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9659 | 回复:  594 
 
500mm小鸟回收站之Helmeted hornbill盔犀鸟(8月/2022) 
 
 [复制链接] 
 
 
 
 
 
 
 
今天终于看到N250的本尊,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的试了这支镜头,现场光线不好。所有测试依据这支镜头存在的目的——〉wildlife, sport     这支镜头会比你想象中的大支一点,没有weather seal,尺寸和328差不多,镜筒比840粗,握着手感不算好,手掌基本张开,变焦转动需要用一点力,而且不能一次转完,有个不错的方法就是机身和镜头各往返向转,但是焦距可能就看不到,他跟sigma 156s 不同,不是push pull, 所以只能用手转。     关于做工,这镜头是aim着轻便来销售的,所以除了卡口是metal,剩下都是plastic,made in CHINA但是你不会觉得像玩具一样很“青菜”,可能是因为大支+重量,变焦时镜头会伸出,因为不伸出,你就要给2-3倍的价钱,而且这焦距的内变焦很难做,请参考Sigma 300-800 F/5.6和 200-500 f/2.8。至于镀膜,基本其实效果没很明显,因为不是Nano Crystal Coat,against light+某些角度就会眩光,这跟sigma 156s有差,156s的镀膜很好,但是除了特意拍剪影,我们都避免against-light,除非真的避无可避...     关于重量,这支镜头对于拿过300mm f/2.8, 500mm f/4 的人来说,很轻,绝对可以拿一整天,但是对于拿不惯AF-S 70-200mm f/2.8 来说,你一定会觉得重,但我说了,以现在nikon的科技,200-500的存在就是动物和运动,这种镜头最少都有3kg, N250E能够压在2.4kg下很难得,要是PF lens有突破,或是Nikon破天荒出一支属于DX的teleprime, 那就是birder的福音了。     关于对焦速度,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是略慢的,这镜头明显比AF-S 70-200mm f/2.8 慢至少一倍有多(我就是故意拿DZP来比),但是从200-500每100MM的对焦速度差别不大,但还是能够抓着移动主体,对于类似F1 sport or 打体积比较小的飞鸟,是比较困难的, 当然也要看主体怎么个移动法和方向,你能做的就是练好技术。那么关于focus breathing, 变焦镜头都会有,只是多寡而已。 在D7100测试下,这镜头的追焦有点迟钝,有时甚至会发呆,完全停止对焦     接下来是VR,这个真的不得不佩服4.5级的VR,而且VR在工作时你完全听不到,像是有频率的声音发出,你觉得会忘了这镜头有VR,这防抖凡是用过的人都惊叹,也是目前nikon防抖最牛的镜头,在jungle里面不需要一直上架。 关于Image quality,这镜头绝对有大炮级的水准 ,有时我还觉得他利得有点失真。 最重要的一点来了 Scarlet-backed flowerpecker 
 
总结,N250是一支专为free and easy的wildlife shooter和sport所生,其实便携性和重量才是他的最大卖点,VR还是其次,虽然没有类似AF-S 200-400mm f/4的内变和纳米镀膜(不然价钱可能要在后面加个零),但是想想,你用teleprime扛到半死,花一堆钱升级tripod,买质量好的gimbal head,拍一张美美的,我用N250,轻轻松松一样拍到美美,IQ相差那么一丁点,除了拿定焦大炮那一点优越感外,你还剩啥?就是辛苦咯~当然对焦速度是不同档次的。关于RS value,原厂怎么都会比副厂高一点,而且因为便宜(对于500mm range的镜头),就算亏着卖也不会亏很多。 17/4/2016更新 6/11/2016更新,手一滑,最终还是烧到了泥坑大炮... 是啊,我是从来没想过我会烧到泥坑超远定焦炮的,十年前开始学摄影时看着那堆大炮就觉得这是我一辈子不可能会碰的镜头,因为这些镜头的用处很明显——>sport,wildlife, 当然我不曾想过我会迷上birding。 接下来我都在讲故事 那为何我会烧这支大炮?难道N250E不好?不是的...N250E绝对是泥坑非常好的镜头,那么原因在于哪里?很惭愧的,一部分是因为手痒,其实有一小部分是因为对焦速度和光圈...其实在早前还没败N250E前,我是用AF-S 70-200mm f/2.8的,再更早前我是用Tamron 70-300mm Di LD Macro, 一开始玩摄影(其实大部分人都知道是玩相机),一定啥都想拍,micro, landscape, potrait, wildlife等等,所以那时Tamron 70-300mm对我来说是一支能玩得起又多用途的镜头,下面是我用Tamron 70-300mm 拍的一些照(大概5年前) 
 
 
 
天堂鸟,要是你在大马境内看过这只鸟麻烦PM我谢谢... 我受不了哪个对焦速度,把它卖了 没错,这镜头也叫大竹炮DZP,它聚集了当代泥坑所有科技结晶,无论造工,对角速度,画质等,都是一流的,而我需要一支大光圈恒定变焦,因为我有时候会在室内拍照,我很需要大光圈旅游镜,也需要一支Tamron的代替。 
 
 
 
 
 
 
 
 
 
 
23/11/2016更新,AF-S 500mm f/4G ED VR sharpness test                                          自从月初进了这支镜头,完全没有机会做performance test, 因为我家很小不够位子,然后近日每当在太阳底下对着白色鸟对焦总是会糊片,觉得奇怪,怀疑镜头问题,就做了这个测试,当然结果是否定的,我还在找原因,可能是热气,可能是对焦点数,可能是VR.... 
 
红圈是我截图的地方 测试时用的机体是D7100 
 
f/4 
 
f/4中心100% 
 
f/4边缘100% 
 
 
 
 
 
 
 
 
 
 
 
 
结果是不管哪个光圈都差不多,我用来测试的chart打印出来不好,多少有点影响 20/5/2017更新Nikon D500开箱篇 自从上次渐渐感觉到D7100对焦的吃力以及不稳定的谜焦后,在心中暗暗的涌现D500的影子,几个月后终于入手了(然后又要吃几个月的树皮),这篇不是很详细的开箱文,更像是分享,靠~这么贵的机不随便发发广告传单啥的哪里可以?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 
发表于 3-10-2019 04: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19-12-2019 10: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10-4-2020 09: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8-5-2020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16-5-2020 08: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23-7-2020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23-11-2018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13-12-2018 09: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30-1-2019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2-3-2019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15-3-2019 03: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3-5-2019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19-5-2019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11-6-2019 1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25-7-2019 08: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30-8-2019 1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24-2-2018 07: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7-3-2018 0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agler's pit-viper瓦氏蝮蛇 
學    名 : 
英    名 : Wagler's Temple Pitviper、Wagler's Pit Viper, Temple Viper 
別    名: 
科    名: 蝮蛇亞科(Crotalinae) 
分    布 : 分布於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蘇拉威西及菲律賓。棲居在低地林地及林木蔥鬱的沼澤中。 
生態習性: 夜行性胎生蛇類,每次產下約15-40條小蛇,這是一種是相當嗜睡的樹棲性毒蛇,幾乎終其一生都棲息在樹上,另外也很耐高溫與乾燥,牠們至少可以在一星期內滴水不沾,瓦氏蝮蛇沒有任何亞種,主要以小型哺乳動物、鳥類與蜥蜴為食。馬來西亞檳城著名的蛇廟所供奉的就是瓦氏蝮蛇。 本種具有出血性Haemotoxic毒 ,但事實上 本種是少數攻擊性不高的蝮蛇,而相比其他蝮蛇科成員來說, 瓦氏蝮蛇的毒性並不算高。 
型態特徵 : 本種體色變化很大,成蛇中的雌蛇有巨大的頭部, 具一對頰窩,靈活的尾巴有助於纏繞樹枝。顏色為綠、藍綠或黑色,並綴有黃色短條紋及淡綠、黑色的斑點;幼蛇及部分年紀稍長的雄蛇則全為亮綠色。貫穿過雙眼的褐色條紋有偽裝效果。體長0.8~1.3公尺,雌性體型大於雄性。
以上是我抄来的 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在拍鸟时,身边,头上,脚边,也许都曾经有别的生物经过,我曾经就看过大象,无数次的野猪对视,水蛭,蜘蛛等,但是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蛇,万一被攻击了,很可能你还需要把它给拍下来,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冲出森林赶去最靠近的医院,也未必会有血清,真的很危险,但是拍照的过程根本没有想那么多,都是之后才惊觉。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 
发表于 20-3-2018 1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13-7-2018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2-8-2018 09: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18-8-2018 1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12-9-2018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5-10-2018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6-7-2017 1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12-7-2017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18-7-2017 10: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4-8-2017 09: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af_ferry 于 4-8-2017 11:04 AM 编辑  Black-backed kingfisher a.k.a Oriental dwarf kingfisher 这鸟在Panti已经消失了好长一阵子,我们都觉得他是失踪了,在新加坡他是常年有,拍到烂了,在这里他可是宝,他很小只,大概只有十几cm,叫声就和Rufous-backed棕背一样,所以有时候你在森林里听到这个叫声,有可能是他,但大部分还是棕背。 我并不是有意要去找黑背的,其实我的target是一只很难看到的babbler,我已经有几次看到它也听到他叫了无奈就是躲躲闪闪拍不到,他也很怕人,我只好趁早上早早进来去找。我去到那里就发觉有只鸟从地上跳了上来,一开始我还以为是piculet, 因为光线有点暗,可是他的头点了一下,我用bino看了一下,天啊....是黑背,我在Panti一年多都没看到这只鸟,而相机离我有30几尺,我好害怕它跑掉,于是我慢动作在地上作了记号,以防我回来看不到它,就慢慢退后直到我觉得可以用跑的就快点去搬相机来了,也幸亏它很赏脸没有飞走,但是也待了不到一分钟,就跳走了,我也看不到了... 我觉得很奇怪的是,我的system对焦ODKF总是对不好,棕背也是,可能是因为黄色关系没有contrast,我不打敢对焦眼睛是因为他看到我拿相机来后转了过来,动作也比较频密,我很怕他会吓走,直到我觉得它并没有要马上飞走的意思我才对焦眼睛,才对上了。 另外我也发觉我的system不能用TC 1.4,这又让我烦了好一阵子...那个image直接soft,我mirror lock up都没用,shutter调高也不行,到现在还找不出原因,我看我需要去nikon走一趟了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 
发表于 8-9-2017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2-10-2017 09: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28-10-2017 10: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range-bellied flowerpecker橙腹啄花鸟 相信吗?其实我很喜欢这鸟哦,就是因为那很鲜艳的橙色,小小只的只有几寸长,飞来飞去很吵闹,是郊外,森林里,甚至偶尔会出现在城市边缘的鸟,它也并不会很难拍好,也不太害怕人类靠近(基本上某些鸟种只要在觅食,他管你是不是站在旁边)只不过这鸟平凡得也不大会有人去拍了。 这照片有经过一些修饰,拍下的那一瞬间刚好它站在花朵中央看着镜头,也刚好背景非常的干净,看起来有点象婚纱照?咦?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张照片。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 
发表于 5-11-2017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1-12-2017 05: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12-1-2018 1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7-1-2017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13-3-2017 0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23-3-2017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3-4-2017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15-4-2017 08: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10-5-2017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9-6-2017 1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21-6-2017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31-7-2016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af_ferry 于 24-3-2017 12:02 AM 编辑  Scarlet Rumped Trogon 鲜红腰咬鹃             这是一只在森林里算蛮容易见得到的林鸟,不太怕人,很好拍,胸前一席鲜红毛发真的很鲜艳,之前在Panti离20几尺拍到一只不清楚的留下遗憾,这次在的re-do拍到爽爽,可惜看不到他张开翅膀和尾翼,真的很美。 
 
 
 
 
 
  
 
 
 
 
 
 
 
 
 楼主
| 
发表于 25-8-2016 0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25-8-2016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7-11-2016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14-11-2016 06: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af_ferry 于 24-3-2017 12:04 AM 编辑  Verditer flycatcher铜蓝鹟 说实话,这鸟和Pale-blued flycatcher太像了,我也不知道我拍的是哪只,这是hilly bird, 有时会下到low land, 这两只是在low land拍到的,没错的话Bukit tinggi和Fraser hill都能看到这鸟,第一次看到他们时光线很好,他们身上的蓝色很突出,背景碰巧就是一堆绿色树叶。这鸟的breeding plumage和non-breeding plumage不会差很远,就是颜色深浅差那么一点。 
 
 
 
 
 
  
 
 
 
 
 
 
 
 
 楼主
| 
发表于 23-11-2016 1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7-12-2016 06: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24-12-2016 1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 
发表于 7-6-2016 11: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af_ferry 于 24-3-2017 12:01 AM 编辑  Mangrove pitta红树八色鸫 
 
 
 
 
 
  
 
 
 
 
 
 
 
 
 楼主
| 
发表于 11-7-2016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5-4-2016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个星期日才刚刚进手了这一支,老外的评语都说不错。这一支的行比价非常高,感觉上Nikon这一次的标价策略和以往很大的差别,看得出Nikon有意思要更开阔“生态摄影”的市场。 
 
 
  
 
 
 
 
 
 
 
 
 楼主
| 
发表于 5-4-2016 02:2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毛 发表于 5-4-2016 01:00 PM 我这个星期日才刚刚进手了这一支,老外的评语都说不错。这一支的行比价非常高,感觉上Nikon这一次的标价策略和以往很大的差别,看得出Nikon有意思要更开阔“生态摄影”的市场。  
 
 
  
 
 
 
 
 
 
 
 
发表于 5-4-2016 0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两毛 于 5-4-2016 03:08 PM 编辑  staf_ferry 发表于 5-4-2016 02:24 PM  
 
 
  
 
 
 
 
 
 
 
 
 楼主
| 
发表于 5-4-2016 08:5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毛 发表于 5-4-2016 02:29 PM 我初步的测试结论是对焦的问题不大,不过我本身还没有实场测试。  
 
 
  
 
 
 
 
 
 
 
 
发表于 6-4-2016 12:3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的不会看啊大师 
 
 
  
 
 
 
 
 
 
 
 
 楼主
| 
发表于 6-4-2016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7-4-2016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两毛 于 7-4-2016 02:43 PM 编辑  我觉得镜头评论,评论者起码要熟悉镜头好一段时间,以作品与实践性经验来评论一个镜头的好坏才比较客观。而不是镜头一到手,握在手里拍几张或者根据lab results看图说话就发表伟论,这样过于浮夸和偏差。如果不想买错的话,可以多等几年,很快就有客观的评论再次面世,到时候大家才来定论也不迟。  
 
 
  
 
 
 
 
 
 
 
 
 楼主
| 
发表于 7-4-2016 03:2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毛 发表于 7-4-2016 02:06 PM 所谓的对焦慢,我只是听到无忌几位中国摄友有这样的评论,老外的测试都是说以长焦段的标准来说是非常快。我本身测试也没这方面的问题。(必须要搞清楚,焦段越长对焦都会慢一些),所谓的快与慢是拿什么来比较,也是需要考量的。  
 
 
  
 
 
 
 
 
 
 
 
发表于 7-4-2016 04: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两毛 于 7-4-2016 04:11 PM 编辑   
 
 
  
 
 
 
 
 
 
 
 
 楼主
| 
发表于 7-4-2016 10:0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毛 发表于 7-4-2016 04:03 PM 到今天我还是用APSC,还没有有想过要upgrade去FX。 未来可能会加码一架FX针对风景,人像拍摄。  
 
 
  
 
 
 
 
 
 
 
 
发表于 7-4-2016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两毛 于 8-4-2016 12:07 AM 编辑  staf_ferry 发表于 7-4-2016 10:00 PM  
 
 
  
 
 
 
 
 
 
 
 
 楼主
| 
发表于 8-4-2016 1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毛 发表于 7-4-2016 11:47 PM  
 
 
  
 
 
 
 
 
 
 
 
发表于 8-4-2016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两毛 于 8-4-2016 10:08 AM 编辑  十多年前,我们在用D200的时候确实能看得出好机种的画质差异,可是以现在的相机感应器科技,很多时候对方要是隐瞒用什么相机,不是通过电脑测试放大比较,有多少人的肉眼看得出是什么机拍得?反而“轻便兼实用”渐渐成为很多老手考量。  
 
 
  
 
 
 
 
 
 
 
 
 楼主
| 
发表于 9-4-2016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毛 发表于 8-4-2016 09:58 AM We have confirmed that with autofocus shooting using the AF-S NIKKOR 200-500mm f/5.6E ED VR lens, autofocus may sometimes become disabled and focus operation switches to manual focus* when the zoom ring on the lens is rotated while the camera's shutter-release button is pressed halfway, or the camera's AF-ON button is held down. 
* Autofocus operation can be restored by pressing the camera's shutter-release button halfway again, or pressing the camera's AF-ON button again. 
 
 
 
  
 
 
 
 
 
 
 
 
发表于 11-4-2016 10: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两毛 于 11-4-2016 10:39 AM 编辑  staf_ferry 发表于 9-4-2016 10:21 PM VIDEO 
 
 
 
  
 
 
 
 
 
 
 
 
 楼主
| 
发表于 11-4-2016 06: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毛 发表于 11-4-2016 10:16 AM  
 
 
  
 
 
 
 
 
 
 
 
发表于 12-4-2016 10: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两毛 于 12-4-2016 10:47 AM 编辑  这镜头虽然只有2.3公斤,但是拿久了一样会手酸,摸起来其实不错的,但是那个对焦环转起来蛮费劲,因为真的很大,转程不能一个动作结束,Hb-71的lens hood虽是plastic但是很坚固,我最担心的对焦也并不慢,但是要拍到很清晰的数毛需要功夫,防震一流,但是500m就像其他定焦炮一样,会看到画面静止,这镜头要是上架,得需要一副很稳的脚架+wireless remote, wired remote拍鸟不能用,否则风吹都会动,remote动一下画面就晃, 有点惊奇的是,加了Tc2.0 iii,光圈去到了f/11还能focus,但是有点慢,有时会迷焦,画质会下蛮多,我是玩爽的 我觉得使用长焦镜(5公斤以下,5公斤以上的级别,我没有真正测试不敢乱说)一般的黑色合金铝钢三脚架RM200(+/-)都应该撑得住。
最重要还是那个云台,Gimbal head 是我个人认为最理想的选择。
刚刚败了,还没有到手...
 
 
 
  
 
 
 
 
 
 
 
 
 楼主
| 
发表于 12-4-2016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毛 发表于 12-4-2016 10:34 AM  
 
 
  
 
 
 
 
 
 
 
 
发表于 12-4-2016 0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taf_ferry 发表于 12-4-2016 12:09 PM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