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992|回复: 0

年糕来历知多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12-2013 04: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甜粿之味甜美,象徵甜蜜圓滿。甜粿過年,一作壓年,二代表年年高昇。以前年糕皆由各家庭自己製作,大家都把「炊粿(蒸年糕)」當成一件大事,馬虎不得。因為若蒸不好,就是「不發」,表示新的一年將不順利。

歷史
過年吃年糕的習俗,據傳從周代開始,已有3000 多年的歷史。由於禾穀成熟一次稱為一年,所以後世過年吃年糕,就含有祝賀五穀豐登的意思了。吃年糕還有取「年高」長壽之意。

傳說
在江浙一帶,至今流傳著一則年糕的故事。春秋時代時,吳國大夫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劍自刎而死。傳說伍子胥死前囑咐親信:「我死之後,如果國家有難,民眾缺糧,你們到象門城牆挖地三尺,就可以得到食糧。」伍子胥死後,越王勾踐聞知,認為吳國失去主將,就進攻吳國雪恥。夫差連吃敗伏,都城被困,城中糧盡援絕,軍民紛紛餓死。這時,伍子胥的親信按他生前囑咐,去象門挖地三尺,果然挖到可以充饑的「城磚」。原來這是當年伍子胥暗地設下的「屯糧防急」之計,他在象門一帶用的城磚,全部是用江米粉蒸制後壓成的,這類江米磚十分堅韌,既可以作磚砌牆,必要時又可充饑。從此以後,每逢過年,當地家家戶戶都要蒸製象門城磚樣的江米年糕,以奉祀伍子胥的功績。因為是在過年時製作的食品,就把它叫作年糕,沿襲至今。

種類
年糕通常用糯米磨粉製成,在中國不同地區製作的年糕各有分別。

1紅棗年糕.jpg
1.北方年糕
北方的年糕可蒸或炸,以甜味為主。北京年糕包括江米或黃米製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及白年糕。山西則習慣以黃米粉製作年糕,以油炸,並可以豆沙或棗泥作餡。河北習慣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東年糕以紅棗及黃米蒸成。東北年糕則主要由粘高粱米加上豆類蒸製而成。

2寧波年糕.jpg
2.長江流域年糕
長江下游一帶的年糕呈白色,本身屬淡味,由粳米跟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製成,可根據個人喜好調整兩者比例,喜歡吃軟的可提高糯米的比例,喜歡吃硬的則相反。煮法可蒸、炸、切片炒或煮湯。其中寧波慈城的年糕最富勝名,常見做法有雪菜肉絲湯年糕、薺菜炒年糕等。上海的排骨年糕也別具特色。此外,江南的部份農村更利用腳踏的方法製年糕,並名為「腳踏糕」。

3炸年糕.jpg
3.福建年糕
閩南地區的福建年糕即「粘糕」,為天然琥珀色,主要為年節祭祀及送禮用,由糯米、芋頭製成,通常切片煎熟食用,亦可裹蛋汁、或太白粉(玉米粉)或蕃薯粉煎食。

4紅豆年糕.jpg
4.台灣年糕
台灣的傳統年糕台灣話俗稱「甜粿」(即黏糕),主要為祭祀用,台灣傳統禮節以年糕送禮是意味著受禮人正服喪期,台灣居住著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此在台灣送禮時必須注意對方的文化背景禮節,放一個紅包擺入一個硬幣或紙鈔,是最容易避開這惱人的送禮禁忌。
台式年糕製造方式南北不完全相同,北部年糕受晚期中國大陸移民影響較多,有花生年糕、紅糖年糕及紅豆年糕,均以糯米磨漿後壓乾去除多餘水分後加入花生、紅糖或是紅豆等材料蒸熟。台灣中、南部年糕則為早期中國大陸南方移民製造年糕的形式,做法較簡單,以小火將糯米煮至糊狀加糖放冷即可,煎煮後食用,口感比較有嚼勁;台灣北部的年糕,做法較費時費工的先將糯米先磨成米漿放入米袋壓乾,再切片放入大鼎和糖漿中一起熬煮,待熟後再以長竹片拉起放入容器,過程稱作「起甜粿」,口感柔軟細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北部亦有閩南地區的福州移民所製造的年糕,為天然琥珀色,不同的是在台灣的福州年糕加入豬肉及芋頭還有花生製成,已經完全顛覆原有的口味,通常切片煎熟食用,亦可裹蛋汁、或太白粉(玉米粉)或蕃薯粉煎食,相當美味,可算是相當成功的改良式傳統台灣年糕。

5廣東年糕.jpg
5.廣東年糕
廣東及香港的年糕是橙紅色黏糕,屬甜味,由糯米、片糖及豬油製成,通常切片煎熟食用,比較油膩。另外馬蹄糕、芋頭糕、蘿蔔糕等糕點也會被視為年糕。而香港還有一種「椰汁年糕」,以椰汁取代片糖,呈現白色的外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办公美食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0-11-2025 02:55 AM , Processed in 0.122231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