞色舞所迷惑。中国仍然必须聚精会神搞好自身的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眼、着力搞好国内经济,确保中国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和经济持续发展,这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1-2008 06: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媒: G20金融峰会将可能帮萨科齐成世界"国王"

1115,承载着终结全球金融危机众望的20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将在华盛顿召开。伴随着以法国为首的欧盟集团要求“建立以欧美主导的新布雷顿森林体系、改变游戏规则”的表态和让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社会上获得更多发言权的呼声,此次G20金融峰会将意味着全球权力中心的转移。美国《纽约时报》的文章说,此次全球峰会将证明一件事情,那就是金融危机将如何改变全球经济地图——以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基准的“西方旧有的权利俱乐部”将被彻底放弃。
  《纽约时报》13日以《G20峰会,寻求新领袖》为题报道说,当法国总统萨科齐提议举行这样一次会议时,美国总统布什扮演了东道主的角色。扩大参会国家的这一决定是由布什做出的,但这些国家将在华盛顿做出怎样的决定仍旧是个未知数。另一方面,对于多数与会者来说,美国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震中”,这就意味着“打破世界权利平衡”的呼声将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  

  文章认为,布什政府对此次金融危机能够达成怎样的主要结果并不看好,一方面是反对欧洲国家提出的重建经济规则的建议,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布什不愿意交给奥巴马一些他并不支持的新措施。因此,不少观察家们预言,布什在自己撮合的G20峰会上,可能沦为一个“看热闹的人”。
  

  那么,另一种可能性就将越来越大——毫无疑问,萨科齐将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正如前IMF首席经济师西芒·约翰森所说:“欧盟或中国是否会美国的‘空档期’为未来的金融体系定下基调呢?”
  

  文章分析,欧盟目前对防止经济危机的蔓延商定了一揽子的措施,包括设立基金、对高管薪酬设限等。欧盟还希望通过学术监督员或“全球政策委员会”来协调全球金融监管。英国驻美国大使尼格尔就表示:“我们知道目前是美国最艰难的时刻,但我们认为这些措施的立即施行是极为重要的。”
  

  当然,欧盟国家并非对救市计划达成统一。法国比英国更希望建立一个更为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而德国则对金融措施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认为这将迫使其不得不援助其它国家。西芒·约翰森认为:“看起来我们正在等待一个‘新国王’的到来。”“但如果这个周末没有取得任何新的实质性进展,那么这会成为美国权利复活的时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1-2008 06: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救市 地方闻风而动 "4万亿元"大蛋糕怎么分?


“4万亿”可谓当前最大的社会热点。据媒体报道,4万亿的消息甫出,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就已闻风而动,纷纷进京,国家发改委门前更是“人头攒动”。

4万亿元的投资,对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过,对于这些钱怎么花,却引起网友的极大关注,有的甚至担心这笔巨资会投向一些“拍脑袋工程”。
网友的担心固然有些多虑,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也值得我们警惕。那么,如何用好这4万亿呢?在笔者看来,关键还在于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所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笔者看来,就是利用资金(资本)高度的趋利性特点和“市场主体”充分的市场理性,在资金(资本)可以充分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前提下,使所有资源配置到它最该去的地方。由于“市场主体”具有一种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以及风险最小化的 “硬约束”,从而使资源配置的盲目性以及浪费现象得以遏制和减少。

诚然,国家财政资金的配置与私人资本的流动和配置有所不同,它更多追求的是一种宏观效应乃至社会的公平、正义,与私人资本利润最大化的价值取向有本质区别。但在市场理性方面,在追求资源配置最优化的“硬约束”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却常常做得不够。如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往往不是市场,而是权力、人情等因素,那就值得警惕了。
国务院将4万亿投资定位于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等,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其实并无矛盾。4万亿的大蛋糕,上述领域将如何切分,当然离不开对全局的考虑和宏观计划,但当具体领域和重大项目确定之后,钱究竟怎么花就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并非一句空话,它要求有关部门在所辖领域的建设发展中充分遵循市场规律,且做到对该领域的资源配置、运行现状了然于胸,并以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大量的经济数据作为蛋糕再切分的科学决策依据。真要做到了这一点,“跑部进京”的冲动就会被遏制,国家发改委门前“ 人头攒动”的场景也就会自动消失,国家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1-2008 06: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将给二十国集团峰会带去什么?
【法新社北京1112日电】中国将带着成为积极参与者的承诺参加在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但是它不大可能让自己成为受全球衰退冲击的国家最后求助的借款者。
  胡锦涛主席出席世界上各大工业化国家和主要新兴经济体举行的峰会,反映了中国正在转变为一个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国家。

  分析人士说,这还表明中国对全球危机的结果日益担忧,以及它越来越愿意与其他国家就重大的全球问题进行磋商。

  瑞士信贷银行驻香港的分析师陶冬说:“中国正在与世界上其它国家协调,这很好、很重要。”

  中国领导人表示,他们希望这次峰会对建立调控更好的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实质性的结果。

  不过在这次会议上,世人对中国的期望看来远远超过这个国家所能坦然接受的程度。北京大学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贾庆国():“我认为他们忘了中国仍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

  英国首相戈登·布朗上个月呼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他认为中国和盛产石油的海湾国家是最有可能对此做出贡献的国家。但是,陶冬认为布朗的建议“不太现实”。他说:“我认为中国没有兴致、也不想将它的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投入这场游戏。”

  不要指望中国救世界

  【英国《泰晤士报》1112日文章】题:不要指望中国救世界(作者乔纳森·芬比
)

  北京本周宣布将实行3750亿英镑的经济刺激计划,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由此确定了远大的经济志向。

  实际投入的新资金数额还不清楚,但其政治效应不可否认——不仅对中国是这样,对于本周末在华盛顿参加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的世界领导入也是这样。

  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一些评论员曾猜测中国可能动用其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西方的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援助。由于北京此前在外国机构的投资出现亏损,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但是胡锦涛主席本周末去华盛顿时将带去一个其他人难以匹敌的不同讯息——“我们宣布了经济刺激计划,你们会怎么做?

  其他领导人很难挑出毛病——正如戈登’布朗昨天所说:“一个国家的财政刺激可以得益于其他国家正实施的财政刺激计划。”问题可能在于,它们没有中国可以动用的那么多资金。

  中国经济改革的开创者邓小平一直建议中国应谨慎前进,多做少说。中国不想成为全球领导者,它更愿意让别人领跑。法国总统萨科齐上个月在北京与胡主席会谈以后,中国大概选定由萨科齐手执指挥棒。中国担心的主要问题是刺激国内经济,而不是帮助世界摆脱困境。它坚持说,这就是它对这场全球危机的最大贡献。

  周日宣布的经济刺激计划就是在这条道路上迈出的一步。但它还突出表明,全球均势正发生变化,中国的规模和资源使它不仅仅是廉价出口商品的提供者,其经济状况将与世界其他国家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周末的峰会将为确定这种关系的走向提供一个机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布朗和其他人只能希望,北京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确存在互依互利关系。

  中国自助即是助人

  【《日本时报》1111日文章】题:中国和日本可以通过自助方式来援助他国

  由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在继续走向衰退,而许多人担心这场衰退将会是深入和持久的,因此众多目光日益转向崛起中的中国,希望它在此急需其帮助的时刻,能够以某种方式向世界其他国家伸出援助之手。

  人们的期望很高,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带动世界增长的火车头,而且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达到1.9万亿美元。日本位居第二。

  在不久前举行的亚欧会议发表的主旨讲话中,胡锦涛主席表示,虽然中国愿意提供帮助,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他说,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本身就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为此,我们首先要把国内的事情办好。

  当这位中国领导人说中国首先要把国内事情办好时,或许多少令人感到失望。但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合乎逻辑的。例如,在航班上,如遇紧急状态,总是告诉乘客在帮助包括儿童在内的其他人之前,应首先自己戴上氧气罩。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必须首先能够照顾自己。

  而且,中国的态度与其他国家的态度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所有这些国家都在努力保护自己的经济。例如,日本首相麻生太郎9月在联大发表讲话,在涉及世界经济问题时,是这样说的:“正如我看到的那样,摆在日本面前的任务已经十分明确,也就是说,日本的首要责任是振兴自己的经济。”他还说:“日本经济位居全球第二,就这个规模而言,这肯定是日本所可以提供的最直接有效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1-2008 07: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金融时报:为什么中国央行继续增持美国国债

11月4日《华尔街日报》报道,据美国经济学家Brad Setser估算,中国央行在2008年8月至2008年10月之间增持了美国国债500亿美元,总额达到7500亿美元。中国已经显著超过日本(5950亿美元)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央行持有美国国债规模占外国央行持有美国国债总规模的35.4%,占美国可流通国债总额的13.3%。

    次贷危机爆发至今,美国政府承诺用于救市的潜在资金规模已经高达1.8万亿美元。增发国债无疑将成为美国政府用于财政融资的最重要手段。目前美国财政部的未偿还债务达到10.5万亿美元,其中可流通国债总额为5.7万亿美元。如果美国政府全部采用增发国债的方式来为救市成本融资,这将显著扩大可流通国债规模,一方面导致新发国债收益率上升,另一方面导致存量国债的市场价值缩水。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国内就中国央行是否应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展开了非常激烈的争论。反对意见认为,既然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可能继续缩水,而且金融市场稳定之后美元可能大幅贬值,继续增持国债意味着未来可能出现更大损失,此举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支持意见则指出,如果中国不继续购买美国国债,那么为了把新发国债推销出去,美国政府的自然反应是大幅提高新发国债的收益率,这将导致中国央行持有的存量国债价值更加猛烈的缩水。因此,通过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来帮助美国金融市场尽快恢复稳定,从整体上而言有助于最小化中国外汇储备在次贷危机中的损失。

    如果Setser估算正确,那么最近两个月以来中国央行依然在增持美国国债。其实中国央行的举动并非特立独行,Setser的估算同时表明,日本央行以及石油出口国央行们同样也在增持美国国债,其中日本央行增持了90亿美元,石油出口国央行增持了100亿美元。

    为什么中国央行会继续增持美国国债呢?

    第一,这与全球范围内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Deleveraging)有关。国际金融机构普遍实施了在险价值(Value at Risk, VAR)的资产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一旦资产价格下跌,金融机构将被迫收缩财务杠杆,通过出售风险资产来偿还债务。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同时启动去杠杆化进程,导致短期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市场大规模撤出(这也是韩国等国家面临资本外流的根本原因),并重新流回美国。毕竟美元仍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最具流动性的币种,美国国债仍是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最具流动性的资产。大量短期国际资本重新流入美元短期国债市场,导致了两个后果。其一是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得非常陡峭(参见图1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变化)。由于大量短期国际资本投资于美国短期国债寻求避险,导致美国1个月、3个月等短期国债收益率水平迅速下降,甚至一度出现负利率的情形;其二是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的显著升值,尤其是相对于欧元大幅升值。2008年年初至今,美元对欧元升值超过25%。美元汇率走强也是导致全球原油及初级产品价格下挫的动因之一。

图1  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变化



资料来源:美国财政部

第二,这与中国央行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有关。尽管从2005年7月开始,中国开始实施人民币有管理浮动、参考一揽子货币的汇率政策。但自2008年第3季度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化对中国出口行业的冲击加大,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明显减缓。2008年第3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仅升值0.6%。由于这一时期内美元对欧元显著升值,导致实际盯住美元的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也出现显著升值(参见图2近期人民币对美元与欧元的汇率走势)。2008年第3季度,人民币对欧元名义汇率升值了7.5%——这是汇改以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最大的单季升值幅度。

图2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与欧元的汇率走势



综合以上两个原因,不难理解中国央行为什么继续增持美元国债。由于美国短期国债重新获得国际投资者青睐,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显著升值。在这一背景下,如果减持美元资产、增持其他币种资产,将导致外汇储备市场价值出现较大账面损失(因为外汇储备是以美元计价)。因此增持美元国债就成为中国央行的暂时之选。我估计,在中国央行增持的美国国债中,短期国债的比重可能显著上升,因为金融市场动荡时期,美国长期国债市场价值的波动性更强。增持美国短期国债,也是“现金为王”(Cash is the King)思路的变相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1-2008 07: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人信用卡债务高达1兆亿美元 政府急救
继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那里第二大泡沫也发势不妙:美国老百姓的信用卡借贷金额高达近1兆(1万亿)亿美元。更糟糕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深陷债务危机,已无法偿还自己的借贷。
珍妮 克莱因一向很为自己坐落于纽约州洛切斯特市的私宅幸福而自豪。她虽然喜欢这座别具一格的住宅,而且景色也好,就在湖边,但现在太贵,承受不起了。

珍妮所在的银行每月索要的贷款利息加偿还本金和其他费用一共是1225美元。这笔钱超过珍妮计划的很多,让她无法承受。祸不单行,不久前,珍妮的丈夫丢掉了全职工作,现在,他们夫妇干4种临时工,但即便这样还是入不敷出。令克莱因夫妇特别焦虑的是,除了房产不知怎样偿还外,他们还欠着5位数的信用卡贷款。
事实上,这对夫妇的生活并非奢侈,首饰和电视都没有。他们有的,不过是生活必需品。但他们向信用卡公司借了债,一共是23000美元。
象克莱因夫妇这样的事故并非个例。美国经济学家认为"迅速破产"的一代正在迅速扩大。在他们大把花钱的同时,收入却因为工作的流失在减少。为了填补空缺,他们象救命稻草似地抓住American Express或Visa这样的信用卡,这样一来,便跌入不能自拔的债务陷阱。在德国,信用卡上的支出帐务在很短时间内必须偿清,但美国不是这样。信用卡帐务可以拖欠很久。
为了挽救破产
金融问题专家、债务顾问曼宁说:美国平均家庭的财政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负债高度。他启动了一个旨在帮助"迅速破产一代"摆脱危机的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偿还计划,而不是将借贷人推入破产的火坑。根据当事者的收入和普通开销,制定每月偿还债务的计划。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挽救或减少私人破产,而且债权方至少得到一部分债务赔偿。美国现在有25个州启用了这项计划,而且该计划已经初见成效。

"我曾想,我们会失掉房子",说话者是菲利斯 霍夫曼。她也属于"飞速破产代"中的一员。她的房产已被强制出售了三回,此前,她已无力交付每月的费用。是啊,怎么交呀,信用卡债务高达5 万美元,房产借债竟达35万!
现在起用的曼宁计划也许会带来一些希望。信用卡公司做出承诺,只要菲利斯付清信用卡债务的37%,也就是18500美元,其余部分就全部抵销。房产借贷每月偿还的部分不是3000美元,而是1700美元,将近降低了一半。
曼宁计划的口号是,从实际出发,让银行让步。不过,曼宁计划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在美国,仅信用卡借贷一项,老百姓的债务总额就已高达9370亿美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1-2008 06: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名投资大鳄被聆讯 美国追查金融危机祸首
       近日,美国政府正寻求各种方法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追查”金融危机的“元凶”。为彻查金融危机发生原因,找到真正的金融危机罪魁祸首,国会将聆讯5位知名对冲基金经理人,调查这5位投资大鳄在金融危机中所作所为。
他们分别为约翰·保尔森、乔治·索罗斯、詹姆斯·西蒙斯、菲利浦法尔科内和肯尼斯·格里芬。



接受聆讯的5名对冲基金经理人。


索罗斯。

[ 本帖最后由 hdcyng 于 16-11-2008 06:1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11-2008 07: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才来调查会不会迟了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1-2008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enghiss 于 16-11-2008 07:13 AM 发表
现在才来调查会不会迟了些。


原凶是格老, 这5个是帮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08 06: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是想拿点钱防老吧。不过这几个帮凶到是很乐意的干。干啊干啊,最后干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事。

索罗斯好像很累,应该是每天开庆功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1-2008 07: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enghiss 于 16-11-2008 06:43 PM 发表
格老是想拿点钱防老吧。不过这几个帮凶到是很乐意的干。干啊干啊,最后干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事。

索罗斯好像很累,应该是每天开庆功宴吧。


只怕他们原来想捅个小洞,结果..... ....... 自身都中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10-2025 07:06 AM , Processed in 5.89570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