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3-7-2011 10: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素还真
那你衬得上那个签名吗?
谷成 发表于 3-7-2011 10:01 PM
谷成师兄何必节外生枝?先回答我前面的问题吧。不要转移大家都视线,我知道你没有能力回答,不过你既然充有能力,就让大家见识下。谢谢。
发表于 3-7-2011 10: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2# 素还真
礼尚往来,是你要教我诚实的,我自然先检验你的诚实度如何,再来向你请教,这怎会离题呢?
发表于 3-7-2011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素还真
礼尚往来,是你要教我诚实的,我自然先检验你的诚实度如何,怎算离题?
谷成 发表于 3-7-2011 10:06 PM
你已经测过了。现在就请回答我的问题。不过我就知道你没有能力回答。来反驳我吧,不要浪费论坛资源,谢谢。
发表于 3-7-2011 10: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3-7-2011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素还真
那你衬得起那个签名吗?
谷成 发表于 3-7-2011 10:01 PM
不过是个论坛昵称,管他什么衬得起,衬不起?你计较心也够强的。
假如明天我登记个名字叫李小龙,难道就要好像李小龙那样好打?
答完了。到你回答我一系列的问题。
发表于 3-7-2011 10: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是个论坛昵称,管他什么衬得起,衬不起?你计较心也够强的。
假如明天我登记个名字叫李小龙,难 ...
素还真 发表于 3-7-2011 10:11 PM
那我也是说出想法而已,又没夸过大彻大悟了?你又何必送我帽子呢?
发表于 3-7-2011 10: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也是说出想法而已,又没夸过大彻大悟了?你又何必送我帽子呢?
谷成 发表于 3-7-2011 10:16 PM
你的回答已经说明你之前说的大道理就好象是无用的装饰品一样。谢谢,这样就行了。
发表于 3-7-2011 10: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3-7-2011 11:01 PM 编辑
你的回答已经说明你之前说的大道理就好象是无用的装饰品一样。谢谢,这样就行了。
素还真 发表于 3-7-2011 10:18 PM
不是凡事都要别人肯定的,你如何想都和我没关系。难道别人说你性无能,你就必须公开表演吗?
楼主
|
发表于 3-7-2011 1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ADslayerDARK 于 4-7-2011 12:26 AM 编辑
呵呵呵,或许对于没有的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不去追问(沉默)。哲学的开始至少是重新意识到原本已知的事物,并重新认识,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
在一间事物的方面必然拥有着另外一种事物的存在,这只是一种假设,并不是事实。既然人类被认为是不完美的,那么就一定拥有完美的人类,在光的对面必然拥有黑暗的存在。但是这些反面假设的起源并不是由于对原本已存在的事物认识而来的命名(如黑暗的命名是因为光的对面),而是对原本的事物的对岸,进行的幻想,这些反面(幻想)被人类逻辑承认的原因是由于’反面的反面‘即实体的存在。
这些反面事物的创造违背了语言的起源,即对一样实体事物的命名,这些反面事物的创造不过是’超脱了语言与世界的联系‘,超脱了实指定义,语言成了独立的个体才被创造出来。即使在不同语言游戏中,通常即使语词的用法不同,但是通常一个语词都会指向现实生活中的某项事物。比如在渔夫团体中水鱼是种鱼类,但是在个别情况如商人团体中水鱼却被称作’被骗的人‘。
形而上的概念通常都是基于对于实体事物的后续推论(即使用实体的解释/概念去推论在另外一种概念的存在),这种虽然建立在实体事物之上,本身却不是实体之物。而且所谓的推理不过是种猜想,对事物运动的推测,即幻想出来的可能性,这些虚幻的概念/理论之所以个个都坚不可摧,乃是由于他们都‘拥有相同的可能性’,他们之所以存在,不过是我们‘推测他们有可能存在’。
通常我们在认识一个哲学家前,我们都会称他是虚无主义,理想主义等等。但是这些主义彼此相对立却又显得真实,那是因为所谓形而上的虚幻概念,不过是‘基于现象(现实世界存在之物)的种种推测及种种可能性’,我们属于哪种主义,‘佛教主义,道德主义’,不过是由于我们所需,我们会由于自身的经验并衡量,并借此相信一种‘拥有可能性’的思想,仅仅是相信及信仰,而不是确定,因为不过是‘种种有可能却又无法证实何者为真的可能性’。
追求真理,真理是永恒的,真理的认识究竟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现象的直接认识,还是在现象之中,即语言独立运行而做下的推测?事物是短暂的,所以就必然有一个永恒的事物(反面)《--这个推测是语言独立运行时推测出来的,但是事实上在我们现实世界之中,有什么是永恒?时间是永恒?但是人类消失之后,时间如何存在?存在的定义是什么?。真理不过是在现象之上所作出的推测,是基于现实事物的现象所作出的‘推测’,是‘可能存在’。
假设真理存在,并已经被确定,我亦可以在这真理之上,作出一个推测,一种可能性,必然拥有一个可以摧毁这个真理的事物存在,有一样东西可以摧毁永恒。这个推论也是一个在现象之上所作出的一个推论,并也可以被信仰。如果人类是目的先于存在,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满足于此目的的人,我猜想他们的哲学是‘探讨如何摧毁真理’,还我非机械化的生活。
发表于 4-7-2011 12: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4-7-2011 12:47 AM 编辑
在一间事物的方面必然拥有着另外一种事物的存在,这只是一种假设,并不是真理。既然人类被认为是不完美的,那么就一定拥有完美的人类,在光的对面必然拥有黑暗的存在。但是这些反面假设的起源并不是由于对原本已存在的事物认识而来的命名(如黑暗的命名是因为光的对面),而是对原本的事物的对岸,进行的幻想,这些反面(幻想)被人类逻辑承认的原因是由于’反面的反面‘即实体的存在。
DEADslayerDARK 发表于 3-7-2011 11:45 PM
99.99%的哲学辩论都是基于“假设”之上的辩论,实际上,双方都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并没意识到,所谓命题也不过是一种假设而已。似乎很难让大家明白,“假设”终旧是“假设”,你不能说它是真(对)的或是假(错)的,因为它们的定义都很模糊,而且界线不明,硬是坚持拆个清楚,根本就是浪费时间。这种争执延伸到政治、宗教、学术、文化的各个层面,注定了人类无法摆脱冲突取向的意识形态之争。
因此与其说我们塑造了语言,更不如说语言塑造了我们的思维,语言的潜在规则,进而促成二元观(语言产生之前,人类是没有对错概念的,所以对错只能存在语言之中,故佛说妄想),只要我们无法超脱语言的经验,自然无法明白语言是如何在意识中创化了悖论,如何造成我们的诸多选择上的矛盾及烦恼,所有问题只是指向一个问题,就是语言的问题。只有充分了解并超越这个拘束,我们才有可能去了解语言层面以外的东西,即那些我们标签为神秘之物、那些无法言谈交流的事情。
所以语言是工具,更是意识的囚笼。语言虽然提供了人类的拓展思想的空间,实际上也掐死了人类的意识之流。所以当年苍颉造字时,鬼哭神泣,实际上这个传说具有深层意义的哲学隐喻,值得深思。
发表于 4-7-2011 1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99.99%的哲学辩论都是基于“假设”之上的辩论。》
好。
为何【哲学辩论基本上都是基于“假设”上】?
假设的用意是什么?
假设延伸出什么功能?
假设的基础是基于什么概念而来?
举例:
假设我一生人都不曾上过酒吧,那我就得运用来自别人的知识来描绘那里的情形。
那么,这假设真的是站不住脚?真的不能反映出事实?看来未必。
法官在审判和定人罪时,难道法官也需要亲身体验过其经历才能体会犯罪的人的罪的真实性?如果是,那么99.99巴仙的法官都是“假设”自己的判决是对的,因权力的关系而忽略了假设”终旧是“假设”,你不能说它是真(对)的或是假(错)的,因为它们的定义都很模糊,而且界线不明。所以,法官的司法判决也不能被厘定为至高无上的公平审判的最理想制度?
那么,我们生存在这社会有什么意义?如果司法不存在公正因素,那三元论述又如何可以纠正司法的偏差?
如果司法被比喻为『实际上也掐死了人类的意识之流』,那么怎么样的三元司法,才能『称职』,能够『充分了解并摆脱这个拘束』而为民请命呢?
双小人多嘴,尽情谷师兄不要见怪~~~
发表于 4-7-2011 0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4-7-2011 01:27 AM 编辑
谷成师兄是学佛人,却不知【楞严经】所说,舌根圆满1千200功德,而眼,身,鼻根却只有800功德。舌根说法,听者受用。
我所见现代“悟道者”思维千篇一律,不懂文字作用却反对文字。看太多奥修的书被带入歧途。
不理解文字深入内涵,又如何能准确的应用文字。既对文字的功用不熟悉,又何以以为自己能超越文字?
发表于 4-7-2011 0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3# 素还真
素大哥,我虽然是基督徒,但我的思想却与大多数基督徒格格不入,所以通常都被他们标签~~
我为之叹息焉~
发表于 4-7-2011 0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4-7-2011 01:57 AM 编辑
回复 素还真
素大哥,我虽然是基督徒,但我的思想却与大多数基督徒格格不入,所以通常都被他们标 ...
双面人 发表于 4-7-2011 01:25 AM
劣者迟迟不睡觉,就是想看双面兄的回贴,果然没有令我失望。兄台以法官的比喻来反驳『假设』的局限性,非常精彩。这个【哲学版】除了兄台以外,没有其他人能写出你的东西。
其实我们的谷成师兄是想告诉大家,他所谓的文字局限性(假设也是建立的语言之上)在于文字无法描述真理。他这个人谈论的范畴来去去是真理,思维跟真理为伍,所谓神秘不可描述的体验,一般社会现象他不放在眼里的。所以就算”文字假设“虽在很多情况下被人们接受,可是跟真理比起来就差天差地了。所以我说他以为自己是佛陀,不然就是以为自己『悟道者』。当然他被我逼宫下有时也要谦虚一番的。不过谦虚完后,继续的言谈中跟真理为伍。
我见过很多『悟道者』,十句中就有几句是说明自己领悟到境界超越文字,bla bla bla。要真的超越文字,就应该掌握文字的功用。连文字的功用都掌握不好,使用不精确,无厘头的文字来表达,根本就不理解文字。这样又如何能超越文字?比比一出生就不懂文字,可是却也懂冷热,懂得饿,懂得被人疼爱。按照『悟道者』的逻辑来看,比比的境界也算超越文字了。“超越”这两个字,那些自问悟道懂得多少?
信仰是人类追求的生活方式。双面兄是基督教徒,就以基督教徒的方式生活。至于信仰的神佛是真是假,对活生生的人类来说意义也不大,最重要是自己认同自己的生活方式,无愧于心。
发表于 4-7-2011 0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4-7-2011 02:11 AM 编辑
我曾见过不少所谓的『悟道者』,他们皆有个共同点,就是体验了超越文字的境界。假如他们自以为体验了超然的境界,不到处宣扬犹可。可是问题时他们总爱有意无意的对人宣扬自己所悟的境界,潜意识中为了显示自己的领悟高人一等。为了宣扬他们体验到境界高超,就时常贬低文字,甚至把书本的知识当成废纸。
发表于 4-7-2011 07: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4-7-2011 08: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4-7-2011 08:45 AM 编辑
所以我说他以为自己是佛陀,不然就是以为自己『悟道者』。当然他被我逼宫下有时也要谦虚一番的。不过谦虚完后,继续的言谈中跟真理为伍。素还真 发表于 4-7-2011 01:50 AM
说来说去,你的本事不过就是扣人帽子、标签打压,不然就是言语栽赃。
要知道一个人的学术涵养,观他回应文章的态度就是。
楼主
|
发表于 4-7-2011 08: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ADslayerDARK 于 4-7-2011 08:39 PM 编辑
鄙人愚见,
法律可以独立于真实的知识,法律并不需要依靠‘本体界的知识’,而是依靠‘现象界的知识’。法律的审判的前提不过是每个人都‘承认’拥有相同的价值体系,而不是拥有‘真理’。 在相同价值体系之下审判才成为可能。即使这‘知识’与现实世界相悖,在古代布鲁诺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论述,却遭到审判死刑,这在古代人眼中看来很正义合理,却在现代人眼中看来邪恶不合理。充其量不过是因为古代人与现代人的价值体系不一样,现代人辱骂古代人愚蠢,古代人骂现代人异端。而且这即所谓的‘公正’,即是建立在相同的价值体系之上,那么对于知道世界上未来价值,并且这未来价值与现代价值相悖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建立在普遍价值体系之上的法律,是不是种‘迷信’?
为何【哲学辩论基本上都是基于“假设”上】?
哲学的话我倒不是很同意,所谓的哲学对我最大的乐趣,是对现象的解释,而这些现象不是什么马桶的功用,而是功用本身。如果说是形而上学的话,形而上学‘通常’都是先推测一样事物存在,并尝试解释这样事物。 有一点有趣的是,推测=/知识,‘真理是什么?’这个问题并不是知识,‘真理就是人应该快快乐乐的活着’,并解释为何真理就是人应该快快乐乐的活着,并验证,才是知识。
假设的用意是什么?
从现象/知识(实指的事物)去推测一种可能性存在,并尝试解释这种推测,最后在现象界验证这种推测。我知道光存在,基于这个实在我推测有一种黑暗的光存在,结果我发现并没有黑暗的光,只是没有光(验证)。这里亦说明了假设仅仅是种‘可能’。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无法验证‘有没有一种黑暗的光存在’,那么这个推测就如形而上学的大多数问题一样卡在验证的阶段 ,接着就出来了两派人马,一种人相信没有光,一种人相信有黑暗的光。然后双方不断的以现象界的事物‘企图’证明黑暗的光如何存在与不存在 ,或是企图证明黑暗的光如何‘拥有比较大的可能性存在’,如何‘可能’。人们不断的收集卑微的证据,试图证明一种立场,试图相信。。。
嗯,这个例子有点不好,因为我们可以直接认识黑暗,但是形而上学的假设,不如说是幻想 ,已经无法如黑暗般直接认识 ,对于事物的解释通常来自事物本身。既然事物本身的存在都是属于幻想,那么我们如何对于一个’幻想般的事物‘,进行幻想般的解释,甚至我可以从不同现象中推论出无数种真理不同的定义 ,难道我们对真理的追求不都是建立在‘真理可能存在’这项推测上?(参考210及维特根斯坦)
假设延伸出什么功能?
据我所知假设可以用来更全面的解释事物的概念。
假设的基础是基于什么概念而来?
如果,想象,反面,推测,运动,逻辑。
发表于 5-7-2011 10: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场休息,请大家重温一首故曲,我们再回来继续。
VIDEO
p/s: 请楼主别怪我离题。
发表于 5-7-2011 10: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面人 于 5-7-2011 10:40 PM 编辑
半场休息时间,呵呵~~
POWER FACTOR
The power factor of an AC electric power system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real power flowing to the load to the apparent power in the circuit,[1][2] and is a dimensionless number between 0 and 1 (frequently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 e.g. 0.5 pf = 50% pf). Real power is the capacity of the circuit for performing work in a particular time. Apparent power is the product of the current and voltage of the circuit. Due to energy stored in the load and returned to the source, or due to a non-linear load that distorts the wave shape of the current drawn from the source, the apparent power will be greater than the real power.
In an electric power system, a load with a low power factor draws more current than a load with a high power factor for the same amount of useful power transferred. The higher currents increase the energy lost in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require larger wires and other equipment. Because of the costs of larger equipment and wasted energy, electrical utilities will usually charge a higher cost to industrial or commercial customers where there is a low power factor.
近来鄙人致力研究电气学,电的原理。
发现原来在我们的国家大部分被销售的电器的规格不合国际标准。
PF 在0.7 以下的比比皆是,结果,我们枉付多余的电费~
比方说:一般的电器都不标明其 power factor,理由是,其PF低过TNB 设立的标准,即PF= to 0.85 以上,但政府不干预。市场因素,厂商都为了市场而放弃品质问题,结果,消费者变成了耗电大头,付冤枉电费~
PF 0.7 需要 付出 1.4 倍的actual power 代价来换取PF差异~
假设你购买一盏40w的日光灯,你必须付出72w的电费。
灯泡是40瓦没错,但ballast会吃掉大约10 瓦。换句话说,40瓦的灯需要50瓦来驱动。
好戏在后头~
ballast通常都标志在PF=0.5左右。
结果,50瓦的actual power 需要用72瓦的电力来驱动。
50瓦=240 V x 0.2A +-
72瓦= 240V x 0.3A +-
假设你有100盏灯的话,你需要多余的10A来操作。
一小时过后,你的附加电费是:10A x 240 = 2.4 kwh
假设你一天用8小时, 26天一个月:
2.4 x 8 x 26 = 499.2 kwh x RM0.377 =RM188.2
一年差不多2258.4块钱飞走了~~
所以,我现在究发power factor compansation control, 把low PF提升到0.95水平~
不要益TNB的口袋!!
PS:生意人不会艺术,所以觉得省钱是唯一的标准~呵呵。。。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