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215|回复: 59

什麼是邏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4-2015 1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麼是邏輯?                                       冀劍制

有的時候,我們會說某甲的想法或說法不合邏輯。這時我們通常指的是,某甲的說法自相矛盾或漏洞百出。也就是說,他的說法很有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這個”很有問題”可以有很多的意思,重者可以說是自相矛盾,例如,某 C 國的領導人反對 A 國去攻打 E 國,因為 C 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但是,在另一方面,C 國的領導人又經常恐嚇要攻打 T 國。那麼,我們會說他的說辭互相矛盾。輕者,可以簡單的認為某人的說法沒有說服力。然而,這種沒有說服力可能是客觀的也可能是主觀的。你可以發現,在台灣的社會上,支持某政客 A 的和支持某政客 B 的人們在辯論時,誰對誰錯是幾乎不會有結果的。沒有人能說服任何一方。在這裡,先入為主的想法和情緒障礙決定了辯論的立場和堅持。這樣的討論其實是毫無建設性的。
哲學討論則不是如此。即使哲學問題通常比較複雜且更難獲得解答,但是,經常會產生某些共識。而且經常會有「被說服」的情況發生。當然,我說的是哲學家之間的辯論,不是哲學愛好者的辯論。哲學提供了一些比較客觀的思考方式與規則藉以判斷該想法是否較有說服力。而這個工具就叫做邏輯。
首先,當你要提出一個想法或說法時,你必須提供一個論證。一個論證具有三個部分: 前提推論過程結論。舉例來說,
1. 一個國家須具備土地、政府、主權和人民。
2. 台灣具備土地、政府、主權和人民。
3. 所以, 台灣是一個國家。
這是一個論證,在這論證中,1 和 2 是前提,3 是結論。推論過程省略了。
並不是所有論證都能推理出正確的結論。前提的真假和推論過程的對錯都會影響結論的可靠性。如果一個論證具有一個正確的推理過程,則此論證稱為有效論證。反之則為無效論證
上面那個論證其實就是一個無效論證。但是,雖說該論證無效,並不表示該結論就是錯的。”無效”指的是推論過程是錯的,而錯誤的推論過程碰巧推出正確的結論是可能的。
前提1, 是對國家的一般定義,所以,基本上是可以接受的。前提2 也應該沒問題,但是,即使如此,我們只能推出, “台灣具備一個國家須具備的那四樣東西”, 但是, 這並不表示具備這些就夠了。其實,當我們在談論這個論證時大家已經認定那四要素不只是必要條件也同時是充分條件。也就是說,這論證事實上有個隱藏前提,即,如果 X 具備那四樣條件則 X 是國家。當加入這條前提時,這論證就是有效的了。這意思是說,該結論就可以由前提在符合於邏輯規則的情況下推理出來。
隱藏前提經常是爭論的焦點所在。這樣的邏輯方法的一個好處就是比較容易把隱藏前提找出來。
一個論證的前提若全部為真,而且論證有效,則結論必為真。
所以,當我們要提出一個說法來說服別人時,可以使用這種論證的方法。它具有相當大的說服力。即使有不同的意見,也可以簡單的發現問題的所在而針對該問題來討論。
例如,一個共產黨員或許不同意上述論證,他若學過邏輯,則他就可以指出上面論證的問題所在。例如,他可能說,台灣政府不具有對台灣的主權,因為台灣的主權屬於大陸共產黨政府。那麼,我們便可針對究竟怎樣才算是有主權的問題繼續討論。討論不一定有結果,但至少可以找出問題所在。我們可能有不同的對主權的定義或甚至對國家的定義,但只要知道問題所在,我們還是可以針對什麼樣的定義比較好來討論。這樣的討論方式則是具有建設性的。
但有個問題是,如何去判斷一個論證過程是有效推理或是無效推理呢? 這就需要知道一些邏輯規則與分析技巧了。這所需的篇幅太大我就不在這裡討論了。
基本上,這樣的討論方式的最大好處是能將問題點清楚,針對真正的問題所在來討論。更重要的,當一個人自己思考問題時,這種思考方式可以讓一個人的大腦更清楚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避開不必要的思想陷阱和情緒障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4-2015 07:1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冲 于 23-4-2015 07:21 PM 编辑

馬來西亞沒有國民黨共產黨,我管你臺灣是不是主權國都與我無關。

講一些貼切的貼身問題,不要政治化哲學。

可以不要整天都講共產黨嗎?再講下去就會被政治部盯上,你們在大陸就無所謂,但我們就遭殃。

剛走了一批崑崙女神功信徒,卻來了另一個不速之客,都是與大陸有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4-2015 07:4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首先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跟你說過我是台灣人我只是在這邊修課。第二,這篇是分享的不是原創的。第三,我是尊重原作者才隻字不改且附上名字。第四,那只是作者的例子,我相信前面有個「例如」之類的註明。第五,一些事情只取決於我們的心胸寬度與視野的廣度,要用什麼立場什麼角度去看待別人的話是由我們決定,而不是別人決定我們。第六,我相信從我帳號出來的文字也就只有這篇分享文章有出現過黨的例子。第七,如第六,誰是不速之客、誰在操弄哲學,人在做,天在看,道理自在人心,我已經忍氣吞聲你們卻一直咄咄逼人到底是想怎樣?適合你們意見不一樣、不找你們方式走都要被你們搞到留不下來嗎?這是我國的素質?還是只是老一輩(可能同輩)就是這麼的不可容人?
這種態度無論處事或者待人我都會覺得不甚合適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4-2015 11:5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orry沒看到作者的名字以為是你自己寫的。
最近有很多政治槍手專門唱衰對手,以為你也是同一路的,一看到大陸什麼什麼就反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4-2015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冲 发表于 23-4-2015 11:56 PM
sorry沒看到作者的名字以為是你自己寫的。
最近有很多政治槍手專門唱衰對手,以為你也是同一路的,一看到 ...

沒關係啦
你沒有好像一些人那樣一直亂罵人侮辱人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4-2015 08: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28-4-2015 09:12 PM 编辑

你在台湾上课吗。很好,很好。
东方人多感性,爱顺口开河,爱搞形而上学,而理性思维,或者,逻辑和经验,推理层面薄弱。
一般上说,那些玩弄形而上学词汇的,显然躲上模糊语言中,牵强附会,抱残守缺,招摇撞骗。不懂装懂,欺世盗名。
这些具传统东方特色的思维中常见的毛病,现代人本应该尽力避免。
我个人观察到的这些常见毛病,你看对吗?正确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8-4-2015 09: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ilimen 于 28-4-2015 09:41 PM 编辑
林冲 发表于 23-4-2015 11:56 PM
sorry沒看到作者的名字以為是你自己寫的。
最近有很多政治槍手專門唱衰對手,以為你也是同一路的,一看到 ...

這才是叫作邏輯.

台灣人的用字,用詞,語氣,話術 ,思考方式,

他一樣都沒有.(笑死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4-2015 12:56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guilimen 发表于 28-4-2015 09:39 PM
這才是叫作邏輯.

台灣人的用字,用詞,語氣,話術 ,思考方式,

活了大半輩子還做人做到這麼失敗也是蠻可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4-2015 12:58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林居民 发表于 28-4-2015 08:49 PM
你在台湾上课吗。很好,很好。
东方人多感性,爱顺口开河,爱搞形而上学,而理性思维,或者,逻辑和经验, ...

我知道你重分析哲學
但是個學派有個學派的立場
如果你用形上學和某些人畫上等號我真的覺得你有點貶低了形上學
其實只是處理的面向不一樣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4-2015 01:4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逻辑=合理
逻辑有多精准?有多合理?就要视乎有多客观
有多客观?就要视乎有多全面
有多全面?就要视乎有多开放
有多开放?就要视乎有多弹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4-2015 1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29-4-2015 12:50 PM 编辑
1230 发表于 29-4-2015 01:47 AM
逻辑=合理
逻辑有多精准?有多合理?就要视乎有多客观
有多客观?就要视乎有多全面

有这些合理性,经过客观检验,考验;这才有一步步,继续向真理推进的基础。
非理性的东西,如形而上学,无非随心所欲的产品,模凌两可的猜想,顺口可以开河,但是经不起任何事实检验,也不让客观检验。
更有人认为,形而上学,无非是人类尚未把握“现实”,前期的猜想梦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4-2015 01:5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性与感性缺一不可
客观就是要观理性和感性这两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4-2015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林居民 发表于 29-4-2015 12:12 PM
有这些合理性,经过客观检验,考验;这才有一步步,继续向真理推进的基础。
非理性的东西,如形而上学, ...

哈哈哈 還是邏輯實證論的立場

謝謝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4-2015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230 发表于 29-4-2015 01:50 PM
理性与感性缺一不可
客观就是要观理性和感性这两面

可是邏輯推論中主要談理性誒

例如法律的判決,就是依據邏輯的演繹去判按,感性會談啦,就減刑之類的,但就可見是先理後情
這我覺得也是應該的,因為依照感性的話我們很多時候會失誤
如談戀愛最甜蜜的時候什麼話都甜滋滋,翻臉以後都是苦的,清醒以後覺得自己好不理性哦!(順便介紹去聽《咖啡》張學友的~很好聽~)

所以同時也是應該兩者相比較然後採取最合乎人情的做法啦~謝謝分享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4-2015 12:41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哲 发表于 29-4-2015 10:02 PM
可是邏輯推論中主要談理性誒

例如法律的判決,就是依據邏輯的演繹去判按,感性會談啦,就減刑之類的, ...

有时候依照理性的话,也会有失误的
就拿你的例子来看,谈恋爱时甜蜜蜜,分手后翻面,其实这是理性的表现。
了断,从此无瓜葛,甚至割除痛苦受伤的回忆,等等,理性的人会这么做。理性等于计较的开始,觉得自己吃亏了,可能会翻面
反而感性的人,就算分开,都会珍惜怀念那个曾经,天有不散之云霞,再见或许是为了重逢,不会出现翻面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4-2015 07: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邏輯有沒有涵蓋了人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4-2015 09: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230 发表于 30-4-2015 12:41 AM
有时候依照理性的话,也会有失误的
就拿你的例子来看,谈恋爱时甜蜜蜜,分手后翻面,其实这是理性的表现 ...

运用感性容易主观,不适合做判断,再说感性不是我们想运用就可以运用的,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举例; 弟弟犯法, 而我是总警长,这样的立场。 (这敏感)

如果是说以理性考量人类的感性层面那就不一样了。 在那种状态下判断者依然站在客观层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4-2015 10:3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贱猪头 发表于 30-4-2015 09:47 PM
运用感性容易主观,不适合做判断,再说感性不是我们想运用就可以运用的,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举例 ...

理性不是主观?
是非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容许灰色地带,一时的错误就定一生的罪,这不是主观?
客观的人不会为了要惩罚而惩罚
惩罚只是让他知道错的其中一个方法
不是一做错就非要定他有罪
如果知道错了,要改过自新,还需要惩罚吗?
很多已经改过自新的人,社会还定他有罪,这就是公义?
你举的例,他也只是从小被宗教洗脑的受害者,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4-2015 1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230 发表于 30-4-2015 10:33 PM
理性不是主观?
是非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容许灰色地带,一时的错误就定一生的罪,这不是主观? ...

严格说起来,只要有涉及 “我” 的成分的判断,无论理性或感性都逃不过主观。差别只是成分的多或寡而已。

客观在讯息认知不够深入的话其实也是一样会影响判断的。。 但是至少不是用感受做决定。。

是非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容许灰色地带,一时的错误就定一生的罪,这不是主观?

事物很多时候根本没有黑白灰, 有黑白灰只是因为理解得不够透彻。。 我想这问题不再主观客观上,而是认知/讯息/知识的局限问题。。 对错本身或许才是一种模糊地带。。

我举那例子无关宗教洗脑,只要是自己在意的人都无可避免的会陷入这种局面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谷成 + 5 说的很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5-2015 12:05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贱猪头 发表于 30-4-2015 11:18 PM
严格说起来,只要有涉及 “我” 的成分的判断,无论理性或感性都逃不过主观。差别只是成分的多或寡而已。 ...

尝试成为客观的“我”,没有“我执”的“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7-2025 10:02 AM , Processed in 0.194107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