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10-5-2008 06: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逍遥遊四方 于 10-5-2008 05:23 PM 发表 
唐山大人在那里写小说?很想看捏。。。。
不是吧?我都发了14页了!你居然没看到?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5-2008 06: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济 于 10-5-2008 05:43 PM 发表 
唐山大兄远在大陆,
有时我等都有鞭长莫及之感,
就好像这次线路故障,
只能为他空着急。
哈哈!网络恢复了!那就乘机:及时行乐吧! |
|
|
|
|
|
|
|
|
|
|
发表于 10-5-2008 06: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山大兄似乎中了大马降头,
大有乐不思蜀之感。
(注解:降头—一种可控制人意识的巫术)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5-2008 06: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济 于 10-5-2008 06:46 PM 发表 
唐山大兄似乎中了大马降头,
大有乐不思蜀之感。
(注解:降头—一种可控制人意识的巫术)
哈哈!又回过头贴这词啦? |
|
|
|
|
|
|
|
|
|
|
发表于 10-5-2008 07: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0-5-2008 07: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0-5-2008 07: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5-2008 07: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哈哈!我都发到第200回了!怎么你也看啦?看到哪里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10-5-2008 07: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5-2008 07: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0-5-2008 07: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0-5-2008 07: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唐山大人,您的行踪像极线断风筝,飘忽无踪,常叫阿济和蝙蝠叔叔为您担心。。。 |
|
|
|
|
|
|
|
|
|
|
发表于 10-5-2008 08: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0-5-2008 10: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1-5-2008 0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穿针引线,
线断风筝?还是断线风筝 ?
线 / 筝 都接不下,
依楼主条规从水滴石穿再接。 |
|
|
|
|
|
|
|
|
|
|
发表于 11-5-2008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1-5-2008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唐兄和济兄穿红带绿上街去,剩下我碌碌无为的在店等放工... |
|
|
|
|
|
|
|
|
|
|
发表于 11-5-2008 08: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济 于 11-5-2008 01:31 PM 发表 
穿针引线,
线断风筝?还是断线风筝 ?
线 / 筝 都接不下,
依楼主条规从水滴石穿再接。
线断风筝===〉线断了的风筝,这是倒装句。
线断风筝=断线风筝是一样的,都是可以用的
比如古文中的 诗经-《硕鼠》
|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当中的莫我肯顾也可以是莫肯顾我:
另外: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当中的不可得兼就是不可兼得的倒装句了
用现在的短语为例:
夏日炎炎=〉炎炎夏日
等等。。。。
所以线断风筝是可以接受的。。。。
|
|
|
|
|
|
|
|
|
|
|
|
发表于 11-5-2008 08: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顺便说明什么是倒装句:
请细讲一下古文中的倒装句
答: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
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
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还有一种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
|
|
|
|
|
|
|
|
|
|
发表于 11-5-2008 08: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 了”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a 介宾倒装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b谓宾倒装 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 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 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五、 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 ”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二、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三、数量词做定语后置 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