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850|回复: 309
|
[靈異] 偽‧失樂園 (18+)
[复制链接]
|
|
前言(思覺失調式隨筆)
這是一個關於敵基督的故事。所以如果你是個信徒的話,別看。
故事裡的時空交錯甚至有點混亂扭曲,所以各位可能看到後邊又要回到前面去翻看來弄清楚到底是甚麼回事。對,我是故意折騰大家的。嘿嘿!
如果這東西寫到一半就沒有再寫下去,那我多半是給某國特攻或者宗教狂熱者給除掉了。大家就不用太難過了,只管有空的時候想想我就行!
by 怪叔叔~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12 08: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序
在那個名為《失樂園》的聖經故事裡,那群原本擁有無上榮耀光輝的天使背叛了神。祂們集合到一起,向創造祂們的神發動了一場震動天界的政變。
但是,試問區區天使,又怎能反抗那全知又全能的創世神呢?結果當然就是祂們被逐出天界。
但是這還是不夠的。儘管祂們是由自己親身創造出來的生物,儘管祂們盡心盡力、無怨無悔地伺候自己千萬億個世紀,儘管祂們曾經像子女對父母般深愛敬仰自己的一切,對付這些叛徒時,仁慈的天父並沒有絲毫的遲疑。亦沒有半點憐憫。
墮落的天使被判以極刑,祂們由於自身靈魂裡那原罪的重力牽引之下掉進了那地獄之中,受著那永劫的煎熬。
可是,我心中有一個疑問。
神,真的是善的嗎?
魔鬼,又真的是惡的嗎?
既然知道神是全知全能的,自然就會明白到那場天界革命注定要慘淡收場,那麼,這群聰明機智的前天使為甚麼還要群起反抗那個主宰萬物、控制一切的聖靈?
或許,每一個墮落天使的背後,都有一個自己非要墮落不可的理由吧?
在《偽˙失落園》裡,我們將會接觸到七個故事。
這七個故事,包含了七宗罪,也包含了背負這七宗罪的墮落天使。
是的,這是關於七個惡魔的故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12 08: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撒旦 - 憤怒
(一) 輪迴
這裡是甚麼地方?
從恆古以來的沉睡之中蘇醒過來的我慢慢地回復了知覺。
張開雙眼的我拼命地想要看清楚四周的環境,可是映入眼簾的,只有無盡的漆黑一片。
我覺受到自己是赤裸的。
我想要伸手去試探,去觸摸四周圍的事物,可是我的心機注定要白費掉。
是的,我這一絲不掛的身體卻在這個漆黑的空間裡漂浮著。
這裡沒有陽光,沒有空氣,沒有重力,沒有聲音。這裡甚麼都沒有,除了我。
我正處於虛無之中。
我,這是唯一的存在。
這種情形一點也不好。在這無止盡的黑暗、孤獨、寂寞中,我的精神受到了超越任何人所能想象的壓迫。
靈魂被虛空侵蝕的感受每分每秒都沖擊著我的腦海,伴隨著我的只有漫長的精神折磨。
我為甚麼會在這裡?這問題我在腦海中問了自己無數次。
可是我不知道答案。我甚至連自己是誰也記不起來。
我只知道自己在這片虛無之中承受著無盡的痛苦。
在沒有任何時間觀念準則之下這種情況延續著,我不清楚是過了幾秒,還是過了無數世紀,反正那時間感覺上就是非常的漫長。
終於,情況有了改變。一道光茫在我的眼前出現,照亮了整個空間。
伴著那道強光出現的,還有一個黑影。
由於背光的關系,我看不清對方的容貌,但是我卻可以清晰看到他背後那六對翅膀!
「去吧!趕快離開「子宮」!我的靈力只可以壓制著這「深淵」的引力極短的時間!」
我不記得這傢伙是誰,也不清楚他的目的。可是對於他協助我離開這個虛無的「深淵」,我還是心存感激的。
沒有再浪費半分時間,我的意念推動著我的靈魂,向著那個黑影背後道強光沖了過去。
就在擦身而過的剎那,那黑影在我耳邊輕輕說了一句:「去呢,撒旦。」
撒旦?撒旦?!撒旦!
這個名字好生熟稔,甚至讓我感到有一絲親切感,莫非…
在我思想的同時,我已經被捲進了那道旋渦之中。後來我才知道,那道旋渦叫作「輪迴」。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12 08: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卑微的降生
「哇!哇!」初生嬰兒的哭聲傳遍了整個府第。是個女嬰。
舉家上下,除了一個人之外,所有人也一片喜氣洋洋之狀。畢竟,生命的誕生,總是能讓人喜悅的。不幸的是,這個唯一的一人的喜怒卻又至關重要。而這刻,他並不為女嬰的出現而喜慶!
這個人就是這當今工部尚書,武士彠。
這個獨自坐在書房裡的一家之主之所以不開心,有一個很明顯而且傳統的原因。
這已經是武士彠的第二個孩子了。先前一個是個女娃,武士彠心裡已經相當不高興。這次楊氏懷孕,他特意請來了算命師父來算算到底是男是女。那個神棍屈指一算,便慌忙跪倒於地上,一邊磕頭一邊說:「這孩子是天子皇帝命格啊!」
當時武士彠口頭大聲責罵那個相士說出了大逆不道的說話,心底裡卻是樂透了。武家的香火有後之餘,將來還要當上天子?簡直讓這個新晉的工部尚書樂翻了天!
現在武士彠回想起來,覺得那一定是那個神棍騙財的技倆,只不過想要多討點賞錢。
「下回讓我再碰到那個混蛋,準要叫他好看!」武士彠愈想愈氣,大力的拍打了身邊的書桌一下。
被那巨大的拍打聲吸引而來的,是河氏。
「相公莫愁,賤妾現在就給你好好的生個肥肥白白的壯男丁…」一邊說,河氏一邊解開自己的衣帶。
武士彠笑了,伸出手來把河氏那軟玉般的身子摟入懷內。
這個父親,沒有趕過去見自己剛誕生的親生女兒,反而在這個書房內和另外一個女人癲龍倒鳳起來。
河氏也笑了,因為,楊氏在這個家的地位已經注定難保。所以當他在她身上盡情發洩的同時,她也如夢囈般在他耳邊述說著楊氏的壞話。
大家不要怪河氏,在這個容許三妻四妾的時代,女人之間這樣的勾心鬥角本就是平常事。努力地依附在男人身邊,作為他們成功的陪襯,這也是那個時代的女性的生存之道。
下至尋常百姓,上至皇帝後宮;這種女人之間拼命搏鬥的每日每夜都在進行著。
有人說,男人的戰爭發生在沙場上,女人的戰爭發生在床鋪上。這是事實,也是定律。
正因這個封建社會有著如此規則定律,所以幾千年來才會有無數巾幗英雌努力不懈地想要打破這個局面。可是她們都失敗了。在歷史舞台上,她們都只能當上陪襯的角色。
這個女嬰的宿命卻不容許她如此失敗。她將會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功。
可是這樣一來,這個剛出生的女嬰,卻被注定了孤苦的命途…
那絕不平凡的命途。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12 08: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枷鎖
由出生開始,女孩的父親就沒有給她看過好臉色。再加上河氏的挑撥離間,武士彠對她倆母女更是百般冷落。
年幼的她並不知道,也不明白何以自己的親生父親會對自已這樣心痛惡絕。
直到她五歲那一年,她才認清一個事實。一個殘酷的事實。
隋煬帝大業末年,李淵任職河東和太原之時,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識,武士彠和李淵兩人後來更結為知交。李淵得李世民之助,於太原起兵反隋以後,家境殷實的武家曾資助過錢糧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後,武氏被視為「元從功臣」,並且開始步步高昇,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唯一讓武士彠感到遺憾的,是自己快要五十出頭,但是還未能繼後香燈。
要知道,在那個時代傳宗接代是每個男丁的神聖義務。
這個任務,楊氏達成不了,偏偏河氏卻能做到。難怪武士彠會對河氏母子寵愛有嘉而對楊氏母女視而不見。
在女孩五歲那年的冬至,她終於明白到了這一點。
那時候下人們都在努力工作,作掃的打掃,洗菜的洗菜,燒飯的燒飯。大家都在忙著準備過冬至這個大節日的事情。
女孩由自己居住的後園走到大宅的前廳歲。她看到了自己的父親和自己的弟弟。
父親正把兩歲的弟弟抱到膝上坐著,一面逗弄他一西愉悅的笑著,眼中足滿了歡暢的神色。
這種關懷,是女孩渴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
這種父愛,是女孩日夕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的。
可是這種關懷、這種父愛,女孩卻從未擁有。
她不甘心。
她戰戰兢兢的走到她的父親情面前請安:「父親大人,你好!」
看來他今天心情很好,平時正眼也不望她一眼的他,今天竟然破例瞧了她兩眼。
「嗯,等會自己到廚房去吧!」目光落回到他那寶貝兒子身上,男人只是揮了揮手。
他打發自己女兒的時間,比他用在下人身上的還要少。
女孩並不氣餒,鼓氣勇氣望著她父親說出了心裡話:「父親大人,媚兒已經五歲了。雖然我沒有弟弟那樣討你歡心,但是我會做個好孩子的。我會乖乖聽話,還會努力唸書。我會努力考取功名,爭取比弟弟還要好的成就,成為高官承相的!」
所以,請你獎賞我好嗎?就那樣的抱我一次,好吧?
這後半段話,女孩還未說出口,她的父親已經給了她應有的獎賞。重重的獎賞。
他重重的賞了她一記清脆的耳光。
這一記出手甚重。把她的臉一下子就打腫了。就連她的心,也打碎了。
「妳這混帳難道還未懂事嗎?妳可只是一介女流,又怎可能考取功名?妳連當家也不可能!」丟下狠話,武士彠抱著兒子走了。留下嘴角在淌血的女孩。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12 08: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推背圖》
夜深。
李淳風和袁天罡在「大明宮」的一個密室裡守候。
他們倆個正在等待一個極其重要的人。是的,他們等侯的,正是大唐天子,一手創立貞觀之治這個太平盛世的天可汗。
李世民並沒有讓他們久等。他很準時地出現在這大唐皇宮裡的密室之中。對於重要的約會,他一向都很守時。
「吩咐你們辦的事進展如何?」沒有浪費時間,當朝天子直接地問。
已經跪下的兩人同聲道:「幸不辱命。」
天可汗的臉色隨著那一絲笑容變得溫和起來,以低沈的聲音說道:「兩位愛卿起來回話。」
龍顏大悅,可是李淳風和袁天罡還是絕對不敢怠慢。
伴君如伴虎這個道理,他們是明白的。尤其是當這是頭弒兄殺弟、奪父皇位的猛虎。
不過,李世民當真無愧於「世民」二字,雖然心狠手辣,但他的確是個濟世安民的明君。
這就是為甚麼有這麼多賢臣能人追隨著這個唐太宗的原因。
李淳風把一卷字畫雙手奉過,這大唐天子但立刻急不及待地翻閱起這部千古奇書《推背圖》。
何謂《推背圖》?它其實就是一本富有傳奇色彩的中國預言奇書。相傳此書由唐朝貞觀年間的李淳風和袁天罡所著。全集一卷,以圖畫卦像配以讖語,並附有「頌曰」詩四句,預言後世興旺治亂之事。書中「頌曰」 詩句多模棱兩可,若明若暗,使唐後眾多學者的引用和註解。
但是何以要如此隱密,何不一語道破呢?
這全都因為一個很簡單的理由。要知道,天機不可洩漏。凡人想要窺探天意,必定會遭到反噬受到天譴。想要知悉未來的李世民為要避過這恐怖的劫數,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就是由李淳風和袁天罡兩大精通奇門術數的異人推演出未來玄機,再以模棱兩可,若明若暗的圖畫卦像記錄下來。如此一來,觀看這些帶有暗示性的圖畫卦像的人就不算是直接窺伺玄機,而只是「悟」出天道至理…
在那燭光之下,李氏快速地看過了這本包含著整個中華未來的預言秘卷。看完之後,他的眉頭皺了起來。
「如此看來,我們大唐是不能千秋萬代,永享江山的了…」這個平時不可一世的男人皺眉道。
旁邊的兩個奇人聽出天子語氣中的失落和不滿,自然不敢多言。
過了一會,李世民才輕輕嘆道:「唉,這也算是天道。」
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接收、放下,這個男人的胸襟和器量沒有讓人失望。
「皇上,臣有些話不得不說…」李淳風指著那段寫著《日月當空 照臨下土撲 朔迷離 不文亦武》的讖文,欲言又止…
就在天剛破曉的時分,李淳風和袁天罡兩個奇人才離開了皇宮。
兩人並肩而走,讓那朝陽在自己身後帶出那長長的影子。在這兩個人身型外貌絕不吻合的影子。
「進行得很順利呢…」
「嗯。剩下來的交給我吧。請按照計劃去接觸另一位吧。嘿嘿…」
「沒問題。好好保重吧,Lucifer!」
語音未落,袁天罡已從這個時空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12 08: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命途
女孩在經過那次事件之後,和父親的關系更加日益疏遠。到了後來更加陌如路人。
可是她沒有放棄。儘管她的父親放棄了她,她卻沒有放棄自己。
除了河氏之外,女孩跟家中各人的關系都很要好,家人都喚冰雪聰明的她「媚娘」。
在大宅中後園裡的那個簡陋茅舍之內,女孩每天都在努力學習。
幸好楊氏在出嫁予武氏之前,本是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媚娘的琴棋書畫在她娘親的悉心指導之下,頗有成就。可是她還嫌不夠,常在胞弟跟父親專誠聘請而來的外傅上課的時候,守在窗外聆聽學習。
隨著年月的消逝,她的智慧和見識也日益累積起來。在最惡劣的環境之中,媚娘出奇的成長成為一個才貌相全的少女。
她的聰明能幹,是世間少有的。她這好比一顆被藏於污泥裡的珍珠,只侍有緣人的發掘。
是的,她花了十多年準備自己去迎接一個機會。
終於,媚娘的機會來了!
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選妃。
和武士彠素有交情的荊州刺史蓋文達推薦媚娘入宮。
這時才十四歲的武媚娘知道自己一直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
因此,武氏入宮之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曾說:「侍奉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她早有聽聞當今天子是個知人善用,任用賢能的明君。她亦自信只要有機會和唐太宗接觸,便能適當地向他展露自己的才華…
於是,她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入宮之路。
那將是一條漫長而辛酸的路。
走到盡頭,這個女孩有可能飛上枝頭變成母儀天下的鳳凰。
但是也有可以連皇帝天子的一面也見不上,最後在深宮裡孤單終老。
不管如何,她已決定把人生押注在這一趟上。
因為在那個時代,在那個世界裡,那就是她身為女人唯一能夠出人頭地的路途!
她心裡明白,這一次,她已經傾盡所有。
這一切,都讓一個人看在眼裡。
冷漠的眼神中夾雜著極其復雜情感的祂吐了一口比冰還要冷的氣。
或許,祂的心,比冰更冷?而且,極盡蒼涼。
「還未是時候…」祂的聲音讓聽見的人心碎。跟祂的眼神一樣,又冰冷,又寂寞…
下一瞬,這個有著大唐司天監身份的男人亦不見了影蹤。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12 08: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媚娘
進宮後的生活,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改善。
在這深宮之中,武媚娘的身份只是個低微的宮女。她做的,是最低賤的工作。
本來以武士彠的身份,武媚娘應該可以受到較好的待遇的。可是他卻連半句話也沒有為他女兒說過。這正合武媚娘的心意。她絕不要靠父蔭活下去。她要靠自己的實力爬上世界的頂峰!
唯是,預算中的事情沒有出現。她跟本沒有機會見著那個日理萬璣的天可汗。
可是她還是沒有放棄。她盡一切的能力,去親近和巴結那些太監。為的,只是要見皇上一面。
同時間,她亦故意的在其他人面前顯露自己的學識和才能。
自小從家裡耳渲目染,她早已理解學懂女人之間的爭鬥之道,亦盤算好如何才能脫穎而出,吸引到男人的青垂。她亦著實有本錢去取得李世民的心。
傳聞很快就驚動了天子。
他特意破格召見了這個小女孩。
悉心梳洗、上妝、打扮之後,媚娘以自己最完美的一面迎見當今天下第一人。
唐太宗見了這美若天仙的少女,當即暗暗傾心。
更難得的是,這個女子對答如流,而且學識也非一般。
要不是唐太宗早已有了那個芳命留傳千古的長孫皇后,說不定武媚娘在這刻就能夠成功俘虜這個天子的心。
不要緊,媚娘有的是時間和決心。必要之時,她也很有耐性的。
李世民對這個少女的一切都很滿意。唯一有點瑕疵的,是她的名字。
「媚娘」二字,未免過於妖艷。
有著這樣一個名字的女人出現在自己身邊,有可能會影響到自己一直以來努力建立的那個明君形像。
所以唐太宗隨即賜她改名「武照」,並且拜為才人。
李世民還想賞賜她點甚麼,卻又拿不定主意。誰知這個女人居然有別於其他妃嬪,婉拒了金銀珠寶的她反而主動請求自己賜予一些古典書籍和字畫。
要知道這正正是唐太宗的一樣愛好。就這樣,權傾天下的男人對這個少女的好感更進一步。
而每一步,也在武照計算之中…
可惜,名字是可以改的,命運,卻永遠改不了。正如有些人,在出生之前,已注定背負著原罪。
那天之後,唐太宗和媚娘漸漸親近起來,見面的次數漸漸多了。看來武照的計劃快要成功。
可是,就在李世民打算把她由才人提昇為賢妃之際,武照沒有計算到的一步發生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12 08: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曲折
就在李世民親自執筆寫好把武照由才人提昇為賢妃的昭書之後,其中一個內監氣急敗壞地通傳,說有一位大臣欲要求見聖上進諫。
有膽色,亦有資格於這夜半時份作出這種騷擾皇帝清靜的人,屈指可數。
當朝重臣李淳風是其中一人。
司天監李淳風於這時出現,到底所謂何事?
唐太宗沒有給予太多想像,心情甚佳的他,只著那個內監把李淳風領到現在自己身處的御書房裡。
依例,司天監進入這個燈火通明的書房之後,便立刻行跪拜之禮。
「免禮,」李世民望著這個奇人,心中若有所思。「李卿家深夜求見,是因何故?」
雖然這問題李世民是帶笑而問,可是要是李淳風不能給出天子一個滿意的答案,恐怕最終還是會人頭不保的。
龍,是不容侵犯,不可騷擾的。
李淳風站了起來,卻沒有立即回話。但是他的眼珠卻直直的看著那案上的昭書。
「朕欲拜武照為賢妃,李卿家你有何意見?」李世民不是省油的燈。他已隱約猜出李淳風的來意。
「武照此女不錯,跟長孫皇后很像。」李淳風低下了頭說。
提到了長孫無垢,李世民心中即時隱隱作痛。
自她去後,李世民亦已不再是以前的李世民。
她就是他的一部份。她的死,意味著一部份的李世民亦暗暗地逝去。
回頭望著那昭書,忽然一種罪惡感湧上當今皇帝的心頭。對亡妻感念至深的男人,驟然發現自己想要另外找個女人來代替她,是種對她的侮辱。
莫說侮辱,李世民連令到長孫無垢稍稍感到委屈也不忍。
這個時候,那個始終散發著渾身神秘感的司天監來到了大唐天子的背後。
「皇上還記得《推背圖》中,《日月當空 照臨下土 撲朔迷離 不文亦武》那一篇嗎?十多年前那一夜,微臣已和皇上提到過那唐室中殺戳親王之禍,女主專權帝位之運…」
「你想說,武照就是掛象中奪我大唐江山的女人?」惡魔的耳語一向都能蠱惑人心,就連中國的真龍天子亦無例外。
可是,武照這個女人實在是太出色了。
唐太宗陷入苦思之中,有點半信半疑。但轉而一想,李淳風是個神算,他的話不能不當回事。畢竟,自己的成功,與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信任,有著無可否認的關連。
但是他還是想試一下。所以他轉移話題,故作輕鬆地問:「再過兩天就是金榜題命之日,李卿家認為誰會是今屆金科狀元?」
李淳風當即答道:「若問金科狀元,乃火犬二人之傑。」說完,退了下去。
幾天後朝廷放榜,榜首是狄仁傑,正應了「火犬二人之傑」。
這時唐太宗才算是心服了這位李淳風,對於他的推算更是置信不疑。
李世民終究是一位愛江山勝於愛美人的英明君主,只好忍痛割愛,開始故意冷落武照這個絕色少女。
在旁把一切都看在眼裡的李淳風流露出滿意的笑容。在那愉快的一刻,祂的尾巴不自覺地在捲動搖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12 08: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八) 性格註定命運
後來,又發生了另一件事,讓武才人徹底地失去了李世民的寵愛。(見《資治通鑑》,卷206,久視元年正月。又見《鶴林玉露》,乙編,卷6。)
話說,西域進貢了一匹名叫「獅子驄」的寶馬予天可汗。可是這頭畜牲跟牠的新主子一樣,脾氣硬得不得了,傲慢難馴。唐太宗為了這匹無人能調馭的千里良駏可謂大感頭痛。
於是乎李世民對身旁的內侍太監們說:「誰能馴服此桀驁不馴之物,賞銀百兩,絹繡十匹。」
然而,侍者們居然無人敢應。適逢當時武媚娘在場,她居然請纓說:「皇上,妾斗膽應旨。」
李世民還當她在說笑,問道:「武才人妳真的行嗎?把妳如何馴牠的方法說來讓朕聽聽,朕之後就敕令太監們依法去做。」
武照望了望那匹駿馬,又望了望唐太宗,說道:「請皇上先賜給妾身三樣物件:鐵鞭、鐵撾和匕首。」
唐太宗不解,笑問: 「要此三物何用?」
武照指著那匹馬大聲回答: 「我先用鞭子抽牠;牠若不服,再用鐵撾砸牠的頭;如再不服,我就用匕首割牠的喉嚨!」
這大唐天子聽了這番話,暗自心驚,表面上卻裝作若無其事地哈哈大笑道:「誠如卿言,這匹良駒不是被卿剌死了嗎?」心中卻在想,這個女子外表如此婉麗,性格卻如此剛烈,手腕又如此狠毒,實在大出朕之所料。
武媚娘見皇帝沉思,又進一步解釋:「良駒駿馬,本可為君主乘騎。馴服了則用之,馴不服還要它何用?」唐太宗聽見,未置可否,只是靚靚地離去。
唐太宗其實和武照十分相似,因為他們的性格同屬一類:剛強、果決、權欲、殘忍、謀略。這是政治家、政權組織者、統治者的應有性格。
本來,唐太宗是應該欣賞她、喜歡她的。這是件好事。
可是,那《推背圖》再加上武照的性格和能力卻讓這個事件變成武媚娘的惡夢。因為這一切,在唐朝帝皇腦海中搞響了一個警號。
她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性格,會成為自己成功路上的最大障礙!
於是乎,皇上對自己更加疏遠了。敏感的武照一下子就察覺到這個情況。
李世民這個出了名風流的皇帝甚至乎沒有意圖想要臨幸自己。
這個打擊,對武照並非一般…
難道,自己這樣千辛萬苦才能接近李世民,轉眼之間,這個男人又要離自己而去?
年輕的媚娘還未學懂怎樣去摸透男人的心,自然亦無力留住男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12 08: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 異心
唐太宗這個天之驕子生平閱人無數,但像武照如此敢作敢為又如此心腸堅硬的女人亦是他生平首見,因此,李世民不得不對這個女人起了戒心。再加上那個《推背圖》的讖言,讓這個當今天子頗有顧忌。
為了印證這一點,唐太宗垂詢兼任太史令的司天監李淳風。李淳風堅持自己的觀點,但卻又不直接指出武照就是將來奪位之人的說:「這個取代李氏皇朝的人已經在宮中,三十年後,當有天下,殺李唐子孫殆盡,其徵光已成。」
唐太宗大驚,決意盡殺任何可疑人仕。武照當然位例那份名單的第一位。
我們親愛的李淳風見勢頭不對,為免李世民真的狠下心腸殺掉武媚娘壞了自己大事,慌忙曰:「天之所命,人不能違,王者不死,徒多殺無辜;且自今以後三十年,其人已老,或者頗有慈心,為禍或淺。今天如果把她殺掉,上天或者更生出一個年輕力壯的來,肆其怒毒,恐怕那時陛下的子孫更加無遺類了啊!」
於是,唐太宗打消了賜武照一死的念頭,卻又對其不冷不熱。暗地裡,這個唐代第二位皇帝卻盡可能地限制她的地位和權勢。因此,直至唐太宗去世,武氏進宮十多年都只是個不高不低的才人,身份並未再有任何晉升。
武照深深地清楚自己的處境。這情況是她所不願看見的。
可是她的野心並未休止,為了堅持自己的信念,為了證明自己比所有的男人優秀,她想出了一個主意。
唐太宗的反應,讓她在政治上的智慧急劇地成熟,她聰穎地意識到盲目地邀寵爭寵和表現自己,只會給自己帶來不利。她明白到鋒芒過露的遺害。
要在這政治舞台上鬥爭,必須不動聲色、暗中行事。尤其在充滿妒忌的後宮裡,鬥爭更要不顯山不露水的進行。
既然李世民放棄了自己,那就唯有另覓靠山吧?鬱鬱不得志而又聰明絕頂的武媚娘開始思考自己的另一條出路。心尋謀略的武氏眼見到唐太宗已經衰老,餘下的日子並不多,於是開始考慮唐太宗身後的事。能令她登上成功之路的截徑,當然就是成為現令太子、未來帝皇的女人。
為了踏在世間的男人頭上,她的確打算把自己賣了。而且鐵定要賣個古往今來最驚人的價錢!
可是,要賣給誰才最化算?投靠誰才是最佳的選擇?
原來的承乾太子,早已因聲色犬馬被唐太宗革去太子之位。現下最得唐太宗寵愛的兒子就是魏王泰。
因為他的身份地位,因為他得到唐太宗的偏愛,因為他的年輕貌美,很多宮中的妃嬪都暗暗和他私通聲氣。甚至有幾個放蕩的妃嬪更暗暗地和他結下私情。
要知道和太子私通是殺頭的大罪。被皇帝知道了,少不免落得個身首異處。當真是不成功,便成仁。
不是當上下屆貴妃達人,就是死無全屍。
對於這次以性命下注的賭博,武照卻偏偏作了一個出人意表的選擇!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12 08: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 奸情
其實,好色風流的魏王早已看中了武媚娘。可是,任他對她如何溫存體貼,殷勤饋送,她總是對這個最有希望成為太子的人不理不睬,冷淡相代。
這個自己送上門的機會,何以武照要避得遠遠的?
因為,武照不愧是武照,憑她的政治眼光和相人之術,早已看透了魏王泰的本質。這個浮滑陰險的少年,只會是一個無情無義的薄情郎君,卻絕對難成大器。總有一人,他會失寵於李世民。
想要依附於他,無疑是自掘墳墓。
武才人的目光焦點,落在生性懦弱、身體多病、忠厚老實的晉王李治身上。
因為以才人的身份侍奉唐太宗的這些年來,武照終於稍稍摸清了這個男人的脾性。
這個霸道的皇者,其實發自內心的不願自己的子孫走上自己的舊路。他不希望再有弒兄殺弟,爭權奪位的戲碼在自己家族裡上演。
所以,忠厚老實、性情溫和的李治將會是魏王泰失寵後李世民的繼承者第一人選。
當然,武媚娘的考量,也包括了李治的生性懦弱,更利於自己在幕後操縱朝政。
是的,反正是要把自己賣了,代價當然愈豐厚愈好,想要得到武媚娘,就要付出整個江山!
打定主意後武照便開始尋找與李治交流勾搭的機會。
身為才人(類似皇帝的貼身秘書),給著武照大大的方便。她開始將自已的計劃慢慢逐步地付諸實行。
終於有一次,唐太宗身體不適,皇子李治入奉湯藥,恰好武照侍側。
兩人終於相見。
年輕多情的李治見她長得美麗動人,不禁心神動盪。武媚自然也看出了這一點,她背著皇帝大膽地與李治目光交錯,並用眼神誘惑著他。武媚這個美人簡直看得李治心急如焚,卻又苦於沒有機會與她說話。
回到府中,李治還是對這個武才人念念不忘,日思夜想。那莞爾一笑,深深地觸動了這個少年的內心。
這一切,都在武媚意料之中。她忽然之間發覺自己好像有一種與生俱來蠱惑別人的能力。
這種誘惑力帶著狂亂性,亦帶著罪惡感。可是施展起來卻又那麼得心應手,精純熟練。彷佛,就像是一種埋藏在自己靈魂深處的本能…
後來,李治偷偷的找到一個機會,在深宮裡一個隱蔽之處,將半推半就的武氏佔有了。
跟這個小自己四歲的皇子繾綣一夜之後,武照卻又執衣而泣。李治看了心痛,連忙抱著這個美人問其原因。
武照一邊哭哭啼啼,一邊說:「妾雖微賤,久侍至尊,欲全陛下之情,卻冒犯私通之律。異日居九五,不知置妾身何地耶?」
原來,是怕將來李治當上皇帝後不認自己這個情人了。
這一著溫柔攻心計可真厲害,李治連忙解下隨身所佩的九龍羊脂玉鉤給她,並柔情地說道:「如果日後有登基之時,定當封汝為后。」
聽到這句,武媚才總算破涕為笑。
在跟李治擁抱的時侯,武媚顯得有點生硬,因為她正在攪盡腦汁地思考。
有甚麼事能讓她苦思?有的,而且是個大難題。
因為,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李治捧上太子之位!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12 08: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 驚變
為了要讓自己登上權力的寶座,為了要讓天下男兒在自己面前盡低頭,武媚娘這一次誓要出盡混身解數。
侍奉了唐太宗這麼多年,她自問已經對唐太宗的性格瞭如指掌。
故此,每次幽會,武照都會或多或少的給李治一些主意和意見。這些提示,的確讓李治在唐太宗面前變得乖巧起來,令這個原本平平無奇的皇子漸漸愈來愈討唐太宗的歡心。
果然,不出這個智慧與美貌並重的女人所料,不久之後,在承乾太子被廢以後的調查中,查出了魏王結黨營私傾軋太子的事。兄弟相殘,對李世民來說是個絕對的禁忌。大怒的唐太宗因此對魏王深感失望。
這個時候,武照找上了一個人。
長孫無忌。
武照設計讓李治邀請長孫無忌這個一等一的當朝重臣到府裡參加宴會,實際上,就是要理用這個機會刺探一下長孫無忌這個國舅的心意,再借機拉攏。
長孫無忌確實對太子之位誰屬一事,顯得猶疑。這一注,他還未決定押到哪個皇子身上。任李治如何多費唇舌,還是未能打動當今國舅站到自己的邊上。
這個時候,武照出現了。
她不徐不疾地由後廳步出。向長孫無忌行過了禮,她好整以暇地跟長孫無忌說了一段話。
沒有外人知道她們談話的內容。世人只知道,過了一段很短的日子,長孫無忌即於朝上向唐太宗上奏,推薦立李治為太子。
連德高望重,位高權重的長孫無忌亦如此堅決地擁立李治,其他群臣哪敢有異議?
結果,李治順理成章地成了太子,住進了東宮。
武媚娘笑了。她發覺,自己很能操控人心。
東宮的位置靠近后宮,這更方便了武照與李治之間的密切來往。就連李治的正妻王氏也看出底細來,可是當想到自己得到太子妃的地位是全靠武媚娘的妙計時,便只好忍耐下來。
此時,剛巧唐太宗病倒了。武照和李治在沒有監管之下更是沒日沒夜地混在一起。在唐太宗病情加重的日子裡,正是他那仁孝的太子與美豔的才人感情迅速加濃之時。
可是,命運是那樣的弄人…
正當武媚娘眼前一片美好、已經成功在望之時,一道聖旨直接地把她由美夢之中驚醒過來!
貞觀二十二年 (即公元649年),唐太宗半夜急召武照到床前。
臉色發白的男人,以微弱的聲音問道:「朕將去矣,然愛卿則存活於世。汝該當如何?」
原來,李世民臨死之前,還是對那個《推背圖》的寓言有所顧慮,深怕武照這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在自己身後會為禍宗室,故此想趁機除掉她。
武照聽到這番話,心中大驚,汗如雨下。很明顯,依照規矩,唐太宗臨死前想要下旨讓她陪葬!
難道,自己努力掙紮半生,還未功成已要身死?
她絕不甘心!
她怒!
她心中潛藏的怒火一剎那間完全燃燒起來!
她恨唐太宗一直以來的打壓。她恨自己父親的偏心。
她最恨的,是那該死的男尊女卑思想!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12 08: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 弒君
武照此刻內心的憤怒和憎恨已達到頂點,可是她表面卻完全不動聲色。
在這個時候,她還是非常的冷靜。
亦只有冷靜思考,才能助她走出困境,逃出生天!
千頭個念頭閃過這個女人的腦海,然後,她跪了下來。
不單止跪,而且還磕起頭來。
一邊磕頭,這個貌若天仙的女子一邊泣聲說道:「臣妾願入寺為尼,誦念佛法超度陛下。」
在那閃電之間,她看穿了李世民還未立下必殺自己的心思,而唐太宗推崇佛學,故此,削髮為尼已是自己唯一的活路。的確,李世民對武媚娘並沒有必殺的決心。任誰面對這樣一個才貌雙全的女人,也很難保持著那敵意的。
也許這個天可汗真的老了。心軟了。
他轉念一想,只要這個女人被趕出了皇宮,遠離權力中心的她又能幹出甚麼,又能成得了甚應氣候?既然她願出家為尼,就由她去吧!
病重的唐太宗嘆了口氣,說道:「妳且好自為之。」顯然就是放過了她。
接著,這個躺在床上的天子揮了揮手,微弱地說:「所有人都退下,讓朕好好休息。」
所有內侍太監、宮女聽令,全都退了出去。就只剩下還跪倒地上的武才人。
就等到所有人走後,武照重重磕了三個響頭,才慢慢起來。
她沒有退出房外。
她慢慢地來到李世民床前。
「臣妾感謝聖上不殺之恩。」她幽幽地說。
李世民虛弱地向她點了點頭示意。
「為報答聖上之恩,還請皇上讓賤妾親自送你上路!」說到一半,武媚娘已拿起那蓋在李世民身上的被褥,拚命地捂住了他的口鼻。
對方的掙紮是那樣的微弱。原來,這大唐天子也沒自己想象中那麼難對付…
這是武照第一次,卻絕非最後一次親手殺人。
「你莫怪我。今天你雖放過我,卻難保你明天會不會要了我的命!只有死人是不會改變主意的…」就這樣,武照把剛剛放自己一條生路的男人置於死地。
她心中的怒火,也稍為渲洩了半分。
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駕崩。
可是就算謀殺了這個可惡的男人,武照還是逃不過要被逐出皇宮,流落到那感業寺中出家為尼的命運。
她漸漸發覺,她面對的敵人,除了男人,還有所謂的命運…
但是,不要緊。她已慣於和天命對抗。
所以在她離開皇宮之前的一夜,她來到李治面前。對著她的情人,她淒然一笑。
這一笑,是那樣的淒涼,是那樣的斷腸。
等到李治走過去想要抱住她想,她卻早已走遠。
她要這一笑,深深銘記於這個即將登位成為唐朝第三代皇帝的男人心中,永不磨滅。
因為這一笑,是她翻身的最後本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12 08: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 落髮
在感業寺出家,本非她所願,可是這卻恰恰給了武媚娘所需要的時間和空間,去處心積慮地作更長遠的計劃。在出家為尼這段時間裡,她默默地回顧了宮廷生活的富貴與艱險,加以分析和計劃,不停反覆思考。
她在政治和謀略上更趨成熟了。她的身心,均已臻於圓熟。她亦已部署好之後要走的每一步路。
此時,武照才二十六歲。
不過,這個天之驕女的成功關鍵卻落在一個優柔寡斷的李治身上。如果登上帝位的他不念舊情,沒有將這個昔日的戀人由感業寺這個苦海中救贖出來的話,任武照千思萬想也只會全是空想。
幸好,那一笑,果然沒有讓武照失望。
貴為天子的李治,在父親去世不久之後,便偷偷的跑到了感業寺。
為的,當然不是禮佛。為的,當然是那明媚嬌豔,體態豐腴的武媚娘。
情況一發不可收拾,日子久了,皇上和寺中尼姑幽會這件事,便成了公開的秘密。
可是,李治正在戴孝之際,實在不便接武氏回宮。
更何況,以武照本來的身份,她和李治的事情站立於亂倫的邊沿。這段曖昧的關係實在有違常理,犯了禁忌。
另一方面,畢竟以李治那皇帝的身份始終無法常常於宮外行走,沒有武媚在宮裡相伴的日子,李治倍感冷清。於是乎他把心思都放在和武照有幾分相似的蕭淑妃身上。
這一拖,就拖了三年。武照也漸漸地認為,或許終此一生,自己也只能當個皇帝在宮外的姘頭。一想到這裡,她就覺得萬念俱灰。
這時,也是由於無子而已失寵的王皇后和蕭淑妃相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的時候。
在這個重要的時刻,一個男人出現到王皇后面前。
久蹤已久的前朝司天監在這個皇后的耳邊耳語不斷…
永徽元年(650年),唐高宗在太宗週年忌日到感業寺進香之時以戲劇性的方式和武氏相遇。在旁的皇后一反常態,居然主動建議唐高宗將武氏納入宮中。這一下正中李治下懷,事情自然水到渠成。唐高宗卻不知道這一切全都是那個失意的王皇后的精心安排,為的,就是要借助武媚娘去打擊她自己的情敵蕭淑妃。唐高宗更不知道,為王皇后出謀獻計的,正是那個奇人李淳風。
此時,武照剛滿三十歲。
終於,性格剛強不屈的武照守得雲開見月明。她終究也能夠回到宮中,再次接近那權力的中心點。
這時候,她開始慢慢地部署自己的下一步…
Lucifer 奸計得呈,自然滿心歡喜地繼續欣賞這一場自己精心策劃的好戲。
武媚娘的計劃在前進,祂的計劃亦在前進。最後得出的結果到底會是甚麼?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12 08: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 虎毒不食兒
永徽二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氏便正式再度入宮。
可是出乎王皇后和蕭淑妃所料的是,武媚竟於入宮前已懷有身孕,而且入宮後不久便誕下兒子李弘。
武照母憑子貴,於次年便被正式拜為二品昭儀,真真正正的嘗到了榮華富貴的滋味。
財富和權力,就像毒品一樣,令人上癮。武媚當然不甘心滿足於當一個小小的昭儀。她要的,是母儀天下!
故此,在那遙遠的成功路上,還有著很多她非除不可的絆腳石。
現在最是礙事的,當然就是當初那個建議唐高宗將自己納回宮中的王皇后。
恩將仇報,在權力鬥爭中,是家常便飯,所以這個女人就絕不應該有任何麻怨了!
要怪,只怪她當初瞎了眼,自己引狼入室!
永徽五年,武昭儀生下一個女嬰,這個新生的公主被唐高宗視如掌上明珠,百般寵愛。
有一天,王皇后獨自前來探望女嬰,武昭儀聞訊,知道自己苦等的良機終於到了!
武媚娘故意意迴避,讓王皇后和自己的親生女兒獨處一室。
等到王皇后離去以後,她才現身。
靜靜地走到那嬰兒身旁,武照默默地看著自己的女兒。她的眼睛流露出極其複雜的情感。
終於,她下定了決心。
她溫柔地撫摸著自己女兒的臉頰,接著,她的手握住了自己親生骨肉的喉頭。她的手指逐分逐分地加壓,手指深深地陷進了女嬰的頸裡。
「妳莫怪娘!就算讓妳長大成人,也只不過是個公主,倒不如犧牲妳來讓娘攀上權力的頂點!乖女兒,妳就成全娘親吧!」嘴上每說一個字,武媚手上的勁道就加重一分,等那些滴到女嬰臉上的眼淚流落到床上的四周時,她的女兒歸西了。
虎毒不食兒。可是這個女人的心,比老虎更惡,比砒霜更毒。
這個時候,武昭儀終於放聲哭了出來。
沒有人知道這哭聲是真心還是假意,總之卻是驚動了四周的宮人。
「公主被謀殺了!」的聲音此起彼落。
等到唐高宗帶著御醫趕到時,女嬰早已返魂乏術。
疼愛的女兒被殺,唐高宗自然龍顏大怒!
而那頸上的瘀痕卻是那樣的明顯,就算不問御醫,唐高宗也能一眼看出自己的女兒是被人活活陷死的。
怒火攻心的李治急忙查問左右,誓要查出真兇,卻不料所有侍奉宮女都二口同聲地一致訴說王皇后剛剛離開此地…
看著倒在屍體旁邊痛哭流涕、哭得肝腸寸斷的武照,唐高宗簡直想也沒有想過兇手有可能會是她。於是乎,罪名當然就落到王皇后的頭上。就算王皇后後來百般解釋,唐高宗都深信不疑地認定女嬰為王皇后所害,頓生廢立之心。
瞧見這個情況,嚎哭中的武媚嘴角現出了一絲難以察覺的微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12 08: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 廢后
武照對自己的演技可算是非常滿意。
她對自己能夠欺騙蒙蔽所有人這一點感到非常自豪,血脈裡面有種異樣的興奮感在鼓動著、刺激著她的每一個神經。
這讓她對自己那原始的本能得到了進一步的了解,更令她隱隱約約地感受到那埋藏於自己靈魂深處的本性。
另一方面,還在盛怒中的唐高宗居然主動的找來武媚娘,並向她說出自己廢立皇后的主意。
武媚卻不得不裝模作樣地以苦口婆心的姿態勸告這個一個之君莫要意氣用事。一來,她想要在其他身邊的待奉宮女面前樹立一個正面的形象,二來,她也對李治的用心有所顧慮。說不好,這個男人並不如表面那樣昏庸。說不好,這是他對她的一次試探。
不過,看來是武照自己多慮了。這個唐朝皇帝在任何一方面都遠遠不如他的父親,而且就算他像他的父皇一樣能幹,那又如何?那個不可一世,壓在自己頭上多年的唐太宗到頭來還不是被自己毀了?難道自己還會怕這個小小的李治嗎?
想到這裡,武媚不禁樂了。
可是,廢后卻是一件會震動朝野、舉足輕重的大事,故此,必須得到朝廷大臣們的支持和認可。
所以,武媚和李治再次來到長孫無忌這個國舅面前。籍著一次在長孫無忌府第作客的機會,唐高宗在飲宴期間,先是把長孫無忌的三個兒子拜為朝散大夫,又賜給了當朝國舅大量金銀錦帛。
這些都是武照出的主意,她要李治讓對方嚐盡了甜頭之後才提出要求。
在一片喜悅氣氛之中,天子向本朝太尉吐露打算廢立皇后的心意,借此刺探他的立場。
可是,長孫無忌卻不像上次推薦李治成為太子的事一樣一口答應,只是岔開話題,明顯地迴避正式的表態。
長孫無忌不是笨蛋,他絕對有留意到武照這些年來的變化起落,也明白這個女人的能力、心計、謀略。
與她合作,絕對是與虎謀皮。
另一方面,王皇后的家族在朝廷上早已樹立了一股不容小的覷的勢力,和她們站到一線最能符合自己的利益。
未能達成目的的武昭儀不快地與唐高宗回宮了。可是她並未放棄,過了不久,她更親自指示她的母親楊氏到無忌處說項。這次再拉上武士彠的身份和交情,總該成事了吧?
武照的美夢卻成空,她的計劃遭到長孫無忌的嚴詞拒絕。
武照明白到,這個男人,顯然已經成為自己路途上的阻力。
幸好,朝廷上的大臣並不是每個都跟王皇后那邊的勢力合得來。那個徐世勣就是個好例子。
李世勣原名為徐世勣,為唐朝重臣名將。唐高祖李淵赐其姓李,後來為了避開唐太宗李世民的忌諱改名為李勣。唐太宗晚年,曾對太子李治說:「李勣這人太忠義,你既無恩於他,恐怕日後他也無法盡心去輔佐你。」
為了讓李勣忠於李治,更進一步地鞏固李家的天下,李世民兩父子便合力上演了一場好戲。
因為一件小事,唐太宗借故將李勣貶為叠州都督。李治繼位後,根據父親的遺命,恢復了他本來的職位,後來還晉升為尚書左僕射,之後又提升為司空。這一下,被蒙在鼓裡的李勣自然地對李治死心塌地。
不過,這本應只有李世民和李治兩父子知道的秘密,卻被第三者知曉。身為唐太宗的才人(有點像現在的貼身秘書)和唐高宗的愛人,武媚自然知悉這個秘密。而且,她覺得是時候可以加以利用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12 08: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 心計
武媚在拉壟其他的大臣之餘,更對李勣密切留意。
這件事關乎到成敗的關鍵,所以武媚並未急進。她絕對不願意打草驚蛇,讓王皇后一黨有所警覺。
她的原則是一擊致命!絕不讓敵人有任何翻身的機會。
用了半年的時間去搜集資料和鋪排一切,她認為時機成熟的時候到了。
武昭儀先是讓自己的父親於府中設宴邀請李勣,自己再出其不意的出現在眾人面前。
菜是李勣最喜歡的佳肴,酒是李勣最喜歡的名釀,婢女是李勣最喜歡的那種女人。
李勣想要對這宴會不滿意都不行。
酒過三巡,李勣已在心裡暗暗地拜服於這個女人的見識才智之下。
再過了數刻的時間,等大家都喝得有點醉醺醺的時候,武媚娘故意的以有意無意之態度提到李勣那次被貶之事。在那酒意之下,李勣流露出深藏於心底的恨意。恨的,當然是那個不分青紅皂白地把自己趕到叠州的李世民。
武昭儀於這時立刻安撫了他的不滿,並制止了他繼續發言。
對先皇不敬,是可大可小的事。歷史上已有不知多少個臣子因為這回事而掉了腦袋。
等到第二天李勣從宿醉中清醒過來之後,回想起昨夜之事,才明白到武照算了救了他一命…
這不免讓李勣起了感激之心。
隔天,李勣帶備謝禮,到宮中拜謝他的恩人武昭儀。
本來,大臣和內宮私交是被禁止的,可是在唐高宗的默許之下,李勣順利的來到武媚面前。
武媚卻皺著眉頭要回絕禮物。
「這怎麼可以呢?」李勣著急起來。
武照卻裝模作樣地嘆了口氣,低吟道:「我只望李大人你莫要再怪先皇,畢竟當年貶你並非是他的意思…」
聽到這話,對李勣來說當真是晴天霹靂。他連忙追問:「武昭儀此話怎講?」語氣中的激動表露無遺。
「這個…唉,我實在不應再多說的…」好個武媚,居然懂得欲擒先縱之道。
「老夫只想求個明白,絕無他意!」當年的事,李勣視為奇恥大辱,如果這不是唐太宗的意思,他當然想要知道到底是誰在暗中加害自己。
「唉,當年先皇都是聽了長孫無忌的諫言,說怕你會功過蓋主,才會把你貶謫…」說到一半,武媚露出了發現自己失言的表情,以驚恐的眼神望著李勣。
「別怕,老夫保證不會透露半點風聲,也不會讓任何人知道老夫已知曉此事,更不會立即去找長孫無忌那廝報仇…」李勣這個司空不是白當的,立刻就猜出了武照想要表達的心意。
聽到這些承諾,武媚才像是放下之心頭大石。可是在李勣離去之時,她還是再三的叮囑他莫要忘了要保守秘密,更不要意氣用事。
等到這個匹夫真的離去後。她終於笑了。
「嘿嘿…」將這些男人玩弄於股掌之中,彷佛成為了她的最大樂趣。
這顆仇恨的種子,藏到愚蠢的李勣心裡。等到開花結果之日,就是武照收成之時。而那天,已注定決不會太遙遠…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12 08: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 母儀天下
永徽六年中期,時機已經成熟。在武媚暗中策動之下,宮中傳出了王皇后與其母柳氏找來巫師,企圖用「厭勝」之術,將武昭仪詛咒而死的流言。
當武媚以受害弱女子的姿態哭泣的時候,李治正在另一旁和皇后吵得面紅耳赤。到了最後的結果就是,柳氏被趕出宮外,而唐高宗則想把武媚由昭儀提昇為一品「宸妃」(唐朝後宮四夫人中本來並無宸妃此封號,但基於原本的四夫人名額已滿,唐高宗才為了武氏特創宸妃此封號)。可是,由於受到宰相韓瑗和來濟的反對,最後不能成事。
至此,武媚總算已能清楚地列出所有對她不利的男人的清單。
武昭儀當然不是省油的燈,她的反擊自刻就降臨。「厭勝」事件後不久,中書舍人李義府等早被武照收買拉壟的大臣勾結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向唐高宗接連投遞了數封請求立武昭儀為后的表章。胡裡胡塗的唐高宗看到有不少人支持自己欲行廢皇后而立武昭儀,於是廢立之意再次在這個九五之尊腦海裡萌生。
過了四個月後,致命的一擊來了!
唐高宗在李勣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終於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並加以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至此王皇后和蕭淑妃在朝廷裡的勢力已經被連根拔起,就連原本支持她們,以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為首的大臣們都扭轉不了這個局勢。
七天以後,唐高宗再次下詔,將武昭儀立為皇后。
與此同時,他又聽信武媚的建議,將最大力反對的宰相褚遂良貶為外州都督。
武昭儀正式成為母儀天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唐皇后!
可是,武昭儀並沒有因為成為皇后而自滿。她明白不能讓一時的成功使自己大意地露出破綻的道理。所以她馬不停蹄地忙碌著。
首先,我們新任的武皇后派人將正被囚禁的廢后王氏和蕭淑妃各打一百棍杖。
之後再斷其手、足,投入酒甕之中,還氣憤不過地說:「令二嫗骨醉!」
這就是和武氏為敵的代價。這兩個女人這些年來總是礙著自己,現在這樣已算是便宜了她們!
王、蕭二人在酒甕中哭喊了幾天幾夜,才氣絕而死。臨死以前,蕭淑妃大聲罵道:「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死後為貓,使武氏為鼠,吾當扼其喉以報!」
據說武皇后後來在宮中禁止養貓,而且常常夜夢王、蕭二人披頭散發,在宮中作祟。
之後武媚花了一段頗長的時間在朝廷之中紮穩自己的根基。在顯慶四年(659年),武皇后的報復如排山倒海般湧來了!以捏造的罪名,武媚將長孫無忌、於志寧、韓瑗、來濟等曾經對自己不利的一眾大臣削職免官,貶出京師。
特別是那個對自己的路途多番阻擾的張孫無忌,武照安排了許敬宗對他誣構,進而削爵並流放黔州,最終被逼得自縊而死。想不到這個曾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位居第一人、「文德皇后」的兄長,居然會因為錯估形勢而被一個區區女子逼至走上絕路。當真是可嘆又可悲。
這次朝廷上的超大震蕩過後,反對武皇后的大臣都被或貶或殺得一個不剩。坐在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旁邊的武照這才鬆了口氣。
她終於成功了。
望著跪倒在自己面前磕頭的父親,如今因自己的關系被晉昇為荊州都督,並封應國公的武士彠,她非常滿足地笑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3-2012 08: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 蠢蠢欲動
唐高宗對武氏的愛護備至,是有目共睹的。
這可從「垂簾聽政」一事中輕易地看出。
大家莫以為那個臭名遠播的慈禧太后是創立這「垂簾聽政」的人物,其實這回事從很久以前就已經發生過…
可是,甚麼是「垂簾聽政」呢?
其實這就是指太后或皇后在殿上用簾子遮隔,來管理國家軍政要務。垂簾聽政的原因多是皇帝年幼,無法正常處理國事,故此太后代替皇帝處理政務。又因為太后必須在皇帝理政廳堂側面的房間和廳堂之間要掛一道簾子,隔著簾子來聽官員們與皇帝談論政務。這種由女性幫助皇帝輔政的制度,就被人們依據其形像而稱之為「垂簾聽政」。
雖然表面上,是女人得到了權力,但是掌握著那天下大權的女人還是被暗暗貶抑。
就因為那道「簾子」。
女人難度見不得人麼?為甚麼要有著要把女人遮蔽起來的世俗觀念?
坐在理政廳堂側房裡的武皇后心中常有此疑問。
但她並不打算深究。因為她忙得很。
李治體弱多病,基於他對武照的信任,也基於她的才能智慧,更基於對她的萬般寵愛,唐高宗慢慢地逐步將處理軍政的權利交給武媚娘打理,演變成她後來「垂簾聽政」的局面。
對武照的愛,促使李治連自己那至尊無上的皇權也拱手相讓於她。
對權力有著無限迷戀的武照面對這樣的誘惑,那會抵受得了?她很高興地沉醉於代替高宗使王權行王事的夢幻生活之中,對權力的慾望變得難以自拔。
顯慶五年(660年),唐高宗風疾發作,武氏全權處理朝政。被權力沖昏了頭腦的武媚的確是有點太過得意忘形了,居然在意見上和唐高宗出現了裂痕。
麟德元年(664年),等到李治的情況轉好之後,滿肚怨氣的他讓宰相上官儀起草了廢掉武則天的詔書。墨跡猶未乾,武照已得知消息,立即趕到李治面前來個軟硬兼施,因此廢后的事才以失敗告終。
經此一役,武照的壞本性的確收儉了段時日,可惜後來卻又故態複萌。
不甘寂寞的武皇后先是對李治照顧得無微不至,接著才遊說自己的丈夫讓她一塊上朝,臨朝聽政。
久病纏身,而本身性格懦弱的李治已經沒有那反對她的心力,只好任得她胡作非為。
就是這樣,武媚終於可以不用躲在那該死的簾子之後,可以堂堂正正的坐在大殿之上接受百官的跪拜。
後來,那些專拍馬屁的大臣們,把李治和武照合稱「二聖」…
故此,史書記載此段時期為「二聖臨朝」。
憑著武照那超凡的見識智慧,大唐的政事倒是被治理得井井有條。國力昌盛的情況之下,武氏決定要試試封禪泰山,過過那當皇帝的癮。在皇后極力提動之下,唐高宗和自己的皇后放麟德三年正月初一共同封禪泰山,而武照更破天方地以女性的身份充當亞獻。這不合規矩的事,原本必會受到群臣反對的。可是當武皇后主張天子給百官賜爵加階之後,就再沒有人提出異議了。
這一著收買人心不但使百官對她感恩戴德,更進一步地讓所有人承認她所掌握的權力的合法性。武媚自覺這一步棋下的實在太漂亮了。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