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396|回复: 46
|
日本國 - 起源
[复制链接]
|
|
日本國的起源
約公元1世紀,日本各地共有100多個小國(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外交關系),后來,這些小國逐漸得到了統一。
到了公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據說最終將它們統一起來的是當今天皇家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的范圍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于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國家才得以統一。所以很難對日本國誕生的確切年代作出準確的判定。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于現在的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繩文時代
從洪積世起,日本列島上就有人類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種及日語原型的形成則被認為是1萬年前至公元前3世紀前后的繩文時代。當時,人們數人或10人一戶居住在豎坑式草屋,以狩獵、捕撈、采集為生,構成了沒有貧富與階級差別的社會。
彌生時代
公元前3世紀,水稻種植和金屬器具使用技術由朝鮮傳入九州北部。稻作技術給日本社會帶來了劃時代的變化,它擴大了生產,產生了貧富等級之差,使農村共同體趨向政治集團化。農耕帶來的信仰、禮儀、風俗習慣也逐漸傳播開來,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古墳時代
公元4世紀中期,大和政權統一了割據的小國。隨著國家的統一,以前方后圓墳為代表的古墳擴大到各個地方。這個時期是中國許多知識、技術傳入日本的時期。4世紀,大和政權吸收了大陸的高度物質文明;到了5世紀,來自朝鮮半島的外來人(歸化人)帶來了鐵器生產、製陶、紡織、金屬工藝、土木等技術,同時已開始使用中國的漢字。6世紀,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傳入日本。
7世紀,聖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並以“大化改新”為契機,著手建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這個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時更加積極地攝取大陸文化,至9世紀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時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現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來了律令國家的興盛時期。但是,此時農民貧困、游民增加,由于莊園擴大而導致公地公民製的實質上的崩潰等,矛盾開始暴露出來。
這個時期由于國家極力保護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別是佛教美術開始繁榮起來。如7世紀初期開創日本佛教文化的飛鳥文化;7世紀后期獨具一格的白鳳文化;8世紀中葉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響下以寫實手法體現人類豐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與佛教美術相媲美,這個時期的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萬葉集》。《萬葉集》收集了8世紀中葉前約400年間,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約4500首和歌,如實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現在還保存著的日本最古老的歷史書籍《古事記》(712年)、最古老的敕撰歷史書《日本書紀》(720年)、最古的漢詩集《懷風藻》(751年)等等都是這個時期的文化遺產。
平安時代
8世紀末,日本將都城移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市),試圖重建律令體製。但由于公地公民製的崩潰,國家陷入了財政困難。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終止,就此不在大量攝取大陸文化。
10──11世紀,藤原氏壟斷政權,以莊園為經濟基礎,勢力最為強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亂,導致治安混亂,武士集團強大起來。到11世紀末,為對抗藤原開始實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時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執政),于是,武士進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時代以本國文化為特色。9世紀時受唐朝影響,密教和漢學方面的弘仁、貞觀文化還十分繁榮。但是10世紀后與大陸的直接交流斷絕后,便產生了日本獨特的貴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紀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11世紀初)、隨筆《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藝作品。
[ Last edited by 織田信長 on 10-1-2005 at 11:17 PM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2005 1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中世紀(12-16世紀)
鐮倉時代
12世紀末,源賴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將軍,並在鐮倉建立幕府,從此誕生了武士政權,由此產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貴族)政治的對立。13世紀后期,幕府的武士統治開始面臨困難,鐮倉幕府逐漸走上滅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過去的貴族文化為基礎,攝取宋朝時傳入日本的禪宗文化,培育了生動、寫實、朴素、獨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親鸞、日蓮等著名僧人創建了鐮倉佛教,獲得了各階層的信仰。12世紀傳入日本的禪宗受到了關東武士的重視,藝術領域也出現了新的傾向。文學方面出現了以源平合戰為背景的小說《平家物語》(原作誕生于13世紀初),是日本古代軍記物語的傑出代表。
室町時代
14世紀的前半期,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滿穩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2個多世紀內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壓倒公家,處于優勢。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統治能力薄弱。應仁元年(1467年)一月,應仁之亂爆發,全國各地的大名紛紛而起,室町幕府搖搖欲墜,日本進入戰國時代。戰國大名成了統治當地土地、人民的強有力的獨立政權。
在文化方面,無論是貴族還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禪宗的影響。14世紀末期以金閣寺為代表的北山文化,15世紀末期以銀閣寺為代表的東山文化都十分發達。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來到日本,傳入了槍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滿生氣的時代。
(4)近世(16-19世紀中葉)
戰國時代
(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時代)
應仁之亂后,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戰火紛飛,民不聊生。16世紀中葉,一位決心以武力統一日本、結束亂世的梟雄出現,他就是織田信長。永祿三年(1560年),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以兩千人馬擊敗今川義元四萬大軍,名聲大振。爾后逐步統一尾張、近畿,並準備進攻山陰、山陽。在此期間,信長修築了氣勢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長的時代被稱為“安土時代”。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爆發,信長身亡。織田家重臣羽柴秀吉先后擊敗明智光秀、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此后經過四國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戰,逐步統一日本。后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受封“關白”一職。豐臣秀吉的時代被稱為“桃山時代”。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在伏見城病逝。豐臣家裂分為近江(西軍)和尾張(東軍)兩派。身為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慶長五年(1600年)發動關原合戰,大敗西軍,建立德川政權。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戰國時代結束。
江戶時代
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東京)建立幕府政權,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統治全國。這段時期被稱作江戶時代。德川幕府嚴格控製天皇、貴族、寺院神社,並費盡心計統治著支撐幕藩體製的農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就職,下令鎖國。除開放長崎、界作為對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國人來日本,也禁止日本人遠渡海外。由于閉關自守,幕藩體製迎來了安定時期。但是,隨著產業的發達、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民自給自足的經營體系崩潰,18世紀起幕藩體製開始動搖。
庶民文化是這個時期的特色。17世紀后期至18世紀初期的元祿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關東地方人稱京都、大阪為上方)地區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淨琉璃、歌舞伎、浮世繪、工藝等一片繁榮。19世紀初期的化正文化移至江戶,小說、歌舞伎、浮世繪、文人畫等呈現出絢麗多彩的商人文化。
[ Last edited by 織田信長 on 10-1-2005 at 11:20 PM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2005 1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近現代(19世紀后期至今)
明治時代
江戶幕府末期,天災不斷,幕府統治腐敗,民不聊生。且幕府財政困難,使大部分中下級武士對幕府日益不滿。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以堅船利炮叩開鎖國達200余年的日本國門。
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下,日本人逐漸認識到,只有推翻幕府統治,向資本主義國家學習,才是日本富強之路。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展開了。在這場推翻幕府統治的運動中,薩摩、長州兩藩武士起著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維新三傑”之稱的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的領導下,成功發動政變,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政權,並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頒布“王政複古”詔書。這就日本歷史上的“明治維新”。日本從此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遷都江戶,並改名為東京。之后從政治、經濟、文教、外交等各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國力逐漸強大。后來在甲午中日戰爭(日本方面稱“日清戰爭”)及日俄戰爭中打敗我國北洋艦隊,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日本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之一。
大正、昭和時代
與明治時代的取得的歷史性進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稱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績遠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為腦病所困,最后被迫讓權療養,由裕仁親王攝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號“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時代前30年,對于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的人民來說,是黑暗的30年。這時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擴張。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侵占我國東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軍挑起“蘆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昭和16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這一時期,不僅給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的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也給日本人民帶來痛苦和困難。這是日本歷史以及中日關系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軍投降。美軍占領日本,改日本專製天皇製為君主立憲製,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來。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榮出任日本首相,開始執行“多邊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訪華,于9月29日同周恩來總理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兩國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78年10月鄧小平副總理應邀訪問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條約正式生效。中日兩國關系從此趨于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沒。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號為“平成”。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2005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戰國重大戰役

地域簡介,主要家族
- 京畿:
相當于我們中國的中原地區,地理上四通八達,人口眾多且富庶,是非常重要的地域
織田家(豐臣家),足利家,三好家,六角家,淺井家,本愿寺
- 東海道:
連接關東和京畿的通道(這裡包含了甲信地區),較富庶。這裡的大名往往一邊抵擋來自西面的敵人,一面向東企圖進京
織田家,武田家(真田家)德川家,齋藤家,今川家,北田家
- 西國:
京畿西面,基本上被山脈分為南北兩條狹長的通道,即山陰道和山陽道,也是可以窺視京畿的地方
毛利家,大內家,宇喜多家
- 關東:
富庶的平原。日本歷來有一種說法︰得到關東和京畿者得天下。
北條家,上衫家,裡見家,佐竹家
- 北陸:
遠離京都的北方。
長尾家(上衫家),朝倉家,本愿寺
- 羽奧:
伊達家,最上家,南部家
- 四國:
長宗我部家,三好家,河野家,一條家
- 九州:
最先接受鐵炮的地方
島津家,大友家,龍造寺家
[ Last edited by 織田信長 on 10-1-2005 at 11:26 PM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2005 1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467年(應仁元年) 應仁之亂(△細川勝元vs△山名宗全)
1472年(文明04年) 馬借一揆(近江□本)
1474年(文明06年) 一向一揆(△富(木堅)政親vs△一向宗)
1483年(文明15年) 犬田城合戰(○富山義就vs×富山政長)
1484年(文明16年) 土一揆(在京都做亂,占領東寺)
1485年(文明17年) 山城國一揆(×富山義就,政長vs○民眾)
1488年(長享02年) 加賀一向一揆(○一向宗vs×富田政親)
1491年(延德03年) 后北條家的抬頭(北條早雲+北條氏綱)
1505年(永正02年) 立河原合戰(○扇谷上杉顯定vs×山內上杉朝良)
1511年(永正08年) 船岡山合戰(○足利義 vs×足利義澄)
1521年(大永元年) 山內,扇谷合戰(關東兩上杉氏爭奪關東管領)
1523年(大永03年) 寧波之亂(○大內義興vs×細川高國)
1524年(大永04年) 第一次江戶城合戰(○北條氏綱vs×上杉朝興)
第二次江戶城合戰 ( △北條氏綱vs△關東上杉軍)
1491年(延德03年) 后北條家抬頭(北條早雲+北條氏綱)
1530年(享祿03年) 田手綴合戰(×大內義隆vs○少貳資元)
1531年(享祿04年) 湊川合戰(○朝倉教景vs×加賀一向宗)
1534年(天文03年) 勢場原合戰(×大內義隆vs○大友義鑒)
1538年(天正07年) 第1次國府台合戰(○北條氏綱vs×足利義明)
1540年(天文09年) 第1次吉田郡山城合戰(×毛利元就vs○尼子晴久)
1541年(天文10年) 第2次吉田郡山城合戰(○毛利+大內軍vs×尼子晴久)
1542年(天文11年) 諏訪侵攻(○武田晴信vs×諏訪賴重)
1543年(天文12年) 種子島鐵炮傳入
1546年(天文15年) 河越夜戰(○北條氏綱vs×足利+關東上杉軍)
1547年(天文16年) 加納口合戰(×織田信秀vs○齋藤道三)
1548年(天文17年) 上田原合戰(×武田晴信vs○小笠原+村上)
鹽尻嶺合戰(○武田晴信vs×小笠原長時)
1549年(天文18年) 法蘭西斯科,薩比爾來日本、基督教布教開始
1550年(天文19年) 戶石之戰(×武田晴信vs○村上義清)
關東管領讓渡(上杉定實→長尾景虎)
1551年(天文20年) 陶晴賢叛亂(○陶晴賢vs×大內義隆)
戶石城攻下(○武田信玄vs×村上義清)
1552年(天文21年) 三好長慶擁立將軍(三好長慶+足利義輝)
1553年(天文22年) 第1次川中島合戰開始( 上杉謙信vs武田信玄)
1555年(弘治元年) 嚴島合戰(○毛利元就vs×陶晴賢)
1556年(弘治02年) 長良川合戰(×齋藤道三vs○齋藤龍興)
1559年(永祿02年) 門司城合戰(○毛利元就vs×大友宗麟)
1560年(永祿03年) 桶狹間合戰(○織田信長vs×今川義元)
長濱表合戰(○長宗我部元親vs×本山茂辰)
築紫合戰(○大友宗麟vs×築紫惟門)
1562年(永祿05年) 久米田合戰(×三好長慶vs○田山高政)
1563年(永祿06年) 三河一向一揆開始(○松平家康(德川家康)vs×一向一揆)
1564年(永祿07年) 第5次川中島合戰終結(上杉謙信vs武田信玄)
第2次國府台合戰(○北條氏康vs×裡見義弘)
製服三河一向一揆(○松平家康(德川家康)vs×一向一揆
竹中半兵衛奪取稻葉山城(×齋藤龍興vs○竹中半兵衛)
1565年(永祿08年) 白鹿城合戰(○毛利元就vs×尼子義久)
1566年(永祿09年) 月山富田城合戰(○毛利元就vs×尼子義久)
箕輪城合戰(○武田信玄vs×長野業盛)
墨股城完成(○織田信長vs×齋藤龍興)
1567年(永祿10年) 高撟鑒種叛亂(○大友宗麟vs×高撟+築紫軍)
1568年(永祿11年) 信長上洛(織田信長&足利義昭)
立花鑒載叛亂(○大友宗麟vs×立花+毛利軍)
駿河侵攻開始(○武田信玄vs×今川氏真)
1569年(永祿12年) 攝津攻下(○織田信長vs×三好三人眾)
安芸城合戰(○長宗我部元親vs×安芸國虎)
立花城合戰(○大友宗麟vs×毛利元就)
駿河製霸(○武田信玄vs×今川+北條軍)
三增嶺合戰(○武田信玄vs×北條氏照)
常陸全土製霸(○佐竹義重vs×小田氏治)
1570年(元龜元年) 六角攻略(○織田信長vs×六角義賢)
姊川合戰(○織田+德川軍vs×淺井+朝倉軍)
伊勢長島一向一揆開始(織田信長vs一向一揆)
石山戰爭開始(織田信長vs本愿寺一向宗)
布部山合戰(○毛利輝元vs×尼子晴久)
今山合戰(○龍造寺隆信vs×大友宗麟)
1571年(元龜02年) 下野侵攻(佐竹義重vs北條氏康)
1572年(元龜03年) 木崎原合戰(○島津義久vs×伊東義佑)
三方原合戰(○武田信玄vs×德川家康)
1573年(天正元年) 一乘谷,小谷城合戰(○織田信長vs×淺井+朝倉軍)
足利義昭追放(織田信長vs足利義昭)
1574年(天正02年) 伊勢長島一向一揆消滅(○織田信長vs×一向一揆)
越前加賀一向一揆(○織田信長vs×本愿寺一向一揆)
1575年(天正03年) 長條合戰(○德川+織田軍vs×武田勝賴)
四萬十川合戰(○長宗我部元親vs×一條兼定)
1576年(天正04年) 波多野秀治叛亂(○明智光秀vs×波多野三兄弟)
1577年(天正05年) 手取川合戰(○上杉謙信vs×柴田勝家)
松永久秀叛逆(○織田信長vs×松永久秀)
播磨攻略開始(○羽柴秀吉vs×宇喜多+別所+播磨諸大名)
1578年(天正06年) 荒木村重叛亂(○織田信長vs×荒木村重)
耳川合戰(○島津義久vs×大友宗麟)
1579年(天正07年) 石山和談(△織田信長vs△本愿寺一向宗)
1581年(天正09年) 鳥取城包圍戰(○羽柴秀吉vs×毛利輝元)
1582年(天正10年) 備中高松城之戰(△羽柴秀吉vs△毛利輝元)
天目山合戰(○瀧川一益vs×武田勝賴)
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vs○明智光秀)
山崎合戰(○羽柴秀吉vs×明智光秀)
清洲會議(○羽柴秀吉vs×柴田勝家)
1583年(天正11年) 賤岳合戰(○羽柴秀吉vs×柴田勝家)
引田合戰(○長宗我部元親vs×十河存保)
1584年(天正12) 年小牧,長久手合戰(△羽柴秀吉vs△德川家康)
沖田綴合戰(○島津+有馬vs×龍造寺隆信)
1585年(天正13年) 四國征伐(△羽柴秀長vs△長宗我部元親)
上田城合戰(×德川家康vs○真田昌幸)
人取撟合戰(●伊達政宗vs×蘆名+佐竹軍)
1587年(天正15年) 九州征伐(○豐臣秀吉vs×島津義久)
1589年(天正17年) 摺上原合戰(○伊達政宗vs×蘆名盛重)
1590年(天正18年) 小田原城合戰(○豐臣秀吉vs×北條氏政
奧州製霸(○豐臣秀吉vs×伊達+大崎+葛西+奧州諸大名)
1591年(天正19年) 九戶政實之亂(○蒲生氏鄉vs×九戶政實)
1592年(文祿元年) 文祿之役(豐臣秀吉vs朝鮮軍)
1593年(文祿02年) 平壤合戰(×豐臣秀吉vs○朝鮮軍)
1597年(慶長02年) 慶長之役(×豐臣秀吉vs●朝鮮軍)
1600年(慶長05年) 關原合戰(○德川家康vs×石田三成)
1614年(慶長19年) 大板冬之陣(△豐臣秀賴vs△德川家康)
1615年(元和元年) 大板夏之陣(×豐臣秀賴vs○德川家康)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2005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川幕府的建立
西歷 年號 所發生的事
1591 天正19 1月22日、豐臣秀長死亡。
2月28日、千利休自殺。
8月 5日、秀吉的兒子鶴松死亡。
9月 4日、九戶政實之亂被平定。
9月16日、豐臣秀吉發出攻打朝鮮的命令。(文祿之役)
10月、著手築名護屋城。
12月27日、豐臣秀吉讓關白給外甥秀次、自任太閣。
1592 天正20 3月4日、日本軍、開始渡海攻打朝鮮。
5月2日、日本軍小西行長第一隊攻入朝鮮京城。
7月22日、秀吉的母親大政所死亡。
文祿元 12月8日、改元文祿。
1593 文祿元2 閏3月、豐臣秀吉移居伏見城。
4月18日、日韓定休戰協定。
8月3日、豐臣秀賴出生。
1594 文祿元3 2月下旬、秀吉在吉野賞花。
1595 文祿元4 7月8日、關白豐臣秀次自殺。
8月2日、秀次一族在九條河原被處刑。
11月7日、秀吉突然生病。
1596 文祿元5 閏7月13日、伏見大地震。
9月1日、中日和平交涉決裂。
9月2日、再出征朝鮮。
慶長元 10月27日、改元"慶長"。
1597 慶長元2 1月、日本軍開始渡海。
1598 慶長元3 1月4日、蔚山城之戰,因援軍到來、明軍開始退卻。
7月15日、秀吉要求諸大名對秀賴宣誓效忠。
8月18日、豐臣秀吉死亡。享年62歲。
8月25日、五大老(豐臣家的五位顧命大臣)發出遠征朝鮮的日本軍撤退的
命令。
11月25日、日本軍撤退。
1599 慶長元4 閏3月3日、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死亡。
閏3月4日、加藤清正等七將襲擊石田三成邸。
1600 慶長元5 5月7日、德川家康發出對上杉景勝討伐令。
6月16日、德川家康從大桓城出陣。
7月17日、德川家康發表征伐石田三成、總大將毛利輝元的宣言。
7月25日、會津討伐軍、小山會議,決定征伐石田三成。
8月1日、西軍攻下伏見城。德川軍鳥居元忠自殺。
8月23日、東軍攻下岐阜城。織田秀信投降。
9月15日、關原之戰,德川的東軍擊敗西軍。
9月21日、捕石田三成。
10月1日、石田三成等3人被處刑。
1602 慶長元7 5月1日、德川家康、命築二條城。
1603 慶長元8 2月12日、德川家康任征夷大將軍。
7月28日、豐臣秀賴跟家康孫女千姬結婚。
1604 慶長元9 3月20日、黑田如水死亡。
7月17日、德川家光出生。
1605 慶長元10 4月16日、德川秀忠任二代將軍。
1611 慶長元16 3月28日、德川家康在二條城會見豐臣秀賴。
1614 慶長元19 7月21日、方廣寺鐘銘事件。
11月15日、大阪冬之陣開始。
12月19日、幕府跟豐臣講和。
1615 慶長元20 5月5日、德川家康、從二條城出兵。(大阪夏之陣)
5月8日、德川軍攻下大阪城。豐臣秀賴自殺。
以後、日本戰亂終止。(史上稱為"元和偃武')
7月7日、江戶幕府、製定武家諸法度(製定政府公務員的法規)。
元和元 7月13日、改元"元和"。
1616 元和元2 3月21日、德川家康、任太政大臣。
4月17日、德川家康死亡。享年75歲。
1617 元和元3 2月21日、家康死後封為神,神號是東照大權現。
1623 元和元9 7月23日、德川家光任三代將軍。
1624 寬永元 2月30日、改元「寬永」。
9月6日、高台院死亡。享年83歲。
1632 寬永元9 1月24日、德川秀忠死亡。享年54歲。
1635 寬永元12 5月28日、幕府、禁止日本人渡航海外。
6月2日、幕府、製定杬勤交代。
1636 寬永元13 5月24日、伊達政宗死亡。享年70歲。
1637 寬永元14 10月25日、島原之亂發生(如果大家玩過SNK的游戲真武士魂,那你就該知
道,島原之亂就是這個電玩的時代背景)。
1638 寬永元15 2月28日、島原之亂平定。
1649 慶安2 2月26日、幕府發表慶安御觸書。
1651 慶安4 7月23日、由井正雪企圖顛覆幕府被發覺、逮捕手丸橋忠彌。
7月26日、由井正雪自殺(慶安事件)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2005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資料是信長收集資料後整理出的.還會再更正... |
|
|
|
|
|
|
|
发表于 13-1-2005 08: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应该依据时代: 或者under不同的catagories整理一下比较容易看和整齐哦!
叫摊主帮忙整理然后在弄个精华来, 不然太多的日本质料会让人误会或对日本历史有错觉.
对不?
ps*我也是日本历史的标准狂热份子:p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1-2005 09: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tarFull 于 13-1-2005 08:05 PM 说 :
资料应该依据时代: 或者under不同的catagories整理一下比较容易看和整齐哦!
叫摊主帮忙整理然后在弄个精华来, 不然太多的日本质料会让人误会或对日本历史有错觉.
对不?
ps*我也是日本历史的标准狂热份子:p
哈,信長會好好的整理的,近來不能有太多的時間整理,所以大部分工作都在自己電腦進行,之後才一次在論壇里修改 |
|
|
|
|
|
|
|
发表于 17-1-2005 07: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較喜歡平安時期,那是個文化藝術蓬勃的時代。嘿,也是陰陽師安陪晴明的時代喔~!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1-2005 08: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Nishiki 于 17-1-2005 07:43 PM 说 :
我比較喜歡平安時期,那是個文化藝術蓬勃的時代。嘿,也是陰陽師安陪晴明的時代喔~! ^^
平安時期嗎???信長手中的只有些當時的藝術作品,我整理看看,和收集些有關日本古代陰陽師的資料來與大家分享^-^ |
|
|
|
|
|
|
|
发表于 2-2-2005 0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2-2005 09: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田辛村 于 2-2-2005 02:07 PM 说 :
日本天皇在日本史上办演什么角色?
基本上,早期的天皇再幕府時期並沒甚麼權力..多數以流著神明血統的名義而存在著.
但並不是說每一代的天皇都一樣.有些天皇曾嘗試將掌控權奪回.所以之後才會有幕府結束的一天.
知道明治天皇時期,進行的大規模的維新.天皇成了掌控一切的所在.產生天皇時期...
不知道我說的是否正確.....不好意思 |
|
|
|
|
|
|
|
发表于 8-2-2005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0-2-2005 0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镰仓幕府前掌有实权
镰仓幕府后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实权掌握在征夷大将军(武家栋梁)的手里
虽说好看不中用 但天皇仍旧有一定的用处 所以历代幕府都喜欢跟皇室攀上关系 或把女儿等嫁入宫中为后 以便巩固势力
明治维新后虽然名义上是德川幕府 大政奉还 于明治天皇 但事实上尊皇派组成的内阁仍旧握有实权 皇室仍有大权旁落的味道 |
|
|
|
|
|
|
|
发表于 12-2-2005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織田信長 于 4-2-2005 09:37 AM 说 :
基本上,早期的天皇再幕府時期並沒甚麼權力..多數以流著神明血統的名義而存在著.
但並不是說每一代的天皇都一樣.有些天皇曾嘗試將掌控權奪回.所以之後才會有幕府結束的一天.
知道明治天皇時期,進行的大規模的 ...
所谓的神明,是太阳女神天照大神吧? |
|
|
|
|
|
|
|
发表于 12-2-2005 0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Nishiki 于 12-2-2005 12:19 AM 说 :
所谓的神明,是太阳女神天照大神吧?
是的 天照大神
听说日本皇室都保有相传是天照大神赐给的三件神器:
草雉劍 (Kusanagi-no-Tsurugi)、八咫鏡 (Yata-no-Kagami)和八阪瓊曲玉 (Yasakani-no-Mogatamo)
做為君權神授的代表 |
|
|
|
|
|
|
|
发表于 16-3-2005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寫了這麼多﹐可以告訴我日本人是怎麼來的嗎﹖
是中國人嗎﹖還是原住民﹖ |
|
|
|
|
|
|
|
发表于 16-3-2005 04: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大人长说...日本人是那些被秦始皇叫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人,由于找不到,担心被杀头,于是便干脆落地生根....这是真的吗? |
|
|
|
|
|
|
|
发表于 17-3-2005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信長加到二戰時,記得用紅色大字標明寫住"日本在二戰時嚴重侵害亞洲多國,以致死傷慘重。事後想抵賴不認帳!!"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