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490|回复: 58

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8-2012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岁女童蔡宛轩被亲人叠罗汉活活压死的家庭悲剧,竟然没人讨论?

这家人还时常到槟城地藏禅寺膜拜学佛,佛缘深厚,何以还会发生悲剧?为什么龙天护法不保护这家人?为什么菩萨不显灵不保佑死者?为什么死者的姑姑精神失常,佛菩萨不让她病情好转?这悲剧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这家人太过怪力乱神,以致背弃了学佛的正见。

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这是学佛人必要知道之事。学佛基础来说就是修身养性,不是涉及神神怪怪。迷上怪力乱神,心即狂乱,这又何以学佛?这已经是迷信!

我不是要讲一些人,这些人时常怪力乱神。任何事情都以为怪力乱神可以解决,以致正法被蒙上了阴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8-2012 0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佛教正法不是交易--不是菜市场经营来迎合消费者各种需要--把原本的填油甜酱迎合大众口味。。。释迦佛陀的佛教正法一开始就光明正大的告诉你~~有求皆苦!!

与此同时也告诉你何谓无明-何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修行的初段很明显的就是让你自己观照到自身缺陷和生存的亮点。。。避免继人生的牛角尖和阴霾中-把当下的自己修好-自渡渡人--一切因缘果业随着自己的修行领悟力进退中一切因然而生或者因缘而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2 0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学的经典就是怪力乱神,你却要求他们不要怪力乱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2 03: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usupapaya 发表于 11-8-2012 02:52 AM
他们学的经典就是怪力乱神,你却要求他们不要怪力乱神?

请举出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2 03: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讨论什么?
根据新闻,他们并非进行宗教仪式,而是因为怕鬼而互相挤压,小女童才因此丧命
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142746
警方週二透露他們最新掌握到的消息,指女童原來並非被壓死。警方聲稱,事發時,蔡家一眾人以為屋內有鬼,結果一驚之下,害怕地全部擠在一塊,然後用被單蒙住頭。個子瘦小的小宛軒,當時可能是擠在最下面而被活活悶死。
指蔡家沒進行宗教膜拜此外,他指蔡家家人當時並非在進行宗教膜拜儀式,而是在“怕鬼"的情況下,互相擠壓,結果導致小女童因此喪命。

另外,阿茲曼坦言,小宛軒的姑姑舉止反常,精神狀態似乎有些問題。

小女童的姑姑才是精神大问题人物,当自己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前来驱鬼,这一切和佛教讲的鬼神神通风马牛不相及

本帖最后由 芬姐第4 于 11-8-2012 03:56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2 04: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这是学佛人必要知道之事。学佛基础来说就是修身养性,不是涉及神神怪怪。迷上怪力乱神,心即狂乱,这又何以学佛?这已经是迷信!
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是孔子思想,不是佛陀思想
修身养性是佛教的一部分,佛教本来就是有讲鬼神的,地藏经里就有讲鬼神佛菩萨了
蒙山施食、超度等就是和鬼神有关的
素高人本身佛学思想也不是很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1-8-2012 03: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起云涌 发表于 11-8-2012 01:02 AM
楼上的--佛教正法不是交易--不是菜市场经营来迎合消费者各种需要--把原本的填油甜酱迎合大众口味。。。释迦 ...

人活着是不是要一无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2 04: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释迦佛陀的佛教正法一开始就光明正大的告诉你~~有求皆苦!!


离题最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8-2012 06: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认同不代表不讨论!

经过讨论的结果,会更加明确佛理!

承认有鬼神,不代表认同或则惧怕!

而是要沥青人间与其他世界的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2 08: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的意思是否否认鬼神的存在?还是避而不谈?
若是否认就是错的了,最终意思应该不要过份去依赖或攀缘。
大乘经典诸多佛力显现大神威等神奇夸张描述,算是怪力乱神吗?
况且阿含经佛陀也有说到阿修罗、饿鬼、天人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2 09: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ASHzero 发表于 11-8-2012 04:07 PM
离题最苦

理解能力低确实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2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kk_0 发表于 11-8-2012 03:08 PM
人活着是不是要一无所求?


会有这样的回复是否说明你不喜欢苦-怕苦??

苦从何来-为什么苦-若你非佛教子弟又或者你不是在佛教法音回复--我会一笑置之的说-毕竟佛教释迦佛陀的佛法随缘。。。而如今你阅读佛教佛法相关不少-个人见解分享也很多--还能因为我的回复而油然而生这句话确实是还在佛门外瞎子摸象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2 09: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的 怪力乱神 是指社会的四种现象 不单只是 鬼神之说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2 09: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harani 发表于 11-8-2012 08:35 PM
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的意思是否否认鬼神的存在?还是避而不谈?
若是否认就是错的了,最终意思应该不要 ...

想问您是否会认为大乘佛法其实很梵道儒佛四合一融会贯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2 09: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都是因果报应,有神通的佛陀和菩萨们早就料到了,大家不要大惊小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2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都懂人家是从地藏禅寺膜拜学佛,是不是纯正的佛法谁人懂?
很多也是打着佛号的名头挂羊头卖狗肉的,比如槟城某佛学院也于两年前研发了一艘往生船,据院长说可以接引死者去西方,造价十五千,谁去信?当然是“信徒”,因为信徒的优点就是百分百“净信不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8-2012 1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ashlyner 发表于 11-8-2012 09:44 PM
一切都是因果报应,有神通的佛陀和菩萨们早就料到了,大家不要大惊小怪

你砖家在发表砖家伟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2 1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孤肃 发表于 11-8-2012 10:52 PM
你都懂人家是从地藏禅寺膜拜学佛,是不是纯正的佛法谁人懂?
很多也是打着佛号的名头挂羊头卖狗肉的,比如 ...

感谢分享--再一个大乘乱相的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2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虽然谈论六道众生,但是叫我们归依三宝:皈依佛,而不是去皈依世间的鬼神;皈依法,而不是去皈依外道的经典;皈依僧,而不是去皈依诽谤三宝的外道法师。

敬鬼神而远之,是因为鬼神还是三界众生,自己还在苦海中,没有出离痛苦的方法,如果跟鬼神来往和学习,即使获得神通和灵通的能力,只会徒增六种根本烦恼,对出世解脱并没实际的帮助,并不是去否定鬼神的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2 1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煜法師:<< 從指月的比喻,看學佛的旨趣 >>
引言
有人說:學佛乃從聞思修入門,所以當多聞法,多深入經藏。有人說:經典文字,卻都是葛藤,故看愈多文字障愈重。有人說:佛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然而從何去意會呢?

對這些不同的說法,我們到底應如何抉擇、會通呢?

指月的比喻
其實,在《楞嚴經》中,早有指月的比喻,可作會通: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標指為明月故。豈唯亡指,亦復不識明之與暗。何以故?即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

所以云何應從聞思修入門?若不由指,從何見月!

云何經典文字,卻變成葛藤,故看愈多文字障愈重?乃為將指當月!

云何佛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言傳者,指爾!會意者,月也。故若不從言傳,亦無法會意也。

癥結所在
但真正見到月亮者,云何唯鳳毛麟角?

就世間人而言,明月者是心外之物;故順指所向,是很容易找到月亮的。

而佛法,是心所體證者;那可能像明月,這麼淺顯易見。

所以乃為佛法是抽象者,故不能如明月般地順指即可見。

從交會中去見
於是當怎麼去見呢?且用「數學」的思惟方式:

從指線的交會點,去定位:在平面中,有兩條直線─非平行線。於是順著直線的指向延伸,即可找到交會點也。

簡言之,從一條指線,是無法定位的。從兩條平行線,也是無法定位的。

故就佛法而言,只聽一套說法,必不懂佛法─若自以為懂了,唯錯解而已。乃把指頭,當月亮也。

或雖聽兩套相似的說法,還不懂佛法─若自以為懂了,還只是錯解而已!

於是聽到這裡,就很恐怖:因為如果你一向只聽「淨土」法門,我敢保證,你絕對還是外道。同理,一向只聽「信願」法門、或「慈悲」法門;結果亦然。

或問:如既聽「信願」法門,又習「慈悲」法門,可能見月嗎?

答云:不能見月!何以故?其乃近於平行線爾!

再問:為何說其乃近於平行線爾?

答云:皆著「有」故。關於著「有」,待後面再詳細說明。

猴子摘玉米
有些較有善根者,已聽一套;覺得不夠貼切─不能深切我心。

再聽一套,還覺得不夠貼切。於是一套又一套的研習,總覺得還不夠。

於是,這像猴子摘玉米般地,忙著摘來摘去,卻只剩最後一根爾!

這錯在那裡呢?不從已知的指線中,去定位也。也就是不從已聽得的佛法中,去作統合與會通也。

然而這雖錯,比之前者,情況還好些─還自知未找到。

然而若用同樣的方式,繼續尋找,還將找不到爾!

多度向量
以上所說,乃就平面的兩度向量而言;然我們的生命型態,何止於兩度、三度、四度向量呢?

於是平面的點,至少要用兩條指線,才交會得出。立體的點,至少要用三條指線,才交會得出。

至於多度向量的生命型態,則需要更多的指線,才能交會得出。尤其所用的指線,還不能平行,或太近似。

或問:我們需要將三藏十二部經,都看過了,再來作統合、會通嗎?

答云:可能還未全讀完,頭殼就已壞掉了!

再問:那該怎麼辦呢?

答云:從最初的幾條線,先作統合、會通。然後再用後面的,去校正即可也。

這有點類似西方哲學家─黑格爾所說「正、反、合」的辯證過程。

雖理論上,愈校正即能愈精準;但就修行而言,適用即可,而不必大費周章。

GPS的比喻
這就像以「GPS」來定位,而作道路導航。

雖最新的「GPS」都號稱:能捕捉得天上二十顆衛星的訊號, 以作定位。故定位的精確度,能維持在十公尺以內。

但就我使用「GPS」的經驗:能捕捉得四、五顆衛星的訊號,以作定位便可矣!因為即使定位誤差了二十公尺,然在二十公尺以內,也不太可能有更多的道路,來誤導你。所以何必定位得那麼精準呢?

所以就修學佛法而言,最初當然得從聞思中入手。其次,也不能只聽一套,或只聽近似的說法。

待一段時間後,即將不同的說法,作統合、會通,以完成初步的定位。

然後,再去聽各家不同的說法;以便作更高的統合、會通,而完成更精確的定位。

如此幾次後,乃發覺:佛法所說,乃法爾如是也。再多看佛書,也不過是「大同小異」爾!

這時,才可說:你的知見,已經落實了。而落實後,即可萬變不離其「宗」也。

反之,如只歸究某種學說。或佛書愈看,愈覺得琳琅滿目,萬紫千紅。則我敢保證:必看錯眼矣!

云何看錯?乃把指頭,皆當作月亮也。
之二 如何會通

引言
相信,大家至此,已明白會通的重要。然而當如何會通呢?
我覺得:以中國人的思考習慣,要作會通,有些盲點必先克服:
1.乃把經論當作「聖言量」看待,唯依言謹守;則如何能去會通呢?
  如很多人都強調「佛法大海,信唯能入」。或「佛法當在“恭敬”中求」。如台諺曰:囝啊郎,有耳沒嘴!

  沒錯!佛法當在“恭敬”中求,但真應“恭敬”者,卻是月亮而非指頭。於是若放不下指頭,直盯著指頭,如何能找到月亮呢?

2.中國人在學習上,偏重記憶。如所謂「博聞強識」或「填鴨式教育」。於是用「博聞強識」的方式,乃只能記取指頭,而不能尋得月亮。

3.中國人的邏輯思惟能力較差。所以讀經時,猶如霧裡看花,還有朦朧之美。習論時,便上句不接下句矣!於是要作嚴謹的會通與整合,便有困難矣!

所以欲作會通與統合,必先突破以上的盲點。

佛經的語法
其次,我們也當對「佛經的語法」,有較深入的理解。否則,誤解的還將比正知的多很多。

佛經的語法,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為遮詮。一為表詮。

遮詮
現首先說遮詮:遮詮,似乎是否定。但遮者,乃「遮其所執」而已,而非完全否定。

比如,有人問法師曰:「你快樂嗎?」我答:「一點也不快樂!」於是問者云:「如果你都不快樂,那我們都該去撞牆,或跳海了吧!」

其實我答「一點也不快樂」,乃謂「只是平淡而已」,而非「很痛苦」哩!

用數學來講:非正,亦非負也。

故在原始佛教中,乃多用「遮詮」來說法:

三法印
諸行無常:雖無常,而生活還能穩定。雖無常,而業報不失也。

諸法無我:無者,遮內在有不變的我,遮有單向主宰的我;而非一切皆無。故雖無我,仍有生死輪迴。雖無我,仍得工作生活。雖無我,仍可修行證果。

寂靜涅槃:乃遮心之攀緣、動亂,而非如枯木頑石般地不靈不覺。故雖寂靜涅槃,仍可見聞覺知;雖寂靜涅槃,仍可反應抉擇。譬如世尊,雖於菩提樹下,已證得寂靜涅槃。但他還是如常地乞食、說法、制戒。

   故寂靜涅槃,乃是遮詮,而非表詮也。

四念處
觀身不淨:其實,身無所謂淨或不淨。但為眾生身見太重,對身太溺愛了;故以「觀不淨」去對治之。否則,諸佛何以成就「圓滿報身」?

觀受是苦:受也未必皆是苦爾!否則,何以滅苦?何以證得寂靜涅槃?故觀苦者,乃為眾生太執著「樂受」,故以之對治。

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如前述。

無明為因
在十二因緣中,乃謂:以無明為因,而有行、識、名色、六入等連鎖反應,故生死不絕也。

然何謂「無明」─對理不實解,就稱為「無明」;而非另有個「無明」。

就如同何以稱小孩子「幼稚無知」?因為還沒長大,還不懂事,所以稱為「幼稚無知」。而不是另有個「幼稚無知」把小孩子蓋住了,才不懂事。

大乘佛法為解釋「云何本來清淨,後又起無明而把清淨心蓋住了?」實在解釋得狼狽不堪。

其實,這問題本質上是「無中生有」的。而其癥結乃:將無明的「遮詮」,當作「表詮」錯解了。

同理,云何大乘都認定:聲聞乘人是灰身滅智、焦芽敗種呢?其實也是為:乃將原始佛教的「遮詮」,當作「表詮」來錯解了。真是無的放矢,惡人先告狀!

表詮
其次,再說明表詮。

表者,乃明確地表示其實有,或絕無。

用數學來講:或正,或負也。

大致而言,大乘多用「表詮」來說法:

三寶最可靠
如「皈依處處求,三寶最吉祥」。

然三寶為何最吉祥、最可靠呢?佛就算全知,卻非萬能。

如論上說,佛有三不能: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即滅定業。佛能知群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是為三不能也。

簡單講:1.佛不能改變因果。2.佛不能度無緣人。3.佛不能盡眾生界。

以佛不能改變因果,故既不能賜福予我,也不能赦免我的罪。云何最可靠呢?

其實,能遵循「因果」的原則,去立身處世,才是最可靠─求佛不如求己。

其次,以諸法本來無我,即不復求靠,才是最可靠─求靠不如不靠。

所以從另個觀點來說,亦可謂:三寶不可靠。

極樂世界
如《阿彌陀經》曰: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很多人望文生義,以為既名極樂,當是非常快樂、無限快樂的國土。

然而苦樂,本來就是相待存在的。故無苦,云何有樂?尤其一般人多於苦消失後,才有樂受也。

譬如久旱逢甘霖:未有久旱之苦,那來逢霖之樂?是以若天天風調雨順,反而不知不覺爾!

又如他鄉遇故知:為所見異類,正愁苦惆悵,才有遇故知之樂。反之,如帶情婦去偷腥,他鄉遇故知,卻被逮個正著,還樂嗎?

既淨土中,從來不苦,豈有樂也?尤其不只我樂而已,而是眾人皆樂;乃更不覺得樂矣!

所以我說:極樂的極,乃「超越」之意,即超越苦樂的相待也。

總之,雖名曰極樂,其實是不樂爾!

眾生皆有佛性
這句話,雖大乘信眾,皆琅琅上口。但若反問他:你的佛性在那呢?必瞠目結舌,而無法應答。

記得我剛學佛時,就問過學長:「我從頭尋到腳,不知我的佛性在那?」

於是他極力推薦我去研習《楞嚴經》。這不讀還好,愈讀愈理不出頭緒。

於經文科判中,有謂「七番破處」:佛告阿難:「如汝所說,真所愛樂,因於心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使汝流轉,心目為咎;吾今問汝,唯心與目,今何所在?」

於是阿難初答:在內。佛云:既在內,云何知外?

阿難再答:既不在內,必在外也。佛云:既在外者,云何知內?

於是阿難再逐次答「當在中間;潛伏根裏;隨所合處,心則隨有;一切無著,名之為心。」等,皆被佛所析破。

如把「七番破處」的經文,對照於慧可禪師所說「覓心了不可得」;乃能前後輝映。

於是眾生本自認定有此「昭昭朗朗」的心,竟愈覓愈了不可得。在「七番破處」後,阿難還是不知真心所在。因此佛再「十番顯見」。

「十番顯見」後,阿難對真心,還是恍恍惚惚的,不能確認其所在。

其實,很多大乘信眾或法師,也都不能確認「佛性」之所在。

於是若不能確認其所在,這句話也只是「畫餅不能充饑」吧!

甚至如以「我見」來意會「佛性」,乃只是繼續無明、生死輪迴爾!

授記成佛
在大乘佛典中,關於成佛,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1.     因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而能成佛。
2.     行菩薩道,過三大阿僧祗劫成佛。
3.     三千大千世界中,不可能有兩佛同時示現。

關於1.的「覺行圓滿」。其實,圓滿那有底限呢?如圓滿是指「度盡眾生,方證菩提」;則唯不能成佛爾!

關於2.的「三大阿僧祗劫」,表面上是指時間的久遠,其實也跟「圓滿」有關:
第一大阿僧祗劫,是指從發心修學,至「見道位」─即菩薩初地。
第二大阿僧祗劫,是指從見道、修道,至「證道位」─即菩薩八地。
第三大阿僧祗劫,是指從證道,至「圓滿」─即成佛。

於是乎,這又有「圓滿那有底限」的關卡了。

關於3.的「不能同時成佛」。則雖已修了三大阿僧祗劫,可能還不得成佛。

所以表面上雖說:行菩薩道,即可成佛。其實問題還多多。

如再參照《阿含經》的說法:既阿羅漢所悟、所證,與釋迦牟尼相同。何以釋迦牟尼獨稱為「佛」?

答曰:以佛是無師自覺、先知先覺故。

於是乎,聲聞眾、弟子等,便皆不能成佛矣!

故菩薩即使修了三大阿僧祗劫,終不能成佛。

這也就是:參照《阿含經》的說法,既學佛不能成佛,也授記不能成佛,更行菩薩道不能成佛;皆後知後覺故。

所以為何「三千大千世界中,不可能有兩佛同時示現呢?」必獨一無二,才稱為「先知先覺」嘛!

在中國佛教,很多信眾都崇尚誦《法華經》。何以故?因為裡面有〈眾弟子授記品〉,似乎人人有獎,皆大歡喜。

尤其「一聲南無佛,皆共成佛道」的偈子,更令人歡欣鼓舞。

但是如拆穿底細,明白地說:就是授記,也不能成佛。你還誦嗎?

其實,即使不讀《阿含經》。用禪宗的心法去省思,也當知道:想成佛者,即不能成佛也。

在《法華經》中,其實還有一個「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為何佛法不現前?」的公案。答案很明顯:因為他執著、期待成佛爾!

所以用成佛,來勸修菩薩道。豈非「亂開空頭支票」呢?

以上大乘雖多用「表詮」的語法。但仔細分析,其實都是「另有所指」的!

小結
故如對「佛教的語法」,不能善巧契入;用「遮詮」的「無」,便錯以為一切烏有、斷滅。用「表詮」的「有」,又錯以為一切實有、真常。如何能真解佛意呢?

若連一句話,都聽錯。一部經,皆錯解。又如何能統合、會通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风起云涌 + 5 虽然有点现实-但却是事实当头棒喝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1-2025 10:20 AM , Processed in 0.121349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