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37|回复: 2

客人爱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9-2021 06: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闻界老战友调侃:客家人恁地喜欢“毛”,不然客家人村镇地名何以总是“毛毛”声?

马来半岛客家村镇地名,最初确实有不少“毛毛”,尤其原汁原味的原乡地名,相信当今老一辈也未必听闻。斗胆一问,有谁知道“罅毛”或“金毛毛”在那里吗?

客家人不仅把马来文类似mao、mo或mu的地名都译成“毛”,甚至把me、bu、go等完全不相关的发音都有本事转音成“毛”。举个例子,马来文bukit(小山之意)一般皆译“武吉”,但客家人却可以译成“毛吉”。职是之故,客家村镇怎会不多“毛”?

三个“毛”字带头的村镇:毛生、毛兵、毛立,或许你不曾听闻,但若换成话望生、务边、摩立,或许你就幡然大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9-2021 06: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吉兰丹话望生(Gua Musang),马来文即果子狸洞之意,是名种榴莲猫山王(Musang King)的发源地。据说猫山王原产自丹那美拉,后移殖到话望生始取名为猫山王。话望生一带有不少客家人,他们都称果子狸为“毛生”,最初的猫山王便称作“毛生王”,客家话简称“毛王”,与华语“猫王”相近。既然地名叫Gua Musang,客家人索性亦称毛生,后来觉得应纳入Gua这个字又称之瓜毛生 、话毛生,最终便演变成现在的话望生。

霹雳务边(Gopeng),锡日岁月客家人群涌前来采矿,他们最初把金宝务边路称作“毛兵”,这个称呼直至1960年代仍有中文报采用。然而,原来早在1920年代除了“毛边”,中文报也以“毛边”、“务边”甚至“雾边”来称呼Gopeng。百年过去了,“务边”成了正统,“毛兵”悄悄消失,“毛边”依然流传,“雾边”则似乎越发受落。

雪兰莪摩立(Morib),即海滨胜地毛立。这里客家人仅属少数,福建闽南人仍然居多。如此说来,毛立或是马来半岛仅有“毛”字地名的非客家人村镇。此地曾被称为毛里、摩里甚至武猎,昔日中文报曾称“毛立港”,现在中文报多称之“摩立”,惟本地人仍爱沿用“毛立”。

雪兰莪武来岸(Broga),昔日也曾称作“毛来岸”,被记载的中文地名还有湖罗牙、勃鲁加。这是一个横跨雪兰莪、森美兰两州以华裔为主的村镇,雪兰莪这一边仍有90%惠州客家人。马来地名源自Sungai Broga,也有说Broga一字源自传说中的森林神秘巨兽Buraga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9-2021 06: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字村镇,以霹雳朱毛(Chemor)的地名故事最神。这是一个以华裔为主的村镇,其中又以河婆客家人居多。有马来人认为,二战前此地华民以农耕与养猪为生,以致华裔先民把地名称作“朱毛”(与猪毛同音)。除了朱毛,1932年绘制的马来半岛地势图却称之"芝毛”,1939年傅无闷《南洋年鉴》、1940年关楚璞《星洲十年》又不约而同称之“真毛”。

研究朱毛区地方史的刘一清相信,朱毛之名源自穿越朱毛的Sungai Chemur(现称Sungai Chemor),以河婆话发音便成了朱毛。朱毛有一间建于1901年的“珠宝观音庙”,加上1988年在义山挖出早期石碑,上面刻了“珠宝埠义冢界”而非“朱毛埠”,说明朱毛最初采用“珠宝”为中文地名。义冢,义山是也,义冢界即为义山的范围界线。

刘一清告诉我,挖出“珠宝埠” 石碑之后,经朱毛华人市区公产保管委员会讨论,把Chemor中文地名还原为最初的“珠宝”。从珠宝到朱毛再回到珠宝,地名演变可谓迂回曲折、峰回路转。话虽如此,至今“珠宝”似乎仅在书面上使用,民众仍旧爱称呼浓浓乡土味的“朱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8-2025 06:55 PM , Processed in 0.11333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