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沙巴汉的Kita >>
初踏沙巴土地, 迫不及待到沙巴的食坊到处觅食,同时开始和沙巴的居民开始聊起天来。
第一个和我聊天的是茶室的工人。
他问我一句听似平常,却是我遇到最耐人寻味的一句话:Kitadari mana?
我听了之后,皱起眉头,仿佛是禅门公案那样?这一个问题,里面却包含了两个难以理解的问题。
一者,kita照书本上意义为“我们”之意。第一次见面,问什么你却问我:“我们从哪里来呢?”。素不相识,为什么会和你从同一个地方来到这土地?
二者,就算我们真的从某个地方(一起)来到沙巴,那么,你又何必明知故问呢??
顿时如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
Ok,或许我应该换个角度来思考。
嗯。。。 通常会问Kitadari mana?-------“我们从何而来?”这种问题的不是宗教人士的布道会,就是哲学家讨论形而上学的大问题。诸如我们从天堂而来、我们从宇宙存在而来之类云云。。
难道沙巴人真是那么高深莫测?连一个茶室菲律宾女工,初次见面就问起你这种生命科学、哲学大问题?简直不可思议。
他见我没有回答,便以为我没听见。就继续他的工作,向我和友人问道:kita mahu makan apa?
----- 我们要吃些什么???
难道他也会参与我们的晚餐,菜来之后也和我们一起享用吗? 竟然有这种习俗?东西马文化差距还真大呢!
住了半年,才慢慢从当地朋友口中了解。沙巴人把kita当kamu用,那是因为沙巴人为了展示友善与尊敬。 不把你当别人,因此把“我们”和“我”通用,两者皆可作第二人称用。大有称兄道弟,不分你我的深层含义。
哦。。沙巴人,原来真的就是那么高深!
虽然从马来西亚教育部定制的国语文法角度来看,根本狗屁不通! 然而,住了沙巴半载,我也开始习惯把kita代替kamu了。这么有创意、有意义的用法,何乐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