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11|回复: 3

李文亮之死打了谁的耳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2-2020 09: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消息凌乱了几个小时之后,武汉市中心医院官方微博在2月7日凌晨宣布,“我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对此我们深表痛惜和哀悼。”

被称为新型冠状疫情“吹哨人”的武汉医生李文亮终于还是没有创造奇迹,在舆论的惋惜和哀痛之中离开人世。国际卫生组织(WHO)通过官方推特网页第一时间对李文亮去世表示哀悼,并感谢他在“此次疫情中所做的工作”。

是的,李文亮原本是有机会创造奇迹的。如果他当初的警告得到尊重和重视,卫生防疫系统据此采取行动,今天的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一定与现在的“兵荒马乱”不同。但是最终,就如他本人的离世,他当初出于职业素养而发出的警告,被扼杀于一张训诫书中。

“为众人抱薪者,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道者,困厄于荆棘。”这是目前网络舆论给李文亮医生送上的挽联,而他生前因为警告疫情遭到的训诫经历,终将成为一些人、一些机构、一些制度乃至置民生世情于不顾的维稳思维的耻辱柱。

首先是训诫李文亮的所谓公安机构。我们无从知晓当初训诫李文亮的基层警察在得知李文亮已经离世的消息后,会是怎样一种心态。民情悲愤之下,他们或许会成为舆论讨伐的又一目标,但是需要承认的是,他们也仅是长期暴力维稳体制下的“螺丝钉”。从2003年3月(嘲讽的是,当时也正是SARS爆发期)死于被警察“收容”的大学毕业生孙志刚,到今天,因为尊重职业感知示警而被训诫的医生李文亮……舆情一次次汹涌,而无数个以维持治安为名而暴力执法的公安机构,却17年如一日的存在于中国各地。

其次是李文亮身后的医疗机构乃至中国的疫情监控管理系统。当李文亮以及其他几位医疗职业者在业内圈中探讨病毒属性,考虑疫情应该会人传人,如李文亮和另外一位医生刘文所称,他们只是做了“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在他们被训诫之后,他们所在的理疗机构做了什么?不仅没有提供任何保护,李文亮甚至要忧虑自己还能否得到晋升,而刘文则遭遇“医院院办谈话,提醒不要流传谣言”。

更可悲的是中国的防疫管控系统。资料显示,2003年SARS袭击中国之后,中国中央政府花重金在疾控系统打造了中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对各类传染性疾病展开监测,不明原因肺炎更是监测、报告的重点。按照规定,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疾病,在完成化验后,地方疾控中心需要在四小时内向中央汇报。但是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1月31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本次疫情中“网络直报系统的启用没有那么早”。

大疫当前,这是一个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回答。而在大疫爆发之前,公安机构的舆情监控系统又是多么灵敏。只不过可惜的是,后者的灵敏是用来监控民众,却未对真正影响社会安定的疫情起到任何正面作用。

现在没有曝光、也许会一直无从查证,却是最应该引发思考的是,谁下令训诫了李文亮?又是以什么理由监控李文亮的同学微信群,来查证并判定了李文亮的“违法”?是谁让李文亮以及其他医生背后的医疗机构无视医学证据,在自己的职员被训诫之后不仅无声、甚至要继续警告他们不要“传播谣言”?而又是什么干预了中国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正常运作,让其在疫情爆发初期宛若失灵?

谨以李文亮生前收到的最后一封也应该是唯一一封训诫书的部分内容结尾:“我们希望你冷静下来好好反思,并郑重告诫你:如果你固执己见,不思悔改,继续进行违法活动,你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你听明白了吗?”

9BNagZwCyCxL8DEMYjBN7GwRd7f-r0Xv6wKLAusCiwI.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2-2020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训诫书内容结尾,真的很讽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2-2020 10: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话一句
该死的人不死
不该死的人却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2-2020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道西风 于 7-2-2020 04:02 AM 编辑

没事!没事!中共脸都不要了,还怕打脸?


粪坑永远是粪坑,滴几滴香水下去香不了,还是爬满蛆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9-2025 08:25 PM , Processed in 0.103373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