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00|回复: 80
|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看法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cwch24 于 29-7-2017 02:37 PM 编辑
梁漱溟觉得以意欲为前提的文化走向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奋发前进满足自己意欲,表现出来就是克服自然而后征服自然,西方文化为主导。
第二种是对于意欲进行调整,表现出来是适可而止,清心寡欲,中华文化为主导。
第三种是限制或消灭意欲,表现出来是禁欲主义,古印度文化为主导。
这三种文化没有对错,只有适不适合族群的发展与生存。
在梁漱溟的观点看来,中华文化的问题在于这个人种的见识看的太远,还没有把第一条路走完就已经进入了第二条路。如此这般,当然就被前进奋发的文化打击。
其实如果任由第一条路继续走下去,我们会发现现在很多人都开始转向第二条路。
物质过度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让人开始意识到人类应该对欲望进行调和,所以出现了减碳,净水,环保等等等议题。
只是这里有个问题,难道看得太远也是个问题吗?真的要付出大代价才能真正的演化吗?
|
|
|
|
|
|
|
|
发表于 30-7-2017 0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30-7-2017 08:14 PM 编辑
全属主观的东西。属人们的“心理学主义”范畴。
所谓“正能量”,“负能量”,智商IQ,情商EQ,指数。等等。
现代人比较倾向科学主义。使用科学词汇。
科学说,生态需要平衡,适合人类生存空间,避免生态恶劣化。
没甚么,所谓,看的太远,或者,太近。
消灭意欲,禁欲主义,是古代人的糊涂的观念。
人类天然本有意欲情欲,消灭了,自然变成“植物人”,活死人,ZOMBIE。
但是,意欲不能放纵,不能无所顾忌放肆。
需要合理,平衡。而使用教育的方法,去控制,人性修养升华。而一般使用方法,是透过伦理教育,和法治。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7-2017 0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wch24 于 30-7-2017 02:14 PM 编辑
唉,你或许应该先整理一下你的思绪,
然后用比较有条理的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我不是反对你的看法,
毕竟我只是在分享别人的看法而已。
重点是,我看不懂你想表达些什么,也就无从反对。
你的回帖一堆的目录用语,
如科学主义,什么是科学主义?
如科学词汇,什么是科学词汇?
如心理学主义,什么是心理学主义?
还有一堆莫名其妙的短句,逗号,句号。
整篇文章无法连贯,文章意思支离破碎。
我想或许中文对你而言是一个难度很高的挑战吧!
|
|
|
|
|
|
|
|
发表于 30-7-2017 0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人,自然欠缺现代意识。
对现代词汇感觉陌生。
本人,没时间穿越古代,去给古代人,作词汇解释。
请见谅。
不过,现代人有一种发明叫“词典”。关于哲学的也有“哲学词典”。
让人翻阅,参考,解释词汇意义。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7-2017 0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唉,那你先把你认为的现代词汇说明一下吧!
不会你自己也无法说明那些现代词汇的定义吧?
|
|
|
|
|
|
|
|
发表于 30-7-2017 08: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百科,WIKIPEDIA 也可以帮助阁下。
阿叔,有时也的参考参考。
不过,连翻查百科全书,阁下也想他人指点,是否太菜鸟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7-2017 08: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呵,我的确去看了。只是不想打你脸,这会让我感觉内疚。当然最主要是我不敢乱说。既然你叫嚣,我只好把找到的内容放出来给你参考。
谎言编织
科学主义的英文(scientism)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德国哲学家狄尔泰(Wilhelm Dilthey)在十九世纪末主张人文学的研究方法与科学方法不同,人文学应该“主观”,与科学的“客观”相对,并批评那种试图将科学方法应用于人文学(指法律、艺术、历史和宗教)研究的思想为科学主义。
学术界认为,“科学主义”实际上在科学界并不存在,只是一顶用谎言编织的帽子。[4] 嗯,这个是来自你推荐的百度百科,可以自己去看看。
山林呀山林,自己打自己脸真的那么爽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7-2017 08: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心理学主义,我想你是搞错了,或许你可以自己弄一个心理学主义让自己爽一下。我想你可能是说心理主义。
以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为研究重点的心理学方向。它主要用来区别于以人和动物的可观测的行为为研究重点的行为主义方向。心理主义应当与唯心理观有所区别。唯心理观是一种现象学观点。在当代西方心理学文献中,心理主义主要用来说明认知心理学,而现象学则主要用来说明人本主义心理学。
这个也是来自百度百科,山林以后在用目录之前应该翻翻所抄的目录是什么意思。
打开目录狂抄给人感觉很幼稚,又容易自己打脸,何必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7-2017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科学词汇就算了。
呵,也就山林会用所谓的科学词汇来代替白话文来表达自己,
这倒是让人觉得佩服,
可惜基本上没人能够理解用所谓科学词汇堆叠出来的句子。
|
|
|
|
|
|
|
|
发表于 30-7-2017 08: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30-7-2017 08:38 PM 编辑
阁下喜欢胡说八道,那是阁下的特质。
胡说八道,顺口开河,话语不经大脑,这些不是哲学。
是文痞流氓的瞎扯瞎吹。
瞎扯瞎吹是素质低的华人特质。读了大多孔儒的伪知识,所造成的。
因为满脑袋伪知识,没真知识,搞不懂“真假对错”,也不懂逻辑分析,经验检验;自然整天瞎扯瞎吹,狗屁不通。不知所谓。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7-2017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山林呀山林,
不要污蔑我胡说八道。
这里只有一人一物可能胡说八道。
一个是山林,一个是百度百科。
问题在于山林推荐了百度百科的解说,
这就真的非常诡异,让人产生想痛哭的冲动。
|
|
|
|
|
|
|
|
发表于 31-7-2017 01: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你在看馮友蘭,就應該先專一家
多看不同的哲學家的著作是好事
但是有深淺先後之別
而且你自己也說過是剛接觸
我不建議太快跳到梁漱溟、熊十力、方東美等人的哲學領域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7-2017 0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8-2017 0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看馮友蘭的和牟宗三的當入門吧然後中西對話是後話了
先選一邊仔細看看再說
或兩邊同時看 但不要急著比較
|
|
|
|
|
|
|
|
发表于 5-8-2017 1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5-8-2017 12:48 PM 编辑
他才小学程度。
真哲的推荐,似乎要求过高。
他会说,小学规范中,没有这些书目。
如此回应,非常滑稽。
真哲如何躺着中枪了?
真哲没看出阁下装神弄鬼,装疯扮傻。是中枪了?
只能说,真哲心底善良,容易被流氓文痞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8-2017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5-8-2017 1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学主义,Psychologis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sychologism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defines psychologism as: "The view or doctrine that a theory of psychology or ideas forms the basis of an account of metaphysics, epistemology, or meaning; (sometimes) spec. the explanation or derivation of mathematical or logical laws in terms of psychological facts."[1] Psychologism in epistemology, the idea that its problems "can be solved satisfactorily by the psychological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processes", was argued in John Locke's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1690).[2]
Other forms of psychologism are logical psychologism and mathematical psychologism. Logical psychologism is a position in logic (or the philosophy of logic) according to which logical laws and mathematical laws are grounded in, derived from, explained or exhausted by psychological facts or laws. Psychologism in the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is the position that mathematical concepts and/or truths are grounded in, derived from or explained by psychological facts or laws.[3]
The word was coined by Johann Eduard Erdmann as Psychologismus, being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s psychologism.[4][5]
John Stuart Mill was accused by Edmund Husserl of being an advocate of a type of logical psychologism, although this may not have been the case.[6] So were many nineteenth-century German philosophers such as Christoph von Sigwart, Benno Erdmann, Theodor Lipps, Gerardus Heymans, Wilhelm Jerusalem, and Theodor Elsenhans (de),[7] as well as a number of psychologists, past and present (e.g., Wilhelm Wundt[7] and Gustave Le Bon[8]).
Psychologism was notably criticized by Gottlob Frege in his anti-psychologistic work The Foundations of Arithmetic, and many of his works and essays, including his review of Husserl's Philosophy of Arithmetic.[9] Husserl, in the first volume of his Logical Investigations, called "The Prolegomena of Pure Logic", criticized psychologism thoroughly and sought to distance himself from it. Frege's arguments were largely ignored, while Husserl's were widely discussed.[10]
In "Psychologism and Behaviorism", Ned Block takes psychologism as the position that "whether behavior is intelligent behavior depends on the character of the inter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at produces it." This is in contrast to a behavioral view which would state that intelligence can be ascribed to a being solely via observing its behavior. This latter type of behavioral view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Turing test.[11][12]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8-2017 1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林居民 发表于 5-8-2017 12:44 PM
心理学主义,Psychologis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sychologism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defines psychologism as: "The view or doctrine that a theory of psychology or ideas forms the bas ...
才说你中文不好,就回帖英文了,孺子可教也。
|
|
|
|
|
|
|
|
发表于 5-8-2017 1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哲”老师认识就可以了。
不需要某些小学生,唧唧歪歪。
谁都知道他,狗屁不通。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8-2017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林居民 发表于 5-8-2017 12:44 PM
心理学主义,Psychologis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sychologism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defines psychologism as: "The view or doctrine that a theory of psychology or ideas forms the bas ...
我想你这个回帖是想证明的确有心理学主义这东西,所以我就再去翻了翻。真的只有心理主义,而没有心理学主义咯!我还特地去维基找心理学主义或心理主义,什么都没有咯。你不能自创一个词,然后欺骗普罗大众呀!这样很无耻呢!
心理主義
Psychlolgism
趙曉維
2000年12月
教育大辭書
名詞解釋: 心理主義是以心理學觀點或心理因素作為最高規準來解釋哲學問題,是認識論問題的一股哲學思潮。這股思潮深受自然科學蓬勃發展的影響,想用心理學觀點研討邏輯及知識理論問題。影響一個判斷所依據的心理原因即視為真埋標準;也就是說凡是依照心理規律所發生的「正常」思想即合乎真理。依照這種說法,二加二之所以是四,也是因為心理規律不允許作別的想法所致。 由於對標準的不同看法,心理主義可分為好幾種:
1.人類學主義(anthropologism):認為人類的固有特性即真理標準;由於人性相同,因此所有人只有一種共同真理標準。
2.相對主義:典型心理主義,認為不同的思想典型必然會導致不同的宇宙觀。否定真理的客觀標準,以為真理是相對的。
3.激進的心理主義:包括英國古典經驗論者休姆(D. Hume),本世紀初感覺主義者馬赫(E. Mach)等,認為不只是人類的知識是印象與印象或感覺之間的聯結,即使認知的對象也只不過是感覺經驗的叢結而已。
心理主義遭受胡塞爾(E. Husserl)現象學嚴格的批判。因為心理學、邏輯和認識三門學科雖然均以認識為對象,但討論的觀點卻完全不同。心理學只著眼於主體內的過程,討論的是認識本身及其產生的各種條件;偶然涉及內容,則是因為認識內容會影響到認識本身及其產生的條件之故。
邏輯只以純粹的思想內容及其彼此間的關係為念,所重視的是思想的正確有效。 認識論則只問認識是否真實,也就是認識是否符合對象的要求;這樣才有一個不從屬於主體情況的客觀標準。 事實上,那些不合邏輯的推論也是依據心理規律而產生的。真理的標準、邏輯規律及心理規律是各不相干的三件事。 出处: 国家教育研究院(台湾)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3128/?index=3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