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60|回复: 58
|
认为南传出家人喜欢吃肉的,进来看看。
[复制链接]
|
|
[六三] 第三 子肉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有情或众生之住、求再生、为资益、有此等之四食。
三 四食者何耶?粗或细之搏食、二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是。
诸比丘!此等之四食为有情或众生之住、求再生、为资益。
四 诸比丘!应知如何是搏食耶?
五 诸比丘!譬如有夫妇二人,持少量之粮食,行于旷野之道。彼等夫妇爱念者唯有一子。
六 诸比丘!彼时夫妇二人来旷野时,少量之粮食乏尽、旷野尚余未竟之旅。
七 诸比丘!彼时彼夫妇二人作如是思念:‘我等少量之粮食尽,而此旷野之旅尚余未竟,我等宁杀此爱念之子,作成干肉片与多汁肉片,食子之肉,以完成此旷野之残旅。勿令三人皆死。’
八 诸比丘!彼时彼夫妇二人,杀其爱念之子,作成干肉片与多汁肉片,食子之肉完成此旷野之残旅,彼等食子之肉,捶胸曰:‘吾子于何处耶?吾一子于何处耶?’
九 诸比丘!汝等对其如何思惟耶?彼等为嬉戏而食欤?或为爱乐而食欤?或为嗜美而食欤?或为肥满而食欤?’
‘大德,皆非然。’
一〇 ‘诸比丘!彼等为行旷野而欲食子肉耶?’
‘大德!唯然。’
一一 ‘诸比丘!同此,我谓搏食不可不知。诸比丘!知搏食时,于五妙欲知贪。于五妙欲知贪时,成其结,为结所缚之圣弟子,再还来此界。
一二 诸比丘!如何可知触食耶?
一三 诸比丘!譬如一无皮之牛,欲依住于道路之端,依道路之端之彼等生物,啖其牛。欲依住于树下,依树下之彼等生物啖其牛。欲依住于水中,依水中之生物,啖其牛。依住于虚空,依虚空之生物,啖其牛。诸比丘!彼无皮之牛,依住之处,则为依止其处之生物所啖。诸比丘!同此,我谓触食不可不知。
一四 诸比丘!知触食时,知三受,知三受时,我谓圣弟子更不可为。
一五 诸比丘!如何应知意思食耶?
一六 诸比丘!譬如一炭火坑,深超人身,炭火充满,无烟而炽燃。尔时一人,欲生不希死,欲乐厌苦。时有二力士各以手将彼捉住,将投入炭火坑中。诸比丘!尔时,彼人之心远矣,将思愿远矣,大望应远。
一七 所以者何?诸比丘!彼人作是念:‘我堕此炭火坑中,因其入死,至死为苦。’诸比丘!同此,我谓意思食不可不知。
一八 诸比丘!知意思食时,知三爱;知三爱时,我谓圣弟子更不为。
一九 诸比丘!如何应知识食耶?
二〇 诸比丘!捕犯罪之盗贼,送至王前示曰:‘大王!犯罪之盗贼带到。’王宜科彼以所欲之刑罚。王如是谓于彼等曰:‘且去!汝等将此人以百矛相击。’清晨则再加其百矛。
二一 时至日中,王如是云:‘喂!彼人如何耶?’‘大王!彼尚生存。’王如是言彼等云曰:‘且去!于日中对彼再以百矛相击。’于是日中以百矛击彼。
二二 届时,王于暮时如是云:‘喂!彼人如何耶?’‘大王!彼尚生存。’王如是言彼曰:‘且去!汝等将彼人于暮时再以百矛相击。’于是暮时对彼以百矛相击。
二三 诸比丘!对其作如何思惟耶?彼人,因一日被三百矛击打,已经验苦、忧耶?’
‘大德!以一矛相击,即已经验苦、忧矣,何云经三百矛击打耶?’
二四 ‘诸比丘!同此,我谓不可不知识食。
二五 诸比丘!知识食时,知名色,知名色时,我谓圣弟子更不可为。’
————————
佛陀要求出家人,服用任何粗或细之搏食的时候,都要把这些食物看待成自己亲生的孩子肉一样,只为了渡过难关而食用,丝毫不要对这些食物生起欲贪。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0-2011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吃肉或者吃素,都如同吃孩子肉一样的可怕。
为了修行,我们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但是,这些食物都是带来无数的痛苦,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这些食物白白牺牲。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0-2011 10: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家人,吃每一口食物,都要认为是必不得已,才吃的,
就好像父母亲在荒漠中为了完成里程才会吃子肉。
都是带着悲痛的心情来吃这些食物。
在家人,应该减少杀生,不要购买造成别人杀生的肉。
尽量提供素食给出家人。
如果某些素食也容易造成杀生,也尽量避免购买。
我们不是出家人,当购买食物的时候,尽量思考如何减少杀生。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0-2011 1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家人乞食的时候,不能要求在家人提供什么食物。
但是出家人会劝在家人减少杀生。
所以,在家人应该自己决定如何提供食物给出家人。
古代人没有冰箱,宰了一只牛,这些肉就会拿来分配给家人吃,或者拿来交换物品。
这时候,如果有出家人来乞食,他们也许会把多余的肉煮给出家人吃。
所以,这些肉对出家人来说,属于三净肉。
佛陀要求出家人不可以重复在同一个地方乞讨食物。
如此,出家人不会造成在家人特地杀生来准备食物。
佛陀要求出家人过午不食,很多时候,出家人都找不到食物。
即时在家人过午之后提供食物给他们,他们都不会接受。
好像过午都不能喝水,这一点我忘记了。
如果出家人生病了,过午还可以服用食物或者药物。这些都是为了修行而建立的戒律。小小戒可舍。 |
|
|
|
|
|
|
|
发表于 3-10-2011 1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同。所以我一向来都觉得供养肉的业不再与师父,而是在家人。不过我不是佛陀,其中的因缘种种始终不能究竟。
因为我问过老一辈的南传修行者,他们说南传师父是不选择食物的。只要供了,就是吃下。没有选择的。
在我家乡又发生一件事。不过当时我还小,是家里长辈后来说的。我家乡后面有一个小南传佛世。当时有一个老南传师父做主持。有一天,有一个某教分子来踢馆。在供养仪式上,他问东问西,家乡的省亲父老跟他说师父很慈悲,接受供养来让众生种福田。然后来者不拒,你供养什么给老师父,老师父都不会拒绝的吃下去。让人感动。结果这个人到师父面前,在师父面前拿出老鼠药,倒进师父的钵里。全部人很震惊,不过太迟了。药已经倒入钵里了。哪里知道师父也是笑笑罢了。然后这个人一直在看,师父真的会吃吗?不过他的举止已经引起公愤,不过师父乘机教导大众嗔恨的错误。然后如往常般开始,接着就吃了钵里的食物。
师父当然就圆寂了。在圆寂前,师父还吩咐大众嗔恨的毒害,也慈悲的跟年轻人说法。年轻人非常后悔,也很看懂。一直跪着忏悔。师父也接受了他的忏悔。在师傅荼毗后,这个年轻人也出家了。
据公公说后来在泰国佛教界也小有名气,而且有时还会回来小佛寺顶礼这位老师父。从村里父老的故事里,我觉得南传师父是为人方便,从不挑食,不执著。所以说师父爱吃肉是错的,而从因果上,应该是供养着的业吧?或者福报打过恶报,不过恶报始终是恶报。佛陀也受到马麦之难,年老时也有疾病。证明了成佛也逃不过因果报应,只是佛陀对待因果的方式和凡夫是不同的。
这个是我的小小见解。还请十方大德明鉴。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0-2011 0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明知道有老鼠药的食物,出家人可以拒绝吗?
【比丘戒律】145.提舍尼四〔恐怖阿兰若受食戒〕
--------------------------------------------------------------------------------
提舍尼 四
一 尔时,佛世尊在释迦国迦毗罗卫城尼拘律树园。其时,沙迦之贱奴等叛离。沙
迦之女人等欲于阿兰若住处供食。沙迦之贱奴等闻沙迦之女人等欲于阿兰若住处供
食,彼等潜入于道中,待沙迦之女人等持美味之硬食、软食往阿兰若住处,沙迦之
贱奴等〔忽然〕出现,剥脱污辱沙迦之女人等。沙迦诸人追出,捉彼诸贼及财货归
而讥嫌非难:“何以诸大德,知劫贼住僧园中却不告知耶?”诸比丘闻沙迦诸人之
非难……乃至……彼比丘等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
“然,诸比丘!以十利故,我为诸比丘制立学处,为僧安乐……乃至……诸比丘!
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具有危险恐怖之阿兰若住处,任何比丘住于如是住处2,若于僧园中亲手接受
非豫告之食或软食而食者,此比丘应忏悔:‘友!我犯应受非难、不相应而当
忏侮之法,我为此忏悔。’”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一比丘于阿兰若住处患病,诸人持硬食或软食往阿兰若住处。对其比丘
作是言:“大德!请食!”时,其比丘云:“世尊禁止于阿兰若住处,亲手接受硬
食或软食而食。”故畏慎而不受,〔因病〕不能入村乞食,因而断食。于是,其比丘
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白世尊。其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
比丘!听许阿兰若住处之病比丘亲手接受硬食或软食而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
此学处------
具有危险恐怖之阿兰若住处,任何比丘住于如是住处而无病,若于僧园中亲手
接受非豫告之硬食或软食而食者,此比丘应忏悔:‘友!我犯应受非难、不相
应而当忏梅之法,我为此忏悔。’”
三(一)a “具有危险”者,于僧园、僧园境内可见贼所住、立、坐、卧处。
“具有恐怖”者,于僧园、僧园之境内曾见有人被贼所杀、所夺、所打者。
“阿兰若住处”者,离〔村〕最少五百弓之处是谓“阿兰若住处”。
“任何”者,……比丘之意。
“于如是住处”者,在如是之住处。
c “无病”者,能往乞食也。“病”者,不能往乞食也。
bcl “僧园中”者,有篱之僧园谓僧园内,无篱者谓境内。
bl “非豫告”者,送五众之〔一人〕告知者,此名为“非豫告”。告于僧园内、僧
园境内以外者,此名为“非豫告”。“豫告”者,若有男子或女人来僧园、僧园之境
内言:“大德!为某比丘持来硬食、软食。”若具有危险,应告以“具有危险”;若
具有恐怖者,应告以“具有恐怖”。若言:“大德!虽有危险亦当持〔食〕来。”应
言有贼:“〔有〕诸〔贼〕人在此徘徊,汝等应〔速〕离去。”
豫告以持粥而持来粥之附随物时,此名为所告;告以食物而持来其附随物时,
此名为所告;告以硬食持来其附随物时,此亦名为所告;由一家告之而彼家中之任
何人运来硬食或软食,此名为所告;由村落告之而其村落中之任何人运来硬食或软
食,此名为所告;由一集团告之,其集团中之任何人运来硬食或软食,此名为所告。
b2 “硬食”者,……软食者,……肉。
无病者云:“我欲食。”而受不告之〔食物〕者,突吉罗。每咽食,提舍尼。
于不告有不告想,无病于僧园中亲手接受硬食或软食而食者,提舍尼。于不告
有疑想……于不告有告想……提舍尼。以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为食物而受者,
突吉罗。每咽食者,突吉罗。于告有不告想者,突吉罗。于告有疑想者,突吉罗。
于告有告想者,不犯也。
(二) 所告时,病比丘,所告时或食病比丘之残余,受于僧园外而食于僧园内,
于此生食根、皮、叶、花、果,有因缘而食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痴狂者、
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诸大德!四提舍尼法已诵竟。于此,我今问诸大德:“于此事得清净耶?”再
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三次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今诸大德于此事得
清净,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提舍尼终--------
1 诸家,原语kulesu为复数,日译为一家。
2 原本无viharanto之语,以暹罗本补之。次之二亦同此。
佛在劫比罗伐窣睹城多根树园。于此夏安居。时诸释子知诸苾刍前安居了。于八月十四日俱往佛所。礼佛足已白佛言。世尊。明日圣众夏了。我等送食来至住处。愿佛及僧慈愍纳受。世尊默然。时诸释子知佛受已礼佛而退。便于明日以好饮食满车载去。令诸使女随从而行。既至半途诸贼来劫。贼帅令曰。其释迦女勿为劫夺。不用其言皆夺衣服。形露羞耻入草潜形。时六众苾刍怪食迟至。共相谓曰。我等当行乞食无宜久住。行至中途见诸饮食载满车乘。即便大唤谁在此中。时诸释女在草丛内遥告之曰。我被贼劫露体无衣。所有饮食随自取啖。六众报曰。汝何不出。答曰。我现无衣如何相见。报曰。汝身支分我悉曾观同汝己亲。何事羞耻。可宜速出授我饮食。诸女遂出露形授食。是时六众饱食而去。
时诸释迦子随后而来。见诸女被劫即皆四散。讨觅贼徒执捉将来欲加苦害。诸女告曰。贼帅无心令劫夺我。诸人遂放。于时贼帅求请释迦子曰。仁等慈悲恩流普洽。宁容杀此无识之辈。幸能释放存彼微生。时释迦子皆放令去。遂将饮食往至寺中与苾刍食。诸释女等于六众处不与好食。释子问曰。何意行食不为平等。报曰。此皆食讫。问曰谁当先与。报言。我与。彼怪覆问。女皆具答。释子闻已极生嫌贱。时诸释子告苾刍曰。圣者。何不于险路处令人告知。我等备拟免被贼盗。苾刍以事白佛。佛言。于险林处应差苾刍。五法成就令其看守。无爱恚怖痴善知道路先应问能以事劝喻。若言能者。以白二法而差遣之。应令一人准所为事作白羯磨。佛告诸苾刍。其看守苾刍所有行法我今当说。看守苾刍于寺四边半逾膳那内。悉应观察。若有怖处应可放烟。或悬幡帜或于路中横布树叶。或书字告知。若无怖处应悬白幡。此之行法。不依行者得恶作罪。若看守人饥须食者。于小食时随情食饭。须伴应与。时诸苾刍闻彼六众寺外林中险怖之处。令露形女授与饮食。共生嫌耻具以白佛。佛言。广说乃至。为诸苾刍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在阿兰若恐怖处住。先无观察险难之人。于住处外受食食者。是苾刍应还住处。诣诸苾刍所各别告言。大德。我犯对说恶法。是不应为。今对说悔。是名对说法。
若复苾刍者谓是六众。阿兰若义如舍堕中说。无观察者。谓未差遣看守之人。住处外者谓在寺外。食有二五。亦如上说。此中犯者。苾刍于险怖处无看守人。作无看守想疑。皆得本罪。次二句轻。后二无犯。若于险处有看守人。食时无犯。又无犯者广如前说。
佛在迦维罗卫城尼拘类园。尔时有诸比丘住阿练若处。诸白衣饷食为贼所劫。便嫌呵言。何以不语我。我若知之当持杖自卫。亦可不来。诸比丘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问诸比丘。汝等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种种呵责已告诸比丘。今为诸比丘结波罗提提舍尼法。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住阿练若处。有疑恐怖。先不伺视。在僧坊内受食。是比丘应向诸比丘悔过。我堕可呵法。今向诸大德悔过。是名悔过法。尔时诸释五百奴叛。住阿练若处。诸释妇女欲往问讯布施众僧。诸奴闻已共议言。我等当于道中抄取。诸比丘闻便往语诸释妇女。此中有贼欲抄取汝。汝等莫来。诸女便止。诸奴复言。诸释妇女所以不来。必是诸比丘先往语之。即问诸比丘。诸比丘不妄语以实而答。奴便打诸比丘。尽夺衣钵垂死乃置。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不应语有贼。但语使莫来。时诸比丘不知外人当来。以是白佛。佛言。应恒远望。若见人来。驰往说之。有食为取速遣令反。从今是波罗提提舍尼法应如是说。若比丘住阿练若处。有疑恐怖。先不伺视。在僧坊内自手受食。不出外受。是比丘应向诸比丘悔过。我堕可呵法。今向诸大德悔过。是名悔过法。有人送食忽至已入僧坊。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听一人即为受自出一分余行与众。以己一分从众中一人贸食令速去。若不得去。应藏送食人勿令贼见。若不得藏。应与袈裟披送令去。若复不得。应权剃头着法服令去。沙弥突吉罗。若军行经过与食。若贼自持食与。不犯(四悔法竟)。
————————
如果有危险的情况出现,出家人是应该做出适当的回避。
如果明知道食物已经加入了老鼠药,根据以上的戒律,那位出家人应该拒绝。 |
|
|
|
|
|
|
|
发表于 3-10-2011 03: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明知道有老鼠药的食物,出家人可以拒绝吗?
【比丘戒律】145.提舍尼四〔恐怖阿兰若受食戒〕
--- ...
wusen 发表于 3-10-2011 02:41 PM 
噢。。。原来是这样。。受教了。谢谢噢~!
我也不懂是不是可以回避,照常理应该可以。不过我不通比丘律,所以不便给予意见。而且听我公公说那个人的手也很快。倒下去了才看到他手中拿着的是老鼠药。
本人是觉得老师父是舍命身教吧。那个年轻人也称为严守纪律的比丘了。 |
|
|
|
|
|
|
|
发表于 3-10-2011 05: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那老师傅跟佛陀一样,知道今天涅磐所以借那年轻人的手再度多一人?就像当年佛陀也知道那碗菇类有毒一样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0-2011 06: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看以上的戒律,里面并没有说出家人应该避开危险或者有害的食物。
而是出家人应该不让在家人供养食物的过程中遇到危险。
看来,南传出家人是否可以拒绝接受有毒害的奉养食物呢? |
|
|
|
|
|
|
|
发表于 3-10-2011 06: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那老师傅跟佛陀一样,知道今天涅磐所以借那年轻人的手再度多一人?就像当年佛陀也知道那碗菇类有毒一样
susupapaya 发表于 3-10-2011 05:45 PM 
或许吧~!不过听公公说那位年轻人舍弃了本教而直接求出家。后来在泰国修学佛法。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0-2011 06: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这一片告诉我们,佛陀制定“自杀的戒律/不可以自杀”
【比丘戒律】3.波罗夷三〔人体戒〕
简介:有意杀人,或指使人杀,或夸赞死亡的优点,或煽动他人去死。犯 波罗夷.
--------------------------------------------------------------------------------
波罗夷 三
一(一)尔时,佛世尊在毗舍离大林中之重阁讲堂。尔时,世尊为诸比丘以种种
方便说不净法,叹不净,赞不净观,反复教示,赞叹入不净三昧。如是,世尊告诸
比丘:“诸比丘!我欲静坐半月,除送食者,谁皆不得来我处!”“诺!世尊!”诸
比丘应诺世尊,除送食者,谁皆不得至世尊之住处。
诸比丘因“世尊以种种方便说不净法,叹不净,赞不净观,反复教示,赞叹入
不净三昧,”彼等专念住于诸身分之无利益观、不净观行,彼等惭羞、困恼、厌恶
己身,恰如善好严饰之少年男女,头已洗净,而以死蛇、死狗或死人缠系其颈,则
惭羞、困恼、厌恶。如是,诸比丘惭羞、困恼、厌恶己身,以自断其命或互断其命,
又至鹿杖沙门 1 处而作是言:“善哉!好友!汝断我等之命,此衣钵当归于汝。”
如是,鹿杖沙门为衣钵,多断比丘之命,持染血之刀至婆裘摩河。时,鹿杖沙门边
洗其血刀,边如是生疑悔:“我真实无利无益,我真实有恶利而无益利,我多作无
功德行,我夺去甚多持戒有德之比丘命。”
尔时,一魔神履于水面而来,言鹿杖沙门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有利
益,有善利。善男子!汝多作功德行,未度者汝与度之。”其时,鹿杖沙门〔思:〕
“据云,我实有利益,我有善利。据云,我多作功德行,未度者我与度之。”故〔再〕
持利刀,由寺至寺,由房至房,作如是言:“谁未度者,我与度之。”因此,诸比
丘中之未离欲者,于是时心中惊惶恐怖,身毛皆竖。然而,诸比丘中之离欲者,于
是时心无恐怖惊惶,泰然身毛不竖。如是,鹿杖沙门于一日夺一比丘之命,一日夺
二比丘之命,一日夺三比丘之命,一日夺四比丘之命,一日夺五比丘之命,夺十比
丘之命,夺二十比丘之命,夺三十比丘之命,夺四十比丘之命,夺五十比丘之命,
于一日夺六十比丘之命。
(二)尔时,世尊过半月从静坐而起,告长老阿难曰:“阿难!何以僧众如是之
少?”“世尊!实世尊为诸比丘以种种方便说不净法,叹不净,赞不净观,反复教示,
赞叹入不净三昧。世尊!彼诸比丘思:‘ 世尊以种种方便说不净法,叹不净,赞不
净观,反复教示,赞叹入不净三昧。’ 彼等一心住于诸身分之无利益观、不净观行,
彼等惭羞、困恼、厌恶己身,恰如善好严饰之少年男女,头已洗净,而以死蛇、死
狗或死人缠系其颈,则惭羞、困恼、厌恶。如是,诸比丘惭羞、困恼、厌恶己身,
以自断其命或互断其命,又至鹿杖沙门处而作是言:‘ 善哉!好友!汝断我等之
命,此衣钵当归于汝。’ 如是,鹿杖沙门为衣钵,多断比丘之命,持染血之刀至婆
裘摩河。时,鹿杖沙门边洗其血刀,边如是生疑悔,‘ 我真实无利无益,我真实有恶
利而无益利,我多作无功德行,我夺去甚多持戒有德之比丘命。’
尔时,一魔神履于水面而来,言鹿杖沙门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有利
益,有善利。善男子!汝多作功德行,未度者汝与度之。’其时,鹿杖沙门〔思:〕
‘ 据云,我实有利益,我有善利。据云,我多作功德行,未度者我与度之。’ 故〔再〕
持利刀,由寺至寺,由房至房,作如是言:‘ 谁未度者,我与度之。’ 因此,诸比
丘中之未离欲者,于是时心中惊惶恐怖,身毛皆竖。然而,诸比丘中之离欲者,于
是时心无恐怖惊惶,泰然身毛不竖。世尊!如是,鹿杖沙门于一日夺一比丘之命,
〔……乃至… … 〕 一日夺六十比丘之命。愿世尊演说其他之方便,此比丘僧可得如
此修行安住于其余〔观法〕。”“然!阿难!将住毗舍离附近之诸比丘皆集于讲堂!〕
“诺!世尊!. ”长老阿难应诺,将住毗舍离附近之诸比丘皆集于讲堂。〔阿难〕至世
尊处,白是言:“世尊!比丘僧已集。世尊!若然时宜,即请说法。〕时,世尊至
讲堂,坐于已设之座位。世尊坐已,言诸比丘曰:
(三)诸比丘!若屡屡精进修此入出息念定,住于最胜寂静、纯粹安乐者,立即
能使已生起之恶不善法灭尽而寂静。诸比丘!譬如于夏季末月扬起之尘埃,若非时
之大雨,立即灭尽之。如是,诸比丘!若屡屡精进修入出息念定,住于最胜寂静、
纯粹安乐者,立即能使已生起之恶不善法灭尽而寂静。
诸比丘!如何精进修入出息念定,如何屡屡修习,住于最胜寂静、纯粹安乐〔之
境〕,立即能使已生起之恶不善法灭尽而寂静乎?诸比丘!于此,比丘或至阿兰若、
或至树下、或赴空屋,结踟直身而坐,使正念现前,彼正念出息,正念入息;正长
出息而知“我长出息”,正长入息而知“我长入息”;或正短出息而知“我短出息”,
或短入息而知“我短入息”。修“以全身感受我出息”,修“以全身感受我入息”;修
“身行镇静而我出息”,修“身行镇静而我入息”;修“喜感受我出息……我入息”;
修“以乐感受我出息……入息”;修“心行感受我出息……我入息”;修“以心行
镇静我出息……我入息”;修“心感受我出息……我入息”;修喜悦心……乃至……
等持心……乃至……解脱心……乃至……无常观……乃至……离欲观……乃至……
灭观……乃至……舍遣观我出息……我入息”。诸比丘!如是精进修入出息念定,如
是屡屡修习,住于最胜寂静、纯粹安乐〔之境〕,立即能使已生起之恶不善法灭尽而
寂静。
(四)时,世尊以是因缘集比丘僧而问诸比丘曰:“诸比丘!据云诸比丘自断其
命或又互断其命,又至鹿杖沙门处而作是言:‘ 善哉!好友!请断我等之命,此衣
钵当归于汝。’ 是实否?”“世尊!实然!”佛世尊呵责:“诸比丘!此诸比丘非相
应法、非随顺行、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诸比丘!何以诸比丘
自……断……言:‘……衣钵当归于汝。’ 耶?诸比丘!此乃非令未信者生信……
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故意断人体之生命,或因此而求持杀具者,此亦波罗夷不共住。”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
以上的戒律应该是针对那些还没成就阿罗汉的出家人所制定的。
之前有一篇阿罗汉自杀的经文并没有说佛陀反对自杀,
而以上的经文切是佛陀阻止自杀的戒律。
看来,普通出家人不可以故意断人命,包括自己的生命。
因为此非相应法、非随顺行、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此乃非令未信者生信…… |
|
|
|
|
|
|
|
发表于 3-10-2011 06: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显掉~ 真正的修行百分之一都没有,整天只在讨论吃。 |
|
|
|
|
|
|
|
发表于 3-10-2011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家人自己先不杀,但在家人供养时出家人不择食。
不杀是不起嗔恨心,不择食是不起分别心。
必不得已的供养,嗔恨心是很低的,所以要灭的是分别心 - 不择食。
为杀而起的供养,嗔恨心是很高的,所以灭嗔恨心比分别心重要 - 所以不食非三净肉。
出家人要修的是心,要证的是智慧。所以,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不食肉还是不选择食物)才是出家人章显智慧的时候,而不是围绕在肉的问题上。食肉问题只是一个药引,要带出来的是出家人的智慧(药力)。 |
|
|
|
|
|
|
|
发表于 3-10-2011 07: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显掉~ 真正的修行百分之一都没有,整天只在讨论吃。
kami2012 发表于 3-10-2011 06:50 PM 
呵呵呵,僧团之间也有讨论。更何况是我们凡夫。您又如何知道真正修行的百分之一都没有?难道你的果位是。。。。。 |
|
|
|
|
|
|
|
发表于 3-10-2011 07: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僧团之间也有讨论。更何况是我们凡夫。您又如何知道真正修行的百分之一都没有?难道你的果位是 ...
丧鬼 发表于 3-10-2011 07:45 PM 
我的果位是苹果位。 |
|
|
|
|
|
|
|
发表于 3-10-2011 08: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果位是苹果位。
kami2012 发表于 3-10-2011 07:47 PM 
好~!好~!笑笑没烦恼。喝茶~!喝茶~! |
|
|
|
|
|
|
|
发表于 3-10-2011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显掉~ 真正的修行百分之一都没有,整天只在讨论吃。
kami2012 发表于 3-10-2011 06:50 PM 
吃,也是修行的一部分。
有人为了维持生命而吃。
有人为了吃而吃。
有人为了满足口欲而吃。 |
|
|
|
|
|
|
|
发表于 3-10-2011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吃,也是修行的一部分。
有人为了维持生命而吃。
有人为了吃而吃。
有人为了满足口欲而吃。
山野草夫 发表于 3-10-2011 09:45 PM 
问题是这里讨论吃的太多这类的帖子了,其他宗教又不见得有这些贴子。看多了都会腻,身为一个佛教徒都有点paiseh. |
|
|
|
|
|
|
|
发表于 4-10-2011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听师兄说过,如果禅定很强的师傅,吃农药也不会有事的。他们应该是有本事化掉那些毒。但我没有亲眼看过。也半信半疑那么神奇的事情。
按理说,如果是毒药,比丘可以不吃的。如果那个比丘已经是阿罗汉,那么毒死他的那个人,实在是罪孽深重啊! |
|
|
|
|
|
|
|
发表于 4-10-2011 07: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听师兄说过,如果禅定很强的师傅,吃农药也不会有事的。他们应该是有本事化掉那些毒。但我没有亲眼看过。 ...
大肚皮豚 发表于 4-10-2011 10:50 AM 
hmm...我觉得有一定的禅定功夫应该可以吧?神通可以做到吧。。。
我学佛后也是那么想,如果那位老师父是阿罗汉的话,那么那位年轻人不久闯大祸了?不过后来接受三宝的引导,应该可以用福报把恶报推后吧?也或者不受后有的话就没问题了吧?毕竟能遇到那位老师父的提点,也算是他的福报吧。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