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跑调 到底该怪嗓子还是耳朵? 医生告诉你 该背锅的另有其“人” 五音不全通过训练能纠正 歌唱是一项十分有益的事情,不仅能使人身心愉悦,还是人们情感表达和社交的一种重要方式。不过,有的朋友唱歌的音准不好,造成自己在歌唱方面的不自信,单位活动、朋友聚会就怕去KTV;有的朋友一唱歌就“扯嗓子”,不仅让别人听起来不舒服,自己吼得嗓子疼;还有的朋友声音嘶哑,唱歌时有些音发不出来,甚至完全不能歌唱。今天,耳鼻喉头颈外科的医生就来跟大家聊一聊这些影响歌唱的嗓音问题。 五音不全 到底问题出在哪? 唱歌的保健功能很多,比如能够增强呼吸功能,促进激素分泌,改善情绪,增强免疫力等等,不管是专业的歌者还是普通人都能从歌唱中获益。唱歌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运动,需要人体的多个系统共同参与。音乐经过耳朵传入大脑,在位于大脑颞叶的听觉皮层进行分析感知,获得包括旋律、节奏、音色等信息。上述信息经过大脑复杂地整合,再通过神经系统将信号传递到呼吸系统、发声器官、言语器官等,对听到的音乐进行模仿。
有人认为唱歌跑调是嗓子有问题,有人认为是耳朵有问题,其实音准不好的问题可能出在个人对音高的感知力和控制力上。 每个人对音乐的感知力和对声音的控制力是不同的,就像有人对方向不敏感,有人对数字不敏感,当然也有人对音高不敏感。如果大脑没有办法分辨出音高的差别,自然也就模仿不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听不准就唱不准”。 还有一些朋友能够听出音高上的差别,但是却唱不准,这主要和个人对声音的控制力相关。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可能是气息没有调整好,也可能是咽喉部肌肉的收缩不够协调等,造成无法唱准。 音乐“敏感期” 纠正跑调事半功倍 不过,别着急。人们对音高的感知和控制力往往是可以通过训练改善的,通过多听、多模仿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音准,克服唱歌跑调的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人们的乐感训练就像对语言的习得一样,是具有时间窗的,错过了所谓的“敏感期”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获得相同的训练效果。 研究表明1岁到5岁,特别是4岁到5岁是所谓的音乐敏感期,也许解决唱歌跑调的问题,真的需要从娃娃抓起。 当然了,确实有一部分朋友存在所谓的“失歌症”,即通过训练也无法改善音准的问题,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对于音乐和歌唱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