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178|回复: 34

一个一个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12-2006 0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着宗教觀念来看,拥有超自然體中的最高者,一般被認為不具物質軀體,但有其軀體形象。不受自然規律限制,反之卻高於自然規律,主宰物質世界,能對物質世界加以影響。

神的觀念源於原始社會後期,最初源於物神,隨著社會結構和文化發展,神的形象、神的本體及神的數量皆逐漸變化,由簡單的物神轉為複雜化;由眾神分職,演化成一位至高無上或多層階級的天神體系;也由流傳於氏族,轉為流入部落、民族甚至走向聯合的世界性,由多神轉為一神化

所以神的形象有分了几种:

自然神
自然神(Natural God)源於原始社會後期,將不可駕馭的自然體、自然力演化為神,在拜物教初期,直接將自然體,如火、雷、水等直接加以人格化,認為它們本身是具有意志和具有生命,其後甚至對動物植物也加以神化,隨著人們抽象能力增強,神靈獨立於該自然物體的觀念則逐漸萌生。

社會神
社會神(Social God)將社會現象或力量人格化,源於原始社會後期,是自然神的演化,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及社會結構複雜化、階級化,人不再是一個單單的個體,社會力量也被認為是不可理解及不可駕馭的力量,如戰神、愛神、財神、地域守護神、行業神等。

部落神(Tribal God)也可以算是社會神的一支,信奉的神與部落起源或眾部落起源有關。而民族神(National God)則再進一步,將其中一些較大部落原有的神合併為一位,或幾位同宗教的主神,民族的消滅也並非令該民族神消失,反之有可能被更大的民族、取代的民族、鄰近的民族吸收同化。

家神(Family God)也可以算是社會神的一支,屬家庭的守護神,通常為供奉本家的祖先,認為祖先已成神,可守護家庭安穩,在這方面某程度上是部落神的類同,然而家神也有將家族分宗及標立家族獨特性的功用,不同部落神的是家神少有合併歸流。
行業神(Trade God)也可以算是社會神的一支,隨社會分工而產生,多與各行的首創者、有功者或神話有關,如中國的魯班、古希臘的阿爾忒彌斯等。

擬人神
擬人神(Anthropomorphic God)的觀念最早由希臘哲學家色諾芬尼(Xenophanes)提出,人類按照自己形象與本性而設想一個神系,這被非泛指一切神靈,而是指由信仰者加以完全擬人化的神。主要有兩種,第一種為古埃及的宗教,是一種半擬人的過渡期,頭部為動物,而身體是人的神不勝枚舉,另外一種全擬人的神最見於古希臘及古羅馬,如宙斯的神系中諸神皆有人的形象,也過著擬人的生活。

抽象神
抽象神(Abstract God)為沒可見形象的神,主要指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禁止為神造像及跪拜偶像,基督教也基本如是(但因有三位一體教義及基督有人神二重性,另天主教及東正教皆不禁止造像,故抽象性沒伊斯蘭教明顯),又例如中國古代對「天」的觀念相當抽象,近乎無人稱及無位格。



神的本體

無神論
無神論(Atheism)者認為任何神皆不存在,最早出現於柏拉圖的著作,最著名的支持者為馬克思。

不可知論
不可知論(Agnosticism)者認為神的存在是不可被認識或不可能徹底認識,遭到神學家批判,認為儘管信與不信皆沒有足夠的理由,然而思想上的懷疑還是代表行動上肯定宗教的虛假。

自然神論
自然神論(Deism)者認為神創世後,即完成其使命,讓宇宙自行發展,最早於16世紀的基督教索西尼派提出,盛於伏爾泰及盧棱時代,現已式微。

泛神論
泛神論(Pantheism)者認為神即自然界,神秘泛神論認為神包容自然界及人等一切,簡而言之,人是神的一部份,而自然泛神論則認為自然界是神存在的一種方式,某些情況下與無神論通,哲學家史賓諾沙建立最完整的一元泛神論。

內在論
內在論(Immanence)者認為神不可離世而獨自生存,與超在論相對,強調神對世界的內在性,強調神的清靜無為,循環、業務(歷史觀),也強調神的神秘性和非人格性質(神性),見於佛教的宇宙秩序論、印度教泛神論、埃及希臘等的多神論、原始宗教的萬物有靈論等。

超在論
超在論(Transcendentalism)者認為神超越或獨立於世界而存在,與內在論相對,強調神對世界的外在性、超越性,強調神的積極性、是歷史的終極指向(歷史觀),也強調神的理性和人格(神性),存在於猶太教唯一理論、伊斯蘭教至上神論、祆教、諾斯底教派二元論等。

超泛神論
超泛神論(Pannentheism)者綜合超在論及內在論,認為神是存在的本身,而存在作為一切存在物之根基是超在的,而存在在存在物中表現自身是內在的,神既是超在也是內在,是現代基督教神學的一種傾向。




神的數量

多神教
多神教(Polytheism)始於原始社會後期,相信眾多神靈之存在,如主行業、主地區,主自然,崇拜者可隨己意在不同情況和需要下選擇不同的神靈加以膜拜。多神教中,神靈者常有階級之別,通常有一最高的主神,其他的各有本領又互有關係。

輪換主神教
輪換主神教(Kathenotheism),又稱交替主神教,與多神教類同,然主神的位置尚未固定化,其主神隨地區或時間改變。如印度教中梵天、毗濕奴、濕婆之間,又如希臘宙斯、雅典娜、阿波羅之間。

單一主神教
單一主神教(Henotheism),有固定主神的多神教,是多神教走向一神教中的一種過渡形成,猶太教初期的雅赫維尚非獨一無二的神,而只是眾神中的最言神。另外,單一主神教非一定走向一神教,如神道教。

二元神教
二元神教(Dualistic Religion)相信存在兩個互相對立的神,而只有善神才會被擇為崇拜對象,包括祆教、諾斯底教、摩尼教等。

一神教
一神教(Monotheism)認為只有一個神,以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三個教派有典型,最古老的是埃及Atenism宗教。一神教不否定其他精神體,如天使、魔鬼等,但它們只是被造而非創造者,故非神,也非崇拜對象,基本上不存在只完全崇拜一個神而不承認其他精神體的「純粹一神教」。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灵 于 15-12-2006 05:3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帝

上帝(或稱天主、天帝),漢語本意泛指為主宰天地宇宙的神,是最高的神。此身份在中國神話、希臘神話和《聖經》記載都有論述。伊斯蘭教也有相似之詞,即阿拉,意思相當於上帝。

在中國傳統信仰中,以玉皇大帝(即昊天上帝)為天帝;儒家又以五帝輔佐天帝。
在中國傳統信仰裡,以玉皇大帝位天帝是對的,但在孔教或軒轅黃帝教信仰裡是錯的,因為在儒教和軒轅黃帝教信仰裡,都以昊天上帝或帝為天帝。
在希臘神話中,第一主神宙斯是為天帝。

中国傳統上帝觀

上帝,又称昊天上帝,在古代中国的原初神话和宗教体系中,指的是至上神,字面意思就是“在上的帝王”,意味着“最高的主宰”,也称为“帝”,或者“天”。 在东汉著名儒家学者郑玄声称“上帝者,天之别名”。北京天壇祈年殿即為歷代君主祭祀上帝之處,內供奉有昊天上帝之神位。

中国传统上似乎没有上帝的完整叙事,但对上帝的描述提到了他的特性,包括男性、感性、智慧、宽宥、支配性等。《尚书》“商书·伊训第四”中提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上帝一词首先出现于五经,这五部儒家经典都提到了该词,其中最早的是《尚书》的“虞书·舜典”。除此之外,四书等其他的儒家经典以及各史书中也提到了上帝。

根据五经中的上帝
尚书出现了32次,詩經出现了24次,禮記出现20次,春秋出现8次,易經出现2次

聖經中的上帝

在漢語《聖經》中,基督新教翻譯是上帝或神,天主教則將其翻譯為天主,兩派教會都會用上主一詞。基督宗教使用上帝一詞,可追溯到明代利瑪竇將天主教傳至中國的時侯。於對上帝的理解,基督宗教分別有三位一體的主張和一位論派的主張。

上帝在舊約聖經中的名字有人譯作耶和華、耶威或者雅威。希伯來文原文為「YHWH」四個子音字母組成,本字意思是「存在」或「發展」。這詞沒有相對應的母音,發音應該接近為雅威「YaHWeH」。

聖經完成後的時期,猶太人聚會時因為《十誡》中的「不可妄稱上帝之名」的誡命而將「YHWH」稱為「adonai」(意為「我的主」的意思)。

中世紀時猶太學者為舊約的子音經文標上母音時,記的是「adonai」的母音,就變成一個原文所不可能的念法「YaHoWaH」(翻譯就是「耶和華」)。

基督教同许多其它一神教一样,例如更早期的埃及Atenism宗教,将其上帝定义为全能(omnipotence,即无所不能),全知(omniscience,即无所不知),全在(omnipresence,即无所不在),全爱(omnibenevolence,即无所不爱)。但这也使基督教陷入许多困难之中,如全能上帝悖论(omnipotence paradox),全知与自由意志的矛盾,伊壁鸠鲁悖论(Epicurean Paradox),尤西弗罗困境(Euthyphro Dilemma)等等。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灵 于 13-12-2006 03:1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聖經

《聖經》(拉丁語:Biblia,希臘語:Βίβλος)是猶太教和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新教)的宗教經典。聖經可以指猶太教的《希伯來聖經》或基督教的《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希伯來聖經》一直是猶太教經典,記載了上帝的作為和猶太人歷史,後被基督教所採納成為《聖經·舊約》。《聖經·新約》則記載耶穌基督和其門徒的言行與早期基督教的事件紀錄。《聖經》同樣也是伊斯蘭教的經典,只不過伊斯蘭只承認摩西和耶穌當時的版本,對當今版本中的部分內容保留意見。

一般圣经分为《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

《舊約聖經》,也稱希伯來手稿,是猶太教經書的主要部份,同時也是基督教聖經的前半組成部分,也是伊斯蘭教的經書。基督新教的舊約聖經全書共三十九卷。天主教的舊約聖經共四十六卷。通常分類為摩西五經(又稱律法書),歷史書,詩歌智慧書和先知書。所有這些書寫於拿撒勒的耶穌誕生之前,他是接下來的基督教新約聖經的主體。

舊約全書發現最早的版本是用希伯來文和亞蘭文(如但以理書和以斯拉記)抄寫的,猶太教聖經的正典。分以下五個部分:

律法書,又名摩西五經
《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

歷史書
《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撒母耳記上》《撒母耳記下》
《列王紀上》《列王紀下》《歷代志上》《歷代志下》
《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

先知書和大先知書
《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但以理書》

小先知書
《耶利米哀歌》《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約拿書》
《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西番雅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
《瑪拉基書》

詩歌智慧書
《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以斯帖記》《約伯記》

在舊約方面,東正教承認48卷;天主教承認46卷;改革宗承認39卷。 ;而猶太教的《聖經》由於把多個章節較少的書卷合成一卷,總數只有24卷。



《新約聖經》,他的數量比較一致,都有27卷。《聖經·新約》正典書目,於公元397年舉行的迦太基會議正式確定。但據近代就聖經抄本的研究發現,《聖經·新約》正典書目已追溯至2世紀。《聖經·新約》的形成原因主要如下:

。教會需要權威的教導。
。異端的威脅:
。諾斯底主義(善惡二元論、耶穌是天使、幻影)
。馬吉安主義(拒斥《聖經·舊約》)
。蒙太奴主義(否定《聖經》權威,高舉聖靈權威)
。與猶太教分別。猶太教並不承認《聖經·新約》為正典,因為他們否認耶穌就是先知
  所預言的彌賽亞。

《聖經·新約》的主要內容如下:

四福音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與約翰福音)
使徒行傳
使徒保羅的與教會之間的信件(參見保羅書信)
使徒彼得的信件
使徒約翰的信件
啟示錄


另一方面,不一样的部分
「七十士譯本」的成書年份應該在公元前三世紀左右,事關一些公元前二世紀的文獻已經有利未記和申命記的希臘文殘本;到公元前一世紀,已經有齊摩西五經和部份小先知書。

更加简单来说 圣经分了正典 次经 伪经

正典
在現今保存下來的聖經之外,還有更多沒有被收錄進來的著作。例如「以諾書」、「巴拿巴書]等等。另外在原本的新約聖經收錄的四福音書之外,還有「彼得福音」、「多馬福音」。「啟示錄」的部份,除了約翰所寫的「啟示錄」之外,據說也有「彼得啟示錄」。

正典的形成是作為基督宗教的創始人,耶穌最初在傳教的時候,一直是以口頭表述的方式,直到死後才有文字的記載。當有些寫下來的著作已經開始當作是正式的教材同時,各式各樣內容當中有問題的著作也陸續出現。加之在耶穌的門徒各自所寫的文書也衍生出許多不同的手抄本,同時也會發生傳抄錯誤的情形,手抄本與原文不相符的情況不斷增加。尤其在早期,基督教本身是以非法的地下活動在進行傳教,最原始的版本也無從追溯。這些問題都造成了教義的混亂,早期的基督教教義一直摻雜著大量其它宗教的符號,甚至許多定義也含混不清。

早期的基督教會希望改變這些混亂的現狀,以解決其內部的紛爭,前後經歷二百年之久,才將當時流行的主要教典編輯成正典

次经有关舊約當中次經有十五卷,次經(Apocrypha,天主教稱為 Deuterocanon,原文有隱藏、隱密的意思,引申為神秘經典之意。翻成英文是 secondary scripture 即第二正典)是指幾部存在於希臘文七十士譯本但不存在於希伯來文聖經的著作。或稱為旁經、後典或外典。一般認為,這些著作是猶太教抄經士在後期加入,或在翻譯的過程裡納入正典。次經不同於偽經,偽經的內容被認是否定基督的救恩,或與聖經教義相違背,或令基督教信仰動搖;而次經只是不被納為正典的著作。

對於次經的權威地位,教會中存在兩種意見。其一以奧古斯丁為代表,認為次經是聖經的一部分;而另一種觀點則更嚴格認為次經在權威上不及希伯來文聖經,只能用作信徒道德的教化,而不能作為教義信仰的依據。耶柔米在他所翻譯的聖經拉丁文武加大譯本的譯序中闡述了後一種觀點。後世其他的教父和經院學者也都持這兩種觀點。

馬丁·路德整理翻譯聖經時,追隨耶柔米的意見,認為這部分經典沒有希伯來文經典的依據,是根據希臘文整理的,是沒有權威的。目前基督教新教各派的聖經除了英國聖公會外都不包括外典。天主教、東正教和普世聖公宗(大中華地區除外)使用次經。

偽經偽經(Pseudepigraphos),原意就為「托名假造之作品」,亦作秘經(απόκρυφα)。在基督宗教,因教父時期為了系統化神學內容以回應異端的挑戰,乃將整個基督宗教(包含它前身猶太教時期)的經典分為正典、次經與偽經三個層級。正典是完全可靠的經典,現在通用的拉丁版聖經便是在這一次的集結中定本。「次經」是一些作者還不能完全確定的作品,次經的內容通常無損於正統神學的內涵,因此仍有參考的價值。最後一個級等的「偽經」便是指那些「次經以外的著名」,內容是一些明顯的假作或是含有異端成份的著作。

判斷偽經的方式不外乎兩類:

歷史事件的錯誤記載(將著書時間的數百年以後發生的事情寫入了著作)。
含有異端思想跟外道思想。
必須理解的是,個別宗派會將不合己意或者是在他們的哲學體系中難以相容的經典斥為「偽經」,故「偽經」的判別並沒有完全一致的結論,也沒有完全排除「偽經」的時間點可做為正典時期的起點。一個例子是:《以諾書》本來是正典之一,但後期被列作偽經。不過,由於基督宗教傳入衣索比亞時,《以諾書》仍然是正典的一部份,當地部份教會到現在還把《以諾書》列為正典的一部份。

基督宗教的《偽經》是一些從西元前200年到西元後200年猶太著作的通稱。其中一些著作是冒亞當、以諾、摩西和以斯拉等人寫的,故稱之為《偽經》。《偽經》以傳統放事、啟示性的異象、異夢等形式出現,其目的是要幫助正經歷異常困苦的猶太人堅守信仰。由於其所記載的事有的怪誕離奇,有的有明顯錯誤的教義,所以猶太人拒絕將它們收入舊約正典之中。除《偽經》外,當時流傳的還有十四、五卷《旁經》或《次經》,寫於西元前200年到西元後 100年,大體上準確地反映了兩約之間的宗教、政治和社會情況,並有不少真實而有價值的教訓。由於其中對真理詮釋有異,如准許人自殺、為死人祈禱,及歷史的錯誤,同時,它們本身也沒有宣稱是神所默示的,所以猶太教和基督宗教(作為一個整體)不接受旁經為正典。但天主教會將次經納入其正典之中

以下是一些認為是基督宗教偽經的著作
。以諾一書( I Enoch ,公元前二世紀至公元一世紀)
。禧年書( Book of Jubilees ,約公元前135至105年)
。西卜神諭篇.卷三( Sibylline Oracles ,約公元前二世紀或以後)
。十二族長遺訓( Testaments of the Twelve Patriarchs ,約公元前二世紀末)
。所羅門詩篇( Psalms of Solomon ,約公元前50年)
。摩西遺訓( Testament of Moses ,或稱《摩西升天記》〔 Assumption of Moses 〕
。公元一世紀,可能基於公元前二世紀的文本編寫)
。以賽亞殉道記( Martyrdom of Isaiah ,公元一世紀)
。死海古卷部分書卷( Dead Sea Scrolls ,約公元前二世紀至公元一世紀,例如《戰卷》〔 The War Scroll 〕)
。亞當和夏娃的生平( Life of Adam and Eve ,或稱《摩西啟示錄》
〔 Apocalypse of Moses 〕,約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一世紀)
。亞伯拉罕遺訓( Testament of Abraham ,公元一世紀)
。以諾二書( II Enoch ,公元一世紀)
。瑪加比三書(3 Maccabees)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灵 于 13-12-2006 05:2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犹太教

犹太教(יהדות)或稱尤太教,是在公元前2000年中東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产生的。

犹太教崇拜单一的主神Adonai,是希伯来人内部的民族宗教。猶太教認為《塔木德》是僅次於《聖經》的經籍,从犹太教中派生出了两个世界最大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當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希伯來人的猶太原居地後,希伯來人也易名為犹太人並散落到希腊帝国各處,公元前3世纪,希臘化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君主托勒密二世,召集70多位懂希腊语的犹太人,集中整理犹太教文献并译成希腊语,即目前基督教使用的希腊语圣经中的舊約全书部份,所谓七十士譯本。再後來犹太国被罗马帝国彻底摧毁,犹太教位于耶路撒冷的聖殿被拆毁,只留下一段残破的西墙(哭墙),犹太人散落到欧亚各地。

公元6世纪时,部份犹太学者将七十士譯本圣经整理,剔除其不是源於希伯來文或阿拉姆文本的部份,将整理好的部份重新译回希伯來文,成为犹太教的圣经。当然这个说法只是关于希伯來语圣经成书的一种说法。这个说法与基督教和犹太教中常见的关于希伯来圣经的来源的说法不一致。

歷史上,犹太人曾面對多次毀滅性的災難和逼害。犹太人由于两千多年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语言、文字已经分化,只是靠着统一的宗教维系其单一的民族性。由於犹太教徒认为救世主尚未来临,不承认基督耶稣是救世主,这是一直受到基督教世界歧视和迫害的一个原因。但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近年,已承認曾對抗猶太教徒,造成了他們承受苦難的歷史。

他们嚮往自己民族的辉煌历史。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锡安主义)思潮兴起,各地犹太人以买地等手段陆续回到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家,和已经在巴勒斯坦立足两千年的阿拉伯人产生严重的衝突。由於在遵守方式和程度的差異,現今的猶太教主要有三大派系,分別是正统派、保守派及改革派。

一些宗教学者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通称为亞伯拉罕諸教,因为三者都承认旧约中亞伯拉罕的部份。


基本教義
。相信耶和華是創天造地,唯一的真神。
。嚴守十誡和律法。
。相信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
。奇盼彌賽亞的降臨,拯救整個猶太民族。


古代教派
。撒都该(Sadducess)
。法利赛(Pharisees)
。愛色尼(Essenes)
。狂热奮銳黨(Zealots)


历史
根据《圣经》的描写,希伯来人的祖先原来居住在巴比伦王国的乌尔附近,是一个游牧部落,可能和当地农业民族发生矛盾,向西迁徙到巴勒斯坦。后来又迁徙到埃及,成为古代埃及的附庸和奴隶民族,在摩西的带领下,逃出埃及,回到巴勒斯坦建立国家。希伯来人的国家被巴比伦王国消灭后,所有人被拘押到巴比伦(巴比伦之囚),在这一时期犹太教才逐渐形成统一的教义,直到波斯帝国消灭巴比伦后,希伯来人才被放回巴勒斯坦。

因此犹太教的教义吸收了巴比伦宗教中的单一神观念,神以七天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传说;吸收了埃及宗教中关于复活和最后审判的理论;吸收了当时波斯国教琐罗亚斯德教中天使和魔鬼的观念,逐渐形成犹太教的理论基础。


影响
犹太教只是一个民族性的宗教,信仰人口并不多,但犹太教派生出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因此在宗教界有很大的影响。

基督教本身原来只是犹太教的一个支派,在耶稣被钉十字架死后,圣保罗仍然在巴勒斯坦宣扬耶稣的理论,几乎获得和耶稣同样的下场,只是由于圣保罗是出生于小亚细亚的罗马公民,所以辛免于处死被遣返回罗马。他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与其在犹太人中间传道,不如在外民族中间传道。由于他在罗马帝国中间的各民族中传道,将基督教变成一个世界性的大宗教。

犹太人国家在公元79年被罗马帝国摧毁后,一部分犹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人混居,他们的宗教影响了阿拉伯人,犹太教的教义又认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来自同一祖先,所以后来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时,采纳了大部分犹太教的教义和传说。

现在全世界信仰犹太教的人很少,只局限在犹太人内部,还没有信仰锡克教和神道教的人口多,但每一部介绍宗教的书籍都少不了要提到犹太教,主要是因为其影响巨大。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灵 于 13-12-2006 06:0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3: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主教

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一個分支。天主教信徒觉得自己的教是耶稣直接任命的。雖然最接近原文的名稱是“公教會”,但是自明朝時就沿用的名稱“天主教”(因其将不使用上帝、神等词汇称呼他们信仰的神,而仅使用天主一词)卻已成了正式的中文代名詞[1]。基督教教派的所有公教會之中,羅馬公教會(羅馬天主教會)的會眾最為龐大,全世界人數有11億,因此“公教會”(天主教)一詞往往指的是與羅馬教宗共融的天主教會。目前天主教會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會中最為龐大的教會。

名称由来与历史

“公教會”(Catholic Church)的“公”原文起源自拉丁语的catholicus,意思是“普遍的”,翻译作中文“公”是取同于「天下為公」的“公”,因为天主教徒认为只有天主教会才是“全世界的”、“一般的”、“大眾的”教会。他们选择这个名字,是由于他们认为最開始的教會是開放給全部的人,而不是特定的種族,階級,或者特定宗派的。

“公教會”一詞最早出現早于现在的天主教会,在使徒信經:“神聖的公教會(sanctam Ecclesiam atholicam)”,以及尼西亞信經裡面一句:“我信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Et unam, sanctam, cathólicam et apostólicam Ecclésiam)”。

“公”的原文意思雖然平常,但是在基督教的發展史上卻有許多教派與教會想要擁有這個頭銜,到了最後,“公教會”一詞在法理上已經由羅馬天主教會所擁有,這就如同正教派的“正”,其字面意思也是平常,但是後來則是由正統教會所擁有。雖然如此,仍是有不隸屬於羅馬天主教會的教會在名稱上使用或是保有“公教會”(天主教會),比如舊公教會,古公教會,寬宏公教會與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羅馬天主教會

五世紀東、西羅馬分裂以後,東羅馬帝國奉君士坦丁堡牧首為正宗,並演變成日後的東正教;而保留在原首都羅馬的教廷,則成為了分裂後西羅馬帝國的正宗,是為“羅馬天主教會”這名稱的源由。

罗马天主教会认为,他们一系才是源自耶穌基督的正宗。他們的論據來自 瑪竇福音第十六章18節,耶穌對聖伯多祿,基督新教翻译为彼得)說的這句話:“你是伯多祿(磐石),我要將我的教會建立在這磐石上。”;伯多祿於瑪竇福音的名字﹐在巴勒斯坦的亞拉美語﹐是作「刻法」(Cepha)﹐基督新教翻译为磯法﹐在亞拉美語正是磐石之意﹐因而他們相信聖伯多祿是羅馬第一位主教,一直承袭至現在。而伯多祿的继承者们,就是被称为教宗的人,是全球天主教会的最高领袖。

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范围曾经被称为教宗国,直到现在,教皇仍然是梵蒂冈的元首。


其他的天主教會

除了羅馬天主教會外,在東歐有東儀天主教會(流行於烏克蘭、白俄羅斯,在蘇聯時代曾被迫併入東正教會),在黎巴嫩有馬龍派天主教會。它們與其他教會不同,承認教宗的地位,與羅馬有共融的關係。

教义教规

天主教的教義﹐都可以在他們官方的 Catechism of Catholic Church 找到。

天主教的信仰生活的核心是七项圣事(Seven Sacraments),即聖洗聖事、坚振聖事、修和聖事、聖體聖事、婚配聖事、圣秩聖事、病人傅油聖事(基督新教则仅保留洗礼和圣体圣血作为正式的圣礼)。在这其中,弥撒(聖體聖事為其主題)是最重要的。

日常生活中,诵经也是天主教信徒经常进行的活动。这些经文大都是一些经过编排好的重要经文的连祷,例如天主經﹐宗徒信經和《玫瑰经》。

天主教的节日很多,在基督宗教三大派别少于东正教而多于基督新教。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圣诞节、復活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聖體聖血節等。


神职人员

。教宗
。枢机
。主教
。神父(傳教士)
。終身執事、執事


修道会

在埃及出現了最早奉行與世俗隔離的,禁食、祈禱的信仰團體。經過聖本篤的改革,在歐洲各地出現了許多男、女修道院。

參加這種團體的,男的稱修士,女的稱修女。他們都不是神父(雖然修士可以晉鐸甚至被選為教宗),不施行聖事,但輔助神父進行其他工作。他們都宣發神貧、服從、貞潔的三個聖願。

為不同目的和精神而設立的修道團體,稱為修會,這是因應不同的時代及社會需要而成立的修道團體。天主教中著名的修會有本笃会、方济各会(面向貧窮人)、多明我会(面向城市居民)、奥斯定会、耶穌會(從事學術)和慈幼会 (面向青少年)。一些修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成为教皇控制欧洲世俗权力的重要工具,例如多明我会曾主持异端裁判所,耶稣会积极参与对新教徒的迫害。也有一些时期,一部分势力庞大的修会也会受到天主教会内部的打击,例如耶稣会曾经被教皇克莱孟十四世解散,停止在传统天主教地区活动达半个世纪。

十九世紀末開始,有許多由華人創立的修會陸續出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很多人誤將修會說成教會,這是一種誤解。修會有屬於國際性的團體,也有隸屬教區的團體會(教區修會,如一些修女會)。在世界各國有不同形式的修會團體,但都是屬於天主教會。


天主教與中國

与东方世界有关的天主教传教士,最有名的可說是圣方济各·沙勿略,他也被称为“东亚宗徒”。但他虽然極想到中國傳教,却也只在臨終前到達今日廣東省的上川島,他後來亦成為中國的主保聖人。

天主教会在元朝時,曾由方濟會會士孟高維諾來華,任北京總主教。不過未能融入漢人社會,並隨元亡而終。

天主教传教士,隶属于耶穌會的利瑪竇在明朝再次到达中國,借传授西方先进技术为由,吸收徐光啟成為中國第一位天主教徒。

天主教傳入台灣,则始於西班牙人入據台灣北部,至郑成功收复台湾中断,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再度傳入台灣。在日據時代,台灣的教會體制逐漸完備。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迁台之後,帶來大量的天主教信徒及神職人員,在不久之從傳教區改制為直屬於羅馬教廷的聖統制度。


中国天主教圣人

明、清兩朝代曾有一些天主教徒由于在中国死去而被教廷册封为圣人,但是2000年教會册封的幾位中國籍聖人(中華殉道聖人),引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不满与抗议。后者认为被册封的人当中,有一些是帮助外国殖民者奴役中国人民的帮凶,有一些则本身品行低劣,并认为天主教会这样做是采用宗教的方法,试图干涉中国内政,篡改历史。

圣经版本

中国天主教会使用的聖經本來用文言文來書寫,並按照明朝時的官話翻譯各地和人物的名稱。這些名稱和以廣東話來翻譯的基督新教聖經不同;从翻译原本上说,天主教采用的是拉丁文版,基督新教采用英文版(英王钦定本)。所以直到現在,中國的天主教會和基督新教教會都沒有一本共同的聖經版本(但有四部福音的合譯本,但人名與地名各自保留原有的名稱)。但由於中國建立中华民国的辛亥革命參與者有不少新教徒,所以形成基督新教譯名在中國比較普遍和流行。

大陆天主教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的天主教会成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逐渐脱离梵蒂冈的直接领导。20世纪末,中国天主教愛國会没有依照教会传统和教会法,“自圣”主教及神父,遭到梵蒂冈的反对和谴责。但在禮儀及祈禱上仍然是延續天主公教會的一切儀式。據了解,自1958年以來,中國天主教會先後自選自聖了150多名主教;而從1982年起大陸教區選出的主教候選人,其實大多亦獲教宗委任,亦即獲梵蒂岡承認,只是沒有公開。有消息說,“目前中國66位公開身份的主教,便有超過九成獲教宗任命。”

中国大陆现在有一些天主教徒及神父组成所谓的地下教会,认为应当服從羅馬教宗。



香港澳门

香港教區與澳門教區現今在一國兩制下,仍受羅馬教廷的領導,而非愛國會。

天主教在台灣

目前台灣地區的天主教會分為七個教區,及教廷直轄的金馬宗座署理區,共十五位主教(包含華人僅有兩位樞機主教之一的單國璽),並設有一主教團(台灣地區主教團;1967年成立)。此外還有神父近七百人,修女一千二百左右,分別在八百個教堂及其他教會機構。

台灣信仰天主教的人口約30萬人左右,雖然僅佔台灣總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是天主教在台灣在社會服務、醫療、文教、以及教育的貢獻上,在社會上有相當高的評價。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灵 于 15-12-2006 05:4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3: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督教

基督教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它是一個一神論的宗教,指所有相信耶穌基督為救主的教會。雖然耶穌基督所建立的是一個基督教會,但基督教在歷史進程中卻分化為許多派別,主要有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三大派別,以及被自稱正統的教會排斥的摩門教、耶和華見證人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稱呼上,由於基督教新教派往往簡稱為基督教,於是容易造成誤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有20億以上的人信仰基督教。基督譯自希臘語的Χριστός,意為「受膏者」,來自希伯來語的「Moshiach」(משיח‎,英譯「Messiah」,漢譯「彌賽亞」)

基督教的經典

基督教基本經典是以《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兩大部分構成的《聖經》。

基本教義

。基督教信仰聖父、聖子、聖靈三而一的上帝。絕大多數基督徒相信上帝是三位一體:聖父是萬有之源造物之主、聖子是太初之道而降世為人的耶穌基督、聖靈受聖父之差遣運行於萬有之中,更受聖父及聖子之差遣而運行於教會之中。但這三者仍是同一位上帝,而非三個上帝。

。創造。基督教認為上帝創造了宇宙(時間和空間)萬物,包括人類的始祖。
罪。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中違逆上帝出於愛的命令,偷吃禁果,想要脫離造物主而獲得自己的智慧,從此與上帝的生命源頭隔絕,致使罪惡與魔鬼纒身,而病痛與死亡則為必然的結局。後世人皆為兩人後裔,生而難免犯同樣的罪,走上滅亡之路。


。基督救贖。人生的希望在於信奉耶穌基督為主,因祂在十字架上的贖罪,並祂在三日後從死裡復活,使悔改相信祂的人一切的罪皆得赦免,並得到能勝過魔鬼與死亡的永遠生命。
靈魂與永生。人有靈魂,依生前行為,死後受審判,生前信仰基督者,得靠基督進入永生。怙惡不悛者,將受公義的刑罰與滅亡。世界終有毀滅的末日,但在上帝所造的新天新地中,卻是永生常存。


基督教的歷史

基督教產生於1世紀的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社群中。第一世紀結束前即逐漸發展到敘利亞、埃及和小亞細亞等地,並擴及希臘及義大利。在4世紀以前基督教是受迫害的,直到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發佈米蘭敕令宣佈它為合法宗教為止。在380年時狄奧多西大帝(Theodosius I)宣佈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並且所有人都要信奉。1054年,基督教發生了大分裂,東部教會自稱為正教(即東正教),西部教會稱為公教(即天主教)。16世紀又從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以及其它許多小的教派。


創始起源

按照基督教經典的說法,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耶穌,他30歲左右(公元一世紀30年代)開始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

耶穌聲稱,他的來臨不是要取代猶太人過去記載在《聖經·舊約》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穌思想的中心,在於「盡己愛上帝」及「愛人如己」兩點。(這兩點在耶穌出生之前很久已經記載於摩西五經)。

根據基督教福音書的記載,耶穌出來傳道,宣講天國的福音,勸人悔改,轉離惡行。他的教訓和所行的神蹟,在民眾中得到極大的回應。這使得羅馬帝國下的祭司團大受影響,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後快。後來由於門徒猶大告密,羅馬帝國駐猶太的總督彼拉多將耶穌逮捕。耶穌受盡打罵侮辱,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而死。基督教對此解釋為耶穌的心意卻是為了要贖世人的罪,甘願地流出自己的血。

根據基督教新約的記載,依據他門徒們的見證,耶穌死後第三天從石窟墳墓中復活了。他的墳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滿心疑惑的門徒們顯現。他們漸漸確信耶穌真的復活了,是勝過死亡的救主。在耶穌升天超離這世界的時空後,他的門徒們起來熱心宣揚耶穌的教訓,並且宣告他是復活得勝死亡的主。信徒們組成彼此相愛、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團體,就是基督教。

耶穌復活的這一天成為後世的復活節(每年春分以後,又逢月圓的第一個星期日)。其後,教會又定了12月25日為耶穌的生日而則成了聖誕節(耶穌出生的確實日子已不可考)。耶穌出生的那一年被後世定為公元紀年的元年(但因計算錯誤,耶穌實際出生的年份應為公元前六年或四年)。

基督教肇端於1世紀時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教團體,使用猶太教的聖經,其中許多信仰源於猶太教。通常,兩者共同的價值觀被稱為猶太-基督教傳統(Judeo-Christian Tradition)。一些史學家認為,耶穌傳達的教義更加接近猶太教,而保羅對基督教教義做了較大貢獻,使得基督教不再局限於猶太人範圍。


早期基督教

早期的基督教是作為群眾運動產生的。相對於傳統猶太教強調遵循律法,基督教則強調耶穌救贖的恩典,並認為只要信奉耶穌基督就是舊約聖經裡眾先知所默示的救世主,願意接受他為主,並決意以上帝的心意為生活的準則,讓耶穌基督為自己承擔所犯的過錯,就被認為是已悔改,可以藉著洗禮被接納成為教會的一份子。這就是基督教「因信稱義」的信仰,也是後來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依據。

在基督教早期階段,基督教會曾實行財產共有,外界視其為一種秘密性的宗教組織。猶太人視教會為離經判道的異端,常常向羅馬當局控告他們。羅馬政府則認為他們只是猶太教的一支,起初並不如何逼迫教會,但到尼祿皇帝時(A.D.54-68)教會的人數已增長到不可忽視的程度,從60年代中期羅馬政府的逼害就開始了。當時教徒普遍不分種族及社會階層,就連當時的奴隸在信主以後亦可即時被接納為弟兄。

隨著基督教的傳播,社會各階層愈來愈多人加入教會。教會雖在第二、三世紀遭遇多次可怕的大逼迫,許多主教和信徒被燒死,在競技場中被野獸吃掉,但教會依然繼續茁壯,直到313年頒佈的米蘭敕令,帝國終於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但這之後,基督教搖身一變而為皇室的新寵,從弱勢族群成了政治權貴,從受逼迫者成了逼迫者。耶穌基督所建立的愛上帝愛人的純真社群,漸漸成了在政治上的角力者和社會中的宰制者。


中世紀的基督教

1054年,基督教分化為公教(在中國稱天主教)和正教(在中國稱東正教)。天主教以羅馬教廷為中心,權力集中於教宗身上;東正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教會最高權力屬於東羅馬帝國的皇帝。

1096年-1291年,天主教以維護基督教為名,展開了8次宗教戰爭(十字軍東征)。

16世紀以後,歐洲各國發生了宗教改革運動,分化出許多支派。隨後的地理大發現以及殖民擴張,將基督教傳到了世界各地。


現今的基督教

2004年止,基督教信徒有20億人,是世界上最被廣為接受的宗教(接下來是伊斯蘭教的12億人、印度教的10億人和無宗教信仰的7億7400萬人)。基督教教徒包含有英國國教會(或稱聖公會)的8400萬人、獨立教會(不隸屬於任何主要的宗派)的4億1400萬人、「邊緣」教會(耶和華見證人、摩門教等等)的3170萬人、正教會的2億1600萬人、新教會的3億6700萬人和天主教會的11億人。

基督教有許多的分支,這其中主要有天主教派、東正教派和新教派中的許多小分支。其它還有宣稱和其他教會有著不同淵源歷史的基督教會,比如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俗稱摩門教)。

雖然基督教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但是整體上和世界人口成長率比較起來卻是在萎縮當中。當世界人口以大約每年1.25%的成長率增加,基督教卻是每年僅成長1.12%。相較之下,伊斯蘭教是以每年1.76%成長。基督教在特定區域(非洲,亞洲)和特定的教會族群(福音派、靈恩派和「獨立」教派)卻是快速成長。


宗教比較

基督教肇端於1世紀時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教團體,使用猶太教的聖經,其中許多信仰源於猶太教。通常,兩者共同的價值觀被稱為猶太-基督教傳統(Judeo-Christian Tradition)。一些史學家認為,耶穌傳達的教義更加接近猶太教,而保羅對基督教教義做了較大貢獻,使得基督教不再局限於猶太人范。[來源請求]

雖然基督教在起源上和猶太教有關聯,基督教也沿用了猶太教的聖經和猶太教的許多辭彙,但是基督教與猶太教在經典上和一系列基本觀念上存在根本分歧,比如上帝的獨一性,彌賽亞和上帝的關係,耶穌的身份,原罪論,救贖觀等等。


基督教的爭議和批評

環繞著基督教,對於它的影響和歷史存在著很多的爭議:

。一些人斷定耶穌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因為除了新約聖經之外,沒有其他資料可以引證,而且同基督教成立之前的其他宗教的主角有很多相似點。
基督教成立當時,本來便存在著很多神秘宗教,它們的神都有相似的故事,例如神被殺了,後來又從死裡復活,這個從死里復活的事便啟發了神的永生。

。一些人認為耶穌的角色同其他宗教的角色很相似,例如死之後又復活,這些事情可能區使成為基督教形成。E.A. Wallis Budge比較過基督教和埃及宗教 Osiris,Osiris 也是出世人間,之後被剎,之後重生而成為地獄神,和 Ra 同等,Ra 是埃及的一神論宗教的神。Wallis 更指出基督教和古埃及的其他宗教相似處,尤其關於復活的故事(木乃伊便是因為復活的思想才有的)。Wallis 認為埃及宗教思想是基督教形成的最佳資源。而相反地,歌普特教會認為 Osiris的故事,和其他的思想,都是神帶給法老王,而為了準備耶穌的到來。

。猶太人相信基督教的信徒將舊約聖經了解錯了。例如,對於《但以理書》9:25 關於先知來臨的敍述,猶太教認為是關於居魯士二世的,而基督教便認為是關於耶穌。
傳教工作有時被認為是一種文化帝國主義的侵略,例如,西方打入中國時候是前面是軍隊,後面是傳教人士。
敵對的態度而引發戰爭,例如十字軍東侵、宗教裁判所、三十年戰爭和大屠殺。因基督教和非基督教所引發的軍事暴力在世界經常發生,甚至不同派系也引至戰爭,例如北愛爾蘭的 The Troubles.

基督教聖城

。伯利恆——耶穌的出生地。
。耶路撒冷——以色列的首都,耶穌被釘十字架和發生其他聖經事件的地方。
。拿撒勒——耶穌長大的地方,耶穌又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
。安提阿——基督教向羅馬帝國開展的中心。
。教廷——全球天主教教會的中心,歷任教宗的辦公地點。
。君士坦丁堡——直到1453年拜占庭滅亡為止,一直是東正教的中心。

著名學者

十五世紀至十九世紀歐洲基督教學者

。馬丁路德
。加爾文
。慈運理
。笛卡兒
。培根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灵 于 15-12-2006 05:5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3: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理

真理通常被定义为与事实或实在相一致。然而,并没有任何一个真理的定义被学者普遍接受。许多不同的真理定义一直被广泛争论。许多与真理定义相关的主题同样无法获得共识。什么能被适当地称为真或假?什么检验能够确立真理?我们如何认识真理?真理,如果存在的话,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相对的还是绝对的?真理,作为一个概念,有严格的定义吗,抑或其定义的模糊无可避免?

引言

回顾关于真理这一课题的思想史,并关注那些早就研究时至今日仍是该课题前沿问题的思想家们是一个接近如真理这样复杂哲学问题的有效途经。本引言即采用该方法,聚焦于真理问题中的几个重要主题。

真理与意义的主体通常认为密切相关,只有有意义的事物才能有真和假。这一关联在古代就确立了,而现代在语义学、特别是形式语义学中成为准则。另一长期令人感兴趣的关联是真理与逻辑有效性的关系。“因为逻辑最基础的概念是有效性,而它可通过真与假来定义。”(涅尔夫妇,16)。尽管意义与有效性并非本文的主题,但鉴于它们与真理的关联,附带探讨一下有利于明确真理的性质。

在古代残篇Dissoi Logoi中,作者显然试图证明一致地谈论真与假是不可能的。他所提出的使读者困惑的谜题之一引用了以下情形,“我是入会者”这样一种语词形式,A说可能是真的,但B说可能就是假的了。如果一个人观察到谓词真或假并不应用于语词表达式或语句,而是语句所表达或陈述的命题的话,远离这样的困惑显得十分容易(涅尔夫妇,16)。这个例子阐明了两个令当代人感兴趣的主题。其一,从抽象命题到具体语句的变化。其二,特殊种类的符号的性质,如例子中的代词“我”,它通常被称为指示的或索引的。

对于真理的哲学探讨

真理是哲学家面对人生的意義、存在問題的時候无法绕过的概念。许多哲学家都自诩代表真理,然而彼此之间可能毫无共同之处,甚至针锋相对。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也自称自己的观点是真理。探求真理可能是人类的本性之一,然而有意识地区别真理与谬误,始自巴门尼德关于“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的区别:“真理被认为是永恒的、不变的”,这也是对真理最通俗的描述。第一次对真理进行哲学思考的是亚里士多德,近世几乎所有真理理论都可以追溯到他。《形而上学》中记述了他的名言:“是什么说不是什么,不是什么说是什么,这是假的;是什么说是什么,不是什么则说不是什么,这是真的。”

主要的真理理论

真值承担者问题,即关于究竟并且在何种程度上语句、陈述、命题、判断或信念能被称为真的问题,以及关于真值承担者究竟对于个人还是整个共同体或社会为真的问题,包含于下面介绍的理论所提出的许多重要问题之中。

所有主要的实质理论或强理论将真理视为具有本性的某种东西、现象、事物或者一种人类经验,该理论认为关于真理有重要内容值得谈论。这些理论提出的观点被哲学家普遍认为能在某些方面应用于由人类交互作用中观察到的事件组成的广泛集合,或者为与人类经验中的真理观念相关的议题提供重要而可靠的解释(因此称为强理论)。近来出现了所谓紧缩理论或最小理论,它们基于以下观念,术语“真”应用于陈述并没有断定关于陈述的任何重要的东西,例如陈述的本性。“真”不过是个标签、谈话工具用以表达赞同、强调主张或构成某种概括。


未完连续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灵 于 15-12-2006 06:1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3: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延续“真理”

实质(强)理论

。融贯论

一般而言融贯论认为,真理是整个信念或命题系统内各部分的一致。尽管如此,通常融贯意味着某些超出简单逻辑一致性的东西。例如,概念基本集合的完全性和广泛性是判断融贯系统效用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融贯论贯彻的原则是以下观念,真理根本上是整个命题系统的性质,个别命题只因与整体相融贯而衍生地被赋予真理的性质。在通常被视为融贯论的各类观点中,理论家们在究竟融贯论带来许多可能为真的思想体系还是只有一个绝对体系是真的问题上并不一致。

一些融贯论的变体被认为描述了逻辑和数学形式系统的内在本质特征。 而进行形式推理的人乐于思索并列的、在公理方面独立而又相互矛盾的系统,例如各种可供选择的几何学。大体上,融贯论被批评为在将它应用于真理的其他领域时缺少适当的理由,特别是涉及大部分关于自然世界、经验予料的断定以及关于心理和社会实际事件的断定,尤其当融贯论没有其他主要真理理论辅助的情况时。

融贯论可分为大陆理性主义哲学家的思想,特别是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黑格尔的思想,与英国哲学家布拉德雷的思想。 在一些逻辑实证主义支持者,最著名的有纽拉特和亨佩尔中,融贯论获得复兴。

。符合论

符合论主张,真信念和真陈述在于与真实事态相符合。 这种理论本质上试图在思想或陈述与事物或客体间建立关系(真理关系),该关系理论上可以独立于涉及该关系的人,并独立于其他真理关系而存在。这是一个传统模式,至少可以追溯至一些古希腊哲学家。这类理论认为陈述的真或假原则上完全取决于它如何关联于客观实在,它是否准确地描述(换言之,符合于)实在。

康德以下述态度评论真理符合论:

真理被认为在于知识与客体的一致之中。按照这一纯粹的语词定义,那么,我的知识,为了是真的,必须与客体相一致。既然,我只有用这种方法,即通过认识客体的方法,比较客体与我的知识。那么,我的知识便为它自己所证实,对于真理来说这远远不够。因为正如客体外在于我一样,知识在我之中,我只能判断我对客体的知识是否与我对客体的知识相一致。这样一个解释的循环被古典作家称为Diallelos。而且逻辑学家被怀疑论者批评犯这种谬误,怀疑论者评论道这种对真理的说明就像一个上法庭的人为支持他的陈述而诉诸无人认识的证人,但该证人却通过陈述召唤他为证人的人是可敬的来为他自己的可信度辩护。(康德,45)

按照康德的说法,符合论的真理定义是纯粹的语词定义,这里运用了亚里士多德名义定义和真实定义间的区分,前者引入新的术语,而后者显示了事物真正的原因或本质,术语已经被先行定义了。从康德对历史的记述来看,符合论的真理定义从古典时代起已处于争论之中,怀疑论者批评逻辑学家采用循环推理的形式,虽然逻辑学家实际所认为的符合论涉及的范围被未被适当评估。

符合论传统上基于以下假设才能成立,即客观的真理关系是存在的,站到真理关系一边来只是人类的任务。然而实际上,近来更多的理论家已清晰明白地表明如不对附加因素加以分析,这一理想不可能达到。例如,在特定语言内对符合论的分析被迫承认,在理论工作的开端,正被探讨的特定语言是个附加的限制因素,只有通过精心论述不同语言间翻译的理论,才能逐渐构造语言中立的真值谓词。强有力的理论局限限制了这一工作的完成。评论家们和下面所介绍的一些理论的支持者们普遍宣称符合论忽略了真理关系中人的作用。


。构造论

社会构造论认为真理由社会过程所构造,带有历史和文化特质,并认为真理某种程度上体现于共同体中的权力斗争中。构造论将我们的知识视之为“被构造的”,因为它并不反映任何外在的超越的实在(纯粹的符合论会抱有此观点)。真理观念更应被看作随习俗、人类的感受和社会经验而定。构造论者相信对人类体质和生物学事实的表述,包括对种族和性别的表述,是由社会构造的。维柯、黑格尔、Garns和马克思是这一雄心勃勃地扩展社会决定论的先驱。

。共识论

共识论认为真理是任何被某特定群体一致同意的东西,或者在其他版本中,是特定群体可能就此达到一致同意的东西。共识论的标签以不同的名称被贴在许多在其他方面非常不同的哲学观点上。某些实用主义理论的变体被包括在共识论中,虽然实用主义理论范围十分广泛而应有它自己的分类。共识论作为一种有益的对真理概念的说明,哈贝马斯是它的当代倡导者。哲学家雷谢尔则是当代强有力的批评者。


。实用主义理论

一般而言,在实用主义思想中意义并不仅仅在语词中表达,还在行为中表达。没有任何陈述不被直接限定也能成立,必须首先定义它的术语,然后详述不同作者赋予每个术语的不同意义。这一做法使实用主义对意义和真理的理解产生分歧,关于这一做法的问题甚至导致了古典实用主义者的第一次分裂,而原本皮尔士、詹姆斯、杜威在他们共同的哲学的出色观点上有一致意见。最关键的分歧来自于唯理论和实在论在实用主义中所扮演的角色。

皮尔士将真理定义如下:“真理是抽象陈述与理想极限的一致,无尽的探究将带着科学信念趋于真理,抽象陈述通过承认它的不准确和片面性而拥有与理想极限的一致,这种承认是真理的本质要素。” 这一陈述强调了皮尔士的观点,即有限的探究所获结论是不完全的、有偏见的,但探究活动会使信念逼近真理,在别处他表述为可误论并指向未来,这两者构成了恰当的真理概念的本质内容。尽管皮尔士使用一致这样的词语描述符号间关系的一个方面,他同样颇为直率地说仅仅基于符合论的真理定义不过是个名义定义,他认为名义定义次于真实定义。

詹姆斯版本的实用主义理论,尽管复杂,但通常经由他自己的陈述概括为:“真的”不过是有关我们的思想的一种方便方法,正如“对的”不过是有关我们的行为的一种方便方法一样 通过这句话,詹姆斯意味着真理是一种性质,其价值由在实际实践中运用概念所得的效用来确认(因而,称为实用主义)。杜威对真理的定义比皮尔士广,但狭于詹姆斯,他认为为了澄清、证明、改进并且/或者反驳已提出的真理而将它提交到探究者共同体公开检验,如果这样做,探究无论是科学的、技术的、社会学的、哲学的还是文化的,都会随时间而自我更正。

。最小(紧缩)理论

将真这个概念或术语归之于语句或命题的实在性质,这个议题被许多哲学家所拒斥。这些哲学家对真值谓词的通常使用(“…是真的”,或其等价表达),至少在其主要方面,作出回答,该回答在20世纪上半叶对于真理的哲学探讨中显著流行起来。按这一观点,断定命题“‘2+2=4’是真的”逻辑上等价于断定命题“2+2=4”,而且短语“是真的”在这一语境和在其他语境中一样完全是不必要的。这一观点被普遍表述为:

1。真理的紧缩理论,因为他们旨在缩小概念“真”被假定具有的重要性。
2。消除引号论,关注于如上述例子的情形中消去引号。
3。真理最小理论。

无论使用何种术语,紧缩理论被认为共同相信真值谓词是为了表达的方便,而非一种需要深入分析的性质的名称。

除了强调谓词“是真的”的形式特征外,某些紧缩论者指出概念使我们能以简略的方式表达事物,否则将需要无限长的语句。例如,一个人无法表达相信迈克尔所言正确,通过断定如下无尽的语句:

迈克尔说,“雪是白的”,且雪是白的;或者他说,“玫瑰是红的”,且玫瑰是红的;或者他说……
但它能被简洁地表达,通过说:

无论迈克尔说什么都是真的。
一旦我们识别出真值谓词的形式特征和功用,紧缩论者主张,我们所说的一切就是关于“真”我们能说的全部。该观点的主要理论关注点是消除悖论,悖论发生时概念“真”具有奇特而令人感兴趣的性质。

。履行论

履行论被归功于斯特劳森,该观点认为说“‘雪是白的’是真的”即履行一种言语行为,发出同意雪是白的这一断定的信号(与点头表达赞同十分相似)。某些陈述履行超出言语交流以外行为的思想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古怪。试考虑,例如,当新娘在婚礼的适当时候说“我愿意”,她在履行接受身边的男人为合法丈夫的行为。她并不是在描述自己接受他为合法丈夫。以同样方式,斯特劳森认为:“说一个陈述为真,并不是就该陈述作一个陈述,而是履行了同意、接受或赞成该陈述的行为。当一个人说‘正在下雨,这是真的’,他断定的只是‘正在下雨’。而陈述‘……,这是真的’的功能是同意、接受或赞成陈述‘正在下雨’。”

。冗余论及相关理论

按照真理的冗余论,断定一陈述为真完全等价于断定该陈述本身。例如,断定语句“‘雪是白的’是真的”等价于断定语句“雪是白的”。冗余论者从下述前提中推断出他们的观点,即真理是个冗余的概念,换言之,它只是在某些谈话语境中方便使用的语词,并不指向任何实在。该理论通常归功于兰姆赛。他认为使用语词“事实”和“真理”不过是断定一命题的迂回方式,将这些语词视为隔离于判断之外的单独问题来处理不过是语言混乱。

冗余论的一个变体是消除引号论,它运用塔斯基模式的修正形式:说“P”是真的,就是说P。而紧缩论的另一个版本是真理的代语句论,由格罗芙、坎普、贝尔纳普首先提出,更详细地阐明了兰姆赛的主张。他们认为当语句“这是真的”作为对“正在下雨”的响应时,它就成为一代语句(参见替代形式),亦即一复述其他表达式内容的表达式。在语句“我的狗饿了,所以我喂它”中,“它”与“我的狗”意义相同,同样地,“这是真的”被认为与“正在下雨”意义相同——如果你说后者,而我说前者的话。这些变体并不必然遵循兰姆赛而断言,真不是性质,相反它们会主张,比如,断定“P”可能涉及实质真理,既便如此理论家们会尽可能最小化,使只有冗余或代语句与语句“这是真的”相关。

紧缩原则并不适用于与常见语句不相似的表述,也不适用于许多其他一般被判断为真或假的事物。试考虑,语句“雪是白的”与人名Snow White间的类比,在某种意义上两者都能是true。对最小论者来说,说“‘雪是白的’是真的”(“‘Snow is white’is true”)与说“雪是白的”等价,但说“Snow White是忠诚的”(“Snow White is true”)与说“Snow White”并不等价。


未完连续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灵 于 15-12-2006 06:1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3: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关于真值谓词的理论

。克里普克真理理论

克里普克主张事实上自然语言能包含对自身的真值谓词而不引起矛盾。下面显示了他是如何构造的:

1。从一个自然语言语句的子集开始着手,它不含有任何表达式“是真的”(或“是假的”)存在。所以,“谷仓是大的”包含于该子集中,但“谷仓是大的是真的”被排除在外,使人困惑的语句如“这句话是假的”同样如此。

2。仅对该子集中的语句定义真。

3。其次,扩展对真的定义以包含新的语句,它们断定原初子集中语句的真或假。于是,“谷仓是大的是真的”被包含了进来,但不包括“这句话是假的”和“‘谷仓是大的是真的’是真的”。

4。然后,对断定第二个集合所包含句子真或假的所有语句定义真。设想这一过程无限次重复,那么对于“谷仓是大的”定义真,而后对于“谷仓是大的是真的”定义真,再对于“‘谷仓是大的是真的’是真的”……

注意对于语句“这句话是假的”,“真”从未得到定义,因为它不在最初的子集中,也不断定最初或所有后继集合中的任何语句的真值。在克里普克的术语中,这称为“无根”。即便定义真的过程无限进行,这些语句也决不能指派为真或假,克里普克的理论意味着某些语句既非真也非假。这与二值原则相抵触,该原则认为所有语句或者为真或者为假。由于这一原则是推出说谎者悖论的关键前提,因此该悖论被解决了。

。真理语义学理论

真理的语义理论主张,对于给定语言,任何可接受的真理定义应该以下述模式的全部实例作为后承:

“P”是真的,当且仅当P
当“P”是语句的指称(语句的名字)时,P正是语句本身。

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塔斯基发展了对于形式语言(比如形式逻辑)的理论。这里,他以如下方式约束该理论:语言不能包含对自身的真值谓词,换言之,表达式“是真的”只能被应用于其他语言中的语句。后一种被谈论的语言他称之为对象语言(继而,对象语言可能包含应用于其他语言中的语句的真值谓词)。这种约束的原因在于,包含对自身真值谓词的语言会包含悖论。因此,塔斯基认为语义学理论不能被应用于任何自然语言,如英语,因为它们包含对自身的真值谓词。戴维森将该理论作为他的真值条件语义学的基础,并以融合主义的形式将其与彻底解释相联系。

注意到这些悖论甚至存在于最符号化形式化的数学之中,要归功于罗素在他年轻时期的工作,特别是由他名字命名的罗素悖论。罗素和怀特海试图在《数学原理》中通过将陈述分为不同类型层次来解决这个难题,在类型论中陈述不能指称自身,只能指称层次较低的陈述。这继而导致新的困难,如关于类型的准确性质,关于概念上可能的类型体系结构,时至今日它们仍有待解决。

。马克思主义真理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理论認為,真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在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正确认识,他是对客观世界近似的、不完全的反应。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在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合就是绝对真理。

真理的種類

。科學的真理
科學的真理是利用邏輯的科學方法獲得或經過驗證而來。近代的科學旨在理性、客觀的前提下,用知識(理論)與完整實驗證明出真理。在將知識的研究歸納和系統化後,便成為科學中的真理。

。宗教的真理
请参考接下来的 “宗教”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灵 于 15-12-2006 06:1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3: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宗教

有 待 进 展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灵 于 15-12-2006 06:1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3: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

有 待 进 展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灵 于 15-12-2006 06:1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3: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形而上学

有 待 进 展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灵 于 15-12-2006 06:1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3: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

有 待 进 展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灵 于 16-12-2006 03:2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3: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

有 待 进 展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灵 于 16-12-2006 03:2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3: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思想

有 待 进 展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灵 于 16-12-2006 03:2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3: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思想

有 待 进 展

[ 本帖最后由 爱的灵 于 16-12-2006 03:2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5: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不要先做回复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5: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不要先做回复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5: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不要先做回复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5: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不要先做回复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11-2024 05:08 PM , Processed in 0.11154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