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177|回复: 20

著名的气功养生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12-2009 09: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1-1-2010 09:30 PM 编辑

本主题將收集一些养生家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1) 养气功创始人-- 马礼堂,享年8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12-2009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26-12-2009 10:27 AM 编辑

养气功创始人-- 马礼堂,享年87



马礼堂(原名马步周)生长在冀中平原上的马户村,他风流倜傥,一次偶然机会幸遇并帮助了因殴打洋人被官府追捕的津门大侠张占奎,随即从师张大侠习武。同时又秉从父命师从塾师——著名中医师马华峰习文习医。
    马家连遭不幸:先是马父东槐旧病发作抢救不及身亡,继而马姐英子又被婆婆逼死,小小马步周经不住悲愤交加,口吐鲜血一病不起,并被诊断为不治之症“童子痨”。
    沧州求医无效,马步周留在杨村老君庙跟杨半仙学习气功,从此与气功结下不解之缘。
    刘彩是一个聪明、美丽、贤惠、柔情的姑娘,一心爱着马步周,一心向往着美满婚姻能结出幸福之果。但马步周心中一直耿耿于怀的是要报刘家的杀姐之仇。
    除夕之夜,母亲特意安排他护送彩彩回家,谁知马步周避开母亲之后,丢下彩彩而去。彩彩无法,只好一人壮着胆子在雪夜里冒险,突然一只野狼闯到了彩彩面前,幸亏马步周赶到相救。彩彩下意识地扑到心爱的人怀中并吻了他,而马步周却无半点回心之意。
    时值河间洋学堂招生,马步周为逃婚而考入该校。母亲求华峰公用计把他从洋学堂骗回家去与彩彩举行婚礼。为不伤母亲一颗破碎了的心,马步周迎了花轿,拜了花堂,花烛之夜,他酒醒之后,发现睡在自己身边的彩彩是如此娇柔美丽,不免为之心动,热烈地搂抱亲吻丁她。但是,他突然想起姐姐惨死的情景。于是复仇之心又起,他毅然放开彩彩,丢下退婚书,连夜离家出走。
    姐夫兼舅兄的刘喜,闻讯追到河间企图用武力将马步周寻回家中就范,好友谢羽飞用计解了马步周的围,然后三人又逃出河间投奔保定刘维祥大侠。
    刘维祥是燕京一绝,他的大徒弟赵喜忠功夫也是不得了的,马步周得他二人指点功夫大进。
    河间三杰之一的杨福寿亦在武馆从教,其女杨金霞不但功夫娴熟而且品貌惊人,是个侠女。马步周因为好奇偷看她夜练被她强绑了一夜,但马步周在市上被众无赖纠缠不得脱身时又幸亏她解围,二人相约比武。马步周输给师妹丢了脸面决心厉兵秣马日夜苦练以报一箭之仇。当他师兄妹第二次比武时恰遇恶少——警察局长的公子及众流氓捣乱。同学们联手严惩了恶少,以致闯了大祸。幸亏有刘维祥师傅的威望再加上金钱才使这场官司了结。为自己不理想的婚姻而烦恼的杨金霞却在内心深处对马步周产生了一种朦胧的好感,这种隐秘的爱也很快就被杨福寿所觉察。
    杨福寿决定送女赴北平完婚,而马步周又与两位同学一起离校到北平求学深造。列车开动,突然刘彩出现在看台上并拼命地向列车扑来,幸亏车站人员把她抱住,才避免了一场灾难。
    哥仨进入北平之后被困在裕丰客栈,接待他们的除去奸诈的掌柜,谄媚的伙计而外还有一位美丽的姑娘丑丑。丑丑受尽东家虐待,甚至逼她为娼。哥仨出于义气,搭救丑丑出火海,马步周拿出师傅刘维祥给他的200块大洋的盘缠为丑丑赎了身。
    盘缠告馨,男女四人流浪街头,不得已由谢羽飞和丑丑扮成假夫妻,才勉强租得房屋,安下身来。
    武林败类孙西坤,派人强抢丑丑,扭打中幸遇在隔壁将军府授徒的杨金霞帮助。哥仨在胖将军的帮助下又把丑丑救了回来,师兄妹重新见面。
    自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俄国大力士麦加罗失来华悬赏比武,国民政府禁止京华武人应战。为此,众高手推选杨金霞出战。麦加罗夫派人打听得杨功夫了得,逃遁认输,此事轰动北平武界。马步周师兄妹在诸前辈支持下,设馆收徒授武。马步周拜武状元刘春霖、自然门大师杜心武以及孔教会僧人普照为师,武术、气功并进。
    日军侵占东北以盾又把魔爪伸向华北,马步周会同诸大学暨各武馆青年,组织出关杀敌报国团,出关迎战日寇。但政府下令取缔,并通缉马步周。为逃避通缉,马步周更名马礼堂,在大凤掩护下离开北平奔赴济南。在济南再次组织救国团体出关杀敌,再次暴露被阻。抗日战争爆发,马步周只身逃往南京,由国民政府委派赴前线及豫北、冀南抗日,出任河间县县长,转战太行山一带,邂逅牛席卿大夫,经梁漱溟主任撮合,牛马结成良缘。
    抗日战争胜利,马礼堂曾在开封被诬陷入狱,出狱后潜心研究医术、武术、气功,并培养了诸如门惠丰等一批高足。“文革”中被剥夺行医权利下放农村。在阔别了40年的故乡重见了彩彩,但彩彩已经是病人膏肓,不可救药的一位老妇。马礼堂为没有救活彩彩而内心疚痛不已,更发奋地研究气功,决心用气功去拯救千万生灵。
    马礼堂通过数十年的实践,终于创造出中国养气功功法。他用这套功法治好了彩彩的女儿—桂子的病,接着又为数以万计的心脏病、肾病、肝病、糖尿病,甚至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为医院宣布为绝症的诸多疑难杂症患者解除病痛,创下医学史上的奇迹。马礼堂得到党的关怀社会的爱戴和信任,但他毕竟是年事已高,经不住太多劳累,终于在87岁那年累死在家中

附注:

马礼堂养气功是以古传有效之健身方法六字诀、洗髓金经为基础,以中国中医之气化论、经络论为依据创编而成的一套保健养生之功法。我国已故当代著名武术家、老中医、气功家马礼堂先生总结前人的经验,结合本人数十年行医、习武之实践,对六字诀、洗髓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删繁就简、去伪存真、修残补缺的整理工作,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武术内家拳的健身套路,发展创编了“六字诀”、“洗髓经”、“太极功”、“循经按摩”、“站功”、“行功”、“坐功”、“卧功”、“中老年保健功”、“养生乾坤剑”以及“健身锤调理法”等十一套系列功法。、洗髓金经为基础,以中国中医之气化论、经络论为依据创编而成的一套保健养生之功法。我国已故当代著名武术家、老中医、气功家马礼堂先生总结前人的经验,结合本人数十年行医、习武之实践,对六字诀、洗髓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删繁就简、去伪存真、修残补缺的整理工作,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武术内家拳的健身套路,发展创编了“六字诀”、“洗髓经”、“太极功”、“循经按摩”、“站功”、“行功”、“坐功”、“卧功”、“中老年保健功”、“养生乾坤剑”以及“健身锤调理法”等十一套系列功法。
马礼堂养气功是以古传有效之健身方法六字诀、洗髓金经为基础,以中国中医之气化论、经络论为依据创编而成的一套保健养生之功法。我国已故当代著名武术家、老中医、气功家马礼堂先生总结前人的经验,结合本人数十年行医、习武之实践,对六字诀、洗髓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删繁就简、去伪存真、修残补缺的整理工作,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武术内家拳的健身套路,发展创编了“六字诀”、“洗髓经”、“太极功”、“循经按摩”、“站功”、“行功”、“坐功”、“卧功”、“中老年保健功”、“养生乾坤剑”以及“健身锤调理法”等十一套系列功法。


其女马栩周老师在此基础上创编的“养气健目功”和“眼病锤疗法”共计十三套功法。这十三套功法组合为一个整体,在具体实践中又各有分工。如六字诀着重在于调节五脏六腑之气血,以疏通人体经络;洗髓经则能祛除潜藏在人体筋肌骨缝中之病邪;循经按摩,以意领气,旨在促使气在经络中畅通无阻;行功、站功重点在于治疗保健椎骨、肢骨关节之疾患;坐功、卧功是针对久病体弱患者不能直立练功而设;太极功、乾坤剑活动幅度较大,便于年轻人增强体质之用;中老年保健功是专门为中、老年人保健而创编的,养气健目功和眼病锤疗法则针对各种眼病的治疗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2009 10: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26-12-2009 10:39 AM 编辑

内养功- 刘贵珍享年63岁

刘贵珍1920年出生于河北省威县大寺庄,因家庭贫寒当过店员,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后因战争环境艰苦和工作劳累疾病缠身,体重降到七十多斤,医生诊断为胃溃疡肺结核和神经官能症多方医治无显效,于l948年经领导批准回家休养。他接受了本村堂叔刘渡舟传授的内养功,练内养功100天治好了三种病,体重增加三十多斤,满面红光回到机关。此事曾向当时邢台地委书记程玉琳汇报,得到组织的肯定和支持。经民政部门领导冯英同意,决定拨小米作经费,派刘贵珍再到大寺在去学内养功。

在此期间,刘贵珍迫切要求政治进步,经张幼天、李维华介绍,机关党支部通过批准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刘贵珍被分配到邢台地区干休所任秘书,曾用内养功为休养员治病,效果显著。还连续办了内养功学习班。1953年9月,省卫生厅调刘贵珍等七同志到保定省第二干部疗养院准备教气功,当时省第二干部疗养院还没开院,刘贵珍等住在招待所无用武之地,便找到已由邢台调往唐山市任副书记的程玉琳求助,得到了程的支持。经征得省卫生厅的支持和同意, 1954年3月刘贵珍等七人由保定被借调到唐山。在程玉琳和唐山工人疗养院陈院长(卫生局副局长)等的支持下,在工人疗养院借一个八字病房(十几个房间),成立了唐山气功疗养所,对贵珍任主任(即所长)。刘贵珍领导大家齐心协力克服经费上、疗上、工作上、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如病员食堂就是大伙动手用苇席搭起来的。就在这样困难情况下举办了三期治疗班、两期气功培训班,效果都很好。

1954年7月、11月、1955年6月先后到卫生部汇报工作,得到卫生部的重视。1955年12月卫生部部长李德全签署了对唐山气功疗法小组的嘉奖令,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建院大会上将奖状和奖金三千元发给了唐山气功所。从此,气功名正言顺地进入了医学殿堂,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1956年省卫生厅和唐山协商决定,将省北戴河干部疗养院改为气功疗养院,调刘贵珍任副院长(后为院长),唐山气功疗养所业务人员全部到这里来支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的筹建工作(约一年时间)。在卫生部嘉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董必武、林伯渠、陈毅、叶剑英、李富春以及王任重、叶季壮等都习练过内养功,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少奇同志亲自过问和批示,为其解决了医疗器械和职工宿舍基建问题。在1956年全国群英会上,毛主席亲切接见了刘贵珍。1957年刘贵珍编著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出版,对气功传播起了巨大作用

1957年受国家卫生部和卫生厅委托,他连续举办了多期全国气功师资培训班,为各省、市培训了气功人才。1959年7月全国第一届气功医疗工作会议在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召开, 1959年10月全国首届气功学术交流会在秦皇岛市召开。此后以气功为主的慢病快治疗法在全国开展起来,被人称之为第一个气功高潮。北戴河气功疗养院由此成为当代中国气功的最大基地,名扬国内外。刘贵珍接待了不少国外来宾访问。1964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刘贵珍受到迫害。1980年才予平反,恢复院长职务,并被评为主任医师。1981年7月在北戴河召开的河北省中医学会气功研究会上,刘贵珍当选为会长。1981年9月在保定召开的中华医学气功科研会成立大会上刘贵珍为华北组组长。他还主持了1982年5月省中医学会气功研究会学术会议。1983年12月27日刘贵珍同志病逝于北京,终年63岁。他的去世,是我国气功事业的一大损失。1996年北戴河气功康复医院为刘贵珍同志树立了铜像,以示怀念。刘贵珍同志的一生,是为气功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2009 07: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26-12-2009 07:22 PM 编辑

邓小平养生长寿之道 - 享年93岁

作者: 王 纪

邓小平以豁达的心胸和大智慧享93岁高寿,晚年依然身体健康,思维敏捷。他在75岁高龄时,健步登上了黄山;80多岁时,还能在大海中畅游1个多小时。我们在追思伟人,感受他独特人格魅力的时候,还可从他的养生之道中得到启迪。

  1991年的“七一”,小平同志谈到自己的养生之道时曾说:“我今天的思维还不算老化,主要还是靠日常的运动,如散步、打拳、游泳等;对问题、对事物多抱以坦然乐观的心情;生活正常,调理得当;读书、看报、打桥牌、看足球、逗小孩。”他的养生长寿之道,归纳起来就是“乐观豁达、勤于动脑、坚持锻炼、合理膳食、家庭和谐”20个字。

  乐观豁达

  “我一向乐观,天塌下来,我也不怕,因为有高个子顶着。”1984年10月11日,在原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请教小平同志“长寿秘诀”时,他给予了如此答复。众所周知,邓小平在中国政坛三起三落,但他在逆境中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勤于动脑

  美国电视记者华莱士问邓小平退休后每天工作多长时间,他回答:“两小时。”“我的工作方法是尽量少做工作。”“其他时间用来读书、运动和休息,还要和孩子们在一起。”邓小平办事效率很高,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就将重要文件处理完毕。之后,如没有会议或外事活动,就坐在沙发上看看书报、打打桥牌,活跃活跃脑子。他曾自豪地说:“我用桥牌来训练脑筋……我能打桥牌,证明我的脑筋还清楚。”

  坚持锻炼

  从青年时代起,邓小平就养成了坚持健身的好习惯。他虽然日理万机,但总是忙里偷闲进行锻炼。他的爱好很广泛,游泳、洗冷水澡、登山、散步、足球都是他所喜爱的。

  “我能游泳,特别是喜欢在大海中游泳。”邓小平夏季在海滨游泳,能连续游1个多小时,有时遇有风浪,仍继续前进,胜似闲庭信步。“我十年来没得过一次感冒,原因之一是每天早晨都用冷水洗澡。”这是邓小平在接见新西兰总理朗伊时谈到的。

  邓小平经常抽出时间,在自家的院子里散步。雪雨天不方便,他就在走廊里来回走动。他对待散步像对待工作一样认真,不偷懒,不取巧。

  合理膳食

  邓小平的饮食习惯很有规律。早餐8点半,午餐12点,晚餐6点半,几十年不变。他早餐爱吃鸡蛋、馒头、稀饭、泡菜;午餐和晚餐常是两素一汤。邓小平爱喝绿茶。他杯子里的茶叶放得很多,待全泡开,要占杯子的三分之二。他还喜欢喝米酒,饮酒前,先吃些菜肴,避免酒对胃粘膜的刺激。他有几十年的抽烟嗜好,但在医务人员的建议下,1989年彻底戒了烟。

  家庭和谐

  邓小平和卓琳,相伴走过了58个风云多变的春夏秋冬。夫妻恩爱,携手白头,心心相印,患难与共。邓小平向来重视天伦之乐,喜欢和家人在一起。他十分疼爱儿孙,常和他们一道说笑谈天。逆境时如此,顺境也如此。家庭的温暖,是帮助邓小平从容应对政治逆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

  小平同志的这二十字秘诀,融合了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三种养生方法。

  传统养生学认为,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的人,机体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而健康长寿。小平同志不仅拥有坦荡的胸襟,还善于用脑,在日理万机之外,还经常把看书报、打桥牌作为消遣,这对于延缓脑组织衰老,防止脑老化有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饮食多样化,谷果肉菜合理搭配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邓小平同志饮食简朴、生活规律、喝绿茶、饮适量米酒的这些做法,符合传统养生学和现代营养学的要求。

  适量的运动可以活动筋骨,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增强体质而使人健康长寿。老年人经常运动,能够延缓各器官的衰老过程,保持快乐的精神状态,并可防治骨质疏松症。因此,长期坚持锻炼也是小平同志长寿的重要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2009 07: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26-12-2009 07:22 PM 编辑

毛泽东 - 享年84岁

... 青年时代曾习练过“因是子静坐法”


发布:海北翁  作者:撰摘

泽东等青年时代曾习练过“因是子静坐法”
蒲昭和在“近代气功家蒋维乔与因是子静坐法”一文中提到:上世纪20年代,蒋维乔专门组织了一些研究静功的团体,面授或函授静坐法。练习者以知识分子和大中学校从学者居多,如湖南著名教育家杨昌济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常向学生讲授静坐要诀;蔡和森、毛泽东等也都习练过静坐,毛泽东青年时写有“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诗句,据说就是信了这位气功师(蒋维乔)的“废止朝食、可以两百岁”的理论。
(摘自《气功医疗与科研动态》2008年12月16日219期,原载《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12月5日第八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010 09: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1-1-2010 09:10 PM 编辑

因是子静坐法创立人 - - 蒋维乔, 享年85岁

蒋维乔(1873~1958),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佛学家、养生家。字竹庄,青少年时,因主张“不主故常,而唯其是从之”而自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今常州)人。

蒋维乔青少年时衰弱多病,医治服药无效。后来自创呼吸静坐养生法,坚持锻炼,体魄日益康健。1914年他总结自身静坐实践经验,写成《因是子静坐法》一书,连印6版,畅销全国乃至东南亚与欧美诸国。1918年遇到谛闲大师在京传法,讲授圆觉经,于是从师修习天台宗止观法门。后依据小止观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旁及他种经论,附以己意,编成《因是子静坐法续编》(1922年)。解放后,应上海市卫生局之邀,主持气功训练班,后任气功疗养所顾问,是中国倡导科学气功静坐法的第一人。1954年他又根据藏密功法,结合自身体会,写成《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中国医疗预防法》,在香港出版。1955年撰写《中国的呼吸习静养生法----气功防治法》(一名《因是子静坐法提要》)。1989年江苏省常州市气功科学研究会为推广气功健身,纪念蒋维乔先生对倡导气功的贡献,将《因是子静坐法》正、续编、《因是子静坐法提要》等,辑成《因是子静坐法汇编》一书出版。
  蒋的教育论著还有《学校管理法》、《心理学讲义》、《新教育学》(编译)、《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纲要》、《宋明理学纲要》(后两书与杨大膺合著)、《中国佛教史》、《佛学概论》及《中国教育会之回忆》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1-2010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1-1-2010 09:33 PM 编辑

大雁气功 -- 杨梅君, 享年105岁 (1897-2002)



杨梅君宗师  杨梅君,女,生于上海,三岁时跟随祖父到北京,13岁时受祖父杨德山(大雁气功第廿六代传人)宗传大雁气功功理功法,1978年她正式在宣武公园为群众教功治病。1980年在北京社会上公开系统传授大雁气功功法并传向全国,学此功者遍及大江南北。12年来大雁气功的练功者已达到200余万人,包括华侨和香港同胞。在日本、美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都有大雁气功组织,大雁气功在国外享有盛誉。她的《大雁气功》有多种内部印行本,1985年11月由湖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到1988年4月第8次印刷。累计印数29万9干多册,受到广大练功者的好评,1992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又出版了《大雁气功·第二辑》,22万字。 以下是  杨宗师的简介:一九七八年夏-在北京宣武公园用气功义务为群众治病,当时人们尊称她为“杨神仙”,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她决定把一直秘传的大雁功公开传授。一九七九年-开始在「中科院」、「北京各大学院」传授功法。一九八零年-为海、陆、空三军传功讲学,同时做了重要的气功表演和义务治疗,并为「北京气功研究会」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九八二年四月-开始,带领众弟子先後去天津、上海、广东、浙江、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吉林、辽宁、黑龙江、昆明、山西、四川、香港、日本等地巡回传功讲学,并在以上各地相继成立大雁气功分站。一九八二年-「大雁气功总站」在北京成立,杨梅君宗师亲任站长。同年,任「中华医学气功协会」顾问。一九八三年-应「国家体委」的邀请举行首届全国气功教练员、辅导员学习班。一九八四年- 在武汉成立了第二个大雁气功分站。一九八五年-到日本传功,并批准当地出版日文《大雁气功》。一九八五年-美国总统列根访华时,曾到北京南磨坊亲自拜访杨宗师。一九八六年-任「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名誉理事。一九八八年八月-访问香港,并出任「中国大雁气功香港总会」永远荣誉会长。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任「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气功咨询服务中心」名誉理事长兼总顾问。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中国体育气功研究会」授予 杨宗师“全国优秀气功师”荣衔。一九九四年-被「北京气功研究会」授予“气功英杰”荣衔。一九九四年-赴日本、香港、上海传功讲学。一九九五年-任「中国气功研究会」荣誉理事。一九九六年八月十六日-到沈阳传功讲学。一九九六年十月-所撰《对人体气功功能的认识》的论文被评为「首届华北地区气功科学学术研会」优秀论文。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任「北京气功研究会」顾问。一九九八年十月-大雁气功被「国家体育总局」审定为向社会推广的健身气功功法,并给予 杨宗师颁发证书。一九九九年八月-入选《世界名人录》。二零零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於北京去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010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思邈(581-682)- 导引功享年102岁(有的考证活了141岁)

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

  他从小勤奋好学,七岁读书,每日背诵一千多字,有“圣童”之称。到了二十岁,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既“善谈庄、老”,又“兼好释典”,学问非常渊博。隋唐两代帝王屡次请他做官,他都“固辞不受”,而立志学医,他的这种认识,是从切身体验中得来的。他小时候,体弱多病,要经常请医生诊治,“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周围贫苦百姓,也跟他一样,因为患病弄得穷困不堪,有的竟得不到治疗而悲惨死去这些事,使他感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千金要方》自序)。因此,他十八岁开始,就“志于学医”,并下了很大的苦功,所谓“青衿(古学子所穿的衣,后称入学的生员)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千金要方》自序)。经过这样长期刻苦的钻研,他的医学造诣很深,成为隋唐时期医药界的佼佼者。宋代林亿称道:“唐世孙思邈出,诚一代之良医也”。

  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共三十卷,内容极为丰富。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七窍、诸风、脚气、伤寒、内脏、痈疽、解毒、备急诸方、食治、平脉、针灸等,共计二百三十二门,收方五千三百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书中首创“复方”。《伤寒论》的体例是一病一方,而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发展为一病多方,还灵活变通了张仲景的“经方”。有时两三个经方合成一个“复方”,以增强治疗效果;有时一个经方分成几个单方,以分别治疗某种疾病。这是孙思邈对医学的重大建树,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大革新。《千金翼方》是对《千金要方》的补编。书名含有和《千金要方》相辅相济,羽翼双飞的意思。此书共三十卷,其中收录了唐代以前本草书中所未有的药物,补充了很多方剂和治疗方法。首载药物八百余种。这两部书,合称为《千金方》,收集了大量的医药资料,是唐代以前医药成就的系统总结,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对学习、研究我国传统医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宋代郭思高度评价《千金方》,说:“世皆知此书为医经之宝”(《千金宝要》)。清代医学家徐大椿也认为该书“用意之奇,用药之功,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灭之处”(《医学源流论》)。这书不仅在国内受欢迎,而且还影响到国外,如朝鲜,日本。公元六O八年,日本来中国学医的医生,就把《千金方》等方带回日本,对日本的汉医影响深远。

  由于孙思邈结合实践,虚心地广泛地学习各家之长,所以医学水平很高,有许多独特的贡献。其中,对脚气病的治疗最为擅长。脚气病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B 引起的。这种病多少年来折磨着江南一带群众。孙思邈在学习前人和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终于提出一个有奇效而又简便的防治方案,那就是用防己、细辛、犀角、蓖麻叶、蜀椒、防风、吴茱萸等含有维生素B1的药物来治疗,用含有维生素B1的谷皮(楮树皮)煮汤调粥常服来预防,这在世界医学史也是非常先进的。欧洲于公元一千六百四十二年,开始作脚气病的研究,而孙思邈早在公元六百年左右,已经详加论述,并掌握了正确的防治方法,比欧洲早了整整一千年。

  孙思邈特别重视妇幼保健,是创建妇科的先驱。他在《千金要方》中首例妇科三卷,儿科一卷,把妇儿科放在突出的地位。他还打破当时医学界“各承一业”的陋习,主张用综合疗法治病。他说:“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他本人用药、用针、用灸都很精熟,对病人,不问“贵贱贫富”,不分“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赶救”。一次,他在路上看到几个人抬着棺材在前面走,从棺材里滴出几点鲜血,后边跟着一个老婆婆,伤心大哭。这种情况引起他的注意。一问,才知道棺材里的“死人”是老婆婆难产刚死的独生女儿。他告诉老婆婆,产妇并没有死。于是开棺抢救。一看,产妇脸色蜡黄,一丝血色也没有,同死人无异,但一摸脉搏还在微微的跳动。孙思邈选定穴位,只扎了一针,不一会,产妇就苏醒过来,胎儿也顺利下产。眼看母子得救,大家十分感激,齐声称赞他的医术高明。《历代名医图赞》称道:“唐孙真人,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本草蒙筌》)。

  孙思邈在生之年为医药事业作了那么多重大的贡献,临终时,却遗嘱“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敬仰。他的家乡人民给他修庙立碑,把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山上至今保留有许多有关孙思邈的古迹,如“药王庙”、“拜真台”、“太玄洞”、“千金宝要碑”、“洗药池”等。这也说明历代人民对他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相关导引行气著作-《千金要方。养性。调气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1-2010 0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50岁中医气功养生家李庆远养生自述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12:32    予年二百五十,而动作不衰,人其我为神仙乎?
  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元气有厚薄,不善育生者,虽禀气厚,滥用而戕贼之,亦足以促寿。
  如烛有长短,使其刻画相同,则久暂了然。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道,亦如是也。
  然上古之人,百岁不为奇,寿长而动作不曾稍衰。今人则不然,未及半百,而龙钟衰老矣。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
  古之人,法于阴阳,调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不以为长寿者,职此故也。
  今之世,事物繁于古,机械甚于前;其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务快其心。如此,欲其度半百而不龙钟衰老,其可得乎?故山野之人,恒较城市之人为长寿。盖山野之人,作息有时,起居有常,无名利之系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真,如葛天之民,故可以延年也。若城市之人,饮食无节,起居无时,机械生于内,名利扰于外,而狗马声色之事乱其神,富贵荣辱之念系其心。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故足以促寿也。
  陆清献公尝曰:“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
  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
  老子之言曰:“毋劳汝形,毋摇汝精。”毋使汝思虑萦萦,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此中妙旨,庸人忽之。
  昔人有论致寿之道者,谓不外慈、俭、和、静四字而已。
  盖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
  老子以俭为宝。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
  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故《易》曰: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所谓静者,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苏老泉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右而目不瞬”,此静之所致也。《道德经》五千言,要旨亦不外乎此。
  此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思字为根本也。
  眠食之事,于此亦大有出入。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余生二百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作长久之酣眠,盖以此也。
  且不仅此,凡细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伤。喜怒哀乐,过度则伤。谈笑食息,失时则伤。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也。损伤之极,即可亡身。此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
  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及饥极而食,不及渴极而饮。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福贵荣辱之动其念也。
  昔人曰:“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自爱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将谁赖我?”此语警惕,足为养生者圭臬,谓非得个中三昧而能语此乎?


我国历史上,留有文字著述的年寿最高者,当数李庆远。李庆远,生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卒于民国24年(1935年),终年256岁。因为他对中医中药,尤其对养生术的研究和实践,都有不凡的造诣和成就,言行举止如同壮年,所以被人们誉为“神仙”。他原籍云南省,90多岁到四川开县定居,一生娶过24任妻子,膝下子孙满堂。在他250岁那年,他的同乡刘成勋先生专程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李庆远兴致勃勃,引经据典,对养生术作了长篇宏论,既谈个人的养生实践,又论古今养生有道与无道的经验与教训,被刘成勋先生详细记录下来,整理成为《自述》一文,留存后世,至今仍成为养生家必读的文章。老人去世后,北京的一些报纸曾以“地球上最长寿的人”为题予以报道,但当时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怀疑和否认,后来经多方考证,才得到证实。
        李庆远说的第一句话:“我今年250岁,没有一点衰老的样子,人们把我当作神仙看待,那我就不客气地谈谈养生术吧!”

        他接着说,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是由元气所主宰的。元气,又称原气,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荣养而兹生。它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通达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活动,为生化动力的源泉。

        他形象地把爱护与不爱护元气,比作蜡烛存放的位置。若是把点燃的蜡烛置于罩笼内,则时间延长;若是置予风雨中,则时间必短。养生之道,亦是如此。

        李庆远讲到善养生与不善养生的两种人情形时说,善养生者,法于阴阳,调予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作息有时,无名利之系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不妄作劳,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而那种不善养生之人,以酒水为浆,仪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逆干生乐,务快其心,饮食无节,起居无时,而狗马声色之事乱其神,富贵荣辱之念系其心;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必然不到半百就会龙钟衰老了。

        他十分欣赏清代学者陆陇其的一段话:“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人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李庆远称:“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

        他十分欣赏老子下列之言:“毋劳汝形,毋摇汝精,毋使汝想虑萦萦。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李庆远说,此中妙旨,往往被不善养生之庸人所忽视。

        他根据古人的养生理论,特别强调善养生者必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


所谓慈,即人心慈善,不害物,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年也。

        所谓俭,即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其精抻,俭于言语则养其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免除烦恼。凡事省得一分,则受一分之益。

        所谓和,即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丈提携,夫妻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互相维护。此为致祥之道也。

        所谓静,即身不过劳,心不轻动。

        李庆远在讲到自已的起居饮食时说:“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眼不得过久,过久则气耗散。余生二百多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亦不作过久之酣眠。”

        他还讲到生活细节的注意事项。提出,凡细小之事,人们往往容易急躁,如此必然伤身。他告诫人们: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身,损伤之极,即可亡身。所以,按照先人的养生术,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要先寒而衣,先热而解;要不待饥极而食,不待渴极而饮;要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福贵荣辱之动其念。此乃长寿之道也。

        李庆远最后告诫说,饥寒痛痒,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做替。只有自爱自全之道,才是养生的准则和关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10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洁净清新 于 22-1-2010 11:47 PM 编辑

少林达摩气功--103岁的欧保祥—— 淡泊名利 执著追求

   103岁的欧保祥老人因为家贫从没有进过学校,却成为远近闻名的医生。他苦苦追求,终于以85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时湖南入党年龄最大的人,他因此成为时下中国为数不多的百岁党员。

   淡泊名利的欧保祥一直游离于媒体之外。2003年8月底,这位百岁老人面对笔者终于打开了话匣。

   未上一天学却成名医

   1900年7月18日,欧保祥出生在广东省顺德县一户农家。母亲为这个家生了10多个孩子,并非大户人家的欧家生活十分艰难。欧保祥没有钱去读书。

   欧家能支撑下去的支柱是欧家祖传的一门医术。作为民间医术,欧家祖传的技艺在治跌打损伤方面尤为专长。按照传男不传女的传统,作为家中的一位男丁,爷爷和父亲将技艺逐渐地传给欧保祥。在民间技艺中,治疗跌打损伤需要一定的武功作基础。于是从3岁那年起,欧保祥开始习练南少林的功夫。有了一定的功夫之后,医技也开始逐渐被传授。在众多的男丁中,欧保祥天资聪颖,悟性很强,所以爷爷、父亲特别喜欢他,向他传授技艺时也特别上心。

   14岁那年,已身怀祖传技艺的欧保祥迫于生计开始外出打工,这期间帮人做过苦力,修过铁路……辗转数地,1938年来到衡阳,后来进入衡阳铁路工务段工作。

   心地善良的欧保祥为了救治伤者,他自己经常在工余抽空上山采药,在施医救人的同时,他拥有了更多的临床经验。在这些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他对家传的医技进行了不断创新,医疗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1952年,当时衡阳有关部门的领导找到欧保祥,希望他能牵头成立一家门诊部,方便市民诊治。

   欧保祥的事业便从52岁开始。

   令欧保祥老人为之欣慰的是,这家门市部后来不断壮大,先后演变为城北医院、市正骨医院,乃至今天的市中医正骨医院,这家医院还因此成为湖南第一家骨伤科专业医院。

   1988年,年近九十高龄的欧保祥仍坚持上班,被医院聘为荣誉院长。

   八十五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为一名医生,欧保祥没有选择病人的权利,因为在医生眼里只有病人,是不论男女老幼、高贵贫贱,也不论国内国外的。

   以衡阳市卫生协会名义办起门诊部后,各种病人开始涌来,这其中就有外国人。

   欧保祥没有拒绝外国病人,同样热心为他们治疗。

   1985年,85岁的顾保祥,终于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湖南入党年龄最大的党员。

   今天的欧保祥说起党依然是一往情深。欧老说:没有党就没有我和全家的今天,如今我一家三代10多个人生活都得幸福,这都是党带来的。

   如今年过百岁的欧老经常通过电视和报纸关注党的大事。

   长命百岁来之不易

   与许多百岁老人不一样的是,欧保祥的百岁来之不易。

   小时候家穷要为生计而奔波;工作安稳后,却遭遇十年劫难;少来夫妻老来伴,但妻子却先他而去……人们感慨欧老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为何能长命百岁呢?

   欧保祥老人和家人透露出秘诀:3岁习武,从未间断过身体的锻炼,是欧老长寿的基础。

   欧建利说:父亲长寿的另一个原因是心胸开阔,不计仇恨,而且乐善好施。欧保祥老人如今仍居住在衡阳市一条嘈杂小巷中,住房面积只有60多平方米。欧老讲有住就行,不必计较。

   欧建利说:父亲这一生活得有信念,在他眼里,明天总是美好的。小时候家里人多,都靠父母养活,很苦。为了养家,母亲开始帮别人洗衣挣钱,父亲就在家多管管我们。无论有多么困难,父亲都没有失去对明天的追求。他就是这样怀着美好的信念带我们走过苦难,走过贫穷。这种苦难与贫穷,养成了父亲一生俭朴的习惯,一直是粗茶淡饭,现在条件好了,他依然吃得清淡,只是每天都离不开绿茶。

   说到师傅的长寿,徒弟龙建生说:师傅一生热爱这项工作,在工作中的经历与一般人不同。52岁别人要退休了,他却开始“创业”,90岁了他才从医院退下来,如今百岁高龄有时他还亲自出马。

   长寿是各种因素的综合,而欧老对人生的态度是我们最该汲取的。因为精彩的人生取决于人生的态度。


(以上文章取自银发网http://old.yf.net.cn/49/jk-03.htm)


欧保祥师傅在世时传授少林达摩气功,他医治瘫痪病人效果尤其显著和不可思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010 08: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导引术


http://www.21qigong.com/news/Rea ... %F7&SpecialID=0

窦公善, 享年180

  窦公,西汉音乐师,少年时双目失明,以弹琴鼓瑟为业。由于他精通导引之术,坚持长期锻炼,享年180岁。史传,汉文帝刘恒亲自询问其长寿要诀。窦公回答说:“臣年十三失明,父母哀其不及众技,教鼓琴,以导引,无所服饵。”窦公之所以长寿,一是他以弹琴鼓瑟为业,有快乐良好心情;二是坚持长期炼导引之术,重视锻炼身体。

  导引,又作“道引”。窦公的导引术,就是运动肢体,以达到形神皆调的健身方法,属古代气功动功的范畴。“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庄子集释》中说:“导引神气,以养形魄,延年之道,驻形之术”。《一切经音义》曰:“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导引在我国源远流长。1974年初在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导引图》,绘有四十余种导引姿态图像,是我国最早的健身图。有描绘呼吸运动,如仰身鸣叫等;有描绘肢体运动,如冲击运动、扩胸运动、腹背运动、转体运动、跳跃运动等。东汉三国时代著名医家张仲景、华陀等,都很重视导引疗法。华陀认为,人体要保持健康就得运动。动摇则饮食得消化,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他在吸收古代导引术式的基础上创造了“五禽戏”。华陀的弟子英普、樊阿等人用这种方法锻炼身体,90岁还耳目聪明,牙齿坚固。隋唐以后,由导引衍化派生出许多各种保健运动术式,如八段锦、十二段锦、易筋经、太极拳及气功等。

  导引不仅有增强体质,防治疾病,而且能防止衰老、延长寿命。我国古代医学家、养生家都非常重视导引的强身延年作用,据载,被称为寿仙的养生家彭祖,长寿奥秘之一,就是注重呼吸和熊鸟伸锻炼。晋代名医葛洪、陶弘景,都有专著论导引吐纳的理论和许多锻炼方法。宋代的《圣济总录》,元代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清代的《保生篇》都有导引养生的生动事例和详细记录。

  “玩琴以养心”,窦公善于弹琴鼓瑟,心境处于良好状态;坚持长期导引锻炼,使其体内的神经体液系统达到内外调和,气血协调运行的最佳效果。所以提醒人们,在坚持科学锻炼过程中,伴有良好心态是必不可缺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010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部中国货,buatan malaysia 就靠大叔您了{:2_7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010 1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华侨


    长寿是蛮长寿的,不过患帕金森病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010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部中国货,buatan malaysia 就靠大叔您了
pleasure 发表于 26-1-2010 11:00 PM


不求長寿!只想无疾而终!

長寿 + 无疾 = 更好!

却又怕得为三餐烦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010 1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华侨

    长寿是蛮长寿的,不过患帕金森病啦
pleasure 发表于 26-1-2010 11:01 PM


帕金森病並不可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010 07: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帕金森病是怎样来的?
记得好象是中风的一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1-2010 03: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华侨


    我想含笑而终而已,恐怕也是很难{:2_7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010 03: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华侨


    大叔,只要有病就可怕{:2_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2010 09: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帕金森病是怎样来的?
记得好象是中风的一种吗?
cyrus8888 发表于 27-1-2010 07:24 PM


现代医学知道原因却未有根治之法!

帕金森和脑中风后遗症与脑神经有关(共同点),一个是不受控制的乱动,一个是想动却动不了(不同/相反)。
另有几种跟脑神经有关的病 = 羊吊、抽搐症、脑神经衰弱症和偏头痛。

以上6种病通过练医疗气功(周天功)是能治好的 -- 练到内气在任督二脉环流(小周天)、还精补脑程度,一般上十天左右就开始见疗效,持之以恆可根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2010 10: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华侨
我想含笑而终而已,恐怕也是很难{:2_72:}

大叔,只要有病就可怕
pleasure 发表于 28-1-2010 03:25 AM


开始注重养生,或许能做到无疾而终,要含笑而终並不难!勉强苦笑也是笑!
能治好的病並不可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医疗保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2-2025 02:54 PM , Processed in 0.21844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